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下探析怛罗斯之战

  摘要:历史研究,怛罗斯战役是东西方两大帝国势力扩张的必然后果。750年,阿拉伯帝国发生革命,阿拨斯王朝建立,继续执行东扩的计划。在此情况下,唐王朝经营西域的四镇都知兵马使高仙芝以石国无蕃臣礼节为由,发动了对石国的战争,借机打击阿拨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战争由此爆发。战争的影响和意义是非常引人深思的,从多个角度来重新审视这场战争也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怛罗斯战役 高仙芝 阿拔斯王朝   简单来说,怛罗斯之战是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现在阿拉伯、新兴和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新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势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国、大小勃律、吐火罗在内的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怛罗斯之战是一场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碰撞。它的影响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   一、战争发生的必然性结合着偶然性   在这场战争的争论上似乎人们都更关心于它是必然发生的吗?它的影响是绝对大的吗?所以百家言有百家理。我的关点是它的发生确实是必然的事,符合马克思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无论是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或者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即生产力还是主导历史社会的走向的。看当时的世界大势,东方唐帝国正处于开元之极盛之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它的影响都是极其壮观的。而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在信仰感召下,其思想的启蒙力和精神的感召力比唐帝国要强。   我们不难看到有很多史料和专家都这样说到,唐与周边包括吐蕃,中亚诸藩属国,远自阿拉伯的帝国势力的发展就决定了一定会发生战争。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其主流还是文明交融,文明互相促进的。从651年(唐永徽二年)到747年(天宝六年),阿拉伯遣使来华共有24次。752年(天宝11年),黑衣大食谢多科密遣使来华,这是阿拔斯王朝正式与中国通好。[1]此后直至怛罗斯之战后的三五十年间,阿拉伯与唐的交往的主流从不曾改变。   二、战争的深远影响   高仙芝是唐朝当时的最高军事主官,他的战略失误和民族暴戾政策是怛罗斯之战行成走向的诱因和主要因素。多少年来,好多人从各个方面分析了怛罗斯之战其实只是很小的一次武装冲突,而且对于高仙芝本人来说也是其生平中很微不足道的一次败笔。高仙芝在经营西域的时候没少和阿拉伯世界国家及中亚诸国战斗,而且往往是胜多负少,特别是小勃律战役之后,因为高仙芝的谋断而出奇制胜,保全了安西四镇,保障了由唐领西域南赴印度,西抵阿姆河南之路的畅通。此为中亚史上的著名战役,也是唐在西北军事上的一次长途奔袭的成功战例。[2]使唐威名远扬,高仙芝被人们尊称为“山地之王”。但是,恰恰是这一次,高仙芝的决断力受到了质疑,他仗着唐的雄厚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外交的威名,对石国人民采取镇压和民族歧视,致使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刻葛逻禄部落倒戈,唐军功败垂成,数万人被俘。   这场战争对两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对世界文明的传播的影响。阿拉伯帝国取得了对中亚的控制权,势力大增,不久就调转矛头,由海路东进印度边缘地区和东南亚岛国,并派遣传教士和商人从海路到中国沿海传教,经商。进而形成了一条新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而唐朝则因为这场战争以及随后安史之乱的爆发,彻底失去了对中亚的控制,把精力用在了国内的叛乱上。[3]还有一个深远影响更不能不说,那就是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自觉的在那被俘的一万多名唐军中,多数是优秀的工匠。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人才。“凌娟机杼,金银匠,画匠,汉将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呲;织络者,河东人乐环,吕礼。”阿拉伯人把俘虏按他们所精通的手艺,分为造纸工,木工,画匠,纺织工等。[4]其中造纸工人被带到撒马尔罕(康国),在那里建立起了第一个造纸作坊,于是造纸术便传到了中亚极致整个阿拉伯世界,。纺织工人也被带到了库法,库法是当时阿拉伯的首都,随后库法也成为了当时著名的纺织中心。文明继续“ 西侵”,造纸术先后传入埃及和欧洲各国。