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沛然学术思想

第12卷 第8期 2010 年 8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2 No. 8 Aug . ,2010

刘沛然学术思想

刘胜春

(唐山开滦医疗集团赵各庄医院,河北 唐山 063101)

摘 要:刘沛然(1920-)系全国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文章从刘老开始的以身试药,尝药470多种,并考据文献打破了细辛限量,用大剂量细辛(120g)治疗脉管炎等多种疑难重奇疾病取得良效,到专著《细辛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实用中药歌诀》(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以及介绍刘老的用药特点——“四用”:重者重用、轻者轻用、血者重用、气者轻用。“四结合”:升降结合、动植结合、阴阳结合、动静结合。“一气化”:凡用药有重则有轻,如用磁石之重,必用柴胡之轻,亦有自然之气化:如蛇易皮、蟹易鳌。“四个关系”:以药带药,以量佐药,量与量矫,药量相调。并举出典型病例从而阐述了刘老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刘沛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2010) 08-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0040- 03

Academic Thought of LIU Pei-ran

LIU Sheng-chun

(Tangshan Kailuan Medical Group Zhaogezhuang Hospital, Tangshan 063101, Hebei, China)LIU Pei-ran(1920-) is a well-know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CTM) practitioner Abstract:

in China,who enjoys special subsidy from State Council in China. He has both solid basic knowledge in theory and plentiful clinical experience. This essay begins with Senior LIU's experience of examining more than 470 kinds of herbs by himself,and he has made a breakthrough in the dosage of Asarum based on numerous investigations on medical documents. He also succeeds in treating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illness like Angitis by administrating large dosage of Asarum(120 grams). This essay also relates to his monographs of Asarum and clinic (published by People's Sanitation Press) and Practical Chinese Prescription in Rhyme(published in People's Sanitation Press). It also elaborates his characteristics in prescribing. Four use:the serious requires more,the lighter requires less,the patient with blood illness needs more while the patient whose Qi(energy) goes wrong needs less. Four combinations:combine increase and decrease,animal and plant,Yin and Yang,dynamic and static. One gasification(a concep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which means that if there is something heavy in the prescription,something light must be included to complement it. E.g. the Magnetite and the Bupleurum. This phenomenon in nature is snakes molting easily and crabs often renewing its chela. Four relations:using one ingredient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another dose;administrating the dosage according to the seriousness of a patient,neither too much nor too less;different ingredients should comply with each other considering their properties. Besides,many typical clinical cases are listed in this essay to elaborate Senior LIU's academic thought.

LIU Pei-ran;famous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academic thoughtKey words:吾师刘沛然老先生,生于1920年,河北丰润人。

系全国名老中医,1981年晋升中医主任医师。初行医于丰润、唐山、天津。解放后曾任韩城医院院长,中医学校校长,河北省中医研究所内科组组长。后支援重工业调开滦煤矿医院工作至今。曾兼任省中医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省中医药学会顾问等七职。

刘老一生好学,精勤不倦,耽嗜典籍,精读、熟诵《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17部医著。从医60多年来愈病无数,屡起沉疴,对各种疑难重奇疾病研究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并总结出许多独特的理论。刘老还经常赴京给海内外知名人士及中央首长会诊。如数学家张广厚患病期间刘老曾治9个月之久。

刘老勤于著述,先后撰写论文159篇,大部分在国内各家中医杂志发表(其中《中医杂志》刊登12

篇,各省级中医杂志56篇,有的还翻译成外文、文摘

与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合著书籍21本,专著5部,如《十万金方》外科第一集、《民间常用妇科良方》、《细辛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至今已再版两次)、《临症辨证用语》、《实用中药歌诀》(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等。刘老写书主张“写中医书,说中医理论话,尊古不泥古,重在时代发挥”。他还善写书评,如对“若药不暝眩,厥疾弗廖”之语,某中医杂志载文认为“暝眩”是“服药后的反映”。刘老认为非矣,撰文指出“暝眩”是齐鲁语,指“毒厚”而言,还要求“译古文不能完全以意而译,更不能译者意也”,应该“言及文义辞对清华”(见《中医杂志》读者园地或《中医百家言》222页《译与意》)。

多年来刘老坚持临床带徒,诲人不倦,并经常赴全国各省市县讲学,深得赞誉。鉴于他的突出成

收稿日期:2010-02-24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管理局资助项目(96号)作者简介:刘胜春(1960-),男,河北唐山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肝硬化、肾病中医治疗。

40

12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绩,党和国家给了他许多荣誉称号;1952年美帝细菌战时即被授予“河北省二等模范”。后又陆续获得“煤炭部劳动模范”、“河北省劳动模范”、“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先进知识分子”、“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并连续三届被选为省、市人大代表。1992年底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作为学生,笔者有幸能聆听先生的教诲,现将17年随师学习之点滴见闻,简述于下。

1 赋诗融医理 尝药辨苦辛

一书选为例文。

3 读书多思 临证善辨

先生弱冠之年,行医之初(1942年始)即对中药药性下过一番苦功。他不但熟诵《本草》,为了体会中药性味还以身试药,尝药达470多种,一一记录心得,验之于临床。并把这些体会和临床经验逐药赋诗作注,是为近年出版的《实用中药歌诀》之雏形。

