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技击性比较研究

搏击武术科学

第2500卷8年暴尝期

【武术发展研究】

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技击性比较研究

郝小刚

(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技击性是武术的主要技术特征,不同的武术在技击特征及价值取向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技击性进行比较分析,以区分人们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模糊认识。

技击关键词:传统武术竞技武术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8—0009__02

中华武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不断地繁衍生息、继承和发展。但时至今日,受到西方文化、竞技体育的冲击,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战争现代化的影响,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以另一种新的形式和状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但是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它又与传统武术之间存在着很多的不同。本文将从技击性的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

1

武术的“用”,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进行价值选择,但在理论逻辑上不能把传统武术的客观价值存在与习武者的主体价值选择相混淆,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但总体上而言,传统武术的主体价值是体现在实用技击上的。

2

竞技武术的技击性

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由20世纪50年代开始

逐步形成的,包括套路和散打两大活动内容,以教练员和运动员为活动主体,依照竞赛规则,以争夺优异成绩为根本目标的中国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主要分为竞技武术套路和竞技散打两大部分。

2.1竞技武术套路的技击性

武术发展到今天,套路练习已成了武术的主要运动形式之一,随着武术技术的发展,套路的内容、结构和动作的做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社会上演练的武术套路大都是竞技武术套路,通过学习竞技武术套路可以掌握一些攻防的技击方法,增强体质,现在已不用强调套路的动作“着着皆是临敌实用”,故“临敌实用”已不再是练习者的目的。但是,一个新的武术套路大部分动作还保留着攻防格斗的基本特点和动作结构。同时在套路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动作,这些动作有的是为了衔接动作,有的是为了使人能掌握某些技能,这样套路的内容就更加丰富。现在竞技武术套路是将单个或几个相连续的有攻防意识的动作,通过一些过渡动作使之首尾相连,再穿插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意识的动作。加上起势和收势,构成完整的一套。并不是套路中每一个动作都有特殊的技击含意,在练习时,大可不必去穿凿每一个动作的用法(特别是一些衔接的动作)。

人们认为武术的技击性减弱或者说武术没有技击性,通常所说的也大都是竞技武术套路这一部分,这主要与人们对武术的范畴及武术技击含意的认识有关。不少人的心目中认为竞技武术套路就是武术的全部,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再加上他们对武术技击内容的模糊认识,他们认为所渭的技击就是“临敌实用”,孰不知,武术的技击包含着武术的攻防意识、攻防效果和实用技击。而竞技武术套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的攻防意识,其宗旨是通过演练,以提高人的攻防意识和身体素质,进行功力与技巧上的较量,在技术要求上与实用技术有一定的区别。然而就整套技术而言,主要仍以踢、打、摔、拿、击、

传统武术的技击性

传统武术是在中国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

套路、散手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万方数据主要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体育活动方式。传统武术是以一种技击性极强的绝技为前提和核心的。它也一直将技击置于花法之上。传统武术是武术之源,是武术的发展基础。

中国传统武术始终强调一个“体用兼备”,所谓“体”是事物的本质存在,“用”是“体”的价值功能。那么传统武术的主体价值取向是什么呢?从先秦《庄子-说剑篇》的“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到明代程冲斗“犹恐临敌擎肘”的套路创编;从清人“相杀如仇怨焉”的枪法训练(吴殳《手臂录》卷2),到为各传统拳种门派注重的功法练习,都清楚地显现了传统武术的主体价值观(价值是客体对主体发生的效应,所谓“主体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发生的诸多效应中最根本的效应)。前人曾明确地指出:“各地各家之拳术,其能打敌制胜则一也。”此言虽绝对了一点,但道出了传统武术的价值真谛。武术的技击价值,是历来习武者重要的精神栖息,也是中国武术文化家同中最为耀眼的场景构筑.所以传统武术最能突出武术的技击性。同时它还要求习武者习练时无人似有人,传统武术又要求除暴安良,以武观德,不带护具,钢板尚不能挡其锐,护具又能奈其何?这些充分表明传统武术的技击性表现在临敌实用上,它的技击是实用技击。

