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案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案

课时目标:

1、知道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计算公式。

2、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间的关系。

3、★能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进行综合计算。

4、在应用欧姆定律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的过程中,体会选择合适的实 验方法的重要意义。

课前预习:

1、动手实践 体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完成以下问题的整理,两个实验的探究,便于新授课的高效进行。

(1)结合上节课得出的两个结论:“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你能否用一个公式来表示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试着写写吧!在学习这个公式时你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2)如图1所示,将定值电阻R 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

度;再将两个相同的电阻R 串联后再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再次观察灯

泡的亮度,请回答:前后两种情况下灯泡较亮的是 ,由此想到电阻

串联后总电阻比每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 。

(3)如图2所示,将定值电阻R 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

亮度;再将两个相同的电阻R 并联后再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再次观察灯泡的亮度,请回答:前后两种情况下灯泡较亮的是 ,由此想到电

阻并联后总电阻比每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 。

2、结合上述两个探究,请大胆猜测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与每个分电阻的

关系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每个分电阻的关系 。

教与学过程:

(一)创境激学

欧姆是德国的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对科学的痴迷程度让人十分钦佩。

一次,他走在大街上,但脑子里还是想着一道没有解决的数学题目,这时

一辆马车从身边驶过,他却将遮挡车棚的黑色帘子当成黑板,他快步赶上,

想在“黑板”上验算题目,遗憾的是“黑板”跑的太快了,欧姆还没有将题目写在上面,“黑板”就离他远去,欧姆这种执着的精神是不是感动你了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欧姆带给我们的经典规律——欧姆定律。

(二)智能生成

学习任务一:欧姆定律

1. 自主学习

(1)如果用一句话将上节课所学的两条规律简要的概括为一句话,具体表达为 ,这就是欧姆定律的内容。

(2)欧姆定律主要描述了 、 和 之间的关系,这三个物理量用符号分别表达为 、 和 ;这三个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分别是 、 和 。

2.交流讨论

(1)欧姆定律用公式表到为 ,由公式可知电压的计算公式为 ,电阻的计算公式为 。

(2)欧明定律成立的条件是 。

(3)关于公式R =U ,你认为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I

过的电流有关吗?为什么?

3.教师点拨

欧姆定律是电学基本的物理规律之一,我们在运用它进行计算和判断时要注意,该规律有实际的物理意义,不能把它当成纯粹的数学公式来理解。

4.知识总结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公U ,该公式成立的条件是各个物理量都是相对于同一段电路而言的;用此得R

U U 到的推导公式有:R =和U =IR ,对于公式R =理解时要注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I I 式表达为I =

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街面积、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的通过导体的电流没有关系,公式反映的物理意义是同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成正比。 学习任务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1. 自主学习

(1)在图1中,将两个相同的电阻R 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后,发现灯泡的亮度比只有R 独立工作时变暗了,说明两个串联两个电阻,总电阻比每一个电阻 。

(2)在图2中,将两个相同的电阻R 并联后接入电路中后,发现灯泡的亮度比只有R 独立工作时变亮了,说明两个并联两个电阻,总电阻比每一个电阻 。

2.交流讨论

(1)猜想:如果串联三个相同的电阻R ,会发现灯泡的亮度比两个R 串联时还要 ,这说明串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 ;若两个串联电阻R 和1R 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 1和U 2,电源电压为U ,请用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以及欧姆定律推导出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与每个电阻之间的关系。

(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大于每一个电阻,可以解释为:导体串联后,相当于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导体的 ,从而增大了电阻。

(3)猜想:如果并联三个相同的电阻R ,会发现灯泡的亮度比两个R 并联时还要 ,这说明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 ;若通过两个并联电阻R 和1R 2的电流分别为I 1和I 2,电源电压为U ,请用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以及欧姆定律推导出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与每个电阻之间的关系。

(4)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小于每一个电阻,可以解释为:导体并联后,相当于在导体的材料、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导体的 ,从而减小了电阻。

3. 教师点拨

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时,我们用两个电阻去替代一个电阻,而两个电阻起到作用于一个电阻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这种用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为转换法。

4.知识总结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的电阻之和,用公式表到为R =R 1+R 2,由此可知,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大于每一个电阻;串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大。 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用公式表到为111,=+R R 1R 2由此可知,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小于每一个电阻;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小。

巩固提升

1、一段铜线的电阻为R ,两端电压为U ,通过电流强度为I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R 由铜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 B.R 的大小与U 有关

C .铜线的电阻对电流通过有阻碍作用 D.R 的大小与I 无关

2、有一条电阻线,在其两端加1伏特电压时,测得电阻值0.5欧姆,如果在其两端加10伏特电压时,其电阻值应为( )

A .0.5欧姆 B.5欧姆 C.0.05欧姆 D.20欧姆

3、两个电阻值完全相等的电阻,若并联后的总电阻是10欧姆,则将它们串联的总电阻是( )

A .5欧姆 B.10欧姆 C.20欧姆 D.40欧姆

4、电阻R 1的阻值比电阻R 2小,把它们并联后,总电阻( )

A .既小于R 1又小于R 2 B.既大于R 1又大于R 2

C .小于R 2而大于R 1 D.等于R 1与R 2之和

5、欧姆定律是研究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决定于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它是关于 _____的一条基本定律.

