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习文风_清代的科举考试与移风易俗

《史林》 2/2008

士习文风:清代的科举考试与移风易俗

———以《乾隆中晚期科举考试史料》为中心常建华

  [摘 要]清朝巡抚、学政等官员有整饬士习、振兴文风的职责,皇帝要求他们以奏折报告有关生童岁试、录取举人乡试的情形,乾隆朝奏折保留了这方面的资料。清朝把科举考试中整饬士习、振兴文风作为移风易俗看待,乾隆帝对此尤为强调,旨在将科举考试以及士子的行为纳入国家政治文化的范畴。

[关键词]清代科举考试;士习文风;移风易俗;乾隆朝奏折

[中图分类号]K249;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73()02—[作者简介]常建华,教授,,也强调文章的醇正,。,反映出传统的移风易。乾隆帝尤其重视整饬士习文风,清实录多有记载,《乾隆中晚期科举考试史料》又提供了督抚学政处置此类事情的奏折,将制度与实践、皇帝与大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联系起来考察科举考试,使我们对清朝科举考试中得社会控制

①有更多的认识,因此笔者试从移风易俗的视角剖析清代科举考试中的士习文风问题。

一 关于《乾隆中晚期科举考试史料》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历史档案》连续三期刊发了《乾隆中晚期科举考试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档朱批奏折。其中2002年第3期刊发了40件,2002年第4期刊发了16件,2003年第1期刊发了26件,总计为82件(其中掺入1件上谕,奏折实为81件)。这批奏折中时间最早的为乾隆四十四年,最晚的则为乾隆六十年。

这些奏折的具折人分别为学政、巡抚、总督。其中总督奏折2件,巡抚奏折6件,学政奏折73件。乾隆后期加大督抚管理学政的责任,五十三年四月规定:“嗣后各督抚惟当益励廉隅、正己率属,设遇学政有贪污实迹,即应指名纠参,若仍事徇隐、緘默不言,或别经发觉,除将该学政按例治罪

②外,必将该督抚一例从重问拟,决不姑宽,并令督抚于年终将学政等有无劣迹陈奏一次。”五十四年

十一月又规定:“嗣后务须将学政考试实在有无弊窦及士子舆论是否翕服之处,据实详细奏闻,毋得稍有瞻徇”。《历史档案》2002年第4期中的《两广总督福康安为报两广学政考试无弊事奏折》就是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年终有关学政的汇报。从该奏折看出,总督是通过学政汇报考试情形,自己“密加咨访”,“复密询两省考过之各道府”得出自己的看法。另一份奏折是《历史档案》2003年第1

①清代科举制度研究中尚未发现专门研究士习文风问题的成果,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五《科举制度下的民风③与士习》有所涉及,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5-150页。

②③两广总督福康安为报两广学政考试舞弊事奏折,《历史档案》2002年第4期,第19

页。

・ 58・ 

士习文风:清代的科举考试与移风易俗

期发表的《直隶总督梁肯堂为遵旨审拟冀州童生李人恒科试雇倩事奏折》,奏折中说梁肯堂遵照皇帝“严审定拟,以整饬士习而杜弊端”的谕旨审理此案。

巡抚有整饬士习的职责。如乾隆二十年五月江西巡抚胡宝θ奏请端士习以厚民风,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一、刊刻免停科举恩旨及屡次钦奉训士上谕,凡士子人给一帙,俾感激奋兴以臻驯善;一、道员有分巡之责,所至之处,悉令召集士民于明伦堂,谆复开导,使咸知大义;一、教职与士子最亲,每逢月课实行面试,并随时诰诫,以率不谨;一、江西士民多聚族而居,责成族正就近稽察,倘有品行卑下、文字诡僻者,呈明州县,分别劝惩;一、文根于性最忌怪险,臣与学臣商定,加意持衡,即素号能文而喜诡异者,概不取录,以端始进;一、标名干进之习急宜杜绝,倘有不遵正学,妄行著述,思以夤获科名交结当事者,立即查拿;一、江省风气,非藉文墨以逞狂,即假星卜以愚众,一二多事生

