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我国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 的分水岭:怒山。

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地区分界线:大致长城—线

人口分布地理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主要山脉的地理意义

1. 秦岭——淮河一线:

(1). 气温: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重合。

(2). 降水: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吻合。

(3). 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4). 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5). 干湿地区:大致是湿润地区(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

(6). 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的分界线。

(7). 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

(8). 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与小麦(北)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

(9). 水果:大致是柑橘(南)与苹果(北)的分界线。

(10). 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的分界线。

(11). 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12). 河流流域:大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

(13). 地形区:秦岭:大地形区:大致是四川盆地(南)与黄土高原(北)的分界线。 小地形区: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线。

淮河: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南)与华北平原(北)的分界线。

2. 长城:

①. 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

②. 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

③. 地形:黄土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

④. 粮食作物:冬小麦(南)与春小麦(北)。

⑤. 农业:农业(南)与畜牧业(北)。

⑥. 民族:汉族(南)与游牧民族(北)。

3. 大兴安岭:

①. 地势:地势二(西)、三(东)阶梯分界线。

②. 地形:内蒙古高原(西)与东北平原(东)的分界线。

③. 非季风区(西)与季风区(东)的分界线。

④. 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

⑤.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西)与温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

⑥. 干湿地区:半干旱(西)与半湿润(东)地区的分界线。

⑦. 植被:温带草原(草原)(西)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东)的分界线。 ⑧. 农业:畜牧区(西)与耕作区(东)的分界线。

⑨. 河流流域:内河流域(西)与外河流域(东)的分界线。

4. 太行山:

①. 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 地形区:黄土高原(西)与华北平原(东)的分界线。

③. 河流流域:黄河流域(西)与海河流域(东)的分界线。

④. 省区:山西省(西)与河北省(东)的分界线。

5. 巫山:

①. 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 地形区:四川盆地(西)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的分界线。

③. 省区:重庆市(西)与湖北省(东)的分界线。

6. 横断山:

①. 地势:地势一(西)、二(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 地形区:青藏高原(西)与四川盆地(东)的分界线。

③. 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西)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 ④. 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西)与亚热带(东)的分界线。

7. 武夷山:

①. 地形区:江南丘陵(西)与浙闽丘陵(东)的分界线。

②. 省区:江西省(西)与福建省(东)的分界线。

8. 天山:

①. 地形区:塔里木盆地(南)与准噶尔盆地(北)的分界线。

②. 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的分界线。

③. 区域划分:南疆(南)与北疆(北)的分界线。

9. 昆仑山:

①. 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 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塔里木盆地(北)的分界线。

③. 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④. 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 ⑤. 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

10. 阴山:

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②. 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③. 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11. 南岭:

①. 地形区:珠江三角洲(两广丘陵)(南)与江南丘陵(北)的分界线。

②. 河流流域:珠江流域(南)与长江流域(北)的分界线。

12. 祁连山:

①. 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 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的分界线。

③. 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④. 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 ⑤. 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

13大巴山

江汉谷地与四川盆地界线 四川省与陕西省界线 汉江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14. 雪峰山:

①. 地势:地势二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 地形区:云贵高原(西)与东南丘陵(东)的分界线。

15. 巴颜喀拉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

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界线

16. 贺兰山:

①. 降水量:200mm 年等降水量线。

②. 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东)与干旱地区(西)的分界线。

③. 植被:草原(东)与荒漠(西)的分界线。

④.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⑤.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⑥. 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17. 冈底斯山:

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②.200mm 年等降水量线。

③. 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④. 分水岭: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

18. 怒山

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界线 云南省与西藏自治区界线 怒江、澜沧江分水岭

在下面的图中填出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简称 省会 记住山脉的名称 意义

C B A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我国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 的分水岭:怒山。

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地区分界线:大致长城—线

人口分布地理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主要山脉的地理意义

1. 秦岭——淮河一线:

(1). 气温: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重合。

(2). 降水: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吻合。

(3). 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4). 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5). 干湿地区:大致是湿润地区(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

(6). 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的分界线。

(7). 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

(8). 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与小麦(北)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

(9). 水果:大致是柑橘(南)与苹果(北)的分界线。

(10). 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的分界线。

(11). 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12). 河流流域:大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

(13). 地形区:秦岭:大地形区:大致是四川盆地(南)与黄土高原(北)的分界线。 小地形区: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线。

淮河: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南)与华北平原(北)的分界线。

2. 长城:

①. 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

②. 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

③. 地形:黄土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

④. 粮食作物:冬小麦(南)与春小麦(北)。

⑤. 农业:农业(南)与畜牧业(北)。

⑥. 民族:汉族(南)与游牧民族(北)。

3. 大兴安岭:

①. 地势:地势二(西)、三(东)阶梯分界线。

②. 地形:内蒙古高原(西)与东北平原(东)的分界线。

③. 非季风区(西)与季风区(东)的分界线。

④. 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

⑤.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西)与温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

