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谚语,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有流言说萧何不是汉高祖的丞相。

“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出 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

人 物 萧何、韩信

成语解释编辑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指事情的成败或好坏全由于同一个人的作为。

原文编辑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

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成语典故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末汉初,淮阴(今属江苏省)有一个名叫韩信的人,年轻时,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后来,韩信投奔项羽,参加反秦。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

投刘邦。

一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受刑处死。免死后,只让他充当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治粟都尉)。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是刘邦的亲信,刘邦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但是,正当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却逃跑了。原来,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带的人,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地区偏狭,难以发展。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纷纷逃亡。韩信见刘邦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着跑了。

萧何得知韩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原来以为萧何也逃跑了,非常生气。后来得知萧何竟亲自追回韩信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骂萧何是小题大做。萧何向刘邦详细地介绍了韩信的情况,然后说:“韩信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您若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如要夺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由于萧何的力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选择吉日良时,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

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首先,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个“淮阴侯”。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便图谋反叛,被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吕后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钟室。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谚语,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有流言说萧何不是汉高祖的丞相。

“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出 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

人 物 萧何、韩信

成语解释编辑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指事情的成败或好坏全由于同一个人的作为。

原文编辑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

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成语典故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末汉初,淮阴(今属江苏省)有一个名叫韩信的人,年轻时,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后来,韩信投奔项羽,参加反秦。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

投刘邦。

一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受刑处死。免死后,只让他充当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治粟都尉)。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是刘邦的亲信,刘邦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但是,正当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却逃跑了。原来,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带的人,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地区偏狭,难以发展。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纷纷逃亡。韩信见刘邦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着跑了。

萧何得知韩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原来以为萧何也逃跑了,非常生气。后来得知萧何竟亲自追回韩信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骂萧何是小题大做。萧何向刘邦详细地介绍了韩信的情况,然后说:“韩信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您若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如要夺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由于萧何的力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选择吉日良时,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

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首先,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个“淮阴侯”。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便图谋反叛,被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吕后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钟室。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相关内容

  • 萧何的处世之道
  • 萧何的处世之道(秦老师原创) 一:官并非越当的大越好 这个世界进入现代以后,教育愈发普及,学习前人的经验愈发方便,于是许多人 同样狂妄的叫嚣还很多.比如,经商者总是嫌自己的 或许,老总真的就是人人可以当的,省长也是人人可以当的.奇怪的是 萧何是真正的官,而且是 萧何的明智在于自知之明,咱没有气魄,就 ...

  • 诸葛亮为何自比管仲而不是萧何
  • 2014-05-15 闯社会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闯 社 会」关注. [老朋友]点击手机右上角图标「转发分享」内容. 诸葛亮没有出山以前,常常把自己比作是管仲.乐毅,这一点,史书和小说说法基本是一致的.管仲萧何都是历史名相,两个人所处的时代虽然不同,却是各有千秋,都为时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到底是谁的经历
  • 根据史料可考,这个成语应该是指西汉大将军韩信的经历.韩信,生于公元前231年,年少时只是一个混混,而他人生的转折点就是结识了萧何.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因为得不到项羽的重用,机缘巧合之下转投到了刘邦的麾下,但刘邦却只是封了他一个管粮草的小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韩信认识了时任刘邦军师的萧何.两人相谈甚 ...

  • 萧何当副手
  • 萧何.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过程中立下了盖世功勋.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命运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只有萧何做了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然其间也有一些波折,但总算有始有终,终老天平.这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上,是极为少见的. 皇帝和副手的关系实际上是依附关系 ...

  • 萧相国避祸有绝招
  • 萧何,沛丰(今属江苏)人,秦时为沛县功曹掾(县衙的主要官吏),汉初为丞相,后被封为相国,是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辅臣."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这是刘邦给予萧何的评价.他与张良.韩信一起被誉为"汉初三杰".当萧何还是秦朝县吏时就和当时的泗水亭 ...

  • 萧何是怎么腐化堕落的?
  • 汉朝建立之初,社会大局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登基之后的汉高祖刘邦经常需要率领大军外出征讨,便把朝中大权交给相国萧何执掌.这种模式经过长期磨合已成惯例,起事以来,刘邦都是根据军事第一的原则,自己在前方征战,后方交由萧何打理. 身处军事斗争第一线的刘邦在战火纷飞中屡次派人回朝打听留守朝中的萧相国一举一动. ...

  • 萧何.张良.陈平的自保之策,谁更高明?
  • 萧何.张良.陈平都是智谋之士,也都是功勋卓著的西汉开国功臣,在他们一生中,既有被重用的时候,也有受怀疑的时候.有趣的是,当他们受到怀疑时,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相应的保命对策,从而让自己安全渡过种种危机.那么,萧何.张良.陈平这几位大才的自保之策谁更高明呢? 一.萧何 萧何是西汉开国第一功臣,但在追随刘 ...

  • [九章律]是萧何制定的吗?
  • 西汉的法典<九章律>,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上承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所制的<法经>,下启魏晋各朝诸律,为后世王朝所参照,成为中国封建法制制度的一块奠基石. 那么,<九章律>是谁制定的呢? 传统的说法是西汉开国功臣萧何所制定.此说最早见于西汉末年扬雄的&l ...

  • 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
  • 刘邦夺取天下之迷 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宝剑崛起于乱世,诛暴秦,抗强敌,定天下,创立了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统一王朝.刘邦的成功,除了他敢于斗争.善于学习.能够在战斗中成长外,还因为他有具高超的领导艺术,能够把一大批杰出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刘邦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人才的长处:会带兵的韩信,他敢放手给兵: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