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麦克白]中的人性悲剧及其启示

第4l卷第6期2010年11月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ANCHANGUNlVERSⅡ.Y

V01.41No.6NOV.2010

论《麦克白》中的人性悲剧及其启示

熊晟钰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摘要: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麦克白是最富吸引力的一个悲剧形象,这一形象的成功刻画在于作者写出了麦克白性格的复杂性,写出了麦克白人性与魔性的激烈冲突。从麦克白由功勋卓著的英雄到弑君篡位的凶手再到暴君恶魔的蜕变轨迹中透射出权欲与野心对人性的异化与吞噬。

关键词:莎士比亚;《麦克白》;人性悲剧;善恶对决中图分类号:1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10)05一0114一05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麦克白》较之《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可以说是最惊心动魄的一部。作者一反欧洲传统的悲剧模式,让麦克白这样一位弑君叛道的恶人成为四大悲剧中唯一一个以反面人物形象出现的悲剧主人公。麦克白这样一个独特的悲剧人物引发了中外学者极大的研究兴趣,学术界对麦克白悲剧的分析一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性格悲剧”¨-z3,有人说是“命运悲剧””一J,有人说是“野心悲剧”L5一¨,也有人说是“社会悲剧”旧J……但将其作为“人性悲剧”,并以此为切入点对《麦克白》加以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见。笔者拟就此作一探讨,以就教方家。

多面性和复杂性中参悟出麦克白人性在现实中的异化、分裂和自我毁灭这一悲剧的必然,体会到残酷的社会现实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

剧本一开篇,麦克白人未出场即名声已振,作者借冲出重围的军曹之口为我们描述出麦克白的英勇。面对国王的赞誉与册封,麦克白表现出的是他的坦然,他说:“接受我们的劳力是陛下的名分;我们对于陛下和王国的责任,正像子女和奴仆一样,为了尽我们的敬爱之忱,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应该的。”[93(318页)此刻,麦克白人性中的英勇、高贵和正义感显现无疑。他的勇猛、气魄和谦逊足以让他赢得无上荣誉,成为当之无愧的英雄。在他身上,读者分明可以看到闪现出的人性的美好光芒。所以,麦克白绝非伊阿古、爱德蒙那样纯粹的坏人。

对人性的独特拷问是麦克白悲剧艺术形象成功的关键。悲剧《麦克白》这部戏剧的情节取材于古苏格兰一个弑君谋杀的故事。莎士比亚“借古喻今”,为我们展现出一个战功显赫、安邦定国的英雄,一步步演化为欲壑难填的野心家、杀人如麻的血腥暴君的蜕变轨迹。麦克白的转变令人惊心动魄,猝不及防。在对人物的塑造中,作者正是运用“心灵剖析”这把手术刀,从人类最潜在的本能人手,对麦克白内心深处善与恶的冲突、良知与野心的争斗、天理与人欲的交战、人性与魔性的厮杀等通过一系列的情节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从人性的

麦克白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他不是没有野心,他的欲望很大,但是,在他最初的人性欲望中,他只希望用正当的手段达到崇高的企图。然而,在女巫的蛊惑下,在其夫人的唆使下,麦克白内心原有的平静和平衡被打破了。当燃着的欲火和野心使其情感与理智的天平发生倾斜时,麦克白心中“浮起了杀人的妄念”。自此,麦克白陷入一种极度的自我矛盾状态,内心的善与恶彼此征战着、搏斗着。麦克白意识到:“我们树立下血的榜样,教会别人杀人,结果反而自己被人所杀;把毒酒投入酒杯里的人,结果

也会自己饮耽而死,这就是一丝不爽的报应。”p。

收稿日期:2010—05—19

作者简介:熊晟钰(1972一),女,江西丰城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比较文学和思想政治研究。

万方数据

第6期熊晟钰:论《麦克白》中的人性悲剧及其启示

・115・

(324页)但是,纵然有两个自我的反复纠结,此刻的麦克白还是清醒的,我们可以从当时一系列情节的发展中看出他内心道德感的一次次复明和人性的一次次苏醒。当时的麦克白,他深知不义之行可能招致的恶果,他深知臣子对君主的职责。因此,当他在弑君的妄念和是否付诸恶行的困惑中徘徊犹豫时,良心的谴责和内心的彷徨常常会使他痛苦万分。由此,我们可以在麦克自身上体会到人性中的善与恶在人性欲望的引导下给人带来的苦闷和彷徨。然而,当时的社会环境最终促使麦克白弃善从恶,当他将屠刀举向邓肯时,他的人性悲剧由此开始,结果一招棋错,满盘皆输,从此走上了自我毁灭的不归路。

亚里士多德认为:“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不应只归结为人所无法驾驭的命运,而应到人自身的性格和行为中去寻找。”【l训在作者笔下,麦克白的悲剧主要是通过三次恶行来完成的:一是弑君篡位,谋杀国王邓肯;二是迫害臣属,暗杀班戈父子;三是为稳权位,屠杀麦克德夫一家。“麦克白内心的自我搏斗在三个层面上展开,莎氏令人信服地从人性毁灭的角度揭示了麦克白个人罪恶欲念恶性发展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弑君之后,麦克白做了君王,可他头顶的王冠分明还滴着罪恶的血迹;虽然他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上曾无所畏惧,可此刻他却胆怯得连“一点点的声音”都会被吓得“心惊肉跳”;虽然他曾功勋卓著,可如今的麦克白“荣名和美德已经死了。生命的美酒已经喝完,剩下来的只是一些无谓的渣滓”归1(336页)。麦克白在邓肯死后发出的悲叹是他诚恳的忏悔,也是他虚假的伪装。为了巩固王权,麦克白提防一切人,从他人性中助长出的魔性已让他变得贪婪、狡诈、凶恶且杀戮成性,血案一桩接着一桩,涂血的苏格兰简直成了一座坟墓,和最初“高贵的麦克白”相比,此时的麦克白已变得判若两人了。他深知自己“已经两足深陷于血泊之中”,但罪恶染指的他有的不是忏悔,不是反思,而是“涉血前行”的更坚定的恶念。在道德的废墟}二他重新建立起另一种道德观:“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他巩固”,“现在我已经饱尝无数的恐怖;我的习惯于杀戮的思想,再也没有什么悲惨的事情可以使它惊涑了”【9。(386页)。眼前的麦克白让我们觉得陌生了,他不再有从前为恶时的“惊惶胆怯”,不再有“半点战粟”,像是被魔鬼附体,暴君麦克白终于

