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成长融资约束分析

  中小企业组织如同生物体一样有其生命周期,企业发展壮大的历程要经过不同的成长阶段,在成长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金需求有不同的特点。长期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融资约束――金融缺口。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行为和逆向选择行为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非常谨慎,从而导致对中小企业成长的融资约束,其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一、中小企业成长的融资约束――“金融缺口”   所谓“金融缺口”是指中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的需求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金融缺口一词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员麦克米伦(1931)向英国国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中。1929年历史上第一次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英国政府为了制定摆脱危机的措施,指派以麦克米伦爵士为首的“金融产业委员会”调查英国金融业和工商业。1931年,该委员会提出报告,即《麦克米伦报告》,建议政府采取一系列拯救危机的措施。该报告还指出,在英国金融制度中,中小企业在筹措必需的长期资金时存在融资困难。其后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资的“双缺口”――资本缺口和债务缺口。   英国学者瑞(1983)等将中小企业金融缺口的存在定义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当小企业投资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但由于资金供给的中断(得不到新的资金)而不能进行有赢利可能的投资的情况;二是当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远远地大于大企业的成本,致使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投资来实现其增长潜力的情况。但他们忽略了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具有“频率高”、“数额小”、“时间性强”的特点。如当出现某个赢利可能的投资项目,但该项目的赢利性与资金的及时供给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只有抓住时机才能获得成功。此时,对中小企业来说,资金通过一定的时间是可以获得的,融资的较高成本也是可以承受的,但当现行的银行信贷程序难以满足其投资时限的要求,其结果是投资无法进行,同样会出现金融缺口。   金融缺口使中小企业的经营灵活性优势难以得到发挥,它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成长,导致宏观经济因投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难以达到其潜在增长率,造成就业不足从而造成社会总福利的降低。并且,金融缺口还可能加剧中小企业在财务上的脆弱性,这也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倒闭率远远高于大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沙利文和瓦瑞恩等(1998)对美国中小企业破产原因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资本资金约束问题成为仅次于经济衰退等外部经济环境的第二大破产原因(见图1),因资金缺口而导致中小企业倒闭的比例接近30%。   二、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缺口   信贷配给一般指的是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在所有贷款申请企业中,一部分企业得到贷款,另一部分企业被拒绝,被拒绝的企业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也不能得到贷款;二是在给定的信贷供给量下,有一些能够被鉴别的企业群体在任何利率下都得不到贷款,虽然在更大的信贷供给量下,它们可以得到;三是一个给定企业的借款要求只能部分地被满足。根据新古典价格理论,资金的价格――利率会调节信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使信贷市场最终产生均衡利率。对于存在信贷配给的原因,传统上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信贷配给是一种暂时的非均衡现象,即经济系统遭受外部冲击后,资金价格的黏性导致出现一个存在信贷配给的过渡期;另一种解释认为是政府干预导致了信贷配给(如政府人为地规定利率上限导致信贷资金需求大于供给)。1981年斯蒂格利茨和温斯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的《不完全信息市场的信贷配给》一文证明,即使没有政府干预,由于借款人方面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信贷配给可以作为一种长期均衡现象存在。