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机更新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课程论文

课 程 名 称 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 论 文 题 目 城市生态与环境问题解决之路 学 生 姓 名 张宇华 学 生 学 号 131312042 指 导 老 师 戚智勇老师

2013年01月

城市生态与环境问题的解决之路

——城市有机更新

【摘 要】 城市有机更新是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推动空间产业转型,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是现阶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改善宜居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嘉兴市中环西路沿线城市有机更新为例,提出在转型升级背景下,城市旧区功能、空间、交通设施多方面的有机更新建议,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有机更新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嘉兴市

历史性城市多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逐步发展而成的。正如生命体的发展离不开遗传信息的传递,正如人的成长不能割裂自己的童年和少年阶段,城市也要保护自己的历史。人们说:“建筑是形象的艺术,而城市是记忆的艺术”,一个没有旧建筑和旧城区的城市,就像一个没有记忆的人。城市依靠着永不停息的新陈代谢, 推动着自身的发展演变。一方面,旧区逐渐衰老,新区在不断扩展;另一方面,在城市的任何一部分,功能与形式也都在持续地发展和变化着。

一、城市有机更新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1、城市有机更新概念及历程

(1)城市有机更新概念

城市有机更新是对城市中已不适应一体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改建,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主要包括对建筑物等客观存在实体的改造,以及对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而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城市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

(2)城市有机更新研究历程

西方有机更新理论的发展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许多西方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以大规模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城市更新”运动进行反思。正式把城市当作有机体的城市设计思想,最早由苏格兰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和城市规划思想家盖迪斯提出。盖迪斯认为“城市改造者只有把城市堪称一个社会发展的复杂统一体,考虑其中的各种行动和思想都是有机联系的、健康的,才能有更现实的想法。”

沙里宁提出有机疏散理论,认为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有机体,并通过生物学的认识来研究城市,认为城市的发展过程基本同自然界的任何有机体的生长过程相似。因此,对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应当追溯其发展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日本以丹下键三为代表的新陈代谢学派将城市和建筑看作时间和空间上开放的系统,就像有生命的组织一样,复苏城市中被丢失或被忽略的历史传统、地方风格等要素,实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共生、不同文化的共生。

我国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的发展

我国的城市更新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初期到60年代的 “充分利用改造” , 文革期间的“乱拆乱建”,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加快带来的“房地产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的约束性日益突出,城市自身发展规律越来越被尊重。城市更新的理论逐步走向科学和理性, 上世纪 80 年代初, 陈占祥把城市更新定义为“新陈代谢”的过程,更新途径既有推到重建,也有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旧建筑的修复。90 年代初,吴良镛从城市的“保护与发展”角度提出城市“有机更新”的概念,从城市的保护与发展出发,当中体现“持续发展”的思想。

2、城市有机更新的模式

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基于空间结构、道路交通状况、社会经济、地块实体环境、基地生态环境、用地可调整状况、历史文化等因素对南湖区的用地进行研究,划定建议进行有机更新的地块,分为综合整治、功能改造、重建开发三类有机更新模式。

(1)综合整治:主要指改善消防设施、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沿街立面、环境整治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内容,但不改变建筑主体结构和使用功能 。(特殊地段如历史文保点、 古镇老街应在保护其原真性和文化历史价值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体现传统风格特色。)

(2)功能改造:主要指改变部分或者全部建筑物使用功能,但不改变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主体和使用期限,保留建筑物的原主体结构。

(3)重建开发:主要指通过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附着物的拆除清理、重新建设的方式进行更新改造。

二、有机更新理论内容与实践

1、有机更新理论的具体内容

“有机更新”理论的雏形早在1979-1980年由吴良镛教授领导的什刹海规划研究中就己经出现了雏形。这项规划明确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思路,主张对原有居住建筑的处理根据房屋现状区别对待,即:

(1)质量较好、具有文物价值的予以保留; 房屋部分完好者加以修缮;已破败者拆除更新。上述各类比例根据对本地区进行调查的实际结果确定。

(2)居住区内的道路保留胡同式街坊体系;

