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教育质量报告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院基本情况‥‥‥‥‥‥‥‥‥‥‥‥‥‥‥‥1 第二部分 主要做法与成效‥‥‥‥‥‥‥‥‥‥‥‥‥‥‥3

一、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办学定位科学准确‥‥‥‥‥‥3

二、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办学活力显著增强‥‥‥‥‥‥5

三、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专业建设特色鲜明‥‥‥‥‥‥7

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升‥‥‥‥‥‥8

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不断优化‥‥‥‥‥‥10

六、重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12

七、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14

八、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社会声誉持续攀升‥‥‥‥‥‥16 第三部分 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8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度报告

2011年,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全面贯彻落实,特别是教育部教职成

[2011]6号、[2011]9号、[2011]12号文件的相继出台,开启了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年里,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抓手,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主动融入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紧密对接宁夏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自觉承担高职人才培育重任,现将本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学院基本情况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前身为宁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10月,由原宁夏商业学校、宁夏经贸学校、宁夏供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6年9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更为现名;2009年8月,原宁夏化工技工学校、宁夏农业机械化学

校(宁夏机电工程学校)整建制并入学院。2010年10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坐落于宁夏职业教育园区内,同宁夏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行一体化建设与管理。学院占地面积1648亩,建筑面积25.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2亿元。现有在校生10710名、教职工558人,其中,专任教师349人,副高以上职称者133人,“双师”型教师170人,国家级考评员90人,硕博研究生129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3名,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还有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自治区优秀技师”、“中华大师”、“中华名师”、“全国内贸技能之星”、自治区“313人才”、全国烹饪大赛特金奖获得者等。

学院开设有27个高职专业,涵盖了现代服务、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等10大门类,其中清真烹饪工艺与营养、物流管理、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4个专业为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酒店管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5个专业为自治区级骨干示范专业。现有113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个教学工厂、115个校外实习基地。学院拥有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全国唯一的中国清真烹饪培训基地,可进行24个通用工种、44个特有工种5个等级的培训与鉴

定工作。

多年来,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治区培养和使用技能型人才先进集体”、“自治区大中专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科研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劳务输出先进培训机构”、“自治区治理教育乱收费先进单位”、“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校务公开达标单位”等,先后获得“技能人才培养奖”、“全国教育成果奖”、“职业教育创新奖”、“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抗击冰雪抗震减灾奉献奥运”突出贡献团体奖、2008北京奥运会餐饮服务“优秀组织管理”奖、“9〃10教育奖状”等。

第二部分 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办学定位科学准确

(一)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勇于担当责任。2011年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宁夏为全国最大的回族聚集区,依托与穆斯林国家的天然联系,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基地;又背靠国家级大型煤炭、煤化工产业、“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建设,全力打造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优势产业。学院紧扣自治

区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方向,确立了“立足现代服务业,面向能源化工与装备制造业,培养艰苦地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自觉承担起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

(二)坚持高职教改方向,办学思路清晰。学院始终坚持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秉承“厚德、勤学、敬业、强能”的校训精神,发扬“负重拼搏、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坚持“德能并重、多元融通、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治校方针,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围绕“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艰苦地区“下得去、受欢迎、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全力创建“宁夏领先、西北一流、全国知名”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引领宁夏乃至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优化育人环境。学院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始终将教学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围绕自

治区经济工作、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定期召开分析研讨会、校企合作论坛、教学工作会、学生工作会等,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形成政策向教学一线倾斜,管理为教育教学服务,结果落实在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上。不断完善政策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科学规范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探索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的教育新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1年投入教学经费1143万元、教学设备费用达1728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加39.3%、38.9%。积极开展“三育人”活动,全力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办学活力显著增强

(一)创建校企合作理事会,探索联动办学模式。学院于2011年9月牵头组建了包括9家政府部门、4家行业协会、36家合作企业在内的校企合作理事会。理事会成立后,相继召开了第一届理事大会及专题工作会议,研讨了学院发展规划、经费筹措、基础建设、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举办了“职业教育发展,你我共同给力”主题论坛会,出台了理事会章程,建立了理事会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多项制度,还向社会发表了《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理事会成立宣言》。指导了教师流动中心、校中厂、创业园的创建以及课程开发、校园文

化建设的研讨。争取到企业捐助的教学设备总值达181.9万元。吸纳企业奖学金1000多万元,奖助学生2100多名。还申报立项了1个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1个院级有关校企合作方面的课题。通过实践与科研,探索“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型办学之路。

(二)着力制度环境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学院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已将国家骨干校项目建设纳入《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体制机制创新项目建设纳入《宁夏回族自治区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并调研起草了《校企合作准则(政府建议稿)》、《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政府建议稿)》,不断优化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政策环境。同时,找准学院与企业互动的利益平衡点和持续合作的激励点,编写了《校企合作指导手册》,修订实施了《校内津贴分配办法》、《专兼职教师管理与考核激励实施意见》、《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80多项规章制度,积极创建校企合作“互惠多赢”的小环境,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三)依托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探索“双主体”育人新路径。学院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为主线,组织广大干部、教师和学生下企业、进车间、访技师,经过大量卓有成效的调研与筹备,相继在神华宁煤煤化工公司、银川新华百货、银川同福餐饮有限公司、宁夏力成电气集团等企业建设了6家教师流动中心,将新长机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宁夏康辉旅行社等5家企业引进校内,创办了校中厂和创业园。各校企合作共同体均实行双主任负责制,即由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聘任,共同履行建设与管理、专业与课程调研、校企合作研发、兼职教师选聘、专任教师挂职锻炼、学生顶岗实习等职责,真正实现教师学生“双身份”、学生学习“双场地”、校企育人“双主体”。同时,在税收、信贷、知识产权等方面引导、激励校企合作,尝试“投资合作式”、“筑巢引凤式”等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景育人的新路径。

