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谈长征

十一

决定于一月十五日召开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地点在柏辉章的住宅内,目的是讨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后果和长征迄今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适当的军事行动。

从某种意义说,这二十个人在这里开会(遵义会议——编注),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直到一九八四年春天,人们对于遵义会议的一些细节——例如时间和与会者的身分——还是不甚了了。然而,从未有人对遵义会议的结果产生过疑问。一九八四年三月四日,党中央的历史学家们透露,他们在档案里翻出了一份很早以前的备忘录,提供了很多失传的资料。

按现在的说法,参加会议的有:

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陈云(他的丢失多年的回忆录提供了很多失传的细节)、周恩来、洛甫(张闻天)、博古(秦邦宪)和候补委员:王稼祥、邓发(安全保卫负责人)、刘少奇(多年后成了“文化大革命”的主要牺牲品),共青团领导人何克全(凯丰),共十人。

七位红军指挥员:刘伯承、李富春(他接替受伤的王稼祥,担任红军政治部代主任,一直是毛泽东的伙伴)、林彪、聂荣臻(林的政委,毛泽东的坚定的追随者)、彭德怀(第三军团司令,态度强硬,反对李德)、第三军团政委杨尚昆以及第五军团政委李卓然。

红军报纸《红星报》的编辑、新任命的党中央秘书长邓小平也出席了会议。在场的还有李德和翻译伍修权,他们是列席代表。总共有二十人出席会议,中国的前途就取决于他们作出的决定。

随着会议的进行,越来越多的人站到了毛泽东的一边。很多指挥员指出长征缺乏思想准备的问题。他们认为,部队的严重损失,特别是因开小差而造成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新兵在思想上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和往常执行任务不同,这些新兵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儿去,也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为什么必须作出牺牲。指挥员们认为保密工作做得太过分了,连很多指挥员都不了解情况,这样就影响了战斗意志和官兵们的士气。

遵义会议结束了。长征继续进行,毛泽东在掌舵。中国的道路——至少今后半个世纪的路——就这样确定了。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十一

决定于一月十五日召开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地点在柏辉章的住宅内,目的是讨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后果和长征迄今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适当的军事行动。

从某种意义说,这二十个人在这里开会(遵义会议——编注),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直到一九八四年春天,人们对于遵义会议的一些细节——例如时间和与会者的身分——还是不甚了了。然而,从未有人对遵义会议的结果产生过疑问。一九八四年三月四日,党中央的历史学家们透露,他们在档案里翻出了一份很早以前的备忘录,提供了很多失传的资料。

按现在的说法,参加会议的有:

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陈云(他的丢失多年的回忆录提供了很多失传的细节)、周恩来、洛甫(张闻天)、博古(秦邦宪)和候补委员:王稼祥、邓发(安全保卫负责人)、刘少奇(多年后成了“文化大革命”的主要牺牲品),共青团领导人何克全(凯丰),共十人。

七位红军指挥员:刘伯承、李富春(他接替受伤的王稼祥,担任红军政治部代主任,一直是毛泽东的伙伴)、林彪、聂荣臻(林的政委,毛泽东的坚定的追随者)、彭德怀(第三军团司令,态度强硬,反对李德)、第三军团政委杨尚昆以及第五军团政委李卓然。

红军报纸《红星报》的编辑、新任命的党中央秘书长邓小平也出席了会议。在场的还有李德和翻译伍修权,他们是列席代表。总共有二十人出席会议,中国的前途就取决于他们作出的决定。

随着会议的进行,越来越多的人站到了毛泽东的一边。很多指挥员指出长征缺乏思想准备的问题。他们认为,部队的严重损失,特别是因开小差而造成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新兵在思想上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和往常执行任务不同,这些新兵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儿去,也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为什么必须作出牺牲。指挥员们认为保密工作做得太过分了,连很多指挥员都不了解情况,这样就影响了战斗意志和官兵们的士气。

遵义会议结束了。长征继续进行,毛泽东在掌舵。中国的道路——至少今后半个世纪的路——就这样确定了。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相关内容

  • 长征:震撼世界的英雄史诗
  • "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曾这样评价长征的国际影响力.尽管经过了80个春秋的变迁,但长征所凝聚的长征精神已变成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跨越国界和时空,成为不朽的英雄史诗,震撼着世人的心灵,在今天仍是中外的人们需要继续 ...

  • 有感于朱德.康克清对长征的乐观性回忆
  • 有感于朱德.康克清对长征的乐观性回忆 "长征就像在野外散步",这是康克清曾经对海伦?斯诺讲述的对长征的一个感受.这个感受如此轻松愉快,显然使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感到惊奇.所以,他在1984年访问康克清时特别向她提到了这个问题.康克清对他说: "我很善于走路和骑马.我总走在 ...

  • 诗史般的作品--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2
  • 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年方三十,在长征开始时也被留了下来.一九三五年二月 底或三月初,毛泽覃带领大约二十名游击队战士离开于都以东的山区去闽西.他可 能是向长汀进发. 他在离瑞金十英里的山区红林附近一所土房中停留了一夜.四月二少三日早晨 天亮前不久,泽覃嘱咐一个战士站岗警戒,注意可疑的迹象.谁知,这个哨兵 ...

  • 崇高壮美的心灵之歌
  •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撤离,到次年同期到达陕北,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中国革命史上最艰险.最壮烈.最灿烂的一页,政治家.诗人毛泽东亲临.亲见.亲历了这一切.人格的光辉,诗情的奔涌,他连连哼成<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l ...

  • 纪念长征征文
  • 里里茹苦含辛路 步步深印兴国魂 --- 1936 · 永恒的感动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文 燕季伟 沈阳体育学院 题记[献给红军] 一剪梅· 歌咏西行漫记 炮击长空白云绽,离离草原,阵阵硝烟. 千里岷山赛月寒,皑皑白雪,丰碑耸然. 我军不怕远征难,岭如细浪,山如泥丸. 滚滚红潮尽神游, 一品风雨 ...

  • 长征精神论文范文
  •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人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地,其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共产主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红军长 ...

  • 从井冈山精神到西柏坡精神_试论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_张英琦
  • 2003年8月第12卷第3期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Xi'anPetroleumInstitute(SocialScience) Aug.,2003Vol.12No.3 从井冈山精神到西柏坡精神 ---试论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 张英琦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 ...

  • 弘扬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 作者:卢春祥孔凡军程坚 文汇报 1996年11期 六十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以前所未有的牺牲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创造了人类历史的一个伟大奇迹.长征以它特有的创举使我们党取信于全中国人民,以它特有的伟力推动了中华民族前进的历史车轮.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的一大转折,对历史进程发生了极 ...

  • 新闻传播学书单
  • 本科生阅读书目(200种) A.专业类(100种) 一.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5. 2.<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杨春华.星华编译,新华出版社,1983. 3.<斯大林论报刊>,李清芳编,新华出版社,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