⑥. 干湿地区:半干旱(西)与半湿润(东)地区的分界线。

⑦. 植被:温带草原(草原)(西)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东)的分界线。 ⑧. 农业:畜牧区(西)与耕作区(东)的分界线。

⑨. 河流流域:内河流域(西)与外河流域(东)的分界线。

4. 太行山:

①. 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 地形区:黄土高原(西)与华北平原(东)的分界线。

③. 河流流域:黄河流域(西)与海河流域(东)的分界线。

④. 省区:山西省(西)与河北省(东)的分界线。

5. 巫山:

①. 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 地形区:四川盆地(西)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的分界线。

③. 省区:重庆市(西)与湖北省(东)的分界线。

6. 横断山:

①. 地势:地势一(西)、二(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 地形区:青藏高原(西)与四川盆地(东)的分界线。

③. 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西)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 ④. 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西)与亚热带(东)的分界线。

7. 武夷山:

①. 地形区:江南丘陵(西)与浙闽丘陵(东)的分界线。

②. 省区:江西省(西)与福建省(东)的分界线。

8. 天山:

①. 地形区:塔里木盆地(南)与准噶尔盆地(北)的分界线。

②. 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的分界线。

③. 区域划分:南疆(南)与北疆(北)的分界线。

9. 昆仑山:

①. 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 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塔里木盆地(北)的分界线。

③. 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④. 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 ⑤. 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

10. 阴山:

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②. 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③. 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11. 南岭:

①. 地形区:珠江三角洲(两广丘陵)(南)与江南丘陵(北)的分界线。

②. 河流流域:珠江流域(南)与长江流域(北)的分界线。

12. 祁连山:

①. 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 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的分界线。

③. 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④. 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 ⑤. 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

13大巴山

江汉谷地与四川盆地界线 四川省与陕西省界线 汉江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14. 雪峰山:

①. 地势:地势二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 地形区:云贵高原(西)与东南丘陵(东)的分界线。

15. 巴颜喀拉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

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界线

16. 贺兰山:

①. 降水量:200mm 年等降水量线。

②. 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东)与干旱地区(西)的分界线。

③. 植被:草原(东)与荒漠(西)的分界线。

④.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⑤.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⑥. 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17. 冈底斯山:

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②.200mm 年等降水量线。

③. 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④. 分水岭: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

18. 怒山

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界线 云南省与西藏自治区界线 怒江、澜沧江分水岭

在下面的图中填出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简称 省会 记住山脉的名称 意义

C B A


相关内容

  • 秦岭-淮河一线
  • 秦岭-淮河一线(Qinling Mountains-Huaihe River Line,或Qinling-Huaihe Line,也简称秦淮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

  • 从胡焕庸人口线看地理环境决定论
  • 作者:黄园淅杨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03期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12)01-0068-06 生活在这个广袤丰富的地球上,人类无法摆脱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从未停止过对二者关系的探索与思考.人地关系问题, ...

  • 论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
  • 论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 关键词:胡焕庸线 人口分布 人口地理学研究基础 中国人口分布突变线 意义 摘要:胡焕庸线具不仅是人口密度分布界线,而且从它的提出开始就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至今仍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因为对胡焕庸线的研究事关我国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的大局,所以我们作为地理人应该加强对胡焕庸线的研 ...

  • 专题.地理分界线第3页,初中地理第一册有关中国地形地势分界线整理版doc
  • 延伸:初中地理第一册有关中国地形地势分界线整理版doc 本文还提供的<专题.地理分界线 第3页>和初中地理第一册有关中国地形地势分界线整理版doc文本文档,由139文本吧(www.1398.org)收集自网络. 重要地理分界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 ...

  • 史学海教授与中国农业地理学
  • 二.关于北方农牧分界线变迁 历史时期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布局变化频繁 , 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 其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规律 ? 搞清农牧分界线的变迁情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关于战国时期农牧地区的分布格局 ,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有过"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 ...

  • 中国南北分界带
  • 中国南北分界带 首次给出定量.定位结果:涉及7省130个县市,总面积14万余平方公里 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早在1908年就提出了中国南北分界(即秦岭-淮河)的观点,但在实际中却很难实现.当代学者在丰富张相文的观点后虽然提出了"'淮河-秦岭'不单纯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而是'中国南北 ...

  • 中国山脉重要的地理意义
  • 中国山脉重要的地理意义(问答题有用) 1.秦岭--淮河,是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是中国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 是中国一月均温 0℃等温线经过地区,是中国积温 4500℃经过地区,是中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中国南方水田农业与北方旱地农业界 ...

  • 中国的地理之四大区域知识概括
  • 中国的地理之四大区域知识概括 一.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 ...

  • 专题.地理分界线第2页,初中地理第一册有关中国地形地势分界线整理版doc
  • 延伸:初中地理第一册有关中国地形地势分界线整理版doc 本文还提供的<专题.地理分界线 第2页>和初中地理第一册有关中国地形地势分界线整理版doc文本文档,由139文本吧(www.1398.org)收集自网络. 重要地理分界线 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