(3)新建住宅将单元式住宅和四合院住宅形式相结合,探索“新四合院”体系。

“有机更新”认为城市发展如同生物有机体的生长过程,应该不断地去掉旧的、腐败的部分,生长出新的内容,但这种新的组织应具有原有结构的特征。就是说应从原有的城市肌理对城市进行有机更新。因此,城市的有机更新不但要注重生态环境和技术手段,还要结合历史人文因素,将美学和文化的内容包含进去。

有机更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肌理,从而达到有机秩序。从“有机更新”到新的“有机秩序”,这是人文复兴与人居环境整体发展的途径。正如吴良镛先生所论述的“城市有机更新”,即采取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这实际上是“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的广义论述,即在不同的内容与要求下,“适当规模,合适尺度”正是旧城改造的解决之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机更新”理论不仅在积极探索适应北京旧城更新的一种新的城市设计理念,努力追求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运用到北京旧城更新的实践中,而且对于整个中国的城市更新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我们抓住了理论的本质,才能充分发挥其灵活性,使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2、有机更新理论的实践

上述有机更新的具体内容在1987年开始的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中得到实践,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吴良镛教授在其《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一书中总结道:“所谓‘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

三、嘉兴市中环西路沿线城市有机更新

1、嘉兴开展城市有机更新的意义

(1)通过有机更新促使土地由粗放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内涵式的发展模式转变,促进土地高效利用,重组空间关系,舒展空间结构,激活城市空间;同时催生新功能片区的形成和城市新形象、新名片。通过有机更新促进业态置换、功能提升、环境优化,从而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条。

(2)通过有机更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改善宜居生态环境,有效构建网络型田园城市的支撑体系,切实推进网络型田园城市的建设。

(3)通过有机更新实现土地增量向内部挖潜转变,寻求新的发展内生动力,重点在于解决民生改善之急、生态文化保护之急、资源盘活之急、扩大投资之急。这都为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了新的发展引导。

(4)保证产业与空间同步转型的的重要实践由于受到土地指标等制约因素的限制,粗放外延式的扩张发展面临新的发展瓶颈,“三轮驱动” 的发展格局也需要新的动力源的支撑,如何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成为影响其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机更新为其提供了新的内生发展动力,产业转型升级、空间更新将成为经济开发区新时期下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

2、当前城市更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类型单一、成本过高

采取大规模推倒重建的粗放形式,该类型虽然操作简单,但由于是一种 “大拆大建”的模式,造成了较高的拆迁成本,并使得许多有价值的旧城风貌遭到严

重破坏或消失殆尽。

(2)逐个改造、缺乏整体

当前进行的城市更新,一般是按照项目逐个规划设计和施工进行,缺乏前期整体的规划与定位。由于缺乏总体谋划,使城市更新缺乏时序性,也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影响,单体项目各自为政,项目之间以及项目与周边区块之间缺乏必要的有机联系,使一个新项目完成之后,其周边很快就沦为“需要改造的地块”,然后再次进行开发改造,从而陷入“单体改造—周边沦落——再次改造”的怪圈。

(3)避重就轻,挑肥捡瘦

开发商为经济利益,政府为形象工程,难啃的骨头项目 (拆迁安置量大、改造成本高、市场预期值低) 无人问津,而改造成本低、直接效益高的地方你追我抢。于是有了改造沿街一层皮的方式(其内部的改善却遥遥无期) ,出现现实改造方式与城市更新目的的矛盾

(4)人文不足、缺少共赢

目前城市更新中的新建项目往往最求利润最大化,大幅提高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而没有根据地块所处的位置,现有的条件进行定位,造成了很多潜在的社会问题。使城市的特有风貌正在消失,文脉被切断,原有的记忆与建筑被破坏。

3、城市有机更新目标

通过空间整合、功能优化、交通完善、品位提升的有机更新策略,体现民生质量改善、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象提升、经济持续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的 “健康生活福地、创业品质新区”,打造“市民们最喜爱的品质生活空间、创业者更看重的活力休闲空间”,从而实现本区块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形象的重塑:根据中环西路沿线的环境特征,结合城市文脉与肌理,强化基地景观节点和标志性建筑的处理,同时注重序列空间的组织,形成引人入胜的公共活动场所,塑造一个既有时代特征又具有片区特色的形象展示区。

