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一、试题回放(2010年上海市中考)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居住) (2)实勉我也。 (其实,实际)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治学严谨(勤勉好学)的态度。 (3分)

  二、命题解析

  面对课外文言文考题,同学们首先从心理上不要惧怕。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开始失分了。我们走上中考考场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复习,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我们已经拥有了解答课外文言文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另外,中考课外文言文内容上一般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文。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理。

  第二,题型。近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都安排了四道题,12分。四题分别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篇章理解、主旨把握。具体的题目是,第一题是“解释加点词语”,有两小题,主要是实词解释,另外还有 “之”、“而”、“其”、“以”、“于”、“何”六个虚词也会出现在课外文言文的考察中。第二题是“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小题,既有要求将文中的某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有给4个选项,选择正确的义项。第三题和第四题是主观简答题。通常第三题的提问重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这一题一般能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第四题多是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提问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什么道理。

  第三,考点。虽然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来自课外,但遵循的却是 “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课内来。所以,实则考查的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的能力。

  三、解题技巧

  在答题之前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不能仅初读一遍就匆忙答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你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才能开始做题目。

  第一题 词语解释题

  1、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

  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观察近五年的考题,试题涉及到的词语解释有这样几个:徙、去、使、居、故、归、诣、为、具等,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

  另外,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以前五年的考题为例,上面考到的词语中,“徙”和“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过他们的一种解释,“徙”解释为“迁移”,“诣”解释为“往,到……去”,其余都有两种以上解释。所以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回忆起来,从中选择最为恰当的,还要把你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

  2、组词法。        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

  第二题 句子翻译题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分点”。比如200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的句子翻译题,考的是“白者频来顾视之”,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要翻译这句句子关键要将“频”“顾”“视”这几个词翻译出来。“频”并不在2009年考察的150个实词内,但是我们可以将它解释为“频繁”,或者用其他同义的词替代,如“多次”等。而“顾”、“视”都能解释为“看”。 2009年的考题中“之”字加了点,结合2009年的考情,因为考前将常用虚词“之”也列入了考查范围,因此,将“之”所指代的“黄小鸡”一并翻译出来也是关键所在。以上就是所谓的“拆分”,然后把这些翻译出来的词再“整合”成一句话。

  整合不是作简单的加法,整合后的句子还要通顺流畅。为了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一些辅助性的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候还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文言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将他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2010年中考的翻译题改为选择题型。不少同学错选为A项,是把文中的“再”理解为“多次”,尽管在本句中也能讲得通,但我们在课内学习《曹刿论战》一文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明确掌握的是“第二次”,所以选择B。

  第三题 内容理解题

  从近五年中考本道试题的形式上看,这五年的题目均为填空简答题。五年中有三年的题目后面带有答题要求。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

  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

  第四题 主旨理解题

  课外语段通常选用短小又有意义的故事作为考试的选文,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

  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的主题不外乎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如何做这些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之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

  什么是抓细节?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比如,郑人白天移席,晚上也移席;秦西巴放生,而孟孙辞退秦西巴又聘请他;人们为鲍鱼置屋立庙;卓茂把自己的马给他人;白鸡养黄小鸡,这些就是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胡乱总结更有效。

  此外,也要适时积累一些“主旨”。平时读到的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将它们记下来。有时候文章虽然不同,但主旨却相似,考试时若遇到了类似的文章,平时的积累就有用了。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一、试题回放(2010年上海市中考)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居住) (2)实勉我也。 (其实,实际)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治学严谨(勤勉好学)的态度。 (3分)

  二、命题解析

  面对课外文言文考题,同学们首先从心理上不要惧怕。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开始失分了。我们走上中考考场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复习,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我们已经拥有了解答课外文言文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另外,中考课外文言文内容上一般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文。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理。

  第二,题型。近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都安排了四道题,12分。四题分别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篇章理解、主旨把握。具体的题目是,第一题是“解释加点词语”,有两小题,主要是实词解释,另外还有 “之”、“而”、“其”、“以”、“于”、“何”六个虚词也会出现在课外文言文的考察中。第二题是“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小题,既有要求将文中的某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有给4个选项,选择正确的义项。第三题和第四题是主观简答题。通常第三题的提问重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这一题一般能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第四题多是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提问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什么道理。

  第三,考点。虽然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来自课外,但遵循的却是 “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课内来。所以,实则考查的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的能力。

  三、解题技巧

  在答题之前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不能仅初读一遍就匆忙答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你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才能开始做题目。

