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阶段

非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组织的类型及分布、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主要特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就、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非洲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展望、中国与非洲区域合作组织的经贸合作等。

非洲大陆的经济一体化始终以泛非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至今大约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即1963—1991年的初始阶段和1991—至今的发展阶段;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非洲的经济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可观的进展,诸如已经在全洲和次区域层面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运作制度、制定了经济一体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及呈现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趋势等;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非洲经济一体化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至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非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两大个阶段:1、从独立到冷战前;2、冷战后至今。第一阶段又可以分为20世纪60-70年代蓬勃兴起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发展缓慢阶段。在第二阶段,非洲区域经济合作在全球化、集团化浪潮推动下快速发展。

非洲区域经济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综合性经济共同体、货币和金融合作组织、原材料与输出国组织和专项合作组织等。非洲区域经济组织具有以下特点:1、起步早,成立的合作组织多,合作层次丰富;2、注重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且合作较有成效;3、经济一体化的整体水平较低,个别地区、个别组织和某些方面的合作超前;4、圈中圈,交叉重叠,有的国家加入4个一体化组织,26个国家参加了2个以上的组织。

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贸易领域、能源领域、通讯技术领域、人员自由领域、知识共享领域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目前,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有:1、战乱与政局动荡;2、经济结构相似,成员国之间发展水平不平衡;3、国家利益与主权让步之间的矛盾,区域认同意识有待培养;4、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未形成网络;5、资金短缺与区域组织会费拖欠;6、缺乏企业和社会的参与等。尽管面临以上困难,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在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非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还是乐观的。

对于如何加强中国与非洲区域合作组织的经贸合作,姚老师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强与非洲次区域组织经贸合作的可行性研究;2、建立经贸合作联系机制;3、探讨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行性;4、支持次区域组织一体化进程中的跨境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等。

地区一体化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自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来,欧洲经过近350年的努力,其一体化进程虽在政治上蹒跚不前,但欧盟的成立总算有所成果。同样,北美贸易协定的建立也表明美、加、墨建国约200年后达成了某种形式的经济一体化。

再来看非洲大陆。由于特有的历史,一体化在非洲表现为发展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互动。泛非主义一直是激励非洲一体化崇高理想。目前南部非洲的一体化进展较快,其次是西非区域。

独立50多年来,非洲一体化经历了两个阶段。非统组织的成立是非洲一体化的体现,也在制止边界纠纷和加强地区联系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第37届非统组织首脑会议于2007年一致通过旨在促进非洲复兴的“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这是非洲自主制定的第一个全面规划非洲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蓝图。非洲国家希望借助这一战略发展框架,共同应对挑战。2002年7月非洲联盟宣告成立,从而在非洲自立自强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从成立之日起,非洲联盟就期待由非洲人主导用自身的力量来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为全面落实“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创造条件。

从过去几年的实践中,非盟在平息战乱、阻止冲突、维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主导非洲内部事务的

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自身问题的积极态势,为非洲国家保持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样,非洲国家相互审查机制的建立、泛非议会的成立以及其他相关制度的确立从制度上提供了非洲联盟作为一个大陆一体化的机制保障。一些有影响力的非洲国家领导人正大力推进非洲一体化,如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和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都提出有必要建立统一的非洲政府或成立“非洲合众国”。当然,这并非可以一蹴而就的目标。可以说,经过殖民主义统治的磨难和民族国家创建的阵痛,新一代领导人肩负着领导非洲大陆顺应历史潮流的重任,将带领非洲人民面对新的挑战。

这是在短短50年里一个曾经遭受奴隶贸易摧残、殖民主义肆虐并受制于当前各种有限的国际环境中的大陆在一体化方面取得的成就。

当前,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不少非洲国家面临“边缘化”危险,走联合自强的道路,加快经济一体化成为非洲国家振兴经济和摆脱落后的必然选择。 非洲国家为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正在大力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非洲国家狭小而分散的市场正在走向整合,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正在以规模经济的能量促使非洲经济整体发展。

近年来,非洲国家灵活务实的一体化措施,颇见成效。就连一直对非洲国家经济一体化持有偏见的西方国家也开始承认和重视非洲的一体化进程对经济的影响。世界银行在《2001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东南非共同市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以及南非——欧猛自由贸易协定等自由化措施也将刺激2002年贸易的增长和地区合作。

