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第27卷第3期

Journal of Shaanxi Academy of Governance

Vol.27,No.3

专题研究

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摘要: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兴起与世界范围内日益凸显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以及政府和市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失

灵现象紧密相连。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具有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增强社会自治的功能。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要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关键词: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生态文明建设;党的领导;依法治国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973(2013)03-0013-04

On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Mo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YUAN Lei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

Abstract:Environmental movements and organizations are important parts of social movements and organizations, which rose and grew closely with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worldwide and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failures existing in the con -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nvironmental movements and organizations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China ’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ith expand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reflecting the demands of the masses, 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 of social autonomy. Environmental movements and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are the weak links in China ’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s and organizations grow healthy and orderly, we have to adhere to the unity of the Party ’s leader -ship,people as masters of the country and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vements and organization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rule of law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其中,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需要积极加以引导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兴起的原因

环境运动是指一些个体和群体出于对环境问题的共同关切而采取的一系列旨在保护环境的集体行动。环境组织通常是指以环境保护为宗旨,不以营利

为目的,为社会提供环境服务的公益性民间组织。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兴起有其历史必然性。

(一)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工业革命以来的数百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片面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对自然界进行了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大量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例如,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发生的“八大公害事件”不仅给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而且给人

收稿日期:2013-06-0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2009JJD720019)

作者简介:袁雷(1987-),男,江苏宿迁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理论。

13

专题研究

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在此背景下,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于1971年成立,旨在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在我国,由于不全面、不均衡、不可持续发展方式的长期存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的产生,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障碍。在此背景下,以维护社会公益为宗旨的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逐渐兴起和发展。例如,1994年自然之友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家民政部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团体,其使命是建设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让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成自觉的行动。除自然之友外,我国有代表性的民间环保组织还包括地球村、绿色江河、阿拉善SEE 生态协会、绿点青年环境教育中心等。这些组织在推动环保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与环境道德、环境保护、推动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在各种各样的民间环保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总之,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是对日益凸显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的直接回应。

(二)政府和市场存在失灵现象

织为代表的第三部门应运而生。

总之,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兴起不仅与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密切相关,而且与政府、市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失灵现象密切相关。

二、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始终,不能脱离其他方面的建设而单独存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角度,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相结合的角度来看,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具有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增强社会自治的功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有利于扩大群众参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建设美丽家园、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中,我国人民先后发起和参与了环境卫生运动、植树造林运动、兴修水利运动等公益性的群众运动,形成了最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运动,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我国环境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参与。同时,通过有效的动员,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在一定条件下不仅可以达到自身预定的目标,还可扩大群众参与。例如,2007年发生的厦门PX 项目事件被认为是民意在环保方面的胜利,即环境运动的胜利。厦门PX 项目是一个大型的化工厂项目,每年可以为厦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这个项目距离人口密集区很近,可能会导致不可预料的环境污染。起初,105名政协委员建议项目迁址,将此事引入公众视野。之后,厦门市民通过“集体散步”等一系列方式集体抵制PX 项目。最后,厦门市政府宣布暂停该工程。期间,厦门市政府组织了二次环评、公众投票等一系列方式讨论该项目是否要迁址,积极地推动和扩大了群众参与。这也是地方政府与人民群众实现互动和合作的经典范例,是一个通过不断扩大群众参与来改变政府决策、达到预期目标的环境运动。在此过程中,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在解决环境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使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参与,进而影响和制约政府和企业的决策行为,有效弥补了政府和市场在环境问题方面存在的失灵现象。同时,针对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以自然之友为代表的环境组织深入基层社区,积极宣传、组织和推动公众参与城市垃圾减量、城市减碳行动、26度空调节能行动、低碳家庭和社区建设、城市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以及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决策参与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唤起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而且有利于增强环境组织和基层社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是扩大群众参与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显然,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可以扩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1. 政府失灵,即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失灵

现象。在现代社会,政府的职能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但是,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政府难以满足每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二是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存在浪费和低效率问题。环境是典型的公共物品,但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的片面发展。尤其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追求任期内的经济发展目标,往往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导致环境问题愈演愈烈,最终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环境问题的出现及解决多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单靠政府自身的力量无法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2. 市场失灵,即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环境保护