城市品位的提升:通过创新空间的塑造、开放空间的建设、道路景观的美化型业态的注入,营造经开花园城市建设的典范,提升地区的城市品位和影响力, 成为经济开发区城市有机更新的示范地。

城市活力的营造:通过功能混合度、空间可达性、空间利用率等方面的改善,

满足使用者需求,达到集聚人气、营造活力、体现繁华的目的。

4、城市有机更新策略

(1)“水绿相融的活力之区”——空间整合与重组

通过协同周边、重组极化、集约利用的空间整合与重组策略,包括“织系统、 补设施”织补城市理念下,从完善区域整体结构出发,加强与周边各功能区空间的协调联动。

(2)“文化与商业的首善之区”——功能调整与优化

以转型升级为动力,提升增强服务业集群,包括完善生活型服务业中心,发展本地服务为基本功能, 构建和谐居住社区板块;

(3)“内优外畅的高效之区” ——交通完善与优化

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在充分尊重现状道路网格局和对接总体规划道路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理顺道路关系。构建高效生态的复合化公交体系:增加公交体系密度,尤其北部产业区块内的交通站点加密,并根据产业工人上下班时间调整公交线路密度及时间,在安全、效率、公平的基础上推进公交一体化建设。构建宜人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与嘉兴片区相适应、与机动车发展相协调、与公共交通良好仙界、管理有序的“安全、公平、便捷、连续、舒适、优美”的慢行交通系统。

(4)“花园新城的典范之区”——品位提升与营造

将特有的城市品牌融入传统的水乡特色和园林景观中,实现从“美丽’向 “魅力” 转变,凸现出城市底蕴和个性风貌,雕琢生态和谐的魅力花园示范区。依托区内现有公园,增加滨水绿地公园建设,通过丰富绿化种类、增加配套设施逐步提升公园品质。加快完成境内新塍塘、杭州塘及殷家桥港的绿道建设,并串联区内多个生态绿地公园;加快推进主要出入口及节点形象改善, 进而提升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倞,徐析. 浅析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现代园林论坛. 北京. 2008

2. 瞿嗣澄, 陈骏. 以城市有机更新为途径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3. 韩明清. 行政学视角下的城市有机更新研究. 浙江大学. 2010

4. 陶金根. 嘉兴市:实施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功能. 城乡建设. 2013

5. 国内外城市有机更新典型案例及启示. 杭州通讯. 2008

6. 刘源. 现代城市有机更新的适应性理论及方法探析. 重庆大学. 2004 7.

8.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课程论文

课 程 名 称 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 论 文 题 目 城市生态与环境问题解决之路 学 生 姓 名 张宇华 学 生 学 号 131312042 指 导 老 师 戚智勇老师

2013年01月

城市生态与环境问题的解决之路

——城市有机更新

【摘 要】 城市有机更新是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推动空间产业转型,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是现阶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改善宜居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嘉兴市中环西路沿线城市有机更新为例,提出在转型升级背景下,城市旧区功能、空间、交通设施多方面的有机更新建议,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有机更新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嘉兴市

历史性城市多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逐步发展而成的。正如生命体的发展离不开遗传信息的传递,正如人的成长不能割裂自己的童年和少年阶段,城市也要保护自己的历史。人们说:“建筑是形象的艺术,而城市是记忆的艺术”,一个没有旧建筑和旧城区的城市,就像一个没有记忆的人。城市依靠着永不停息的新陈代谢, 推动着自身的发展演变。一方面,旧区逐渐衰老,新区在不断扩展;另一方面,在城市的任何一部分,功能与形式也都在持续地发展和变化着。

一、城市有机更新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1、城市有机更新概念及历程

(1)城市有机更新概念

城市有机更新是对城市中已不适应一体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改建,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主要包括对建筑物等客观存在实体的改造,以及对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而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城市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

