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的探讨

  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学德育教学主题活动的不足,提出了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的步骤:一是调研阶段,二是设计阶段。学生在参加德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提高自我认知,从而整合、优化教学资源。   关键词: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现状分析;步骤   小学生德育教学要循序渐进,即要对德育教材的开展目的做到有计划、有层次地推进。这既是对小学生心理需求与思维水平的认知表现,使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实现道德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德育教学的教学需求,保障学生能够在参加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提高自我认知,做到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发挥资源内容的层次性与逻辑性,借助德育主题活动来推动整个德育实践的发展与进步。   一、关于小学德育教学主题活动的现状分析   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是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设定与发展的,因此需要加强对社会实际的重视与分析,从而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但是,受到各种教学因素的干扰,小学德育教学的主题活动出现了一些问题。   1.活动流于形式   按照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主题内容与取得的教学成效来看,德育主题应提高针对性。比如,选择游戏的形式进行主题教学,进而选择更为合适的教学形式。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拘于形式的情况,首先,学生的关注点只集中于教学活动,而忽略了对教学核心的重视,导致德育活动的开展未能达到预期。其次,一些教师在对德育主题进行设计的时候,出现考虑不充分的问题,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教学活动的设计出现不合理现象。   2.主题活动缺乏针对性   德育教学的开展围绕主题进行,当主题内容未能实现针对性,也就导致教学实际成效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为活动与要求达到的主题标准之间存在差距,活动在实践开展中未能取得应有的价值,德育教学也就成了“空谈”。   3.未能做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新课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不仅仅是对学习效率的要求,更是对学习方式改进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德育的主体――学生。不过,在教学实践中,德育教育也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教师没有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会导致学生对德育知识掌握不全面。   二、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的步骤   1.调研阶段   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明确主题,即结合对发展实际的调查研究制订出最为科学合理的主题内容与开展形式。同时,润色整个教学方案,让预期的教学成效具体化,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   2.设计阶段   小学德育教学的主要内容需要在设计阶段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来进行创新运用,以确保教学资源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系列化设计要在联系学生的现实、积极利用好外部资源、发挥优秀的传统资源的前提下,挖掘好学校的内部资源、校本资源促进德育特有功能的教育作用的目标达成,使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更有针对性和教育价值。德育的主题设计应该包含预期成果和具体的教学形式、内容,以及设计备用的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等方面。   (1)对预期结果的总结   在这个阶段,学校需要将目标具体化、人性化处理,以此明确学生的阶段需求,激励学生参与到家校合作教学活动中来。首先,学校应让各个年级的学生都能够加强对德育活动的认知水平,按照教学大纲引导德育的教育对象――学生根据德育的核心主题,确定重点培养目标。其次,学生要在家长的管理、教育中,积极发展主题德育教育,根据主题德育的要求,发展德育水平。   (2)对德育主题的具体化设计   德育活动需要做到系统化、具体化。首先,在横向上,在同一个年级需要做到不同主题的多元维度来综合选择活动内容,丰富学生的人生观;其次,在纵向上,在不同年级培养中,构成主题活动内容逐层递进的关系。   (3)提高活动内容的生活化特征   第一步,从书本内容走向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从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提高对德育内容的认知水平,让更多学生认可和理解德育教学,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素养。第二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发挥道德学习的主人翁地位。   (4)对练习方式的备用选择及对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   练习活动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做到强化价值以及对品德教学的积极引导,结合家长评、教师评和同学评,使儿童感受完成道德学习过程的满足感。   参考文献:   [1]乔芳,丁道勇.何种勇气――小学德育教科书中勇气概念的错位[J].上海教育科研,2013(10):33-37.   [2]章乐,范燕燕.小学德育教材中“问题”的比较研究――基于人教社两套小学三年级德育教材[J].上海教育科研,2009(11):64-66.