三、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专业建设特色鲜明

(一)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优化专业布局结构。专业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载体,也是高职院校联系社会的纽带。学院主动适应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需求,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整合专业教学资源,聚焦专业发展方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2011年,立项批复了4个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

业、4个央财重点支持专业,申报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宝玉石鉴定与营销3个新专业。并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抓手,强化清真烹饪工艺与营养、物流管理、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4个重点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形成可资借鉴的经验,带动学院整体专业建设和发展。目前,学院己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主要面向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的专业布局。以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为品牌(特色),院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多层次塔型专业结构。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学院紧紧围绕宁夏区域支柱产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依托宁夏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天然优势,依靠中国烹饪协会、宁夏力成电器等行业企业资源,与区内有影响的中职院校组建“职业教育联盟”,校企合作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将岗位需求化为教学目标,职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工作任务导入学习过程,创建了“三段阶梯、知训融合、学工轮替、循序顶岗”、“三共建、三融合、三阶段、三能力”、“工学一体、实景育人”、“多能并重、学做一体、校企融通”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努力,使特色品牌专业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融合、专

业教师与能工巧匠融合、职业技能标准与教学内容融合、工作任务与学习过程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成为西部同类专业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范式。

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一)创新各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人才成长坚实载体。2011年,学院针对区域经济实际,在全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提高育人质量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学院首先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入手,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的路径问题。各专业先后深入64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调研,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观察、获取了大量一手的行业企业调研数据,进行了规范的工作分析,形成了各专业的调研报告,在此过程中,对调研报告内容和工作分析流程制定了标准,要求所有专业参照执行,为专业课程校企合作规范、高质量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按照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核心岗位技能要求,特邀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著名职业教育专家赵志群教授示范指导,依据实践专家选择标准,先后邀请90多名企业专家召开9场实践专家研讨会、专业建设研讨会,通过对实践专家个人和群体的职业成长和发展经历的反思性探讨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构建了以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作过程与职业能力养

成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并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以完整工作过程的主体意识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全面带动工学做一体化课程环境及师资队伍建设。

(二)引入行业企业标准,着力课程改革与建设。学院严格执行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着力推行“双证制”。各专业根据预期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要求,确定了专业核心技能、基本理论结构、主要技术应用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结构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并将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此,学院制定了《关于加强课程建设的意见》、《编写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要求》等11项制度,推进了20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写和修订工作,全年申报建设了16门院级、4门区级精品课程,立项9个院级、3个区级教改项目。组织编写了10部工学结合的专业特色教材,创建了4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教学资源库。3022名学生参加了15个工种中级以上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为89%,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三)坚持知训合一,优化实境教学环境。学院依托宁夏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有效整合实

训教学资源,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2011年,学院“筑巢引凤”,为宁夏新长机数控机床公司提供场地与师资,建成“车间与教室、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作品与产品”合一的校中厂。并按照标准化、真实化、实战性、开放性的建设要求,完成实习酒店、烹饪、机电、物流等1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力成电器、宝丰能源、同福大饭店等企业合作“共建、共享、共管、共督”31个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现场教学、顶岗实习、教师挂职、技术研发、兼职教师聘请等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

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不断优化 (一)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学院始终坚持“以德为先、优化结构、打造团队、强化素质”的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专门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考核评估办法,并由各系部对本部门的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评议。坚持从严考德,违规必究,在年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目前,全院已形成了“严谨、求实、敬业、博学”的优良教风,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优秀教师。同时,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

管理理念,实施人本管理。创造条件与机会,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按照“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职业成长阶梯设计,引导教师规划职业愿景,引领教师成长成才,体验职业幸福;创新管理机制,实施基于量化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职称评聘办法等,激励教师自我发展。

(二)着力“双师”素质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院把提高专任教师实践技能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将“双师”素质作为教师岗位工作标准与职称评审条件,出台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生产实践、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的政策措施,组织专业教师到流动中心轮训,全面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同时,结合专业建设需要,加大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2011年,共划拨专项经费128.4万元(比上年度增长314.2%),选派155人次教师到企业实践、188人次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培训;公开招聘、引进了30名硕士研究生与高技能人才。举办了各类学术讲座12场,专任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服务11项、科研12项,并获得专利2项。目前,学院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者占30.5%,硕士以上学位者占25.8%,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占33.8%,已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三)多措并举,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学院进一步完善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与管理的相关制度,严格专业带头人选拔条件和程序,实施以自我评价为主的量化考核评价和动态管理,通过专项培训、学术交流以及到企业生产实践、挂职锻炼,培养了28名专业带头、61名骨干教师,在学院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中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选聘管理办法》,全面实施兼职教师倍增计划。从行业企业中聘任了4名专业带头人,选聘143名兼职教师,使学院兼职教师资源库总数达到163。通过优化教学组织、弹性教学安排,申报科研项目,加强聘后管理和培训,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能力,保障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兼职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比例达到35.2%,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20%。还通过实施教师流动中心“双主任”机制、课程建设团队“双成员”参与、教师培训 “双身份”提升,全力打造专兼结合,能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运行的教学团队。现已建成1个自治区级、2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六、重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一)重构教学质量组织,创新管理制度体系。学院以“政行企校”理事会成立与新一轮中层干部竞聘为契机,选

