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

周萍

[摘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最困惑的问题之一,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院校应认识到校企合作的价值与意义,重新定位校企合作的价值取向,这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客观要求。在与企业合作时,高职院校应建立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中一体化育人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为职业教育管理。(江苏

[中图分类号]G717

校企合作常州

深度融合

路径分析

[作者简介]周萍(1977-),女,江苏常州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

213164)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3-0024-02

系统内形成一个有机体。只有满足两个主体各自发展的需要,才能将校企合作维系下去。高职院校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企业以投入产出比为衡量发展的主要指标,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为价值追求。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教育与经济存在内在的需要和相互作用,学校和企业也处于这种关系中,它们既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又是校企合作下的共同体,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但是,目前校企合作育人普遍存在学校有热情、企业冷面孔、校企合作基本是索求合作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切身利益难以得到保障,支出多、回报少、责任重、风险大。校企合作缺乏完善、有效的机制,往往难以持续并进行深度融合。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强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模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根本要求。当前,学校与企业在合作育人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自愿开展的,主要靠人际关系维系,缺乏法律规范和机制的有效保障。一方面,高职院校从办学的角度出发,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学校培养的人才,在对员工进行培训、促进产品更新和技术改革时也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发展存在互动关系,但苦于缺少政府这个纽带和桥梁,因此,需要政府出台一些有利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从而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健康发展,实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不断以提高质量内涵建设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重点,走校企一体化相结合之路。这既是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仍然存在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方面有所不足。技术技能是一个国家创新的源泉。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因此,应当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一体化育人的创新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增强教育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是分不开的,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是高职教育在新时期必须面对的新课题。笔者针对当前学校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中存在的困惑、价值取向、专业建设与创新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理论探讨,对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索。

一、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现实困惑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最困惑的问题之一,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困惑,笔者认为,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问题。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的社会活动,需要两者在一个工作

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育人。目前,校企合作双方的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指导,在校企合作中难以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需求有距离。这种状况从宏观上影响我国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从微观上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地方政府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挥协调、指导、规范作用,导致高职院校难以充分利用政府的各种政策资源和信息资源,难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3.校企合作中专业建设与创新的问题。高职院校的专业、专业群建设及其创新,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体现了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专业、专业群建设与创新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关键,但事实上,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与企业对接方面停留在表面上,深度融合不够,专业建设比较滞后,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对接不够紧密,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专业、专业群建设在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中的纽带作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本应对产业发展起引领和支配作用,但目前经常出现高职院校按照行业、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的情况,缺乏对专业、专业群建设与创新的认识和重视,没有及时进行专业的调整和升级,没有很好地研究和开拓市场、了解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和趋势。因此,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应当把专业、专业群建设与创新放到办学计划的首位,重视和加强专业建设与创新,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只有把握住专业建设和创新的方向,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中的价值取向

高职院校与企业虽然是一个合作共同体,但又是两个具有不同性质的独立体,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高职院校是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与企业存在密切的联系。学校与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互相驱动,这是双方在价值取向上的契合点。我们要深刻认识和理解校企合作的价值、利益诉求以及存在的意义,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基础上构建新型的校企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如何认识校企合作的价值与意义,重新定位校企合作的价值取向,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客观要求。

1.校企合作下的利益诉求。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科研等方面需要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企业需要学校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提供科技服务和企业员工培训等。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

校可以有效地整合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所需要的企业资源,充分利用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增强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则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加快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服务于企业发展。因此,校企合作下的共同体,在价值取向上应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追求和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建立以校企双方利益为基础的结合体,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相互取长补短,将学校和企业的发展作为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追求目标。

2.校企合作下的目标追求。高职院校与企业之所以能够成为合作共同体,是因为它们的价值选择与追求的目标趋同或一致。学校思考的是如何培养人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企业服务;企业思考的是如何使用人才并研发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需要,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未来人。企业则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在企业发展的作用。学校与企业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目标追求。校企合作共同体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与企业的技术发展相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岗位对接,形成共同的目标追求,共同确立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整合双方的设备、科技人员、教师、资金、信息等,创新机制,使原有的资金分享到共有、组织从原有的分离状态到融合包容,使利益分享转向互利互惠,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和运行机制。