  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学德育教学主题活动的不足,提出了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的步骤:一是调研阶段,二是设计阶段。学生在参加德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提高自我认知,从而整合、优化教学资源。   关键词: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现状分析;步骤   小学生德育教学要循序渐进,即要对德育教材的开展目的做到有计划、有层次地推进。这既是对小学生心理需求与思维水平的认知表现,使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实现道德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德育教学的教学需求,保障学生能够在参加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提高自我认知,做到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发挥资源内容的层次性与逻辑性,借助德育主题活动来推动整个德育实践的发展与进步。   一、关于小学德育教学主题活动的现状分析   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是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设定与发展的,因此需要加强对社会实际的重视与分析,从而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但是,受到各种教学因素的干扰,小学德育教学的主题活动出现了一些问题。   1.活动流于形式   按照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主题内容与取得的教学成效来看,德育主题应提高针对性。比如,选择游戏的形式进行主题教学,进而选择更为合适的教学形式。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拘于形式的情况,首先,学生的关注点只集中于教学活动,而忽略了对教学核心的重视,导致德育活动的开展未能达到预期。其次,一些教师在对德育主题进行设计的时候,出现考虑不充分的问题,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教学活动的设计出现不合理现象。   2.主题活动缺乏针对性   德育教学的开展围绕主题进行,当主题内容未能实现针对性,也就导致教学实际成效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为活动与要求达到的主题标准之间存在差距,活动在实践开展中未能取得应有的价值,德育教学也就成了“空谈”。   3.未能做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新课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不仅仅是对学习效率的要求,更是对学习方式改进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德育的主体――学生。不过,在教学实践中,德育教育也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教师没有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会导致学生对德育知识掌握不全面。   二、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的步骤   1.调研阶段   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明确主题,即结合对发展实际的调查研究制订出最为科学合理的主题内容与开展形式。同时,润色整个教学方案,让预期的教学成效具体化,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   2.设计阶段   小学德育教学的主要内容需要在设计阶段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来进行创新运用,以确保教学资源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系列化设计要在联系学生的现实、积极利用好外部资源、发挥优秀的传统资源的前提下,挖掘好学校的内部资源、校本资源促进德育特有功能的教育作用的目标达成,使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更有针对性和教育价值。德育的主题设计应该包含预期成果和具体的教学形式、内容,以及设计备用的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等方面。   (1)对预期结果的总结   在这个阶段,学校需要将目标具体化、人性化处理,以此明确学生的阶段需求,激励学生参与到家校合作教学活动中来。首先,学校应让各个年级的学生都能够加强对德育活动的认知水平,按照教学大纲引导德育的教育对象――学生根据德育的核心主题,确定重点培养目标。其次,学生要在家长的管理、教育中,积极发展主题德育教育,根据主题德育的要求,发展德育水平。   (2)对德育主题的具体化设计   德育活动需要做到系统化、具体化。首先,在横向上,在同一个年级需要做到不同主题的多元维度来综合选择活动内容,丰富学生的人生观;其次,在纵向上,在不同年级培养中,构成主题活动内容逐层递进的关系。   (3)提高活动内容的生活化特征   第一步,从书本内容走向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从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提高对德育内容的认知水平,让更多学生认可和理解德育教学,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素养。第二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发挥道德学习的主人翁地位。   (4)对练习方式的备用选择及对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   练习活动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做到强化价值以及对品德教学的积极引导,结合家长评、教师评和同学评,使儿童感受完成道德学习过程的满足感。   参考文献:   [1]乔芳,丁道勇.何种勇气――小学德育教科书中勇气概念的错位[J].上海教育科研,2013(10):33-37.   [2]章乐,范燕燕.小学德育教材中“问题”的比较研究――基于人教社两套小学三年级德育教材[J].上海教育科研,2009(11):64-66.


相关内容

  •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 一、课题的背景及提出 1、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还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 ...

  • 翻转课堂与学生良好的习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1
  • 翻转课堂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1.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

  • 2014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 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坡中小学创建于1963年,位于长葛市坡胡镇镇政府所在地,地理环境优越.目前占地7200平方米,生均29㎡,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生均5.41㎡,现有教学班8个,在校学生244人,每班平均30人,无超大班额现象.学校现有教职工21人,本科学历10人,大专学 ...

  • 小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落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社会培养优秀公民”的教育理念,坚持德育为首的观念,结合我校实际,落实全员育人,把德育工作根植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身边的小事、细节、环境、人物切入,体现“小、近、亲、实”,充分利用各类德育载体,实现常规育德、生活育德、心理育德、 ...

  • 中心小学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 本学期我校以胡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指导,以养成教育为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和诚信教育为中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在德育的实效性和创新性上下功夫,现将本期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加强师德教育,确立“全员德育”的观念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 ...

  • 中小学德育工作简报
  • 中小学德育工作简报 2007年第2期 (总第2期) 深圳市教育局编 2007年12月 7日 首届全国未成年人阅读文化论坛在深举行 11月30日至12月2日,由市教育局和中国作协.全国中语会.市文联等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未成年人阅读文化论坛在深圳举行.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组长李伟,中宣部 ...

  •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2006
  •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针,以落实第三次全教会、国务院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以组织实施《哈尔滨教育发展工程》为主要内容,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树立新世纪哈尔滨人形象工程”教育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深化落实,在扎扎实实 ...

  • 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 本学期的德育工作继续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德育贴近师生、贴近生活、贴近心灵。深入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伙伴制”,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做学习主人的名与实还给学生,让 ...

  • 年度德育工作计划
  • 浏阳河小学2007年度德育工作计划 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进一步促进德育工作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为突破口,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不断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