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七言歌行简论

2002年第3期第26卷(总第111期)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enya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3,2002Vol.26

General,№111

【诗词撷英】

盛唐七言歌行简论

赵淑平

(沈阳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摘 要〕唐代盛行七言歌行,初唐四杰、沈宋、高岑均擅胜场,但气局有限,而李杜则雄逸豪宕,把七言歌行推向了顶峰。李白意气豪迈,天马行空,一任性情,章法多变,不受控制;杜甫则采用冷静的客观描写,寓情感于叙述之中,注重功力、律度,成为后人学习的范本。

〔关键词〕盛唐;七言歌行;李白;杜甫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0-5226(2002)03-0031-03A  〔

  唐人七言歌行的发展、流变,胡应麟有明确的阐述:“唐七言歌行,垂拱四子,词极藻艳,然未脱梁陈也。张、李、沈、宋,稍汰浮华,渐趋平实,唐体肇矣,然未畅也。高、岑、王、李,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畅乎,然而未大也。太白、少陵,大而化矣,能事毕矣。降而钱、刘,神情未远,气骨顿衰。元相、白傅,起而振之,敷演有余,步骤不足。昌黎而下,门户竞开,卢仝之拙朴,马异之庸猥,李贺之幽奇,刘义之狂谲,虽浅深高下,材局悬殊,要皆曲径旁蹊,无取大雅。张籍、王建,稍为真澹,体益卑卑。庭筠之流,

〔1〕(P50)唐人歌行更事绮绘,渐入诗余,古意尽矣。”之变化发展大略如此。

王、杨、卢、骆一出,唐之歌行皆中矩度;沈、宋出,歌行则颇合宫商;高、岑而后有气,王、孟而后有韵,李、杜而后入化。一般说来,王、杨、卢、骆上承齐、

梁而使之流利畅达,韵则平仄互换,句则三、五、七错杂,开合变化,迭宕多姿,传以神情,宏之风藻,长篇巨制,高华朗映;但用之短歌,则纡徐寡态,略显拘促。高、岑、王、李一出,歌行之格调一变,不仅有气有韵纡徐委备,左右如意、长短咸宜,而且高适之浑,岑参之丽,王维之雅,李颀之俊,皆使歌行锦上添花,只是气局仍有限。至李、杜一出,歌行一体又一变,雄逸豪宕,前无古人,而歌行之能事已毕,达到巅峰状态。

李白意气豪迈,有灵仙才气,胸襟广阔,以宏肆的笔调、多变的章法,淋漓尽致,自由挥洒。其《梦游

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

云》等篇无首无尾,想落天外,错综变幻,昏默窈冥,是无工可见、无迹可求、无可仿效的抒情诗,总体风

格是清新俊爽,飘逸豪放,是七言歌行的极至。我们先看他的《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一开篇便用散文句法,痛快淋漓地抒写胸中烦忧,无拘无束,仿佛冲口而出,随心所欲。情感几次跳跃,若断若续,又一气呵成,不可预计的感情抒发,不可模仿的节奏格调,总而言之,天才之极至。

李白自谓“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江上吟》),杜甫又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其诗风的主要特征是飘逸洒脱,豪放不羁,来去无迹,动息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这种风格,首先是由其独特的个性性格决定的:李白抱负远大,又纵情欢乐,酒徒、侠士、隐士集于一身,傲岸不屈,桀骜不驯,无拘无束,极重个性自由,“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玉手调羹、龙巾拭吐、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传说虽不尽实,

〔收稿日期〕2001-11-02

〔作者简介〕赵淑平(1956-),女,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学院高级讲师。

但却突出反映出他不受拘束、放浪不羁的个性,这种个性本身便要求诗歌的形式与之相适应。而七言歌行同其他近体律绝相比形式自由,长短不拘,包容量大,非常适合李白这类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豪放诗人任意驰骋,充分表现诗人的自我,充分表现诗人的个性,一句话,如鱼得水,任意东西。这就是李白七言歌行独步当时,辉映百代的原因;这就是李白之诗“可能而不

〔2〕(P113)的天才之美。可习,可至而不可学”

李白本是入世的,但在政治上失意之后,便借隐

〔4〕(P241),不过考其手法,是中国深,极沉郁顿挫之致”

