论李商隐无题诗的诗美

  摘 要: 李商隐的无题爱情诗清丽而不浮浅,严肃而不轻薄。这与李商隐的主观情感世界密切相关,有着诗人真实的情感和体验。其无题爱情诗旨趣幽深,包藏细密,意境含蓄朦胧,韵味浓厚,有着与众不同的美学品格。

  关键词: 李商隐无题诗 诗美 深情绵邈

  

  清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诗歌必须情与景互相依存,水乳交融,才能形神兼备,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样的作品才具有美感。“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情是诗歌的艺术生命之所在,诗人要有真切感受,才能打动读者。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爱情诗动人心魄,流动着诗人的主观情感,字字饱蘸着浓郁的感情色彩,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学品格。

  一、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破落贵族和小官僚的家庭,累代孤寡,门庭衰薄。九岁时,父亲卒于幕府,他与母亲、姐弟一起告别绮丽的江南,回到人文荟萃的故乡郑州。江南的岁月陶冶了诗人童年时代的心灵,孕育了诗人的“百宝流苏”的风格。①回故乡后,李商隐发愤苦读。然而孤儿寡母的境遇却和外来的逃荒者的境遇一样,“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正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上诗人自身的瘦羸文弱,诗人的心灵长期地罩上阴影,形成了易于感伤的性格。②

  李商隐所处的年代正是牛、李两党争权夺利的时期。李商隐在党争中本为中立,但他在选择仕科路途上,选的是进士科,因此,他便成了新兴阶级的一员。按理来说,李商隐属于牛党一派,才合乎当时社会阶级的道德与利益。可是,为了爱情,他偏偏娶了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为妻。如此一来,在牛党的眼中,他唯利是图,背恩忘义。而在李党眼中,他却又成了放浪形骸、无道德操行的轻薄之辈。当时王茂元与令狐�T为政敌,而令狐�T又为宰相,李商隐虽屡次上书、献诗,向他表明心迹,然而,令狐�T怨怒李商隐背恩,故不予理会,并断绝与其来往。这是李商隐一生最失意的事。政治上的冲突,几乎成为他终生的原罪。他作为党派斗争的牺牲品,注定了他怀才不遇、仕途不振的命运。

  心灵的创伤、生活的磨难、痛苦的经历,浓缩在诗人一首首诗中,委婉曲折地道出了一个幽咽凄迷的内心世界,一幅哀感顽艳的心灵图景,为悲剧时代唱出了一曲曲凄清动人的挽歌。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抒发爱情的不幸,表现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阻隔,期待与失望,执着与缠绵,苦闷与悲愤,处处宣泄的是感伤的主导情感。正如余恕诚在《唐诗风貌》中所言:“他的无题诗几乎篇篇都在书写其不幸。”

  二、李商隐创作无题诗的生活经历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生活潦倒。虽然满腹才华,力求上进,但是,他在仕途上深受当时当权的牛李两党的排挤,加上他个性孤介,一直沉寂下僚,怀才不遇。他的心中常充满着迷惘、抑郁和愤懑。李商隐与妻子王氏间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充满了感伤和迷惘,两人结婚后,王氏仍住在父亲王茂元在洛阳的家中,李商隐或服阕之京,或漂游幕府,夫妻间聚少别多。于是,抒写夫妻离别之情便成为王氏生前李商隐爱情诗的主要题材。另外,在与异性的交往上,由于唐代仕女游观风俗,以及女道士与文人交游的风气,李商隐有了与淑女名姝、女道士交往的机会,为他抒写爱情诗提供了亲身体验的基础。而且,李商隐横溢的才华和飞腾的文彩,形成了他风流自赏和潇洒通脱的性格。在爱情上,他不同于轻薄之徒的任诞纵情,追求腐朽堕落的声色犬马的刺激,把女人当成玩物,而是不拘礼法,以一种平等的态度来看待对方,从一种纯情的、重精神而不是重色欲的角度来描写爱情。李商隐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的人生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多愁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家事国事,物换星移,世态炎凉,以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其丰富的感情的涌动,使他“多感”、“有情”。③

