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

  上世纪40年代,一个刚从美国宾州大学毕业的小伙子,来到费城一座涂料工厂做了老板的办公室文秘。   这家涂料厂的生产状况不容乐观,平均每个员工一天只能生产3桶涂料。老板左思右想,最终采取了一套奖励机制,规定“每天生产7桶就奖励20美元”。在当时那个年代,20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员工愿意为此而多付出一些努力,他们依旧懒懒散散地过着每一天,仿佛这个奖励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存在。   小伙子一边做好手中的工作,一边细心留意工厂的每一个运作细节。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他就找到了工厂的症结所在,于是,他走进老板的办公室说:“老板,我可以改变工厂的现状,前提是你要放手给我一些行政权!”   老板心想:如果眼前这个小伙子真有这个能力,就算是升任他为高级管理也没问题,反正一时半会儿也没什么好办法,不如就让他试试。老板决定任他为临时副厂长,薪水不变,三个月内如果无法完成任务就降回原职。让老板没想到的是,在小伙子上任后的当天,员工们的人均日产量就达到了5桶,比原来增加了两桶,10天后,员工们的人均日产量甚至提高到了7桶!   老板又惊诧又欣喜地走进车间,仔仔细细地逛了一圈后,发现除了工人们的劳动更加积极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变化了。他究竟施了什么魔法?老板兴奋不已地跑到小伙子身边,问他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小伙子笑笑说:“我其实什么都没做,我只是把你那个‘每天生产7桶奖励20美元’改成了‘超额完成1桶奖励5美元’。”   老板一听更纳闷了,在3桶的基础上,“多生产4桶奖励20美元”和“每超额1桶奖励5美元”,这不是同一回事吗?更何况从奖金数额上看,20美元明显更为丰厚,为什么员工们不为20美元而努力,却更乐意为5美元而努力呢?   小伙子笑而不答,他反问老板说:“如果树上有一个苹果,如果你觉得自己无论跳多高也不可能摘到它,你还会不会去跳呢?”   “反正摘不到,我何必要花这个力气呢?”老板回答说,“可是,这和我们的生产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你说得很对,正因为你觉得那个苹果太高,所以你不会为摘那个苹果而努力,同样的,在员工们只能生产3桶的时候,7桶的目标对他们来说明显太高,无论你的奖金多么丰厚,他们都会认为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没人会愿意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努力,所以我才把你的规定改成了‘超额完成1桶奖励5美元’,而多生产1桶对他们来说只需要稍微加一把劲就行,当他们超额了第一桶之后,就会要求自己超额完成第二桶、第三桶甚至更多……也正因此,他们对操作程序也越来越熟练,还会主动去进行一些不会影响质量却能提高效率的工艺改革,这样一来,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小伙子顿了顿继续说,“所以,我们不能把苹果挂得太高或者太低,而应该在稍微挂高一些的同时,又要让员工们觉得只要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这样才更有利于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   到这时,老板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他很快正式任命小伙子为副厂长。半年后,工厂的人均日产量达到了10桶,在10桶的基础上,小伙子又因时制宜地做出了“每超额1桶奖励10美元”的新计划。就在这种“永远要努力,永远有奖励”的良性循环中,工厂很快扭转了亏损局面,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小伙子的这套奖励机制就是后来在管理界广为沿用的“期望理论”!没错,这个小伙子就是“期望理论”的奠基人、国际管理学界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之一 ——维克托·弗鲁姆。   1964年,维克托·弗鲁姆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这样解释“期望理论”:“当人们根据以往的能力和经验,感觉到在一定的时间里能够达到某种目标和成就,心中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期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激励,就能直接将这种期望转化为能量与力量!”   知识卡片   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是以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2)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   这个理论说明,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力越强烈,积极性也就越高。   同样,我们在制定学习计划和未来目标时,也可以运用这一理论,在不断计划和修正调整中,完成人生规划。