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比兴之法,有迹可求,其工可见。诗中

先写古柏,极度赞美其巨大功用与坚贞之品格,亦物亦人;既写古柏,又及孔明,同时又以孔明自况,抒发怀才不遇之苦闷。而结尾处点明本意:“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展示生不遇时之悲。这种“卒章显其志”之法后来被白居易所继承,成为新乐府诗的一大特色。同时从诗的格律上也可见出其法度与规模:因为杜甫特重功力,讲究规范、律度,由此即便较自由之歌行也多出律句,法度可知,24句诗中只有少数几句不对,其余皆工稳妥贴,如“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元因造化功”数联精巧工丽可知,不再像李白七言歌行那样不可捉摸,无迹可求了。《丽人行》是杜甫歌行体诗中的代表作,同样采取现实主义的真实刻画与客观描写,同样讲究功力,讲究律度,寄新意于法度之中,在合度的基础上又显得灵动自如,本诗主旨是讽刺杨国忠兄妹荒淫骄奢,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朝政腐败的隐忧。诗中着重于客观的铺叙,除最后一联稍显其意之外,都是让活生生的事实说话。全诗场面宏大,笔墨精工细腻。首先叙述、描写曲江游女的娇艳美丽与富贵之态,突出杨氏姊妹姿色浓艳与服饰之精美;其次描写杨氏宴饮肴馔如此精致却又无可下箸,极尽其骄奢之态;最后描写杨国忠炙手可热的权势,也暗示出杨氏兄妹间的暧昧关系。本诗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于叙事中寓论断,诗人将自己的主观见解与评断隐含在客观的、具体的描写之中,而不明白说出,只是让客观事实本身去感染读者。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得好:“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蒋弱六又指出本诗刻画之精:“美人相,富贵相,妖淫相,后乃现出罗刹相,真可笑可畏。”

杜甫诗歌,尤其叙事类歌行体大都采取这种手法,其轨辙清晰可见,成为其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一大艺术特征。不但讽刺权贵采取这样的创作手法,就是反映战乱,揭示“民间疾苦,世上疮痍”也是采取这种手法,尽量不作或少作直接的、主观的评断,而让事实本身打动读者,他的七言歌行之中,应该说《兵车行》最有代表性。本诗前半记事,采取写实的手法,客观地描写送别惨状,突出一个“哭”字,哀痛已极: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居山林、求仙学道、纵酒狂歌来排谴苦闷。他认为人世间是污浊的,黑暗的,不自由的,只有到山林、仙境、醉乡中才能得到自由和解放,“每思欲遐登蓬莱,

极目四海,手弄白日,顶摩青穹,挥斥幽

〔3〕(P1889-1890),而《愤”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更为浪

漫,借梦境驰骋想象,驱来神仙罗列成群,虎为其鼓瑟,鸾为之回车,丘峦崩裂,日月照耀,创造出奇异瑰丽的神仙世界。而最后几句更直抒情怀,表达诗人对自由的追求,对压抑的反抗。从艺术构思上看,诗人超越人神之界,不拘于时空之限,天上人间,人间天上;日月安于调下,万物控于笔端;表现出强烈的主观化、个性化色彩:一切由我驱遣,一切随我情感变幻,古人、山水、神仙、龙虎……随意挥洒,驱遣由我。沈德潜说本诗“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至醒后顿失烟霞矣。知世间行乐亦同一梦,安能于梦中屈身权贵乎?吾当别出遍游名山以终天年也。

〔4〕(P189)。《诗境雄奇,脉理极细”唐宋诗醇》卷六中

也评道:“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

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这些评价基本道出了本诗的艺术特征,值得一读。

李白其他歌行体诗也有非凡的成就,但上面两首大体可以代表。总之,他在七言歌行上出神入化,除杜甫之外其他人是难以企及的。胡应麟说得好:“李、杜歌行,虽沉郁逸宕不同,然皆才大气雄,非子建、渊明判不相入者比。有能总统为一,实宇宙之极观。第恐造物生材,无此全盛。近时作者,间能俱备

〔1〕(P50)两公之体,至熔液二子之长,则未睹也。”

同李白相比,杜甫之七言歌行虽也较为自如,但却有一定的形式、规格、律令,变成人人可学而至、习而能的人工美了。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得明白:“李、杜二公,其才本无优劣,但工部体裁明密,有法可寻;青莲兴会标举,非学可至。”杜甫歌行如《古柏行》、《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陂行》、《丹青引》、《丽人行》、《兵车行》等等,虽然沉深横绝,穷极笔力,但其格律仍然有迹可寻。另外其短歌如《七歌》等等,深厚隽永,然而也法度森严,极可师法。《古柏行》托物兴感,委婉含蓄,杨伦称之曰:“寄托遥这一部分描写,可以说是诗的纪实,忠实于生活