  李商隐无题诗多重主观,偏感伤,努力表现情感的本原状态。诗人试图通过情感领域深刻、婉曲的抒述方式,营造意境,渲染悲剧气氛来表达挚情。诗作表现伤感而不沉迷于伤感,慰藉佛道而不迷信佛道,重视个人的价值,关注内心的体验,将内在莫可名状、扑朔迷离的心灵感触与刻意雕琢的物象混杂在一处,传达出了凄艳的情调。因此,其心灵的伤感,是多种体验的复合。意象的心灵化,情绪的伤感化,这一切都使得李商隐无题诗的内涵远较一般意象纷繁。作为唐代中后期诗歌创作普遍低迷的例外,李商隐将爱情与绮艳题材、在向心灵世界深入等方面,把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他成为朦胧多义的诗歌大家奠定了基础。其开创的专事爱情的无题诗达到了凄艳、伤感的美学高度,包蕴着感人深挚的美学生命力。

  三、李商隐无题诗特有的诗美

  李商隐的爱情诗继承《诗经》中《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咏唱迷惘伤感、可遇而不可求的爱情的传统,直接抒写自己独特的爱情体验。其爱情诗中的抒情对象基本可分三类:第一类是诗人青年时代的恋爱对象;第二类是诗人妻子王氏;第三类是无可考查的恋爱对象。这些诗思致微渺,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让人领略到一种处于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的朦胧之美。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心灵锐敏、情感细腻、多愁善感、欲吐还吞的李商隐。

  李商隐的爱情诗总是写得铭心刻骨,对爱情常常是一种无望而又无法遏止的追求,以至竟以生死以之的态度去对待。所以,他的爱情诗总表现出一种情挚意真、深厚缠绵的情感。如《无题》: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诗可谓是景略情浓之典型。全诗充斥着诗人的情怀感叹,忽视了客观景物,着重于内心主观精神世界的描绘,只用了一些具体形象的比喻而不写现实之景,像在倾泄心中无限的情感,有着极浓的感染力。以“别”字为通篇主眼,见难别难,离愁别绪充斥全诗,营造了一种绵邈凄黯的氛围。东风无力,百卉同逝,花固如是,人又何尝不然?读之令人心有戚戚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丝乎,情丝乎?烛之泪,人之泪?语调沉痛,情意缠绵,字字痴情苦意,让人感其精诚。而颈联是诗人设想别后漫长的等待生涯,相见遥遥无期,这是一种无望的等待,是无尽的相思之苦。蓬山万里,青鸟难凭,相逢的希望只不过是春蚕和绛蜡的终生期待罢了。诗句写得缠绵悱恻,诗情浓郁,在虚实之间,产生一种隐约朦胧的美感。

  此诗诉尽离情别恨,细腻体贴的关注中可见诗人与情人两心眷眷,两情依依,至情至性。诗人把爱情纯化、升华得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⑤李商隐以情写诗,在无题诗中倾注了自身无比强烈的情感,使他的无题诗有一种蕴藏在诗中而又超乎诗外的震撼人心的美学力量,创造出种种美感。

  李商隐是一位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把盛唐那种饱满健举、明朗与含蓄相结合的诗美转为含蓄蕴藉、幽约细美,用哀惋的情调,美丽的形象与辞采来表达他的心境与感受。⑥

  《无题・照梁初有情》⑦写的是自己的夫人王氏,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之情,刻画出一个聪慧美丽、善解人意的女性肖像。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钗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局,中心最不平。

