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

福建省上杭实验小学 吴秋菊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猜测、操作、探究、感悟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思维方法。

2、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意义,并能运用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合作、表达、抽象、概括、类比、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及其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条、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悬念导入

师:平时,同学们上学,老师上班、父母外出几乎都会遇到像图中的小明上学那样的问题,(媒体呈现小明上学路线图),小明上学有几条路,可以怎么走?

生:有三条路,可以小明家到邮局再到学校;也可以沿中间直走;还可以先到商店再到学校。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么勇敢,表达又那么清楚流利的同学!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生:沿中间这条路直走最近,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最短。

师:这位同学能巧用“两点之间的距离最短”的数学学问来解释生活问题,这很重要!

师:你们再看,小明走的三条路线恰巧围成了两个三角形(媒体呈现),还可以试着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来解释这个问题,那三角形三边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大家不妨猜猜看!

生猜测: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成功从猜测开始,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好奇一起走进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旅程,相信一向勤学善思乐学巧学的同学们一定能很快揭晓其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

【评析:吴老师创设学生“真实”“再熟悉不过的生活情境”—小明上学路线图,一下子触及了学生“认知层面”的生活情结,进而向“数学层面”同化顺应过程。】

二、操作探究,验证发现

(一)动手实验

师:光有猜测还不够,许多重大发现都来自于动手实验,我们也来动手实验,首先请听清实验要求(媒体展示):

1.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4根纸条和实验记录单,请你任意选3根围一围,看能否围成三角形。

2.同桌合作完成,一人操作,一人协助并做好记录。

3.至少做3组实验。

师:听清实验要求了吗?好!那咱们就来比比哪桌的两位同学配合的好,完成得快!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并选派一组上台操作实验。

(二)汇报整理

1.学生汇报:我们就请台上操作实验的同学来汇报,看谁最认真倾听!

2.老师整理:现在老师把同学们实验的情况大致整理了一下(媒体展示)三角形三边关系实验记录表。

大家实验结果是这样吗?(是)

【评析:说千遍不如动手操作一遍,吴老师一句“许多重大发现都来自于动于手实验,我们也来动手实验”激发了学生想当一回数学家的愿望,强烈的探究欲和实验热情摧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很快学生有话说,精彩源于“亲历”,学生初识庐山真面目—“两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时围不成三角形”。】

(三)深入探究

(1)反面例证

师:假设三根纸条分别是三角形的三条边。我们用反面例证法先选取前两组来研究,为什么前两组实验的三条边不能围成三角形呢?请小组讨论一下,再来发表见解。

生1:前两组中的短的两条边太短了,长的边太长了,所以围不成三角形。(引导

学生看图说完整话)

生2:第1组的上面两条短的边加起来的和比下面的长边更短一些。

生3:第2组中的上面两条短的边连起来和长边一样长,变成两条平行线一样,

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2)恰当表达

师:(媒体验证)同学们说的两条边连起来,可不可以说成“两边的和”(可以),而“比下面的长边更短一些”“和长边一样长”可否用“小于或等于”第三边,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来说就是“两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都围不成三角形。”

(3)猜想揭示

1.猜想

师:实践出真知。同学们那么快就发现并排除了“两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围不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确定吗?(确定)哦也!(幽默一下)(媒体验证)我们何不快马扬鞭乘胜追击大胆再猜测一下,两边的和与第三边存在怎样的关系时能围成三角形?

生: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

师:这是真的真的真的吗?(幽默一下)这句不改了。(师板书)

生:生异口同声真的不改了。(媒体验证)

2.矛盾: 6师:好像千真万确哟!那你们说这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吗?(媒体展示),

生1:能.因为5+12>6、6+12>5,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

生2:不能,因为5+6

师:对呀,围不成呀,这不是咱们刚才已经验证过了的吗?(猴急)所以这句话完整吗,那究竟应该怎么说呢?

生1:应该最短的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生2:应该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你们同意吗?(同意),是呀,虽然5+12>6,6+12>5,但5+6

生1:添上“较短”的两边的和,(为什么呀)因为最短的两边和都大于第三边,

别说更长的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所以肯定能围成三角形。

生2:也可以说成“任意”两边的和。

师:什么叫“任意”?

生3:就是随意拿两条边加起来都比第三边长。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3.验证

师:是吗?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来检验检验!能口算的尽量用口算。 师:5、6、7这组你是怎么快速判断的?