通过以身试药,纠正了一般书中记载的谬误和不实之词。如一般《本草》书中记载最苦不过黄连,而刘老通过品尝觉川楝子之苦远超黄连,且多食害胃。因此老师用川楝子量不超过6g。又如细辛用量,宋代《本草别说》载有“不过钱”之论,且现在教科书也囿其论,而刘老通过品尝“细辛”味辛辣,散而不守,逐渐加量亦无不适。曾一次亲自服下120g 细辛生药药汁亦无不适。在此基础上,临床细辛用量逐渐放开,解放了细辛限量的禁锢。并用大剂量细辛治疗脉管炎等疾患及其它疑难重症均取得了满意疗效,未有一例失误。根据多年使用细辛的验案与文献考证,而成专著《细辛与临床》一书。

刘老对配伍应用有他独到的见解。有一次笔者问他柏子仁丸治阴虚盗汗,何以用辛燥之半夏?刘老说这是药与药的关系,非药与病的关系。阴虚当用阴药,不当用半夏,但阴无阳无以生,五味子之阴非半夏之阳则不能收功,这就是开阖问题。一番话使笔者茅塞顿开。

2 善体悟 “医论”融理法

刘师读书临证讲究一个“悟”字。他临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分析治验,悟出医理,撰成定文而成为他独特的“医论”,以此更好的指导临床,兹举数则。

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提出“气结聚则变幻形象,血不循则变腐于体”,准确的提出了红斑狼疮的病理机制。

对肝硬化腹水提出“善治腹水者,不治水而治血;治血也,非治血而治血中之水,逐水不逐血,助正不助邪,此治腹水之正治”。

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提出“脾骨劳损,血络拘绊,血不和气,骨质先虚”,指出了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理本质。

对心律缓慢的治疗,主张“士衰心自缓,脾运火自安”,以调心脾为关键。

以其“医论”指导临床,治疗相应的疾病都有理可循,依理施方,常能撮其所要,事半功倍,效果桴应。先生的“医论”都有治验病例为据,警句之下鼎足相擎,曰验曰证。

刘老还勇改古论,如古人云:“离照当空,霪霾自去”,语义不切,他改为:“离火当空照,坎水不寒宫”。语义明了,针对性强。以此理论治疗肾病,重用附子效果确定,如治天津传染病医院范某,附子逐剂逐量加至250g(从小量开始每剂加6g)而痊愈。

刘老诊断之余,嗜写书文,如体会为医之理写出了“论医”一文,被中医大学课本《中医文体写作》

先生一生博览群书,但他读书不只停留在文字

表面,而在无字处下功夫,常有所悟,如他读《卫生宝鉴》在炙甘草汤条下有“治呃逆不绝”之语,甚觉奇特。炙甘草汤本为仲景之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而设,《外台秘要》用治“肺瘘,涎唾多”,《千金翼方》名“复脉汤”,用治虚劳,这是常法;而唯《卫生宝鉴》用治呃逆不绝是与前者不同论述,他抓住不放,临床用之治疗14例重病呃逆,果然效如桴鼓。其论文《炙甘草汤治疗重病呃逆》于1982年11期《中医杂志》发表。

刘老读书讲究考证,不是人云亦云。如阅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必先考证汤显祖的《临川集》及缪仲淳的医著,其中都提及王肯堂云云。因其同处明代,更为相知,这就从同时代其他人口笔中更加客观的了解了王肯堂及其所著的《证治准绳》。

先生读书善悟,如读王肯堂的《证治准绳》载有“三参饮”治疗皮肤风骚痒疹,其方中有“雷丸”一药,他立即研究思考,意想瘙痒是皮肤变态病,雷丸是驱蛔药,王用此何哉?悟出:蛔虫病易致变态反应。刘老云:“神哉,神哉”!于是把雷丸试用于变态反应病中果然神效,并由雷丸悟出根菌类药如土茯苓、茯苓等都可治疗变态反应病,临床已得到证实,现他治疗变态反应病如过敏性哮喘、荨麻疹、胃肠黏膜脱垂等等,都用此类药物。这些经验皆出书外,乃善悟之结果。

刘老临证善辨,他常讲“用药应从病,从证,从症,以主体而定性”。如治蛛网膜下腔出血,他的立论是用苦降、寒收之法。古人云,人身无逆上之血,因火而即逆上,一时络难扃固,不寻常度。治疗初期切忌辛开,宜苦以降火,寒以涩收(栀子金花汤),以苦寒解火气(小量川连、大量生地炭),滋阴涩阴(生地、牛膝炭),以寒治热迫阳络(生地、丹皮、蚕砂),以理伏邪,血止方可续商。(《中医杂志》1985年8期)。又如某患者形瘦,二便难,脉弦数,乃肾气虚。宜用阿胶珠、肉苁蓉,加苏子变咸温、温降。同为降气而苦降、温降有别。