  首联写王氏夫人有着惊人之美,如旭日东升,初照屋梁;她又如出水芙蓉,鲜艳美丽,颇有名声。可见诗人对其夫人感情之深,一开始便塑造出一个美艳夺目的女性形象。颔联“裙钗”上的小芙蓉,头发上的“轻翡翠”,使人倍觉此女子的轻盈可爱。颈联则表现出她对丈夫的关怀,她深知丈夫心中有怅恨,故“锦长书郑重”,表示告慰,短短十字,却让人看出王氏的感情细腻,体贴丈夫,善解人意。尾联突出了夫人的知书达礼,富有思想。

  诗人通过这首诗描绘出一个容貌出众、轻盈美丽,聪慧无比、体贴入微的女性形象。

  另外,在《无题・八岁偷照镜》中,诗人则以直观的语言写了一个少女的成长过程。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钗。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之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⑧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勤于习艺,美丽聪颖,内心无限向往着浪漫美好爱情生活的青春少女。但是尽管拥有内在美质,早慧的少女却幽闺深锁,不得售嫁,虚度年华,让人不禁感到无限的同情。人们都是希望美的事物有好的遭遇,而诗中的妙龄少女虽如此美丽聪慧却在深闺“泣春风”,“犹未嫁”,令人读后产生深刻的印象和对少女有“我见犹怜”之感。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读者可通过诗人细腻贴切的比喻,在脑海中幻化出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有娇艳柔婉的,有可爱聪慧的,有坚强勇敢的。但无论是何种类型,她们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相貌出众,这是因为诗人在以情写人,在诗中的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真挚热烈的情感。也正因为如此,诗人所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群栩栩如生、美艳无比的肖像群。同时,这一肖像群,渗透着诗人诸方面的人生感受,甚至与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相沟通,如《无题・照梁初有情》末一句虽是夫人的口吻,其实也是李商隐自己的思想。又如《无题・八岁偷照镜》,其中亦有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李商隐的无题诗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观感觉、心理活动。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他加强了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典故等手法以加强诗的暗示性,因此,李商隐的爱情诗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的内蕴美。

  《无题二首》(其一):⑨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诗人自己直接出场,抒写对昨夜一度春风,旋成间隔的意中人深切的怀想。诗人借助开头两句中星辰好风的点染,画楼桂堂的映衬,烘托出一种温馨旖旎而又富于暗示性的环境气氛,使人意会到这是一个美好的春夜:星光点点,和风习习,空气中洋溢着令人沉醉的温馨气息。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已是“昨夜”。而“昨夜”的重叠,使得追忆的气氛更加浓郁。颔联略貌取神,展开想象,并将常语翻新,运用新奇而贴切的比喻抒写自己与情人今夕相隔而引起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彩凤比翼双飞”,自古以来是美好爱情的象征,但李商隐却反其意而用之,暗示自己与情人的相隔,接着他又以犀牛角作比,以这种灵异之物来比喻自己与情人之间心灵的契合与感应。分离是刻骨铭心的痛苦,心意相通却又是莫大的安慰,诗人将这两种矛盾着的感情相互渗透和奇妙交融,产生一种深刻细致的美感。颈联是诗人对情人所处之境的设想,“春酒暖”,“蜡灯红”,宴席之上,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笑语喧哗,“隔座送钩”,“分曹射覆”,情人所处的氛围更加衬托了诗人此时的形单影只、凄清寂寞。因此,这就自然引出了尾联的嗟叹来。终宵的追怀思念中,晨鼓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敲响,可叹自己就像飘转不定的蓬草,又不得不开始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

  这首诗将爱情间隔的惆怅与身世飘蓬的感慨融合起来,在事件与场景的描述上打破了时空的次序,诗人利用这样大幅度的跳跃,加上实境虚写“画楼西畔桂堂东”,虚境实写“隔座送钩春酒暖”,使诗中蕴含一种变幻迷离的美感。诗歌摆脱了以满足感官欲望为特征的庸俗情调,侧重感情领域的表现。在爱情破灭后,仍表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同情和对所爱者处境、心境的体谅,全诗写得深情绵邈。{10}诗人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