  第一题 词语解释题

  1、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

  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观察近五年的考题,试题涉及到的词语解释有这样几个:徙、去、使、居、故、归、诣、为、具等,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

  另外,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以前五年的考题为例,上面考到的词语中,“徙”和“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过他们的一种解释,“徙”解释为“迁移”,“诣”解释为“往,到……去”,其余都有两种以上解释。所以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回忆起来,从中选择最为恰当的,还要把你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

  2、组词法。        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

  第二题 句子翻译题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分点”。比如200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的句子翻译题,考的是“白者频来顾视之”,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要翻译这句句子关键要将“频”“顾”“视”这几个词翻译出来。“频”并不在2009年考察的150个实词内,但是我们可以将它解释为“频繁”,或者用其他同义的词替代,如“多次”等。而“顾”、“视”都能解释为“看”。 2009年的考题中“之”字加了点,结合2009年的考情,因为考前将常用虚词“之”也列入了考查范围,因此,将“之”所指代的“黄小鸡”一并翻译出来也是关键所在。以上就是所谓的“拆分”,然后把这些翻译出来的词再“整合”成一句话。

  整合不是作简单的加法,整合后的句子还要通顺流畅。为了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一些辅助性的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候还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文言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将他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2010年中考的翻译题改为选择题型。不少同学错选为A项,是把文中的“再”理解为“多次”,尽管在本句中也能讲得通,但我们在课内学习《曹刿论战》一文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明确掌握的是“第二次”,所以选择B。

  第三题 内容理解题

  从近五年中考本道试题的形式上看,这五年的题目均为填空简答题。五年中有三年的题目后面带有答题要求。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

  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

  第四题 主旨理解题

  课外语段通常选用短小又有意义的故事作为考试的选文,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

  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的主题不外乎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如何做这些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之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

  什么是抓细节?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比如,郑人白天移席,晚上也移席;秦西巴放生,而孟孙辞退秦西巴又聘请他;人们为鲍鱼置屋立庙;卓茂把自己的马给他人;白鸡养黄小鸡,这些就是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胡乱总结更有效。

  此外,也要适时积累一些“主旨”。平时读到的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将它们记下来。有时候文章虽然不同,但主旨却相似,考试时若遇到了类似的文章,平时的积累就有用了。


相关内容

  • 浅谈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 浅谈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作者:蒋志才 来源:<语数外学习·下旬>2014年第02期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为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中考对文言文考察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从以前考课内文言文,到考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再到只考课 ...

  • 语文中考复习方法
  • 语文中考复习方法 九年级 刘春艳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 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 ...

  • 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 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 ...

  • 初三年级组会议发言稿
  • 初三年级组会议发言稿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以 "缅怀星空 脚踏实地"的工作要求为背景,遵循教育规律,提升教学能力,努力提高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质量,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高. 二.中考目标 力争市区同类学校第一 三.复习策略: (1).口号: 抓两头(积累 ...

  • 2014年中考语文备考计划
  • 2014年中考语文备考计划 为切实做好2014年中考备考工作,使我校中考备考工作更有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我们经过集体备课,根据我校实际,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考纲为导向,在深入研究命题的思路.原则.内容.题型以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内容到方法,体现正确的复习方向,并在复习的内容.学习的方 ...

  •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题型梳理 从近年出题形势看,多以选择.翻译.简答等形势呈现. 1.选择题:基本还是围绕字词基础知识展开,文言实词.虚词均有所涉及,特别对一些具有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的字词"情有独钟",一般以"选择与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 ...

  • 2013-2014年九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 2013-2014年九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腾冲县曲石中学 康立芬 2014年3月2日 2014-2015年七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本学年我担任182.185两个班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现在九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的内容已经结束,进而将专入复习阶段.决胜在即,中考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求学生涯的转折,作为老 ...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1.强 通"僵" 僵硬 项为之强 <童趣> 2.说 通"悦" 愉快.高兴 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女 同"汝" 你 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4.知 通&q ...

  • 初三冲刺学习方法
  • 初三冲刺学习方法 教导副校长:乜朝义 在这一个月里,全面细致时间不够了,在原有复习的的基础上,我用一套中考复习法来帮你.这个计划是很全的,要尽可能跟上学校老师的教学思路.也可以自己设计复习进度,时间可以根据自己调整. 第一:各学科各单元的基础知识复习: 1.把课本从头到尾认真的看一遍(我把它叫做沙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