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练习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节 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

受热过程及运动

一、选择题

1.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

( )

A.始终在对流层 B.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解析:由于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而不同地理纬度的地面受热不均匀, 因此对流层的高度也不同。低纬度空气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可达17~18千米,而 高纬度对流层的高度仅8~9千米。

答案:D

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3.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

①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

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 射弱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①⑤⑥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从太阳辐射到大气逆辐射按顺序排列的关系: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小。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日较差较大。

答案:2.C 3.B

4.下列四种局部环流形式图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图A是局部热力环流,地面受“热” 点,气流应膨胀上升,反之遇“冷”点,则气流收缩下沉,故A项不正确;B项反 映白天吹谷风;C项表示海滨夜晚吹陆风;D项则表示城市与郊区之间近地面气流由 郊区流向市区。

答案:A

5.(2009·广东文基,43)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解析:“露重见晴天”,说明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幅度大,水汽因降 温快而大量凝结成露,预示着第二天白天为晴天。

答案:D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强烈的地方,在城市地域中,人类改变了自然环境面貌,影响了城市气候,引发了影响人类生存的城市环境问题。下图为“某市区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和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根据“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图”,分析该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来源位于( )

A.Ⅰ B.Ⅱ C.Ⅲ D.Ⅳ

7.观察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该市大气污染 物扩散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污染物浓度在Ⅰ、Ⅱ位置最高,而从等值线上还可看出Ⅰ处

最密集,并向东北方向减少,故可判断该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来源位于Ⅰ处。由气温 垂直分布图可发现乙、丙、丁三图都出现了逆温现象,不利于空气扩散,而甲图无 逆温现象,利于空气的对流扩散。

答案:6.A 7.A

8.(2010·江苏苏中联考

)

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若在苏北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觉稍暖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解析: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温度较低;夜晚多云,云层有保 温作用,温度不会太低。

答案:

A

9.(2010·湖北黄冈模拟)上图反映了某市热岛效应,在下列条件中,热岛效应强度较为 明显的是 ( ) ①白天 ②夜晚 ③强风 ④无风 ⑤旱季 ⑥雨季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夜晚郊区散热良好,城市活动仍在继续,因而热岛效应比白天明显;无风不 利于城市与郊区热量交换;旱季城市热量积累,使得热岛效应强度加大。

答案:D

(2010·福建厦门质检)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C/100米)时空变化图”,完成10~12题。

气温垂直递减率

10.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

A.9~17时 B.18时~次日7时

C.17时~次日9时 D.19时~次日6时

11.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12.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 )

A.大气环境质量好 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

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 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

解析:由图可知,在18时到次日7时之间,近地面大气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空 气下冷上热,不利于空气对流,即发生逆温现象。由纵坐标可知,逆温层最大高度 约为400米。逆温现象抑制了空气对流,近地面污染物聚集,大气能见度差,污染严 重;空气对流弱,不易形成云雨;近地面沙尘不易被上升气流带起,沙尘暴不易发 生。

答案:10.B 11.C 12.B

(2010·山东潍坊模拟)中新社2008年8月14日电 奥帆赛14日进入第六天,但青岛浮山湾海域的风力不到每秒3米,不符合比赛条件,当天原计划要进行的七个项目的比赛被迫顺延至下一个比赛日。阅读材料,结合右图完成13~15题。

13.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因素是( )

①地转偏向力 ②摩擦力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惯性离心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改变风的方向。 答案:B

14.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有可能是( )

A.热力环流 B.海陆风 C.季风环流 D.山谷风

解析:结合图示烟雾的飘动方向,可知白天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由陆地吹

向海洋,为海陆风。

答案:B

15.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 )

A.春季 B.秋季 C.白天 D.黑夜

解析:仔细读图可以看出:夜晚工业污染物吹向海洋,白天工业污染物受海风影响 吹向城市,大气污染危害较大。

答案:C

二、综合题

16.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 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 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_______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 一。

(2)完成海陆风示意图。

(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统计表,依据表格数据分析结论: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_______(季节)最少。最少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掩盖了海陆风。