生4:5+6>7,所以这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师:噢,用口算加法便知晓了,那只要加一次就可以了吗?

生4:不信,你就加加好了,5+6>7;5+7>6;6+7>5,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

和大于第三边,可以判断肯定能围成三角形,

师:同学们要这么麻烦吗?(师故作)

生4:当然不用了,再说了,只要最短的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行了。

师:说得好!你叫什么名字?(多多)那我们就用多多法来判断吧! ——看来这么好的方法要给它取个更响亮的名字,最好叫它“一加一比灵”而不是“一贴灵”(幽默)。其它组依次类推,同理可得,师媒体快速完善表格。

4.揭示

师:大家再把目光聚焦到这些算式的符号,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说明了什么?

生:后两组用的三个都是大于号,可见确实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

生:而前两组虽然也有两个大于号,但只要有一个小于或等于便不能围成三角形。 可见“任意”两字十分关键,(边板书任意(或较短))全班再读这句话。

(四)看书质疑

1.自学课本

这句话在书本第82页,请同学们用上自己平时喜欢的阅读方法再读读课本,看看还有什么疑问?

2.辨析解读

大家读了课本之后,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刻了吗?说说看

生1: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只有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而不是小于或等于)第

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

师:顺向思考好,还可以逆(反)向思考“要使能围成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一定要大于第三边。”

生2:其实不要那么麻烦,只要看较短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可以了。……

师:也就是说这句话的关键词有哪些?---“任意”、“和”、“大于”、“围”,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深刻再读读这句话(师做洗耳恭听状),善抓关键词是解读概念、解决问题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希望同学在平时学习中多实践多运用,力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评析:“为什么前两组实验的三条边不能围成三角形呢”一语中的掀起了学生心底里面的层层涟漪,开始荡涤排除“两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心中的力量像经验丰富的老渔翁那般向中间收网,聚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的大胆猜测便自然而为,当学生一致认为这句话无懈可击之时,吴老师一句“你们看, 5、12、6这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吗?”刺激并打破了学生“最初的认知平衡”,在学生纷纷发表见解,一致认为要添上“任意”或“较短”才完整严密的内在需要中再识庐山真面目—“任意(或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

形”。】

(五)深度推广

师:刚才我们只试验了几个三角形,那是不是全世界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那就先请同学们在本子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看看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关系?(师板画)

指生汇报,集体评价。

师:全班62个同学,如果给大家足够的时间,再画上几千个,几万个,几亿个,大家闭眼想像一下,结果会改变吗?(不会)

师:看来,只要是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都会大于第三边或者说最短的两条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媒体相应展示)

(六)抽象概括

师:像这样的三角形,我们能举得完吗?你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地把全世界所有的三角形都表示出来呢?(生:用字母)好主意,数学上为了方便交流,就用字母“a、b、c”来表示三角形的三边(师相应板书)生说:a+b>c;a+c>b;b+c>a。(师相应板书,再媒体展示)

师:如果只有一个算式a+b>c来表示,那这里的a、b

生1:最短的两条边。

生2:任意两条边。

【评析:正当学生认为可以舒缓之时吴老师又抛出“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再次打破了学生内心的平衡,吊足了学生探究到底的信心和勇气,学生纷纷亲自验证,由此及彼推而广之,很快领悟到“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都有这样的关系”,于是面对举也举不完的三角形学生自然而然迫切需要用字母简单方便的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学生思维犹如再入无人之境,进一步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丽意境。】 a b c

三、开发教材,实践提升

同学们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究竟掌握得怎样呢?还是让我们到实践中检验吧!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1)基本练习——(媒体呈现)书第86页第4题。

(2)开发练习——对书第86页第4题蕴含的丰富知识进行深度开发(媒体相应呈现)。

1.认识直角三角形

师:3、4、5这题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3+4>5,所以这三条线断能围成三角形。

师:噢,看来“一加一比灵”还真是灵!那就请快速用“一加一比灵”完成其余3小题吧!

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其实这三条线段非常有意思,3、4、5不仅是3个连续自然数,那是不是所有三边的长度是3个连续自然数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呢?

生1:是的!

生2:不一定,1、2、3不行,因为1+2就等于3.

生3:0、1、2一条是0也肯定不行!

