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运动一

第一讲 大气环境(一)

【知识要点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 大气的组成

例1据报道,默拉皮火山发生大规模的强有力喷发,火山灰、烟尘以及有毒气体冲上8000米高空,该高度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属于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例2 2014年10月25日,57岁的谷歌高级副总裁阿兰·尤斯塔斯创下了高空跳伞的新世界纪录,他乘高空热气球前往大气层41425米高度跳向地面。在近3年的时间里,他与多名太空服设计、生命支持系统,以及降落伞和热气球专家进行合作。

(1)此次高空跳伞,是从哪一层开始往地面跳

A . 对流层 B . 平流层 C . 中间层 D . 热层 (2)此次高空跳伞,与整个降落过程一致的是

①气温逐渐升高 ②气压逐渐升高 ③面临低温的危险 ④经历所有大气分层

A. ①② B.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例3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C. ③

B. ② D. ④

(2)对短波通讯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 Ⅰ层顶部 C. Ⅱ层中部

B. Ⅱ层底部 D. Ⅲ层

(3)我国发射的“神舟”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 气温在-50 ℃~20 ℃ C. 最低气温约为-80 ℃

B. 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D. 最高气温约为40 ℃

【知识要点2】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热量保存在大气层,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热量的损失。这就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为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提供了温度条件,使得地球成为目前人类已知的唯一生命的星球。其过程下表所示:

注: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 纬度因素:(1)太阳辐射强度;(2)地表在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辐射。 纬度不同,年平均太阳高度不同:

1)太阳高度越大,太阳光穿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 2)太阳高度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在地面分布的面积越小,单位面积太阳辐射量越多。 综上两点: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2. 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指与大气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

下垫面的状况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与反射的比例也不同。反射率最大的是新雪,最小的是海洋 3. 其他因素:

气象因素(影响日照时数)、海拔高度、空气质量、昼长等。 【思考】产生下列地理现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在我国冬季南方暖和北方寒冷 2)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3)冬季海洋平均温度高于陆地,夏季相反 【大气受热过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 CO 2、CH 4、O 3 等→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精选例题2】

例1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1)图中

A. ①以长波的形式源源不断输送能量 B. ②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C. 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D. ④表示散失的少量短波辐射

(2)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科学家提出抽取海水向空中喷洒海盐颗粒、增加云量以降低大气温度的方法。这种做法的直接效果是

A. 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C. 射向地面的③减弱

B. 大气吸收的②减少 D. 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减少

例2 纬度相同,但海拔高度相差较大的两个地方相比,海拔高的地方一般气温偏低,其本质原因是海拔高的地方

①气压低 ②空气稀薄 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升温慢 ④地面热辐射散热快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例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________作用。 (2)图中箭头②说明大气对地面具有________作用。

(3)图A 比无云时大气温度较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图B 比无云时大气温度较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例4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1)图甲表示不同纬度地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同,图乙表示不同的________角的地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

(2)从两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角越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越________

,被大气削弱的

越____________________,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________,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在AB 和AC 两地区,太阳高度角________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3)AB 和AC 地面辐射较强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角度来说明,在南极极昼时期对其进行科学考察,为什么仍然很寒冷?

【课堂精练】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判断下列各题。 1. 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地面辐射 B.CO 2气体 C. 臭氧气体 D. 人类活动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 图中

A. 晴朗天气,a 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B. 湖泊湿地,b 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C. 二氧化碳增多,c 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 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4. 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

A. 甲包括水能 C. 乙包括石油

B. 乙包括沼气 D. 丙包括煤炭

下图是沿29°纬线作的太阳年总辐射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 ①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增大,原因是

A. 自东向西地势逐渐增高 C. 自东向西大气保温作用逐渐增强 6. 有关③地区和④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④地区的地势比③地区低,所以,④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③地区小 B. 因为③地区的地势比④地区高,所以,③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④地区大 C. 虽然④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③地区少,但是④地区的热量条件比③地区好 D. 因为③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④地区多,所以③地区的热量条件比④地区好 7.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8. 下列四幅示意图分别表示某地连续四天中白天和黑夜的天气状况。该地这四天中气温 日变化最大的是

B. 自西向东降水逐渐减少

D. 自西向东大气削弱作用逐渐增强

下列所示上海某几日气象预报资料表。

9. 下列日期与气象资料日期中的“今日”最可能相符的是

A.1月31日

B.5月31日

C.8月31日

D.10月31日

10. 下列关于气象资料中三日天气的解说正确的是

A.31日气压较高,主要是因为受暖空气影响

B.1日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因为大气削弱作用强并且受冷空气影响大

C.1日风力较大,主要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势力强 D.2日夜间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地面辐射弱