拔一批具有先进高职教育理念、教学管理经验和改革创新意识的管理干部,重构了组织机构,理顺了管理职能。9月,合作行业、企业与学院共同组建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形成了校企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共同监督教学过程、共同研讨教学问题的管理团队。同时,学院遵循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根据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求,积极探索与双主体育人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2011年度完成了《学分制实施办法》、《工学结合课程管理办法》、《实践教学环节管理规范》、《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条例》、《院系两级教学管理职责》等项制度建设,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学院把不断提高学生和企业的满意度,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作为落实教学工作的目标。2011年度,已经同企业合作建立与完善了以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为主体的教学标准;建立和完善了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业教学团队等教学资源的建设标准;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完善教学工作标准,使人才培养全过程得到监控。同时,通过健全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完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加强教学

重点环节监控、完善教学质量预警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柔性质量监控体系。

(三)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按照“以生为本、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科学发展”的原则,将教学评价工作融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全过程,把行业企业满意度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起薪水平、岗位稳定度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探索形成行业企业、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体系。为此,学院改革学生课程考试模式,吸收用人单位参与质量评价,完善教师教学质量—系部教学质量—学院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体系,开展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用人单位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并在评价中反馈,在反馈中思考,在思考中改进,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控制,促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一)构建开放式培训体系,面向社会提升服务能力。学院充分利用学院继续教育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清真烹饪培训基地的办学资源优势,着力构建与政府、企业、学校、群众密切联系的开放式培训体系。2011年,受自治区

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民委委托,承担了“生态移民就业培训援助”、“回族厨师轮训计划”、“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师资培训”、“南部山区九县中小学免费午餐厨师培训”等项“民生工程”。全年开展中式烹调师、数控机床等16个工种5个等级5189人次的鉴定工作,64批次5134人次的社会培训工作,实现收入近220万元。还编纂完成了区内鉴定行业第一本质量管理手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质量手册》。同时,学院进一步改善继续教育办学条件,设立成人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今年共招收本、专科生858人,在校函授生规模稳定在3000人左右。此外,学院还承担了第四届全国中餐技能创新大赛西北赛区(清真)、宁夏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还派出服务大师、中层干部和教师、学生志愿者全程参与宁夏2011年中阿经贸论坛的餐饮接待培训、翻译、服务、会务组织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政治影响。

(二)充分利用职教资源优势,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按照国家骨干校建设“对接区域经济,服务宁夏发展”的总体思路,学院专门成立了科研处,依托专业教学资源与智力优势,积极同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及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和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全年共立项中国高

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宁夏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6项、自治区级高校科研项目2项、院级科研项目20项。有20多名专业教师在行业协会、企业任秘书长、顾问、总经理助理等职,进行应用技术研发,如旅游管理系张天禄老师研发的多个清真面点产品投放市场获得认可,为宁夏清真面点走向全国做出贡献;机械系赵润良教师受宁夏禾禾农机有限公司委托研制出马玲薯种植机,在结构及技术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已试制成功并取得自治区推广资格,计划纳入2012年农机国家补贴目录;赵老师还研制出葡萄藤条埋土刮平机,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取得专利号,为服务宁夏“三农”做出了贡献。

(三)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辐射带动区域职教共同发展。学院充分发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主动作为,积极开展与发达省区优秀院校间的合作交流。2011年,先后十多次组团赴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湖南等省区考察学习,海南省教育专家团、中国烹饪协会西北考察团、广州地区17所技工院校等20多所院校莅临我院,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主动出击,进一步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同新加坡国际教育集团签定了合作协议,先后选派22名骨干赴新加坡交流学习,5名教师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

学、瑞士格里昂酒店管理学院学习。主动担当,积极对口支援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实训室规划建设等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帮助。牵头召开校校合作大会,与区内12家职业学校建立职教联盟,讨论形成合作发展倡议书,签订对口支援合作协议,发挥高职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八、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社会声誉持续攀升

(一)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职业大赛成果丰硕。学院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狠抓学生日常管理和行为养成教育,重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发展大讲堂、校园读书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大力倡导“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组织学生参加了清真烹饪、物流管理、应用化工、机械加工、计算机、会计等类全国大赛和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参与了广州亚运会清真餐饮服务,2011年,在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车工竞赛第一名,被破格颁发车工技师证书;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烹饪技能大赛获得团体金奖和唯一一项创意奖;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大赛获得团体二等奖;参加“花之林”杯

全国高校大学生市场营销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获二等奖等,共荣获各类奖项140多个。

(二)招生就业成绩卓著,用人单位综合评价高。学院以“订单培养”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招生工作的数量和质量。2011年,在招生形势严峻、生源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共报到高职生1670人、高级技工310人,报到率为111%,高职第一志愿录取率为94%,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100分和50分,生源数量与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学院全面实施“双线全程”的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模式,即:通过“课程教育、渗透教育、活动教育、环境教育、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运用“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程管理”指导学生就业。2011年,学院高职毕业生1057人,实现就业1037人,就业率达98.11%,居自治区各高校前列。学院在关注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更关注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起薪水平、岗位稳定度、可持续发展环境等就业质量因素,力争为学生搭建更多、更广、更高、更优的就业平台,提供更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学院还坚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研,2011年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特别是对其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评价高,其中91.80%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

