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数列求和的方法+典型例题[1]

详解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

第一类:公式法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

n(a1an)n(n1)d

na1 22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na1(q1)

Sna1(1qn)a1anq

1q1q(q1)

3、常用几个数列的求和公式 (1)、Sn

n

k123n

k1n

1

n(n1) 2

1

n(n1)(2n1) 6

(2)、Sn

k2122232n2

k1n

(3)、Sn

133333

k123n[n(n1)]2 2k1

第二类:乘公比错项相减(等差等比)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

{anbn}的前n项和,其中{an},{bn}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1:求数列{nq

n1

}(q为常数)的前n项和。

解:Ⅰ、若q=0, 则Sn=0

Ⅱ、若q=1,则Sn123nⅢ、若q≠0且q≠1, 则Sn12q3qnq

2

n1

1

n(n1) 2

qSnq2q23q3nqn ②

①式—②式:(1q)Sn1qq2q3qn1nqn

Sn

1

(1qq2q3qn1nqn) 1q

11qn

(nqn) Sn

1q1q

1qnnqn

Sn2

(1q)1q

0(q0)1

综上所述:Snn(n1)(q1)

21qnnqn

(q0且q1)2

1q(1q)

解析:数列{nqn1}是由数列n与qn1对应项的积构成的,此类型的才适应错位相减,(课本中的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就是用这种方法推导出来的),但要注意应按以上三种

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最后再综合成三种情况。



第三类:裂项相消法

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通项分解(裂项)如:

1、乘积形式,如:

(1)、an

111



n(n1)nn1

(2n)2111

(2)、an1()

(2n1)(2n1)22n12n1

(3)、an(

1111

[]

n(n1)(n2)2n(n1)(n1)(n2)

4

an

n212(n1)n1111

nn,则S1 nn1nn

n(n1)2n(n1)2n2(n1)2(n1)2

2、根式形式,如:

an

1n1n

n1n

例2:求数列

1111,,,…,,…的前n项和Sn 122334n(n1)

解:∵

111

=

n(n1)nn1

Sn1

111111 2233nn11 Sn1

n1

1111,,,…,,…的前n项和Sn 132435n(n2)

例3:求数列

解:由于:

1111

=()

n(n2)2nn2

则:Sn

111111(1)()() 2324nn2

1111

)  Sn(1

22n1n2311

  Sn

42n22n4

解析:要先观察通项类型,在裂项求和时候,尤其要注意:究竟是像例2一样剩下首尾两项,还是像例3一样剩下四项。

第四类:倒序相加法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个(a1an)。

例4:若函数f(x)对任意xR都有f(x)f(1x)2。 (1)anf(0)f()f()f(证明你的结论;

(2)求数列1

n2nn1

)f(1),数列{an}是等差数列吗?是n

1

的的前n项和Tn。

anan1

1n

2n

n1

)f(1)(倒序相加) n

解:(1)、anf(0)f()f()f(

n1n21

)f()f()f(0) nnn

1n12n2

101

nnnn

anf(1)f(

则,由条件:对任意xR都有f(x)f(1x)2。 2n1)2an2222(

ann1an1n2 an1an1

从而:数列{an}是a12,d1的等差数列。 (2)、

1111



anan1(n1)(n2)n1n21111 233445(n1)(n2)

Tn=

11111111n

 Tn=

2334n1n22n22n4

n

故:Tn=

2n4

解析:此类型关键是抓住数列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相等这一特点来进行倒序相加的。

此例题不仅利用了倒序相加法,还利用了裂项相消法。在数列问题中,要学会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求解。

第五类:分组求和法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例5:求数列{

1n1

+n2}的前n项和Sn

n(n1)

解:令an

1

bnn2n1

n(n1)

Sn(a1b1)(a2b2)(a3b3)(anbn)

Sn(a1a2a3an)(b1b2b3bn)