日照时数为太阳直接辐照度达到或超过120瓦/平方米的各段时间的总和。受纬度和天气状况影响较大。下表是1961至1990年北京、成都、拉萨和乌鲁木齐四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资料。完成下题。 四城市各月平均每天日照时数(单位:小时)

11. 甲、乙、丙、丁四城市分别是

A. 成都、乌鲁木齐、拉萨、北京 B. 北京、乌鲁木齐、拉萨、成都 C. 成都、拉萨、乌鲁木齐、北京 D. 北京、拉萨、乌鲁木齐、成都 12. 有关各地平均日照时间及其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城地处四川盆地,终年多云雾天气,所以日照时数短 B. 乙城平均日照时数最长,是因为其所在地区的气候最干燥 C. 丙城平均日照时数季节变化大与其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有关 D. 丁城纬度比较低,所以其平均日照时数季节变化也较小 13. 右图为大气热状况示意图。完成下题。

霜冻多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A. 白天①强,夜晚②弱 B. 白天④强,夜晚③强 C. 白天③强,夜晚②强 D. 白天①弱,夜晚④弱

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14. 图中曲线中

A. 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B. ②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C. ③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D. ④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15. 影响③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 地势高低 B. 云量厚度 C. 正午太阳高度 D. 植被状况 16. 图中

A. 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①越多 B.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②越多 C. 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③越少 D. 如果某地区雾霾天气越严重,④越少 17.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连续三日天气预报资料。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

B.18日由于无有效降水,形成霾 D.19日处在冷锋过境后,风力小

A.17日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强 C.18日受云层和霾影响,昼夜温差小

读我国某区域冬季、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示意图。 18. 该区域日照时数主要分布特征为

A. 东南多、西北少 B. 西北多、东南少 C. 东北多、西南少 D. 西南多、东北少

19. 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季、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高度

B. 天气状况 C. 昼夜长短 D. 海拔高度

20. 读左图 “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和右图 “地气系统能量转换图”,回答问题。

(1)将左图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中曲线所表达的含义及其变化状况用语言描述出来。简述对流层这种曲线状况的成因。

(2)太阳辐射在地表和大气组成的系统中进行能量传递,使地表温度长期保持稳定。右图表示地气系统能量转换的过程,描述该过程。

(3)全球变暖对地气系统能量的转换产生了什么影响?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21.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B 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

【知识要点3】热力环流

一.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1. 成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2. 形成过程 (1)图解

(2)描述

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 热力环流的实质

热力环流的实质:同一水平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如陆地和水面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

11/17

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风

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

1.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的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2. 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3. (1)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与等压线垂直;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若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应该是斜穿等压线,且从高压吹向低压。

12/17

(2)近地面的风运动过程中往往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高空的风一般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

(4)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1500米为参考数值。 【精选例题3】

例1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图中所表示的空气环流运动,均属于

A. 大气环流 B. 海陆风 C. 季风环流 D. 热力环流 (2)右图中,等压面的起伏变化与气压分布的对应关系是

①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②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③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④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A. 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③④ 例2下图显示的热力环流模式是

A. 夜晚的山谷风 B. 白天的山谷风 C. 夜晚的海陆风 D. 白天的海陆风

例3风云变幻的大气是地球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载体,大气圈是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13/17

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 (1)乙、丙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A. 东北、东南 B. 西南、东北 C. 东北、西北 D. 西南、东南

(2)上图中的ab 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下图中各箭头表示ab 两地不同的辐射形式,如果b 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A. 两者均增大 B. 两者均减小

C. 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D. 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3)ab 两地热力状况比较可知

A.B1>B2 B.A1>A2 C.C1<C2 D.D1>D2

例4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3时和15时)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14/17

(2)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 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 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 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15/17

第一讲 大气环境(一)

【知识要点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 大气的组成

例1据报道,默拉皮火山发生大规模的强有力喷发,火山灰、烟尘以及有毒气体冲上8000米高空,该高度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属于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例2 2014年10月25日,57岁的谷歌高级副总裁阿兰·尤斯塔斯创下了高空跳伞的新世界纪录,他乘高空热气球前往大气层41425米高度跳向地面。在近3年的时间里,他与多名太空服设计、生命支持系统,以及降落伞和热气球专家进行合作。