一、经济全球化推动非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向灵活务实方向发展

80年代中期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多元化经营、内部化交易、全球化决策的带动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正逐步走向互相渗透、横向联合、广泛合作、利益共享的新阶段,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体。然而,任何国家与世界各国的联系都是不平衡的,肯定与邻近的国家关系最为密切。在这里,地缘经济因素在起作用。位于同一地区的国家,由于地理上接近,交通便利,往往在历史上就有了密切的经济联系,很容易由各国政府出面达成一定的协议,形成地区经济一体化。

从本质上讲,地区经济一体化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地区化有区域保护主义、排他性的一面。另一方面,地区化又有走向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一面,而且这是更为重要的一面。地区化与全球化是对立统一、互相促动的关系。地区化是全球化的一部分和中间过程,是全球化的铺路石。

非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起源于60年代。7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以及从1986年开始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乌拉圭回合谈判困难重重,久拖不决,使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对其能否解决未来将不断出现的新贸易问题的能力开始产生怀疑。这种国际经济环境客观上迫使非洲国家加快地区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步伐。它们依靠发挥地缘上的优势,组建新的地区性贸易组织,以加强彼此的联系,共同求得发展,来联合抵制来自其他区域集团的歧视。

(一)、非洲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为中国企业拓展非洲贸易与投资市场提供了绝好时机。中国产品长期以来深受广大非洲人民的喜爱,但由于诸多原因,我国产品并没有在非洲扎下根来。近年来,由于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尤其是欧盟、北美和亚太地区经济贸易集团化的不断发展,使得非洲国家倍感压力与排斥。为此,非洲国家领导人不断强调非洲加强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并决定用集团对付集团的办法,加强在政策、国际贸易体制等方面的协调。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尽管非洲经济一体化只处于初始阶段,但是随着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非洲的区域市场必将由分散发展到整合,与之而来的生意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中国企业要趁非洲经济一体化尚未完全形成的有利契机,利用非洲经济一体化的圈中圈、连环套的特点,选准几个非洲国家为突破口,站稳脚跟,以点到面地拓展非洲市场

(二)、利用非洲市场,开展对西方国家的贸易。

非洲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关系密切。非洲对外贸易的60~70%是同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的。由于历史的原因,非洲多数国家都是《洛美协定》缔约国,向欧盟出口的全部工业品和几乎全部的农产品享受免税待遇,并且不限数量。最近,美国也给予非洲国家包括纺织品在内的5800种商品以免税待遇,并取消经济改革成效显著的几个非洲国家向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皮革制品的配额。中国企业可以利用非洲国家经济一体化组织给予外国商人的各种优惠待遇以及非洲国家传统的外销渠道扩大出口。中国外贸公司应将对这些非洲国家的双边贸易与向第三国的转口贸易结合起来,主要着眼于多边转口贸易。例如,中国的轻纺产品在国内市场已趋于饱和,在欧美市场越来越受到不公正的限制和排斥,屡遭反倾销的歧视。如果中国的纺织企业去非洲投资办厂,不仅可以利用欧美国家给予非洲的优惠条件,饶过西方国家的贸易壁垒增加对欧美的纺织品出口,而且还可以带动中国相关机械设备、原材料品的出口。另外,由于我国机电产品在非洲市场很有竞争力,我国机电企业可以到非洲办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实业。

过去十年中,中国富有远见地与非洲建立了密切关系,从而有了今天非洲的其他伙伴无可超越的领先地位

“富有远见”是个精准的词。感谢互联网,无论是索马里海盗、南北苏丹的战火,抑或是反映乌干达军阀罪行的纪录片,非洲留给世人的大多是饥饿和战火纷飞的影像。翻看一下10年前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你或许能留意到非洲这片大陆被“绝望”这个形容词笼罩。而今天,“充满希望的大陆”、“崛起的非洲”也登上欧美主流媒体的头条。IMF称,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世界上10个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非洲国家的数目将占到7个。高盛公司甚至把非洲的增长势头及其所带来的商机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归为一类。这一切似乎都在昭示:不久的将来,非洲有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上升最快的经济体,并成为世界经济的下一个增长点。难怪有学者开始讨论“非洲,下一个亚洲?”这类主题。