满意;95.39%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满意;90.79%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满意。

(三)办学成果广受关注,社会声誉不断攀升。伴随着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学院的办学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吸引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达拉斯国立大学、教育部调研组、中国教育报副总编李功毅一行、海南省教育专家团、中国烹饪协会西北考察团、广州地区17所技工院校、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主要领导莅临学院考察交流,共计一百多人次;《中国教育报》、新华网、《宁夏日报》等国内重要媒体对学院的办学成果和经验进行了69次宣传报道,反映了学院办学的基本情况,充分肯定了学院人才培养的成绩;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自治区各级领导多次莅临学院视察指导工作,对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寄予厚望,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与奖励。

第三部分 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伴随国家骨干校建设的深入推进,学院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提升,但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发展的永恒主

题,必须在不断反思和完善中寻求更大的进步。为此,我们进行了认真地自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校企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依托行业企业办学,与企业合作建立了相互参与、互动共建和互助双赢机制,探索实践“依托专业引企业,工学结合促质量”实践教学模式,实训条件和运行机制明显改善。但是,学院校企合作仍然存在着政策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校企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整改措施:一是创新合作办学体制和合作运行机制。学院将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实体。如:建立酒店管理培训学院;与企业举办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成立技术(技能)研发室、大师工作室,由学院、企业和教师各按一定的比例入股,收益按股值进行分配。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奠定坚实基础。明晰校企主体与主导关系,明晰责权利。从运行机制上解决校企合作主体关系指向不明、企业积极性不高、合作比较松散、难以为续的瓶颈问题。二是创新合作动力机制。构建“政府保障、校企唱戏”的平台,建议政府构建关于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校企良性互动的协调机制和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如:允许学

院带土地、设备与企业合作;有关部门出台对校企合作定期的表彰、总结和推广制度,对实施校企合作好的学校和企业给予表彰、奖励或者挂牌;对校企合作成果好的学校在办学经费和招生上给予政策支持。三是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的建设。学院应在校企深度合作问题上,积极主动寻求政府支持,要向政府反映学校目前在校企合作办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事业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问题等。四是创新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内涵建设。如成立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精心以设计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为主要内容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共同设计专业师资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设计“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共同设计校园文化等。

二、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实践中还需努力探索 一年来,学院围绕高职办学理念,努力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实施了基于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设计说课竞赛等活动,既展示了学院教师的教学风采,又推广了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收到了预期效果。但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也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整改措施:一是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优质核心课程。进一步优化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二是强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应用。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和校中厂资源,推行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融“教、学、做”为一体,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推动教学改革,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三是把教学改革作为教师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四是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创造性地开发与工作现场实际对接的专业工艺视频教学资源,应用于实践教学。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受益面。五是以能力为核心,持续推进评价模式探索与改革。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探索“知识+技能”的考核办法,形成多元化、立体式的评价模式。

三、名师引领的专业教学团队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院视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大力推行“人才强校”战略,极大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了一支“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专业教学团队。但是,学院国家级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还有待突破,名师引领的专业教学团队水平及教师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整改措施:一是要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和“带头人工程”。以高水平的“双师型”人才、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名教师”;二是继续加大“内培外引”力度。实施“兼职教师倍增计划”,坚持“高标准选拔、多渠道培养”原则,全力打造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三是多措并举提素质。实施“教师流动中心”、“大师工作室”等项目,通过企业锻炼、企业兼职、企业技术研发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2012年是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的决战年,也是学院加快改革与发展,全面落实建设任务的关键一年。学院将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学生发展为根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为抓手,突出一个“咬”字,咬定骨干校建设质量

标准不放松;立足一个“争”字,争市场、争人才;着眼一个“创”字,创出骨干校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坚持一个“实”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体现一个“上”字,上质量、上水平、上台阶;着力实施品牌工程、名师工程、担当工程等“十项”重点工程,强内涵、出亮点、显特色、铸品牌,创建“宁夏领先、西北一流、全国知名”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国家骨干高职名校!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院基本情况‥‥‥‥‥‥‥‥‥‥‥‥‥‥‥‥1 第二部分 主要做法与成效‥‥‥‥‥‥‥‥‥‥‥‥‥‥‥3

一、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办学定位科学准确‥‥‥‥‥‥3

二、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办学活力显著增强‥‥‥‥‥‥5

三、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专业建设特色鲜明‥‥‥‥‥‥7

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升‥‥‥‥‥‥8

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不断优化‥‥‥‥‥‥10

六、重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12

七、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14

八、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社会声誉持续攀升‥‥‥‥‥‥16 第三部分 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8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度报告

2011年,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全面贯彻落实,特别是教育部教职成

[2011]6号、[2011]9号、[2011]12号文件的相继出台,开启了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年里,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抓手,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主动融入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紧密对接宁夏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自觉承担高职人才培育重任,现将本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学院基本情况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前身为宁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10月,由原宁夏商业学校、宁夏经贸学校、宁夏供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6年9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更为现名;2009年8月,原宁夏化工技工学校、宁夏农业机械化学