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不充分了解,因而影响做出准确决策是金融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是交易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那些最可能造成信贷风险的借款者常常就是那些寻找贷款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贷款的人。斯蒂格利茨和温斯(1981)指出,银行(放款人)的期望收益取决于贷款利率和借款人还款的概率两个方面,银行不仅关心利率水平,而且关心贷款的风险。然而银行索取的利率会通过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渠道影响贷款的风险。当银行不能观察借款人的投资风险时,提高利率将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逆向选择行为),或者诱使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道德风险行为),从而使得银行放款的平均风险上升。因为,那些愿意支付较高利息的借款人正是那些预期还款可能性低的借款人。结果导致利率的提高可能降低而不是增加银行的预期收益,银行宁愿选择在相对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贷款要求,而不愿意选择在高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借款人的申请,因此信贷配给就出现了。   图2说明了存在一个银行最优利率r*即银行期望收益最大化的利率。在贷款利率r小于r*时,利率上升的(直接的)收益效应大于(间接的)风险效应,银行的期望收益?仔随r的上升而上升;但当r超过r*时,利率上升的(间接的)风险效应超过(直接的)收益效应,?仔随r的上升而下降。然而在r*处,对贷款的需求超过贷款的供给,传统的分析可能会认为,在出现对贷款的超额需求的情况下,没有得到满足的借款人将会支付更多的利息给银行,从而抬高利率直到需求等于供给。虽然在r*处的供给不等于需求,r*却是作为均衡结果的利率。银行将不会贷款给那些愿意支付高于r*的利率的借款人,因为从银行的观点来看,这些贷款比以利率r*贷放的贷款有着更高的风险,导致以高于r*的某一利率放出的贷款的期望收益实际上低于银行以r*放出的贷款的期望收益。因此,银行没有动机增加贷款量使贷款的供给等于需求,因此信贷配给就作为均衡结果出现。   因为对贷款的需求依赖于贷款利率r,而信贷的供给依赖于贷款的平均收益?仔,因此不能用传统的供求曲线图。   图3中,贷款的需求是贷款利率的减函数,这种关系用需求曲线LD表示绘制在右上方象限;贷款利率和银行放出的贷款的期望收益?仔之间的关系用非单调曲线描绘在右下象限;左下象限绘出了?仔和信贷资金的供给LS之间的关系(如果银行吸收客户存款的竞争是自由的,?仔等于存款人的存款利率);左上象限是45°线。通过这三个象限中描述的函数关系,得到贷款的供给LS与r的关系线,即右上象限的供给曲线LS(r)。给定图3所描绘的关系,存在信贷配给均衡,均衡利率为r*。在r*处贷款需求超过贷款供给,超额需求为Z,银行将实行信贷配给。得不到贷款的借款人可能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但银行以高出r*的任一利率放贷将降低其每一元贷款的收益,银行是不会选择这样做的。注意到图3中存在一个使贷款需求等于贷款供给的利率rm,但是rm不是配给市场的均衡利率。   以上讨论的是信贷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贷配给的一般情形。下面进一步说明银行对中小企业比对大企业更倾向于实行信贷配给,使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面临很大的缺口。   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比大企业严重,具体表现为中小企业大多难以向银行提供经过审计的合格的财务信息和经营记录,银行对中小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和将来的赢利前景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经营透明度低、缺少规范的会计制度;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生产的不确定性大。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是内部化的,在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本时,很难向金融机构等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相比较而言,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经营信息、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公开化程度相当高,而且信息披露得也比较充分。因此,金融机构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有关这些企业的信息。对于非上市的大企业来说,银行可以从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员工工资水平、向供货商支付货款的情况、与销售商的销售合同等渠道了解到必要的信息。因此,银行和大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轻。