①监从中簸弄,勾引诪张,最易流为刁健,必应痛惩”。乾隆帝指示当行之以实,要之以久,不可出于

一时整顿观瞻而已。我们从中看到江西整饬士习的内容。乾隆四十九年五月谕旨,强调巡抚“于各

②府士风,尤宜随时整饬”。

清朝制度巡抚有监临乡试并奏报的责任。《历史档案》发表了6件巡抚的奏折,其中5件是关于这一方面的,下面考察其内容。清制三年举行一次省级考试,考取举人,分三场。第一场四书题文三篇,五言八韵排律诗一首;第二场经题文五篇;第三场策五道。子、卯、午、。乾隆四十五年八月为庚子年乡试,《,临、奏报乡试的基本制度。该折题名为“:无怀挟,例于出闱之日具折奏报。,谆切告诫。临场之日,,:“Ρ三场事竣,臣于,,、带领弁兵驻扎贡院外弹压防

范》讲巡抚办理科场事宜更为具体。该折开头说:“,所有场前应办事宜及臣出闱日期,业经恭折奏闻,嗣将入场内外帘官,并执事人员、随带行李家人、吏役,以及誊录、对读号军人等,逐一严搜,并无违禁夹带。”“所有臣办理

④科场事宜及出闱日期,理合恭折奏闻,并将三场题目缮具清单,恭呈御览,伏乞皇上睿鉴”。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巡抚富纲办理乡试受到皇帝的重视。乾隆四十五年九月,搜检王大臣奏,顺天乡试拿获怀挟传递及顶名代倩,不一而足。乾隆帝针对巡抚等职任监临,摘弊防奸是其专责。历年披阅各巡抚奏折,惟今年富纲奏称先于场前访查积习,出示禁谕,并增筑夹墙,另开更道。于抬运人夫逐加搜检,印用号戳,并不假手吏胥等语,办理较属认真。此外则均以三场无弊一奏塞责,并未见有查出怀挟传递顶冒之事。于是规定:“嗣后各省巡抚凡遇大比之期,必须实力稽察,慎密防闲,如有前项弊端,即当立时查获,严加究治,从重核办。务令闱中积弊肃清,士子怀刑自爱,庶足以甄

⑤别人材,振兴士习。将此通谕知之,并令于每科引此旨覆奏,著为例”。这一规定强调各省巡抚每

次乡试必须实力稽察考试情形,并引用此谕专折奏报,更加制度化。

两件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乡试巡抚的奏折,证明了援引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十二日的谕旨。其一是署理山西巡抚福崧的,还谈到“入闱后,先将誊录、对读号军人等逐细搜检,分别封闭各所,不许一人潜出。臣亲督提调、监视将试卷号戳逐一搅匀,督令外廉各官亲身分手印盖,不令书役经手,以

⑥杜联号之弊。”采取了富纲“印用号戳,并不假手吏胥”的措施。其二是江西巡抚何裕城的奏折,也

谈到:“其举子座号戳记及弥封红号,均经臣亲诣至公堂,督率外廉各官亲手印用,不许胥吏经手,并

①《清高宗实录》卷489,乾隆二十年五月下。

②《清高宗实录》卷1207,乾隆四十九年五月上辛巳。

③《历史档案》2002年第3期,第33页。

④《历史档案》2002年第3期,第33-44页。

⑤《清高宗实录》卷1114,乾隆四十五年九月上丁亥。

⑥《历史档案》2002年第3期,第47-48

页。

・ 59・

《史林》 2/2008

不许其窥视”。同样是符合谕旨要求的做法。

另外两件奏折是专门办理科考舞弊的奏折。一件是《署江西巡抚姚 为遵旨查明兴国童生雇倩抢手情形事奏折》,乾隆五十七年上奏;另一件是《云南巡抚江兰为报搜获知县家人误代刻本文章