又如某患者微汗,遗尿,脉细微,谓肾不纳气又不同用药也。这就是刘老常说的“用药变味变量是其关键”。

由上可知刘老读书临证可谓悟之深也,辨之详也。

4 刘老的用药特点

他用药有其独到之处,其用药特点有四:即“四用”、“四结合”、“一气化”、“四个关系”。四用是,重者重用,轻者轻用,血者重用,气者轻用。四结合:升降结合,动植结合,阴阳结合,动静结合。一气化是:凡用药有重则有轻,如用磁石之重,必用柴胡之轻,亦有自然之气化,如蛇易皮,蟹易鳖。四个关系是:以药带药,以量佐药,量与量矫,药量相调。以证立法,因证辨方。

病、证、方、药务求精逸警练,法有法外之法,方有方外之方,药中有要理,有定法亦有变法。他常云:“胸中有法亦无法”,“不能离乎规矩,亦不能泥乎规矩”关键在“变”字。如雷丸治荨麻疹及过敏性哮喘;酸枣仁散疏邪气,又能利血,对变应性血管炎有效;连翘治疗各种便秘,皆为普通药而用于非普通病。

在用药方面还掌握:善用之,足以制胜。主张

41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2卷

“今人今病今药治,宋人宋病宋药治医”。他常讲明汤显祖病七年,答缪仲淳“古方新病不相能”以示古今有别。

刘老还善用对药,尤善于研究组剂中两味药的组方,如仓足饮:焦栀子、附子治疗腰痛腰腹间挛急;紫芝丸:半夏、五灵脂调解心律;津调散:黄连、款冬花治疗妒精,疮脓汁淋漓;防风散:防风、鹤虱治口腔溃疡等都有独到之处。

先生还善编两味药方,他常说在用方的基础上加减方便,如穿山甲散:穿山甲、海藻治硬节痰核及乳腺增生;冬葵子散:冬葵子、砂仁治妇人乳房胀痛;白蔹丸:地肤子、白蔹治男子白浊,妇人白带;延灵散:五灵脂、延胡索治小便溺血等等约数百则都写入他所著《实用中药诗注》一书中。

5 功深底厚 屡起沉疴

(后入)30g,蔓荆子15g,甘松10g 另外随汤药冲服六

神丸,每次10粒。至1975年7月1日服药15剂,眩晕等症减轻,时气短,心率64~70次/min,律齐。再法加附子至24g,加薤白头10g。7月30日连服15剂,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心电图,恢复至正常,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未复发。

5.3 腹主动脉栓塞(动脉硬化形成血栓)

由于刘老有深厚的理论根底,且在临床工作中

思路深细,从不株守一家言,颇能独开生面,心得尤多,常能愈大症难症,《燕赵当代名中医》中称刘老是“功深效自著”,现举病案4则以见一斑。

5.1 老年远端动脉硬化症

陈某,男,73岁,印度尼西亚人。1975年6月13日来唐医治。患者双脚肿痛,已三年之久,走路困难,腰臀作酸,腿乏力,痛则由足至膝皆有困感。检查:形气充盛,痰湿之质,两下肢皆肿,尤其足踝部(已没踝),双足趾末梢色泽黑绛,温度低,左足食趾局限性干性坏死,皮温左低于右,血压160/100mmHg,寸口脉弦硬带数,左腘及趺阳、踝动脉皆微弱,垂朝试验(-),不能适履,下榻行动及步履困窘。印尼医院诊断:动脉栓塞性的脉管炎。刘老与骨科主任医师李宝奎院长共诊为老年动脉硬化症。老年痰湿有余于上,肾水空虚于下,血弱阳虚而足肿如着靴,又兼下络气亏,荣液易耗,阴阳气不相顺接,供血、回运受限。治宜充阴旺血、通阳奋厥、渗利节络。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24g,茄根15g,桂枝12g,赤芍24g,细辛(后入)30g,通草12g,浙贝母15g,浮萍15g,漏芦9g,穿山甲6g,怀牛膝15g,巴戟天21g,水煎服。另用金钱白花蛇,每次1条,为极细面,药汁冲服。6月17日,迭服4剂足肿显著减轻,各部脉管显露,左趾温度与右趾温度相称,步履轻便无痛楚,步履自如,皮色沉着改变。仍守前法,前方减漏芦,加萆薢24g,骨碎补24g,细辛(后入)增至60g,金钱白花蛇如法服用。6月28日服9剂后,肿胀完全消失,步履、跑步自如。患者对中国大夫赞不绝口,将原方带回印尼。

5.2 心动过缓

刘某,男,54岁,吉林省地震赴唐援建总指挥。1977年4月20日中午,在唐山开滦医院,正值中午驰车抢救。患者突然腹胀如釜,腹痛掣及满腹,痛汗全身,呕吐,少腹如坠如堕,尿意感,肢末寒彻。右下肢瘫痪,左下肢稍有动作,下肢浮肿,右腹股动脉摸不清,寸口重取短急,舌质绛,急劳伤损,阴阳二气绝微,气碍转运,气血交凝,阻遏循流,上下不得交循,病发急变,痛、绝并脱。急以大溶大通为务,行中通,通中活,重者重用,血者重用。黑元参45g,附子10g,皂刺24g,浮萍30g,忍冬藤30g,路路通5个,通草24g,当归24g,干漆(炒烟尽)4.5g,丹参30g,水蛭15g,赤芍24g,细辛(后入)120g,水煎服,6h 服1次,每次饮量350~400mL。2剂药后,始有转机,疼痛缓解腹胀见软、渐消,矢气出,5剂药后能坐起,下肢有运动,继服3剂能下床步履。1977年5月2日,护送吉林医大,带方嘱继服15剂。1977年5月24日去北京阜外医院复查,过唐时下车检查,各动脉搏动正常,步履健壮,色泽温度及功能无异常。更法渗泄,咸温辛通。药用:夏枯草30g,黑元参60g,金银花30g,当归18g,大黄3g,细辛(后入)45g,附子15g,苏赤木15g,丹参24g,水蛭12g,连翘21g,血竭花10g (为极细面温开水均2次冲服),萆薢24g。1997年7月11日返唐工作,按方继服20剂。