  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差别会导致中小企业在信贷配给市场均衡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银行对中小企业比对大企业更倾向于实行信贷配给。这一结论可以用图4来说明。   图4是在图3的基础上将借款人按企业类型进一步区分为中小企业和大企业而绘制出来的。假设银行能够识别企业是大企业或是小企业,可以将贷款利率和银行对大企业贷款的期望收益之间的关系用?仔2(r2)表示,贷款利率和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期望收益之间的关系用?仔1(r1)表示。由于银行掌握两种类型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不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要大于对大企业的贷款,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最优贷款利率r1*要高于对大企业的最优贷款利率r2*,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最大期望收益要小于对大企业的最大期望收益,即max?仔1(r1)  这里,LD2位置的确定利用了斯蒂格利茨和温斯给出并证明的两个定理。假设?仔i(ri)表示银行对i类借款人收取贷款利率ri时的收益,可以将借款人类型排序,使当i>j时,max?仔i(ri)≥max?仔j(rj),那么可以得出如下定理:   定理l对于i>j,只有当i类借款人不存在信贷配给时,i类借款人才能获得贷款。   定理2对所有获得贷款的利率是均衡贷款利率。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银行贷款成本大于?仔*,中小企业将被排斥在信贷市场之外,无论中小企业愿意支付多高的贷款利率,也得不到银行的贷款。这一情况的出现有两种解释:   第一,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特别大,尽管中小企业投资的总期望收益(即银行获得的贷款收益与借款者获得的收益两者之和)超过大企业投资的总期望收益,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最大收益?仔1(r1*)小于银行对大企业贷款的最大收益?仔2(r2*),因此银行不愿借款给中小企业。   第二,对银行来说,贷款给中小企业无利可图,因为银行发现很难过滤掉中小企业风险性的投资,尽管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收益可能大于贷款给大企业的收益。   以上讨论表明,由于信息不对称,信贷市场均衡时,信贷资金并不一定配置给那些投资期望收益最高的借款者。   三、道德风险与中小企业融资信贷配给缺口   道德风险是在交易发生之后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指借款者可能从事的那些导致贷款不能归还的活动。现在假定一个企业有好坏两个项目,其中好项目以概率Pg获得单位产出g,预期收益即为Pg×g;坏项目以概率Pb获得单位产出b,预期收益即为Pb×b。项目的好与坏取决于预期的收入水平,而非项目的单位产出(g或b)。一个预期收益高但单位产出低的项目是一个“好项目”,而一个预期收益低但在低概率成功条件下能获得高产出的项目是一个“坏项目”。由于银行是从项目投资者那里获得固定的投资收益,所以,从银行的角度看,希望投资者都投资好项目。然而,从企业来讲,其利润最大化目标使其行为并不能完全符合银行的意愿。设企业向银行借款额为R,如果没有银行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监督,则企业只有在以下条件下才会选择好项目。即   Pg(g-R)≥Pb(b-R)b≥gPg≥Pb   进一步变换可以得到以下条件,即:R≤Rc=b≥g≥Rc   式中,Rc为企业投资于“好项目”和“坏项目”的债务临界量。   上述条件的经济含义表明,对企业来说,如果好坏项目的预期收益差与好坏项目的概率差的比大于临界债务量Rc,则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将使其投资于坏项目,从而道德风险发生;反之则选择好项目。对银行而言,银行首先只向投资收益大于企业支付的利息收入(即g≥Rc)的项目提供贷款。同时,为了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尽可能使其提供给企业的债务量控制在临界债务量Rc以内。为此,银行自然就对企业实行信贷配给。   为了解决银行贷款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银行在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常常要求借款者提供抵押品。抵押品作为借款者承诺的一旦违约便将其交付给贷款者支配的财产,可以弱化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不利后果,因为它给贷款者提供了一种防范手段,使之得以在借款者违约的情况下减少损失。在抵押贷款的安排下,如果借款者发生贷款违约,贷款者可以变卖抵押品,并用出售所得的款项补偿未清偿的贷款余额。抵押品的价值与贷款额之比越大,借款者违约的可能性就越小。抵押贷款的主要缺点是交易成本过高,手续烦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比大型企业要小得多,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就显得非常高。此外,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抵押品品质不高。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的过程中也常常处于不利地位。      参考文献:   [1]陈文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际比较》,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黄亮等:《逆向选择与信用配给:中小企业融资难根源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08EYD035)、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批准号:XM09B1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向玉章)