②入闱事奏折》,乾隆五十九年上奏。

学政掌一省学校、教习及教育行政、考试诸事,为钦差之官,三年任满更代,所以有关科举的奏

③折学政最多,主要是学政每年考试生童岁试后的奏折。我们阅读学政的这些奏折,就会感觉到学

政的职责主要是督察士习文风。如《湖北学政洪朴为报襄阳等地生童科试情形事奏折》说:“臣维

④文风、士习相为表里,文风之卑下,由于士习之苟安”。指出文风与士习的关系。再如《陕甘学政温

常绶为报凤翔等地生童岁试情形事奏折》奏报:“所有各属文风,西安、同州、凤翔、乾州四属士子资性聪颖,读书认真,其中文理足资造就颇不乏人,惟邠州稍逊。臣惟学臣责任以振兴文风为先,而整饬士习尤为要务。陕省民风虽素称淳朴,尤当悉心整顿,加意劝惩。臣到任之初,即谆切告诫各生童,务须安分读书,潜心学业,并通饬各属教官按月督课,严加约束,不得稍涉因循。至考试场规,尤宜严肃,一切枪冒诸弊,或先时留心察访,或临时设法究治,中有怀挟文字、不守场规者,即随时查出,枷号示儆,并先后拿获招摇撞骗顶冒代倩之贾元福等,立交提调官分别按律严行究办,余俱循谨畏法,恪守条规。臣每按试一棚,必敬宣圣训,勖以立行敦品,并示以作文规范,,诸生

⑤童颇知领会”。明确指出学政以振兴文风为先,。又如《城等地生童科试情形事奏折》讲到:“现在岁科两周,,、、、德安为上,襄阳、宜昌稍次,郧阳、施南又次之,,尚少空疏之卷。,,每栅先期严试,其有经义通晓,,仰副皇上加惠士林、五经并试之,。臣俱随时随事认真整饬,臣自到任以来,据府、州、县,俱当交地方官秉公讯结,计黜革文武生员六十余名,以劣行注册、严饬教官

⑥查察能否改过自新者文武生员四十余名,趁惟有凛遵圣训,一切勉为,不敢终懈,以冀稍答高深”。

先谈文风,后讲士习。

其实学政考察士习文风,正是清朝的制度。乾隆时期当学政差满三年更换,实录记载皇帝的谕

⑦旨有固定格式,都要说:“学政之职,惟在公慎自矢,整饬士习,兴起文风,此外更无可训谕”。整饬

士习,兴起文风,是学政的职责,概括起来就是负责士习文风。反之,则是失职,如“胡高望身为学

⑧政,乃于士习文风毫无整顿,每考一处,竟视为照例办理之事,全不留心觉察,胡高望著明白回奏”。

再如“学政职司训课,一切士习文风皆须整饬,自有任内应办事件。该学政(指费振勋)到任以来,于陈奏考试各折,并未见有实力整顿之处。乃仅于谢恩折内填砌肤词,徒为虚颂,希冀藉此见长

⑨……费振勋着传旨申饬”。学政失职,受到皇帝的问责。既然学政的职责为整饬士习、振兴文风,

他们的奏折自然是有关此项工作的汇报。①

①《历史档案》2002年第3期,第48页。

②分见《历史档案》2003年第1期,第55页、第61页。

③关于清代童生、生员的考试以及与学政的关系,请参见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一章第一、二两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1-21页。

④《历史档案》2002年第3期,第32页。

⑤《历史档案》2002年第3期,第34页。

⑥《历史档案》2003年第1期,第53页。

⑦《清高宗实录》卷892,乾隆三十六年九月上己亥;卷966,乾隆三十九年九月上辛亥;卷1039,乾隆四十二年八月下壬子。

⑧《清高宗实录》卷1207,乾隆四十九年五月上辛巳。

⑨《清高宗实录》卷1370,

乾隆五十六年正月上乙酉。

・ 60・ 

士习文风:清代的科举考试与移风易俗

清朝要求学政以身作则,因为他们的行为联系着士习。雍正帝登基后即向督学颁发专门谕①旨:“督学一官,尤人伦风化所系,遴选各省学臣,倍加郑重。尔等须廉洁持身,精勤集事,实行、文风两者所当并重。若徒事文华而不敦崇实行,犹未为尽职也……必士品端而后文风正,他日为国家