这似乎成了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定律,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综合分析   历史虽有相似,但不会重复发生,不存在普遍性。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解释确实采用了经验科学的方法,但是在解释的过程中无法排除史学家的主观因素,里面渗透了自己的思想精神,因此既有科学性,又有非科学性。所以,我们无论给予怛罗斯之战怎样的起因,怎样意义评价,都是客观中包含着主观价值观的。但是,它却实有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我们把握住文明是在不断的交往的,文明的自觉性就是它的融合,交流。不管这种交往是不是文明形式的,都是有其积极意义理念的。   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对于史料和前辈大家的观点的应用都是在自己的主观意识和价值观的潜移默化下的非绝对理性的观点,往往都把不住秉笔直书,不抑恶,不扬善的做史学学问的基本出发点,所以,我也摒弃了个人主观的眷念来看待怛罗斯之战。力求能严明是非,给后人以借鉴。   从整体上看,我们可以宏观的把握出这次战争的性质。这次战争是阿拉伯东进与唐帝国西域威服政策的一次碰撞,但它不是当时两大帝国文明交往的主流,而是一次偶然的插曲,但是这种偶然性是寓于地缘政治发展的必然性中的。所以,偶然的军事征伐是其表象概念,而更深层次的文明交往的意义才是它的灵魂!从局部上看,中亚这一点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历史上由东,由西都曾经征服过中亚,但惟独伊斯兰的思想文化在这扎了根。这才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核心问题所在!伊斯兰的信仰穿透力和精神感召力是无比绚丽的。   可以很鲜明看出,当时的战争说是对称的也对,不对称也可。对称是因为最近很多说法都说无论兵力双方,战斗意志,军事主官的个人素养都相差无几。唐这边主帅是高仙芝,副帅是李嗣业。主要兵力是安西都护府的两万汉军,外加盟军拔汉那及葛逻禄营一万人。阿拉伯的史籍记载的是10万,有夸大战功之嫌,故不可信。杜佑的《通典》记载的唐军是7万人,《旧唐书》说的是3万,《通鉴》上所述是两万。因为所记包含范围和取证有所偏差,所以不是谁记错了,而是互有交集于记载中。笔者认为比较可信为3万人左右,并且包括中亚属国的联军。而阿拉伯方面主将是阿布.穆斯林,副将是先锋齐雅德。总兵力也在三万左右,仆从国军队数量不定,故比唐军总兵力略高。说是不对称的,就是因为阿拉伯帝国当时的中心在巴格达附近,离中亚的战略距离和影响程度较大,而唐帝国的中心绝不在葱岭以西,其对中亚属国如康国,石国等更想坐享其供奉而非去占领宣扬天朝威仪。所以高仙芝最多把西域都护府所有兵力投上也不过几万人,这与伊斯兰向外输出的精神征伐动力所能调动的军队数量是有一定差别的。   我们动态的来看这次战争,唐朝当时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在西域的控制,并以此为基,施威仪恩服于众。西域对于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西域是保卫繁荣河陇地区的屏障;其次,控制了西域,就保障了丝绸之路的东段;再次,西域对于唐向西向的文明交往和传播至关重要。怛罗斯的失败,使中国始终没有走出西突厥斯坦,中国被彻底的限制在了葱岭以东,怛罗斯之战最后被证明是决定性的。[5]再来看阿拉伯帝国,自穆罕默德先知和四大正统哈里发以来,穆斯林已经控制了亚述人、波斯人和罗马人想都没敢想过的辽阔版图,从阿拉伯半岛上的几个部落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国,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向东则把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揽入囊中,成为中国、吐蕃之外影响西域的另一极力量。这场战争史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之战,因为有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和西域重重沙海的戕断,其实中国于西部文明的接触只有那么几个山口,所以,东西方文明总会在它们的边缘地区,或者说是它们的文明接触地区有交流。这种交流通过各种形式体现出来,比如说政治的变迁,经济的沟通,信仰的穿透,精神的感召,科技的力量推动等等。而战争的形式则是政治的延续,所以历史上是有这样一个周期的,那就是东西方文明都会在某一时间向其他方向文明交流的历史规律。比如说亚历山大东征,汉武帝伐匈奴,成吉思汗西征等等。暴力的形式固然不可取,但是文明交往的自觉和暴力形式下更深层次的深远影响才是历史的宿命规律。这才是我们所应该把握和品评的。   参考文献:   [1](宋)王欽若,等编纂.周勋初,等校订.[M].凤凰出版社,2009.   [2]李琪.唐代高丽边将高仙芝及其在西域的活动[J].西北民族研究,2000.   [3]马超.论怛罗斯战争及影响[N].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   [4](唐)杜环,著.张一纯,笺注.经行記笺注[M].中华书局,1963.   [5]Barry Hoberman.The Battle of Talas[J].saudi aramco world,1982.

