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簿上的过客

  在我看来,父亲更像一个『过客』,来过,活过,辉煌过,平淡过,甚至憋屈过。当他选择离开城市回到家乡的时候,可能已经想好了未来的生活,选择了就不再后悔。   ONE   20世纪60年代正牌大学毕业,在国有大企业工作20年,出过国,拿过外国的勋章,受到过中国和外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在同龄人中,我的父亲鞠荣芳算是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   但是,除了同村的人之外,每个见过我父亲的人,都不相信我的这一段描述。行走在贯穿村子的河塘边,如果你看到一个老人拿着拖把,在河水中搅动,然后拧干,端着拖把慢慢往回走,衣衫陈旧,满是尘土,仿佛几个月没有洗过,没错,那就是他,我的父亲。   我很难用一个或者几个词来概括我的父亲,因为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比如,他是一个不会种地的农民。父亲出身穷苦,家中经常揭不开锅,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找不出来。父亲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老二,几兄弟中唯有他一人学业优秀,因而全心读书,反倒不会种地。1960年,20岁的他考入当时的南京工学院动力工程系,由此离开农村,成了“国家户口”。5年后,他大学毕业,“分配”到大连的一家炼油厂工作,从此在那里度过了将近20年“单身”生活。   在大连的20年可能是父亲人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他在那里入了党,成了这个国营大厂的技术骨干。1976年开始,他作为中国专家组的成员,援建朝鲜枇岘炼油厂,先后三次去朝鲜工作,负责设备安装和人员培训,并因此获颁勋章,受到华国锋和金日成的接见。我们从散落在家中的旧照片里看到了当年父亲风华正茂的身影—整齐的三七开发型,笔挺的中山装,灿烂而不失端庄的笑容,巨大的花环套在他略显瘦弱的身躯上,虽有些滑稽,却难掩意气风发。   这正是我和弟弟先后降生的时间。父亲和母亲1965年经人介绍相识,3年后结婚,几乎从一开始就常年两地分居,每年只有短暂的探亲时间可以相聚。母亲在30岁那年生下我,信到父亲手中的时候,已经是7天之后。又过两年,母亲在南京出差途中生下弟弟,父亲又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我12岁之前,我们每年只能和父亲见面一次,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我们头脑中几乎没有“父亲”这个概念,更不清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直到6岁前后,我才突然意识到,父亲可能是个“城里人”。因为我发现,在村子里,别的孩子都是叫父亲“爹爹”,只有我们兄弟俩被要求叫“爸爸”。   那时候我很愿意叫“爸爸”。他留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是每次从遥远的大连回来,总要给我带一些漂亮的书和本子,其中包括在农村小学永远也用不上的英语本。