三、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路径分析

1.高职院校应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建立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学校要以满足合作双方的利益诉求为宗旨,以互利共赢为基础,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互利合作发展为目标,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一是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并在办学中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学校的吸引力。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产业、企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并体现出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应有的地位、角色和作用,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功能。二是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校企合作中的资源整合,愿意将自己的优质资源与企业资源

学、教、辅三方联动的高职学院人才培养

质量保障体制机制研究

袁勇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从高等职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微观操作层面出发,探索了学生、教师、辅导员三方联动的保障机制和运行体制。

[关键词]高职学院通信。(重庆

401331)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体制

机制

[作者简介]袁勇(1976-),男,重庆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学、教、辅三方联动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制、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210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3-0026-03

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如何从操作层面建立有效、可靠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和运行体制,全面掌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成为高职学院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校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方面,要与企业进一步深度融合,全面实施一体化育人。建设校企合作的长效体制机制,可以促使双方共同制订顶岗实习方案,如学生的岗位与企业人员的岗位对接、企业的技能传授与学生的实践教学对接、实施的专业课程与技能的一体化开发、建设“厂中校和校中厂”的实践教学基地等。三是将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相融合,组成有兼职教师和企业员工参与的技术团队,实施一体化管理,进行一体化的教学业绩和企业人员的业绩评估与评价。以上三个方面的融合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和企业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参考文献]

[1]于含,李辉,黄永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4(23).

[2]王清强.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践——基于企业主动性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18).

[3]宋晓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7).

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发[2012]9号)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在专栏6中指出要健全教育督导制度,使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进行整合,在企业的产品生产和研发中发挥作用,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和高层次合作。校企合作能长期有效地深度融合,关键要有体制机制做保障,而体制机制建立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要求校企双方的优质资源共同进行整合。只有在资源整合层面进行校企合作,才能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合作机制。

2.高职院校应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中一体化育人的体制机制。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最重要的是一体化育人问题,这才是深度融合的真正体现。因为高职院校的组织形式和机构与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双方只有通过体制机制的建设、完善,才能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实施一体化育人。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的组织机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以适应校企合作发展的需要。在组织机构上,学校要与企业的组织机构实现对接和融合,建立校企合作联合的组织机构,促进校企双方的协调与沟通,在学校的专业设置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素质、企业产品的更新研发以及人员培养等方面,都要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的协调和沟通下开展工作,这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体制机制的必要性所在。二是学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周萍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江苏常州213164教育与职业

Education and Vocation2015(13)1次

参考文献(3条)

1.于含;李辉;黄永平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4(23)

2.王清强 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践--基于企业主动性的视角 2014(18)3.宋晓燕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浅析[期刊论文]-中国成人教育 2014(7)

引证文献(1条)

1.杨俊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高职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期刊论文]-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6)

引用本文格式:周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15(1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

周萍

[摘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最困惑的问题之一,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院校应认识到校企合作的价值与意义,重新定位校企合作的价值取向,这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客观要求。在与企业合作时,高职院校应建立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中一体化育人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为职业教育管理。(江苏

[中图分类号]G717

校企合作常州

深度融合

路径分析

[作者简介]周萍(1977-),女,江苏常州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

213164)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3-0024-02

系统内形成一个有机体。只有满足两个主体各自发展的需要,才能将校企合作维系下去。高职院校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企业以投入产出比为衡量发展的主要指标,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为价值追求。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教育与经济存在内在的需要和相互作用,学校和企业也处于这种关系中,它们既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又是校企合作下的共同体,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但是,目前校企合作育人普遍存在学校有热情、企业冷面孔、校企合作基本是索求合作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切身利益难以得到保障,支出多、回报少、责任重、风险大。校企合作缺乏完善、有效的机制,往往难以持续并进行深度融合。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强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模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根本要求。当前,学校与企业在合作育人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自愿开展的,主要靠人际关系维系,缺乏法律规范和机制的有效保障。一方面,高职院校从办学的角度出发,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学校培养的人才,在对员工进行培训、促进产品更新和技术改革时也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发展存在互动关系,但苦于缺少政府这个纽带和桥梁,因此,需要政府出台一些有利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从而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健康发展,实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不断以提高质量内涵建设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重点,走校企一体化相结合之路。这既是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仍然存在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方面有所不足。技术技能是一个国家创新的源泉。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因此,应当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一体化育人的创新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增强教育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是分不开的,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是高职教育在新时期必须面对的新课题。笔者针对当前学校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中存在的困惑、价值取向、专业建设与创新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理论探讨,对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索。