②柱石。”乾隆三年覆准:“教官为多士之楷模,宜洁清自爱,不得因循旧习,令吏胥门斗索取生员贽见节仪。至举报优劣乃甄别大典,如有冤滥,于士习关系匪轻。嗣后各省教官有仍前勒索贽见规礼,以致举报优劣不公者,令督抚学政核实严参,照藉师生名色私相馈送例革职,傥别经发觉,将督抚学

③政照例议处”。清廷禁止学政接受生员贽见规礼以致举报优劣不公,防止士风受染。

二 整饬士习

清朝十分重视推行教化,移风易俗。康熙九年三月策试,圣祖命题中谓:“今既崇经学以正人心,重制科以端始进,乃士风尚未近古,以致吏治不清、民生未遂,果陶淑之未善欤?抑风俗人心习于浮伪,徒徇名而失实欤?必如何而能返 朴作人之盛,以几时雍之化也”。向士人征求对有关士风与吏治不清、风俗与徇名失实关系的见解。同年十月颁布“上谕十六条”,标志着清朝治国从武力

⑤镇压转向“尚德缓刑,化民成俗。”其中的第六条为“隆学校以端士习”,。雍

正帝的《圣谕广训》对此解释道:“士为四民之首,,,士习端而后乡党视为仪型,风俗由之表率,,。”指出了十习与风俗的关系。雍正帝还明确指出,职任甚重。”乾隆帝登基伊始,:自己受世宗宪皇帝付托之

⑦重,,,询问应试士人对“士习何以端,民生何以厚”的看法。

又说:,,人才日兴。亦望尔臣工恪恭厥职,各知自爱,以襄盛典。,凡与校文之任者,务各痛洗旧习,杜绝请托之私,矢慎矢公,无负朕之简用。倘有丝毫未改,不能谢绝亲友情面、勾通关节者,国法具在,朕不能为若辈宽也。至于士子读书稽古,将以应嘉宾之选,尤宜立品端醇,居心恬淡。岂可奔竞钻营,妄生愤懑,与不肖无赖之徒相等耶。倘有场前钻剌,豫报元魁及榜后生事,捏造歌谣,为人心风俗之害者,著步军统领衙门及五城御史密访严

⑧拿,按法治罪,以昭尚贤简不肖之典”。同时采取具体措施,命选颁四书文。由工于时文的学士方

⑨苞司选文之事;弛坊间刻文之禁,“不拘乡会墨卷房行试牍,准其照前选刻”。乾隆帝认为:“民俗

之厚薄,视乎士风之淳漓,士习之不端,由于士志之不立”。要求士人立志向学,端正士习,表率民

ϖλ

《史林》 2/2008

士习文风:清代的科举考试与移风易俗

———以《乾隆中晚期科举考试史料》为中心常建华

  [摘 要]清朝巡抚、学政等官员有整饬士习、振兴文风的职责,皇帝要求他们以奏折报告有关生童岁试、录取举人乡试的情形,乾隆朝奏折保留了这方面的资料。清朝把科举考试中整饬士习、振兴文风作为移风易俗看待,乾隆帝对此尤为强调,旨在将科举考试以及士子的行为纳入国家政治文化的范畴。

[关键词]清代科举考试;士习文风;移风易俗;乾隆朝奏折

[中图分类号]K249;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73()02—[作者简介]常建华,教授,,也强调文章的醇正,。,反映出传统的移风易。乾隆帝尤其重视整饬士习文风,清实录多有记载,《乾隆中晚期科举考试史料》又提供了督抚学政处置此类事情的奏折,将制度与实践、皇帝与大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联系起来考察科举考试,使我们对清朝科举考试中得社会控制

①有更多的认识,因此笔者试从移风易俗的视角剖析清代科举考试中的士习文风问题。

一 关于《乾隆中晚期科举考试史料》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历史档案》连续三期刊发了《乾隆中晚期科举考试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档朱批奏折。其中2002年第3期刊发了40件,2002年第4期刊发了16件,2003年第1期刊发了26件,总计为82件(其中掺入1件上谕,奏折实为81件)。这批奏折中时间最早的为乾隆四十四年,最晚的则为乾隆六十年。