(1)此次高空跳伞,是从哪一层开始往地面跳

A . 对流层 B . 平流层 C . 中间层 D . 热层 (2)此次高空跳伞,与整个降落过程一致的是

①气温逐渐升高 ②气压逐渐升高 ③面临低温的危险 ④经历所有大气分层

A. ①② B.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例3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C. ③

B. ② D. ④

(2)对短波通讯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 Ⅰ层顶部 C. Ⅱ层中部

B. Ⅱ层底部 D. Ⅲ层

(3)我国发射的“神舟”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 气温在-50 ℃~20 ℃ C. 最低气温约为-80 ℃

B. 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D. 最高气温约为40 ℃

【知识要点2】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热量保存在大气层,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热量的损失。这就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为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提供了温度条件,使得地球成为目前人类已知的唯一生命的星球。其过程下表所示:

注: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 纬度因素:(1)太阳辐射强度;(2)地表在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辐射。 纬度不同,年平均太阳高度不同:

1)太阳高度越大,太阳光穿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 2)太阳高度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在地面分布的面积越小,单位面积太阳辐射量越多。 综上两点: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2. 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指与大气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

下垫面的状况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与反射的比例也不同。反射率最大的是新雪,最小的是海洋 3. 其他因素:

气象因素(影响日照时数)、海拔高度、空气质量、昼长等。 【思考】产生下列地理现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在我国冬季南方暖和北方寒冷 2)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3)冬季海洋平均温度高于陆地,夏季相反 【大气受热过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 CO 2、CH 4、O 3 等→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精选例题2】

例1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1)图中

A. ①以长波的形式源源不断输送能量 B. ②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C. 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D. ④表示散失的少量短波辐射

(2)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科学家提出抽取海水向空中喷洒海盐颗粒、增加云量以降低大气温度的方法。这种做法的直接效果是

A. 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C. 射向地面的③减弱

B. 大气吸收的②减少 D. 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减少

例2 纬度相同,但海拔高度相差较大的两个地方相比,海拔高的地方一般气温偏低,其本质原因是海拔高的地方

①气压低 ②空气稀薄 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升温慢 ④地面热辐射散热快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例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________作用。 (2)图中箭头②说明大气对地面具有________作用。

(3)图A 比无云时大气温度较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图B 比无云时大气温度较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例4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1)图甲表示不同纬度地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同,图乙表示不同的________角的地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

(2)从两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角越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越________

,被大气削弱的

越____________________,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________,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在AB 和AC 两地区,太阳高度角________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3)AB 和AC 地面辐射较强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角度来说明,在南极极昼时期对其进行科学考察,为什么仍然很寒冷?

【课堂精练】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判断下列各题。 1. 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地面辐射 B.CO 2气体 C. 臭氧气体 D. 人类活动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 图中

A. 晴朗天气,a 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B. 湖泊湿地,b 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C. 二氧化碳增多,c 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 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4. 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

A. 甲包括水能 C. 乙包括石油

B. 乙包括沼气 D. 丙包括煤炭

下图是沿29°纬线作的太阳年总辐射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 ①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增大,原因是

A. 自东向西地势逐渐增高 C. 自东向西大气保温作用逐渐增强 6. 有关③地区和④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④地区的地势比③地区低,所以,④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③地区小 B. 因为③地区的地势比④地区高,所以,③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④地区大 C. 虽然④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③地区少,但是④地区的热量条件比③地区好 D. 因为③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④地区多,所以③地区的热量条件比④地区好 7.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8. 下列四幅示意图分别表示某地连续四天中白天和黑夜的天气状况。该地这四天中气温 日变化最大的是

B. 自西向东降水逐渐减少

D. 自西向东大气削弱作用逐渐增强

下列所示上海某几日气象预报资料表。

9. 下列日期与气象资料日期中的“今日”最可能相符的是

A.1月31日

B.5月31日

C.8月31日

D.10月31日

10. 下列关于气象资料中三日天气的解说正确的是

A.31日气压较高,主要是因为受暖空气影响

B.1日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因为大气削弱作用强并且受冷空气影响大

C.1日风力较大,主要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势力强 D.2日夜间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地面辐射弱

日照时数为太阳直接辐照度达到或超过120瓦/平方米的各段时间的总和。受纬度和天气状况影响较大。下表是1961至1990年北京、成都、拉萨和乌鲁木齐四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资料。完成下题。 四城市各月平均每天日照时数(单位:小时)

11. 甲、乙、丙、丁四城市分别是

A. 成都、乌鲁木齐、拉萨、北京 B. 北京、乌鲁木齐、拉萨、成都 C. 成都、拉萨、乌鲁木齐、北京 D. 北京、拉萨、乌鲁木齐、成都 12. 有关各地平均日照时间及其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城地处四川盆地,终年多云雾天气,所以日照时数短 B. 乙城平均日照时数最长,是因为其所在地区的气候最干燥 C. 丙城平均日照时数季节变化大与其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有关 D. 丁城纬度比较低,所以其平均日照时数季节变化也较小 13. 右图为大气热状况示意图。完成下题。

