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大学生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当今大学生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赵凤霞

一个人对于他人和社会来说,一方面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由于社会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使人得以存在和发展,从个体的人来说,这就是他的个人价值。但另一方面他又能以其自身的存在和活动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成为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客体,这就是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社会的奉献。所以人的价值就是客体的人对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是客体的人对主体的人的积极作用。许多人在回答怎样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这个问题时,很难抉择。

那么作为祖国新世纪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呢?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世界观和价值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是发展中国的成功之路。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有了共同理想,社会成员才能把自己的理想与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辉煌的力量源泉。

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线。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归根结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教育我们适应转变,认清使命;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而且,当今大学生的使命是继往开来复兴民族伟业,勇于开拓创新中华文明,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进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在当前,就是要好好学习,努力使自己成才,勇于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将来能够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

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年青一代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国家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更要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将来要建设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其人生价值目标就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所以必须树立正确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我们应该把实现社会价值放在首位,自觉地服从社会利益,把为社会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确立为人生的目的。

而最不可取的是,只为自己着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全然不顾甚至牺牲他人或社会的利益。离开了个人,不可能有社会;离开了社会,也不可能有个人。个人和社会相互创造,相互转化。

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为国家、民族、社会利益、人民利益献身的人生抱负;要敢于创新,培养不怕挫折、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要品学兼顾,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忠于职守、大公无私的正直为人;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成为掌握一专多能的工作技能的高技能人才。要以振兴祖国事业的为己任,努力使我国尽早地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任何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

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制度,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形式;社会飞快的发展速度,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更多的机遇。在我们实现社会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社会也会给我们回报。一个人满足社会的程度越高,他的社会价值就越大,他获得的个人价值就越大。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 ,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自己对自我的满足(个人价值)。个人只有为社会多做贡献,先实现社会价值,更多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满足,更多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回报,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个人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当今大学生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赵凤霞

一个人对于他人和社会来说,一方面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由于社会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使人得以存在和发展,从个体的人来说,这就是他的个人价值。但另一方面他又能以其自身的存在和活动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成为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客体,这就是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社会的奉献。所以人的价值就是客体的人对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是客体的人对主体的人的积极作用。许多人在回答怎样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这个问题时,很难抉择。

那么作为祖国新世纪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呢?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世界观和价值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是发展中国的成功之路。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有了共同理想,社会成员才能把自己的理想与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辉煌的力量源泉。

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线。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归根结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教育我们适应转变,认清使命;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而且,当今大学生的使命是继往开来复兴民族伟业,勇于开拓创新中华文明,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进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在当前,就是要好好学习,努力使自己成才,勇于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将来能够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

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年青一代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国家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更要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将来要建设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其人生价值目标就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所以必须树立正确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我们应该把实现社会价值放在首位,自觉地服从社会利益,把为社会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确立为人生的目的。

而最不可取的是,只为自己着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全然不顾甚至牺牲他人或社会的利益。离开了个人,不可能有社会;离开了社会,也不可能有个人。个人和社会相互创造,相互转化。

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为国家、民族、社会利益、人民利益献身的人生抱负;要敢于创新,培养不怕挫折、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要品学兼顾,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忠于职守、大公无私的正直为人;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成为掌握一专多能的工作技能的高技能人才。要以振兴祖国事业的为己任,努力使我国尽早地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任何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

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制度,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形式;社会飞快的发展速度,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更多的机遇。在我们实现社会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社会也会给我们回报。一个人满足社会的程度越高,他的社会价值就越大,他获得的个人价值就越大。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 ,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自己对自我的满足(个人价值)。个人只有为社会多做贡献,先实现社会价值,更多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满足,更多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回报,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个人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关内容

  • 当今社会我们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
  • 当今社会我们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 随着进入了21世纪,经济.科技飞速发展,世界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社会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与矛盾,在这么一个社会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自身的价值包含其包括个人的自身的价值与社会的自身的价值,为不同主体对于 ...

  • 大学思修论文-人生价值
  • 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摘要:人生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且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人们只有找到了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 ...

  • 辩论题目大全
  • 辩论题目大全 正方 利 反方 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 在校大学生创业弊大于 企业用人才为先 企业用人德为 人和自然可以和谐相处 人和自然不能和谐相处 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 于利 网络经济是泡沫经济 沫经济 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掌握 便利器具便利 发掘人才需要考试 民族技艺应该保密 理想人才以仁为主 网络 ...

  • 当今社会文凭比能力更重要
  • 当今社会文凭比能力更重要 1.学历不止是一纸文凭,更是知识的证明,学历意味着你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具有合格的相关专业知识. 2.学历是门槛.许多机会都只提供给有学历者,如教师招聘.公务员招聘及许多大公司招聘. 3.所谓能力,应分为不同的层次,试分为一般能力.较高能力及专业能力(说法有待斟酌).许多一 ...

  •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评价及要求程度分析
  •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原因及要求程度分析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与人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 ...

  • 依法执政与廉政建设
  • (文本根据教师授课录音整理) 王庆五 教授 目录: 课程概述 第一章   反腐倡廉是依法执政的前提和根本保障 第一节.反腐倡廉的含义 第二节.依法执政必然要求反腐倡廉 第三节.反腐倡廉是贯穿整个依法执政的过程当中 第四节.反腐倡廉与先进文化的建设关系 第五节.反腐倡廉与和谐社会,即与社会建设的关系 ...

  • 辩论赛辩题(500)
  • 辩论赛辩题库(500) 大学生及教育: 大学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 大学教育不应以市场为导向 大学生打工利大于弊 大学生打工弊大于利 大学生广泛社交利大于弊 大学生广泛社交弊大于利 大学生就业实行"双项选择"利大于弊 大学生就业实行"双项造择"弊大于利 大学生勤工 ...

  • 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
  •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和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 ...

  • 推进中国基层治理创新的文化路径
  • 推进中国基层治理创新的文化路径 颜德如等: 摘要:推进中国基层治理创新,应在制度与法治硬约束的背后,形成文化的柔性引导,这主要是因为"文化"渗透于治理的推进者.治理的承受者.治理的纽带.治理的绩效以及治理的环境之中,可谓治理的精神内核.基于"基层"之治理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