沦丧成为一个没有人性的魔王——“踏遍地狱也找

不出一个比他更万恶的不赦的魔鬼”[93(370页)。

从英雄到魔鬼的蜕变轨迹,读者不难看出麦克

万方数据

白的性格发展由英勇延宕到血腥、孤立等多个层面的转变。莎士比亚将自己对人性的叩问和对人性主题的敏锐思考都贯穿于对作品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恰切而独到的把握与开掘上。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莎士比亚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没有将麦克白这样一个人物简单“恶”化,没有对人性中的“恶”进行直白地痛斥和说教,而是借助麦克白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深人到人物的灵魂,将其包裹于外的伪饰一一剥去,将其性格发展置于人物自身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中来加以表现。作者赋予麦克白以人性中的良知和“善”的因子,让他兼具英勇、干练、敏感、雄心勃勃以及诗人的气质。但是,当潜伏于心的野心和欲望蠢蠢欲动迅猛膨胀时,作者又赋予了麦克白双重角色,使麦克白既成为恶行的执行者,又是恶行的审判者。面对自己亲手犯下的鲜血淋漓的罪行,麦克白心底不曾窒息而死的良知和道德感对其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归属不断进行着拷问。在麦克白冷酷、坚忍的躯壳下,读者分明看到隐藏其中的是一颗空虚、恐惧的心,读者分明听见麦克白被毁的人性在哭泣,未泯的良知在流血、在嚎叫。“正如法国著名评论家斯达尔夫人所说,莎士比亚是第一个把精神痛苦写到至极的作家。”【12]命运给麦克白的惩罚已经够严厉的了,它让麦克白备受精神的折磨与煎熬。试想,还有什么惩罚比灵魂的不安更叫人难耐?还有什么惩罚比内心的永无宁Et更让人绝望?还有什么劫难比精神上的鞭挞更令人悲哀的呢?其实,“无论‘英雄’怎样超凡,‘恶魔’怎样坏绝,他们首先都是一个人,一个具有普通人种种习性的人”113]。

可见,麦克白人性泯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和灵魂所遭遇的挣扎与拷问,恰恰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面对权欲、野心和诱惑时无法绕开又必须抉择时所要面对的困境。作品中的冲动与理性的错综交织、善恶美丑的对决,其思想指归正是现代人的精神异化和灵魂的分裂。所以说,《麦克白》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悲剧,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正是这种对人类精神和灵魂的深探与直面才使整个悲剧具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才激起了读者的无限共鸣,《麦克白》对灵魂炼狱般痛苦的剖析和展现达到了其他文学作品极少能企及的境界。

麦克白人性悲剧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116-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人们知道,身为宇宙天地间的个体的人,其本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可避免地要受其所处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探究麦克白人性悲剧的成因,我们可以找到两条清晰的脉络:一条是麦克白灵魂深处的欲望与野心,这个内因成为他一系列行为的动机;另一条是女巫的预言、麦克白夫人的唆使以及麦克自身处的社会环境,作为外因,这些因素成为他恶行的催化剂。因此,麦克白的悲剧是综合了

个人和社会负面影响以及邪恶诱导作用的“人性沦

丧的悲剧”。

女巫的预言催醒了沉睡于麦克白心底的欲念。如果麦克白对那些预言能够旁若置之,那么,他仍不失为~个英雄。但是,他的悲剧就在于他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野心与良知、欲望与正义并存的人。正如法国的尚福尔所言:“比起伟大的灵魂,野心更容易侵扰卑琐的灵魂,就像比起宫殿,火更容易在草房点燃一样。”【14o女巫的预言就像一捆燃着的干柴投向麦克白那萌动着的野心,使之死灰复燃地烧了个透,它让麦克白在欲望的灼烧和人性的堕落中屈从于罪恶,用邪恶和血污的手撕去那原本属于他的良知和正义,从而揭开了他悲剧麦克白像是一个徘徊于善恶十字路口上的旅的有福同享的伴侣——麦克白夫人,能够深明大义,

克白夫人是个用“用最凶恶的残忍自顶至踵贯注全身”的女人口o(321页),没有丝毫的怜悯,只有不可了,他的道德观紊乱了,他的人性堕落了。

当我们进一步追寻造成麦克白人性变异的根本万方数据

不足为奇的事;即使在有了法律以后,残不忍闻的谋杀事件,也随时发生。”【9o(35z页)在那样一个战乱频繁的黑暗时代,窥视王位的人大有人在,野心家蜂起,弑君篡位恶行迭出,这样的风气和社会大环境不能不影响到置身其中的身为个体的麦克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文艺复兴时期是人重新确认自身价值的时代。这一时期,人们渴望摆脱黑暗的中世纪宗教对人欲的压抑,人文主义者肯定人的世俗欲望,强调人的个性解放和主体价值,提倡个性的全面发展。可是,到了16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类社会矛盾的日益表面化,超道德的现实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恶性膨胀,使得“人欲横流”成为资产阶级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典型产物。身为人文主义者的莎士比亚敏锐洞察到了这一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他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产生怀疑,并对人性本身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审视,因此,在他的悲剧作品中着力表现了这一主题。身为“善恶一体”论的思想家,莎士比亚将“恶”看作是人性中固有的一部分,是人性的本质规定,他认为罪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源于人自身的有限性。人有社会性的一面,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社会在塑造一个人的人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我们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看到了新的时代、新的价值观导致的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沦丧,看到了无限膨胀的欲望造就的邪恶人性和对人的心灵的腐蚀。麦克白的人性悲剧其实就是资产阶级个人野心无限膨胀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野心与罪恶压倒了良知与正义,也看到了暴君、暴政给社会、人民带来的灾难。“每一个新的黎明都听见新孀的寡妇在哭泣,新失父母的孤儿在号啕,新的悲哀上冲霄汉,发出凄厉的回声,就像哀悼苏格兰的命运,替她奏唱挽歌。”lgJ(368页)这便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莎士比亚透过麦克白这一人物形象,以主体自身对人类存在境遇的独特感受和发现,引起人们对当时那个社会的深沉思索,表达出对社会现实中人深层探究。所以说,麦克白的罪恶既是社会的灾难,