(2)城市有机更新研究历程

西方有机更新理论的发展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许多西方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以大规模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城市更新”运动进行反思。正式把城市当作有机体的城市设计思想,最早由苏格兰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和城市规划思想家盖迪斯提出。盖迪斯认为“城市改造者只有把城市堪称一个社会发展的复杂统一体,考虑其中的各种行动和思想都是有机联系的、健康的,才能有更现实的想法。”

沙里宁提出有机疏散理论,认为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有机体,并通过生物学的认识来研究城市,认为城市的发展过程基本同自然界的任何有机体的生长过程相似。因此,对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应当追溯其发展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日本以丹下键三为代表的新陈代谢学派将城市和建筑看作时间和空间上开放的系统,就像有生命的组织一样,复苏城市中被丢失或被忽略的历史传统、地方风格等要素,实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共生、不同文化的共生。

我国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的发展

我国的城市更新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初期到60年代的 “充分利用改造” , 文革期间的“乱拆乱建”,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加快带来的“房地产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的约束性日益突出,城市自身发展规律越来越被尊重。城市更新的理论逐步走向科学和理性, 上世纪 80 年代初, 陈占祥把城市更新定义为“新陈代谢”的过程,更新途径既有推到重建,也有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旧建筑的修复。90 年代初,吴良镛从城市的“保护与发展”角度提出城市“有机更新”的概念,从城市的保护与发展出发,当中体现“持续发展”的思想。

2、城市有机更新的模式

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基于空间结构、道路交通状况、社会经济、地块实体环境、基地生态环境、用地可调整状况、历史文化等因素对南湖区的用地进行研究,划定建议进行有机更新的地块,分为综合整治、功能改造、重建开发三类有机更新模式。

(1)综合整治:主要指改善消防设施、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沿街立面、环境整治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内容,但不改变建筑主体结构和使用功能 。(特殊地段如历史文保点、 古镇老街应在保护其原真性和文化历史价值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体现传统风格特色。)

(2)功能改造:主要指改变部分或者全部建筑物使用功能,但不改变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主体和使用期限,保留建筑物的原主体结构。

(3)重建开发:主要指通过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附着物的拆除清理、重新建设的方式进行更新改造。

二、有机更新理论内容与实践

1、有机更新理论的具体内容

“有机更新”理论的雏形早在1979-1980年由吴良镛教授领导的什刹海规划研究中就己经出现了雏形。这项规划明确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思路,主张对原有居住建筑的处理根据房屋现状区别对待,即:

(1)质量较好、具有文物价值的予以保留; 房屋部分完好者加以修缮;已破败者拆除更新。上述各类比例根据对本地区进行调查的实际结果确定。

(2)居住区内的道路保留胡同式街坊体系;

(3)新建住宅将单元式住宅和四合院住宅形式相结合,探索“新四合院”体系。

“有机更新”认为城市发展如同生物有机体的生长过程,应该不断地去掉旧的、腐败的部分,生长出新的内容,但这种新的组织应具有原有结构的特征。就是说应从原有的城市肌理对城市进行有机更新。因此,城市的有机更新不但要注重生态环境和技术手段,还要结合历史人文因素,将美学和文化的内容包含进去。

有机更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肌理,从而达到有机秩序。从“有机更新”到新的“有机秩序”,这是人文复兴与人居环境整体发展的途径。正如吴良镛先生所论述的“城市有机更新”,即采取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这实际上是“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的广义论述,即在不同的内容与要求下,“适当规模,合适尺度”正是旧城改造的解决之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机更新”理论不仅在积极探索适应北京旧城更新的一种新的城市设计理念,努力追求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运用到北京旧城更新的实践中,而且对于整个中国的城市更新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我们抓住了理论的本质,才能充分发挥其灵活性,使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2、有机更新理论的实践

上述有机更新的具体内容在1987年开始的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中得到实践,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吴良镛教授在其《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一书中总结道:“所谓‘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

三、嘉兴市中环西路沿线城市有机更新

1、嘉兴开展城市有机更新的意义

(1)通过有机更新促使土地由粗放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内涵式的发展模式转变,促进土地高效利用,重组空间关系,舒展空间结构,激活城市空间;同时催生新功能片区的形成和城市新形象、新名片。通过有机更新促进业态置换、功能提升、环境优化,从而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条。

