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讽贵妃姊妹诗解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杜甫讽贵妃姊妹诗解

杜甫的《丽人行》,字面上看,似乎是如实描写杨氏兄妹某次游览唐朝首都长安胜景曲江的情形。实际上,充满了讥讽调侃的意味。

杜甫怎样讽刺杨贵妃姊妹?

丁启阵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è]叶垂鬓唇。(勺包盍字)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杜甫《丽人行》

杜甫的《丽人行》,是一首名诗,清代学者王夫之称其为“杜集中第一首乐府”,包括《唐诗三百首》在内的各种唐诗、杜诗选本,必选此诗。一般认为,它讽刺了杨国忠兄妹的骄奢淫逸。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字面上看,这诗似乎是如实描写杨氏兄妹某次游览唐朝首都长安胜景曲江的情形:杨氏姊妹(杨贵妃、虢国夫人)肌肤细腻,身材匀称,装饰华丽;筵宴所用器皿、食材,极尽奢侈,音乐动听;出游队伍,宾客众多,护卫森严,常人不得靠近。

但其实,诗中充满了讥讽调侃的意味。那么,它的讽刺信息是怎样传递给读者的呢?

首先,诗句的语义变化,暗寓了讽刺意味。杨伦《杜诗镜铨》引蒋弱六云:“美人相,富贵相,妖淫相,后乃现出罗刹相,真可笑可畏。”杨氏姊妹出场,诗人先写其身体美貌,次写其服饰富贵,次写其举止荒淫,最后写其气焰嚣张。犹如层层剥笋,依次剥去美貌、华丽外表之后,现出了他们淫乱、邪恶的本性。

其次,诗歌借鉴了《诗经·国风》、汉乐府的风格。其中对于杨氏姊妹相貌、服饰的描写,有如清人沈德潜、宋辕文等所指出的,杜甫明显学习了《墉风·君子偕老》和汉乐府《羽林郎》的写法。《君子偕老》,讽刺卫夫人淫乱,“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但诗中并不充斥着直白的责骂之词,而是极写其身体的美丽,仪态的动人,服饰的华丽。“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秀发漆黑浓密,无需挽个假发髻),“„„扬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脸面白皙美丽,有如仙女、帝子下凡间),“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眉目清秀,容颜美丽);“委委佗佗,如山如河”(仪态万方移莲步,静如高山动如大河),“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盛装美女,无愧于邦国名媛);“副笄六珈”(玉簪步摇珍珠之类诸侯夫人饰品),“象服是宜”(鸟羽图案的袍子),“玼兮玼兮,其之翟也”(玉色鲜明,祭衣绘着野鸡图案),“玉之瑱也,象之揥也”(美玉做耳坠,象牙做簪子),“蒙彼绉絺,是绁袢也”(薄纱罩在透明的内衣外边)。

《羽林郎》中,描写当垆的胡姬(酒家女)诗句,“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描写饮食的诗句,“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杜甫显然也有所借鉴。

由此可见,要真正读懂杜甫诗,需要对古代诗歌有相当的了解。

再次,诗人化用了两个历史典故。一个是《诗经·君子偕老》讽刺卫夫人的淫乱,二是北魏胡太后与杨白花淫乱。前者是整首诗的化用,上文已经说过;后者是“杨花雪落覆白蘋”一句诗的化用。杨白花(后改名为杨华)跟胡太后私通一段时间后,惧祸,归降梁国。胡太后思念杨白花,作《杨白华歌》,诗中有“杨花飘荡落南家”、“愿衔杨花入窼里”等句。

杜甫这首诗的妙处,主要在于,意在讽刺,但诗句用语典雅、铺张,貌似羡慕,“本是讽刺,而诗中直叙富丽,若深羡不容口者”(明钟惺语)。清人浦起龙说得不错,“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杜甫这首诗,可谓深得“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诗人之道,风人之旨。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杜甫讽贵妃姊妹诗解

杜甫的《丽人行》,字面上看,似乎是如实描写杨氏兄妹某次游览唐朝首都长安胜景曲江的情形。实际上,充满了讥讽调侃的意味。

杜甫怎样讽刺杨贵妃姊妹?

丁启阵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è]叶垂鬓唇。(勺包盍字)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杜甫《丽人行》

杜甫的《丽人行》,是一首名诗,清代学者王夫之称其为“杜集中第一首乐府”,包括《唐诗三百首》在内的各种唐诗、杜诗选本,必选此诗。一般认为,它讽刺了杨国忠兄妹的骄奢淫逸。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字面上看,这诗似乎是如实描写杨氏兄妹某次游览唐朝首都长安胜景曲江的情形:杨氏姊妹(杨贵妃、虢国夫人)肌肤细腻,身材匀称,装饰华丽;筵宴所用器皿、食材,极尽奢侈,音乐动听;出游队伍,宾客众多,护卫森严,常人不得靠近。

但其实,诗中充满了讥讽调侃的意味。那么,它的讽刺信息是怎样传递给读者的呢?