实际。《资治通鉴》卷二一六记载,唐玄宗天宝十载夏

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征讨南诏,大败于泸南,六万士卒战死,鲜于仲通仅以身免。但杨国忠却掩盖其败状,为他记功,并大肆招募两京及河南河北士兵以击南诏。当时人闻知云南多瘴疠,未曾作战,士卒死者便有十之八九,于是没有人愿意应募,杨国忠则派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达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致使哭声震动原野。因此,上段诗便是在这真实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是历史事实的艺术再现。人称杜诗为“诗史”,实在恰如其分。诗的后部分是记言,即记述过者与役夫之问答。记述征夫诉苦之词,更为真实、客观,哀沁心脾: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这后一部分描写、叙述,作者始终没有开腔,“行人”的话说完,诗也便结束了。诗人把自己的主观见

解完全融化在道旁过者与征夫的对话之中,一直不直接点破,但一读本诗,读者不难体会诗人的主观见解及其褒贬态度:“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开边战争这样长,影响地域这样广,战争又这样残酷,对生产力破坏得这样严重,这真实、客观的描写已经把不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从这里,人们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本不用诗人直接点破,画蛇添足。从艺术效果来说,确实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顾炎武评司马迁《史记》有“于叙事中寓论断”一条,说司马迁“不待论断而于叙事之中即见其旨”。刘熙载也指出:“叙事不合参入断语,太史公寓

〔5〕(P12)杜甫转益多师,从主意于客位,允称微妙。”

司马迁文章中吸取营养,又能发扬光大,他的七言歌行和其他叙事诗都以此点为突出特征,对后世诗人影响极为深远,不少诗人学而至,习而能,形成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参考文献〕

〔1〕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M〕

〔3〕李白.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A〕.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M〕.成都:巴蜀书社,1990.〔4〕高步瀛.唐宋诗举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5〕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OntheMelodiousPoemsofSeven-WordLinesofthe

ProsperousPeriodofChina'sTangDynasty

ZHAOShu-ping

(SchoolofHigherProfessionalTechnology,ShenyangNormalUniversity,Shenyang,110034,China)

Abstract:Melodiouspoemsofseven-wordlineswereverypopularinChina'sTangDynasty.Theeight

greatpoetsofMessrs.Wang,Yang,Lu,Luo,Shen,Song,Gao,andCenwereallveryproficientinthissphere,buttheirworkswerelimitedinforceandmagnanimity.TheworksofLiBaiandDuFuwerepowerfulandvigorious,pushingtheseven-wordpoemstoapeak.Metaphorically,LiBaiwasgallantand

chivalrous,likeaheavenlyhorsegallopinginthesky,indulginginhisemotionswithoutrestraint.Hisartofwritingwasfullofchanges.DuFuadoptedthemethodofcalmandobjectivedescription,implyingemo-tionsinnarration,emphasizingmeterandfootintheartofwriting.constitutingatypicalexampleforlatergenerationstoemulate.

Keywords:prosperouspriodofTangDynasty;melodiouspoemsofseven-wordlines;Libai;DuFu

【责任编辑 杨抱朴】

2002年第3期第26卷(总第111期)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enya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3,2002Vol.26

General,№111

【诗词撷英】

盛唐七言歌行简论

赵淑平

(沈阳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摘 要〕唐代盛行七言歌行,初唐四杰、沈宋、高岑均擅胜场,但气局有限,而李杜则雄逸豪宕,把七言歌行推向了顶峰。李白意气豪迈,天马行空,一任性情,章法多变,不受控制;杜甫则采用冷静的客观描写,寓情感于叙述之中,注重功力、律度,成为后人学习的范本。

〔关键词〕盛唐;七言歌行;李白;杜甫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0-5226(2002)03-0031-03A  〔

  唐人七言歌行的发展、流变,胡应麟有明确的阐述:“唐七言歌行,垂拱四子,词极藻艳,然未脱梁陈也。张、李、沈、宋,稍汰浮华,渐趋平实,唐体肇矣,然未畅也。高、岑、王、李,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畅乎,然而未大也。太白、少陵,大而化矣,能事毕矣。降而钱、刘,神情未远,气骨顿衰。元相、白傅,起而振之,敷演有余,步骤不足。昌黎而下,门户竞开,卢仝之拙朴,马异之庸猥,李贺之幽奇,刘义之狂谲,虽浅深高下,材局悬殊,要皆曲径旁蹊,无取大雅。张籍、王建,稍为真澹,体益卑卑。庭筠之流,