111111)(122322n2n1) 2233nn11

)(122322n2n1) Sn(1

n1

Sn(1

令Tn122322n2n1 ①

2Tn2222323n2n ②

①式—②式:(12)Tn1222232n1n2n

Tn(1222232n1n2n)

12n

n2n) Tn(

12

Tn(n1)2n1

11)(n1)2n12(n1)2n n1n1

12n

例6:求数列{(xn)}的前n项和Sn

x12n

分析:将an(xn)用完全平方和公式展开,再将其分为几个数列的和进行求解。

x121122n112nnn2n2n

解:an(xn)=(x)2xn(n)=x22n=x2()

xxxxx

111

Sn[x22()2][x42()4][x2n2()2n]

xxx

111

Sn

(x2x4x2n)(222)[()2()4()2n]

xxx

故:Sn(1

22

(首项x,公比x等比数列) (常数列) (首项(),公比()等比数列)

1x

2

1x

2

Ⅰ、令Tnx2x4x2n

①x1时,Tnx2x4x2n=111n ②x1时,Tnx2x4x2n

x2x2nx2x2n2x2

= 22

1xx1

Ⅱ、令Mn2222n

Ⅲ、令Gn()()()

1x

2

1x

4

1x

2n

111xxx121412n

②x1时,Gn()()()

xxx

242n

①x1时,Gn()()()111n

x2n2x211212n121

2n2()()()22n22

xxx=== 22

12x1x11()xx2x2

x2n2x2x2x2(x2n1)=2=

xx2n2x21x2nx2(x21)

x2n1=2n2 x(x1)

综上所述:

①x1时,SnTnMnGnn2nn4n

x2n2x2x2n1

②x1时,SnTnMnGn 2n2n2

2

x1x(x1)

这个题,除了注意分组求和外,还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第六类:拆项求和法

在这类方法中,我们先研究通项,通项可以分解成几个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和或差的形式,再代入公式求和。

例7:求数列9,99,999,… 的前n项和Sn

分析:此数列也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启发学生先归纳出通项公式

an10n1 可转化为一个等比数列与一个常数列。分别求和后再相加。

解:由于:an10n1 则:Sn99999

Sn(1011)(1021)(1031)(10n1) Sn(10110210310n)(1111)

1010n10

n Sn

110

10n110

n Sn

9

111123nn 2482

11

解:由于:annnnn

22

1111

则:Sn=(123n)(n)(等差+等比,利用公式求和)

2482

11(1()n)

1=n(n1)

12

12

11n=n(n1)1() 22

例8:Sn=1

解析:根据通项的特点,通项可以拆成两项或三项的常见数列,然后再分别求和。

这篇文章中,有6类重要方法,8个典型例题,大部分常见数列的前n项和都可以求出来了,由于知识的不完备,在该类知识上还有些缺憾,在此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带给学习数列的同

详解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

第一类:公式法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

n(a1an)n(n1)d

na1 22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na1(q1)

Sna1(1qn)a1anq

1q1q(q1)

3、常用几个数列的求和公式 (1)、Sn

n

k123n

k1n

1

n(n1) 2

1

n(n1)(2n1) 6

(2)、Sn

k2122232n2

k1n

(3)、Sn

133333

k123n[n(n1)]2 2k1

第二类:乘公比错项相减(等差等比)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

{anbn}的前n项和,其中{an},{bn}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1:求数列{nq

n1

}(q为常数)的前n项和。

解:Ⅰ、若q=0, 则Sn=0

Ⅱ、若q=1,则Sn123nⅢ、若q≠0且q≠1, 则Sn12q3qnq

2

n1

1

n(n1) 2

qSnq2q23q3nqn ②

①式—②式:(1q)Sn1qq2q3qn1nqn

Sn

1

(1qq2q3qn1nqn) 1q

11qn

(nqn) Sn

1q1q

1qnnqn

Sn2

(1q)1q

0(q0)1

综上所述:Snn(n1)(q1)

21qnnqn

(q0且q1)2

1q(1q)