  中小企业组织如同生物体一样有其生命周期,企业发展壮大的历程要经过不同的成长阶段,在成长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金需求有不同的特点。长期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融资约束――金融缺口。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行为和逆向选择行为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非常谨慎,从而导致对中小企业成长的融资约束,其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一、中小企业成长的融资约束――“金融缺口”   所谓“金融缺口”是指中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的需求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金融缺口一词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员麦克米伦(1931)向英国国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中。1929年历史上第一次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英国政府为了制定摆脱危机的措施,指派以麦克米伦爵士为首的“金融产业委员会”调查英国金融业和工商业。1931年,该委员会提出报告,即《麦克米伦报告》,建议政府采取一系列拯救危机的措施。该报告还指出,在英国金融制度中,中小企业在筹措必需的长期资金时存在融资困难。其后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资的“双缺口”――资本缺口和债务缺口。   英国学者瑞(1983)等将中小企业金融缺口的存在定义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当小企业投资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但由于资金供给的中断(得不到新的资金)而不能进行有赢利可能的投资的情况;二是当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远远地大于大企业的成本,致使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投资来实现其增长潜力的情况。但他们忽略了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具有“频率高”、“数额小”、“时间性强”的特点。如当出现某个赢利可能的投资项目,但该项目的赢利性与资金的及时供给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只有抓住时机才能获得成功。此时,对中小企业来说,资金通过一定的时间是可以获得的,融资的较高成本也是可以承受的,但当现行的银行信贷程序难以满足其投资时限的要求,其结果是投资无法进行,同样会出现金融缺口。   金融缺口使中小企业的经营灵活性优势难以得到发挥,它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成长,导致宏观经济因投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难以达到其潜在增长率,造成就业不足从而造成社会总福利的降低。并且,金融缺口还可能加剧中小企业在财务上的脆弱性,这也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倒闭率远远高于大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沙利文和瓦瑞恩等(1998)对美国中小企业破产原因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资本资金约束问题成为仅次于经济衰退等外部经济环境的第二大破产原因(见图1),因资金缺口而导致中小企业倒闭的比例接近30%。   二、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缺口   信贷配给一般指的是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在所有贷款申请企业中,一部分企业得到贷款,另一部分企业被拒绝,被拒绝的企业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也不能得到贷款;二是在给定的信贷供给量下,有一些能够被鉴别的企业群体在任何利率下都得不到贷款,虽然在更大的信贷供给量下,它们可以得到;三是一个给定企业的借款要求只能部分地被满足。根据新古典价格理论,资金的价格――利率会调节信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使信贷市场最终产生均衡利率。对于存在信贷配给的原因,传统上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信贷配给是一种暂时的非均衡现象,即经济系统遭受外部冲击后,资金价格的黏性导致出现一个存在信贷配给的过渡期;另一种解释认为是政府干预导致了信贷配给(如政府人为地规定利率上限导致信贷资金需求大于供给)。1981年斯蒂格利茨和温斯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的《不完全信息市场的信贷配给》一文证明,即使没有政府干预,由于借款人方面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信贷配给可以作为一种长期均衡现象存在。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不充分了解,因而影响做出准确决策是金融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是交易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那些最可能造成信贷风险的借款者常常就是那些寻找贷款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贷款的人。斯蒂格利茨和温斯(1981)指出,银行(放款人)的期望收益取决于贷款利率和借款人还款的概率两个方面,银行不仅关心利率水平,而且关心贷款的风险。然而银行索取的利率会通过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渠道影响贷款的风险。当银行不能观察借款人的投资风险时,提高利率将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逆向选择行为),或者诱使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道德风险行为),从而使得银行放款的平均风险上升。因为,那些愿意支付较高利息的借款人正是那些预期还款可能性低的借款人。结果导致利率的提高可能降低而不是增加银行的预期收益,银行宁愿选择在相对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贷款要求,而不愿意选择在高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借款人的申请,因此信贷配给就出现了。   图2说明了存在一个银行最优利率r*即银行期望收益最大化的利率。在贷款利率r小于r*时,利率上升的(直接的)收益效应大于(间接的)风险效应,银行的期望收益?仔随r的上升而上升;但当r超过r*时,利率上升的(间接的)风险效应超过(直接的)收益效应,?仔随r的上升而下降。然而在r*处,对贷款的需求超过贷款的供给,传统的分析可能会认为,在出现对贷款的超额需求的情况下,没有得到满足的借款人将会支付更多的利息给银行,从而抬高利率直到需求等于供给。虽然在r*处的供给不等于需求,r*却是作为均衡结果的利率。银行将不会贷款给那些愿意支付高于r*的利率的借款人,因为从银行的观点来看,这些贷款比以利率r*贷放的贷款有着更高的风险,导致以高于r*的某一利率放出的贷款的期望收益实际上低于银行以r*放出的贷款的期望收益。因此,银行没有动机增加贷款量使贷款的供给等于需求,因此信贷配给就作为均衡结果出现。   因为对贷款的需求依赖于贷款利率r,而信贷的供给依赖于贷款的平均收益?仔,因此不能用传统的供求曲线图。   图3中,贷款的需求是贷款利率的减函数,这种关系用需求曲线LD表示绘制在右上方象限;贷款利率和银行放出的贷款的期望收益?仔之间的关系用非单调曲线描绘在右下象限;左下象限绘出了?仔和信贷资金的供给LS之间的关系(如果银行吸收客户存款的竞争是自由的,?仔等于存款人的存款利率);左上象限是45°线。通过这三个象限中描述的函数关系,得到贷款的供给LS与r的关系线,即右上象限的供给曲线LS(r)。给定图3所描绘的关系,存在信贷配给均衡,均衡利率为r*。在r*处贷款需求超过贷款供给,超额需求为Z,银行将实行信贷配给。得不到贷款的借款人可能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但银行以高出r*的任一利率放贷将降低其每一元贷款的收益,银行是不会选择这样做的。注意到图3中存在一个使贷款需求等于贷款供给的利率rm,但是rm不是配给市场的均衡利率。   以上讨论的是信贷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贷配给的一般情形。下面进一步说明银行对中小企业比对大企业更倾向于实行信贷配给,使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面临很大的缺口。   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比大企业严重,具体表现为中小企业大多难以向银行提供经过审计的合格的财务信息和经营记录,银行对中小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和将来的赢利前景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经营透明度低、缺少规范的会计制度;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生产的不确定性大。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是内部化的,在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本时,很难向金融机构等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相比较而言,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经营信息、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公开化程度相当高,而且信息披露得也比较充分。因此,金融机构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有关这些企业的信息。对于非上市的大企业来说,银行可以从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员工工资水平、向供货商支付货款的情况、与销售商的销售合同等渠道了解到必要的信息。因此,银行和大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轻。