  再来看看李商隐的《无题四首》(其一):{11}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男子对远隔天涯的所爱女子的思念。全诗围绕着“梦”来抒写“远别”之情。首联先从梦醒时的情景写起,诗人一觉醒来,只见朦胧斜月映照楼阁,却不见梦中伊人之踪影,从远处传来悠然而凄清的钟声,让人倍觉孤寂而空虚。仅此一联,便叫人掉入了一个愁肠百结、惆怅迷惘的氛围中,使人领略诗人心中的那一声长叹。颔联先追溯梦境,写出了诗人因远别而造成的心灵伤痛以及刻骨的相思,因此便有梦醒之后“书被催成墨未浓”的情景出现。诗人以极其传神的描写来刻画主人公梦醒之后,心情急切,墨未研浓就急于写信给对方的心理,给读者一种生活的真实感。颈联中“金翡翠”、“绣芙蓉”,这本来就是往昔美好爱情的象征,在朦胧的烛光映照下,更笼罩上了一层如幻似梦的色彩,实境与幻觉相交融,添加了一种似有还无的朦胧美。尾联以刘晨重入天台寻觅仙侣不遇的故事,点明主人公的远别之恨和相思之苦,以山喻愁,遗恨天涯。似乎相爱双方本就阻隔不通,会合良难,后来对方复又远去,会合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万重蓬山,天遥地远,形象地写出了男主人公的沉重悲苦、惆怅失意的情怀。

  此诗没有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即远别―思念―入梦―梦醒)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的情景写起,然后再将梦中和梦后、实境和幻觉揉合在一起抒写,最后才点明蓬山重隔,归结到远别之恨,这样的构思,使得诗中蕴藏一种因爱情受天涯阻隔之恨而产生的回肠荡气的艺术之美。

  李商隐无题爱情诗在中国诗史上独树一帜。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多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无法明言的情况,因而统名为“无题”。其风格情深词婉,语调缠绵,音韵悠扬,婉转曲折,含而不露,具有高度的内蕴美。在形象描写上略貌取神;在寄情寓意上重隐避露,着意于形象寄托,使其诗内蕴丰富,一唱三叹。在创作手法上工于比兴,采用象征暗示,借用典故。诗人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中,融多方面感触于沉博绝丽之中,形成具有含蓄蕴藉,幽约细美,凄艳浑融风格的诗美,{12}以其“深情绵邈”的特征把诗境推向了高峰,使其无题诗具有不朽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①吴调公.李商隐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一版:4.

  ②③⑤⑥⑩{1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第一版:425-440.

  ④⑦⑨{11}钟莱茵.李商隐爱情诗解.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7,第一版.

  ⑧孙金荣.重复意象与创作心态――李商隐“无题”诗意象特征分析.齐鲁学刊(曲阜),1999.4,(4):4.

  

  参考文献:

  [1]曹础基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第三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2]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中国文学史(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董乃斌.关于李商隐无题诗的解读.文史知识,1999.5.

  [4]程宏亮.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趣.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4.

  摘 要: 李商隐的无题爱情诗清丽而不浮浅,严肃而不轻薄。这与李商隐的主观情感世界密切相关,有着诗人真实的情感和体验。其无题爱情诗旨趣幽深,包藏细密,意境含蓄朦胧,韵味浓厚,有着与众不同的美学品格。

  关键词: 李商隐无题诗 诗美 深情绵邈

  

  清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诗歌必须情与景互相依存,水乳交融,才能形神兼备,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样的作品才具有美感。“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情是诗歌的艺术生命之所在,诗人要有真切感受,才能打动读者。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爱情诗动人心魄,流动着诗人的主观情感,字字饱蘸着浓郁的感情色彩,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学品格。