并附:阜外医院诊断后,将方子完全录下,并加赞诩。1988年8月余奉卫生部去长春开会时,面晋健康。

5.4 胆系感染灼热痛楚

邢某,男,56岁。因心悸、眩晕,1975年5月曾两次住院。6月16日因眩晕、心律不齐再次住院。病房常规治疗仍未收效。6月25日会诊:胃纳差、气短、心虚悸、少寐、动则眩晕增剧、恶心、呕吐、自汗、小便清长、大便稀薄、面苍白、黯滞少华、畏寒、肢冷、舌体胖嫩、质淡、苔白润、脉沉结过迟不整,心率每分钟38~40次。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伴交界区性心律,每分钟38次。Q~T间期延长0.44,最高值是0.41~0.42,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阳相失,卫阳不固,脾阳郁遏,脾阳不运,虚寒肌冷,伏滞阴气,土衰心自缓,脾运火自安,三阳浮,故现是症。拟三附加味:贡术10g,莲房24g,升麻6g,附子15g,白人参10g,蜜黄芪40g,半夏6g,吴茱萸10g,茯苓30g,细辛

王某,男,25岁,唐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

1978年6月10日由三院转本院。灼热20余天,不得控制,日发几次(体温38℃)。外恶冷,口苦,欲呕,不思饮食,小便黄,右肋疼痛掣及后背,畏扪,黄染病容,舌淡濡,无苔,脉细短数,均诊:胆系感染。胆为清府,净洁之官,内脏清,性苦寒,客忤犯胆,乱其胆静,阻其胆之功,不通则滞,滞则痛,性喜疏通,辛开温散,切忌苦寒,胆汁得行,解而不结,散而不敛。药用:桂枝4.5g,苏叶15g,细辛(后入)15g,破故纸15g,两头尖15g,丹参30g,郁金15g,苏赤木20g,金银花60g,片姜黄10g,白术6g,赤芍20g,泽兰60g。至1978年7月4日服药21剂,即上班工作。云服药不足10剂时,灼热恢复,疼痛已止。

以上仅能反映先生学术思想之点滴。他丰富的内涵非我辈所能探明。他常以“医德在操守,医工在勤奋”自勉,并以“医非学养深者不可以鸣世,书非选抉严者不可以为法”来教育我们。数十年他坚持闻鸡起读,夜静灯诵,耄耋之年仍轮翻背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书。他讲的每一体会都有据可查,有验可证,实在令人折服。有记者说他是三过人:勤奋过人,记忆力过人,聪明过人。还有人说他是三能:能治、能讲、能写。这是对刘老治学的高度概括。愿他的治学精神和临床经验能发扬光大,造福人民。◆

42

第12卷 第8期 2010 年 8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2 No. 8 Aug . ,2010

刘沛然学术思想

刘胜春

(唐山开滦医疗集团赵各庄医院,河北 唐山 063101)

摘 要:刘沛然(1920-)系全国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文章从刘老开始的以身试药,尝药470多种,并考据文献打破了细辛限量,用大剂量细辛(120g)治疗脉管炎等多种疑难重奇疾病取得良效,到专著《细辛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实用中药歌诀》(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以及介绍刘老的用药特点——“四用”:重者重用、轻者轻用、血者重用、气者轻用。“四结合”:升降结合、动植结合、阴阳结合、动静结合。“一气化”:凡用药有重则有轻,如用磁石之重,必用柴胡之轻,亦有自然之气化:如蛇易皮、蟹易鳌。“四个关系”:以药带药,以量佐药,量与量矫,药量相调。并举出典型病例从而阐述了刘老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刘沛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2010) 08-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0040- 03

Academic Thought of LIU Pei-ran

LIU Sheng-chun

(Tangshan Kailuan Medical Group Zhaogezhuang Hospital, Tangshan 063101, Hebei, China)LIU Pei-ran(1920-) is a well-know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CTM) practitioner Abstract:

in China,who enjoys special subsidy from State Council in China. He has both solid basic knowledge in theory and plentiful clinical experience. This essay begins with Senior LIU's experience of examining more than 470 kinds of herbs by himself,and he has made a breakthrough in the dosage of Asarum based on numerous investigations on medical documents. He also succeeds in treating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illness like Angitis by administrating large dosage of Asarum(120 grams). This essay also relates to his monographs of Asarum and clinic (published by People's Sanitation Press) and Practical Chinese Prescription in Rhyme(published in People's Sanitation Press). It also elaborates his characteristics in prescribing. Four use:the serious requires more,the lighter requires less,the patient with blood illness needs more while the patient whose Qi(energy) goes wrong needs less. Four combinations:combine increase and decrease,animal and plant,Yin and Yang,dynamic and static. One gasification(a concep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which means that if there is something heavy in the prescription,something light must be included to complement it. E.g. the Magnetite and the Bupleurum. This phenomenon in nature is snakes molting easily and crabs often renewing its chela. Four relations:using one ingredient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another dose;administrating the dosage according to the seriousness of a patient,neither too much nor too less;different ingredients should comply with each other considering their properties. Besides,many typical clinical cases are listed in this essay to elaborate Senior LIU's academic thought.