非洲地域辽阔。面积达3031万平方公里,占世界22.3%,相当于3个欧洲,仅次 于亚洲居世界第二位。北非居住着阿拉伯人,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黑人的故乡。1996 年,非洲人口7.39亿,相当于欧洲的106.8%,占世界12.8%;国内生产总值 5070亿美元,相当于欧洲的5.3%,占世界的1.7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86 美元,相当于欧洲的4 9%,占世界的13 4%。非洲是个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的地区。

非洲有50多个国家,数量之多,居各洲之首。非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多,也居各 洲之首。非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起步较早。东非共同体等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西非经 济共同体等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这些由几个或10几个国家建立的经济一体化 组织,由于南南型的固有缺陷限制,都成效不大。非洲在1981年即通过了《非洲经济共 同体条约》。作为由全洲绝大多数国家通过的一个洲的共同体条约,这在世界上至今仍然是 唯一的。《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作出了用34年时间,在2025年前分6个阶段逐步建 立非洲共同市场;在现有的各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基础上,用10年时间取消各组织内部 贸易壁垒,建立自由贸易区等规定。尽管非洲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效不大,但从其区域 经 济一体化组织成立之早,数量之多,尤其是全洲的共同体条约通过来看,非洲各国对实行区 域经济一体化是非常重视的。

非洲统一组织到非洲联盟

根据2013年发表的非洲经济报告,西非是非洲大陆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他依次为东非、北非、中非和南部非洲。非洲一体化的持续推进为经济发展添加了动力。区域一体化推进比较迅速的是东非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非洲联盟将非洲大陆内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时间表定在2017年。可以说,实现非洲联合自强是非洲国家的共同理想,这一目标达成的主要条件之一是经济一体化。然而,联合自强之路之崎岖也首先表现在经济上。非洲大陆的区域内贸易状况非常落后。非洲国家或区域间的贸易壁垒和交通障碍极大地妨碍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流通。在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成本中交通运输的费用大致只占17%,在非洲,这一比例约为30%~50%,有的高达75%。为了推动非洲大陆内部贸易,非盟特别强调要消除区域内部的贸易壁垒。加强区域间贸易可推动区域内部的就业和商品流通,促进区域间的制造业生产和优势互补,这种受内需拉动的经济增长也可防止国际贸易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更好地加强各国优势互补,减少对外国援助的依赖。2012年,非洲财政部长会议专门讨论如何促进非洲整合,推动非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极。消除贸易壁垒,推进经济一体化,促进人员的自由流动对促进非洲经济快速发展和推动非洲一体化至关重要。

当前,非洲已成全球经济增长重要一“极”。非洲的全球投资回报率最高,甚至要比投资中国、印度、越南等亚洲国家平均高出60%。《经济学家》杂志曾指出,2012年非洲的中产阶级家庭已达6000万个,2015年将达到1亿个。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三大经济体值得关注:南非、尼日利亚和安哥拉。2012年,南非虽然因为与欧洲的密切联系受到一定连累,但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的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了6.7%和10%。就整个地区来看,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还有十几个,如莫桑比克、赞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苏丹、卢旺达、乌干达、加纳、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加蓬、乍得、赤道几内亚、科特迪瓦、津巴布韦等。还有些国家一直保持着稳定发展,如博茨瓦纳、毛里求斯、摩洛哥等。2012年的《非洲进步报告》称,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有7个是非洲国家。

在非洲,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正在成为一种主流意识。津巴布韦、坦桑尼亚、肯尼亚、纳米比亚、南非等国先后提出“向东看”。习近平主席最近访问的坦桑尼亚对中国的发展经验尤为敬佩。总统基奎特曾指出,“中国从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成为世界舞台上的经济强国。中国是这种转变的模范。这给了非洲希望。让我们知道有这种可能把我们的国家从可怕的贫穷带到发展的道路上去。有了正确的政策和正确的行动,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那样。”这种自我觉醒和自我认识的信念正在转化为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