这些奏折的具折人分别为学政、巡抚、总督。其中总督奏折2件,巡抚奏折6件,学政奏折73件。乾隆后期加大督抚管理学政的责任,五十三年四月规定:“嗣后各督抚惟当益励廉隅、正己率属,设遇学政有贪污实迹,即应指名纠参,若仍事徇隐、緘默不言,或别经发觉,除将该学政按例治罪

②外,必将该督抚一例从重问拟,决不姑宽,并令督抚于年终将学政等有无劣迹陈奏一次。”五十四年

十一月又规定:“嗣后务须将学政考试实在有无弊窦及士子舆论是否翕服之处,据实详细奏闻,毋得稍有瞻徇”。《历史档案》2002年第4期中的《两广总督福康安为报两广学政考试无弊事奏折》就是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年终有关学政的汇报。从该奏折看出,总督是通过学政汇报考试情形,自己“密加咨访”,“复密询两省考过之各道府”得出自己的看法。另一份奏折是《历史档案》2003年第1

①清代科举制度研究中尚未发现专门研究士习文风问题的成果,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五《科举制度下的民风③与士习》有所涉及,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5-150页。

②③两广总督福康安为报两广学政考试舞弊事奏折,《历史档案》2002年第4期,第19

页。

・ 58・ 

士习文风:清代的科举考试与移风易俗

期发表的《直隶总督梁肯堂为遵旨审拟冀州童生李人恒科试雇倩事奏折》,奏折中说梁肯堂遵照皇帝“严审定拟,以整饬士习而杜弊端”的谕旨审理此案。

巡抚有整饬士习的职责。如乾隆二十年五月江西巡抚胡宝θ奏请端士习以厚民风,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一、刊刻免停科举恩旨及屡次钦奉训士上谕,凡士子人给一帙,俾感激奋兴以臻驯善;一、道员有分巡之责,所至之处,悉令召集士民于明伦堂,谆复开导,使咸知大义;一、教职与士子最亲,每逢月课实行面试,并随时诰诫,以率不谨;一、江西士民多聚族而居,责成族正就近稽察,倘有品行卑下、文字诡僻者,呈明州县,分别劝惩;一、文根于性最忌怪险,臣与学臣商定,加意持衡,即素号能文而喜诡异者,概不取录,以端始进;一、标名干进之习急宜杜绝,倘有不遵正学,妄行著述,思以夤获科名交结当事者,立即查拿;一、江省风气,非藉文墨以逞狂,即假星卜以愚众,一二多事生

①监从中簸弄,勾引诪张,最易流为刁健,必应痛惩”。乾隆帝指示当行之以实,要之以久,不可出于

一时整顿观瞻而已。我们从中看到江西整饬士习的内容。乾隆四十九年五月谕旨,强调巡抚“于各

②府士风,尤宜随时整饬”。

清朝制度巡抚有监临乡试并奏报的责任。《历史档案》发表了6件巡抚的奏折,其中5件是关于这一方面的,下面考察其内容。清制三年举行一次省级考试,考取举人,分三场。第一场四书题文三篇,五言八韵排律诗一首;第二场经题文五篇;第三场策五道。子、卯、午、。乾隆四十五年八月为庚子年乡试,《,临、奏报乡试的基本制度。该折题名为“:无怀挟,例于出闱之日具折奏报。,谆切告诫。临场之日,,:“Ρ三场事竣,臣于,,、带领弁兵驻扎贡院外弹压防

范》讲巡抚办理科场事宜更为具体。该折开头说:“,所有场前应办事宜及臣出闱日期,业经恭折奏闻,嗣将入场内外帘官,并执事人员、随带行李家人、吏役,以及誊录、对读号军人等,逐一严搜,并无违禁夹带。”“所有臣办理

