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学生诗歌写作入门教学刍议

  摘 要: 九年级学生写诗不能随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诗入门要从易到难,遵循一定的规律反复历练。先写出诗的模样,然后修改润色,把诗味写得更浓一些,由浅入深地训练。   关键词: 九年级学生 诗歌写作 入门教学 训练方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中要求学生写诗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感情要抒发。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诗歌便是情感的抒发。写诗能促进写作,是毋庸置疑的。近年来,学生对诗歌的创作,包括现代诗、古体诗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在认知领域比较淡化。现就九年级学生写诗入门谈谈认识。   一、学生有创作诗歌的欲望   九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写诗的欲望。每每布置写诗,他们都跃跃欲试。等将作品收上来一看,参差不齐,离写诗的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现象成了普遍。或无中心,或突发抒情,或东拼西凑。从各种不同的现象中表现出来的难能可贵的共同的一点就是他们有强烈的创作欲望。这个闪光点,是写诗的创作动力,是灵感的源泉。就在2014年学生诗歌创作培训期间,有个学生创作了一首元曲:   青草绿树红花/池塘小鱼青蛙/小鸭稻田蚂蚱/夕阳西下/天边铺满晚霞   读罢让人不禁哑然失笑。其中没有抒情,没有主题。此文仿照的是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结果失败了。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传递出情感,没有主题。对《天净沙・秋思》的解读至少有两大方面的情感:(1)满目凄凉。枯萎的藤没有生命;千年老树在飒飒西风中走向风烛残年;荒凉的古道;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天涯海角的人。如此萧瑟的景色怎能不让人断肠呢?(2)思念家乡和对前途的迷茫。黄昏归巢的乌鸦有家可归;小桥、流水、人家是那么的安详温馨,有家真好;而我的家乡、亲人又离我那么遥远;让人牵肠挂肚。是继续追求功名呢?还是服侍那年迈的双亲呢?没有答案,如此迷茫。只好满怀愁绪地徘徊在这漫漫古道上了……诗,该怎样写才有诗的味道呢?   二、学写诗的要领   1.先要有诗的模样,然后修改润色,把诗味写得更浓。   生活中的人或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了诗的模样了。例如:   亲爱的朋友,/你的快乐,/我们一同分享;/你的悲伤,/我也愿意,/和你一起分担。/因为/我们是朋友。   这里的初稿已经有诗的样子了。如果要写得诗味更浓一些,就可以借助形象,并融入想象,抒发情感。修改如下:   亲爱的朋友,/我们共同拥有的快乐,/是记忆中的宝石,   经历时光磨砺,/散发璀璨的光彩;/我们相互分担的忧伤,   是岁月中的松柏,/见证冬的寒冷,/和春的明媚。/这一切的美好和深刻,/都因为我们是朋友。   这里借助“记忆中的宝石”和“岁月中的松柏”表现朋友之间经历的快乐和悲伤,显得更有诗味。   2.意象的使用。   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和学习写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和创作的突破口。   (1)落花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二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花落己葬,己去谁葬,暗叹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绵绵的悲苦。   (2)流水   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强烈地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有目的地使用景物渲染某种心情。   表达某种情感就要相应地选择对应的景物。如:草木的萌发渲染积极向上的情绪;一片秋天的落叶渲染低落的情绪。喜鹊闹枝头渲染喜;雷声阵阵渲染怒;群山肃立,江河挥泪渲染哀;花儿向我们招手渲染乐,等等。   4.诗的节奏和韵律。   所谓节奏,是指诗歌中音步和声音的长短、强弱,组成匀称间歇或停顿,构成抑扬顿挫、音调铿锵的音乐美。没有节奏便不是诗。所谓韵律,一般诗歌指逢双句末字用上韵母相同的字,形成音韵和谐、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它是诗歌成败的关键因素。古人云“无韵不成诗”。诗歌鲜明的节奏及和谐的韵律,有如音乐的节拍和旋律,令人动心悦耳,荡气回肠,心往神驰。   总之,初中九年级学生写诗不能随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诗入门要从易到难,遵循一定的规律反复历练。先写出诗的模样,然后修改润色,把诗味写得更浓一些,由浅入深地训练。学会意象的使用,懂得有目的地借助景物渲染某种心情,讲究诗的节奏感和韵律,这样创作出来的诗才算入了门。