  摘要:历史研究,怛罗斯战役是东西方两大帝国势力扩张的必然后果。750年,阿拉伯帝国发生革命,阿拨斯王朝建立,继续执行东扩的计划。在此情况下,唐王朝经营西域的四镇都知兵马使高仙芝以石国无蕃臣礼节为由,发动了对石国的战争,借机打击阿拨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战争由此爆发。战争的影响和意义是非常引人深思的,从多个角度来重新审视这场战争也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怛罗斯战役 高仙芝 阿拔斯王朝   简单来说,怛罗斯之战是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现在阿拉伯、新兴和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新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势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国、大小勃律、吐火罗在内的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怛罗斯之战是一场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碰撞。它的影响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   一、战争发生的必然性结合着偶然性   在这场战争的争论上似乎人们都更关心于它是必然发生的吗?它的影响是绝对大的吗?所以百家言有百家理。我的关点是它的发生确实是必然的事,符合马克思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无论是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或者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即生产力还是主导历史社会的走向的。看当时的世界大势,东方唐帝国正处于开元之极盛之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它的影响都是极其壮观的。而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在信仰感召下,其思想的启蒙力和精神的感召力比唐帝国要强。   我们不难看到有很多史料和专家都这样说到,唐与周边包括吐蕃,中亚诸藩属国,远自阿拉伯的帝国势力的发展就决定了一定会发生战争。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其主流还是文明交融,文明互相促进的。从651年(唐永徽二年)到747年(天宝六年),阿拉伯遣使来华共有24次。752年(天宝11年),黑衣大食谢多科密遣使来华,这是阿拔斯王朝正式与中国通好。[1]此后直至怛罗斯之战后的三五十年间,阿拉伯与唐的交往的主流从不曾改变。   二、战争的深远影响   高仙芝是唐朝当时的最高军事主官,他的战略失误和民族暴戾政策是怛罗斯之战行成走向的诱因和主要因素。多少年来,好多人从各个方面分析了怛罗斯之战其实只是很小的一次武装冲突,而且对于高仙芝本人来说也是其生平中很微不足道的一次败笔。高仙芝在经营西域的时候没少和阿拉伯世界国家及中亚诸国战斗,而且往往是胜多负少,特别是小勃律战役之后,因为高仙芝的谋断而出奇制胜,保全了安西四镇,保障了由唐领西域南赴印度,西抵阿姆河南之路的畅通。此为中亚史上的著名战役,也是唐在西北军事上的一次长途奔袭的成功战例。[2]使唐威名远扬,高仙芝被人们尊称为“山地之王”。但是,恰恰是这一次,高仙芝的决断力受到了质疑,他仗着唐的雄厚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外交的威名,对石国人民采取镇压和民族歧视,致使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刻葛逻禄部落倒戈,唐军功败垂成,数万人被俘。   这场战争对两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对世界文明的传播的影响。阿拉伯帝国取得了对中亚的控制权,势力大增,不久就调转矛头,由海路东进印度边缘地区和东南亚岛国,并派遣传教士和商人从海路到中国沿海传教,经商。进而形成了一条新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而唐朝则因为这场战争以及随后安史之乱的爆发,彻底失去了对中亚的控制,把精力用在了国内的叛乱上。[3]还有一个深远影响更不能不说,那就是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自觉的在那被俘的一万多名唐军中,多数是优秀的工匠。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人才。“凌娟机杼,金银匠,画匠,汉将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呲;织络者,河东人乐环,吕礼。”阿拉伯人把俘虏按他们所精通的手艺,分为造纸工,木工,画匠,纺织工等。[4]其中造纸工人被带到撒马尔罕(康国),在那里建立起了第一个造纸作坊,于是造纸术便传到了中亚极致整个阿拉伯世界,。纺织工人也被带到了库法,库法是当时阿拉伯的首都,随后库法也成为了当时著名的纺织中心。文明继续“ 西侵”,造纸术先后传入埃及和欧洲各国。