LIU Pei-ran;famous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academic thoughtKey words:吾师刘沛然老先生,生于1920年,河北丰润人。

系全国名老中医,1981年晋升中医主任医师。初行医于丰润、唐山、天津。解放后曾任韩城医院院长,中医学校校长,河北省中医研究所内科组组长。后支援重工业调开滦煤矿医院工作至今。曾兼任省中医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省中医药学会顾问等七职。

刘老一生好学,精勤不倦,耽嗜典籍,精读、熟诵《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17部医著。从医60多年来愈病无数,屡起沉疴,对各种疑难重奇疾病研究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并总结出许多独特的理论。刘老还经常赴京给海内外知名人士及中央首长会诊。如数学家张广厚患病期间刘老曾治9个月之久。

刘老勤于著述,先后撰写论文159篇,大部分在国内各家中医杂志发表(其中《中医杂志》刊登12

篇,各省级中医杂志56篇,有的还翻译成外文、文摘

与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合著书籍21本,专著5部,如《十万金方》外科第一集、《民间常用妇科良方》、《细辛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至今已再版两次)、《临症辨证用语》、《实用中药歌诀》(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等。刘老写书主张“写中医书,说中医理论话,尊古不泥古,重在时代发挥”。他还善写书评,如对“若药不暝眩,厥疾弗廖”之语,某中医杂志载文认为“暝眩”是“服药后的反映”。刘老认为非矣,撰文指出“暝眩”是齐鲁语,指“毒厚”而言,还要求“译古文不能完全以意而译,更不能译者意也”,应该“言及文义辞对清华”(见《中医杂志》读者园地或《中医百家言》222页《译与意》)。

多年来刘老坚持临床带徒,诲人不倦,并经常赴全国各省市县讲学,深得赞誉。鉴于他的突出成

收稿日期:2010-02-24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管理局资助项目(96号)作者简介:刘胜春(1960-),男,河北唐山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肝硬化、肾病中医治疗。

40

12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绩,党和国家给了他许多荣誉称号;1952年美帝细菌战时即被授予“河北省二等模范”。后又陆续获得“煤炭部劳动模范”、“河北省劳动模范”、“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先进知识分子”、“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并连续三届被选为省、市人大代表。1992年底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作为学生,笔者有幸能聆听先生的教诲,现将17年随师学习之点滴见闻,简述于下。

1 赋诗融医理 尝药辨苦辛

一书选为例文。

3 读书多思 临证善辨

先生弱冠之年,行医之初(1942年始)即对中药药性下过一番苦功。他不但熟诵《本草》,为了体会中药性味还以身试药,尝药达470多种,一一记录心得,验之于临床。并把这些体会和临床经验逐药赋诗作注,是为近年出版的《实用中药歌诀》之雏形。

通过以身试药,纠正了一般书中记载的谬误和不实之词。如一般《本草》书中记载最苦不过黄连,而刘老通过品尝觉川楝子之苦远超黄连,且多食害胃。因此老师用川楝子量不超过6g。又如细辛用量,宋代《本草别说》载有“不过钱”之论,且现在教科书也囿其论,而刘老通过品尝“细辛”味辛辣,散而不守,逐渐加量亦无不适。曾一次亲自服下120g 细辛生药药汁亦无不适。在此基础上,临床细辛用量逐渐放开,解放了细辛限量的禁锢。并用大剂量细辛治疗脉管炎等疾患及其它疑难重症均取得了满意疗效,未有一例失误。根据多年使用细辛的验案与文献考证,而成专著《细辛与临床》一书。

刘老对配伍应用有他独到的见解。有一次笔者问他柏子仁丸治阴虚盗汗,何以用辛燥之半夏?刘老说这是药与药的关系,非药与病的关系。阴虚当用阴药,不当用半夏,但阴无阳无以生,五味子之阴非半夏之阳则不能收功,这就是开阖问题。一番话使笔者茅塞顿开。

2 善体悟 “医论”融理法

刘师读书临证讲究一个“悟”字。他临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分析治验,悟出医理,撰成定文而成为他独特的“医论”,以此更好的指导临床,兹举数则。

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提出“气结聚则变幻形象,血不循则变腐于体”,准确的提出了红斑狼疮的病理机制。

对肝硬化腹水提出“善治腹水者,不治水而治血;治血也,非治血而治血中之水,逐水不逐血,助正不助邪,此治腹水之正治”。

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提出“脾骨劳损,血络拘绊,血不和气,骨质先虚”,指出了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理本质。