师:除0、1、2;1、2、3以外呢,举例子试试看。

生:7、8、9……都能围成。

师:确实如此,除0、1、2;1、2、3以外任意三边的长度是3个连续自然数都能围成三角形,而且由3、4、5这样的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很特殊,同学们想不想提前先了解一下?(想)(媒体播放:勾股定理——你知道吗?)

2.认识等边三角形

师:3、3、3这3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又是怎样的呢?

生:我知道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师:顾名思义,据义取名,还真是获取真知的好办法!(媒体介绍)

2.认识等腰三角形

师: 3、3、5这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又是怎样的呢?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媒体播放)(两根食指做腰比划一下)

(3)开放练习——(媒体播放)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大家平时看见的房顶大多就像同学们刚刚比划的那样,是什么形?(等腰三角形),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等腰三角形屋顶,横梁长5米,下面的木料中,哪种长度的两根木料能与这根横梁组成等腰三角形屋顶?

生1:我选择3米。

生2:4米也可以。

师:如果我们选择了两根4米长的斜梁,那横梁的长度可以是几米?(保留整米数)

生1:大于0米而小于8米。

生2:因为要保留整米数,所以最长可以7米,最短可以1米。

师:那同学们闭眼想像一下,横梁的长度从1米到7米时房子的样子(房子由尖廋个变成矮胖墩),睁眼看是不是和电脑呈现的差不多。(媒体呈现)

师:你喜欢那种房屋设计?为什么?

生1:我喜欢平房设计,这样面积更大,看上去既安全又美观大方!

生2:我喜欢像冰淇淋那样子的设计,尖尖的,挺刺激的!……

师: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要你有理,走遍世界都可以!

四、首尾呼应,升华拓展

1.首尾呼应

师:同学们,现在你一定能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来解释小明上学为什么选中间直路的原因了吧!(媒体播放),

生1: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走中间更近。

生2:反过来说,第三边一定小于两边的和,所以还是走中间更近。

师:他们分析得怎样?

生:正反分析的都很有理!

2.变式升华

师:可如果中间进行了绿化美化(如图),小明还能走中间吗?(不能),如果有人还走中间,你会怎样做呢?

生:我会告诉他这样做会踩坏小草,破坏环境,很不文明。

生:我会多温馨提示,如“小草休息,请勿打扰”,“草木有意,脚下留情”。 ……

师:你们真是环保小卫士,地球妈妈听了一定很感动,也一定因你们强烈的环保意识而绿意永存,生命无限!

3.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生2:我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都会大于第三边。

生3:我知道用“一加一比灵”来判断三条线短能否围三角形还真是灵!

生4:我还提前认识了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生5:我还知道了走中间直道最近的道理。……

(2)你觉得“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有用吗?能否举一个例子来说说!

生:我们过马路,如果我们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直走是最近的,但如果有红绿灯要根据红绿灯指示来行走,不可贪图方便横冲直撞,不然会很危险的!

师:是呀,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从小要养成安全意识!既要活学活用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让数学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3)这节课我们主要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来学习?

师生齐小结:我们主要采用了猜测--实验—猜测—验证—应用。

4.悬念拓延

请同学拿出老师事先为你们准备的一根长20厘米的吸管,如果让我们有机会自己来剪一次吸管围成三角形,第一刀你认为一定不会剪在哪里呢?为什么?

生1:中间

生2:反正不能剪在中间,否则一样长一定围不成三角形。这样更长一段做两边

的和,更短的一段做第三边。

师:有理,有理!那第二刀剪在哪呢?(生说不清)待同学们研究完了三角形两边的差与第三边又有什么关系时,相信你一定能又快又好地剪一个你想要的(会非常听你话)的三角形(幽默)

附: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任意(或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a+b>c;

a b

c

a+c>b; b+c>a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

福建省上杭实验小学 吴秋菊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猜测、操作、探究、感悟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思维方法。

2、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意义,并能运用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合作、表达、抽象、概括、类比、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及其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条、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悬念导入

师:平时,同学们上学,老师上班、父母外出几乎都会遇到像图中的小明上学那样的问题,(媒体呈现小明上学路线图),小明上学有几条路,可以怎么走?

生:有三条路,可以小明家到邮局再到学校;也可以沿中间直走;还可以先到商店再到学校。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么勇敢,表达又那么清楚流利的同学!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生:沿中间这条路直走最近,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最短。

师:这位同学能巧用“两点之间的距离最短”的数学学问来解释生活问题,这很重要!