校(宁夏机电工程学校)整建制并入学院。2010年10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坐落于宁夏职业教育园区内,同宁夏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行一体化建设与管理。学院占地面积1648亩,建筑面积25.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2亿元。现有在校生10710名、教职工558人,其中,专任教师349人,副高以上职称者133人,“双师”型教师170人,国家级考评员90人,硕博研究生129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3名,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还有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自治区优秀技师”、“中华大师”、“中华名师”、“全国内贸技能之星”、自治区“313人才”、全国烹饪大赛特金奖获得者等。

学院开设有27个高职专业,涵盖了现代服务、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等10大门类,其中清真烹饪工艺与营养、物流管理、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4个专业为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酒店管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5个专业为自治区级骨干示范专业。现有113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个教学工厂、115个校外实习基地。学院拥有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全国唯一的中国清真烹饪培训基地,可进行24个通用工种、44个特有工种5个等级的培训与鉴

定工作。

多年来,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治区培养和使用技能型人才先进集体”、“自治区大中专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科研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劳务输出先进培训机构”、“自治区治理教育乱收费先进单位”、“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校务公开达标单位”等,先后获得“技能人才培养奖”、“全国教育成果奖”、“职业教育创新奖”、“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抗击冰雪抗震减灾奉献奥运”突出贡献团体奖、2008北京奥运会餐饮服务“优秀组织管理”奖、“9〃10教育奖状”等。

第二部分 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办学定位科学准确

(一)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勇于担当责任。2011年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宁夏为全国最大的回族聚集区,依托与穆斯林国家的天然联系,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基地;又背靠国家级大型煤炭、煤化工产业、“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建设,全力打造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优势产业。学院紧扣自治

区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方向,确立了“立足现代服务业,面向能源化工与装备制造业,培养艰苦地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自觉承担起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

(二)坚持高职教改方向,办学思路清晰。学院始终坚持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秉承“厚德、勤学、敬业、强能”的校训精神,发扬“负重拼搏、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坚持“德能并重、多元融通、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治校方针,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围绕“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艰苦地区“下得去、受欢迎、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全力创建“宁夏领先、西北一流、全国知名”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引领宁夏乃至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优化育人环境。学院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始终将教学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围绕自

治区经济工作、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定期召开分析研讨会、校企合作论坛、教学工作会、学生工作会等,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形成政策向教学一线倾斜,管理为教育教学服务,结果落实在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上。不断完善政策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科学规范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探索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的教育新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1年投入教学经费1143万元、教学设备费用达1728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加39.3%、38.9%。积极开展“三育人”活动,全力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办学活力显著增强

(一)创建校企合作理事会,探索联动办学模式。学院于2011年9月牵头组建了包括9家政府部门、4家行业协会、36家合作企业在内的校企合作理事会。理事会成立后,相继召开了第一届理事大会及专题工作会议,研讨了学院发展规划、经费筹措、基础建设、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举办了“职业教育发展,你我共同给力”主题论坛会,出台了理事会章程,建立了理事会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多项制度,还向社会发表了《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理事会成立宣言》。指导了教师流动中心、校中厂、创业园的创建以及课程开发、校园文

化建设的研讨。争取到企业捐助的教学设备总值达181.9万元。吸纳企业奖学金1000多万元,奖助学生2100多名。还申报立项了1个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1个院级有关校企合作方面的课题。通过实践与科研,探索“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型办学之路。

(二)着力制度环境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学院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已将国家骨干校项目建设纳入《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体制机制创新项目建设纳入《宁夏回族自治区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并调研起草了《校企合作准则(政府建议稿)》、《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政府建议稿)》,不断优化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政策环境。同时,找准学院与企业互动的利益平衡点和持续合作的激励点,编写了《校企合作指导手册》,修订实施了《校内津贴分配办法》、《专兼职教师管理与考核激励实施意见》、《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80多项规章制度,积极创建校企合作“互惠多赢”的小环境,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三)依托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探索“双主体”育人新路径。学院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为主线,组织广大干部、教师和学生下企业、进车间、访技师,经过大量卓有成效的调研与筹备,相继在神华宁煤煤化工公司、银川新华百货、银川同福餐饮有限公司、宁夏力成电气集团等企业建设了6家教师流动中心,将新长机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宁夏康辉旅行社等5家企业引进校内,创办了校中厂和创业园。各校企合作共同体均实行双主任负责制,即由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聘任,共同履行建设与管理、专业与课程调研、校企合作研发、兼职教师选聘、专任教师挂职锻炼、学生顶岗实习等职责,真正实现教师学生“双身份”、学生学习“双场地”、校企育人“双主体”。同时,在税收、信贷、知识产权等方面引导、激励校企合作,尝试“投资合作式”、“筑巢引凤式”等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景育人的新路径。

三、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专业建设特色鲜明

(一)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优化专业布局结构。专业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载体,也是高职院校联系社会的纽带。学院主动适应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需求,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整合专业教学资源,聚焦专业发展方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2011年,立项批复了4个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

业、4个央财重点支持专业,申报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宝玉石鉴定与营销3个新专业。并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抓手,强化清真烹饪工艺与营养、物流管理、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4个重点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形成可资借鉴的经验,带动学院整体专业建设和发展。目前,学院己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主要面向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的专业布局。以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为品牌(特色),院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多层次塔型专业结构。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学院紧紧围绕宁夏区域支柱产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依托宁夏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天然优势,依靠中国烹饪协会、宁夏力成电器等行业企业资源,与区内有影响的中职院校组建“职业教育联盟”,校企合作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将岗位需求化为教学目标,职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工作任务导入学习过程,创建了“三段阶梯、知训融合、学工轮替、循序顶岗”、“三共建、三融合、三阶段、三能力”、“工学一体、实景育人”、“多能并重、学做一体、校企融通”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努力,使特色品牌专业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融合、专