  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差别会导致中小企业在信贷配给市场均衡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银行对中小企业比对大企业更倾向于实行信贷配给。这一结论可以用图4来说明。   图4是在图3的基础上将借款人按企业类型进一步区分为中小企业和大企业而绘制出来的。假设银行能够识别企业是大企业或是小企业,可以将贷款利率和银行对大企业贷款的期望收益之间的关系用?仔2(r2)表示,贷款利率和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期望收益之间的关系用?仔1(r1)表示。由于银行掌握两种类型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不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要大于对大企业的贷款,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最优贷款利率r1*要高于对大企业的最优贷款利率r2*,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最大期望收益要小于对大企业的最大期望收益,即max?仔1(r1)  这里,LD2位置的确定利用了斯蒂格利茨和温斯给出并证明的两个定理。假设?仔i(ri)表示银行对i类借款人收取贷款利率ri时的收益,可以将借款人类型排序,使当i>j时,max?仔i(ri)≥max?仔j(rj),那么可以得出如下定理:   定理l对于i>j,只有当i类借款人不存在信贷配给时,i类借款人才能获得贷款。   定理2对所有获得贷款的利率是均衡贷款利率。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银行贷款成本大于?仔*,中小企业将被排斥在信贷市场之外,无论中小企业愿意支付多高的贷款利率,也得不到银行的贷款。这一情况的出现有两种解释:   第一,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特别大,尽管中小企业投资的总期望收益(即银行获得的贷款收益与借款者获得的收益两者之和)超过大企业投资的总期望收益,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最大收益?仔1(r1*)小于银行对大企业贷款的最大收益?仔2(r2*),因此银行不愿借款给中小企业。   第二,对银行来说,贷款给中小企业无利可图,因为银行发现很难过滤掉中小企业风险性的投资,尽管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收益可能大于贷款给大企业的收益。   以上讨论表明,由于信息不对称,信贷市场均衡时,信贷资金并不一定配置给那些投资期望收益最高的借款者。   三、道德风险与中小企业融资信贷配给缺口   道德风险是在交易发生之后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指借款者可能从事的那些导致贷款不能归还的活动。现在假定一个企业有好坏两个项目,其中好项目以概率Pg获得单位产出g,预期收益即为Pg×g;坏项目以概率Pb获得单位产出b,预期收益即为Pb×b。项目的好与坏取决于预期的收入水平,而非项目的单位产出(g或b)。一个预期收益高但单位产出低的项目是一个“好项目”,而一个预期收益低但在低概率成功条件下能获得高产出的项目是一个“坏项目”。由于银行是从项目投资者那里获得固定的投资收益,所以,从银行的角度看,希望投资者都投资好项目。然而,从企业来讲,其利润最大化目标使其行为并不能完全符合银行的意愿。设企业向银行借款额为R,如果没有银行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监督,则企业只有在以下条件下才会选择好项目。即   Pg(g-R)≥Pb(b-R)b≥gPg≥Pb   进一步变换可以得到以下条件,即:R≤Rc=b≥g≥Rc   式中,Rc为企业投资于“好项目”和“坏项目”的债务临界量。   上述条件的经济含义表明,对企业来说,如果好坏项目的预期收益差与好坏项目的概率差的比大于临界债务量Rc,则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将使其投资于坏项目,从而道德风险发生;反之则选择好项目。对银行而言,银行首先只向投资收益大于企业支付的利息收入(即g≥Rc)的项目提供贷款。同时,为了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尽可能使其提供给企业的债务量控制在临界债务量Rc以内。为此,银行自然就对企业实行信贷配给。   为了解决银行贷款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银行在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常常要求借款者提供抵押品。抵押品作为借款者承诺的一旦违约便将其交付给贷款者支配的财产,可以弱化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不利后果,因为它给贷款者提供了一种防范手段,使之得以在借款者违约的情况下减少损失。在抵押贷款的安排下,如果借款者发生贷款违约,贷款者可以变卖抵押品,并用出售所得的款项补偿未清偿的贷款余额。抵押品的价值与贷款额之比越大,借款者违约的可能性就越小。抵押贷款的主要缺点是交易成本过高,手续烦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比大型企业要小得多,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就显得非常高。此外,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抵押品品质不高。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的过程中也常常处于不利地位。      参考文献:   [1]陈文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际比较》,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黄亮等:《逆向选择与信用配给:中小企业融资难根源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08EYD035)、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批准号:XM09B1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向玉章)