师:你们再看,小明走的三条路线恰巧围成了两个三角形(媒体呈现),还可以试着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来解释这个问题,那三角形三边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大家不妨猜猜看!

生猜测: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成功从猜测开始,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好奇一起走进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旅程,相信一向勤学善思乐学巧学的同学们一定能很快揭晓其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

【评析:吴老师创设学生“真实”“再熟悉不过的生活情境”—小明上学路线图,一下子触及了学生“认知层面”的生活情结,进而向“数学层面”同化顺应过程。】

二、操作探究,验证发现

(一)动手实验

师:光有猜测还不够,许多重大发现都来自于动手实验,我们也来动手实验,首先请听清实验要求(媒体展示):

1.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4根纸条和实验记录单,请你任意选3根围一围,看能否围成三角形。

2.同桌合作完成,一人操作,一人协助并做好记录。

3.至少做3组实验。

师:听清实验要求了吗?好!那咱们就来比比哪桌的两位同学配合的好,完成得快!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并选派一组上台操作实验。

(二)汇报整理

1.学生汇报:我们就请台上操作实验的同学来汇报,看谁最认真倾听!

2.老师整理:现在老师把同学们实验的情况大致整理了一下(媒体展示)三角形三边关系实验记录表。

大家实验结果是这样吗?(是)

【评析:说千遍不如动手操作一遍,吴老师一句“许多重大发现都来自于动于手实验,我们也来动手实验”激发了学生想当一回数学家的愿望,强烈的探究欲和实验热情摧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很快学生有话说,精彩源于“亲历”,学生初识庐山真面目—“两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时围不成三角形”。】

(三)深入探究

(1)反面例证

师:假设三根纸条分别是三角形的三条边。我们用反面例证法先选取前两组来研究,为什么前两组实验的三条边不能围成三角形呢?请小组讨论一下,再来发表见解。

生1:前两组中的短的两条边太短了,长的边太长了,所以围不成三角形。(引导

学生看图说完整话)

生2:第1组的上面两条短的边加起来的和比下面的长边更短一些。

生3:第2组中的上面两条短的边连起来和长边一样长,变成两条平行线一样,

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2)恰当表达

师:(媒体验证)同学们说的两条边连起来,可不可以说成“两边的和”(可以),而“比下面的长边更短一些”“和长边一样长”可否用“小于或等于”第三边,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来说就是“两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都围不成三角形。”

(3)猜想揭示

1.猜想

师:实践出真知。同学们那么快就发现并排除了“两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围不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确定吗?(确定)哦也!(幽默一下)(媒体验证)我们何不快马扬鞭乘胜追击大胆再猜测一下,两边的和与第三边存在怎样的关系时能围成三角形?

生: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

师:这是真的真的真的吗?(幽默一下)这句不改了。(师板书)

生:生异口同声真的不改了。(媒体验证)

2.矛盾: 6师:好像千真万确哟!那你们说这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吗?(媒体展示),

生1:能.因为5+12>6、6+12>5,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

生2:不能,因为5+6

师:对呀,围不成呀,这不是咱们刚才已经验证过了的吗?(猴急)所以这句话完整吗,那究竟应该怎么说呢?

生1:应该最短的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生2:应该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你们同意吗?(同意),是呀,虽然5+12>6,6+12>5,但5+6

生1:添上“较短”的两边的和,(为什么呀)因为最短的两边和都大于第三边,

别说更长的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所以肯定能围成三角形。

生2:也可以说成“任意”两边的和。

师:什么叫“任意”?

生3:就是随意拿两条边加起来都比第三边长。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3.验证

师:是吗?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来检验检验!能口算的尽量用口算。 师:5、6、7这组你是怎么快速判断的?

生4:5+6>7,所以这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师:噢,用口算加法便知晓了,那只要加一次就可以了吗?

生4:不信,你就加加好了,5+6>7;5+7>6;6+7>5,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

和大于第三边,可以判断肯定能围成三角形,

师:同学们要这么麻烦吗?(师故作)

生4:当然不用了,再说了,只要最短的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行了。

师:说得好!你叫什么名字?(多多)那我们就用多多法来判断吧! ——看来这么好的方法要给它取个更响亮的名字,最好叫它“一加一比灵”而不是“一贴灵”(幽默)。其它组依次类推,同理可得,师媒体快速完善表格。

4.揭示

师:大家再把目光聚焦到这些算式的符号,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说明了什么?