6、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比值越小的导体,电阻值就越______.

7、把几个电阻并联起来其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要___因为它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__________.

8、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其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要___,因为它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__________.

9、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A 、B 两端的电压是6V ,灯L1的电阻是8Ω,

通过的电流是0.2 A,求:

(1)通过灯L2的电流;

(2)灯L1两端的电压;

(3)灯L2两端的电压和灯L2的电阻。

10、如图4所示,已知电阻R 1=5Ω,电流表A1的示数为I 1=1A,电流表的

示数为I=1.5A,求:(1)R 1两端的电压U 1;(2)通过R 2的电流I 2;(3)R 2

的阻值。

总结梳理、方法归纳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是同学们解决电学问题的主要

理论工具;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从数量上揭示了电阻的内在规律,具

体为

一、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在理解时要注意:公式I =U 中的物理量都相对于同段导体而言,并且各个量是指同一时段的物理量。 R

二、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电阻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串联电阻,原因是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n 个相同的电阻R 1串联后总电阻为R =nR 1,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并联电阻,原因是电阻并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n 个相同的电阻R 1并联后总电阻为R =

板书设计

R 1。 n 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一下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有哪些收获(主要知识、技能、方法、感悟等)?还有哪些疑惑?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成功的做法有哪些?颇感不足的地方有哪些? 改进措施有哪些?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案

课时目标:

1、知道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计算公式。

2、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间的关系。

3、★能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进行综合计算。

4、在应用欧姆定律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的过程中,体会选择合适的实 验方法的重要意义。

课前预习:

1、动手实践 体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完成以下问题的整理,两个实验的探究,便于新授课的高效进行。

(1)结合上节课得出的两个结论:“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你能否用一个公式来表示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试着写写吧!在学习这个公式时你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2)如图1所示,将定值电阻R 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

度;再将两个相同的电阻R 串联后再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再次观察灯

泡的亮度,请回答:前后两种情况下灯泡较亮的是 ,由此想到电阻

串联后总电阻比每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 。

(3)如图2所示,将定值电阻R 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

亮度;再将两个相同的电阻R 并联后再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再次观察灯泡的亮度,请回答:前后两种情况下灯泡较亮的是 ,由此想到电

阻并联后总电阻比每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 。

2、结合上述两个探究,请大胆猜测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与每个分电阻的

关系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每个分电阻的关系 。

教与学过程:

(一)创境激学

欧姆是德国的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对科学的痴迷程度让人十分钦佩。

一次,他走在大街上,但脑子里还是想着一道没有解决的数学题目,这时

一辆马车从身边驶过,他却将遮挡车棚的黑色帘子当成黑板,他快步赶上,

想在“黑板”上验算题目,遗憾的是“黑板”跑的太快了,欧姆还没有将题目写在上面,“黑板”就离他远去,欧姆这种执着的精神是不是感动你了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欧姆带给我们的经典规律——欧姆定律。

(二)智能生成

学习任务一:欧姆定律

1. 自主学习

(1)如果用一句话将上节课所学的两条规律简要的概括为一句话,具体表达为 ,这就是欧姆定律的内容。

(2)欧姆定律主要描述了 、 和 之间的关系,这三个物理量用符号分别表达为 、 和 ;这三个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分别是 、 和 。

2.交流讨论

(1)欧姆定律用公式表到为 ,由公式可知电压的计算公式为 ,电阻的计算公式为 。

(2)欧明定律成立的条件是 。

(3)关于公式R =U ,你认为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I

过的电流有关吗?为什么?

3.教师点拨

欧姆定律是电学基本的物理规律之一,我们在运用它进行计算和判断时要注意,该规律有实际的物理意义,不能把它当成纯粹的数学公式来理解。

4.知识总结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公U ,该公式成立的条件是各个物理量都是相对于同一段电路而言的;用此得R

U U 到的推导公式有:R =和U =IR ,对于公式R =理解时要注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I I 式表达为I =

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街面积、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的通过导体的电流没有关系,公式反映的物理意义是同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成正比。 学习任务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1. 自主学习

(1)在图1中,将两个相同的电阻R 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后,发现灯泡的亮度比只有R 独立工作时变暗了,说明两个串联两个电阻,总电阻比每一个电阻 。

(2)在图2中,将两个相同的电阻R 并联后接入电路中后,发现灯泡的亮度比只有R 独立工作时变亮了,说明两个并联两个电阻,总电阻比每一个电阻 。

2.交流讨论

(1)猜想:如果串联三个相同的电阻R ,会发现灯泡的亮度比两个R 串联时还要 ,这说明串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 ;若两个串联电阻R 和1R 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 1和U 2,电源电压为U ,请用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以及欧姆定律推导出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与每个电阻之间的关系。