(2)通过有机更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改善宜居生态环境,有效构建网络型田园城市的支撑体系,切实推进网络型田园城市的建设。

(3)通过有机更新实现土地增量向内部挖潜转变,寻求新的发展内生动力,重点在于解决民生改善之急、生态文化保护之急、资源盘活之急、扩大投资之急。这都为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了新的发展引导。

(4)保证产业与空间同步转型的的重要实践由于受到土地指标等制约因素的限制,粗放外延式的扩张发展面临新的发展瓶颈,“三轮驱动” 的发展格局也需要新的动力源的支撑,如何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成为影响其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机更新为其提供了新的内生发展动力,产业转型升级、空间更新将成为经济开发区新时期下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

2、当前城市更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类型单一、成本过高

采取大规模推倒重建的粗放形式,该类型虽然操作简单,但由于是一种 “大拆大建”的模式,造成了较高的拆迁成本,并使得许多有价值的旧城风貌遭到严

重破坏或消失殆尽。

(2)逐个改造、缺乏整体

当前进行的城市更新,一般是按照项目逐个规划设计和施工进行,缺乏前期整体的规划与定位。由于缺乏总体谋划,使城市更新缺乏时序性,也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影响,单体项目各自为政,项目之间以及项目与周边区块之间缺乏必要的有机联系,使一个新项目完成之后,其周边很快就沦为“需要改造的地块”,然后再次进行开发改造,从而陷入“单体改造—周边沦落——再次改造”的怪圈。

(3)避重就轻,挑肥捡瘦

开发商为经济利益,政府为形象工程,难啃的骨头项目 (拆迁安置量大、改造成本高、市场预期值低) 无人问津,而改造成本低、直接效益高的地方你追我抢。于是有了改造沿街一层皮的方式(其内部的改善却遥遥无期) ,出现现实改造方式与城市更新目的的矛盾

(4)人文不足、缺少共赢

目前城市更新中的新建项目往往最求利润最大化,大幅提高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而没有根据地块所处的位置,现有的条件进行定位,造成了很多潜在的社会问题。使城市的特有风貌正在消失,文脉被切断,原有的记忆与建筑被破坏。

3、城市有机更新目标

通过空间整合、功能优化、交通完善、品位提升的有机更新策略,体现民生质量改善、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象提升、经济持续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的 “健康生活福地、创业品质新区”,打造“市民们最喜爱的品质生活空间、创业者更看重的活力休闲空间”,从而实现本区块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形象的重塑:根据中环西路沿线的环境特征,结合城市文脉与肌理,强化基地景观节点和标志性建筑的处理,同时注重序列空间的组织,形成引人入胜的公共活动场所,塑造一个既有时代特征又具有片区特色的形象展示区。

城市品位的提升:通过创新空间的塑造、开放空间的建设、道路景观的美化型业态的注入,营造经开花园城市建设的典范,提升地区的城市品位和影响力, 成为经济开发区城市有机更新的示范地。

城市活力的营造:通过功能混合度、空间可达性、空间利用率等方面的改善,

满足使用者需求,达到集聚人气、营造活力、体现繁华的目的。

4、城市有机更新策略

(1)“水绿相融的活力之区”——空间整合与重组

通过协同周边、重组极化、集约利用的空间整合与重组策略,包括“织系统、 补设施”织补城市理念下,从完善区域整体结构出发,加强与周边各功能区空间的协调联动。

(2)“文化与商业的首善之区”——功能调整与优化

以转型升级为动力,提升增强服务业集群,包括完善生活型服务业中心,发展本地服务为基本功能, 构建和谐居住社区板块;

(3)“内优外畅的高效之区” ——交通完善与优化

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在充分尊重现状道路网格局和对接总体规划道路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理顺道路关系。构建高效生态的复合化公交体系:增加公交体系密度,尤其北部产业区块内的交通站点加密,并根据产业工人上下班时间调整公交线路密度及时间,在安全、效率、公平的基础上推进公交一体化建设。构建宜人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与嘉兴片区相适应、与机动车发展相协调、与公共交通良好仙界、管理有序的“安全、公平、便捷、连续、舒适、优美”的慢行交通系统。