非洲政治局势的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表现是非洲的选举局势相对稳定。2012年,25个国家举行了国(议)会或总统选举。除个别国家外,绝大部分国家都顺利举行了选举。有的国家领导人正是由于保持了经济持续发展,得到了国民的认同,如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获得选票的72%,多斯桑托斯总统获得连任。第二个表现是三位重量级人物(马拉维总统宾古?瓦?穆塔里卡、加纳总统米尔斯和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泽纳维)去世后国家权力在平稳的情况下完成了移交和继承,这在非洲大陆非常难得。第三个表现是非洲联盟选举出了新主席——南非的恩科萨扎娜?德拉米尼?祖马。个别国家由于投资机会好,尽管存在着安全隐患,也得到了较多的外国投资。例如,尼日利亚在2011年获得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非洲国家的经济形势虽好,但如何减少世界经济危机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对非洲大陆带来的负面效应、保持非洲经济的持续增长仍是非洲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根据2013年发表的非洲经济报告,西非是非洲大陆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他依次为东非、北非、中非和南部非洲。非洲一体化的持续推进为经济发展添加了动力。区域一体化推进比较迅速的是东非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东非共同体包括5个国家: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和布隆迪。东非经济增长虽然由2011年的6.3%下滑至2012年的5.6%,但这些国家近年来政治平稳,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卢旺达、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经济增长迅猛,从本世纪初开始以来平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7%、6.9%和6.8%。从2005年以来,这三个东非共同体国家属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年经济增长率近8%。2012年,卢旺达是东非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国家,达7.9%,其次是坦桑尼亚,增长率为6.8%。肯尼亚在2012年的经济增长为4.8%。在一次有关非洲国家投资和经济发展潜力的问卷调查中,肯尼亚被列为非洲大陆投资热的第二大选项国,48%的问卷者将赞成票投给了肯尼亚。

金融一体化正在推进。卢旺达证券交易所负责人表示,东非国家在2015年将建立一个共同的证券交易市场。这种融合也是为了从各方面汇集资金,以摆脱东非国家发展依赖外援的困境。为了推进东非一体化进程,坦桑尼亚、乌干达、布隆迪和卢旺达签署一项耗资约47亿美元的铁路网络建设协议。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东非交通走廊项目于2012年正式开工。项目耗资约250亿美元,包括32个泊位的深水港,连接港口与南苏丹首都朱巴、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高速公路、铁路与输油管道,以及3个国际机场。

经济一体化进程也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2005~2012年东非共同体的贸易额从175亿美元增加到370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从2005年的6.83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7亿美元。东非共同体已明确表示欢迎邻近国家加入共同体。肯尼亚总统基巴基指出,欢迎说斯瓦希里语的其他国家和附近国家加入共同体,并提到了苏丹、南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国。这表明了东非共同体领导人的开放心胸。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共有15个国家,包括英语、法语和葡萄牙语国家。目前,对该地区正常生活构成最大威胁的是粮食安全问题。为了应付这一问题,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在2012年初正式启动农业领域信息系统,从而使该组织可在共同农业政策框架内进行有效协调。贝宁、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加纳、马里、尼日尔和塞内七个国家率先实施该系统。2011年,西非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是6.2%,高于非洲平均发展水平,地区产油国加纳和尼日利亚贡献突出,两国的合作扩展到整个西非,无疑将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正能量。

西非金融机构的整合也在进行。科特迪瓦的区域证券交易所为西部非洲多个国家提供金融服务,包括贝宁、布基纳法索、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马里、尼日尔、塞内加尔和多哥等国。由于成员国意见不一,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共同对外关税计划一直未能通过。西非交通网正在逐步规划建设。投资300亿美元的连接喀麦隆、乍得、中非共和国、刚果(金)、加蓬、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的铁路网正在规划中。刚果(布)总统萨苏正式宣布启动一项跨国公路建设项目,公路全长312公里,将刚果(布)和喀麦隆连接起来,同时也会将加蓬、中非共和国、乍得纳入整个地区的公路网。一条总长达9000公里的西非高速公路网已近完成,包括从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至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的沿海高速公路;从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至乍得首都恩贾梅纳的跨撒哈拉沙漠高速公路。