方面存在失灵现象。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尤其是不能最优化配置公共物品和服务。其一,市场无法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市场根据消费者的偏好提供产品和服务,但市场反映不出消费者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和偏好,因而市场无法有效实现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配置。其二,市场无法解决外部效应问题,尤其是负外部效应问题。例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对附近居民造成的损失,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这些在企业的产品价格上都无法反映出来,也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调节的。市场在环境方面的失灵是市场自身无法克服的,是由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造成的。为了积极回应政府和市场环境和生态方面存在的失灵现象,以环境运动和环境组

14

专题研究

(二)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有利于反映群众诉求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兴起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准确反映群众诉求,其自身就是代表社会公众在环境方面的诉求。现阶段,围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引发的愈演愈烈的群体性事件是环境运动的重要表现。这些群体性事件大多反映的是群众追求自身环境权益的正当和合法的诉求。对此,胡锦涛曾明确指出:“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1]

积极开展环境和生态保护运动。这也是增强社会自治的重要体现。其中,我国首家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以史玉柱、李宁、张朝阳、柳传志、潘石屹等近百名企业家为主体,以保护生态为目标,于2004年6月5日成立的环境保护组织阿拉善SEE 生态协会就是其代表。阿拉善位于内蒙古境内,是近年威胁北京和整个华北地区的重要的沙尘暴发源地。该协会旨在改善和恢复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减缓、遏制和消除沙尘暴的发生,推动企业家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也推动企业自身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建设,其成立是中国企业家群体集体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企业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环境运动和环境保护中推动社会自治的重要体现。显然,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可以增强社会自治,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在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前进。

三、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正如一位西方论者指出

的,“社会运动更基本的特征恰恰与偏激、贫困和暴力完全相反。偏激是见于所有社会运动的一种被夸大的意义框架形式;贫困是所有社会运动表达的共同目标的一个特殊源头;暴力是集体挑战的加剧。我并不把社会运动看作是偏激、贫困和暴力的表现,而是更合理地把他们定义为群众在与社会精英、对立者和当局的不断相互作用中,以共同目标和社会团结为基础发动的集体挑战。”[2]显然,以环境运动为代表的社会运动不仅要准确反映群众的诉求,而且要通过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与政府的有效互动实现自身目标。同时,在实践中,以自然之友为代表的环境组织一直致力于反映群众在环境方面的诉求、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自然之友发起了对滇金丝猴、可可西里藏羚羊等濒危动物保护运动,其创始人梁从诫等民间环保人士为了从根源上保护这些濒危物种,于1998年写信给英国首相布莱尔请求他制止英国的藏羚羊非法交易现象,并于当年先后与克林顿和布莱尔会面,交谈如何遏制国际市场上的濒危动物非法交易现象,进而从根本上保护濒危动物。这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中国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关注。显然,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可以有效反映群众在环境和生态方面的诉求。

(三)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有利于增强社会自治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兴起本身就是社会自治的重要体现,而其作用的发挥反过来又增强了社会自治。以环境组织为代表的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己管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和促进了基层力量的持续发展。其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NGO 填补了政府力量所达不到的空间,并且将这种力量一直深入到基层。在有些国家,NGO 在这方面起到了独到的作用。第二,特别是在拉丁美洲,地方政府机关已经开始巩固它们的力量,并且通过它们与NGO 的关系来加强与社会基层的联系。第三,具有广泛的联系对于自治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而自治又是与维持国家的政策发展密切相关”。

[3]

20世纪80年代,东欧国家兴起和发展的以环境

运动为代表的社会运动客观上推动和加速了苏东剧变的发生。尤其是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后兴起的大量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更是在客观上直接推动了苏东剧变的发生。“和平的市民运动所挟带的不断增长的压力使统治机器发生了革命,民主德国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这些市民运动形成了新制度的基础。后者在国家社会主义的废墟中即已显现了出来。革命的先驱是那些自愿组成的协会,包括教会组织、人权组织以及追寻生态和女权目标的反对团体。极权主义公共领域不得不时刻警觉地用暴力来对抗这些协会潜在的影响。”[4]因此,在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对于以环境运动为代表的社会运动和以环境组织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必须积极地加以引导和利用,将之纳入到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之中。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突发期的当代中国来说,更应如此。