业教师与能工巧匠融合、职业技能标准与教学内容融合、工作任务与学习过程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成为西部同类专业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范式。

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一)创新各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人才成长坚实载体。2011年,学院针对区域经济实际,在全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提高育人质量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学院首先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入手,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的路径问题。各专业先后深入64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调研,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观察、获取了大量一手的行业企业调研数据,进行了规范的工作分析,形成了各专业的调研报告,在此过程中,对调研报告内容和工作分析流程制定了标准,要求所有专业参照执行,为专业课程校企合作规范、高质量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按照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核心岗位技能要求,特邀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著名职业教育专家赵志群教授示范指导,依据实践专家选择标准,先后邀请90多名企业专家召开9场实践专家研讨会、专业建设研讨会,通过对实践专家个人和群体的职业成长和发展经历的反思性探讨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构建了以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作过程与职业能力养

成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并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以完整工作过程的主体意识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全面带动工学做一体化课程环境及师资队伍建设。

(二)引入行业企业标准,着力课程改革与建设。学院严格执行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着力推行“双证制”。各专业根据预期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要求,确定了专业核心技能、基本理论结构、主要技术应用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结构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并将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此,学院制定了《关于加强课程建设的意见》、《编写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要求》等11项制度,推进了20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写和修订工作,全年申报建设了16门院级、4门区级精品课程,立项9个院级、3个区级教改项目。组织编写了10部工学结合的专业特色教材,创建了4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教学资源库。3022名学生参加了15个工种中级以上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为89%,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三)坚持知训合一,优化实境教学环境。学院依托宁夏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有效整合实

训教学资源,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2011年,学院“筑巢引凤”,为宁夏新长机数控机床公司提供场地与师资,建成“车间与教室、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作品与产品”合一的校中厂。并按照标准化、真实化、实战性、开放性的建设要求,完成实习酒店、烹饪、机电、物流等1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力成电器、宝丰能源、同福大饭店等企业合作“共建、共享、共管、共督”31个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现场教学、顶岗实习、教师挂职、技术研发、兼职教师聘请等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

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不断优化 (一)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学院始终坚持“以德为先、优化结构、打造团队、强化素质”的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专门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考核评估办法,并由各系部对本部门的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评议。坚持从严考德,违规必究,在年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目前,全院已形成了“严谨、求实、敬业、博学”的优良教风,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优秀教师。同时,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

管理理念,实施人本管理。创造条件与机会,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按照“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职业成长阶梯设计,引导教师规划职业愿景,引领教师成长成才,体验职业幸福;创新管理机制,实施基于量化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职称评聘办法等,激励教师自我发展。

(二)着力“双师”素质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院把提高专任教师实践技能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将“双师”素质作为教师岗位工作标准与职称评审条件,出台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生产实践、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的政策措施,组织专业教师到流动中心轮训,全面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同时,结合专业建设需要,加大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2011年,共划拨专项经费128.4万元(比上年度增长314.2%),选派155人次教师到企业实践、188人次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培训;公开招聘、引进了30名硕士研究生与高技能人才。举办了各类学术讲座12场,专任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服务11项、科研12项,并获得专利2项。目前,学院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者占30.5%,硕士以上学位者占25.8%,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占33.8%,已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三)多措并举,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学院进一步完善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与管理的相关制度,严格专业带头人选拔条件和程序,实施以自我评价为主的量化考核评价和动态管理,通过专项培训、学术交流以及到企业生产实践、挂职锻炼,培养了28名专业带头、61名骨干教师,在学院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中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选聘管理办法》,全面实施兼职教师倍增计划。从行业企业中聘任了4名专业带头人,选聘143名兼职教师,使学院兼职教师资源库总数达到163。通过优化教学组织、弹性教学安排,申报科研项目,加强聘后管理和培训,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能力,保障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兼职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比例达到35.2%,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20%。还通过实施教师流动中心“双主任”机制、课程建设团队“双成员”参与、教师培训 “双身份”提升,全力打造专兼结合,能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运行的教学团队。现已建成1个自治区级、2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六、重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一)重构教学质量组织,创新管理制度体系。学院以“政行企校”理事会成立与新一轮中层干部竞聘为契机,选

拔一批具有先进高职教育理念、教学管理经验和改革创新意识的管理干部,重构了组织机构,理顺了管理职能。9月,合作行业、企业与学院共同组建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形成了校企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共同监督教学过程、共同研讨教学问题的管理团队。同时,学院遵循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根据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求,积极探索与双主体育人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2011年度完成了《学分制实施办法》、《工学结合课程管理办法》、《实践教学环节管理规范》、《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条例》、《院系两级教学管理职责》等项制度建设,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学院把不断提高学生和企业的满意度,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作为落实教学工作的目标。2011年度,已经同企业合作建立与完善了以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为主体的教学标准;建立和完善了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业教学团队等教学资源的建设标准;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完善教学工作标准,使人才培养全过程得到监控。同时,通过健全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完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加强教学