西非一体化也面临各种困境。虽然存在着关于人员自由流动的政策,但各国仍设立众多的边防哨卡且出入境手续繁杂。由于讲英、法和葡语的国家在交流上存在困难以及各国的文化历史与殖民遗产的不同,整个西非的整合还存在障碍。讲英语的尼日利亚国力较强,文化影响力较大,在非洲一直具有某种特殊地位,发表的意见也往往受到特别重视。然而,这种特殊地位往往遭到西非法语国家的质疑。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是南部非洲最具影响力的地区组织,共涵盖15个国家,人口达2亿,有资源大国刚果(金)和地区发展火车头南非。该地区以经济实力雄厚、资源基础深厚、合作根基扎实、发展潜力巨大而得到投资者的关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自由贸易区在2008年正式启动,为该地区经济一体

往来,从而使南部非洲统一市场的前景更为广阔。由于非盟确定2017年为非洲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期限,南部非洲自贸区的建立为非洲其他一体化组织加快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目前,南非的货币兰特为莱索托、南非、斯威士兰和纳米比亚的流通货币,津巴布韦也在考虑加入兰特货币联盟。一旦津巴布韦加入兰特货币联盟,将推动南部非洲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为了推进非洲金融市场的整合,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已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发起成立顾问委员会,包括非洲国家9名成员,其任务是促进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与利益相关者在经营、目标和实施方面加强协调。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正在规划地区一体化交通蓝图,包括经博茨瓦纳连接纳米比亚和南非的铁路。2012年,南非在非洲战略发展论坛上表示将推出连接南非、斯威士兰、莫桑比克的铁路建设计划,并将恢复该国到刚果(金)的跨国铁路。南非铁路局正就建设非洲南北经济走廊与有关国家磋商,欲将博茨瓦纳、刚果(金)、南非、赞比亚和津巴布韦通过交通干线连接起来,再由德班港从海上与世界沟通。南非还加大了在非洲大陆的投资,包括与尼日利亚的发展合作、在刚果(金)的电讯投资以及在东非拉穆交通走廊的建设项目。

非洲经济的持续增长还有赖于其他因素,包括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合作。一些亚洲国家(如中国和印度)以及拉美国家(如巴西等国)的经济发展与非洲国家的持续发展有着密切关系。2011年《非洲与新兴伙伴》表明,由于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从经合组织诸国迅速转移到东方或南方国家,非洲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联系迅速拓展。第一,贸易额快速增加。2011年,非洲与新兴市场经济体伙伴一年的贸易额达6734亿美元,2012年中国与非洲双边贸易额则超过2000亿美元。新兴市场国家在非洲对外贸易总量的比重已升至20%。第二,非洲发展潜力巨大促使外来投资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尤为突出。外国对非直接投资数量从2003年的339个项目上升至2011年的857个,非洲以外国家对非直接投资在10年内增长1.5倍,非洲内部投资增长4.3倍。新兴市场国家在2003年投资数量仅为99个,但在2011年达到538个,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319个。三是中国、印度和巴西大大加强了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各方面的合作将大大推进非洲的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的滞后(特别是电力与交通)严重妨碍了非洲经济发展。2012年初在埃塞俄比亚举办的非盟第十八届首脑会议通过《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承诺落实跨国跨区重大项目,加快不同区域之间铁路的联通和港口运力建设。近些年来,多数非洲国家均在加大力度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努力已经在一些国家取得成效,特别在尼日利亚、安哥拉、苏丹等国尤其明显。

为了给非洲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非洲地区组织以及各种非洲机构都在努力创造条件,加快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2012年6月,非洲发展银行批准了总值为1800万美元的私募股权投资总额,用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8月又宣布,将发起一种旨在推进非洲大陆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私募债券项目,筹集资金400亿美元。目前,非洲诸国的中央银行现有储备金约4500亿美元,大多存放在保险箱里。如果能从这笔款项中提取5%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则有大约220亿美元,加上非洲发展银行计划从其他投资方筹集的400亿美元,共有620亿美元,远远超过每年由非洲发展银行和世界银行

[微博]提供的190亿美元的款项。

2001年10月,一些非洲国家联合提出了“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这是非洲人为迎接全球化挑战而自主制定的推动非洲进步的阶段性发展战略,用于指导21世纪初期非洲的整体发展。该计划的核心是要“结束非洲的落后状况”,“实现非洲复兴”,争取通过实现一体化来避免出现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局面。2002年7月9日,非洲联盟正式取代非洲统一组织,成为推动非洲地区一体化的最重要力量。