(4)指出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的影响。

气流上升”“近地面受热少→气流上升”“近地面受热少→气流下沉”“水平方向 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第(4)题,海风发生在白天,能够把海上湿润、凉爽的 气流带入城市,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 热力环流 (2)如图

(3)冬季 冬季风强劲

(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 量。

17.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2)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

(3)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 。

(4)A、B两处受热的是 ,空气做 (上升或下沉)运动,冷却的 是 ,空气做 (上升或下沉)运动。

解析:据图可知,图中位于同一等压面的①②③各点气压相等;随高度升高,气压 逐渐降低,故④>①=②=③>⑤,所以气压最高的为④,最低的为⑤,由此可知④ 处为高压,⑤处为低压。结合热力环流知识,A处空气受热,空气做上升运动,B处 空气冷却,空气做下沉运动。

答案:(1)①②③ (2)④ (3)⑤ (4)A 上升 B 下沉

18.【PK重点线】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1所示:

图1

材料二 图2为“福建省7月气温分布图”,图3为图2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 水量分布。

图2 图3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2)说出图2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 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

(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结合图3分 析,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正确读图依据题目提供的材料分析归纳。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大致呈M状分布(可有不同的形态描述,但应说出 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区气温较低的意思);A地处于沿海,受 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言之有理即可) (3)秋冬;B地盛行冬季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节 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

受热过程及运动

一、选择题

1.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

( )

A.始终在对流层 B.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解析:由于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而不同地理纬度的地面受热不均匀, 因此对流层的高度也不同。低纬度空气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可达17~18千米,而 高纬度对流层的高度仅8~9千米。

答案:D

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3.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

①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

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 射弱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①⑤⑥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从太阳辐射到大气逆辐射按顺序排列的关系: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小。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日较差较大。

答案:2.C 3.B

4.下列四种局部环流形式图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图A是局部热力环流,地面受“热” 点,气流应膨胀上升,反之遇“冷”点,则气流收缩下沉,故A项不正确;B项反 映白天吹谷风;C项表示海滨夜晚吹陆风;D项则表示城市与郊区之间近地面气流由 郊区流向市区。

答案:A

5.(2009·广东文基,43)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解析:“露重见晴天”,说明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幅度大,水汽因降 温快而大量凝结成露,预示着第二天白天为晴天。

答案:D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强烈的地方,在城市地域中,人类改变了自然环境面貌,影响了城市气候,引发了影响人类生存的城市环境问题。下图为“某市区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和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根据“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图”,分析该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来源位于( )

A.Ⅰ B.Ⅱ C.Ⅲ D.Ⅳ

7.观察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该市大气污染 物扩散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污染物浓度在Ⅰ、Ⅱ位置最高,而从等值线上还可看出Ⅰ处

最密集,并向东北方向减少,故可判断该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来源位于Ⅰ处。由气温 垂直分布图可发现乙、丙、丁三图都出现了逆温现象,不利于空气扩散,而甲图无 逆温现象,利于空气的对流扩散。

答案:6.A 7.A

8.(2010·江苏苏中联考

)

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若在苏北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觉稍暖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解析: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温度较低;夜晚多云,云层有保 温作用,温度不会太低。

答案:

A

9.(2010·湖北黄冈模拟)上图反映了某市热岛效应,在下列条件中,热岛效应强度较为 明显的是 ( ) ①白天 ②夜晚 ③强风 ④无风 ⑤旱季 ⑥雨季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夜晚郊区散热良好,城市活动仍在继续,因而热岛效应比白天明显;无风不 利于城市与郊区热量交换;旱季城市热量积累,使得热岛效应强度加大。

答案:D

(2010·福建厦门质检)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C/100米)时空变化图”,完成10~12题。

气温垂直递减率

10.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

A.9~17时 B.18时~次日7时

C.17时~次日9时 D.19时~次日6时

11.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12.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 )

A.大气环境质量好 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

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 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

解析:由图可知,在18时到次日7时之间,近地面大气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空 气下冷上热,不利于空气对流,即发生逆温现象。由纵坐标可知,逆温层最大高度 约为400米。逆温现象抑制了空气对流,近地面污染物聚集,大气能见度差,污染严 重;空气对流弱,不易形成云雨;近地面沙尘不易被上升气流带起,沙尘暴不易发 生。