霜冻多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A. 白天①强,夜晚②弱 B. 白天④强,夜晚③强 C. 白天③强,夜晚②强 D. 白天①弱,夜晚④弱

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14. 图中曲线中

A. 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B. ②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C. ③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D. ④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15. 影响③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 地势高低 B. 云量厚度 C. 正午太阳高度 D. 植被状况 16. 图中

A. 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①越多 B.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②越多 C. 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③越少 D. 如果某地区雾霾天气越严重,④越少 17.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连续三日天气预报资料。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

B.18日由于无有效降水,形成霾 D.19日处在冷锋过境后,风力小

A.17日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强 C.18日受云层和霾影响,昼夜温差小

读我国某区域冬季、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示意图。 18. 该区域日照时数主要分布特征为

A. 东南多、西北少 B. 西北多、东南少 C. 东北多、西南少 D. 西南多、东北少

19. 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季、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高度

B. 天气状况 C. 昼夜长短 D. 海拔高度

20. 读左图 “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和右图 “地气系统能量转换图”,回答问题。

(1)将左图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中曲线所表达的含义及其变化状况用语言描述出来。简述对流层这种曲线状况的成因。

(2)太阳辐射在地表和大气组成的系统中进行能量传递,使地表温度长期保持稳定。右图表示地气系统能量转换的过程,描述该过程。

(3)全球变暖对地气系统能量的转换产生了什么影响?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21.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B 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

【知识要点3】热力环流

一.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1. 成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2. 形成过程 (1)图解

(2)描述

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 热力环流的实质

热力环流的实质:同一水平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如陆地和水面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

11/17

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风

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

1.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的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2. 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3. (1)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与等压线垂直;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若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应该是斜穿等压线,且从高压吹向低压。

12/17

(2)近地面的风运动过程中往往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高空的风一般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

(4)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1500米为参考数值。 【精选例题3】

例1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图中所表示的空气环流运动,均属于

A. 大气环流 B. 海陆风 C. 季风环流 D. 热力环流 (2)右图中,等压面的起伏变化与气压分布的对应关系是

①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②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③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④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A. 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③④ 例2下图显示的热力环流模式是

A. 夜晚的山谷风 B. 白天的山谷风 C. 夜晚的海陆风 D. 白天的海陆风

例3风云变幻的大气是地球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载体,大气圈是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13/17

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 (1)乙、丙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A. 东北、东南 B. 西南、东北 C. 东北、西北 D. 西南、东南

(2)上图中的ab 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下图中各箭头表示ab 两地不同的辐射形式,如果b 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A. 两者均增大 B. 两者均减小

C. 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D. 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3)ab 两地热力状况比较可知

A.B1>B2 B.A1>A2 C.C1<C2 D.D1>D2

例4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3时和15时)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14/17

(2)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 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 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 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15/17


相关内容

  • 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doc
  •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 ...

  • 教学设计: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
  •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 ...

  • 认识地转偏向力与气旋
  • 第21卷 第4期2002年12月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Yanan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ol.21 No.4Dec.2002 认识地转偏向力与气旋 王梦书 (渭南市临渭区崇凝中学,陕西渭南714009) Ξ 摘 要:试图从力学角度用 ...

  •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案1
  •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李娟 35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这两部分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知 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2)在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会绘制全 球气压带. ...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学案
  • 东平明湖中学高一 地理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2.了解大气运动的分类: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3.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判断某地风向. 4.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激发 ...

  • 八年级上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1节大气层
  • 第1节 大气层 A概念,B概念理解,C概念应用,D综合提升 A类题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___________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温度在___________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___________的大气质量和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最显 ...

  • 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 板书 标题: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 (1).单圈环流 (2).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原因 2.移动状况 3.根据图中反应的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球表面的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其相应的节气 ...

  • 自然地理学重点
  • 自然地理学 第一章 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第二节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特征.区域分异规律.形成与运行机制. 研究对象: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 研究内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空间与组成结构:物 ...

  • 高中地理随堂练习地球上的大气
  • 高中地理随堂练习(地球上的大气1.2节)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压线越稀疏,表明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B.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 C.水平气压梯度 ...

  • 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练习
  •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节 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 受热过程及运动 一.选择题 1.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 ( ) A.始终在对流层 B.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解析:由于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