对心律缓慢的治疗,主张“士衰心自缓,脾运火自安”,以调心脾为关键。

以其“医论”指导临床,治疗相应的疾病都有理可循,依理施方,常能撮其所要,事半功倍,效果桴应。先生的“医论”都有治验病例为据,警句之下鼎足相擎,曰验曰证。

刘老还勇改古论,如古人云:“离照当空,霪霾自去”,语义不切,他改为:“离火当空照,坎水不寒宫”。语义明了,针对性强。以此理论治疗肾病,重用附子效果确定,如治天津传染病医院范某,附子逐剂逐量加至250g(从小量开始每剂加6g)而痊愈。

刘老诊断之余,嗜写书文,如体会为医之理写出了“论医”一文,被中医大学课本《中医文体写作》

先生一生博览群书,但他读书不只停留在文字

表面,而在无字处下功夫,常有所悟,如他读《卫生宝鉴》在炙甘草汤条下有“治呃逆不绝”之语,甚觉奇特。炙甘草汤本为仲景之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而设,《外台秘要》用治“肺瘘,涎唾多”,《千金翼方》名“复脉汤”,用治虚劳,这是常法;而唯《卫生宝鉴》用治呃逆不绝是与前者不同论述,他抓住不放,临床用之治疗14例重病呃逆,果然效如桴鼓。其论文《炙甘草汤治疗重病呃逆》于1982年11期《中医杂志》发表。

刘老读书讲究考证,不是人云亦云。如阅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必先考证汤显祖的《临川集》及缪仲淳的医著,其中都提及王肯堂云云。因其同处明代,更为相知,这就从同时代其他人口笔中更加客观的了解了王肯堂及其所著的《证治准绳》。

先生读书善悟,如读王肯堂的《证治准绳》载有“三参饮”治疗皮肤风骚痒疹,其方中有“雷丸”一药,他立即研究思考,意想瘙痒是皮肤变态病,雷丸是驱蛔药,王用此何哉?悟出:蛔虫病易致变态反应。刘老云:“神哉,神哉”!于是把雷丸试用于变态反应病中果然神效,并由雷丸悟出根菌类药如土茯苓、茯苓等都可治疗变态反应病,临床已得到证实,现他治疗变态反应病如过敏性哮喘、荨麻疹、胃肠黏膜脱垂等等,都用此类药物。这些经验皆出书外,乃善悟之结果。

刘老临证善辨,他常讲“用药应从病,从证,从症,以主体而定性”。如治蛛网膜下腔出血,他的立论是用苦降、寒收之法。古人云,人身无逆上之血,因火而即逆上,一时络难扃固,不寻常度。治疗初期切忌辛开,宜苦以降火,寒以涩收(栀子金花汤),以苦寒解火气(小量川连、大量生地炭),滋阴涩阴(生地、牛膝炭),以寒治热迫阳络(生地、丹皮、蚕砂),以理伏邪,血止方可续商。(《中医杂志》1985年8期)。又如某患者形瘦,二便难,脉弦数,乃肾气虚。宜用阿胶珠、肉苁蓉,加苏子变咸温、温降。同为降气而苦降、温降有别。

又如某患者微汗,遗尿,脉细微,谓肾不纳气又不同用药也。这就是刘老常说的“用药变味变量是其关键”。

由上可知刘老读书临证可谓悟之深也,辨之详也。

4 刘老的用药特点

他用药有其独到之处,其用药特点有四:即“四用”、“四结合”、“一气化”、“四个关系”。四用是,重者重用,轻者轻用,血者重用,气者轻用。四结合:升降结合,动植结合,阴阳结合,动静结合。一气化是:凡用药有重则有轻,如用磁石之重,必用柴胡之轻,亦有自然之气化,如蛇易皮,蟹易鳖。四个关系是:以药带药,以量佐药,量与量矫,药量相调。以证立法,因证辨方。

病、证、方、药务求精逸警练,法有法外之法,方有方外之方,药中有要理,有定法亦有变法。他常云:“胸中有法亦无法”,“不能离乎规矩,亦不能泥乎规矩”关键在“变”字。如雷丸治荨麻疹及过敏性哮喘;酸枣仁散疏邪气,又能利血,对变应性血管炎有效;连翘治疗各种便秘,皆为普通药而用于非普通病。

在用药方面还掌握:善用之,足以制胜。主张

41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2卷

“今人今病今药治,宋人宋病宋药治医”。他常讲明汤显祖病七年,答缪仲淳“古方新病不相能”以示古今有别。

刘老还善用对药,尤善于研究组剂中两味药的组方,如仓足饮:焦栀子、附子治疗腰痛腰腹间挛急;紫芝丸:半夏、五灵脂调解心律;津调散:黄连、款冬花治疗妒精,疮脓汁淋漓;防风散:防风、鹤虱治口腔溃疡等都有独到之处。

先生还善编两味药方,他常说在用方的基础上加减方便,如穿山甲散:穿山甲、海藻治硬节痰核及乳腺增生;冬葵子散:冬葵子、砂仁治妇人乳房胀痛;白蔹丸:地肤子、白蔹治男子白浊,妇人白带;延灵散:五灵脂、延胡索治小便溺血等等约数百则都写入他所著《实用中药诗注》一书中。