(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大于每一个电阻,可以解释为:导体串联后,相当于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导体的 ,从而增大了电阻。

(3)猜想:如果并联三个相同的电阻R ,会发现灯泡的亮度比两个R 并联时还要 ,这说明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 ;若通过两个并联电阻R 和1R 2的电流分别为I 1和I 2,电源电压为U ,请用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以及欧姆定律推导出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与每个电阻之间的关系。

(4)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小于每一个电阻,可以解释为:导体并联后,相当于在导体的材料、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导体的 ,从而减小了电阻。

3. 教师点拨

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时,我们用两个电阻去替代一个电阻,而两个电阻起到作用于一个电阻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这种用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为转换法。

4.知识总结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的电阻之和,用公式表到为R =R 1+R 2,由此可知,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大于每一个电阻;串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大。 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用公式表到为111,=+R R 1R 2由此可知,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小于每一个电阻;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小。

巩固提升

1、一段铜线的电阻为R ,两端电压为U ,通过电流强度为I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R 由铜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 B.R 的大小与U 有关

C .铜线的电阻对电流通过有阻碍作用 D.R 的大小与I 无关

2、有一条电阻线,在其两端加1伏特电压时,测得电阻值0.5欧姆,如果在其两端加10伏特电压时,其电阻值应为( )

A .0.5欧姆 B.5欧姆 C.0.05欧姆 D.20欧姆

3、两个电阻值完全相等的电阻,若并联后的总电阻是10欧姆,则将它们串联的总电阻是( )

A .5欧姆 B.10欧姆 C.20欧姆 D.40欧姆

4、电阻R 1的阻值比电阻R 2小,把它们并联后,总电阻( )

A .既小于R 1又小于R 2 B.既大于R 1又大于R 2

C .小于R 2而大于R 1 D.等于R 1与R 2之和

5、欧姆定律是研究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决定于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它是关于 _____的一条基本定律.

6、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比值越小的导体,电阻值就越______.

7、把几个电阻并联起来其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要___因为它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__________.

8、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其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要___,因为它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__________.

9、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A 、B 两端的电压是6V ,灯L1的电阻是8Ω,

通过的电流是0.2 A,求:

(1)通过灯L2的电流;

(2)灯L1两端的电压;

(3)灯L2两端的电压和灯L2的电阻。

10、如图4所示,已知电阻R 1=5Ω,电流表A1的示数为I 1=1A,电流表的

示数为I=1.5A,求:(1)R 1两端的电压U 1;(2)通过R 2的电流I 2;(3)R 2

的阻值。

总结梳理、方法归纳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是同学们解决电学问题的主要

理论工具;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从数量上揭示了电阻的内在规律,具

体为

一、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在理解时要注意:公式I =U 中的物理量都相对于同段导体而言,并且各个量是指同一时段的物理量。 R

二、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电阻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串联电阻,原因是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n 个相同的电阻R 1串联后总电阻为R =nR 1,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并联电阻,原因是电阻并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n 个相同的电阻R 1并联后总电阻为R =

板书设计

R 1。 n 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一下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有哪些收获(主要知识、技能、方法、感悟等)?还有哪些疑惑?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成功的做法有哪些?颇感不足的地方有哪些? 改进措施有哪些?


相关内容

  •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赵晓波
  •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说课稿 四平市第十四中学 赵晓波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 四平市第十四中学 赵晓波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 ...

  •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 附件: 本科教学大纲 ( 大学物理 专业课程) 河南警察学院教务处编 目 录(2号.加粗) (以下为4号字) 课程名称 ----------------------(页码) 课程名称----------------------(页码) 课程名称----------------------(页码) 课 ...

  • [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物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学 课程编码:1010052230 1010052240 1010052250 适用专业及层次: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五年制大专学生 学时:102 课程总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2.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物理课程的学习是为 ...

  •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九中学学生主体化教学方案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年 月 日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年级 初二年级 科目 物理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通过欧 ...

  •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函授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 学 时 数:24 学 分 数: 课程号: 开课学期: 大纲执笔人:王玉娥 大纲审核人:郑永春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 ...

  • 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及其应用的教案
  • 课题: 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知道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概念,学会有关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处理数据.推理演绎.归纳总结的科学学 ...

  • 物理课程标准及苏科教材的教学要求
  • 物理课程标准及苏科教材的教学要求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课标要求: 1.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结合功的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3. 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和过程 ...

  • [大学物理A]课程教学大纲
  • <大学物理A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0110.150111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学分:7.0 总学时数:112 理论:112 实验: 上机: 课外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工科各专业 一.课程的目的及任务 1.培养学生掌握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 ...

  • 12411[传热学]教学大纲(热工)(1)
  • <传热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Heat transfer 课程编码:12411 学分:3.5 参考学时:56 实验学时:4 上机学时: 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大纲执笔人: 梁金国 系(教研室)主任:黄善波 一.课程目标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工程技术学科,是热能与动力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