  一、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破落贵族和小官僚的家庭,累代孤寡,门庭衰薄。九岁时,父亲卒于幕府,他与母亲、姐弟一起告别绮丽的江南,回到人文荟萃的故乡郑州。江南的岁月陶冶了诗人童年时代的心灵,孕育了诗人的“百宝流苏”的风格。①回故乡后,李商隐发愤苦读。然而孤儿寡母的境遇却和外来的逃荒者的境遇一样,“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正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上诗人自身的瘦羸文弱,诗人的心灵长期地罩上阴影,形成了易于感伤的性格。②

  李商隐所处的年代正是牛、李两党争权夺利的时期。李商隐在党争中本为中立,但他在选择仕科路途上,选的是进士科,因此,他便成了新兴阶级的一员。按理来说,李商隐属于牛党一派,才合乎当时社会阶级的道德与利益。可是,为了爱情,他偏偏娶了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为妻。如此一来,在牛党的眼中,他唯利是图,背恩忘义。而在李党眼中,他却又成了放浪形骸、无道德操行的轻薄之辈。当时王茂元与令狐�T为政敌,而令狐�T又为宰相,李商隐虽屡次上书、献诗,向他表明心迹,然而,令狐�T怨怒李商隐背恩,故不予理会,并断绝与其来往。这是李商隐一生最失意的事。政治上的冲突,几乎成为他终生的原罪。他作为党派斗争的牺牲品,注定了他怀才不遇、仕途不振的命运。

  心灵的创伤、生活的磨难、痛苦的经历,浓缩在诗人一首首诗中,委婉曲折地道出了一个幽咽凄迷的内心世界,一幅哀感顽艳的心灵图景,为悲剧时代唱出了一曲曲凄清动人的挽歌。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抒发爱情的不幸,表现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阻隔,期待与失望,执着与缠绵,苦闷与悲愤,处处宣泄的是感伤的主导情感。正如余恕诚在《唐诗风貌》中所言:“他的无题诗几乎篇篇都在书写其不幸。”

  二、李商隐创作无题诗的生活经历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生活潦倒。虽然满腹才华,力求上进,但是,他在仕途上深受当时当权的牛李两党的排挤,加上他个性孤介,一直沉寂下僚,怀才不遇。他的心中常充满着迷惘、抑郁和愤懑。李商隐与妻子王氏间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充满了感伤和迷惘,两人结婚后,王氏仍住在父亲王茂元在洛阳的家中,李商隐或服阕之京,或漂游幕府,夫妻间聚少别多。于是,抒写夫妻离别之情便成为王氏生前李商隐爱情诗的主要题材。另外,在与异性的交往上,由于唐代仕女游观风俗,以及女道士与文人交游的风气,李商隐有了与淑女名姝、女道士交往的机会,为他抒写爱情诗提供了亲身体验的基础。而且,李商隐横溢的才华和飞腾的文彩,形成了他风流自赏和潇洒通脱的性格。在爱情上,他不同于轻薄之徒的任诞纵情,追求腐朽堕落的声色犬马的刺激,把女人当成玩物,而是不拘礼法,以一种平等的态度来看待对方,从一种纯情的、重精神而不是重色欲的角度来描写爱情。李商隐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的人生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多愁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家事国事,物换星移,世态炎凉,以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其丰富的感情的涌动,使他“多感”、“有情”。③

  李商隐无题诗多重主观,偏感伤,努力表现情感的本原状态。诗人试图通过情感领域深刻、婉曲的抒述方式,营造意境,渲染悲剧气氛来表达挚情。诗作表现伤感而不沉迷于伤感,慰藉佛道而不迷信佛道,重视个人的价值,关注内心的体验,将内在莫可名状、扑朔迷离的心灵感触与刻意雕琢的物象混杂在一处,传达出了凄艳的情调。因此,其心灵的伤感,是多种体验的复合。意象的心灵化,情绪的伤感化,这一切都使得李商隐无题诗的内涵远较一般意象纷繁。作为唐代中后期诗歌创作普遍低迷的例外,李商隐将爱情与绮艳题材、在向心灵世界深入等方面,把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他成为朦胧多义的诗歌大家奠定了基础。其开创的专事爱情的无题诗达到了凄艳、伤感的美学高度,包蕴着感人深挚的美学生命力。