同时又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麦克白的人性悲剧是

莎士比亚对麦克白人性悲剧的揭示,带给当今

性危机的忧虑和反思,并对走出人类生存困境进行命运的序幕。

人,女巫的预言已经使他误入歧途,但如果他最亲爱

好言相劝,完全可以把麦克自从罪恶的边缘拉回来,这样,麦克白仍可称是迷途知返的英雄。可偏偏麦动摇的“狠毒的决意”,她凭着舌尖的力量煽动着麦克白的欲火烧得更旺,从而抢走了麦克白人性中残存的一点慈悲。对惶惑不定的麦克自来说,他需要为自己的野心和欲念寻找“知音”,他需要有人为他的恶行添一把柴,点一把火,而麦克白夫人的鼓动无疑是一剂催化剂。她推波助澜地促使麦克白说出了那句逆转了他一生并最终引领他走向死亡的话:“我的决心已定,我要用全部的力量,去干这件惊人的举动。”19](326页)至此,麦克白的精神防线崩溃的原因时,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妄念、野心与邪恶实际上是畸形社会的可怕产物。在麦克白的思想中,社会黑暗的恶之花早已播下了恶的种子:“在人类不曾制定法律保障公众福利以前的古代,杀人流血是

其身处社会的悲剧,也是人类悲剧的一个缩影。

第6期熊晟钰:论《麦克白》中的人性悲剧及其启示

的人们许多深刻的启示。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所以能使人惊心动魄,主要靠‘转变’与‘发现’。”麦克白这个曾经的英雄曾经爱过生活,爱过君王,他活过了一段真正的有意义、有尊严的幸福时光。可是,在他弑君之后,他的生活突转了,他的灵魂扭曲了。当他众叛亲离,面对英格兰大军征讨之时,他感到了深深的绝望:“我的生命已经日就枯萎,像一片凋谢的黄叶;凡是老年人所应该享有的尊容、敬爱、服从和一大群的朋友,我是没有希望再得到的了;代替之一切的,只有低声而深刻的诅咒,口头上的恭维和一些违心的假话。”【9o(383页)在这场残酷的人性蜕变的争战中,在这场灵魂与命运的顽抗厮杀中,麦克白原想跳过生活的轨迹以求得不可求取的王冠,谁曾想王冠为他带来的不是一生的富贵荣昌,而是生活中的一切恐怖。罪孽深重的他只能“在惊恐的噩梦的谑弄中睡眠,他的心灵把他折磨得没有一刻平静的安息”,他甚至感到不如“跟死的人在一起倒要幸福得多”。眼前的麦克白已经完全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期盼着世界早一点崩溃,甚至随时准备领受死亡,以此作为一种救赎,让灵魂得以超脱,复归宁静。

在经历了“转变”之后的麦克白终于有了“发现”:他发现他没有希望得到人生的欢乐,发现他付出代价、丧失人性换来的竟是一顶毫无意义的染血的王冠。终于,在精神彻底崩溃之下他对人生的自我价值和整个人生给予了彻底的否定:“明天,明天,再有一个明天,一天接着一天的蹑步前行,直到最后一秒钟的时间。我们所有的时间,不过是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灭了吧,熄灭了吧!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他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一o(386—387页)多么沉重的叹息,多么深刻的哲理,在麦克白的哀鸣中,人们又一次地看到他对灵魂的自我鞭打和拷问,也深切感受到了麦克白以死救赎自己的灵魂忏悔,麦克白内心深处涌动着的凄凉、虚无与绝望的情绪迅速占领着读者的心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按理说,看到这样一个恶魔似的恶人受惩,以死谢罪,应该会让读者感到大快人心,会在心中升腾出

一种正义被伸张后的快感。可是,掩卷之余,读者被

麦克白这样一个形象唤起的不是一种反感,而是让人情不自禁地生出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来,同情和怜悯油然而生。所以说,麦克白的悲剧

万方数据

不同于因为错误而导致失败的“亚里士多德型”,也不同于因为生来的邪恶而遭致灭亡的“恶人受惩型”,他的悲剧是两者的结合体。作为善恶同体的人物典型,在麦克白身上读者既看到了正面人物被毁灭的悲怆,又体味到恶人受惩的快感。麦克白最终输掉了自己人性中的善成了恶魔,是野心和欲望泯灭了他人性的光芒,是麦克白亲手把自己给毁了。他无法逃脱命运让他背负的精神十字架,更要忍受内心炼狱的煎熬。从这个曾经的英雄身上读者看到了人性与欲念的顽抗,这样的体验与写照给了读者一种心理暗示,仿佛犹如一面镜子,它也反照出现代人的困顿、孤独、惶恐、焦虑、抗争和无助。它让读者看清了自己灵魂深处的困境与挣扎,从而引发出一种悲人悲己的复杂情感来。

人类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实体,善与恶、美与丑总是交织在一起,正如女巫所唱的那样:“美即丑恶丑即美。”L9o(309页)正因为“丑恶”吞噬了“美好”,“美好”向“丑恶”屈服,才使麦克白逆转成为了另外一个人。记得约翰・德维斯在诗歌《认识自己》中说到:

我知道我的灵魂能认识万物。但对一切又无知而盲目;我也是自然中一个小小君主,却又会被最卑微的东西束缚。我知道我的生命痛苦而短暂,各色事物愚弄我的感官:总之,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人”,即值得骄傲,又深深地不幸。

这倒像是为麦克白吟唱的挽歌,同时也是对每一个现实中人敲响的警世钟。身为社会的人,谁都不可避免的有着七情六欲,有着人性的弱点,人们常常很容易被最卑微的东西束缚,就犹如悲剧的麦克白,一失足成千古恨,不论他梦想做什么事情,他最

终达到的总是他最少梦想到的——那就是他本人的

毁灭。其实,最伟大的是人,最渺小的还是人,英雄与魔鬼之间有时本来就只有一线之隔,伟大还是渺小就在于你内心的决断。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可塑力量也是让人不可小觑的,在由麦克白悲剧引发的对人性的质疑和拷问中,作品更深层次地引领着读者回到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探索,回到对人类命运的整体性关怀中,表现出对人性、对生存更深更远的体悟。这也许就是在我们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新解读麦克白人性悲剧的意义所在吧。

・118・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吧”,虽然在《麦克白》中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但我们却不应忘却麦克白人性悲剧给我们留下的启示,不应忘却此引发的对人性、善恶‘、人的价值、对命运与生存的追问与思考……“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愿我们守住最初的“人性”,留住它的真善美,拥有一颗高贵的灵魂。参考文献:

[1]杨福.论麦克白的性格特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5(4):77—80.