〔1〕(P50)唐人歌行更事绮绘,渐入诗余,古意尽矣。”之变化发展大略如此。

王、杨、卢、骆一出,唐之歌行皆中矩度;沈、宋出,歌行则颇合宫商;高、岑而后有气,王、孟而后有韵,李、杜而后入化。一般说来,王、杨、卢、骆上承齐、

梁而使之流利畅达,韵则平仄互换,句则三、五、七错杂,开合变化,迭宕多姿,传以神情,宏之风藻,长篇巨制,高华朗映;但用之短歌,则纡徐寡态,略显拘促。高、岑、王、李一出,歌行之格调一变,不仅有气有韵纡徐委备,左右如意、长短咸宜,而且高适之浑,岑参之丽,王维之雅,李颀之俊,皆使歌行锦上添花,只是气局仍有限。至李、杜一出,歌行一体又一变,雄逸豪宕,前无古人,而歌行之能事已毕,达到巅峰状态。

李白意气豪迈,有灵仙才气,胸襟广阔,以宏肆的笔调、多变的章法,淋漓尽致,自由挥洒。其《梦游

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

云》等篇无首无尾,想落天外,错综变幻,昏默窈冥,是无工可见、无迹可求、无可仿效的抒情诗,总体风

格是清新俊爽,飘逸豪放,是七言歌行的极至。我们先看他的《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一开篇便用散文句法,痛快淋漓地抒写胸中烦忧,无拘无束,仿佛冲口而出,随心所欲。情感几次跳跃,若断若续,又一气呵成,不可预计的感情抒发,不可模仿的节奏格调,总而言之,天才之极至。

李白自谓“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江上吟》),杜甫又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其诗风的主要特征是飘逸洒脱,豪放不羁,来去无迹,动息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这种风格,首先是由其独特的个性性格决定的:李白抱负远大,又纵情欢乐,酒徒、侠士、隐士集于一身,傲岸不屈,桀骜不驯,无拘无束,极重个性自由,“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玉手调羹、龙巾拭吐、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传说虽不尽实,

〔收稿日期〕2001-11-02

〔作者简介〕赵淑平(1956-),女,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学院高级讲师。

但却突出反映出他不受拘束、放浪不羁的个性,这种个性本身便要求诗歌的形式与之相适应。而七言歌行同其他近体律绝相比形式自由,长短不拘,包容量大,非常适合李白这类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豪放诗人任意驰骋,充分表现诗人的自我,充分表现诗人的个性,一句话,如鱼得水,任意东西。这就是李白七言歌行独步当时,辉映百代的原因;这就是李白之诗“可能而不

〔2〕(P113)的天才之美。可习,可至而不可学”

李白本是入世的,但在政治上失意之后,便借隐

〔4〕(P241),不过考其手法,是中国深,极沉郁顿挫之致”

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比兴之法,有迹可求,其工可见。诗中

先写古柏,极度赞美其巨大功用与坚贞之品格,亦物亦人;既写古柏,又及孔明,同时又以孔明自况,抒发怀才不遇之苦闷。而结尾处点明本意:“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展示生不遇时之悲。这种“卒章显其志”之法后来被白居易所继承,成为新乐府诗的一大特色。同时从诗的格律上也可见出其法度与规模:因为杜甫特重功力,讲究规范、律度,由此即便较自由之歌行也多出律句,法度可知,24句诗中只有少数几句不对,其余皆工稳妥贴,如“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元因造化功”数联精巧工丽可知,不再像李白七言歌行那样不可捉摸,无迹可求了。《丽人行》是杜甫歌行体诗中的代表作,同样采取现实主义的真实刻画与客观描写,同样讲究功力,讲究律度,寄新意于法度之中,在合度的基础上又显得灵动自如,本诗主旨是讽刺杨国忠兄妹荒淫骄奢,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朝政腐败的隐忧。诗中着重于客观的铺叙,除最后一联稍显其意之外,都是让活生生的事实说话。全诗场面宏大,笔墨精工细腻。首先叙述、描写曲江游女的娇艳美丽与富贵之态,突出杨氏姊妹姿色浓艳与服饰之精美;其次描写杨氏宴饮肴馔如此精致却又无可下箸,极尽其骄奢之态;最后描写杨国忠炙手可热的权势,也暗示出杨氏兄妹间的暧昧关系。本诗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于叙事中寓论断,诗人将自己的主观见解与评断隐含在客观的、具体的描写之中,而不明白说出,只是让客观事实本身去感染读者。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得好:“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蒋弱六又指出本诗刻画之精:“美人相,富贵相,妖淫相,后乃现出罗刹相,真可笑可畏。”