以往,由于受到殖民主义的阻碍,由于被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差异所分割,由于缺少公路交通或缺少通讯设施,非洲各国之间的往来被阻断,地区内贸易额很小。但现在,这种状况伴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

体已有8个。非洲地区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在推动非洲一体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非洲大陆经济一体化、尤其是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进行,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非洲大陆有54个国家,各国领土大小不一、资源分布不匀,许多国家单独发展,遭遇许多困难。因此,走一体化的道路是非洲国家的共识。从60年代起,一些非洲国家就开始探索经济合作的道路,陆续建立了一些经济合作机构。1973年第十届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首次提出实行“集体自力更生”的方针。1980年4月非洲国家领导人通过《拉各斯行动计划》,提出了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的设想。1991年6月举行的第27届非洲首脑会议签订了《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规定在2025年建成非洲经济共同体。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非洲一体化“雷声大,雨点小”,进展缓慢。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非洲加快了经济一体化进程。近年来,非洲一体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一,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次地区一体化组织,诸如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非经济共同体、中部非洲关税和经济联盟、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和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等;其二,非洲次地区一体化组织采取实际行动,整合成员国资源,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比如,西共体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共同体公民可免签证自由出入境,一些未加工产品、传统手工业品和工业品可享受免税待遇,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公路、电力基础设施,电信网络逐步完善以及在维护区域和平与稳定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又如,南共体在平等、互利和均衡的基础上,努力建立开放型经济,打破关税壁垒,促进相互贸易和投资,实行人员、货物和劳务的自由往来,逐步统一关税和货币,为最终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作好准备。

2011年发生的中东动荡再一次证明,非洲国家单独参与世界经济,往往因为力单势簿而处于劣势。每当经济危机来临,常常首当其冲。鉴此,在2011年1月30-31日召开的第16届非盟首脑会议,以“寻求共同的价值观,达到更大的联合与一体化”为主题,通过多个文件,大声疾呼“加快非洲大陆的政治、经济一体化”。2

2011年,东非共同体召开第14届成员国部长会议。会议回顾了东共体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同时指出目前面临的诸多挑战,号召成员国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大力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共同应对挑战,实现东非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议讨论了东非共同体第4期发展战略(2011—2016年)草案,拟将农业和食品安全、工业、制造业、旅游、能源和交通列为其优先发展领域。加快实施上述领域的发展规划,重点解决能源短缺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草案还将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三国共有的维多利亚湖盆地列为重点发展区域,将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共同开发。同时,东共体还将进一步加强区域一体化进程,在未来五年全面实现共同市场,建成货币同盟并推进政治同盟。3

2011年,西非经济共同体为加快实现金融与货币制度一体化,正在加快确立统一的外部关税制度,从而有望尽快建立共同关税联盟。 西共体领导人指出,随着西共体多边监管机制的实行和2009年西共体区域道路地图的应用,西非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经济一体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西共体统一货币制度有望于2020年以前确立。4

非洲南部国家正着手加大铁路检修工作,希望通过铁路来缓解出口流量日益加大的压力,促进非洲共同市场计划尽早实施。

2011年非洲经济一体化的最大动作,是2011年6月12日宣布启动非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谈判,这个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涵盖从开普敦到开罗在内的26个非洲国家、7亿人口、8750亿美元的大市场,包括东非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和东南非共同市场。南非总统祖马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仅凭本国力量实现繁荣。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肯定将帮助我们加快非洲一体化,加快非洲国家间贸易额的增长,

一体化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2011年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CEMAC)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5.2%,超过上年的4.3%。2 东南非共同市场自由贸易区于2000年成立时,该地区内部贸易总额仅31亿美元,而现在内部贸易已达当初的近6倍。3东非共同体成员国间贸易已从2005年的20亿美元增加到了40亿美元。4

第四,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为非洲国家拓宽了对外经济联系,改善了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改变非洲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弱势地位,无法依靠西方国家。中东动荡再次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加强南南合作,成为非洲国家经济发展趋势。