[2]崔秀杰,李云华.变成恶棍的英雄——试析莎翁笔下麦

克白的悲剧人生[J].名作欣赏,2006(3):84—87.[3]张君川.《麦克白》的悲剧性[M]//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会.莎士比亚研究:第2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92.

院学报,2001(1):54—61.

[6]李清.自觉选择的命运——麦克白形象新析[J].安徽农

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76—78.

[7]胡淑莉.论麦克白人物个性心理和剧作悲剧实质的转化

[J].长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8):90-92.[8]张泗洋.莎士比亚引论:上[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9:453.

[9]莎士比亚全集[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10]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2002:63.

[11]李伟民.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2]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1:361.

[13]何峰.一个性格就是一个世界[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1999(9):66—67.

[14]王诺.外国文学——人学蕴舍的发掘与寻思[M].北

京:科学出版社,1999:154.

[4]冯发云.是命运还是选择一麦克白沉沦的原因[J].信

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82—83.

[5]纪世红.麦克白:权欲与野心的牺牲品[J].国际关系学

Research

on

HumanityTragedyandEnlightenmentin

XIONG

Macbeth

Sheng一”

330029,China)

SUC—

(CollegeofScienceandTechnology,NanchangUniversity,Nanchang

Abstract:AmongShakespeare’Sfourgreattragedies,Macbethisthemostattractivetragedyimage.Theeessfulportrayingofthisimagefortheauthorisbased

on

hiswritingofthecomplexityofMacbeth’Scharacterand

violentclashofhishumanityandevil.Againstthisbackground.thepapertriestoexploreMacbeth’stransformationpathfrom

hero

toa

usurperand

deviltyrant.Andthisprocessreflectsthealienating

and

devouringofhumanity

bythedesireforpowerandambition.

Keywords:Shakespeare;Macbeth;humanitytragedy;battleofgoodandevil

(责任编辑周声柱)

万方数据

论《麦克白》中的人性悲剧及其启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熊晟钰, XIONG Sheng-yu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0,41(6)1次

参考文献(14条)

1. 杨福 论麦克白的性格特征[期刊论文]-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2. 崔秀杰;李云华 变成恶棍的英雄--试析莎翁笔下麦克白的悲剧人生 2006(03)3. 张君川 《麦克白》的悲剧性 1984

4. 冯发云 是命运还是选择--麦克白沉沦的原因[期刊论文]-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9)5. 纪世红 麦克白:权欲与野心的牺牲品[期刊论文]-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1(01)

6. 李清 自觉选择的命运--麦克白形象新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7. 胡淑莉 论麦克白人物个性心理和剧作悲剧实质的转化 2002(08)8. 张泗洋 莎士比亚引论:上 19899. 朱生豪 莎士比亚全集 197810. 亚里士多德;罗念生 诗学 2002

11. 李伟民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期刊论文]-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12. 杨周翰 莎士比亚评论汇编 198113. 何峰 一个性格就是一个世界 1999(09)14. 王诺 外国文学--人学蕴含的发掘与寻思 199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杨振喜 命运悲剧还是性格悲剧——《麦克白》悲剧性分析[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09(24)

2. 邓伟英. Deng Weiying 一个发人深省的悲剧人物——析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主人公麦克白悲剧命运的形成[期刊论文]-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26(7)

3. 陈振华. CHEN Zhenhua 评莎剧《麦克白》中的女巫[期刊论文]-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4. 颜学军 作为悲剧主人公的麦克白[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4)

5. 武端理. 刘竞秀. Wu Duan-li. Liu Jing-xiu 试析《麦克白》中莎士比亚的权贵思想[期刊论文]-电影评介2010(17)

6. 邓廉 作为悲剧英雄的麦克白——善与恶的选择[学位论文]2010

7. 张世红 麦克白:权欲与野心的牺牲品--浅析悲剧《麦克白》[期刊论文]-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1)

8. 徐锡祥. 吾文泉. XU Xi-xiang. WU Wen-quan 《麦克白》主人公的悲剧心理[期刊论文]-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

9. 崔会拥. 冯秀茹. CUI Hui-yong. FENG Xiu-ru 《麦克白》的悲剧人物分析[期刊论文]-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

10. 梁超群. 张锷. LIANG Chao-qun. ZHANG E 作为政治悲剧的《麦克白》[期刊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1)

引证文献(1条)

1. 徐莹 莎士比亚忧患意识在《麦克白》中的体现[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 2013(35)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cdxxb-rwshkxb201006023.aspx

第4l卷第6期2010年11月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ANCHANGUNlVERSⅡ.Y

V01.41No.6NOV.2010

论《麦克白》中的人性悲剧及其启示

熊晟钰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摘要: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麦克白是最富吸引力的一个悲剧形象,这一形象的成功刻画在于作者写出了麦克白性格的复杂性,写出了麦克白人性与魔性的激烈冲突。从麦克白由功勋卓著的英雄到弑君篡位的凶手再到暴君恶魔的蜕变轨迹中透射出权欲与野心对人性的异化与吞噬。

关键词:莎士比亚;《麦克白》;人性悲剧;善恶对决中图分类号:1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10)05一0114一05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麦克白》较之《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可以说是最惊心动魄的一部。作者一反欧洲传统的悲剧模式,让麦克白这样一位弑君叛道的恶人成为四大悲剧中唯一一个以反面人物形象出现的悲剧主人公。麦克白这样一个独特的悲剧人物引发了中外学者极大的研究兴趣,学术界对麦克白悲剧的分析一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性格悲剧”¨-z3,有人说是“命运悲剧””一J,有人说是“野心悲剧”L5一¨,也有人说是“社会悲剧”旧J……但将其作为“人性悲剧”,并以此为切入点对《麦克白》加以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见。笔者拟就此作一探讨,以就教方家。