杜甫诗歌,尤其叙事类歌行体大都采取这种手法,其轨辙清晰可见,成为其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一大艺术特征。不但讽刺权贵采取这样的创作手法,就是反映战乱,揭示“民间疾苦,世上疮痍”也是采取这种手法,尽量不作或少作直接的、主观的评断,而让事实本身打动读者,他的七言歌行之中,应该说《兵车行》最有代表性。本诗前半记事,采取写实的手法,客观地描写送别惨状,突出一个“哭”字,哀痛已极: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居山林、求仙学道、纵酒狂歌来排谴苦闷。他认为人世间是污浊的,黑暗的,不自由的,只有到山林、仙境、醉乡中才能得到自由和解放,“每思欲遐登蓬莱,

极目四海,手弄白日,顶摩青穹,挥斥幽

〔3〕(P1889-1890),而《愤”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更为浪

漫,借梦境驰骋想象,驱来神仙罗列成群,虎为其鼓瑟,鸾为之回车,丘峦崩裂,日月照耀,创造出奇异瑰丽的神仙世界。而最后几句更直抒情怀,表达诗人对自由的追求,对压抑的反抗。从艺术构思上看,诗人超越人神之界,不拘于时空之限,天上人间,人间天上;日月安于调下,万物控于笔端;表现出强烈的主观化、个性化色彩:一切由我驱遣,一切随我情感变幻,古人、山水、神仙、龙虎……随意挥洒,驱遣由我。沈德潜说本诗“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至醒后顿失烟霞矣。知世间行乐亦同一梦,安能于梦中屈身权贵乎?吾当别出遍游名山以终天年也。

〔4〕(P189)。《诗境雄奇,脉理极细”唐宋诗醇》卷六中

也评道:“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

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这些评价基本道出了本诗的艺术特征,值得一读。

李白其他歌行体诗也有非凡的成就,但上面两首大体可以代表。总之,他在七言歌行上出神入化,除杜甫之外其他人是难以企及的。胡应麟说得好:“李、杜歌行,虽沉郁逸宕不同,然皆才大气雄,非子建、渊明判不相入者比。有能总统为一,实宇宙之极观。第恐造物生材,无此全盛。近时作者,间能俱备

〔1〕(P50)两公之体,至熔液二子之长,则未睹也。”

同李白相比,杜甫之七言歌行虽也较为自如,但却有一定的形式、规格、律令,变成人人可学而至、习而能的人工美了。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得明白:“李、杜二公,其才本无优劣,但工部体裁明密,有法可寻;青莲兴会标举,非学可至。”杜甫歌行如《古柏行》、《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陂行》、《丹青引》、《丽人行》、《兵车行》等等,虽然沉深横绝,穷极笔力,但其格律仍然有迹可寻。另外其短歌如《七歌》等等,深厚隽永,然而也法度森严,极可师法。《古柏行》托物兴感,委婉含蓄,杨伦称之曰:“寄托遥这一部分描写,可以说是诗的纪实,忠实于生活

实际。《资治通鉴》卷二一六记载,唐玄宗天宝十载夏

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征讨南诏,大败于泸南,六万士卒战死,鲜于仲通仅以身免。但杨国忠却掩盖其败状,为他记功,并大肆招募两京及河南河北士兵以击南诏。当时人闻知云南多瘴疠,未曾作战,士卒死者便有十之八九,于是没有人愿意应募,杨国忠则派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达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致使哭声震动原野。因此,上段诗便是在这真实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是历史事实的艺术再现。人称杜诗为“诗史”,实在恰如其分。诗的后部分是记言,即记述过者与役夫之问答。记述征夫诉苦之词,更为真实、客观,哀沁心脾: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这后一部分描写、叙述,作者始终没有开腔,“行人”的话说完,诗也便结束了。诗人把自己的主观见