仅有的一次,他还带我去了上海,住在外白渡桥附近的上海大厦,在豫园的某家书店给我买了全套《三国演义》连环画。   我有好几次在梦里再见那套《三国演义》。这书给我的印象至为深刻,以至于我的儿子一到能够读书认字的那个年纪,我就迫不及待地也给他买了一套同样的《三国演义》,可我没有办法让儿子像我当年一样珍爱这书。每次走进儿子的房间,看到架子上蒙尘的这套书,我总是要提醒他把书收好,千万别少了一本,哪怕是卷了书角也不行,仿佛这就是当年我自己手边的那一套。   7岁那年,我离开农村,转学去了邻县县城的一所很好的小学。因为年龄比较小,又从农村来,不得不又参加了入学考试。我至今也还记得老师嘲笑我不会说普通话,把“春天”读成了qun天,这农村孩子不能幸免的毛病让我自卑了很久。   直到初中,我才更深刻地意识到父亲身份的特殊性。在那个“城市户口”“农村户口”泾渭分明的年代,父亲的“城市户口”是最大的资产,我们全家都跟着沾光,可以到粮站领到口粮,我们从小就不用种地。看着身边的亲友们为了转户口绞尽脑汁,自豪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TWO   今天的人可能无法理解的是,从朝鲜回国之后,已经成为所谓“中层干部”的父亲并没有想办法把我们全家转往大连,而母亲对于脱离农村也并没有想象中的积极性。结果是,1985年,受尽两地分居之苦的父母终于决定,父亲放弃在大连的一切,调回家乡的小县城,在一家县属企业从事技术工作。   直到2000年退休,父亲处在一种按部就班的工作状态,没有惊喜,也没有激动。他常常被安排去做很辛苦的工作,他的公司因为他的存在评到了很高的资质,接到了重要的订单,而他自己却所得甚微。他虽有高级工程师的职称和总工程师的头衔,退休工资却也不过六七百块。这种碌碌无为的工作经历,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无法理解。   一家人团聚之后,父亲的“神秘感”逐渐消失。长期的分居使得他和这个家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隔膜。在很长时间里,在大家的眼中,他仿佛是一个外星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和大家格格不入。   他的动作总是很慢,走路如此,做事如此;他的语言奇特,时不时地蹦出几句北方话,他喊年轻人为“小伙儿”,至今还被亲戚们嘲笑;他吃饭的时候总是努力地包住食物,避免发出咀嚼的声音,这种很慢的“吃相”也成为笑柄。   长期的单身生活让父亲对于家庭生活很难适应,常常不知所措。除了上班,他无所事事,与家人对坐,他也是一言不发,如果没有人安排和指挥,他连打扫卫生也不会想到。   工作和生活中的“平庸”,使得父亲不可避免地成为母亲数落的对象。在每个亲戚的眼里,父亲就是“逆来顺受”的代名词。多么激烈的言辞加诸其身,也不会激起他的反抗;多么痛苦的事情降临,也不会让他崩溃。他的忠厚老实和沉默寡言远近闻名,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怀疑他根本就失去了说话的功能。   无论大事小情,没有人会征求他的意见,他也坦然接受别人做出的每个决定,接受每个决定产生的后果。在几乎每个熟悉他的人眼里,他是一个没有想法的人,也是一个对别人没有要求的人。   但我知道这并不是事实。我还记得,上中学的时候,父亲时不时会走到我身边,问上几句学习情况,嘱咐几句上课要认真、考试要仔细云云。不幸的是,那都是我正在做作业、心神最烦的时候,他的话总是左耳进,右耳出。

