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三)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 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

固定比率:实务中的常用比率

(1) 净利润 5%大--10%小

(2) 资产总额 0.5%---1%

(3) 净资产 1%

(4) 营业收入 0.5%---1%

变动比率:根据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3、会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推算出年度会计报表或对上年度会计报表做出修正,以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判断基础:资产总额

净资产

营业收入

净利润

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

不同会计报表之间,应选取最低的重要性水平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计算方法

固定比率:在选定判断基础后,乘一个固定比率,求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参考数值:资产总额的0.5%—1%

净资产的1%

营业收入0.5%—1%

税前净利润5%—10%

例:某企业税前净利润为200000元,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指标比例为10%,则

计划重要性水平=200000*10%=20000元

变动比率法的基本原理:规模越的大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业历年的总收入、总资产、股东权益等指标变动较大,那么基于合理性考虑,可按历年平均数计算重要性水平;对于同一被审计单位,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的重要性水平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审计人员可采用几种基本方法混合的方法来计算重要性水平或根据经验进行调整。

帐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可采用分配的方法,既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帐户。

例:CPA初步判断的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资产总额的1%

不分配的方法

假设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100万元,则可根据帐户或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将其确定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20%——50%。

4、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评价内容:存在的审计差异在性质上是否重要,即是否舞弊或违法;

存在的审计差异在金额上是否重要,即是否超过审计重要性水平。

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

考虑汇总数是否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其性质是否重要。

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

(二)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内容包括:

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

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

固定比率法,即在选定判断基础后,乘上一个固定百分比,求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变动比率法的基本原理是: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比如某企业资产总额100万元,规定的重要性水平为1万元,则此时重要性占资产总额的比率为1%;另一企业资产总额1000万元,其重要性水平定为5万元,虽然5万高于1万,但该企业重要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仅为0.5%。

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3.会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如果被审计单位尚未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推算出年度会计报表,或者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和经营情况变动对上年会计报表做出必要修正,以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三)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 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

固定比率:实务中的常用比率

(1) 净利润 5%大--10%小

(2) 资产总额 0.5%---1%

(3) 净资产 1%

(4) 营业收入 0.5%---1%

变动比率:根据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3、会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推算出年度会计报表或对上年度会计报表做出修正,以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判断基础:资产总额

净资产

营业收入

净利润

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

不同会计报表之间,应选取最低的重要性水平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计算方法

固定比率:在选定判断基础后,乘一个固定比率,求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参考数值:资产总额的0.5%—1%

净资产的1%

营业收入0.5%—1%

税前净利润5%—10%

例:某企业税前净利润为200000元,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指标比例为10%,则

计划重要性水平=200000*10%=20000元

变动比率法的基本原理:规模越的大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业历年的总收入、总资产、股东权益等指标变动较大,那么基于合理性考虑,可按历年平均数计算重要性水平;对于同一被审计单位,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的重要性水平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审计人员可采用几种基本方法混合的方法来计算重要性水平或根据经验进行调整。

帐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可采用分配的方法,既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帐户。

例:CPA初步判断的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资产总额的1%

不分配的方法

假设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100万元,则可根据帐户或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将其确定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20%——50%。

4、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评价内容:存在的审计差异在性质上是否重要,即是否舞弊或违法;

存在的审计差异在金额上是否重要,即是否超过审计重要性水平。

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

考虑汇总数是否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其性质是否重要。

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

(二)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内容包括:

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

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

固定比率法,即在选定判断基础后,乘上一个固定百分比,求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变动比率法的基本原理是: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比如某企业资产总额100万元,规定的重要性水平为1万元,则此时重要性占资产总额的比率为1%;另一企业资产总额1000万元,其重要性水平定为5万元,虽然5万高于1万,但该企业重要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仅为0.5%。

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3.会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如果被审计单位尚未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推算出年度会计报表,或者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和经营情况变动对上年会计报表做出必要修正,以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相关内容

  • 审计论文7
  • 一.审计重要性概念及其意义 (一)审计重要性的概念界定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及漏报的最大限额.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21号--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 ...

  • 审计重要性水平探讨
  • 一.审计重要性概念及其意义 (一)审计重要性的概念界定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及漏报的最大限额.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21号――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 ...

  •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明确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第三条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 ...

  • 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
  • [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大错报风险的研究,提出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如何识别并合理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设计认定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从而降低整体审计风险满足社会公众的要求.为当今审计理论界对重大错报风险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也为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在审计工作中切实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了一条 ...

  • 2015年审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 第一章审计与鉴证概念 1.审计: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已确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的用户的系统过程. 2.审计种类:按审计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按审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审计和局部审 ...

  • 浅析重要性水平确定的方法聂丹丹
  • 浅析确定重要性水平方法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一. 重要性水平确定的方法 目前审计人员主要分别从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两方面确定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主要采用固定比率法,即恰当的基数×适当百分比.其中判断基础有预算收入或支出总额.投资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费用总额.营业收入总额 ...

  • 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课件 内容 word 整合版
  • 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 第一部分:审计理论 一.审计的概念 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以确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的用户的系统过程. 管理层认定与CPA一般审计目标的关系: 管理层认定:(1)存在或发生:(2)权利或义务:(3 ...

  •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总结1:概述和审计计划
  • 审计指CPA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 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预期使用者指预期使用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的组织或人员 说预期使用财务报表的组织和人员×必须经CPA审计 预期使用者包括管理层,但增强信赖程度的不包括管理层.管理层和预期使用者 ...

  • 注册会计师--审计复习资料
  • 一.审计的分类 按主体分为:政府审计:强制性 内部审计:一般存在于企业内部注册会计师审计:民间审计 按目的和内容分为:财务报表审计 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 按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分为:内部审计 外部审计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区别 项目 审计目标 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及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