解析:数列{nqn1}是由数列n与qn1对应项的积构成的,此类型的才适应错位相减,(课本中的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就是用这种方法推导出来的),但要注意应按以上三种

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最后再综合成三种情况。



第三类:裂项相消法

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通项分解(裂项)如:

1、乘积形式,如:

(1)、an

111



n(n1)nn1

(2n)2111

(2)、an1()

(2n1)(2n1)22n12n1

(3)、an(

1111

[]

n(n1)(n2)2n(n1)(n1)(n2)

4

an

n212(n1)n1111

nn,则S1 nn1nn

n(n1)2n(n1)2n2(n1)2(n1)2

2、根式形式,如:

an

1n1n

n1n

例2:求数列

1111,,,…,,…的前n项和Sn 122334n(n1)

解:∵

111

=

n(n1)nn1

Sn1

111111 2233nn11 Sn1

n1

1111,,,…,,…的前n项和Sn 132435n(n2)

例3:求数列

解:由于:

1111

=()

n(n2)2nn2

则:Sn

111111(1)()() 2324nn2

1111

)  Sn(1

22n1n2311

  Sn

42n22n4

解析:要先观察通项类型,在裂项求和时候,尤其要注意:究竟是像例2一样剩下首尾两项,还是像例3一样剩下四项。

第四类:倒序相加法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个(a1an)。

例4:若函数f(x)对任意xR都有f(x)f(1x)2。 (1)anf(0)f()f()f(证明你的结论;

(2)求数列1

n2nn1

)f(1),数列{an}是等差数列吗?是n

1

的的前n项和Tn。

anan1

1n

2n

n1

)f(1)(倒序相加) n

解:(1)、anf(0)f()f()f(

n1n21

)f()f()f(0) nnn

1n12n2

101

nnnn

anf(1)f(

则,由条件:对任意xR都有f(x)f(1x)2。 2n1)2an2222(

ann1an1n2 an1an1

从而:数列{an}是a12,d1的等差数列。 (2)、

1111



anan1(n1)(n2)n1n21111 233445(n1)(n2)

Tn=

11111111n

 Tn=

2334n1n22n22n4

n

故:Tn=

2n4

解析:此类型关键是抓住数列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相等这一特点来进行倒序相加的。

此例题不仅利用了倒序相加法,还利用了裂项相消法。在数列问题中,要学会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求解。

第五类:分组求和法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例5:求数列{

1n1

+n2}的前n项和Sn

n(n1)

解:令an

1

bnn2n1

n(n1)

Sn(a1b1)(a2b2)(a3b3)(anbn)

Sn(a1a2a3an)(b1b2b3bn)

111111)(122322n2n1) 2233nn11

)(122322n2n1) Sn(1

n1

Sn(1

令Tn122322n2n1 ①

2Tn2222323n2n ②

①式—②式:(12)Tn1222232n1n2n

Tn(1222232n1n2n)

12n

n2n) Tn(

12

Tn(n1)2n1

11)(n1)2n12(n1)2n n1n1

12n

例6:求数列{(xn)}的前n项和Sn

x12n

分析:将an(xn)用完全平方和公式展开,再将其分为几个数列的和进行求解。

x121122n112nnn2n2n

解:an(xn)=(x)2xn(n)=x22n=x2()

xxxxx

111

Sn[x22()2][x42()4][x2n2()2n]

xxx

111

Sn

(x2x4x2n)(222)[()2()4()2n]

xxx

故:Sn(1

22

(首项x,公比x等比数列) (常数列) (首项(),公比()等比数列)

1x

2

1x

2

Ⅰ、令Tnx2x4x2n

①x1时,Tnx2x4x2n=111n ②x1时,Tnx2x4x2n

x2x2nx2x2n2x2

= 22

1xx1

Ⅱ、令Mn2222n

Ⅲ、令Gn()()()