多面性和复杂性中参悟出麦克白人性在现实中的异化、分裂和自我毁灭这一悲剧的必然,体会到残酷的社会现实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

剧本一开篇,麦克白人未出场即名声已振,作者借冲出重围的军曹之口为我们描述出麦克白的英勇。面对国王的赞誉与册封,麦克白表现出的是他的坦然,他说:“接受我们的劳力是陛下的名分;我们对于陛下和王国的责任,正像子女和奴仆一样,为了尽我们的敬爱之忱,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应该的。”[93(318页)此刻,麦克白人性中的英勇、高贵和正义感显现无疑。他的勇猛、气魄和谦逊足以让他赢得无上荣誉,成为当之无愧的英雄。在他身上,读者分明可以看到闪现出的人性的美好光芒。所以,麦克白绝非伊阿古、爱德蒙那样纯粹的坏人。

对人性的独特拷问是麦克白悲剧艺术形象成功的关键。悲剧《麦克白》这部戏剧的情节取材于古苏格兰一个弑君谋杀的故事。莎士比亚“借古喻今”,为我们展现出一个战功显赫、安邦定国的英雄,一步步演化为欲壑难填的野心家、杀人如麻的血腥暴君的蜕变轨迹。麦克白的转变令人惊心动魄,猝不及防。在对人物的塑造中,作者正是运用“心灵剖析”这把手术刀,从人类最潜在的本能人手,对麦克白内心深处善与恶的冲突、良知与野心的争斗、天理与人欲的交战、人性与魔性的厮杀等通过一系列的情节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从人性的

麦克白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他不是没有野心,他的欲望很大,但是,在他最初的人性欲望中,他只希望用正当的手段达到崇高的企图。然而,在女巫的蛊惑下,在其夫人的唆使下,麦克白内心原有的平静和平衡被打破了。当燃着的欲火和野心使其情感与理智的天平发生倾斜时,麦克白心中“浮起了杀人的妄念”。自此,麦克白陷入一种极度的自我矛盾状态,内心的善与恶彼此征战着、搏斗着。麦克白意识到:“我们树立下血的榜样,教会别人杀人,结果反而自己被人所杀;把毒酒投入酒杯里的人,结果

也会自己饮耽而死,这就是一丝不爽的报应。”p。

收稿日期:2010—05—19

作者简介:熊晟钰(1972一),女,江西丰城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比较文学和思想政治研究。

万方数据

第6期熊晟钰:论《麦克白》中的人性悲剧及其启示

・115・

(324页)但是,纵然有两个自我的反复纠结,此刻的麦克白还是清醒的,我们可以从当时一系列情节的发展中看出他内心道德感的一次次复明和人性的一次次苏醒。当时的麦克白,他深知不义之行可能招致的恶果,他深知臣子对君主的职责。因此,当他在弑君的妄念和是否付诸恶行的困惑中徘徊犹豫时,良心的谴责和内心的彷徨常常会使他痛苦万分。由此,我们可以在麦克自身上体会到人性中的善与恶在人性欲望的引导下给人带来的苦闷和彷徨。然而,当时的社会环境最终促使麦克白弃善从恶,当他将屠刀举向邓肯时,他的人性悲剧由此开始,结果一招棋错,满盘皆输,从此走上了自我毁灭的不归路。

亚里士多德认为:“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不应只归结为人所无法驾驭的命运,而应到人自身的性格和行为中去寻找。”【l训在作者笔下,麦克白的悲剧主要是通过三次恶行来完成的:一是弑君篡位,谋杀国王邓肯;二是迫害臣属,暗杀班戈父子;三是为稳权位,屠杀麦克德夫一家。“麦克白内心的自我搏斗在三个层面上展开,莎氏令人信服地从人性毁灭的角度揭示了麦克白个人罪恶欲念恶性发展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弑君之后,麦克白做了君王,可他头顶的王冠分明还滴着罪恶的血迹;虽然他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上曾无所畏惧,可此刻他却胆怯得连“一点点的声音”都会被吓得“心惊肉跳”;虽然他曾功勋卓著,可如今的麦克白“荣名和美德已经死了。生命的美酒已经喝完,剩下来的只是一些无谓的渣滓”归1(336页)。麦克白在邓肯死后发出的悲叹是他诚恳的忏悔,也是他虚假的伪装。为了巩固王权,麦克白提防一切人,从他人性中助长出的魔性已让他变得贪婪、狡诈、凶恶且杀戮成性,血案一桩接着一桩,涂血的苏格兰简直成了一座坟墓,和最初“高贵的麦克白”相比,此时的麦克白已变得判若两人了。他深知自己“已经两足深陷于血泊之中”,但罪恶染指的他有的不是忏悔,不是反思,而是“涉血前行”的更坚定的恶念。在道德的废墟}二他重新建立起另一种道德观:“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他巩固”,“现在我已经饱尝无数的恐怖;我的习惯于杀戮的思想,再也没有什么悲惨的事情可以使它惊涑了”【9。(386页)。眼前的麦克白让我们觉得陌生了,他不再有从前为恶时的“惊惶胆怯”,不再有“半点战粟”,像是被魔鬼附体,暴君麦克白终于