(一)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和环境运动、环境组织之间的关系

既要防止无政府主义的倾向,也不能简单地将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看作是政府的对立面,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和环境运动、环境组织之间的关系。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在一定条件下,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有可能走向无政府主义甚至反政府的一面。要推动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健康发展,必须推动以环境组织为代表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的转变。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双重负责的登记管理体制,即社会组织的申报者到民政部门申报登记之前,还需要有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没有找到业务主管单位就意味着无法进行登记。这就造成了大量的环境组织处于“非法”状态,没有获得合法的身份,不仅

显然,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通过

深入基层,加强与基层的联系,可以有效地增强社会自治。例如,由我国城乡自治组织发起的环境保护运动和环境保护组织是基层自治功能的自然扩展。同时,在实践中,我国社会各阶层力量都利用自身优势,

15

专题研究

游离于政府的监管之外,也无法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显然,这种方式不利于包括环境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的健康成长。要改变这种方式,必须“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

[5]

(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大在以环境组织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

坚持党的领导是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大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全面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

[7]

实践中,我国正在放宽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使社会组织可以直接登记。2008年9月,深圳将工商经济类、社会福利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直接交由民政部门登记,为推进社会组织民间化作出制度性安排。在

按照这一精神,我们在社会组织的

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6]53-54

2013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所作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

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也强调,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成立,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这样,也为环境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社会空间。此外,针对环境组织自身并不营利、又要维持大量的日常开销的现状,政府应该积极鼓励环境组织提供环境和生态方面的公共服务,再由政府购买这些公共服务并提供给社会。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环境组织的资金来源问题,还可以构建新型的政府和环境组织的合作关系。

(二)必须将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纳入到依法治国的框架中

要避免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无政府主义倾向,使其不会走向无政府甚至是反政府的一面,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将之纳入依法治国的框架之中。然而,我国目前对包括环境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大多是依据政府部门发布的相关规章和条例,主要包括国务院

这里,加大在环境

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也是保障环境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实践中,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在以环境组织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具体来说,对社会组织的从业人员中党员人数达到三人(包括三人)以上,就可单独建立党组织;若党员人数不满三人,则采取联合组建或挂靠业务主管部门等形式,以确保所有党员都能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同时,必须明确党组织在环境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组织在政治上、思想上对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指导。此外,必须充分尊重和保障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自治性,这是保证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发展壮大的关键。即:必须将党的领导与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自治有机统一起来,唯此,才能促进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健康发展。

总之,只有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确保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健康发展,进而充分发挥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1998年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及2004年发布的

《基金会管理条例》。相关法律法规还比较欠缺,无法做到依法有效的监管,无法满足环境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对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管理和监督纳入到依法治国的框架之中,首先必须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做到有法可依。具体而言,为了加强对环境组织的培育、发展、管理和监督,促进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应适时推动包括环境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的立法工作。在此过程中,必须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使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律框架内得到充分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也是人民群众自己管理自己即人民自治的重要体现和实践,必须坚持依法自治的原则,“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6]34依法自治就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自己管理自己,是将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纳入依法治国框架的重要表现。总之,只有将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纳入到依法治国的框架之中,才能促进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715-716.

[2]〔美〕西德尼·塔罗. 运动中的力量:社会运动与斗争政治[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6.

[3]〔美〕朱莉·费希尔.NGO 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M].北京: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81-182.

[4]〔德〕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90年版序言)[M].上

海:学林出版社,1999:30-31.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563.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72.

[责任编辑、校对:任山庆]

16

第27卷第3期

Journal of Shaanxi Academy of Governance

Vol.27,No.3

专题研究

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摘要: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兴起与世界范围内日益凸显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以及政府和市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失

灵现象紧密相连。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具有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增强社会自治的功能。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要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关键词: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生态文明建设;党的领导;依法治国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973(2013)03-0013-04

On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Mo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YUAN Lei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

Abstract:Environmental movements and organizations are important parts of social movements and organizations, which rose and grew closely with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worldwide and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failures existing in the con -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nvironmental movements and organizations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China ’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ith expand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reflecting the demands of the masses, 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 of social autonomy. Environmental movements and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are the weak links in China ’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s and organizations grow healthy and orderly, we have to adhere to the unity of the Party ’s leader -ship,people as masters of the country and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vements and organization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rule of law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其中,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需要积极加以引导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兴起的原因

