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威胁对测试成绩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刻板印象威胁对测试成绩的影响

作者:邵啸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5年第01期

【基金项目】本文受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41009。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23-01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各种学业测试成绩之中出现的种族、性别、年龄等差异存在的原因一直有着激烈的争论。对于这种差异,社会心理学家 Steele 和 Aronson(1995)提出了一种解释,即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情境因素,也就是刻板印象威胁(stereotype threat)。刻板印象威胁是指当个体感受到消极刻板印象的存在时,会个体在当前领域的表现或成绩就会受到损害或降低。Steele 和 Aronson(1995)最早通过实验证明了刻板印象威胁现象的存在。他们的研究表明,告知测试对智力具有诊断性会降低非裔美国大学生在 GRE 测试中的成绩。他们认为正是在测试之前告知非裔美国大学生有关智力诊断的信息,诱发了有关非裔美国大学生在智力方面的消极刻板印象,进而影响了非裔美国大学生的测试成绩。

Steele and Aronson (1995)的研究在当今社会心理学领域被奉为经典,“刻板印象威胁效应”这种现象也已经在各种书籍中被阐释并广泛在媒体中流行。尽管如此,依然不乏一些尖锐的批评与争议,其中最突出的焦点在于:刻板印象威胁是否只是在考试或测试任务中出现的一种现象。

在早期批判性的文章中, Sackett和他的同事指出,大量的学术论文,教科书以及杂志期刊似乎正在试图向世人证明这样一种观点:“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就可以解释所有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男女差异以及不同族群间的差异 (Sackettet al.2004)。类似的批判性文章并非针对刻板印象威胁研究本身,而是对于那些已经发表的论文报告。这些尖锐的批评指出,当今的实验测试表达的论点是刻板印象威胁似乎是导致女性以及非裔美国人在标准测试中表现差强人意的唯一原因。换句话说,这就表明了个体间并不存在能力方面的差异,而仅仅是表现上的不同而已。并且大量研究发现,在刻板印象威胁被详细说明的实验中,某些实验任务的刻板印象组与非刻板印象组的表现并不存在显著地差异(e.g. , Croizet and Claire 1998; Davies et al.2002; Spencer et al. 1999)。而在测试过程中,消除刻板印象威胁,以减少成就差异也并非一个高明的手段(e.g. , Aronson and Steele 2005)。这就证明了,在测试任务中,刻板印象威胁是一个诱发因素,但并非唯一的因素。两个元分析研究证实了在认知测试中,刻板印象解释了一些(并非全部)群体差异的原因(Nguyen and Ryan2008; Nadler and Clark 2011)。而早期研究的一些误解可能来源于误将基线表现水平作为任务表现分数的协变量,进而进行了相关的推理统计所得出的结果(Wicherts2005)。

第二个批判的焦点在于,刻板印象威胁研究成果在现实社会中的适用性问题。刻板印象威胁研究表明:在标准化的考试中,例如SAT (全称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即学术能力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刻板印象威胁对测试成绩的影响

作者:邵啸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5年第01期

【基金项目】本文受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41009。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23-01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各种学业测试成绩之中出现的种族、性别、年龄等差异存在的原因一直有着激烈的争论。对于这种差异,社会心理学家 Steele 和 Aronson(1995)提出了一种解释,即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情境因素,也就是刻板印象威胁(stereotype threat)。刻板印象威胁是指当个体感受到消极刻板印象的存在时,会个体在当前领域的表现或成绩就会受到损害或降低。Steele 和 Aronson(1995)最早通过实验证明了刻板印象威胁现象的存在。他们的研究表明,告知测试对智力具有诊断性会降低非裔美国大学生在 GRE 测试中的成绩。他们认为正是在测试之前告知非裔美国大学生有关智力诊断的信息,诱发了有关非裔美国大学生在智力方面的消极刻板印象,进而影响了非裔美国大学生的测试成绩。

Steele and Aronson (1995)的研究在当今社会心理学领域被奉为经典,“刻板印象威胁效应”这种现象也已经在各种书籍中被阐释并广泛在媒体中流行。尽管如此,依然不乏一些尖锐的批评与争议,其中最突出的焦点在于:刻板印象威胁是否只是在考试或测试任务中出现的一种现象。