④科场事宜及出闱日期,理合恭折奏闻,并将三场题目缮具清单,恭呈御览,伏乞皇上睿鉴”。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巡抚富纲办理乡试受到皇帝的重视。乾隆四十五年九月,搜检王大臣奏,顺天乡试拿获怀挟传递及顶名代倩,不一而足。乾隆帝针对巡抚等职任监临,摘弊防奸是其专责。历年披阅各巡抚奏折,惟今年富纲奏称先于场前访查积习,出示禁谕,并增筑夹墙,另开更道。于抬运人夫逐加搜检,印用号戳,并不假手吏胥等语,办理较属认真。此外则均以三场无弊一奏塞责,并未见有查出怀挟传递顶冒之事。于是规定:“嗣后各省巡抚凡遇大比之期,必须实力稽察,慎密防闲,如有前项弊端,即当立时查获,严加究治,从重核办。务令闱中积弊肃清,士子怀刑自爱,庶足以甄

⑤别人材,振兴士习。将此通谕知之,并令于每科引此旨覆奏,著为例”。这一规定强调各省巡抚每

次乡试必须实力稽察考试情形,并引用此谕专折奏报,更加制度化。

两件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乡试巡抚的奏折,证明了援引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十二日的谕旨。其一是署理山西巡抚福崧的,还谈到“入闱后,先将誊录、对读号军人等逐细搜检,分别封闭各所,不许一人潜出。臣亲督提调、监视将试卷号戳逐一搅匀,督令外廉各官亲身分手印盖,不令书役经手,以

⑥杜联号之弊。”采取了富纲“印用号戳,并不假手吏胥”的措施。其二是江西巡抚何裕城的奏折,也

谈到:“其举子座号戳记及弥封红号,均经臣亲诣至公堂,督率外廉各官亲手印用,不许胥吏经手,并

①《清高宗实录》卷489,乾隆二十年五月下。

②《清高宗实录》卷1207,乾隆四十九年五月上辛巳。

③《历史档案》2002年第3期,第33页。

④《历史档案》2002年第3期,第33-44页。

⑤《清高宗实录》卷1114,乾隆四十五年九月上丁亥。

⑥《历史档案》2002年第3期,第47-48

页。

・ 59・

《史林》 2/2008

不许其窥视”。同样是符合谕旨要求的做法。

另外两件奏折是专门办理科考舞弊的奏折。一件是《署江西巡抚姚 为遵旨查明兴国童生雇倩抢手情形事奏折》,乾隆五十七年上奏;另一件是《云南巡抚江兰为报搜获知县家人误代刻本文章

②入闱事奏折》,乾隆五十九年上奏。

学政掌一省学校、教习及教育行政、考试诸事,为钦差之官,三年任满更代,所以有关科举的奏

③折学政最多,主要是学政每年考试生童岁试后的奏折。我们阅读学政的这些奏折,就会感觉到学

政的职责主要是督察士习文风。如《湖北学政洪朴为报襄阳等地生童科试情形事奏折》说:“臣维

④文风、士习相为表里,文风之卑下,由于士习之苟安”。指出文风与士习的关系。再如《陕甘学政温

常绶为报凤翔等地生童岁试情形事奏折》奏报:“所有各属文风,西安、同州、凤翔、乾州四属士子资性聪颖,读书认真,其中文理足资造就颇不乏人,惟邠州稍逊。臣惟学臣责任以振兴文风为先,而整饬士习尤为要务。陕省民风虽素称淳朴,尤当悉心整顿,加意劝惩。臣到任之初,即谆切告诫各生童,务须安分读书,潜心学业,并通饬各属教官按月督课,严加约束,不得稍涉因循。至考试场规,尤宜严肃,一切枪冒诸弊,或先时留心察访,或临时设法究治,中有怀挟文字、不守场规者,即随时查出,枷号示儆,并先后拿获招摇撞骗顶冒代倩之贾元福等,立交提调官分别按律严行究办,余俱循谨畏法,恪守条规。臣每按试一棚,必敬宣圣训,勖以立行敦品,并示以作文规范,,诸生

⑤童颇知领会”。明确指出学政以振兴文风为先,。又如《城等地生童科试情形事奏折》讲到:“现在岁科两周,,、、、德安为上,襄阳、宜昌稍次,郧阳、施南又次之,,尚少空疏之卷。,,每栅先期严试,其有经义通晓,,仰副皇上加惠士林、五经并试之,。臣俱随时随事认真整饬,臣自到任以来,据府、州、县,俱当交地方官秉公讯结,计黜革文武生员六十余名,以劣行注册、严饬教官