  三、李商隐无题诗特有的诗美

  李商隐的爱情诗继承《诗经》中《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咏唱迷惘伤感、可遇而不可求的爱情的传统,直接抒写自己独特的爱情体验。其爱情诗中的抒情对象基本可分三类:第一类是诗人青年时代的恋爱对象;第二类是诗人妻子王氏;第三类是无可考查的恋爱对象。这些诗思致微渺,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让人领略到一种处于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的朦胧之美。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心灵锐敏、情感细腻、多愁善感、欲吐还吞的李商隐。

  李商隐的爱情诗总是写得铭心刻骨,对爱情常常是一种无望而又无法遏止的追求,以至竟以生死以之的态度去对待。所以,他的爱情诗总表现出一种情挚意真、深厚缠绵的情感。如《无题》: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诗可谓是景略情浓之典型。全诗充斥着诗人的情怀感叹,忽视了客观景物,着重于内心主观精神世界的描绘,只用了一些具体形象的比喻而不写现实之景,像在倾泄心中无限的情感,有着极浓的感染力。以“别”字为通篇主眼,见难别难,离愁别绪充斥全诗,营造了一种绵邈凄黯的氛围。东风无力,百卉同逝,花固如是,人又何尝不然?读之令人心有戚戚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丝乎,情丝乎?烛之泪,人之泪?语调沉痛,情意缠绵,字字痴情苦意,让人感其精诚。而颈联是诗人设想别后漫长的等待生涯,相见遥遥无期,这是一种无望的等待,是无尽的相思之苦。蓬山万里,青鸟难凭,相逢的希望只不过是春蚕和绛蜡的终生期待罢了。诗句写得缠绵悱恻,诗情浓郁,在虚实之间,产生一种隐约朦胧的美感。

  此诗诉尽离情别恨,细腻体贴的关注中可见诗人与情人两心眷眷,两情依依,至情至性。诗人把爱情纯化、升华得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⑤李商隐以情写诗,在无题诗中倾注了自身无比强烈的情感,使他的无题诗有一种蕴藏在诗中而又超乎诗外的震撼人心的美学力量,创造出种种美感。

  李商隐是一位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把盛唐那种饱满健举、明朗与含蓄相结合的诗美转为含蓄蕴藉、幽约细美,用哀惋的情调,美丽的形象与辞采来表达他的心境与感受。⑥

  《无题・照梁初有情》⑦写的是自己的夫人王氏,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之情,刻画出一个聪慧美丽、善解人意的女性肖像。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钗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局,中心最不平。

  首联写王氏夫人有着惊人之美,如旭日东升,初照屋梁;她又如出水芙蓉,鲜艳美丽,颇有名声。可见诗人对其夫人感情之深,一开始便塑造出一个美艳夺目的女性形象。颔联“裙钗”上的小芙蓉,头发上的“轻翡翠”,使人倍觉此女子的轻盈可爱。颈联则表现出她对丈夫的关怀,她深知丈夫心中有怅恨,故“锦长书郑重”,表示告慰,短短十字,却让人看出王氏的感情细腻,体贴丈夫,善解人意。尾联突出了夫人的知书达礼,富有思想。