  摘 要: 九年级学生写诗不能随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诗入门要从易到难,遵循一定的规律反复历练。先写出诗的模样,然后修改润色,把诗味写得更浓一些,由浅入深地训练。   关键词: 九年级学生 诗歌写作 入门教学 训练方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中要求学生写诗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感情要抒发。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诗歌便是情感的抒发。写诗能促进写作,是毋庸置疑的。近年来,学生对诗歌的创作,包括现代诗、古体诗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在认知领域比较淡化。现就九年级学生写诗入门谈谈认识。   一、学生有创作诗歌的欲望   九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写诗的欲望。每每布置写诗,他们都跃跃欲试。等将作品收上来一看,参差不齐,离写诗的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现象成了普遍。或无中心,或突发抒情,或东拼西凑。从各种不同的现象中表现出来的难能可贵的共同的一点就是他们有强烈的创作欲望。这个闪光点,是写诗的创作动力,是灵感的源泉。就在2014年学生诗歌创作培训期间,有个学生创作了一首元曲:   青草绿树红花/池塘小鱼青蛙/小鸭稻田蚂蚱/夕阳西下/天边铺满晚霞   读罢让人不禁哑然失笑。其中没有抒情,没有主题。此文仿照的是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结果失败了。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传递出情感,没有主题。对《天净沙・秋思》的解读至少有两大方面的情感:(1)满目凄凉。枯萎的藤没有生命;千年老树在飒飒西风中走向风烛残年;荒凉的古道;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天涯海角的人。如此萧瑟的景色怎能不让人断肠呢?(2)思念家乡和对前途的迷茫。黄昏归巢的乌鸦有家可归;小桥、流水、人家是那么的安详温馨,有家真好;而我的家乡、亲人又离我那么遥远;让人牵肠挂肚。是继续追求功名呢?还是服侍那年迈的双亲呢?没有答案,如此迷茫。只好满怀愁绪地徘徊在这漫漫古道上了……诗,该怎样写才有诗的味道呢?   二、学写诗的要领   1.先要有诗的模样,然后修改润色,把诗味写得更浓。   生活中的人或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了诗的模样了。例如:   亲爱的朋友,/你的快乐,/我们一同分享;/你的悲伤,/我也愿意,/和你一起分担。/因为/我们是朋友。   这里的初稿已经有诗的样子了。如果要写得诗味更浓一些,就可以借助形象,并融入想象,抒发情感。修改如下:   亲爱的朋友,/我们共同拥有的快乐,/是记忆中的宝石,   经历时光磨砺,/散发璀璨的光彩;/我们相互分担的忧伤,   是岁月中的松柏,/见证冬的寒冷,/和春的明媚。/这一切的美好和深刻,/都因为我们是朋友。   这里借助“记忆中的宝石”和“岁月中的松柏”表现朋友之间经历的快乐和悲伤,显得更有诗味。   2.意象的使用。   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和学习写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和创作的突破口。   (1)落花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二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花落己葬,己去谁葬,暗叹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绵绵的悲苦。   (2)流水   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强烈地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有目的地使用景物渲染某种心情。   表达某种情感就要相应地选择对应的景物。如:草木的萌发渲染积极向上的情绪;一片秋天的落叶渲染低落的情绪。喜鹊闹枝头渲染喜;雷声阵阵渲染怒;群山肃立,江河挥泪渲染哀;花儿向我们招手渲染乐,等等。   4.诗的节奏和韵律。   所谓节奏,是指诗歌中音步和声音的长短、强弱,组成匀称间歇或停顿,构成抑扬顿挫、音调铿锵的音乐美。没有节奏便不是诗。所谓韵律,一般诗歌指逢双句末字用上韵母相同的字,形成音韵和谐、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它是诗歌成败的关键因素。古人云“无韵不成诗”。诗歌鲜明的节奏及和谐的韵律,有如音乐的节拍和旋律,令人动心悦耳,荡气回肠,心往神驰。   总之,初中九年级学生写诗不能随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诗入门要从易到难,遵循一定的规律反复历练。先写出诗的模样,然后修改润色,把诗味写得更浓一些,由浅入深地训练。学会意象的使用,懂得有目的地借助景物渲染某种心情,讲究诗的节奏感和韵律,这样创作出来的诗才算入了门。


相关内容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

  • 北京景山学校编制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目标之刍议
  • 北京景山学校编制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目标之刍议 北京景山学校  周群 一.            依然尴尬的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2003年,我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的<中华少年写作精选>(现已休刊)主持了一年的"作文阶梯"栏目.当时,我和首师大文学院刘占泉先生共同策划了一场 ...

  • 申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报告
  • 申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报告 陈永洲,男,1965年10月出生。现任南海区第一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组长,高二(13)班班主任。1986年7月毕业于佛山师专,1995-1998年就读于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取得本科学历。毕业17年来一直勤勤恳恳从事语文教学工作。1997年10月经佛山市中学教师一级教师任职资格 ...

  • 申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述职报告
  • 7> 陈永洲,男,1965年10月出生。现任南海区第一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组长,高二(13)班班主任。1986年7月毕业于佛山师专,1995-1998年就读于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取得本科学历。毕业17年来一直勤勤恳恳从事语文教学工作。1997年10月经佛山市中学教师一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定 ...

  • 八年级上册语文工作计划
  • 八年级上册语文工作计划 一.教材简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是各单元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事物说明文).科学(事理说明文).古诗文.自然山 ...

  •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一.教材简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是各单元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事物说明文).科学(事理说明文).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 ...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说明: 1.所列选题是参考兄弟本科院校和本系老师建议的选题,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 3.所列每个选题同届学生不能超过两个人共选,且具体题目或论述角度应有所差异: 4.每届毕业生选 ...

  • 八年级上册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
  • 八年级上册语文备课组高效课堂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及办学目标,继续坚持"以改革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信誉,以特色创品牌"的指导思想.结合我校实际,强化课堂教学与研究的过程管理,以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为工作重点,深化校本教研,优化教学服务,打 ...

  • 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刍议
  • "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这是作文教学的尴尬,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在最终的结果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大多学生在语文考试中最怵的就是最后的一篇大作文,因为他们真得不知道该怎样来搬动这么一大块"骨头".然而现今中学的作文课堂,大多还是教师抛出一个话题,再加上几句不痛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