1x

2

1x

4

1x

2n

111xxx121412n

②x1时,Gn()()()

xxx

242n

①x1时,Gn()()()111n

x2n2x211212n121

2n2()()()22n22

xxx=== 22

12x1x11()xx2x2

x2n2x2x2x2(x2n1)=2=

xx2n2x21x2nx2(x21)

x2n1=2n2 x(x1)

综上所述:

①x1时,SnTnMnGnn2nn4n

x2n2x2x2n1

②x1时,SnTnMnGn 2n2n2

2

x1x(x1)

这个题,除了注意分组求和外,还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第六类:拆项求和法

在这类方法中,我们先研究通项,通项可以分解成几个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和或差的形式,再代入公式求和。

例7:求数列9,99,999,… 的前n项和Sn

分析:此数列也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启发学生先归纳出通项公式

an10n1 可转化为一个等比数列与一个常数列。分别求和后再相加。

解:由于:an10n1 则:Sn99999

Sn(1011)(1021)(1031)(10n1) Sn(10110210310n)(1111)

1010n10

n Sn

110

10n110

n Sn

9

111123nn 2482

11

解:由于:annnnn

22

1111

则:Sn=(123n)(n)(等差+等比,利用公式求和)

2482

11(1()n)

1=n(n1)

12

12

11n=n(n1)1() 22

例8:Sn=1

解析:根据通项的特点,通项可以拆成两项或三项的常见数列,然后再分别求和。

这篇文章中,有6类重要方法,8个典型例题,大部分常见数列的前n项和都可以求出来了,由于知识的不完备,在该类知识上还有些缺憾,在此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带给学习数列的同


相关内容

  • 数列题型归纳
  • 数列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1. 基本量的思想: 常设首项.(公差)比为基本量,借助于消元思想及解方程组思想等.转化为"基本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1)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a ,其中a 是常数,d ...

  •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 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定义:2.通项公式: a n =a 1q n -1= a 1n q =A ⋅B n (a 1⋅q ≠0, A ⋅B ≠0),首项:a 1:公比:q q a n ⇔q =n a m a n =q (q ≠0)(n ≥2, 且n ∈N *),q 称为公比 a n -1 推广:a ...

  •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
  • 初中数学数字找规律题技巧汇总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 ...

  • 前n项和的求法总结
  • 数列前n 项和的求法总结 核心提示:求数列的前n 项和要借助于通项公式,即先有通项公式,再在分析数列通项公式的基础上,或分解为基本数列求和,或转化为基本数列求和.当遇到具体问题时,要注意观察数列的特点和规律,找到适合的方法解题. 一. 公式法 (1) 等差数列前n 项和:Sn= n(a1+an) 2 ...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同行: 现在,我将向大家讲述"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这节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我的讲述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对这节教材的理解和根据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确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是在 ...

  •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详细教案
  •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深圳市电子技术学校:黄静 课前系统部分: 大纲分析: 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教材分析: 数列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很广,而且是培养学生发现.认识.分析.综合等能力的重要题材,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 ...

  • 求通项公式和求和方法及例题 自己整理的
  • 数列计算方法 求通项公式的方法 一.观察归纳法 149161111⋯⋯ (2)1,-,-⋯⋯ (1),[1**********]1 371531 (3)⋯⋯ (4)21,203,2005,20007-- 481632 (5)0.2,0.22,0.222,0.2222-- (6)1,0,1,0-- 3 ...

  • 错位相减数列求和学案
  • 2.7.2数列求和 一.学习目标 1.会利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前n 项和: 2.能把一些非等差等比数列转化成等差或等比数列进行求和 二.重点难点 重点:错位相减法求数列前n 项和的方法 难点:错位相减过程中"丢项"及转化成等比数列后项数的问题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 ...

  •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隐藏 目录 专题概述 典型考查方式 对型函数周期的考查 对利用二倍角公式.降幂公式.辅助角公式化简得型函数周期的考查 对利用的图象求函数周期的考查 对带绝对值的三角函数周期的考查 对利用的性质求函数周期的考查 对型函数周期的运用的考查 专题测试 专题概述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是高考的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