答案:10.B 11.C 12.B

(2010·山东潍坊模拟)中新社2008年8月14日电 奥帆赛14日进入第六天,但青岛浮山湾海域的风力不到每秒3米,不符合比赛条件,当天原计划要进行的七个项目的比赛被迫顺延至下一个比赛日。阅读材料,结合右图完成13~15题。

13.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因素是( )

①地转偏向力 ②摩擦力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惯性离心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改变风的方向。 答案:B

14.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有可能是( )

A.热力环流 B.海陆风 C.季风环流 D.山谷风

解析:结合图示烟雾的飘动方向,可知白天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由陆地吹

向海洋,为海陆风。

答案:B

15.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 )

A.春季 B.秋季 C.白天 D.黑夜

解析:仔细读图可以看出:夜晚工业污染物吹向海洋,白天工业污染物受海风影响 吹向城市,大气污染危害较大。

答案:C

二、综合题

16.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 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 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_______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 一。

(2)完成海陆风示意图。

(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统计表,依据表格数据分析结论: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_______(季节)最少。最少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掩盖了海陆风。

(4)指出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的影响。

气流上升”“近地面受热少→气流上升”“近地面受热少→气流下沉”“水平方向 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第(4)题,海风发生在白天,能够把海上湿润、凉爽的 气流带入城市,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 热力环流 (2)如图

(3)冬季 冬季风强劲

(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 量。

17.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2)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

(3)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 。

(4)A、B两处受热的是 ,空气做 (上升或下沉)运动,冷却的 是 ,空气做 (上升或下沉)运动。

解析:据图可知,图中位于同一等压面的①②③各点气压相等;随高度升高,气压 逐渐降低,故④>①=②=③>⑤,所以气压最高的为④,最低的为⑤,由此可知④ 处为高压,⑤处为低压。结合热力环流知识,A处空气受热,空气做上升运动,B处 空气冷却,空气做下沉运动。

答案:(1)①②③ (2)④ (3)⑤ (4)A 上升 B 下沉

18.【PK重点线】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1所示:

图1

材料二 图2为“福建省7月气温分布图”,图3为图2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 水量分布。

图2 图3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2)说出图2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 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

(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结合图3分 析,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正确读图依据题目提供的材料分析归纳。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大致呈M状分布(可有不同的形态描述,但应说出 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区气温较低的意思);A地处于沿海,受 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言之有理即可) (3)秋冬;B地盛行冬季


相关内容

  • 一轮讲义:第7讲大气的垂直分层
  • 第六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流层中的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是能量在对流层中传递和转化的表现.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上层大气和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浮尘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 ...

  •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传统教学教案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案 学 校: 年级及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十一周星期三第9节 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1 必修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7年5月第2版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 ...

  • 第二章 第三节大气环境(课时1)
  • 第三节 大 气 环 境 第 2014年12月28日早晨, 一架亚航QZ8501航班客机从印尼泗水飞往新加坡途中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后坠毁, 机上载有162人全部遇难.这架客机飞行员最后一次与空管中心通话是在清晨6时12分, 当时飞行员"要求左转并提升至38000英尺(11582米) 避风 ...

  • 学案8--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
  • 高一地理学案 编写人:王新兵 09 年 月 日 学案8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和大气的受热过程 班级 姓名 组号 ☆自主学习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 阅读教材P36-37第一.二自然段和表2-2-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完成: ①地球表面包围着的大气,称为 . ②低层大气有 ...

  • 大气运动一
  • 第一讲 大气环境(一) [知识要点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 大气的组成 例1据报道,默拉皮火山发生大规模的强有力喷发,火山灰.烟尘以及有毒气体冲上8000米高空,该高度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属于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例2 2014年10月25日,57岁的谷歌高级副 ...

  •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目的 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 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 路的观念和意识. ...

  • 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doc
  •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 ...

  •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一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大气圈的概念.组成成分与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划分依据. 2.运用图表分析.联系实际说明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组成成分,培养学生对地理知 ...

  • 高一地理大气的垂直分层
  •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悬浮在大 气中的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干洁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 组成的,其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者约占干洁空气容积的 99%.大气中的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 的物质:大气中的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 碳和臭氧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