首先,诗句的语义变化,暗寓了讽刺意味。杨伦《杜诗镜铨》引蒋弱六云:“美人相,富贵相,妖淫相,后乃现出罗刹相,真可笑可畏。”杨氏姊妹出场,诗人先写其身体美貌,次写其服饰富贵,次写其举止荒淫,最后写其气焰嚣张。犹如层层剥笋,依次剥去美貌、华丽外表之后,现出了他们淫乱、邪恶的本性。

其次,诗歌借鉴了《诗经·国风》、汉乐府的风格。其中对于杨氏姊妹相貌、服饰的描写,有如清人沈德潜、宋辕文等所指出的,杜甫明显学习了《墉风·君子偕老》和汉乐府《羽林郎》的写法。《君子偕老》,讽刺卫夫人淫乱,“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但诗中并不充斥着直白的责骂之词,而是极写其身体的美丽,仪态的动人,服饰的华丽。“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秀发漆黑浓密,无需挽个假发髻),“„„扬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脸面白皙美丽,有如仙女、帝子下凡间),“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眉目清秀,容颜美丽);“委委佗佗,如山如河”(仪态万方移莲步,静如高山动如大河),“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盛装美女,无愧于邦国名媛);“副笄六珈”(玉簪步摇珍珠之类诸侯夫人饰品),“象服是宜”(鸟羽图案的袍子),“玼兮玼兮,其之翟也”(玉色鲜明,祭衣绘着野鸡图案),“玉之瑱也,象之揥也”(美玉做耳坠,象牙做簪子),“蒙彼绉絺,是绁袢也”(薄纱罩在透明的内衣外边)。

《羽林郎》中,描写当垆的胡姬(酒家女)诗句,“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描写饮食的诗句,“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杜甫显然也有所借鉴。

由此可见,要真正读懂杜甫诗,需要对古代诗歌有相当的了解。

再次,诗人化用了两个历史典故。一个是《诗经·君子偕老》讽刺卫夫人的淫乱,二是北魏胡太后与杨白花淫乱。前者是整首诗的化用,上文已经说过;后者是“杨花雪落覆白蘋”一句诗的化用。杨白花(后改名为杨华)跟胡太后私通一段时间后,惧祸,归降梁国。胡太后思念杨白花,作《杨白华歌》,诗中有“杨花飘荡落南家”、“愿衔杨花入窼里”等句。

杜甫这首诗的妙处,主要在于,意在讽刺,但诗句用语典雅、铺张,貌似羡慕,“本是讽刺,而诗中直叙富丽,若深羡不容口者”(明钟惺语)。清人浦起龙说得不错,“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杜甫这首诗,可谓深得“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诗人之道,风人之旨。


相关内容

  • 电视剧[大唐诗]
  • 一醉千年-阿麟の印象机场 第一集: 唐玄宗开元23年,从江南吴越返回故乡洛阳的杜甫,决定参加唐廷在洛阳举办的科举考试.由于当时参加科考,需要有名流地荐举:在前辈李邕及李适之等人地引见下,杜甫得以和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相见. 一接触张九龄,便随之也陷入到了当时朝廷里内外复杂的权利争斗之中.当时被玄宗所宠的 ...

  • 元春姊妹的悲剧命运|贾元春--被剥夺了人身自由的贵妃娘娘
  • 贾府四春 贾宝玉的胞姐元春和他的庶妹探春,以及贾珍的胞妹惜春,是宁荣二府的四个千金小姐.元春居长,当了皇上的贵妃娘娘,正如秦可卿临死时托梦给凤姐所说:这是贾府的一个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使得贾府的繁荣达到了极点.但"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 ...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古人的休闲度假]之七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43340.htm 每至春风送暖.枝发花放.莺飞草长.姹紫嫣红之际,委屈了一冬的唐代士女们此时便也春怀满襟,向往着户外明媚春日下的无边春色了. 春日踏青游赏,是唐代人们娱乐生活中普遍的活动,从初唐开始,其风渐盛 ...

  • 唐诗宋词赏析
  •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 ...

  •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女子头饰
  •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女子头饰 唐代妇女配饰种类丰富,型制华美,色彩绚丽,常见的有钗.簪.步摇.钿.栉具几大类,其中,钗和簪最普遍.唐代簪花风尚驰名中外.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上的妇女,头上簪有数朵美丽的鲜花.著名的唐代<簪花仕女图>中的五位妇女,身披轻纱,头绾高髻,髻上簪有特大的花朵.有的簪真 ...

  • 杜甫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 谈古论今 2009年 第8期 杜甫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文/王娜 摘 要:本文将杜甫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分作四类进行研究,并通过杜甫对她们的情感态度来透视诗人所持的女性观,进而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 关键词:杜诗: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09)08 ...

  • 盛唐七言歌行简论
  • 2002年第3期第26卷(总第111期)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enya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3,2002Vol.26 General,№111 [诗词撷英] 盛唐七言歌行简论 赵淑平 (沈阳师范学院职业技 ...

  • 教案--长恨歌
  •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次 时数 课型 新授课 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 <长恨歌> 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 一. 感受本诗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李杨二人的性格特征及其爱情本质. 二. 理解"长恨"主题的双重意蕴.现实性与浪漫 ...

  • 长恨歌鉴赏论文
  • <长恨歌>鉴赏 这首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叙事诗,以喜剧始,以悲剧终.诗人含蓄地批判其政治之腐败,极力地讴歌其爱情之忠诚.杨贵妃"宛转蛾眉马前死"后,诗人对明皇和杨贵妃更为同情.全诗从杨玉环入宫以生离死别的记叙,直至明皇神游仙境思念贵妃,都写得有声有色,富于情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