重点环节监控、完善教学质量预警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柔性质量监控体系。

(三)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按照“以生为本、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科学发展”的原则,将教学评价工作融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全过程,把行业企业满意度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起薪水平、岗位稳定度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探索形成行业企业、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体系。为此,学院改革学生课程考试模式,吸收用人单位参与质量评价,完善教师教学质量—系部教学质量—学院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体系,开展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用人单位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并在评价中反馈,在反馈中思考,在思考中改进,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控制,促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一)构建开放式培训体系,面向社会提升服务能力。学院充分利用学院继续教育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清真烹饪培训基地的办学资源优势,着力构建与政府、企业、学校、群众密切联系的开放式培训体系。2011年,受自治区

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民委委托,承担了“生态移民就业培训援助”、“回族厨师轮训计划”、“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师资培训”、“南部山区九县中小学免费午餐厨师培训”等项“民生工程”。全年开展中式烹调师、数控机床等16个工种5个等级5189人次的鉴定工作,64批次5134人次的社会培训工作,实现收入近220万元。还编纂完成了区内鉴定行业第一本质量管理手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质量手册》。同时,学院进一步改善继续教育办学条件,设立成人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今年共招收本、专科生858人,在校函授生规模稳定在3000人左右。此外,学院还承担了第四届全国中餐技能创新大赛西北赛区(清真)、宁夏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还派出服务大师、中层干部和教师、学生志愿者全程参与宁夏2011年中阿经贸论坛的餐饮接待培训、翻译、服务、会务组织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政治影响。

(二)充分利用职教资源优势,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按照国家骨干校建设“对接区域经济,服务宁夏发展”的总体思路,学院专门成立了科研处,依托专业教学资源与智力优势,积极同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及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和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全年共立项中国高

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宁夏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6项、自治区级高校科研项目2项、院级科研项目20项。有20多名专业教师在行业协会、企业任秘书长、顾问、总经理助理等职,进行应用技术研发,如旅游管理系张天禄老师研发的多个清真面点产品投放市场获得认可,为宁夏清真面点走向全国做出贡献;机械系赵润良教师受宁夏禾禾农机有限公司委托研制出马玲薯种植机,在结构及技术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已试制成功并取得自治区推广资格,计划纳入2012年农机国家补贴目录;赵老师还研制出葡萄藤条埋土刮平机,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取得专利号,为服务宁夏“三农”做出了贡献。

(三)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辐射带动区域职教共同发展。学院充分发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主动作为,积极开展与发达省区优秀院校间的合作交流。2011年,先后十多次组团赴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湖南等省区考察学习,海南省教育专家团、中国烹饪协会西北考察团、广州地区17所技工院校等20多所院校莅临我院,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主动出击,进一步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同新加坡国际教育集团签定了合作协议,先后选派22名骨干赴新加坡交流学习,5名教师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

学、瑞士格里昂酒店管理学院学习。主动担当,积极对口支援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实训室规划建设等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帮助。牵头召开校校合作大会,与区内12家职业学校建立职教联盟,讨论形成合作发展倡议书,签订对口支援合作协议,发挥高职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八、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社会声誉持续攀升

(一)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职业大赛成果丰硕。学院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狠抓学生日常管理和行为养成教育,重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发展大讲堂、校园读书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大力倡导“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组织学生参加了清真烹饪、物流管理、应用化工、机械加工、计算机、会计等类全国大赛和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参与了广州亚运会清真餐饮服务,2011年,在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车工竞赛第一名,被破格颁发车工技师证书;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烹饪技能大赛获得团体金奖和唯一一项创意奖;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大赛获得团体二等奖;参加“花之林”杯

全国高校大学生市场营销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获二等奖等,共荣获各类奖项140多个。

(二)招生就业成绩卓著,用人单位综合评价高。学院以“订单培养”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招生工作的数量和质量。2011年,在招生形势严峻、生源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共报到高职生1670人、高级技工310人,报到率为111%,高职第一志愿录取率为94%,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100分和50分,生源数量与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学院全面实施“双线全程”的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模式,即:通过“课程教育、渗透教育、活动教育、环境教育、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运用“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程管理”指导学生就业。2011年,学院高职毕业生1057人,实现就业1037人,就业率达98.11%,居自治区各高校前列。学院在关注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更关注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起薪水平、岗位稳定度、可持续发展环境等就业质量因素,力争为学生搭建更多、更广、更高、更优的就业平台,提供更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学院还坚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研,2011年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特别是对其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评价高,其中91.80%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

满意;95.39%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满意;90.79%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满意。

(三)办学成果广受关注,社会声誉不断攀升。伴随着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学院的办学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吸引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达拉斯国立大学、教育部调研组、中国教育报副总编李功毅一行、海南省教育专家团、中国烹饪协会西北考察团、广州地区17所技工院校、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主要领导莅临学院考察交流,共计一百多人次;《中国教育报》、新华网、《宁夏日报》等国内重要媒体对学院的办学成果和经验进行了69次宣传报道,反映了学院办学的基本情况,充分肯定了学院人才培养的成绩;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自治区各级领导多次莅临学院视察指导工作,对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寄予厚望,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与奖励。

第三部分 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伴随国家骨干校建设的深入推进,学院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提升,但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发展的永恒主