这似乎成了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定律,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综合分析   历史虽有相似,但不会重复发生,不存在普遍性。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解释确实采用了经验科学的方法,但是在解释的过程中无法排除史学家的主观因素,里面渗透了自己的思想精神,因此既有科学性,又有非科学性。所以,我们无论给予怛罗斯之战怎样的起因,怎样意义评价,都是客观中包含着主观价值观的。但是,它却实有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我们把握住文明是在不断的交往的,文明的自觉性就是它的融合,交流。不管这种交往是不是文明形式的,都是有其积极意义理念的。   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对于史料和前辈大家的观点的应用都是在自己的主观意识和价值观的潜移默化下的非绝对理性的观点,往往都把不住秉笔直书,不抑恶,不扬善的做史学学问的基本出发点,所以,我也摒弃了个人主观的眷念来看待怛罗斯之战。力求能严明是非,给后人以借鉴。   从整体上看,我们可以宏观的把握出这次战争的性质。这次战争是阿拉伯东进与唐帝国西域威服政策的一次碰撞,但它不是当时两大帝国文明交往的主流,而是一次偶然的插曲,但是这种偶然性是寓于地缘政治发展的必然性中的。所以,偶然的军事征伐是其表象概念,而更深层次的文明交往的意义才是它的灵魂!从局部上看,中亚这一点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历史上由东,由西都曾经征服过中亚,但惟独伊斯兰的思想文化在这扎了根。这才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核心问题所在!伊斯兰的信仰穿透力和精神感召力是无比绚丽的。   可以很鲜明看出,当时的战争说是对称的也对,不对称也可。对称是因为最近很多说法都说无论兵力双方,战斗意志,军事主官的个人素养都相差无几。唐这边主帅是高仙芝,副帅是李嗣业。主要兵力是安西都护府的两万汉军,外加盟军拔汉那及葛逻禄营一万人。阿拉伯的史籍记载的是10万,有夸大战功之嫌,故不可信。杜佑的《通典》记载的唐军是7万人,《旧唐书》说的是3万,《通鉴》上所述是两万。因为所记包含范围和取证有所偏差,所以不是谁记错了,而是互有交集于记载中。笔者认为比较可信为3万人左右,并且包括中亚属国的联军。而阿拉伯方面主将是阿布.穆斯林,副将是先锋齐雅德。总兵力也在三万左右,仆从国军队数量不定,故比唐军总兵力略高。说是不对称的,就是因为阿拉伯帝国当时的中心在巴格达附近,离中亚的战略距离和影响程度较大,而唐帝国的中心绝不在葱岭以西,其对中亚属国如康国,石国等更想坐享其供奉而非去占领宣扬天朝威仪。所以高仙芝最多把西域都护府所有兵力投上也不过几万人,这与伊斯兰向外输出的精神征伐动力所能调动的军队数量是有一定差别的。   我们动态的来看这次战争,唐朝当时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在西域的控制,并以此为基,施威仪恩服于众。西域对于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西域是保卫繁荣河陇地区的屏障;其次,控制了西域,就保障了丝绸之路的东段;再次,西域对于唐向西向的文明交往和传播至关重要。怛罗斯的失败,使中国始终没有走出西突厥斯坦,中国被彻底的限制在了葱岭以东,怛罗斯之战最后被证明是决定性的。[5]再来看阿拉伯帝国,自穆罕默德先知和四大正统哈里发以来,穆斯林已经控制了亚述人、波斯人和罗马人想都没敢想过的辽阔版图,从阿拉伯半岛上的几个部落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国,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向东则把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揽入囊中,成为中国、吐蕃之外影响西域的另一极力量。这场战争史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之战,因为有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和西域重重沙海的戕断,其实中国于西部文明的接触只有那么几个山口,所以,东西方文明总会在它们的边缘地区,或者说是它们的文明接触地区有交流。这种交流通过各种形式体现出来,比如说政治的变迁,经济的沟通,信仰的穿透,精神的感召,科技的力量推动等等。而战争的形式则是政治的延续,所以历史上是有这样一个周期的,那就是东西方文明都会在某一时间向其他方向文明交流的历史规律。比如说亚历山大东征,汉武帝伐匈奴,成吉思汗西征等等。暴力的形式固然不可取,但是文明交往的自觉和暴力形式下更深层次的深远影响才是历史的宿命规律。这才是我们所应该把握和品评的。   参考文献:   [1](宋)王欽若,等编纂.周勋初,等校订.[M].凤凰出版社,2009.   [2]李琪.唐代高丽边将高仙芝及其在西域的活动[J].西北民族研究,2000.   [3]马超.论怛罗斯战争及影响[N].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   [4](唐)杜环,著.张一纯,笺注.经行記笺注[M].中华书局,1963.   [5]Barry Hoberman.The Battle of Talas[J].saudi aramco world,1982.


