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系网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社会关系网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作者:张雪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0期

[摘要]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关系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现状的分析,社会关系网络相关概念的理解,从而提出社会关系网络对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社会关系网络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234-01

在中国转型期间,诸多的社会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在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如此迅猛之际,不但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机遇和成功,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不再庆幸有机会走进大学的校园,更多在为毕业后人才济济工作难求的现实情况而担忧。

一、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高校扩招,就业方式转变。从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扩招至今,全国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加。高校扩招的主要目的就是拉动国家的内需,暂时减缓就业压力的现状,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模式。传统“包分配”的就业方式逐渐消失。就业的趋势慢慢转变成自主择业,大大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择业的竞争力。

金融危机导致就业愈加困难。2008年,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世界,很多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危机。在就业、择业、创业的过程中,每个人也都遭受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对高校毕业生来讲,更是雪上加霜。无论是在大学生实际就业情况还是心理状况下都对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就业难已不再是个人问题,逐渐成为国家、世界所面临的巨大社会问题。 就业途径多样性。根据调查,招聘会、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和通过父母、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的介绍成为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三大途径。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只有通过父母、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网络才能获得适合的就业岗位或者更好待遇的就业机会。

二、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社会就是一个大的网络,任何的个体都不会也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和生存。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关系网络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这类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有所研究。经过他们不断地深入研究,概括并总结了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和理论,为当代社会学者研究该理论奠定了基础。主要包括: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力量假设和“嵌入性”概念

的提出,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罗纳德·伯特的“结构洞”理论,边燕杰的关于强关系力量的假设理论,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等等。这些理论都不同程度的揭示了社会关系网络在不同国家发展中的差异和过程,同时也强调了强关系与弱关系在社会网络中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通过社会学家们的研究理论,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形象的描述了中国社会关系是在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及业缘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的描述一样,“它以个人为中心逐渐向外推移,体现了关系的亲疏远近,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以一个人出发而形成的一个又一个联系。”这就是费孝通所阐述的形差序格局。在中国,强关系在就业中虽然弱化,但依然发挥较大作用。

社会学家认为竞争优势不仅是资源优势,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优势。个人或组织,想在社会竞争中获得、保持和发展优势,就必须与其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取相关信息和优势。普特南从宏观层次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组织的某种特征,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可以通过促进合作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益。信用,也是重要的概念之一,在当代社会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个用人单位在招纳人才的时候越是重要的岗位,信任就越重要,而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的亲戚、朋友介绍就是附加了信用。通过亲辈社会关系的方式选择工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社会关系网络越强的个体拥有越多的社会资本,从而在就业过程中使用社会网络获得较好的职位,提高社会地位。

三、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社会关系网络对大学生能否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社会资本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注重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建构。从而可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社会的经济和市场的稳定发展。大学生应积极提升其社会关系网络,争取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扩大信息来源和就业信息的范围,拓宽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形成完善而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社团活动、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费孝通. 乡土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布尔迪厄. 文化资本和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社会关系网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作者:张雪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0期

[摘要]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关系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现状的分析,社会关系网络相关概念的理解,从而提出社会关系网络对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社会关系网络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234-01

在中国转型期间,诸多的社会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在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如此迅猛之际,不但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机遇和成功,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不再庆幸有机会走进大学的校园,更多在为毕业后人才济济工作难求的现实情况而担忧。

一、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高校扩招,就业方式转变。从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扩招至今,全国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加。高校扩招的主要目的就是拉动国家的内需,暂时减缓就业压力的现状,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模式。传统“包分配”的就业方式逐渐消失。就业的趋势慢慢转变成自主择业,大大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择业的竞争力。

金融危机导致就业愈加困难。2008年,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世界,很多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危机。在就业、择业、创业的过程中,每个人也都遭受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对高校毕业生来讲,更是雪上加霜。无论是在大学生实际就业情况还是心理状况下都对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就业难已不再是个人问题,逐渐成为国家、世界所面临的巨大社会问题。 就业途径多样性。根据调查,招聘会、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和通过父母、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的介绍成为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三大途径。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只有通过父母、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网络才能获得适合的就业岗位或者更好待遇的就业机会。