环境运动是指一些个体和群体出于对环境问题的共同关切而采取的一系列旨在保护环境的集体行动。环境组织通常是指以环境保护为宗旨,不以营利

为目的,为社会提供环境服务的公益性民间组织。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兴起有其历史必然性。

(一)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工业革命以来的数百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片面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对自然界进行了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大量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例如,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发生的“八大公害事件”不仅给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而且给人

收稿日期:2013-06-0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2009JJD720019)

作者简介:袁雷(1987-),男,江苏宿迁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理论。

13

专题研究

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在此背景下,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于1971年成立,旨在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在我国,由于不全面、不均衡、不可持续发展方式的长期存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的产生,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障碍。在此背景下,以维护社会公益为宗旨的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逐渐兴起和发展。例如,1994年自然之友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家民政部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团体,其使命是建设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让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成自觉的行动。除自然之友外,我国有代表性的民间环保组织还包括地球村、绿色江河、阿拉善SEE 生态协会、绿点青年环境教育中心等。这些组织在推动环保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与环境道德、环境保护、推动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在各种各样的民间环保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总之,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是对日益凸显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的直接回应。

(二)政府和市场存在失灵现象

织为代表的第三部门应运而生。

总之,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兴起不仅与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密切相关,而且与政府、市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失灵现象密切相关。

二、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始终,不能脱离其他方面的建设而单独存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角度,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相结合的角度来看,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具有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增强社会自治的功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有利于扩大群众参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建设美丽家园、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中,我国人民先后发起和参与了环境卫生运动、植树造林运动、兴修水利运动等公益性的群众运动,形成了最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运动,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我国环境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参与。同时,通过有效的动员,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在一定条件下不仅可以达到自身预定的目标,还可扩大群众参与。例如,2007年发生的厦门PX 项目事件被认为是民意在环保方面的胜利,即环境运动的胜利。厦门PX 项目是一个大型的化工厂项目,每年可以为厦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这个项目距离人口密集区很近,可能会导致不可预料的环境污染。起初,105名政协委员建议项目迁址,将此事引入公众视野。之后,厦门市民通过“集体散步”等一系列方式集体抵制PX 项目。最后,厦门市政府宣布暂停该工程。期间,厦门市政府组织了二次环评、公众投票等一系列方式讨论该项目是否要迁址,积极地推动和扩大了群众参与。这也是地方政府与人民群众实现互动和合作的经典范例,是一个通过不断扩大群众参与来改变政府决策、达到预期目标的环境运动。在此过程中,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在解决环境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使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参与,进而影响和制约政府和企业的决策行为,有效弥补了政府和市场在环境问题方面存在的失灵现象。同时,针对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以自然之友为代表的环境组织深入基层社区,积极宣传、组织和推动公众参与城市垃圾减量、城市减碳行动、26度空调节能行动、低碳家庭和社区建设、城市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以及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决策参与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唤起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而且有利于增强环境组织和基层社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是扩大群众参与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显然,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可以扩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1. 政府失灵,即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失灵

现象。在现代社会,政府的职能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但是,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政府难以满足每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二是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存在浪费和低效率问题。环境是典型的公共物品,但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的片面发展。尤其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追求任期内的经济发展目标,往往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导致环境问题愈演愈烈,最终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环境问题的出现及解决多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单靠政府自身的力量无法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2. 市场失灵,即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环境保护

方面存在失灵现象。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尤其是不能最优化配置公共物品和服务。其一,市场无法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市场根据消费者的偏好提供产品和服务,但市场反映不出消费者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和偏好,因而市场无法有效实现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配置。其二,市场无法解决外部效应问题,尤其是负外部效应问题。例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对附近居民造成的损失,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这些在企业的产品价格上都无法反映出来,也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调节的。市场在环境方面的失灵是市场自身无法克服的,是由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造成的。为了积极回应政府和市场环境和生态方面存在的失灵现象,以环境运动和环境组

14

专题研究

(二)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有利于反映群众诉求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兴起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准确反映群众诉求,其自身就是代表社会公众在环境方面的诉求。现阶段,围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引发的愈演愈烈的群体性事件是环境运动的重要表现。这些群体性事件大多反映的是群众追求自身环境权益的正当和合法的诉求。对此,胡锦涛曾明确指出:“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1]