一、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现实困惑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最困惑的问题之一,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困惑,笔者认为,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问题。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的社会活动,需要两者在一个工作

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育人。目前,校企合作双方的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指导,在校企合作中难以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需求有距离。这种状况从宏观上影响我国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从微观上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地方政府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挥协调、指导、规范作用,导致高职院校难以充分利用政府的各种政策资源和信息资源,难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3.校企合作中专业建设与创新的问题。高职院校的专业、专业群建设及其创新,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体现了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专业、专业群建设与创新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关键,但事实上,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与企业对接方面停留在表面上,深度融合不够,专业建设比较滞后,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对接不够紧密,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专业、专业群建设在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中的纽带作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本应对产业发展起引领和支配作用,但目前经常出现高职院校按照行业、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的情况,缺乏对专业、专业群建设与创新的认识和重视,没有及时进行专业的调整和升级,没有很好地研究和开拓市场、了解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和趋势。因此,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应当把专业、专业群建设与创新放到办学计划的首位,重视和加强专业建设与创新,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只有把握住专业建设和创新的方向,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中的价值取向

高职院校与企业虽然是一个合作共同体,但又是两个具有不同性质的独立体,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高职院校是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与企业存在密切的联系。学校与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互相驱动,这是双方在价值取向上的契合点。我们要深刻认识和理解校企合作的价值、利益诉求以及存在的意义,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基础上构建新型的校企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如何认识校企合作的价值与意义,重新定位校企合作的价值取向,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客观要求。

1.校企合作下的利益诉求。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科研等方面需要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企业需要学校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提供科技服务和企业员工培训等。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

校可以有效地整合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所需要的企业资源,充分利用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增强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则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加快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服务于企业发展。因此,校企合作下的共同体,在价值取向上应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追求和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建立以校企双方利益为基础的结合体,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相互取长补短,将学校和企业的发展作为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追求目标。

2.校企合作下的目标追求。高职院校与企业之所以能够成为合作共同体,是因为它们的价值选择与追求的目标趋同或一致。学校思考的是如何培养人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企业服务;企业思考的是如何使用人才并研发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需要,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未来人。企业则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在企业发展的作用。学校与企业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目标追求。校企合作共同体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与企业的技术发展相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岗位对接,形成共同的目标追求,共同确立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整合双方的设备、科技人员、教师、资金、信息等,创新机制,使原有的资金分享到共有、组织从原有的分离状态到融合包容,使利益分享转向互利互惠,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和运行机制。

三、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路径分析

1.高职院校应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建立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学校要以满足合作双方的利益诉求为宗旨,以互利共赢为基础,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互利合作发展为目标,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一是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并在办学中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学校的吸引力。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产业、企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并体现出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应有的地位、角色和作用,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功能。二是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校企合作中的资源整合,愿意将自己的优质资源与企业资源

学、教、辅三方联动的高职学院人才培养

质量保障体制机制研究

袁勇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从高等职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微观操作层面出发,探索了学生、教师、辅导员三方联动的保障机制和运行体制。

[关键词]高职学院通信。(重庆

401331)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体制

机制

[作者简介]袁勇(1976-),男,重庆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学、教、辅三方联动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制、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210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3-0026-03

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如何从操作层面建立有效、可靠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和运行体制,全面掌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成为高职学院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校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方面,要与企业进一步深度融合,全面实施一体化育人。建设校企合作的长效体制机制,可以促使双方共同制订顶岗实习方案,如学生的岗位与企业人员的岗位对接、企业的技能传授与学生的实践教学对接、实施的专业课程与技能的一体化开发、建设“厂中校和校中厂”的实践教学基地等。三是将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相融合,组成有兼职教师和企业员工参与的技术团队,实施一体化管理,进行一体化的教学业绩和企业人员的业绩评估与评价。以上三个方面的融合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和企业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参考文献]

[1]于含,李辉,黄永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4(23).