生:后两组用的三个都是大于号,可见确实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

生:而前两组虽然也有两个大于号,但只要有一个小于或等于便不能围成三角形。 可见“任意”两字十分关键,(边板书任意(或较短))全班再读这句话。

(四)看书质疑

1.自学课本

这句话在书本第82页,请同学们用上自己平时喜欢的阅读方法再读读课本,看看还有什么疑问?

2.辨析解读

大家读了课本之后,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刻了吗?说说看

生1: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只有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而不是小于或等于)第

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

师:顺向思考好,还可以逆(反)向思考“要使能围成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一定要大于第三边。”

生2:其实不要那么麻烦,只要看较短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可以了。……

师:也就是说这句话的关键词有哪些?---“任意”、“和”、“大于”、“围”,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深刻再读读这句话(师做洗耳恭听状),善抓关键词是解读概念、解决问题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希望同学在平时学习中多实践多运用,力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评析:“为什么前两组实验的三条边不能围成三角形呢”一语中的掀起了学生心底里面的层层涟漪,开始荡涤排除“两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心中的力量像经验丰富的老渔翁那般向中间收网,聚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的大胆猜测便自然而为,当学生一致认为这句话无懈可击之时,吴老师一句“你们看, 5、12、6这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吗?”刺激并打破了学生“最初的认知平衡”,在学生纷纷发表见解,一致认为要添上“任意”或“较短”才完整严密的内在需要中再识庐山真面目—“任意(或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

形”。】

(五)深度推广

师:刚才我们只试验了几个三角形,那是不是全世界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那就先请同学们在本子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看看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关系?(师板画)

指生汇报,集体评价。

师:全班62个同学,如果给大家足够的时间,再画上几千个,几万个,几亿个,大家闭眼想像一下,结果会改变吗?(不会)

师:看来,只要是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都会大于第三边或者说最短的两条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媒体相应展示)

(六)抽象概括

师:像这样的三角形,我们能举得完吗?你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地把全世界所有的三角形都表示出来呢?(生:用字母)好主意,数学上为了方便交流,就用字母“a、b、c”来表示三角形的三边(师相应板书)生说:a+b>c;a+c>b;b+c>a。(师相应板书,再媒体展示)

师:如果只有一个算式a+b>c来表示,那这里的a、b

生1:最短的两条边。

生2:任意两条边。

【评析:正当学生认为可以舒缓之时吴老师又抛出“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再次打破了学生内心的平衡,吊足了学生探究到底的信心和勇气,学生纷纷亲自验证,由此及彼推而广之,很快领悟到“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都有这样的关系”,于是面对举也举不完的三角形学生自然而然迫切需要用字母简单方便的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学生思维犹如再入无人之境,进一步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丽意境。】 a b c

三、开发教材,实践提升

同学们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究竟掌握得怎样呢?还是让我们到实践中检验吧!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1)基本练习——(媒体呈现)书第86页第4题。

(2)开发练习——对书第86页第4题蕴含的丰富知识进行深度开发(媒体相应呈现)。

1.认识直角三角形

师:3、4、5这题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3+4>5,所以这三条线断能围成三角形。

师:噢,看来“一加一比灵”还真是灵!那就请快速用“一加一比灵”完成其余3小题吧!

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其实这三条线段非常有意思,3、4、5不仅是3个连续自然数,那是不是所有三边的长度是3个连续自然数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呢?

生1:是的!

生2:不一定,1、2、3不行,因为1+2就等于3.

生3:0、1、2一条是0也肯定不行!

师:除0、1、2;1、2、3以外呢,举例子试试看。

生:7、8、9……都能围成。

师:确实如此,除0、1、2;1、2、3以外任意三边的长度是3个连续自然数都能围成三角形,而且由3、4、5这样的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很特殊,同学们想不想提前先了解一下?(想)(媒体播放:勾股定理——你知道吗?)

2.认识等边三角形

师:3、3、3这3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又是怎样的呢?