  在我看来,父亲更像一个『过客』,来过,活过,辉煌过,平淡过,甚至憋屈过。当他选择离开城市回到家乡的时候,可能已经想好了未来的生活,选择了就不再后悔。   ONE   20世纪60年代正牌大学毕业,在国有大企业工作20年,出过国,拿过外国的勋章,受到过中国和外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在同龄人中,我的父亲鞠荣芳算是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   但是,除了同村的人之外,每个见过我父亲的人,都不相信我的这一段描述。行走在贯穿村子的河塘边,如果你看到一个老人拿着拖把,在河水中搅动,然后拧干,端着拖把慢慢往回走,衣衫陈旧,满是尘土,仿佛几个月没有洗过,没错,那就是他,我的父亲。   我很难用一个或者几个词来概括我的父亲,因为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比如,他是一个不会种地的农民。父亲出身穷苦,家中经常揭不开锅,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找不出来。父亲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老二,几兄弟中唯有他一人学业优秀,因而全心读书,反倒不会种地。1960年,20岁的他考入当时的南京工学院动力工程系,由此离开农村,成了“国家户口”。5年后,他大学毕业,“分配”到大连的一家炼油厂工作,从此在那里度过了将近20年“单身”生活。   在大连的20年可能是父亲人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他在那里入了党,成了这个国营大厂的技术骨干。1976年开始,他作为中国专家组的成员,援建朝鲜枇岘炼油厂,先后三次去朝鲜工作,负责设备安装和人员培训,并因此获颁勋章,受到华国锋和金日成的接见。我们从散落在家中的旧照片里看到了当年父亲风华正茂的身影—整齐的三七开发型,笔挺的中山装,灿烂而不失端庄的笑容,巨大的花环套在他略显瘦弱的身躯上,虽有些滑稽,却难掩意气风发。   这正是我和弟弟先后降生的时间。父亲和母亲1965年经人介绍相识,3年后结婚,几乎从一开始就常年两地分居,每年只有短暂的探亲时间可以相聚。母亲在30岁那年生下我,信到父亲手中的时候,已经是7天之后。又过两年,母亲在南京出差途中生下弟弟,父亲又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我12岁之前,我们每年只能和父亲见面一次,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我们头脑中几乎没有“父亲”这个概念,更不清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直到6岁前后,我才突然意识到,父亲可能是个“城里人”。因为我发现,在村子里,别的孩子都是叫父亲“爹爹”,只有我们兄弟俩被要求叫“爸爸”。   那时候我很愿意叫“爸爸”。他留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是每次从遥远的大连回来,总要给我带一些漂亮的书和本子,其中包括在农村小学永远也用不上的英语本。仅有的一次,他还带我去了上海,住在外白渡桥附近的上海大厦,在豫园的某家书店给我买了全套《三国演义》连环画。   我有好几次在梦里再见那套《三国演义》。这书给我的印象至为深刻,以至于我的儿子一到能够读书认字的那个年纪,我就迫不及待地也给他买了一套同样的《三国演义》,可我没有办法让儿子像我当年一样珍爱这书。每次走进儿子的房间,看到架子上蒙尘的这套书,我总是要提醒他把书收好,千万别少了一本,哪怕是卷了书角也不行,仿佛这就是当年我自己手边的那一套。   7岁那年,我离开农村,转学去了邻县县城的一所很好的小学。因为年龄比较小,又从农村来,不得不又参加了入学考试。我至今也还记得老师嘲笑我不会说普通话,把“春天”读成了qun天,这农村孩子不能幸免的毛病让我自卑了很久。   直到初中,我才更深刻地意识到父亲身份的特殊性。在那个“城市户口”“农村户口”泾渭分明的年代,父亲的“城市户口”是最大的资产,我们全家都跟着沾光,可以到粮站领到口粮,我们从小就不用种地。看着身边的亲友们为了转户口绞尽脑汁,自豪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TWO   今天的人可能无法理解的是,从朝鲜回国之后,已经成为所谓“中层干部”的父亲并没有想办法把我们全家转往大连,而母亲对于脱离农村也并没有想象中的积极性。结果是,1985年,受尽两地分居之苦的父母终于决定,父亲放弃在大连的一切,调回家乡的小县城,在一家县属企业从事技术工作。   直到2000年退休,父亲处在一种按部就班的工作状态,没有惊喜,也没有激动。他常常被安排去做很辛苦的工作,他的公司因为他的存在评到了很高的资质,接到了重要的订单,而他自己却所得甚微。他虽有高级工程师的职称和总工程师的头衔,退休工资却也不过六七百块。这种碌碌无为的工作经历,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无法理解。   一家人团聚之后,父亲的“神秘感”逐渐消失。长期的分居使得他和这个家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隔膜。在很长时间里,在大家的眼中,他仿佛是一个外星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和大家格格不入。   他的动作总是很慢,走路如此,做事如此;他的语言奇特,时不时地蹦出几句北方话,他喊年轻人为“小伙儿”,至今还被亲戚们嘲笑;他吃饭的时候总是努力地包住食物,避免发出咀嚼的声音,这种很慢的“吃相”也成为笑柄。   长期的单身生活让父亲对于家庭生活很难适应,常常不知所措。除了上班,他无所事事,与家人对坐,他也是一言不发,如果没有人安排和指挥,他连打扫卫生也不会想到。   工作和生活中的“平庸”,使得父亲不可避免地成为母亲数落的对象。在每个亲戚的眼里,父亲就是“逆来顺受”的代名词。多么激烈的言辞加诸其身,也不会激起他的反抗;多么痛苦的事情降临,也不会让他崩溃。他的忠厚老实和沉默寡言远近闻名,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怀疑他根本就失去了说话的功能。   无论大事小情,没有人会征求他的意见,他也坦然接受别人做出的每个决定,接受每个决定产生的后果。在几乎每个熟悉他的人眼里,他是一个没有想法的人,也是一个对别人没有要求的人。   但我知道这并不是事实。我还记得,上中学的时候,父亲时不时会走到我身边,问上几句学习情况,嘱咐几句上课要认真、考试要仔细云云。不幸的是,那都是我正在做作业、心神最烦的时候,他的话总是左耳进,右耳出。