5 功深底厚 屡起沉疴

(后入)30g,蔓荆子15g,甘松10g 另外随汤药冲服六

神丸,每次10粒。至1975年7月1日服药15剂,眩晕等症减轻,时气短,心率64~70次/min,律齐。再法加附子至24g,加薤白头10g。7月30日连服15剂,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心电图,恢复至正常,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未复发。

5.3 腹主动脉栓塞(动脉硬化形成血栓)

由于刘老有深厚的理论根底,且在临床工作中

思路深细,从不株守一家言,颇能独开生面,心得尤多,常能愈大症难症,《燕赵当代名中医》中称刘老是“功深效自著”,现举病案4则以见一斑。

5.1 老年远端动脉硬化症

陈某,男,73岁,印度尼西亚人。1975年6月13日来唐医治。患者双脚肿痛,已三年之久,走路困难,腰臀作酸,腿乏力,痛则由足至膝皆有困感。检查:形气充盛,痰湿之质,两下肢皆肿,尤其足踝部(已没踝),双足趾末梢色泽黑绛,温度低,左足食趾局限性干性坏死,皮温左低于右,血压160/100mmHg,寸口脉弦硬带数,左腘及趺阳、踝动脉皆微弱,垂朝试验(-),不能适履,下榻行动及步履困窘。印尼医院诊断:动脉栓塞性的脉管炎。刘老与骨科主任医师李宝奎院长共诊为老年动脉硬化症。老年痰湿有余于上,肾水空虚于下,血弱阳虚而足肿如着靴,又兼下络气亏,荣液易耗,阴阳气不相顺接,供血、回运受限。治宜充阴旺血、通阳奋厥、渗利节络。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24g,茄根15g,桂枝12g,赤芍24g,细辛(后入)30g,通草12g,浙贝母15g,浮萍15g,漏芦9g,穿山甲6g,怀牛膝15g,巴戟天21g,水煎服。另用金钱白花蛇,每次1条,为极细面,药汁冲服。6月17日,迭服4剂足肿显著减轻,各部脉管显露,左趾温度与右趾温度相称,步履轻便无痛楚,步履自如,皮色沉着改变。仍守前法,前方减漏芦,加萆薢24g,骨碎补24g,细辛(后入)增至60g,金钱白花蛇如法服用。6月28日服9剂后,肿胀完全消失,步履、跑步自如。患者对中国大夫赞不绝口,将原方带回印尼。

5.2 心动过缓

刘某,男,54岁,吉林省地震赴唐援建总指挥。1977年4月20日中午,在唐山开滦医院,正值中午驰车抢救。患者突然腹胀如釜,腹痛掣及满腹,痛汗全身,呕吐,少腹如坠如堕,尿意感,肢末寒彻。右下肢瘫痪,左下肢稍有动作,下肢浮肿,右腹股动脉摸不清,寸口重取短急,舌质绛,急劳伤损,阴阳二气绝微,气碍转运,气血交凝,阻遏循流,上下不得交循,病发急变,痛、绝并脱。急以大溶大通为务,行中通,通中活,重者重用,血者重用。黑元参45g,附子10g,皂刺24g,浮萍30g,忍冬藤30g,路路通5个,通草24g,当归24g,干漆(炒烟尽)4.5g,丹参30g,水蛭15g,赤芍24g,细辛(后入)120g,水煎服,6h 服1次,每次饮量350~400mL。2剂药后,始有转机,疼痛缓解腹胀见软、渐消,矢气出,5剂药后能坐起,下肢有运动,继服3剂能下床步履。1977年5月2日,护送吉林医大,带方嘱继服15剂。1977年5月24日去北京阜外医院复查,过唐时下车检查,各动脉搏动正常,步履健壮,色泽温度及功能无异常。更法渗泄,咸温辛通。药用:夏枯草30g,黑元参60g,金银花30g,当归18g,大黄3g,细辛(后入)45g,附子15g,苏赤木15g,丹参24g,水蛭12g,连翘21g,血竭花10g (为极细面温开水均2次冲服),萆薢24g。1997年7月11日返唐工作,按方继服20剂。

并附:阜外医院诊断后,将方子完全录下,并加赞诩。1988年8月余奉卫生部去长春开会时,面晋健康。

5.4 胆系感染灼热痛楚

邢某,男,56岁。因心悸、眩晕,1975年5月曾两次住院。6月16日因眩晕、心律不齐再次住院。病房常规治疗仍未收效。6月25日会诊:胃纳差、气短、心虚悸、少寐、动则眩晕增剧、恶心、呕吐、自汗、小便清长、大便稀薄、面苍白、黯滞少华、畏寒、肢冷、舌体胖嫩、质淡、苔白润、脉沉结过迟不整,心率每分钟38~40次。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伴交界区性心律,每分钟38次。Q~T间期延长0.44,最高值是0.41~0.42,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阳相失,卫阳不固,脾阳郁遏,脾阳不运,虚寒肌冷,伏滞阴气,土衰心自缓,脾运火自安,三阳浮,故现是症。拟三附加味:贡术10g,莲房24g,升麻6g,附子15g,白人参10g,蜜黄芪40g,半夏6g,吴茱萸10g,茯苓30g,细辛