在早期批判性的文章中, Sackett和他的同事指出,大量的学术论文,教科书以及杂志期刊似乎正在试图向世人证明这样一种观点:“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就可以解释所有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男女差异以及不同族群间的差异 (Sackettet al.2004)。类似的批判性文章并非针对刻板印象威胁研究本身,而是对于那些已经发表的论文报告。这些尖锐的批评指出,当今的实验测试表达的论点是刻板印象威胁似乎是导致女性以及非裔美国人在标准测试中表现差强人意的唯一原因。换句话说,这就表明了个体间并不存在能力方面的差异,而仅仅是表现上的不同而已。并且大量研究发现,在刻板印象威胁被详细说明的实验中,某些实验任务的刻板印象组与非刻板印象组的表现并不存在显著地差异(e.g. , Croizet and Claire 1998; Davies et al.2002; Spencer et al. 1999)。而在测试过程中,消除刻板印象威胁,以减少成就差异也并非一个高明的手段(e.g. , Aronson and Steele 2005)。这就证明了,在测试任务中,刻板印象威胁是一个诱发因素,但并非唯一的因素。两个元分析研究证实了在认知测试中,刻板印象解释了一些(并非全部)群体差异的原因(Nguyen and Ryan2008; Nadler and Clark 2011)。而早期研究的一些误解可能来源于误将基线表现水平作为任务表现分数的协变量,进而进行了相关的推理统计所得出的结果(Wicherts2005)。

第二个批判的焦点在于,刻板印象威胁研究成果在现实社会中的适用性问题。刻板印象威胁研究表明:在标准化的考试中,例如SAT (全称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即学术能力评


相关内容

  • 城市农民工子女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实验研究
  • 摘要 刻板印象威胁是指由消极刻板印象导致的一种社会心理困境,诱发群体成员的压力和害怕体验,进而损害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研究选取65名城市农民工子女,采用工作记忆的数字n-back范式,考察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结果如下:(1)在工作记忆的三个任务难度中,实验组被试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控制组被 ...

  • [公众心理分析(一)]
  • 第五章 公众心理分析 公共关系是由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的,公众心理是在此过程中根据其需要与评价所形成的关系于组织的态度系统.只有了解公关过程中公众心理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才能使社会组织的公关活动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影响和改变公众心理,从而使两者之间的关系向有利于社会组织的放向发展. 公众心理 ...

  • 自闭症儿童行为分析
  • 自闭症儿童行为分析 一.自闭症儿童行为: 1.社会交往障碍:大部分自闭症病儿婴幼儿期出现对人缺乏兴趣,母亲将其抱着喂奶时,他们不会将身体与母亲贴近,不会望着妈妈微笑,平常不注视父母的走动.6~7个月时还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不会像正常小儿一样发出伊呀学语声,只是哭叫或显得特别安静.有的病儿即使1~2岁 ...

  • 人际沟通中的语言偏向及影响因素
  •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Vol. 22, No. 7, 1188–1197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4.01188 人际沟通中的语言偏向及影响因素* 徐同洁1 温芳芳1 浮东琴1 佐 斌1,2 肖任飞1 ...

  •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
  •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2015年6月) 考试形式:笔试.开卷 题型分布: 1.单选题 10道题每题1分 10分 2.多选题 10道题每题2分 20分 3.名词解释 5道题每题6分 30分 4.案例分析题 1道题 20分 5.论述题 1道题 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 心理成长报告
  • 心理成长报告 自弗洛伊德以后,"心理"逐渐成为民间可以忽视但是不可失去的词.越来越多的人也投身到心理学的研究中去,心理学在未来的世界里必将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对医学,理论研究,战争与和平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学习了4周的心理课以后,我对心理学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其中给 ...

  • 学生的个体差异
  • 学生的个体差异 尽管目前对于学习者的差异到底是主要由先天因素造成的,还是由后天环境中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因素造成的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如智力差异.兴趣差异.气质差异.性格差异和学习风格差异等.学生的学习除了受到外在的教学活动的影响外,还受到其自身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

  • 20种生活中常见心理效应
  • 20种心理效应 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莎翁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心理学把这种爱情中的人儿"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现象称为" ...

  • 化解民族冲突的策略--民族接触与相互依存
  • [ 来源:<北方民族> | 发布日期:2013-10-30 ] [摘要]  如何消除民族偏见与歧视,进而减少民族冲突?一方面,民族接触理论认为,在民族接触与冲突之间存在着某种负相关,即个人接触越多,冲突就越少:另一方面,相互依存的观点则从对历史与现实的资料的分析出发,指出种族间的暴力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