  诗人通过这首诗描绘出一个容貌出众、轻盈美丽,聪慧无比、体贴入微的女性形象。

  另外,在《无题・八岁偷照镜》中,诗人则以直观的语言写了一个少女的成长过程。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钗。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之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⑧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勤于习艺,美丽聪颖,内心无限向往着浪漫美好爱情生活的青春少女。但是尽管拥有内在美质,早慧的少女却幽闺深锁,不得售嫁,虚度年华,让人不禁感到无限的同情。人们都是希望美的事物有好的遭遇,而诗中的妙龄少女虽如此美丽聪慧却在深闺“泣春风”,“犹未嫁”,令人读后产生深刻的印象和对少女有“我见犹怜”之感。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读者可通过诗人细腻贴切的比喻,在脑海中幻化出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有娇艳柔婉的,有可爱聪慧的,有坚强勇敢的。但无论是何种类型,她们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相貌出众,这是因为诗人在以情写人,在诗中的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真挚热烈的情感。也正因为如此,诗人所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群栩栩如生、美艳无比的肖像群。同时,这一肖像群,渗透着诗人诸方面的人生感受,甚至与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相沟通,如《无题・照梁初有情》末一句虽是夫人的口吻,其实也是李商隐自己的思想。又如《无题・八岁偷照镜》,其中亦有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李商隐的无题诗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观感觉、心理活动。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他加强了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典故等手法以加强诗的暗示性,因此,李商隐的爱情诗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的内蕴美。

  《无题二首》(其一):⑨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诗人自己直接出场,抒写对昨夜一度春风,旋成间隔的意中人深切的怀想。诗人借助开头两句中星辰好风的点染,画楼桂堂的映衬,烘托出一种温馨旖旎而又富于暗示性的环境气氛,使人意会到这是一个美好的春夜:星光点点,和风习习,空气中洋溢着令人沉醉的温馨气息。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已是“昨夜”。而“昨夜”的重叠,使得追忆的气氛更加浓郁。颔联略貌取神,展开想象,并将常语翻新,运用新奇而贴切的比喻抒写自己与情人今夕相隔而引起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彩凤比翼双飞”,自古以来是美好爱情的象征,但李商隐却反其意而用之,暗示自己与情人的相隔,接着他又以犀牛角作比,以这种灵异之物来比喻自己与情人之间心灵的契合与感应。分离是刻骨铭心的痛苦,心意相通却又是莫大的安慰,诗人将这两种矛盾着的感情相互渗透和奇妙交融,产生一种深刻细致的美感。颈联是诗人对情人所处之境的设想,“春酒暖”,“蜡灯红”,宴席之上,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笑语喧哗,“隔座送钩”,“分曹射覆”,情人所处的氛围更加衬托了诗人此时的形单影只、凄清寂寞。因此,这就自然引出了尾联的嗟叹来。终宵的追怀思念中,晨鼓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敲响,可叹自己就像飘转不定的蓬草,又不得不开始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

  这首诗将爱情间隔的惆怅与身世飘蓬的感慨融合起来,在事件与场景的描述上打破了时空的次序,诗人利用这样大幅度的跳跃,加上实境虚写“画楼西畔桂堂东”,虚境实写“隔座送钩春酒暖”,使诗中蕴含一种变幻迷离的美感。诗歌摆脱了以满足感官欲望为特征的庸俗情调,侧重感情领域的表现。在爱情破灭后,仍表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同情和对所爱者处境、心境的体谅,全诗写得深情绵邈。{10}诗人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

  再来看看李商隐的《无题四首》(其一):{11}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男子对远隔天涯的所爱女子的思念。全诗围绕着“梦”来抒写“远别”之情。首联先从梦醒时的情景写起,诗人一觉醒来,只见朦胧斜月映照楼阁,却不见梦中伊人之踪影,从远处传来悠然而凄清的钟声,让人倍觉孤寂而空虚。仅此一联,便叫人掉入了一个愁肠百结、惆怅迷惘的氛围中,使人领略诗人心中的那一声长叹。颔联先追溯梦境,写出了诗人因远别而造成的心灵伤痛以及刻骨的相思,因此便有梦醒之后“书被催成墨未浓”的情景出现。诗人以极其传神的描写来刻画主人公梦醒之后,心情急切,墨未研浓就急于写信给对方的心理,给读者一种生活的真实感。颈联中“金翡翠”、“绣芙蓉”,这本来就是往昔美好爱情的象征,在朦胧的烛光映照下,更笼罩上了一层如幻似梦的色彩,实境与幻觉相交融,添加了一种似有还无的朦胧美。尾联以刘晨重入天台寻觅仙侣不遇的故事,点明主人公的远别之恨和相思之苦,以山喻愁,遗恨天涯。似乎相爱双方本就阻隔不通,会合良难,后来对方复又远去,会合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万重蓬山,天遥地远,形象地写出了男主人公的沉重悲苦、惆怅失意的情怀。