[2]王清强.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践——基于企业主动性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18).

[3]宋晓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7).

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发[2012]9号)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在专栏6中指出要健全教育督导制度,使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进行整合,在企业的产品生产和研发中发挥作用,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和高层次合作。校企合作能长期有效地深度融合,关键要有体制机制做保障,而体制机制建立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要求校企双方的优质资源共同进行整合。只有在资源整合层面进行校企合作,才能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合作机制。

2.高职院校应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中一体化育人的体制机制。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最重要的是一体化育人问题,这才是深度融合的真正体现。因为高职院校的组织形式和机构与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双方只有通过体制机制的建设、完善,才能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实施一体化育人。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的组织机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以适应校企合作发展的需要。在组织机构上,学校要与企业的组织机构实现对接和融合,建立校企合作联合的组织机构,促进校企双方的协调与沟通,在学校的专业设置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素质、企业产品的更新研发以及人员培养等方面,都要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的协调和沟通下开展工作,这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体制机制的必要性所在。二是学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周萍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江苏常州213164教育与职业

Education and Vocation2015(13)1次

参考文献(3条)

1.于含;李辉;黄永平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4(23)

2.王清强 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践--基于企业主动性的视角 2014(18)3.宋晓燕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浅析[期刊论文]-中国成人教育 2014(7)

引证文献(1条)

1.杨俊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高职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期刊论文]-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6)

引用本文格式:周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15(13)


相关内容

  •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 高等职业教育建立"深度融合互利共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0年1月14日 访问量:1883 邓志辉 王兆奇 赵明威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在于为社会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 ...

  •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启示
  •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启示 提要 本文借鉴浙江省5所国家示范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结合台州地方高职教育实际,对台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提出对策. 关键词:台州: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对策研究 课题项目: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项目<高职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对台州高职教育的启迪&g ...

  • 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实训项目内容的研究
  • 摘 要 近年来,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使得各高职院校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充分发挥实训项目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企业共同探讨"学院+企业"双主体的电子商务实训项目教学模式,共同开发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及内容,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实训项目内容创建原则 ...

  • 学校与企业如何融合
  • 学校与企业如何融合? 专家支招高职文化建设 二届高职教育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日前在杭州举行.在此次论坛上,"如何建设学校与企业融合的高职文化"?与会各高职院校代表见仁见智.总体来看, 大家都期待着实现三个"对接". 高职文化对接当地区域文化 职业教育是推动 ...

  • 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 医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促进医药学院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结合我校教育发展规划和学院实际,学院对"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学院恪守&qu ...

  • 湖南省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规划
  • 湖南省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规划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精神,结合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特制定我省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规划. 一.背景与基础 我省高职以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区域经济为 ...

  •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教育质量报告
  •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院基本情况‥‥‥‥‥‥‥‥‥‥‥‥‥‥‥‥1 第二部分 主要做法与成效‥‥‥‥‥‥‥‥‥‥‥‥‥‥‥3 一.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办学定位科学准确‥‥‥‥‥‥3 二.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办学活力显著增强‥‥‥‥‥‥5 三.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专业建设特色鲜明‥‥‥‥‥‥7 四.推进教学模 ...

  •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 [摘 要]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主要办学目的是为了向社会培养和输送高技能层次的管理人才和一线实践操作型人才.要实施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就必须把握好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特点,构建一个高效的.契合社会现实的课程教学体系,以此来满足学生创业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 ...

  • 高职院校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和途径
  • 摘 要:伴随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发展对教学团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教学团队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建议从制定教师职业准入和加强考核及落实待遇等方面的政策.优化团队结构.加快引进紧缺教师.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和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专业建设.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对教学团队建设提速. 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