解完全融化在道旁过者与征夫的对话之中,一直不直接点破,但一读本诗,读者不难体会诗人的主观见解及其褒贬态度:“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开边战争这样长,影响地域这样广,战争又这样残酷,对生产力破坏得这样严重,这真实、客观的描写已经把不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从这里,人们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本不用诗人直接点破,画蛇添足。从艺术效果来说,确实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顾炎武评司马迁《史记》有“于叙事中寓论断”一条,说司马迁“不待论断而于叙事之中即见其旨”。刘熙载也指出:“叙事不合参入断语,太史公寓

〔5〕(P12)杜甫转益多师,从主意于客位,允称微妙。”

司马迁文章中吸取营养,又能发扬光大,他的七言歌行和其他叙事诗都以此点为突出特征,对后世诗人影响极为深远,不少诗人学而至,习而能,形成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参考文献〕

〔1〕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M〕

〔3〕李白.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A〕.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M〕.成都:巴蜀书社,1990.〔4〕高步瀛.唐宋诗举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5〕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OntheMelodiousPoemsofSeven-WordLinesofthe

ProsperousPeriodofChina'sTangDynasty

ZHAOShu-ping

(SchoolofHigherProfessionalTechnology,ShenyangNormalUniversity,Shenyang,110034,China)

Abstract:Melodiouspoemsofseven-wordlineswereverypopularinChina'sTangDynasty.Theeight

greatpoetsofMessrs.Wang,Yang,Lu,Luo,Shen,Song,Gao,andCenwereallveryproficientinthissphere,buttheirworkswerelimitedinforceandmagnanimity.TheworksofLiBaiandDuFuwerepowerfulandvigorious,pushingtheseven-wordpoemstoapeak.Metaphorically,LiBaiwasgallantand

chivalrous,likeaheavenlyhorsegallopinginthesky,indulginginhisemotionswithoutrestraint.Hisartofwritingwasfullofchanges.DuFuadoptedthemethodofcalmandobjectivedescription,implyingemo-tionsinnarration,emphasizingmeterandfootintheartofwriting.constitutingatypicalexampleforlatergenerationstoemulate.

Keywords:prosperouspriodofTangDynasty;melodiouspoemsofseven-wordlines;Libai;DuFu

【责任编辑 杨抱朴】


相关内容

  • 浅谈初唐诗体演进对盛唐诗体繁荣的准备
  • 浅谈初唐诗体演进对盛唐诗体繁荣的准备 ■ 广东省河源市技工学校 张海锋 [摘要]:诗到盛唐,是各种诗体齐放亮彩,空前繁荣.这与初唐诗人在诗体发展上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是分不开的.初唐诗人对近体诗的发展.成熟.定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盛唐诗体的繁荣作好了准备. [关键词]:初唐 盛唐 诗体 演进 ...

  • 古代诗歌分类
  • 古代诗歌分类 古体诗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

  • 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文化的转型
  • 2009年11月第29卷第6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Nov. ,2009Vol.29No.6 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文化的转型 葛景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摘 要:个人诗风的差异和转变,是与诗歌思 ...

  • [乐府诗集]与李白乐府的经典确认分析
  • 李白是我国诗歌史上公认的乐府诗歌集大成者,其乐府诗的创作与<乐府诗集>有着密切的联系.<乐府诗集>全面收录了李白的乐府诗,对其诗歌进行了清晰地确定,强调了李白诗歌古典主义的特点.文章从<乐府诗集>中对李白乐府诗的体现.定位及接收意义等几方面论述李白乐府诗的经典确认 ...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诗歌的最初形式--上古时期的口头歌谣 <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 ...

  • 初盛唐诗歌史
  • 初唐诗歌史 初唐,从高宗武德时期到睿宗景云年间,约一百年,是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过渡阶段,也是唐诗兴盛的准备阶段.唐太宗鉴于南朝历代统治者败亡的教训,从巩固基业的需要出发,重视思想文化的统治作用,提倡中和雅正的文学主张.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奉命而作的应制诗和君臣之间的唱和之作,内容主要是歌功颂德,表现宫 ...

  • 李白的诗作风格及身世
  • 李白的诗作风格及身世 摘 要:众所周知,李白是盛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研究李白的创造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时期诗歌创造的基本面貌. 关键词:李白 身世 创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092-01 1 李白的诗作风格 李白 ...

  • 古代诗歌文体
  • 古体诗--四言诗.无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楚辞:乐府诗.歌行体 一.四言诗:四言诗是诗体的一种."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 ...

  •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阅读答案
  •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