积极开展环境和生态保护运动。这也是增强社会自治的重要体现。其中,我国首家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以史玉柱、李宁、张朝阳、柳传志、潘石屹等近百名企业家为主体,以保护生态为目标,于2004年6月5日成立的环境保护组织阿拉善SEE 生态协会就是其代表。阿拉善位于内蒙古境内,是近年威胁北京和整个华北地区的重要的沙尘暴发源地。该协会旨在改善和恢复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减缓、遏制和消除沙尘暴的发生,推动企业家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也推动企业自身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建设,其成立是中国企业家群体集体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企业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环境运动和环境保护中推动社会自治的重要体现。显然,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可以增强社会自治,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在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前进。

三、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正如一位西方论者指出

的,“社会运动更基本的特征恰恰与偏激、贫困和暴力完全相反。偏激是见于所有社会运动的一种被夸大的意义框架形式;贫困是所有社会运动表达的共同目标的一个特殊源头;暴力是集体挑战的加剧。我并不把社会运动看作是偏激、贫困和暴力的表现,而是更合理地把他们定义为群众在与社会精英、对立者和当局的不断相互作用中,以共同目标和社会团结为基础发动的集体挑战。”[2]显然,以环境运动为代表的社会运动不仅要准确反映群众的诉求,而且要通过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与政府的有效互动实现自身目标。同时,在实践中,以自然之友为代表的环境组织一直致力于反映群众在环境方面的诉求、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自然之友发起了对滇金丝猴、可可西里藏羚羊等濒危动物保护运动,其创始人梁从诫等民间环保人士为了从根源上保护这些濒危物种,于1998年写信给英国首相布莱尔请求他制止英国的藏羚羊非法交易现象,并于当年先后与克林顿和布莱尔会面,交谈如何遏制国际市场上的濒危动物非法交易现象,进而从根本上保护濒危动物。这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中国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关注。显然,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可以有效反映群众在环境和生态方面的诉求。

(三)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有利于增强社会自治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兴起本身就是社会自治的重要体现,而其作用的发挥反过来又增强了社会自治。以环境组织为代表的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己管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和促进了基层力量的持续发展。其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NGO 填补了政府力量所达不到的空间,并且将这种力量一直深入到基层。在有些国家,NGO 在这方面起到了独到的作用。第二,特别是在拉丁美洲,地方政府机关已经开始巩固它们的力量,并且通过它们与NGO 的关系来加强与社会基层的联系。第三,具有广泛的联系对于自治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而自治又是与维持国家的政策发展密切相关”。

[3]

20世纪80年代,东欧国家兴起和发展的以环境

运动为代表的社会运动客观上推动和加速了苏东剧变的发生。尤其是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后兴起的大量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更是在客观上直接推动了苏东剧变的发生。“和平的市民运动所挟带的不断增长的压力使统治机器发生了革命,民主德国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这些市民运动形成了新制度的基础。后者在国家社会主义的废墟中即已显现了出来。革命的先驱是那些自愿组成的协会,包括教会组织、人权组织以及追寻生态和女权目标的反对团体。极权主义公共领域不得不时刻警觉地用暴力来对抗这些协会潜在的影响。”[4]因此,在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对于以环境运动为代表的社会运动和以环境组织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必须积极地加以引导和利用,将之纳入到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之中。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突发期的当代中国来说,更应如此。

(一)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和环境运动、环境组织之间的关系

既要防止无政府主义的倾向,也不能简单地将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看作是政府的对立面,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和环境运动、环境组织之间的关系。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在一定条件下,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有可能走向无政府主义甚至反政府的一面。要推动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健康发展,必须推动以环境组织为代表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的转变。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双重负责的登记管理体制,即社会组织的申报者到民政部门申报登记之前,还需要有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没有找到业务主管单位就意味着无法进行登记。这就造成了大量的环境组织处于“非法”状态,没有获得合法的身份,不仅

显然,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通过

深入基层,加强与基层的联系,可以有效地增强社会自治。例如,由我国城乡自治组织发起的环境保护运动和环境保护组织是基层自治功能的自然扩展。同时,在实践中,我国社会各阶层力量都利用自身优势,

15

专题研究

游离于政府的监管之外,也无法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显然,这种方式不利于包括环境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的健康成长。要改变这种方式,必须“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

[5]

(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大在以环境组织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

坚持党的领导是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大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全面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

[7]

