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术语

现代文阅读“作用题”探究

“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2008年19套试卷有11套对其进行了考查。纵观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笔者发现,“作用题”的命制常从以下七个方面切人:

一、开头作用

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之一,如:

例1.(2008年四川卷第17题) 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请简要分析。

例2.(2007年辽宁卷第17题) 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根据文本内容,可拟制答案如下:

(四川卷) 开始写“我爱水”既照应了标题,又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同时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

(辽宁卷) 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深刻意蕴预设了空间。

二、结尾作用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近几年高考命题人对此有较多关注:

例3.(2008年全国卷l 第17题) 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例4.(2007年全国卷l 第17题) 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008年全国卷l 的材料是《阳关古道苍凉美》,作者主要采用回忆与实景比照的方式赞美阳关,结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的作用为:回应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2007年全国卷l 的材料是《总想为你唱支歌》,文章写“戈壁石”的作用是: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以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

三、过渡作用

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如: 例5.(2007年江西卷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原因,进而转人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有时,对文章上下文内容的检索要认真仔细,弄清楚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如: 例6.(ZOOS年山东卷第19题)“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根据山东卷的材料《歌德之勺》的具体内容,“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一句承接上文作者谈年轻时阅读歌德作晶的情况,开启了下文作者对歌德故居的描述,尤其是对大炊勺的描述。

四、线索作用

高考考查的行文线索主要有事物线、情感线、语句线,如:

例7.(2005年江西卷第20题) 文章最后一段写了匆忙走路的人的“伤心”,文中哪些词语与之呼应? 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例8.(2007年福建卷第14题) 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明白行文线索的基本作用,即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行文线索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主旨,答题时应予以考虑。江西卷答案可拟为:“伤心”与文本中的“忧愁”“焦灼”“焦虑”“忧虑”相呼应,它们构成了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既串起了文章的材料,使文章结构紧凑,

又呼应了文章主题。福建卷答案应是:落叶既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也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着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五、人称作用

对确认人称运用(或变化) 和作用的考查是高考试题命制的一种样式,如:

例9.(2008年浙江卷第21题) 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例10.(2006年辽宁卷第20题) 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 请赏析。

回答此类问题,要了解每种人称的作用: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用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用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据此,浙江卷“我”的作用为:“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了乌米的形象,借“我”的感触揭示了全文主旨;辽宁卷答案可拟为:作者改为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形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六、手法作用

表现手法主要指修辞手法和对比、衬托、白描、象征等表达技巧。因此,平时要让学生积累表现手法作用的知识,并教会他们从表现手法的辨认和作用两方面作答。

例11.(2004年重庆卷第20题) 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重庆卷文本是筱敏的《山峦》,“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是比喻修辞,结合文题、内容和试题提示“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答案拟定如下:照应了文章题目;作者以巍峨高大的山峦作喻,形象传神地写出这些年轻妻子突遭厄运

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同时,歌颂了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热情赞扬和仰慕之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试题不一定以“作用”的面目出现,有时设置为表达效果或好处,有时要求对语句进行赏析,但答题时必须考虑表现手法的作用。如:

例12.(2008年北京卷第19题) 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 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北京卷材料是《碧云寺的秋色》,文章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其作用是: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从而凸显了文章主旨——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

七、环境作用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不只小说中有,散文中也多有出现。小小说和散文是最受命题人青睐的两种体裁,考查自然景物便顺理成章,如:

例l3.(2006年安徽卷第17题) 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

例14.(2008年宁琼卷第12题) 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从营造氛围、衬托情感、烘托形象或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或转换情节等角度考虑。安徽卷景物特点是秀美、宁静,而秀美、宁静的景物的作用一般为:秀美的自然景物常蕴涵着人物的欢欣、喜悦,也可烘托形象的美好或伟大,还可以乐景反衬人物感伤、愁苦的情怀;宁静的自然场景可展示人物的闲适、恬静、安谧,也可烘托人物激荡的情感、涌动的遐思,有时还可以静衬动,动静相映,富有情趣。学生可据此拟定安徽卷答案。

根据宁琼卷的小说《二十年以后》的内容,第一次写“一阵冷飕飕的风”的作用是:烘托了自然环境的凄冷,为故事结局预设感伤基调,同时烘托出警察吉米忠于职守、不徇私情的坚毅个性。第二次写“一阵冷飕飕的风”的作用为:渲染两人无话可说的沉寂氛围,暗示了警察吉米内心的凄苦、矛盾;同时也为下文便衣警察的出现起到了情节转换的作用。