相关内容

  • 上海动迁政策详解
  • 搜房网友(过客) 发表于 搜房网 - 上海业主论坛 - 我要买房 一.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1.一般补偿形式(1)私房补偿:①未出租私有居住房屋或者出租居住房屋,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协议解除租赁关系的,补偿形式为:房屋上的补偿(房产证)+人头上的补偿(按户口)房屋上补偿公式:(被拆除房屋的房地产市场 ...

  • 廊坊调研组关于农民工安居调研报告
  • 农民工进城安居情况调研报告 廊坊调研组 根据省总主席会议安排,10月25日至27日我们在廊坊就农民工进城安居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廊坊市总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已于先期组织建设局.房管局.公安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农民工进城安居情况大调研召开了协调会,对全市调研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安排部署 ...

  • 论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
  • 论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 [摘 要]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课题.要以户籍制度的创新.社会保障的改革.社交平台的搭建.综合素质的培养.文化心理的弥合等为抓手,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文明的进程.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文化:认同:融入:创 ...

  • 蚁族的经典语录
  • 身在这里,我们就是在生活下面早出晚归、渺茫无措的蚂蚁……不过仍旧是顶着天立着地罢了,无力改变生活,只有努力生存。 毕业之后,生活扑面而来,梦想流离失所。 我要在北京闯下去,不能回家,免得被家乡人瞧不起。 他在床头的墙上贴着一张小字条,上面用铅笔写着“我要坚强” 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可是理想却无用武之 ...

  • 蚁族的风斗经典语录
  • 身在这里,我们就是在生活下面早出晚归、渺茫无措的蚂蚁……不过仍旧是顶着天立着地罢了,无力改变生活,只有努力生存。 毕业之后,生活扑面而来,梦想流离失所。 我要在北京闯下去,不能回家,免得被家乡人瞧不起。 他在床头的墙上贴着一张小字条,上面用铅笔写着“我要坚强” 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可是理想却无用武之 ...

  • 走在地理信息世界
  • <走在地理信息世界> 西风 "可以当序来读的"-- <地理信息世界>是这份刊物的名字.那天刊物的编辑兴冲冲地对我说:"这份杂志要改版了,要科普化了,你一定要写一篇文章给不是地理信息世界的人看." "你确定?给不是地理信息世界的 ...

  • 人类历史上最牛的语言
  • 最新网络流行语分类:个人日记 [03-22 12:24] 2011最新网络流行语 1,我的兴趣爱好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就是睡觉,动态就是翻身- 2,哪里跌倒,哪里爬起--老是在那里跌倒,我怀疑那里有个坑! 3,在海边不要讲笑话,会引起"海笑"的. 4,别用你的脾气来挑战我的 ...

  • 过客(350字)作文
  • 精选作文:过客(350字) 作文 无需眷恋于我, 我不过是个过客. 我已飘散在云间, 聆听着你的低语. 我仅仅, 是名过客. 在不经意间, 漫溯过这片天空. 悄悄地笑, 痴痴地凝视. 可笑的赞歌, 已经传散在天堂. 悲剧的故事, 在过客的心中流荡. 天堂? 赞歌也芜杂. 只有悲剧的故事, 还是过客的 ...

  • 新年给爱人的话
  • 爱祢吥需要勉强伱.什么゛只希望伱对我.﹎是.眞心嘚 假如有一天我终于能将你忘记,那么生活就比较容易。然而这是戏剧。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一笔抹去。 继续发展情爱心理学,打破男女之间的隔膜。(普通话版)为了祖国的下一代,我们必须谈恋爱。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多食咸鱼少食菜,省下钱来谈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