  此诗没有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即远别―思念―入梦―梦醒)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的情景写起,然后再将梦中和梦后、实境和幻觉揉合在一起抒写,最后才点明蓬山重隔,归结到远别之恨,这样的构思,使得诗中蕴藏一种因爱情受天涯阻隔之恨而产生的回肠荡气的艺术之美。

  李商隐无题爱情诗在中国诗史上独树一帜。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多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无法明言的情况,因而统名为“无题”。其风格情深词婉,语调缠绵,音韵悠扬,婉转曲折,含而不露,具有高度的内蕴美。在形象描写上略貌取神;在寄情寓意上重隐避露,着意于形象寄托,使其诗内蕴丰富,一唱三叹。在创作手法上工于比兴,采用象征暗示,借用典故。诗人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中,融多方面感触于沉博绝丽之中,形成具有含蓄蕴藉,幽约细美,凄艳浑融风格的诗美,{12}以其“深情绵邈”的特征把诗境推向了高峰,使其无题诗具有不朽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①吴调公.李商隐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一版:4.

  ②③⑤⑥⑩{1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第一版:425-440.

  ④⑦⑨{11}钟莱茵.李商隐爱情诗解.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7,第一版.

  ⑧孙金荣.重复意象与创作心态――李商隐“无题”诗意象特征分析.齐鲁学刊(曲阜),1999.4,(4):4.

  

  参考文献:

  [1]曹础基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第三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2]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中国文学史(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董乃斌.关于李商隐无题诗的解读.文史知识,1999.5.

  [4]程宏亮.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趣.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4.


相关内容

  •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渊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07级中文系汉语言二班袁辽宁兴城125105冤 或是寄寓着某些政治内容怕或是隐含着不愿公开的爱情秘密,摘要院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抒情诗体.这些诗曲折隐晦, 唐朝佛道<诗经>等经典诗歌的传统心理.触及时讳,或是在仕途上向人陈情不便直说等等.创作缘由大 ...

  • 从李商隐无题诗看意境的含蓄之美
  • 从李商隐无题诗看意境的含蓄之美 张萍萍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意境作为中国诗论一个特有的美学范畴,蕴含着深邃充实的思想.意境作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是"意"和"境"的契合,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产物,因此意境的审美特征便带有含蓄隽永.咀 ...

  • 李商隐[无题两首 其二]"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全诗诗文解释赏析
  • 李商隐<无题两首 其二>"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 宵细细长"全诗诗文解释赏析 无题两首 其二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诗文解释] 层层日幕深垂遮掩 ...

  • 李商隐[无题]诗赏析简介
  • 教学素材库 第51课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赏析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 ...

  • 李商隐[无题]赏析
  •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李商隐对于诗歌 ...

  • 李商隐诗歌朦胧美论文
  • 浅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摘要:本文以李商隐无题诗和准无题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李商隐诗歌的意象.典故.语言.意境等的分析探讨了李商隐诗歌朦胧美的外在表现以及在结构上的表现,并且在此基础上,从诗人的生平.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等角度出发,对朦胧美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得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

  • 高考分类文学常识全集著名诗人--李商隐
  • 高考分类文学常识全集著名诗人--李商隐.txt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 ...

  • 八年级下册古诗[无题(其三)]知识点整理
  •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作者介绍]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 ...

  •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作者: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1.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 2.小姑句:古乐府<青溪小姑曲>:&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