⑥查察能否改过自新者文武生员四十余名,趁惟有凛遵圣训,一切勉为,不敢终懈,以冀稍答高深”。

先谈文风,后讲士习。

其实学政考察士习文风,正是清朝的制度。乾隆时期当学政差满三年更换,实录记载皇帝的谕

⑦旨有固定格式,都要说:“学政之职,惟在公慎自矢,整饬士习,兴起文风,此外更无可训谕”。整饬

士习,兴起文风,是学政的职责,概括起来就是负责士习文风。反之,则是失职,如“胡高望身为学

⑧政,乃于士习文风毫无整顿,每考一处,竟视为照例办理之事,全不留心觉察,胡高望著明白回奏”。

再如“学政职司训课,一切士习文风皆须整饬,自有任内应办事件。该学政(指费振勋)到任以来,于陈奏考试各折,并未见有实力整顿之处。乃仅于谢恩折内填砌肤词,徒为虚颂,希冀藉此见长

⑨……费振勋着传旨申饬”。学政失职,受到皇帝的问责。既然学政的职责为整饬士习、振兴文风,

他们的奏折自然是有关此项工作的汇报。①

①《历史档案》2002年第3期,第48页。

②分见《历史档案》2003年第1期,第55页、第61页。

③关于清代童生、生员的考试以及与学政的关系,请参见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一章第一、二两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1-21页。

④《历史档案》2002年第3期,第32页。

⑤《历史档案》2002年第3期,第34页。

⑥《历史档案》2003年第1期,第53页。

⑦《清高宗实录》卷892,乾隆三十六年九月上己亥;卷966,乾隆三十九年九月上辛亥;卷1039,乾隆四十二年八月下壬子。

⑧《清高宗实录》卷1207,乾隆四十九年五月上辛巳。

⑨《清高宗实录》卷1370,

乾隆五十六年正月上乙酉。

・ 60・ 

士习文风:清代的科举考试与移风易俗

清朝要求学政以身作则,因为他们的行为联系着士习。雍正帝登基后即向督学颁发专门谕①旨:“督学一官,尤人伦风化所系,遴选各省学臣,倍加郑重。尔等须廉洁持身,精勤集事,实行、文风两者所当并重。若徒事文华而不敦崇实行,犹未为尽职也……必士品端而后文风正,他日为国家

②柱石。”乾隆三年覆准:“教官为多士之楷模,宜洁清自爱,不得因循旧习,令吏胥门斗索取生员贽见节仪。至举报优劣乃甄别大典,如有冤滥,于士习关系匪轻。嗣后各省教官有仍前勒索贽见规礼,以致举报优劣不公者,令督抚学政核实严参,照藉师生名色私相馈送例革职,傥别经发觉,将督抚学

③政照例议处”。清廷禁止学政接受生员贽见规礼以致举报优劣不公,防止士风受染。

二 整饬士习

清朝十分重视推行教化,移风易俗。康熙九年三月策试,圣祖命题中谓:“今既崇经学以正人心,重制科以端始进,乃士风尚未近古,以致吏治不清、民生未遂,果陶淑之未善欤?抑风俗人心习于浮伪,徒徇名而失实欤?必如何而能返 朴作人之盛,以几时雍之化也”。向士人征求对有关士风与吏治不清、风俗与徇名失实关系的见解。同年十月颁布“上谕十六条”,标志着清朝治国从武力

⑤镇压转向“尚德缓刑,化民成俗。”其中的第六条为“隆学校以端士习”,。雍

正帝的《圣谕广训》对此解释道:“士为四民之首,,,士习端而后乡党视为仪型,风俗由之表率,,。”指出了十习与风俗的关系。雍正帝还明确指出,职任甚重。”乾隆帝登基伊始,:自己受世宗宪皇帝付托之