实践中,我国正在放宽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使社会组织可以直接登记。2008年9月,深圳将工商经济类、社会福利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直接交由民政部门登记,为推进社会组织民间化作出制度性安排。在

按照这一精神,我们在社会组织的

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6]53-54

2013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所作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

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也强调,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成立,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这样,也为环境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社会空间。此外,针对环境组织自身并不营利、又要维持大量的日常开销的现状,政府应该积极鼓励环境组织提供环境和生态方面的公共服务,再由政府购买这些公共服务并提供给社会。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环境组织的资金来源问题,还可以构建新型的政府和环境组织的合作关系。

(二)必须将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纳入到依法治国的框架中

要避免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无政府主义倾向,使其不会走向无政府甚至是反政府的一面,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将之纳入依法治国的框架之中。然而,我国目前对包括环境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大多是依据政府部门发布的相关规章和条例,主要包括国务院

这里,加大在环境

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也是保障环境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实践中,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在以环境组织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具体来说,对社会组织的从业人员中党员人数达到三人(包括三人)以上,就可单独建立党组织;若党员人数不满三人,则采取联合组建或挂靠业务主管部门等形式,以确保所有党员都能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同时,必须明确党组织在环境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组织在政治上、思想上对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指导。此外,必须充分尊重和保障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自治性,这是保证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发展壮大的关键。即:必须将党的领导与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自治有机统一起来,唯此,才能促进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健康发展。

总之,只有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确保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健康发展,进而充分发挥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1998年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及2004年发布的

《基金会管理条例》。相关法律法规还比较欠缺,无法做到依法有效的监管,无法满足环境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对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管理和监督纳入到依法治国的框架之中,首先必须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做到有法可依。具体而言,为了加强对环境组织的培育、发展、管理和监督,促进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应适时推动包括环境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的立法工作。在此过程中,必须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使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律框架内得到充分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也是人民群众自己管理自己即人民自治的重要体现和实践,必须坚持依法自治的原则,“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6]34依法自治就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自己管理自己,是将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纳入依法治国框架的重要表现。总之,只有将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纳入到依法治国的框架之中,才能促进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715-716.

[2]〔美〕西德尼·塔罗. 运动中的力量:社会运动与斗争政治[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6.

[3]〔美〕朱莉·费希尔.NGO 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M].北京: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81-182.

[4]〔德〕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90年版序言)[M].上

海:学林出版社,1999:30-31.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563.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72.

[责任编辑、校对:任山庆]

16


相关内容

  • 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理论认识
  • 2001年第6期 (总第84期) 广西社会科学G UA NGX I SOCIAL SCIENCES NO. 6, 2001(Cumulativ ely, N O, 84) 生态社会主义浅析 周群英 (湖南涟源市X 笠山第二中学, 湖南 涟源 417007) [摘要]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 ...

  • 体育产业对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 体育产业是指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性,即它具有很重要的自然生态效益和社会人文效益. 一.体育产业对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米勒印在<基本生态 ...

  • 陈家镇总规实施评估报告
  • 上海崇明陈家镇城镇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报告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年3月 目 录 1.评估背景 ...................................................................................... ...

  • 自然辨证法
  •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 从对象上看,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科学. 类加属: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科学,社会和历史的综合哲学.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1. 辩证唯物 ...

  • 公安局团委活动方案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青年民警积极投身玉溪生态市建设,为玉溪生态市建设作出贡献,按共青团玉溪市委的部署,玉溪市公安局团委决定在青年民警中开展“生态玉溪建设 青春建功行动”,现将活动方案制定如下:   一、指导思想 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 ...

  • 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启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
  • 导 读 5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 <通知>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要形 ...

  • 山湾子小学生态校园建设方案
  • 山湾子小学 生态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突出内涵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根据县教育局生态校园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现就生态校园建设工作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推进生态校园建设,突出内涵发展.打造宜学宜教乐园"为目标,重点实施学校门脸绿化美化.四旁绿化. ...

  • 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着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卷第1期2002年3月 Journalof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 (SocialScienceEdition)Vol.4 No.1March 2002 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着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彭纪南 (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 ...

  • 生态城市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 生态城市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从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特点入手,深入探讨和总结了城市发展 上的生态学思想起源,以及生态城市的主要理论基础.以期进一 步深化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以及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关键词: 生态城市 田园城市论 有机疏散论 芝加哥古典人类生态学 派 清洁生产论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