诚然,传统武术除技击外尚有如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功能存在,一些材料中也不乏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或“乾坤交泰,性命葆真”之类的记载,但笔者认为,对此不能囿于字面上的孤立理解,而应据于全面的理论分析。简单地说,历史上传统武术的发展,是围绕“武”的价值特征而延伸,健身与修性是通过提高技击能力为价值取向的习武过程来实现的。“体”规定了“用”的结构,由“用”又能得其“体”。当然,对于传统作者简介:都小刚(1975-),男,硕士,讲师。研究向:社会体育学。

9

搏击武术科学

第2500卷8年暴尝期

【武术发展研究】

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技击性比较研究

郝小刚

(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技击性是武术的主要技术特征,不同的武术在技击特征及价值取向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技击性进行比较分析,以区分人们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模糊认识。

技击关键词:传统武术竞技武术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8—0009__02

中华武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不断地繁衍生息、继承和发展。但时至今日,受到西方文化、竞技体育的冲击,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战争现代化的影响,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以另一种新的形式和状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但是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它又与传统武术之间存在着很多的不同。本文将从技击性的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

1

武术的“用”,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进行价值选择,但在理论逻辑上不能把传统武术的客观价值存在与习武者的主体价值选择相混淆,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但总体上而言,传统武术的主体价值是体现在实用技击上的。

2

竞技武术的技击性

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由20世纪50年代开始

逐步形成的,包括套路和散打两大活动内容,以教练员和运动员为活动主体,依照竞赛规则,以争夺优异成绩为根本目标的中国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主要分为竞技武术套路和竞技散打两大部分。

2.1竞技武术套路的技击性

武术发展到今天,套路练习已成了武术的主要运动形式之一,随着武术技术的发展,套路的内容、结构和动作的做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社会上演练的武术套路大都是竞技武术套路,通过学习竞技武术套路可以掌握一些攻防的技击方法,增强体质,现在已不用强调套路的动作“着着皆是临敌实用”,故“临敌实用”已不再是练习者的目的。但是,一个新的武术套路大部分动作还保留着攻防格斗的基本特点和动作结构。同时在套路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动作,这些动作有的是为了衔接动作,有的是为了使人能掌握某些技能,这样套路的内容就更加丰富。现在竞技武术套路是将单个或几个相连续的有攻防意识的动作,通过一些过渡动作使之首尾相连,再穿插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意识的动作。加上起势和收势,构成完整的一套。并不是套路中每一个动作都有特殊的技击含意,在练习时,大可不必去穿凿每一个动作的用法(特别是一些衔接的动作)。

人们认为武术的技击性减弱或者说武术没有技击性,通常所说的也大都是竞技武术套路这一部分,这主要与人们对武术的范畴及武术技击含意的认识有关。不少人的心目中认为竞技武术套路就是武术的全部,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再加上他们对武术技击内容的模糊认识,他们认为所渭的技击就是“临敌实用”,孰不知,武术的技击包含着武术的攻防意识、攻防效果和实用技击。而竞技武术套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的攻防意识,其宗旨是通过演练,以提高人的攻防意识和身体素质,进行功力与技巧上的较量,在技术要求上与实用技术有一定的区别。然而就整套技术而言,主要仍以踢、打、摔、拿、击、

传统武术的技击性

传统武术是在中国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

套路、散手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万方数据主要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体育活动方式。传统武术是以一种技击性极强的绝技为前提和核心的。它也一直将技击置于花法之上。传统武术是武术之源,是武术的发展基础。