沦丧成为一个没有人性的魔王——“踏遍地狱也找

不出一个比他更万恶的不赦的魔鬼”[93(370页)。

从英雄到魔鬼的蜕变轨迹,读者不难看出麦克

万方数据

白的性格发展由英勇延宕到血腥、孤立等多个层面的转变。莎士比亚将自己对人性的叩问和对人性主题的敏锐思考都贯穿于对作品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恰切而独到的把握与开掘上。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莎士比亚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没有将麦克白这样一个人物简单“恶”化,没有对人性中的“恶”进行直白地痛斥和说教,而是借助麦克白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深人到人物的灵魂,将其包裹于外的伪饰一一剥去,将其性格发展置于人物自身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中来加以表现。作者赋予麦克白以人性中的良知和“善”的因子,让他兼具英勇、干练、敏感、雄心勃勃以及诗人的气质。但是,当潜伏于心的野心和欲望蠢蠢欲动迅猛膨胀时,作者又赋予了麦克白双重角色,使麦克白既成为恶行的执行者,又是恶行的审判者。面对自己亲手犯下的鲜血淋漓的罪行,麦克白心底不曾窒息而死的良知和道德感对其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归属不断进行着拷问。在麦克白冷酷、坚忍的躯壳下,读者分明看到隐藏其中的是一颗空虚、恐惧的心,读者分明听见麦克白被毁的人性在哭泣,未泯的良知在流血、在嚎叫。“正如法国著名评论家斯达尔夫人所说,莎士比亚是第一个把精神痛苦写到至极的作家。”【12]命运给麦克白的惩罚已经够严厉的了,它让麦克白备受精神的折磨与煎熬。试想,还有什么惩罚比灵魂的不安更叫人难耐?还有什么惩罚比内心的永无宁Et更让人绝望?还有什么劫难比精神上的鞭挞更令人悲哀的呢?其实,“无论‘英雄’怎样超凡,‘恶魔’怎样坏绝,他们首先都是一个人,一个具有普通人种种习性的人”113]。

可见,麦克白人性泯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和灵魂所遭遇的挣扎与拷问,恰恰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面对权欲、野心和诱惑时无法绕开又必须抉择时所要面对的困境。作品中的冲动与理性的错综交织、善恶美丑的对决,其思想指归正是现代人的精神异化和灵魂的分裂。所以说,《麦克白》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悲剧,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正是这种对人类精神和灵魂的深探与直面才使整个悲剧具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才激起了读者的无限共鸣,《麦克白》对灵魂炼狱般痛苦的剖析和展现达到了其他文学作品极少能企及的境界。

麦克白人性悲剧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116-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人们知道,身为宇宙天地间的个体的人,其本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可避免地要受其所处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探究麦克白人性悲剧的成因,我们可以找到两条清晰的脉络:一条是麦克白灵魂深处的欲望与野心,这个内因成为他一系列行为的动机;另一条是女巫的预言、麦克白夫人的唆使以及麦克自身处的社会环境,作为外因,这些因素成为他恶行的催化剂。因此,麦克白的悲剧是综合了

个人和社会负面影响以及邪恶诱导作用的“人性沦

丧的悲剧”。

女巫的预言催醒了沉睡于麦克白心底的欲念。如果麦克白对那些预言能够旁若置之,那么,他仍不失为~个英雄。但是,他的悲剧就在于他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野心与良知、欲望与正义并存的人。正如法国的尚福尔所言:“比起伟大的灵魂,野心更容易侵扰卑琐的灵魂,就像比起宫殿,火更容易在草房点燃一样。”【14o女巫的预言就像一捆燃着的干柴投向麦克白那萌动着的野心,使之死灰复燃地烧了个透,它让麦克白在欲望的灼烧和人性的堕落中屈从于罪恶,用邪恶和血污的手撕去那原本属于他的良知和正义,从而揭开了他悲剧麦克白像是一个徘徊于善恶十字路口上的旅的有福同享的伴侣——麦克白夫人,能够深明大义,

克白夫人是个用“用最凶恶的残忍自顶至踵贯注全身”的女人口o(321页),没有丝毫的怜悯,只有不可了,他的道德观紊乱了,他的人性堕落了。

当我们进一步追寻造成麦克白人性变异的根本万方数据

不足为奇的事;即使在有了法律以后,残不忍闻的谋杀事件,也随时发生。”【9o(35z页)在那样一个战乱频繁的黑暗时代,窥视王位的人大有人在,野心家蜂起,弑君篡位恶行迭出,这样的风气和社会大环境不能不影响到置身其中的身为个体的麦克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文艺复兴时期是人重新确认自身价值的时代。这一时期,人们渴望摆脱黑暗的中世纪宗教对人欲的压抑,人文主义者肯定人的世俗欲望,强调人的个性解放和主体价值,提倡个性的全面发展。可是,到了16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类社会矛盾的日益表面化,超道德的现实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恶性膨胀,使得“人欲横流”成为资产阶级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典型产物。身为人文主义者的莎士比亚敏锐洞察到了这一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他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产生怀疑,并对人性本身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审视,因此,在他的悲剧作品中着力表现了这一主题。身为“善恶一体”论的思想家,莎士比亚将“恶”看作是人性中固有的一部分,是人性的本质规定,他认为罪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源于人自身的有限性。人有社会性的一面,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社会在塑造一个人的人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我们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看到了新的时代、新的价值观导致的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沦丧,看到了无限膨胀的欲望造就的邪恶人性和对人的心灵的腐蚀。麦克白的人性悲剧其实就是资产阶级个人野心无限膨胀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野心与罪恶压倒了良知与正义,也看到了暴君、暴政给社会、人民带来的灾难。“每一个新的黎明都听见新孀的寡妇在哭泣,新失父母的孤儿在号啕,新的悲哀上冲霄汉,发出凄厉的回声,就像哀悼苏格兰的命运,替她奏唱挽歌。”lgJ(368页)这便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莎士比亚透过麦克白这一人物形象,以主体自身对人类存在境遇的独特感受和发现,引起人们对当时那个社会的深沉思索,表达出对社会现实中人深层探究。所以说,麦克白的罪恶既是社会的灾难,

同时又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麦克白的人性悲剧是

莎士比亚对麦克白人性悲剧的揭示,带给当今

性危机的忧虑和反思,并对走出人类生存困境进行命运的序幕。

人,女巫的预言已经使他误入歧途,但如果他最亲爱

好言相劝,完全可以把麦克自从罪恶的边缘拉回来,这样,麦克白仍可称是迷途知返的英雄。可偏偏麦动摇的“狠毒的决意”,她凭着舌尖的力量煽动着麦克白的欲火烧得更旺,从而抢走了麦克白人性中残存的一点慈悲。对惶惑不定的麦克自来说,他需要为自己的野心和欲念寻找“知音”,他需要有人为他的恶行添一把柴,点一把火,而麦克白夫人的鼓动无疑是一剂催化剂。她推波助澜地促使麦克白说出了那句逆转了他一生并最终引领他走向死亡的话:“我的决心已定,我要用全部的力量,去干这件惊人的举动。”19](326页)至此,麦克白的精神防线崩溃的原因时,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妄念、野心与邪恶实际上是畸形社会的可怕产物。在麦克白的思想中,社会黑暗的恶之花早已播下了恶的种子:“在人类不曾制定法律保障公众福利以前的古代,杀人流血是