社会环境是小说的专利,考查小说阅读时离不开社会环境“作用”的设置,如: 例15.(2007年宁琼卷第12题)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回答这一问题,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环境角度) 概括介绍沧州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人物角度) 对管营、差拨等人物形象起到了侧面刻画的作用;(情节角度)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主题角度) 通过犯人之口,侧面交代沧州牢营欺压、盘剥犯人的黑暗现实。 文

一. 记叙文阅读规则

1. 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推动情节发展, 表现人物的品质, 衬托中心意思

2. 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 反映作品主题

3.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 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 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 引起下文, 承上启下

6. 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

7. 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 揭示主题; 提示线索

8. 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 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环境, 引出下文, 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 其他:开篇点题,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 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 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 照应开头, 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

11. 记叙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12. 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 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 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 可以多角度描写,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 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 人物; 思想感情变化; 时间; 地点变换; 中心事件

14. 找线索的方法:标题; 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 抒情议论句

15.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 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形式(写作方法, 语言特色, 修辞); 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 意义, 作用等)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现代文阅读“作用题”探究

“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2008年19套试卷有11套对其进行了考查。纵观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笔者发现,“作用题”的命制常从以下七个方面切人:

一、开头作用

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之一,如:

例1.(2008年四川卷第17题) 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请简要分析。

例2.(2007年辽宁卷第17题) 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根据文本内容,可拟制答案如下:

(四川卷) 开始写“我爱水”既照应了标题,又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同时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

(辽宁卷) 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深刻意蕴预设了空间。

二、结尾作用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近几年高考命题人对此有较多关注:

例3.(2008年全国卷l 第17题) 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例4.(2007年全国卷l 第17题) 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008年全国卷l 的材料是《阳关古道苍凉美》,作者主要采用回忆与实景比照的方式赞美阳关,结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的作用为:回应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2007年全国卷l 的材料是《总想为你唱支歌》,文章写“戈壁石”的作用是: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以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

三、过渡作用

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如: 例5.(2007年江西卷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原因,进而转人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有时,对文章上下文内容的检索要认真仔细,弄清楚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如: 例6.(ZOOS年山东卷第19题)“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根据山东卷的材料《歌德之勺》的具体内容,“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一句承接上文作者谈年轻时阅读歌德作晶的情况,开启了下文作者对歌德故居的描述,尤其是对大炊勺的描述。

四、线索作用

高考考查的行文线索主要有事物线、情感线、语句线,如:

例7.(2005年江西卷第20题) 文章最后一段写了匆忙走路的人的“伤心”,文中哪些词语与之呼应? 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例8.(2007年福建卷第14题) 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明白行文线索的基本作用,即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行文线索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主旨,答题时应予以考虑。江西卷答案可拟为:“伤心”与文本中的“忧愁”“焦灼”“焦虑”“忧虑”相呼应,它们构成了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既串起了文章的材料,使文章结构紧凑,

又呼应了文章主题。福建卷答案应是:落叶既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也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着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五、人称作用

对确认人称运用(或变化) 和作用的考查是高考试题命制的一种样式,如:

例9.(2008年浙江卷第21题) 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例10.(2006年辽宁卷第20题) 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 请赏析。

回答此类问题,要了解每种人称的作用: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用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用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据此,浙江卷“我”的作用为:“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了乌米的形象,借“我”的感触揭示了全文主旨;辽宁卷答案可拟为:作者改为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形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六、手法作用

表现手法主要指修辞手法和对比、衬托、白描、象征等表达技巧。因此,平时要让学生积累表现手法作用的知识,并教会他们从表现手法的辨认和作用两方面作答。

例11.(2004年重庆卷第20题) 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重庆卷文本是筱敏的《山峦》,“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是比喻修辞,结合文题、内容和试题提示“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答案拟定如下:照应了文章题目;作者以巍峨高大的山峦作喻,形象传神地写出这些年轻妻子突遭厄运

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同时,歌颂了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热情赞扬和仰慕之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试题不一定以“作用”的面目出现,有时设置为表达效果或好处,有时要求对语句进行赏析,但答题时必须考虑表现手法的作用。如:

例12.(2008年北京卷第19题) 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 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北京卷材料是《碧云寺的秋色》,文章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其作用是: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从而凸显了文章主旨——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

七、环境作用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不只小说中有,散文中也多有出现。小小说和散文是最受命题人青睐的两种体裁,考查自然景物便顺理成章,如:

