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的成语及典故

高中文言文拓展训练:《左传》中成语知多少

1.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肆其西封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是说晋国不知满足,往东向郑国扩展疆界,又为所欲为地向西去开拓疆土。今成语“肆其西封”谓任意侵略。

3.退避三舍

《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及瓜而代

《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及:等到。代:代替,接替。等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5.言归于好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彼此重新和好。

6.魑魅魍魉

《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7.狼子野心

《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本谓狼崽子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8.外强中干

《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9.表里山河

《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山:太行山,河:黄河。泛指外有河内有山,地势十分险要。

10、厉兵秣兵

《僖公三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磨,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11.馀勇可贾

《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还有剩余的勇力可以卖给别人,即尚有馀力可使。

12.灭此朝食

《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谓等待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形容斗志坚决,急于求取胜利。

13.困兽犹斗

《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14.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言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15.剑及屦及

《宣公十四年》载:春秋时楚庄王派往秦国的使臣申舟路过宋国时,被宋人所杀。楚庄王急于出兵给申舟报仇,迫不及待地奔跑出去,奉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的人追到寝

门的通道,奉剑的人追到寝门之外,驾车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后用以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16.鞭长莫及(鞭不及腹)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意是鞭子诚然很长,但不能打马肚子。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17.城下之盟

《桓公十二年》:“楚人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在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屈辱性盟约。

18.尔诈我虞

《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指你诈骗我,我诈骗你。

19.贪天之功

《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原意把天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后谓抹杀别人的力量,把功劳算到自己身上。

20、居不重席(居不重茵)

《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席:铺垫用具。坐卧处不铺设两重垫子,意谓节俭。

21.一之谓甚(一之为甚)

《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犯一次错误,已经过分了。表示不可一错再错。

22.假途灭虢

《僖公五年》载: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路去灭虢,晋灭虢后,在归途中又灭了虞国。后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而行消灭对方的计策为假途灭虢。

其它还有:骄奢淫逸;众叛亲离;大义灭亲;惟命是听;居安思危;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等。

高中文言文拓展训练:《左传》中成语知多少

1.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肆其西封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是说晋国不知满足,往东向郑国扩展疆界,又为所欲为地向西去开拓疆土。今成语“肆其西封”谓任意侵略。

3.退避三舍

《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及瓜而代

《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及:等到。代:代替,接替。等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5.言归于好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彼此重新和好。

6.魑魅魍魉

《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7.狼子野心

《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本谓狼崽子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8.外强中干

《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9.表里山河

《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山:太行山,河:黄河。泛指外有河内有山,地势十分险要。

10、厉兵秣兵

《僖公三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磨,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11.馀勇可贾

《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还有剩余的勇力可以卖给别人,即尚有馀力可使。

12.灭此朝食

《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谓等待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形容斗志坚决,急于求取胜利。

13.困兽犹斗

《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14.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言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15.剑及屦及

《宣公十四年》载:春秋时楚庄王派往秦国的使臣申舟路过宋国时,被宋人所杀。楚庄王急于出兵给申舟报仇,迫不及待地奔跑出去,奉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的人追到寝

门的通道,奉剑的人追到寝门之外,驾车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后用以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16.鞭长莫及(鞭不及腹)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意是鞭子诚然很长,但不能打马肚子。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17.城下之盟

《桓公十二年》:“楚人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在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屈辱性盟约。

18.尔诈我虞

《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指你诈骗我,我诈骗你。

19.贪天之功

《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原意把天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后谓抹杀别人的力量,把功劳算到自己身上。

20、居不重席(居不重茵)

《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席:铺垫用具。坐卧处不铺设两重垫子,意谓节俭。

21.一之谓甚(一之为甚)

《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犯一次错误,已经过分了。表示不可一错再错。

22.假途灭虢

《僖公五年》载: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路去灭虢,晋灭虢后,在归途中又灭了虞国。后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而行消灭对方的计策为假途灭虢。

其它还有:骄奢淫逸;众叛亲离;大义灭亲;惟命是听;居安思危;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等。


相关内容

  • 成语与楚国.楚人.楚文化zz
  • 发信人: seesee (让tamen灰飞烟灭吧), 板面: History标 题: 成语与楚国.楚人.楚文化zz发信站: 飘渺水云间 (Sun Jun 5 18:57:57 2005), 转信何谓"成语"?<辞海>的解释是:"习语的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在 ...

  • 包含-"兰"-字的成语
  • 1▲采兰赠药 △cǎilánzèngyào △典故:兰:兰花,花味清香:药: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出处:<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例子:怪道前日老哥同老嫂在桃园大乐!这就是你弹琴饮酒,-的风流了.(清·吴敬梓< ...

  •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一)
  •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一) 成语故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你对以下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了解多少呢? 1.一鼓作气 [释义]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 ...

  • 城下之盟的意思是什么?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
  • 城下之盟的意思是什么?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 城下之盟的意思是什么?指在敌方被败后迫其签订的屈服的和约.出自<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呢?今天随着小编一来来看看吧! 城下之盟的历史典故:春秋时期,有一次楚王率军队对绞国 ...

  • 包含-"信"-字的成语
  • 1▲半信半疑 △b ànx ìnb àny í △典故: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处: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 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例子:尽管大家都这么说,他还是-. 2▲背信弃义 △b ...

  • 包含-"瓜"-字的成语
  • 包含-"瓜"-字的成语.txt 5▲甘瓜苦蒂 △g āngu āk ǔd ì △典故:甜瓜的蒂是苦的.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草木>:"甘瓜蒂苦,天下无全美也." 6▲瓜瓞绵绵 △gu ādi émi ánmi án △ ...

  • 源于南阳的成语典故
  • 源于南阳的成语典故 [盘古开天地] 史前神话传说.相传在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天地混沌不分,好像一个大鸡蛋.人类的祖先盘古夫妇就孕育在这个大鸡蛋中.这位名叫盘古的超人,一直用神斧不停地开凿,企图把自己从混沌中解脱出来.他的努力持续了一万八千年,到公元前二百七十六万零四百八十年(这是神话学家用特殊方法计 ...

  • 成语典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则成语的非是不是:孰是谁.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一天,厨师送上来熊掌炖得不透,他就残忍地当场把厨师处死.两个宫人奉命把尸体装在筐里, ...

  • 成语典故:不贪为宝
  • "不贪为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在山上开凿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他非常高兴,便兜着它回家,请一个玉工来加以鉴别,玉工仔细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