相关内容

  • 浅析罗斯福就职演说中的美国精神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话语标记词在中英戏剧翻 ...

  •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与传播
  • 摘 要 李大钊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他成为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后,就一直对唯物史观进行研究,并成功应用唯物史观和传播唯物史观. 关键词 李大钊 唯物史观 探析 传播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现代著名思想史学者郭湛波,曾在<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一书中评述道:"李 ...

  • 探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 探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 内容摘要: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本研究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采用实证分析与文献法探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研究发现,农村撤点并校之后存在资源浪费.教育成本过大和规模不经济等问题,我们对此进行充分论 ...

  • 组织适应性驱动因素探析
  • 第29卷第10期 2007年10月外国经济与管理 Fo reign Eco no mics &M anagement V ol 29N o 10Oct 2007 组织适应性驱动因素探析 吕鸿江1, 2, 刘 洪1, 陶厚永1 (1 南京大学商学院, 江苏南京210095; 2 南京农业大学工 ...

  • 毕肖普诗歌中的陌生化视角探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毕肖普诗歌中的陌生化视角探析 作者:戚韵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03期 摘 要 在毕肖普的诗歌中,视角可粗略分为两类: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是事件的体验者,完整地再现了事件的第一现场.第三人称视 ...

  • 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目录
  • 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 -- 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桂 林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2011年8月6~9日 • 桂林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in ...

  • 李清照词中的人物形象探析
  • 第23卷第l期2008年3月 景德镇高专学报 Journalof V01.23No.1Mar.2008 JingdezhenComprehensiveCollege 李清照词中的人物形象探析 奚社娇① (浮梁县鹅湖中学,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要:李清照词为艺术殿堂中的千古绝唱,启迪震撼着读者的 ...

  • 法律毕业论文题目
  • 股东表决权代理制度研究 关于<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立法缺陷的研究 关于反倾销应诉的若干问题 关于购房人利益保护的法律问题探讨 关于海上承运人过失免责的思考 关于精神损害纳入行政侵权赔偿的思考 关于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相关问题的法律探析 关于女性"以暴制暴"案件的法律思 ...

  • 现代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探析
  • 现代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探析 作者:梁梦洁 胡艳 艾天侨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3期 [摘要]外来词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可逃避.不可逆转的现象.在现代俄语中引进了不少英语外来词.外来词是各民族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的必然结果.由于新事物和新现象的不断出现,所以外来词在这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