⑦重,,,询问应试士人对“士习何以端,民生何以厚”的看法。

又说:,,人才日兴。亦望尔臣工恪恭厥职,各知自爱,以襄盛典。,凡与校文之任者,务各痛洗旧习,杜绝请托之私,矢慎矢公,无负朕之简用。倘有丝毫未改,不能谢绝亲友情面、勾通关节者,国法具在,朕不能为若辈宽也。至于士子读书稽古,将以应嘉宾之选,尤宜立品端醇,居心恬淡。岂可奔竞钻营,妄生愤懑,与不肖无赖之徒相等耶。倘有场前钻剌,豫报元魁及榜后生事,捏造歌谣,为人心风俗之害者,著步军统领衙门及五城御史密访严

⑧拿,按法治罪,以昭尚贤简不肖之典”。同时采取具体措施,命选颁四书文。由工于时文的学士方

⑨苞司选文之事;弛坊间刻文之禁,“不拘乡会墨卷房行试牍,准其照前选刻”。乾隆帝认为:“民俗

之厚薄,视乎士风之淳漓,士习之不端,由于士志之不立”。要求士人立志向学,端正士习,表率民

ϖλ

相关内容

  • 追溯考试文明的源头
  • 西汉大政治家董仲舒<春秋繁露>载:"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的含义,"试"字更侧重 ...

  • 科举考试那些事儿
  • 科举考试那些事儿 清代乡试共9天6夜 考生吃喝拉撒全在号舍 核心提示:因为乡试的三场考试,每一场都历经3天,这期间,考生的吃喝拉撒全都在一个高6尺,深4尺,宽3尺的号舍里.每年的农历八月,正值南京"秋老虎"季节,蚊虫张狂肆虐,气候闷热异 常. 清代时江南贡院内的号舍 资料图 本文 ...

  • 论清代官僚制度中体现的孝观念
  • 论清代官僚制度中体现的孝观念 摘要:在清代,孝观念渗透进了官僚制度的各个方面.清廷规定<孝经>是官员选拔考试的重要内容,还特设孝廉方正科给予有突出孝行者以官衔.制定终养政策,准许官员辞官归家奉养年老亲人.规定官员遇有父母等长辈亡故时,可离任治丧守孝.此外,还制定貤封制度,强调官员可以将自 ...

  • 本文载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哈
  • 本文载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编<国家视野下的地方>,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第164-180页. 国家科举与地方家族文化:对浙江泰顺旧家谱的分析 吴松弟(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我国农村通常都有家族组织和家族文化,但各地的发达程度有较大的区别.历史 ...

  • 刘希伟:科举.高考与户籍制度
  • 科举.高考与户籍制度 ■刘希伟 从总体看,延续中国1300年的科举制度呈现出与户籍紧密捆绑的特征.按照分区定额与原籍应试原则,考生通常情况下都需要在原籍地.以本身所属户籍类别参加科举考试.那么,科举时代的流动人口是如何就地参加考试的?当时的相关政策规定如何? 历代科举制中都存在针对流动人口而实行的寄 ...

  • [读书分年日程]与救"科举时文之弊"
  • 摘要:程端礼的<读书分年日程>将朱子的六条读书法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读书计划,强调读书中的沉潜涵泳,其意在救"科举时文之弊",又有强化正统思想的目的.科举考试使得士子读书期求速效,揣摩风气,将经典置之高阁,有识之士有科举兴古学废的忧虑.在不动摇科举制度的前提下,清代教育体 ...

  • 科举制的影响
  • 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称为科举.自隋朝至清朝的一千多年中,科举制在封建专制统治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南北朝以来,随着门阀氏族的日趋没落.数组地主势力的逐步上升,全依门资选官,已经难 ...

  • 浅谈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
  • 浅谈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制度,始于隋文帝时期,是中国古代通过分科考试制度来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直至清末1905年才被废止.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我们要分析一种制度,首先要结合其时代背景.在科举制被使用之前,魏晋时期选拔人才采用的是 ...

  • 明清科举制的社会整合功能
  • 作者:纪莺莺 社会 2007年02期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科举制带来的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是研究传统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美国学者柯睿格基(Kracke,1947)以1148年和1256年的两份进士名录,用代际流动的方法对宋代科举制进行分析,证明科举考试可以使政府职位向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