相关内容

  •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融资约束还是代理成本
  • 第33卷第2期财经研究VoL33No.22007年2月JournalofFinanceandEconomicsFeb.2007 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 融资约束还是代理成本?* 连玉君,程建 (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文章在控制Tobin'sQ衡量偏误的前提下,重新 ...

  • "钱慌"背景下的企业现金持有研究:一个理论框架
  • 摘要: 宏观经济下的通货膨胀会影响货币价值,从而影响现金持有策略.从微观视角下,影响现金持有策略的因素有公司治理.公司特征以及经营周期等.本文在分析企业持有现金动机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时,主要从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公司的现金持有量.现金持有的权衡理论.融资优序理论以及代理成本理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A ...

  •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毕业论文
  • 西南财经大学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9 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__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学生姓名:_____赵海军_______ 所在学院:_____经济学院_______ 专 业:_____经济学_ ...

  • 财务理论方法与研究
  • 第一专题 现代财务学的形成.演变及发展 ● 第二专题 证券市场效率理论 1.~~~The Behavior of Stock-Market Prices 2. Market efficiency, long-term returns, and behavioral finance. ● 第三专题 忧 ...

  • 逆向选择.信用担保与银行信贷契约设计
  • 2010年第1期 双月刊 总第178期JOURNAL0F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ZHoNGNAN№.1.2010Bimonthl.,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SeriaI№.178 逆向选择.信用担保与银行信贷契约设计 俞兆云陈飞翔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 ...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代理成本
  • 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2010年8月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代理成本 --基于深圳A股的经验证据 朱志标庞鑫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成都,6ll130) 摘要:本文选取深圳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7年1316个研究样本,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信 息披露质量与债务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 ...

  • 91小微企业经营失败逻辑的信贷启示2016
  • 小微企业经营失败的逻辑必然性及其信贷启示 一.产业领袖被颠覆的一般性逻辑 <创新者窘境>无疑是近年来赞誉最多.评价最高的商业论著,没有之一.太多的企业家.经营者.创业者将书中的逻辑奉为圭臬.视若神明.作者克里斯坦森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主线,系统地阐述了:大企业是如何宿命般的错失产业创新良机 ...

  • 基于债权人心理的企业债权融资问题及策略
  • 内容摘要:债权融资业务中蕴含着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和借贷契约内容的不完备性,由此导致债权人在开展债权融资业务时承担显著风险.本文阐述了债权融资的内涵及其特点:从信息不对称风险.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风险等角度分析基于债权人心理的企业债权融资风险:最后,从信用管理.业务稽核.财务风控及人才智库 ...

  • 会计信息质量外文文献及翻译
  • 会计信息质量在投资中的决策作用对私人信息和监测的影响 安妮比蒂,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瓦特史考特廖,多伦多大学 约瑟夫韦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1 简介 管理者与外部资本的供应商信息是不对称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如何影响金融资本的投资的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会计质量越好,越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和对融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