中国传统武术始终强调一个“体用兼备”,所谓“体”是事物的本质存在,“用”是“体”的价值功能。那么传统武术的主体价值取向是什么呢?从先秦《庄子-说剑篇》的“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到明代程冲斗“犹恐临敌擎肘”的套路创编;从清人“相杀如仇怨焉”的枪法训练(吴殳《手臂录》卷2),到为各传统拳种门派注重的功法练习,都清楚地显现了传统武术的主体价值观(价值是客体对主体发生的效应,所谓“主体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发生的诸多效应中最根本的效应)。前人曾明确地指出:“各地各家之拳术,其能打敌制胜则一也。”此言虽绝对了一点,但道出了传统武术的价值真谛。武术的技击价值,是历来习武者重要的精神栖息,也是中国武术文化家同中最为耀眼的场景构筑.所以传统武术最能突出武术的技击性。同时它还要求习武者习练时无人似有人,传统武术又要求除暴安良,以武观德,不带护具,钢板尚不能挡其锐,护具又能奈其何?这些充分表明传统武术的技击性表现在临敌实用上,它的技击是实用技击。

诚然,传统武术除技击外尚有如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功能存在,一些材料中也不乏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或“乾坤交泰,性命葆真”之类的记载,但笔者认为,对此不能囿于字面上的孤立理解,而应据于全面的理论分析。简单地说,历史上传统武术的发展,是围绕“武”的价值特征而延伸,健身与修性是通过提高技击能力为价值取向的习武过程来实现的。“体”规定了“用”的结构,由“用”又能得其“体”。当然,对于传统作者简介:都小刚(1975-),男,硕士,讲师。研究向:社会体育学。

9


相关内容

  • 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传承
  • 2011-11-16 本文提出了传统武术传承的战略思路:以人为本,突出对传统武术传承人的保护和对养生休闲的重视:在主观认识和制度层面,创造传统武术传承的主客观环境:注重项目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各拳种的传承方略,传承方法应百花齐放:加强理论研究,促使传统武术发展逐步迈入科学轨道:增大宣传,扩充开发和投 ...

  • 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审视
  • 第32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月 Vol. 32 No. 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2010 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审视 张瑞洁1,支俊才2 (1.唐山师范学院 体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2.广州体育学院 研 ...

  • 浅谈中华武术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 浅谈中华武术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摘要]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承千载,在数千年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逐步成为世界武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本文就武术的起源发展.技术理论.文化及影响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武术 文化遗产 继承发展 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以踢.打.摔.拿.击.制等技击动作为主要 ...

  • 传统武术套路与现代散打的区别
  • 论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之异同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的产生.理论基础.技击特点.技击部位.训练特点.目标模式等诸方面分析了传统武术技击与现代散打的异同,旨在对传统武术和散打运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传统武术 散打 异同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汲取了 ...

  • 论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开题报告)
  • 开题报告:论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笔者运用上网.期刊检索及手工查询等手段查阅了大量的的文献资料,自中华人民多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武术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59年,我国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的出版,使武术开始沿着规范化.科学化道路迈进.历经进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2 ...

  • 中国武术发展史(修改)
  • 中国武术的发展现状及战略 一.武术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传统性 传统文化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几千年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最大的价值就是已经失去生存土壤濒临灭亡的"过去时",它与科学技术以"创新"为生命力,呈价值取向的反向几何级放大.中国武术的价值的珍贵正在 ...

  • 当下中国武术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 搏击·武术科学 2012年4月 第9卷第4期 [专家论谈] 当下中国武术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王国志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瑰宝的中国武术,经过从古到今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阻碍和制约着中国武术的发展.文章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法 ...

  • 中华传统武术发展的研究
  • 第28卷第6期福建体育科技 FujianSportsScienceandTechnology Vol128 No16中华传统武术发展的研究 胡双上,任若男 (福建警官职业学院警训部,福建 福州 350014)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拓展,对中华武术,特别是传统武术提出了新的挑战.面临 ...

  •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
  • 单选题 1中国武术起源于我国远古祖先的? 军事战争 生产活动 休闲娱乐 祭祀活动 B 2中国武术发展于我国远古祖先的? 军事战争 生产活动 休闲娱乐 祭祀活动 A 3 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什么? 武艺 技击 武术 国术 B 4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汉代称什么? 武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