生:我知道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师:顾名思义,据义取名,还真是获取真知的好办法!(媒体介绍)

2.认识等腰三角形

师: 3、3、5这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又是怎样的呢?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媒体播放)(两根食指做腰比划一下)

(3)开放练习——(媒体播放)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大家平时看见的房顶大多就像同学们刚刚比划的那样,是什么形?(等腰三角形),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等腰三角形屋顶,横梁长5米,下面的木料中,哪种长度的两根木料能与这根横梁组成等腰三角形屋顶?

生1:我选择3米。

生2:4米也可以。

师:如果我们选择了两根4米长的斜梁,那横梁的长度可以是几米?(保留整米数)

生1:大于0米而小于8米。

生2:因为要保留整米数,所以最长可以7米,最短可以1米。

师:那同学们闭眼想像一下,横梁的长度从1米到7米时房子的样子(房子由尖廋个变成矮胖墩),睁眼看是不是和电脑呈现的差不多。(媒体呈现)

师:你喜欢那种房屋设计?为什么?

生1:我喜欢平房设计,这样面积更大,看上去既安全又美观大方!

生2:我喜欢像冰淇淋那样子的设计,尖尖的,挺刺激的!……

师: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要你有理,走遍世界都可以!

四、首尾呼应,升华拓展

1.首尾呼应

师:同学们,现在你一定能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来解释小明上学为什么选中间直路的原因了吧!(媒体播放),

生1: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走中间更近。

生2:反过来说,第三边一定小于两边的和,所以还是走中间更近。

师:他们分析得怎样?

生:正反分析的都很有理!

2.变式升华

师:可如果中间进行了绿化美化(如图),小明还能走中间吗?(不能),如果有人还走中间,你会怎样做呢?

生:我会告诉他这样做会踩坏小草,破坏环境,很不文明。

生:我会多温馨提示,如“小草休息,请勿打扰”,“草木有意,脚下留情”。 ……

师:你们真是环保小卫士,地球妈妈听了一定很感动,也一定因你们强烈的环保意识而绿意永存,生命无限!

3.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生2:我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都会大于第三边。

生3:我知道用“一加一比灵”来判断三条线短能否围三角形还真是灵!

生4:我还提前认识了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生5:我还知道了走中间直道最近的道理。……

(2)你觉得“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有用吗?能否举一个例子来说说!

生:我们过马路,如果我们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直走是最近的,但如果有红绿灯要根据红绿灯指示来行走,不可贪图方便横冲直撞,不然会很危险的!

师:是呀,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从小要养成安全意识!既要活学活用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让数学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3)这节课我们主要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来学习?

师生齐小结:我们主要采用了猜测--实验—猜测—验证—应用。

4.悬念拓延

请同学拿出老师事先为你们准备的一根长20厘米的吸管,如果让我们有机会自己来剪一次吸管围成三角形,第一刀你认为一定不会剪在哪里呢?为什么?

生1:中间

生2:反正不能剪在中间,否则一样长一定围不成三角形。这样更长一段做两边

的和,更短的一段做第三边。

师:有理,有理!那第二刀剪在哪呢?(生说不清)待同学们研究完了三角形两边的差与第三边又有什么关系时,相信你一定能又快又好地剪一个你想要的(会非常听你话)的三角形(幽默)

附: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任意(或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a+b>c;

a b

c

a+c>b; b+c>a


相关内容

  •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v1
  •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角形三边关系(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第82页例3及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小棒摆三角形来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过程,体验实验发现.总结归 ...

  • 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
  • 第14章 勾股定理 课题: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学习目标: 1.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合简单推理的意识合能力. 2.经历用测量合数格子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的思想. 3.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数学与现实的紧密联系,感受其价值. 学 ...

  • 三角形教案
  • <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中几何对象的定义 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 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 ...

  •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
  •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 ...

  • 人教数学八上11.1.1 三角形的边教案
  •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方法. 3. 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图形学习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 ...

  • 认识三角形教案
  • 第三章 三角形 第一节 认识三角形(1)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和表示方法 能力目标:理解并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掌空间观念.推理能 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和 ...

  •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2)
  •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执教者:韩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八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 学数学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 边的 ...

  •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82页的内容.三角形三边关系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角,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三个角,以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学习基础上的延伸.本节教材强调通过直观操作 ...

  • 勾股定理公开课教案
  • 课题:18.1 勾股定理(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袁婉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激起学生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兴趣. 2.让学生带着问题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正确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