  上世纪40年代,一个刚从美国宾州大学毕业的小伙子,来到费城一座涂料工厂做了老板的办公室文秘。   这家涂料厂的生产状况不容乐观,平均每个员工一天只能生产3桶涂料。老板左思右想,最终采取了一套奖励机制,规定“每天生产7桶就奖励20美元”。在当时那个年代,20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员工愿意为此而多付出一些努力,他们依旧懒懒散散地过着每一天,仿佛这个奖励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存在。   小伙子一边做好手中的工作,一边细心留意工厂的每一个运作细节。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他就找到了工厂的症结所在,于是,他走进老板的办公室说:“老板,我可以改变工厂的现状,前提是你要放手给我一些行政权!”   老板心想:如果眼前这个小伙子真有这个能力,就算是升任他为高级管理也没问题,反正一时半会儿也没什么好办法,不如就让他试试。老板决定任他为临时副厂长,薪水不变,三个月内如果无法完成任务就降回原职。让老板没想到的是,在小伙子上任后的当天,员工们的人均日产量就达到了5桶,比原来增加了两桶,10天后,员工们的人均日产量甚至提高到了7桶!   老板又惊诧又欣喜地走进车间,仔仔细细地逛了一圈后,发现除了工人们的劳动更加积极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变化了。他究竟施了什么魔法?老板兴奋不已地跑到小伙子身边,问他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小伙子笑笑说:“我其实什么都没做,我只是把你那个‘每天生产7桶奖励20美元’改成了‘超额完成1桶奖励5美元’。”   老板一听更纳闷了,在3桶的基础上,“多生产4桶奖励20美元”和“每超额1桶奖励5美元”,这不是同一回事吗?更何况从奖金数额上看,20美元明显更为丰厚,为什么员工们不为20美元而努力,却更乐意为5美元而努力呢?   小伙子笑而不答,他反问老板说:“如果树上有一个苹果,如果你觉得自己无论跳多高也不可能摘到它,你还会不会去跳呢?”   “反正摘不到,我何必要花这个力气呢?”老板回答说,“可是,这和我们的生产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你说得很对,正因为你觉得那个苹果太高,所以你不会为摘那个苹果而努力,同样的,在员工们只能生产3桶的时候,7桶的目标对他们来说明显太高,无论你的奖金多么丰厚,他们都会认为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没人会愿意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努力,所以我才把你的规定改成了‘超额完成1桶奖励5美元’,而多生产1桶对他们来说只需要稍微加一把劲就行,当他们超额了第一桶之后,就会要求自己超额完成第二桶、第三桶甚至更多……也正因此,他们对操作程序也越来越熟练,还会主动去进行一些不会影响质量却能提高效率的工艺改革,这样一来,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小伙子顿了顿继续说,“所以,我们不能把苹果挂得太高或者太低,而应该在稍微挂高一些的同时,又要让员工们觉得只要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这样才更有利于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   到这时,老板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他很快正式任命小伙子为副厂长。半年后,工厂的人均日产量达到了10桶,在10桶的基础上,小伙子又因时制宜地做出了“每超额1桶奖励10美元”的新计划。就在这种“永远要努力,永远有奖励”的良性循环中,工厂很快扭转了亏损局面,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小伙子的这套奖励机制就是后来在管理界广为沿用的“期望理论”!没错,这个小伙子就是“期望理论”的奠基人、国际管理学界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之一 ——维克托·弗鲁姆。   1964年,维克托·弗鲁姆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这样解释“期望理论”:“当人们根据以往的能力和经验,感觉到在一定的时间里能够达到某种目标和成就,心中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期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激励,就能直接将这种期望转化为能量与力量!”   知识卡片   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是以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2)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   这个理论说明,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力越强烈,积极性也就越高。   同样,我们在制定学习计划和未来目标时,也可以运用这一理论,在不断计划和修正调整中,完成人生规划。


相关内容

  •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
  • 阅读理解 <观潮>文段选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ì fù),有人告诉我 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 ...

  • 苹果欲借iPhone7在华翻身中国消费者不买账
  • 苹果欲借iPhone7在华翻身 中国消费者不买账 2016年08月14日 11:28 新浪美股 微博 我有话说(244人参与) 收藏本文 参考消息网报道英媒称,苹果(109.38, -0.10, -0.09%)公司设在北京核心购物区--王府井的旗舰店总是人流熙攘.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制造商来说,这 ...

  •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附有答案)
  • 四年级阅读理解 <观潮>文段选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ì fù)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

  • 随堂课托班语言[苹果宝宝]
  • 托班语言活动<苹果宝宝>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集体游戏,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2.学习句式,我是(红.黄.绿)苹果娃娃. 3.在游戏中学习认识并正确区分红.黄.绿三种颜色. 二.活动准备 1.红.黄.绿苹果胸饰若干 2.三棵大树 三.活动过程 (一).逐一出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 ...

  • 爱吃的水果-教学教案
  • --人教版五年制第二册<爱吃的水果>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教学伊始,利用电脑出示画面,引导学生参加一.三中队第二中队开展的讨论会<爱吃的水果>) 师:同学们,你愿意把爱吃的水果介绍给大家吗? 生:原意! 师:应该怎样介绍呢?下面我们以苹果为例(教师拿起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首 ...

  • 加法的认识
  • 加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的意义. 2. 认识 "+.="以及它们的书写方法,会读写加法算式. 3. 初步渗透一步应用题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 ...

  • 味道像葡萄酒的苹果
  • 味道像葡萄酒的苹果 如果你只喜欢苹果的口感而不喜欢它的味道的话,那么 Grāpple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这种水果看起来就和新鲜的水果一样,但却有着独特的味道.由华盛顿C&O Nursery的Todd Snyder发明的Grāpple苹果尝起来却有着Concord葡萄的味道. 根据Grāpp ...

  • 阅读详解(一百二十八)
  • 阅读详解(一百二十八) 文段选读(22分)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太婆,带来的礼物中,有七八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颜色,闻着那诱人的香气,咽着口水.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太婆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 ...

  • 吃苹果到底要不要削皮
  • 昨日,记者现场试验,用水果刀轻刮从超市买来的苹果,结果刮出很多白色粉末.图/记者沈荣华 红网长沙2月24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夏盛 张树波 实习生 李怡飞)"削皮吃."媳妇说. "留着皮."婆婆坚持. 最近,怀孕的媳妇晓玲(化名)因为吃苹果一事,和婆婆闹意见.儿 ...

  • 苹果的介绍
  • 苹果的介绍 苹果是一种大家都熟悉的水果,它胖乎乎的,全身有一种丰收的红色.把它拿在手里它会轻轻地贴着你的手掌,当你从千千万万棵苹果树中选择了它时,这对它来说就是一种幸福,它能给人们带来甜美的滋味,这就是它最大的幸福. 苹果的外形是球状的,和桃差不多大小,它的外表很独特,没熟的苹果是青色的,吃起来非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