其身处社会的悲剧,也是人类悲剧的一个缩影。

第6期熊晟钰:论《麦克白》中的人性悲剧及其启示

的人们许多深刻的启示。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所以能使人惊心动魄,主要靠‘转变’与‘发现’。”麦克白这个曾经的英雄曾经爱过生活,爱过君王,他活过了一段真正的有意义、有尊严的幸福时光。可是,在他弑君之后,他的生活突转了,他的灵魂扭曲了。当他众叛亲离,面对英格兰大军征讨之时,他感到了深深的绝望:“我的生命已经日就枯萎,像一片凋谢的黄叶;凡是老年人所应该享有的尊容、敬爱、服从和一大群的朋友,我是没有希望再得到的了;代替之一切的,只有低声而深刻的诅咒,口头上的恭维和一些违心的假话。”【9o(383页)在这场残酷的人性蜕变的争战中,在这场灵魂与命运的顽抗厮杀中,麦克白原想跳过生活的轨迹以求得不可求取的王冠,谁曾想王冠为他带来的不是一生的富贵荣昌,而是生活中的一切恐怖。罪孽深重的他只能“在惊恐的噩梦的谑弄中睡眠,他的心灵把他折磨得没有一刻平静的安息”,他甚至感到不如“跟死的人在一起倒要幸福得多”。眼前的麦克白已经完全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期盼着世界早一点崩溃,甚至随时准备领受死亡,以此作为一种救赎,让灵魂得以超脱,复归宁静。

在经历了“转变”之后的麦克白终于有了“发现”:他发现他没有希望得到人生的欢乐,发现他付出代价、丧失人性换来的竟是一顶毫无意义的染血的王冠。终于,在精神彻底崩溃之下他对人生的自我价值和整个人生给予了彻底的否定:“明天,明天,再有一个明天,一天接着一天的蹑步前行,直到最后一秒钟的时间。我们所有的时间,不过是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灭了吧,熄灭了吧!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他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一o(386—387页)多么沉重的叹息,多么深刻的哲理,在麦克白的哀鸣中,人们又一次地看到他对灵魂的自我鞭打和拷问,也深切感受到了麦克白以死救赎自己的灵魂忏悔,麦克白内心深处涌动着的凄凉、虚无与绝望的情绪迅速占领着读者的心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按理说,看到这样一个恶魔似的恶人受惩,以死谢罪,应该会让读者感到大快人心,会在心中升腾出

一种正义被伸张后的快感。可是,掩卷之余,读者被

麦克白这样一个形象唤起的不是一种反感,而是让人情不自禁地生出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来,同情和怜悯油然而生。所以说,麦克白的悲剧

万方数据

不同于因为错误而导致失败的“亚里士多德型”,也不同于因为生来的邪恶而遭致灭亡的“恶人受惩型”,他的悲剧是两者的结合体。作为善恶同体的人物典型,在麦克白身上读者既看到了正面人物被毁灭的悲怆,又体味到恶人受惩的快感。麦克白最终输掉了自己人性中的善成了恶魔,是野心和欲望泯灭了他人性的光芒,是麦克白亲手把自己给毁了。他无法逃脱命运让他背负的精神十字架,更要忍受内心炼狱的煎熬。从这个曾经的英雄身上读者看到了人性与欲念的顽抗,这样的体验与写照给了读者一种心理暗示,仿佛犹如一面镜子,它也反照出现代人的困顿、孤独、惶恐、焦虑、抗争和无助。它让读者看清了自己灵魂深处的困境与挣扎,从而引发出一种悲人悲己的复杂情感来。

人类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实体,善与恶、美与丑总是交织在一起,正如女巫所唱的那样:“美即丑恶丑即美。”L9o(309页)正因为“丑恶”吞噬了“美好”,“美好”向“丑恶”屈服,才使麦克白逆转成为了另外一个人。记得约翰・德维斯在诗歌《认识自己》中说到:

我知道我的灵魂能认识万物。但对一切又无知而盲目;我也是自然中一个小小君主,却又会被最卑微的东西束缚。我知道我的生命痛苦而短暂,各色事物愚弄我的感官:总之,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人”,即值得骄傲,又深深地不幸。

这倒像是为麦克白吟唱的挽歌,同时也是对每一个现实中人敲响的警世钟。身为社会的人,谁都不可避免的有着七情六欲,有着人性的弱点,人们常常很容易被最卑微的东西束缚,就犹如悲剧的麦克白,一失足成千古恨,不论他梦想做什么事情,他最

终达到的总是他最少梦想到的——那就是他本人的

毁灭。其实,最伟大的是人,最渺小的还是人,英雄与魔鬼之间有时本来就只有一线之隔,伟大还是渺小就在于你内心的决断。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可塑力量也是让人不可小觑的,在由麦克白悲剧引发的对人性的质疑和拷问中,作品更深层次地引领着读者回到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探索,回到对人类命运的整体性关怀中,表现出对人性、对生存更深更远的体悟。这也许就是在我们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新解读麦克白人性悲剧的意义所在吧。

・118・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吧”,虽然在《麦克白》中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但我们却不应忘却麦克白人性悲剧给我们留下的启示,不应忘却此引发的对人性、善恶‘、人的价值、对命运与生存的追问与思考……“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愿我们守住最初的“人性”,留住它的真善美,拥有一颗高贵的灵魂。参考文献:

[1]杨福.论麦克白的性格特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5(4):77—80.

[2]崔秀杰,李云华.变成恶棍的英雄——试析莎翁笔下麦

克白的悲剧人生[J].名作欣赏,2006(3):84—87.[3]张君川.《麦克白》的悲剧性[M]//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会.莎士比亚研究:第2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92.

院学报,2001(1):54—61.

[6]李清.自觉选择的命运——麦克白形象新析[J].安徽农

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76—78.

[7]胡淑莉.论麦克白人物个性心理和剧作悲剧实质的转化

[J].长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8):90-92.[8]张泗洋.莎士比亚引论:上[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9:453.