题,必须在不断反思和完善中寻求更大的进步。为此,我们进行了认真地自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校企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依托行业企业办学,与企业合作建立了相互参与、互动共建和互助双赢机制,探索实践“依托专业引企业,工学结合促质量”实践教学模式,实训条件和运行机制明显改善。但是,学院校企合作仍然存在着政策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校企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整改措施:一是创新合作办学体制和合作运行机制。学院将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实体。如:建立酒店管理培训学院;与企业举办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成立技术(技能)研发室、大师工作室,由学院、企业和教师各按一定的比例入股,收益按股值进行分配。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奠定坚实基础。明晰校企主体与主导关系,明晰责权利。从运行机制上解决校企合作主体关系指向不明、企业积极性不高、合作比较松散、难以为续的瓶颈问题。二是创新合作动力机制。构建“政府保障、校企唱戏”的平台,建议政府构建关于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校企良性互动的协调机制和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如:允许学

院带土地、设备与企业合作;有关部门出台对校企合作定期的表彰、总结和推广制度,对实施校企合作好的学校和企业给予表彰、奖励或者挂牌;对校企合作成果好的学校在办学经费和招生上给予政策支持。三是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的建设。学院应在校企深度合作问题上,积极主动寻求政府支持,要向政府反映学校目前在校企合作办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事业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问题等。四是创新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内涵建设。如成立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精心以设计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为主要内容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共同设计专业师资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设计“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共同设计校园文化等。

二、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实践中还需努力探索 一年来,学院围绕高职办学理念,努力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实施了基于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设计说课竞赛等活动,既展示了学院教师的教学风采,又推广了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收到了预期效果。但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也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整改措施:一是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优质核心课程。进一步优化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二是强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应用。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和校中厂资源,推行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融“教、学、做”为一体,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推动教学改革,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三是把教学改革作为教师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四是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创造性地开发与工作现场实际对接的专业工艺视频教学资源,应用于实践教学。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受益面。五是以能力为核心,持续推进评价模式探索与改革。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探索“知识+技能”的考核办法,形成多元化、立体式的评价模式。

三、名师引领的专业教学团队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院视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大力推行“人才强校”战略,极大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了一支“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专业教学团队。但是,学院国家级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还有待突破,名师引领的专业教学团队水平及教师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整改措施:一是要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和“带头人工程”。以高水平的“双师型”人才、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名教师”;二是继续加大“内培外引”力度。实施“兼职教师倍增计划”,坚持“高标准选拔、多渠道培养”原则,全力打造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三是多措并举提素质。实施“教师流动中心”、“大师工作室”等项目,通过企业锻炼、企业兼职、企业技术研发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2012年是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的决战年,也是学院加快改革与发展,全面落实建设任务的关键一年。学院将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学生发展为根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为抓手,突出一个“咬”字,咬定骨干校建设质量

标准不放松;立足一个“争”字,争市场、争人才;着眼一个“创”字,创出骨干校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坚持一个“实”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体现一个“上”字,上质量、上水平、上台阶;着力实施品牌工程、名师工程、担当工程等“十项”重点工程,强内涵、出亮点、显特色、铸品牌,创建“宁夏领先、西北一流、全国知名”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国家骨干高职名校!


相关内容

  • 2014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质量跟踪调研报告
  •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2014年度毕业生就业 质量调查报告 商贸经济系办公室 2014年6月 为更好地了解我系2014年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程度,了解我系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使用的要求,及 ...

  • 河南高职高专院校排名
  • 河南高职院校 网上曾经流行过一个版本的河南高职高专院校排名,本人仔细看了一下,水分太大,太坑人,虽然说高职现在不分一批二批,但是,大家至少要选一个硬件.软件条件不错的学校,这至少是一个教学质量的保证. 那么如何选择一所学校? 首先,你要看你想学的专业.每个学校都有优势专业. 接下来,你要看的就是学校 ...

  •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 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 ...

  • 周工作总结与计划
  • 在自治区财政厅的领导和支持下,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指导和关怀下,自治区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注册会计师行业加强自律建设的整体要求和年度工作计划,认真学习“xxxx”重要思想,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新形势下行业协会担负的责任,积极改进工作作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服务意识,扎实工作,取得 ...

  • 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名单
  •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北京 刘 星 中国农业大学 林碧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李岩松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高振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天津 张晓晖 天津外国语大学 谭羽然 天津商业大学 杨 超 天津财经大学 河北 刘 芳 河北工程大学 何 飞 河北农业大学 张红光 河北大学 山西 梁晓霞 忻州师范学院 ...

  • 国家承认的大专院校
  • www.bj-accp.com 国家承认的大专院校 高职(专科)院校(共 1288 所) 北京市(24 所)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吉利大学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北京戏曲 ...

  • 中国教育与民办学校
  • 中国目前教育培养方式 (211工程.教育部直属.省国办 统招 (普通高等教育)省属.地方.高职)民办(高职) 成人高考 全自考 学历文凭试点 (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广播电视大学 职业技能教育 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教育主要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一.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 ...

  • 中宁县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 中宁县职业教育发展调研报告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温家宝总理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 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 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 大学的排名
  • 大学的排名及相关的专业信息,献给2013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海纸们 高考结束了,接下来是很长的暑假和准备填志愿,莘莘学子们.应该打好高考的最后一次战役.加油!童鞋们,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数据.仅供参考! 全国三本大学排名2012,全国三本大学排名前100强 名次 办学设人才综合声施100 培养99.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