王某,男,25岁,唐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

1978年6月10日由三院转本院。灼热20余天,不得控制,日发几次(体温38℃)。外恶冷,口苦,欲呕,不思饮食,小便黄,右肋疼痛掣及后背,畏扪,黄染病容,舌淡濡,无苔,脉细短数,均诊:胆系感染。胆为清府,净洁之官,内脏清,性苦寒,客忤犯胆,乱其胆静,阻其胆之功,不通则滞,滞则痛,性喜疏通,辛开温散,切忌苦寒,胆汁得行,解而不结,散而不敛。药用:桂枝4.5g,苏叶15g,细辛(后入)15g,破故纸15g,两头尖15g,丹参30g,郁金15g,苏赤木20g,金银花60g,片姜黄10g,白术6g,赤芍20g,泽兰60g。至1978年7月4日服药21剂,即上班工作。云服药不足10剂时,灼热恢复,疼痛已止。

以上仅能反映先生学术思想之点滴。他丰富的内涵非我辈所能探明。他常以“医德在操守,医工在勤奋”自勉,并以“医非学养深者不可以鸣世,书非选抉严者不可以为法”来教育我们。数十年他坚持闻鸡起读,夜静灯诵,耄耋之年仍轮翻背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书。他讲的每一体会都有据可查,有验可证,实在令人折服。有记者说他是三过人:勤奋过人,记忆力过人,聪明过人。还有人说他是三能:能治、能讲、能写。这是对刘老治学的高度概括。愿他的治学精神和临床经验能发扬光大,造福人民。◆

42


相关内容

  • 中医名家内科医案1
  • 吕英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致失眠医案吕英治疗心慌头晕乏力年医案吕英治疗类风湿合并肺纤维化医案王永炎教授灵活应用通腑法治疗中风病验案举隅黄振翘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曾辅民治疗虚阳外越证经验谢海洲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薛伯寿从肝论治胃病经验张德超治疗胃炎验案则升麻善治乙型肝炎升麻治疗低血压攻补兼施治疗尿 ...

  • 回忆最后的儒医裘沛然:晚年为转换社会风气奔走1
  • 回忆最后的儒医裘沛然:晚年为转换社会风气奔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2日11:31  新民周刊 晚年裘沛然 裘沛然全家合影 裘沛然和他的助手胡展奋(右上)章原(左一)在一起 最后的儒医 --纪念裘沛然先生 国医大师裘沛然5月3日晨遽然去世. 九十七岁老人的 ...

  • 君子见善则迁_裘沛然先生拜访南怀瑾先生的故事
  • 君子见善则迁 --裘沛然先生拜访南怀瑾先生的故事 张耀伟 关键词:裘沛然:南怀瑾:医学大师:国学大师 中图分类号:R-092 文献标志码:E 文章编号:1673-6281(2011)03-0037-02 学贯东西,出入五千年的国学大师:一位是悬壶济世,深谙中国文化的国医大师,都是当今诞登道岸的巨贤大 ...

  • 学习[伤寒论求是]心得体会
  • 作者:李佳明 单位:长春市中医院 文章编号:Y443A280 有关<伤寒论>的书籍很多,<求是>是陈亦人先生为了适应研究生教学主编的课程教材.裘沛然教授谓是书"思欲一决是非于百家之中,立剖精粗于毫芒之际,以启后学,莫兴望洋."作为研究生学位课程教材,效果很 ...

  • "爱在左,情在右"主题班会策划书
  • 邀请函: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渐渐长大的我们,对爱情有憧憬,一定也有疑惑.什么是恋情?什么是爱情?如何处理好我们大学生的情感世界?-- 我们热忱邀请您走进六系08级会计(2)班主题班会的现场,一起敞开 ...

  • 裘沛然的养生诀要
  • 裘沛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他毕生勤求博采,行医七十余载,以善治疑难杂病饮誉海内.先生今年已届92岁高龄,依然耳聪目明.文思敏捷.步履轻捷,无半点龙钟之态.耄耋之年还活跃在临床第一线,望问闻切,头脑清晰,立方遣药常以出奇而制胜,往往挽危难于水火.济羸弱以使安康.许多病家和朋友对裘老的健康甚为好奇 ...

  • 王国维境界说的佛学阐释
  • 十固文学研究 2008年第4期 ResearchofChineseLiterature 第4期,2008 L理论纵横] 王国维"境界说"的佛学阐释 /矗,.X,11"詹志和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诗学:佛学:境界说:王国维 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王国维的" ...

  • 金庸茶馆:五看金庸小说
  • 金庸茶馆:五看金庸小说 类别:思想·文化 | 关键字:金庸 评论 倪匡 倪匡任情任性,陈沛然冷静沉稳.倪匡代普通读者对书中人物发话,言辞热烈,为人之常情辩护:陈沛然站在义理角度,评论痴情人的是非对错.两人以各自的方式,以"情"为中心,分别解读金庸作品中的"情书" ...

  • 20孟子见梁襄王
  • 20.孟子见梁襄王 教学目标 1. 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 积累文言词语及文言句式. 3. 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及运用比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方法 自读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试译课文 二.回答课后练习题 (一)设计此题,意在使学生通过熟读课文,复述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