(4)“花园新城的典范之区”——品位提升与营造

将特有的城市品牌融入传统的水乡特色和园林景观中,实现从“美丽’向 “魅力” 转变,凸现出城市底蕴和个性风貌,雕琢生态和谐的魅力花园示范区。依托区内现有公园,增加滨水绿地公园建设,通过丰富绿化种类、增加配套设施逐步提升公园品质。加快完成境内新塍塘、杭州塘及殷家桥港的绿道建设,并串联区内多个生态绿地公园;加快推进主要出入口及节点形象改善, 进而提升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倞,徐析. 浅析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现代园林论坛. 北京. 2008

2. 瞿嗣澄, 陈骏. 以城市有机更新为途径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3. 韩明清. 行政学视角下的城市有机更新研究. 浙江大学. 2010

4. 陶金根. 嘉兴市:实施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功能. 城乡建设. 2013

5. 国内外城市有机更新典型案例及启示. 杭州通讯. 2008

6. 刘源. 现代城市有机更新的适应性理论及方法探析. 重庆大学. 2004 7.

8.


相关内容

  • 城市公园绿地有机更新的思考
  •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城市公园绿地有机更新的思考 Reflection on the Organic Renewal of Urban Park Green Space 刘 源 / LIU Yuan王 浩* / WANG Hao 摘 要:首次将"有机更新&quo ...

  • 有机更新理论在旧城改造中的运用及对重庆旧城改造的思考
  • 浅谈: 有机更新理论在旧城改造中的运用及对重庆旧城改造的思考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 浅谈有机更新理论在旧城改造中的运用及对重庆旧城改造的思考 摘要:西安城下有长安,北京城下有大都,南京城下是建宁,太多的城市下面有着古代城市的" 遗骸", 所以不 ...

  • 林尚立:重构城市治理体系
  • 重构中国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对话 --复旦大学林尚立教授访谈 访谈嘉宾:林尚立,复旦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复旦大学城市治理比较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3)06-0001-0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以及城镇化 ...

  • 许江:[城市论]对中国的城市建设具有普遍性的建构意义
  • 关于城市,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作为杭州人,我们都会想到杭州城市的变化,杭州城市这几年的巨大变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西湖的梳理.改造和更新,2002年从中国美院前面的南线开始改造,重建了一个老城区与风景区相连接的文化时尚社区.到2003年开始了西线的拓展,以重建杨公堤为基础,拓建西湖西线山水相 ...

  • 现代城市更新
  • 第33卷第5期 山 2007年2月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520041202 SHANXI ARCHITECTURE 西建 33No.5筑 Vol. Feb. 2007 ・41・ 现代城市更新方法与思考 宋为 李铌 摘 要:对城市更新的概念和主要模式进行了分析,从城市更新在国内发展 ...

  • 中国的建筑大师
  • 吴良镛 一.建筑领域 吴良镛长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和学科发展研究,针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规模大.速度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该理论以有序空间和宜居环境为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建设原则.层次和系统,发展了区域协调论.有机更新论.地域建筑论等创新 ...

  • 和谐与创意_关于漳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筑设计
  • (总第101期)2006年第5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Architecture&Construction Vol#101No5#2006 和谐与创意 )))关于漳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筑设计 林永刚 (漳州市建筑设计院) 摘 要:结合漳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创作,对建筑群自身及其与周边 ...

  • 苏州平江街区:平江新语,古城保护语境中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
  •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苏州古城内迄今保存最为完整.最具规模.最有"原味苏州"气质的居住街坊,集中体现了苏州古城的城市特色与价值,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随着江苏省第三监狱.振亚丝织厂.染织二厂的陆续搬迁,平江街区东南部形成了大片的空地.由于地处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控制地带,周边紧邻内. ...

  • 老城区发展研究
  • 二.老城区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城区在发展中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总是也日益凸显. (一)经济方面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现代都市中心城的转移,老城区发展速度缓慢.日渐衰落,大多存在区内经济不平衡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 老城区由各个不同系统组成,它们相互影响与制约,具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