[9]莎士比亚全集[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10]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2002:63.

[11]李伟民.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2]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1:361.

[13]何峰.一个性格就是一个世界[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1999(9):66—67.

[14]王诺.外国文学——人学蕴舍的发掘与寻思[M].北

京:科学出版社,1999:154.

[4]冯发云.是命运还是选择一麦克白沉沦的原因[J].信

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82—83.

[5]纪世红.麦克白:权欲与野心的牺牲品[J].国际关系学

Research

on

HumanityTragedyandEnlightenmentin

XIONG

Macbeth

Sheng一”

330029,China)

SUC—

(CollegeofScienceandTechnology,NanchangUniversity,Nanchang

Abstract:AmongShakespeare’Sfourgreattragedies,Macbethisthemostattractivetragedyimage.Theeessfulportrayingofthisimagefortheauthorisbased

on

hiswritingofthecomplexityofMacbeth’Scharacterand

violentclashofhishumanityandevil.Againstthisbackground.thepapertriestoexploreMacbeth’stransformationpathfrom

hero

toa

usurperand

deviltyrant.Andthisprocessreflectsthealienating

and

devouringofhumanity

bythedesireforpowerandambition.

Keywords:Shakespeare;Macbeth;humanitytragedy;battleofgoodandevil

(责任编辑周声柱)

万方数据

论《麦克白》中的人性悲剧及其启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熊晟钰, XIONG Sheng-yu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0,41(6)1次

参考文献(14条)

1. 杨福 论麦克白的性格特征[期刊论文]-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2. 崔秀杰;李云华 变成恶棍的英雄--试析莎翁笔下麦克白的悲剧人生 2006(03)3. 张君川 《麦克白》的悲剧性 1984

4. 冯发云 是命运还是选择--麦克白沉沦的原因[期刊论文]-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9)5. 纪世红 麦克白:权欲与野心的牺牲品[期刊论文]-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1(01)

6. 李清 自觉选择的命运--麦克白形象新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7. 胡淑莉 论麦克白人物个性心理和剧作悲剧实质的转化 2002(08)8. 张泗洋 莎士比亚引论:上 19899. 朱生豪 莎士比亚全集 197810. 亚里士多德;罗念生 诗学 2002

11. 李伟民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期刊论文]-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12. 杨周翰 莎士比亚评论汇编 198113. 何峰 一个性格就是一个世界 1999(09)14. 王诺 外国文学--人学蕴含的发掘与寻思 199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杨振喜 命运悲剧还是性格悲剧——《麦克白》悲剧性分析[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09(24)

2. 邓伟英. Deng Weiying 一个发人深省的悲剧人物——析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主人公麦克白悲剧命运的形成[期刊论文]-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26(7)

3. 陈振华. CHEN Zhenhua 评莎剧《麦克白》中的女巫[期刊论文]-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4. 颜学军 作为悲剧主人公的麦克白[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4)

5. 武端理. 刘竞秀. Wu Duan-li. Liu Jing-xiu 试析《麦克白》中莎士比亚的权贵思想[期刊论文]-电影评介2010(17)

6. 邓廉 作为悲剧英雄的麦克白——善与恶的选择[学位论文]2010

7. 张世红 麦克白:权欲与野心的牺牲品--浅析悲剧《麦克白》[期刊论文]-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1)

8. 徐锡祥. 吾文泉. XU Xi-xiang. WU Wen-quan 《麦克白》主人公的悲剧心理[期刊论文]-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

9. 崔会拥. 冯秀茹. CUI Hui-yong. FENG Xiu-ru 《麦克白》的悲剧人物分析[期刊论文]-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

10. 梁超群. 张锷. LIANG Chao-qun. ZHANG E 作为政治悲剧的《麦克白》[期刊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1)

引证文献(1条)

1. 徐莹 莎士比亚忧患意识在《麦克白》中的体现[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 2013(35)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cdxxb-rwshkxb201006023.aspx


相关内容

  • 文学经典选读
  • 一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1.以<木瓜>为例认识中国早期诗歌的复沓之美. 答:该诗歌中的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 ...

  • 莎士比亚的悲剧美学思想
  • 莎士比亚的悲剧美学思想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 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 戏剧家和诗人, 他跟古希腊三大 悲剧家埃斯库勒斯.索福克里斯 及欧里庇得斯合称戏剧史上四大 悲剧家.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分为三 个时期,悲剧作品显示了他戏剧 创作的最高成就,他认为悲剧也 是一种美,其悲剧具有鲜明的. 独 ...

  • 预言外化的毁灭性力量
  •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被誉为是心理描写的杰作,也被称为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阴沉可怕的一部.不仅仅是因为戏剧的笔墨暗淡,主题"灰色",也因为在戏剧中存在着"超自然因素"--女巫形象的作用. 对于超自然因素在悲 ...

  • 浅析英文商标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y in Liste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2 论<双城记>中卡登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 3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 4 欧•亨利短篇 ...

  • 第三章人文主义文学
  • 第三章 人文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本节主要内容 一.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思潮: 二.人文主义文学发展概况1.意大利文学: 2.法国文学 3.西班牙文学:4.英国文学: 三.总结:人文主义文学的成就及特征 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是发生于欧洲14--17世纪之间,新兴资产阶级进行的一场反封建.反 ...

  •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玛吉的悲剧成因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影视字幕翻译原则--从文化角度进行研究 2 功能对等理论在中文菜单翻译中的应用 3 从<飘>中人物性格分析看适者生存的道理 4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 5 英汉委婉语及其相关文化心理解读 6 学生性格与口语能力初探 7 ...

  • 2013年度十大好书及推荐理由
  • 2013年度十大好书及推荐理由 书目一:<邓小平时代>,傅高义(美)著,冯克利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傅高义先生十年倾力之作,数次获奖,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原驻华大使芮效俭,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王赓武齐力推荐: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 ...

  •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
  • 目 录 一.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种类及来源······························4 (一) 超自然因素的种类··················································4 1.女巫·························· ...

  • 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简介
  • 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创作方法上要"莎士比亚化", 称赞莎士比亚剧作情节丰富,浑然一体,赞许他历史剧中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他以奇伟的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