二、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社会就是一个大的网络,任何的个体都不会也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和生存。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关系网络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这类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有所研究。经过他们不断地深入研究,概括并总结了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和理论,为当代社会学者研究该理论奠定了基础。主要包括: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力量假设和“嵌入性”概念

的提出,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罗纳德·伯特的“结构洞”理论,边燕杰的关于强关系力量的假设理论,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等等。这些理论都不同程度的揭示了社会关系网络在不同国家发展中的差异和过程,同时也强调了强关系与弱关系在社会网络中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通过社会学家们的研究理论,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形象的描述了中国社会关系是在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及业缘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的描述一样,“它以个人为中心逐渐向外推移,体现了关系的亲疏远近,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以一个人出发而形成的一个又一个联系。”这就是费孝通所阐述的形差序格局。在中国,强关系在就业中虽然弱化,但依然发挥较大作用。

社会学家认为竞争优势不仅是资源优势,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优势。个人或组织,想在社会竞争中获得、保持和发展优势,就必须与其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取相关信息和优势。普特南从宏观层次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组织的某种特征,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可以通过促进合作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益。信用,也是重要的概念之一,在当代社会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个用人单位在招纳人才的时候越是重要的岗位,信任就越重要,而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的亲戚、朋友介绍就是附加了信用。通过亲辈社会关系的方式选择工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社会关系网络越强的个体拥有越多的社会资本,从而在就业过程中使用社会网络获得较好的职位,提高社会地位。

三、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社会关系网络对大学生能否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社会资本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注重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建构。从而可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社会的经济和市场的稳定发展。大学生应积极提升其社会关系网络,争取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扩大信息来源和就业信息的范围,拓宽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形成完善而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社团活动、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费孝通. 乡土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布尔迪厄. 文化资本和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相关内容

  • 论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 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已有很多学者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教育体制.就业制度和大学生个体特征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中国,由于特殊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存在,"关系"在中国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就业方面," ...

  •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调查研究论文
  •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WENZHOUUNIVERSITYOUJIANGCOLLEGE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12届) 题专班姓学 业:级:名:号: 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职 称: ① 完成日期: ①① 温州大学学生网络创业的调查研究 摘要:大学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出现爆发性增长.2011年,全国大学 ...

  • 上海市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
  • 上海市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 冉 莉冉豪尹凡华许钰婷田艳君董宜斌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创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突出,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显得愈发重要.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创业环境仍十分复杂,不 ...

  • 毛概实践课社会调查报告
  • 北京邮电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课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大学生创业情况的调查 姓名: 李 万 涛 学号: 2013211965 班级: 2013211408 学院: 自动化学院 2015年9月15日 目录 一.前言.................. ...

  • 大学生就业问题数学模型
  • 重 庆 交 通 大 学学 生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名称 数学模型课程设计 开课实验室 学 院 级专业 开 课 时 间 2013 至 2014 学年第 2 学期 设 计 题 目 大学生就业问题 2013 年 12月 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 ...

  • 社会学系毕业生论文题目
  • 社会学系毕业生论文题目 房文双 [1**********] 1. 解读大学校园的 2. 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3.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策研究 4. 某某城市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5. 某某农村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6. 以一个具体团体为例,分析团体领导的技巧 7. 网络社会问题及控 ...

  • 学生会网络舆情收集分析
  • 网络舆情收集分析 在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社会矛盾更为复杂化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感情及其表达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舆情危机便随之开始发生,并以其突发性.紧急性.社会性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声誉等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因此,高校应将大学生舆情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构 ...

  • 学生就业中的社会关系网络使用研究
  • l研究◆ 大学生就业中的 社会关系网络使用研究"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各界普 遍关注的话题,对该现象及其深层次影 响因素,特别是对人力资本的探讨在国 外成果丰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社会 关系网络的使用已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 典型行为特征.而国内对社会关系网络 的实证研究目前还不多 ...

  • 大学新生对大学的了解
  • 大学新生对大学的了解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调查>显示,大学新生对大学的了解程度如下: 先听听几位研究生的告白:曾经有一个很好的大学生活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虚度过后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如此!如果上天能够让我再上大学,我会对大学生活说三个字:"规划它!&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