例l3.(2006年安徽卷第17题) 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

例14.(2008年宁琼卷第12题) 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从营造氛围、衬托情感、烘托形象或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或转换情节等角度考虑。安徽卷景物特点是秀美、宁静,而秀美、宁静的景物的作用一般为:秀美的自然景物常蕴涵着人物的欢欣、喜悦,也可烘托形象的美好或伟大,还可以乐景反衬人物感伤、愁苦的情怀;宁静的自然场景可展示人物的闲适、恬静、安谧,也可烘托人物激荡的情感、涌动的遐思,有时还可以静衬动,动静相映,富有情趣。学生可据此拟定安徽卷答案。

根据宁琼卷的小说《二十年以后》的内容,第一次写“一阵冷飕飕的风”的作用是:烘托了自然环境的凄冷,为故事结局预设感伤基调,同时烘托出警察吉米忠于职守、不徇私情的坚毅个性。第二次写“一阵冷飕飕的风”的作用为:渲染两人无话可说的沉寂氛围,暗示了警察吉米内心的凄苦、矛盾;同时也为下文便衣警察的出现起到了情节转换的作用。

社会环境是小说的专利,考查小说阅读时离不开社会环境“作用”的设置,如: 例15.(2007年宁琼卷第12题)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回答这一问题,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环境角度) 概括介绍沧州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人物角度) 对管营、差拨等人物形象起到了侧面刻画的作用;(情节角度)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主题角度) 通过犯人之口,侧面交代沧州牢营欺压、盘剥犯人的黑暗现实。 文

一. 记叙文阅读规则

1. 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推动情节发展, 表现人物的品质, 衬托中心意思

2. 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 反映作品主题

3.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 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 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 引起下文, 承上启下

6. 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

7. 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 揭示主题; 提示线索

8. 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 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环境, 引出下文, 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 其他:开篇点题,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 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 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 照应开头, 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

11. 记叙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12. 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 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 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 可以多角度描写,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 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 人物; 思想感情变化; 时间; 地点变换; 中心事件

14. 找线索的方法:标题; 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 抒情议论句

15.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 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形式(写作方法, 语言特色, 修辞); 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 意义, 作用等)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相关内容

  • 高三暑期计划
  •  近50天的假期将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段时间是每位即将步入高三毕业班的学子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假期“未雨绸缪”,高三才能“大显身手”。下面我就语文学科假期复习谈几点个人的想法,供参考。   多理多思,夯实基础。“多理”即多整理,多梳理。利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归类整理 ...

  • 中考语文8大题型的指南对策
  • 2015中考语文8大题型的指南对策 发布日期:2014-12-28 编辑:admin 阅读次数:407 次 关键字:2015 中考 语文 指南 对策 方法 中考语文试卷可以把它分为八块,基础知识题.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选择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题.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题和作文,每一块知识点,都有一定的 ...

  • 晨读英语策划书
  • Java1班晨读英语策划书 由于计算机软件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而IT技术多源自英语国家,我们在引进这些技术时往往受到语言障碍的制约,严重影响到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消化.英语可以说是IT行业的行业语言. 几乎所有的程序员都知道学习计算机英语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学习好英语的能力.这个问题的提出 ...

  •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概况 试卷结构延续了以往的出题套路,题型变化不是很大(仍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三大板块).试卷 共 120分,时间120分钟.出题范围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第五单元.整套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综合 ...

  • 关于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 关于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往往在大多数老师的心目中,阅读只作为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人文教育,有着其它任何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 ...

  • [文学批评写作的独特性]阅读答案
  • 文学批评写作的独特性 李春红 文学批评写作当然要遵循一般写作的规范,但文学批评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写作门类具有其独特规定性. 就写作的语言表达而言,与一般应用文写作的语言程式化不同,也与文学创作的语言个性化追求不同,文学批评的语言运用有其自身的规定性.一方面,批评写作的语言具有科学性,也就是在专业术语 ...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格式
  • 段落(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位 置 特点或作用 文章(段落)开头 1.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3. 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 ...

  • 文学批评写作的独特性阅读试题及答案
  • 文学批评写作的独特性李春红文学批评写作当然要遵循一般写作的规范,但文学批评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写作门类具有其独特规定性.就写作的语言表达而言,与一般应用文写作的语言程式化不同,也与文学创作的语言个性化追求不同,文学批评的语言运用有其自身的规定性.一方面,批评写作的语言具有科学性,也就是在专业术语的运用 ...

  •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本学月教学进入专题复习阶段,为了进一步提升复习质量和学生能力,本阶段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针对学生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学生能够易于识记.理解,尤其学以致用. 根据中考说明及相关的解读,本学月专题复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名著专题阅读,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