早在世界金融危机中,西方国家由于受到危机的打击,其市场购买力和对外援助、投资的能力都明显下降。经过审时度势,许多非洲国家把注意力转向东方,强化南南合作。以对亚洲的经济交往为例,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估计,近年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与亚洲之间的贸易及投资大幅度增加。今天,非洲27%的出口是到亚洲,而2000年这个比例仅有14%左右。在非洲的出口贸易中,对亚洲的贸易量目前与对传统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量已经几乎相等;亚洲对非洲的出口增长也非常迅速,年增长幅度大约18%,增长速度超过对其他地区的出口。与此同时,尽管非洲与亚洲之间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规模远远小于贸易规模,但非洲与亚洲之间的外国直接投资正在高速增长。亚洲对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尤其迅速。5

在加强南南合作方面,肯尼亚是非洲国家中的典型例子。由于肯尼亚政府快速改变以往依赖发达国家的策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因此,中国、南非、印度和韩国已成为肯尼亚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来源国,整体取代了英国、德国及荷兰自肯尼亚自独立以来一直占据的地位。2011年上半年,中国、南非、印度和韩国总计对肯直接投资44亿肯尼亚先令(约4650万美元),而包括以色列、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近年来对肯直接投资不断下降,其中作为肯尼亚前宗主国的英国FDI降幅最大,从2009年的196亿肯尼亚先令(2.07亿美元)降至2.02亿肯尼亚先令(213万美元),对肯投资排名从榜首跌至第六。鉴于这样的形势,基巴基总统2003年上任以来,已访问了所有现位居肯尼亚投资前列的新兴经济国家,而至今除美国外,未前往任何一个曾长期占据对肯投资排行榜前几位的西方发达国家进行访问。6

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新兴国家的作用尤为突出。中国、印度、巴西等国不但迅速扩大与非洲的经贸关系,还在援助、减债等领域予以支持和帮助。在2011年召开的第二届印度—非洲论坛峰会上,印度宣布将为非洲提供一系列援助,包括:在今后3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50亿美元信贷额度;向非洲提供7亿美元用于修建新的研究机构和开展培训项目;向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项目提供3亿美元资金;提供200万美元资助非盟在索马里的维和任务;增加享受印度政府奖学金的非洲学生名额等。1

在新兴国家中,中国成为最受欢迎的合作伙伴。中非贸易快速增长,贸易额从1950年的1200万美元跃增到2010年的1296亿美元,2011年更突破了16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非投资合作也蓬勃发展,中国对非各类投资已累计超过40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147亿美元,目前在非投资企业超过2000家,非洲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海外投资目的地。此外,为了帮助非洲发展,2000年至2009年,中国已免除35个非洲国家的312笔债务,总计189.6亿元人民币(约合30亿美元)。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对非发展援助成效显著,中方不仅为非洲援建了大批学校、医院、路桥、供水等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还派遣了大批农业专家、医疗队员和青年志愿者,并为非洲国家累计培训各类人才近3万名,中国已成为非洲重要的的发展援助伙伴。2

“同一个声音”更响亮

非洲一体化是非洲国家基于共同的地域和理想,依靠集体力量独立、复兴与联合的历史进程,是“泛非主义”的具体表现,而“泛非主义”的核心可概括为“团结、自信、自强的非洲”。2002年非洲联盟正式取代非洲统一组织是“泛非主义”复兴的重要标志,自此非洲各国从政治合作走向全面合作,并顺应了非洲从“求独立,求解放”转变为“求和平,谋发展”的时代主题,非洲国家的向心力得到迅速提升。2001年出台的“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被纳入到非盟框架,成为非洲第一个自主制定的指导全非全面发展的战略蓝图。此外,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等8个次区域组织亦与非盟积极展开配合,整合所在地区国家力量,成为一体化进程的基石。

随着机制的完善,非盟在非洲大陆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职权行使的“法理性”趋于强化,对大陆政治、经济、安全和外交上的引导能力得到提升。2007年,非盟首脑会议上发表的《阿克拉宣言》明确提出了非洲的最终目标是建立“非洲合众国”;2009年第十三届非盟峰会,非盟开始进行机构改革,原本负责协调事务的非盟委员会提升为“非洲权力机构”,统一负责非盟的防务、外交和对外贸易谈判等重大问题,以此加速政治一体化进程。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大区域组织经济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8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2009年6月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正式成立关税同盟;11月东非共同体5国正式签署《共同市场条约》;在2009年4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三大组织决定用5到10年时间全面规划“非洲南北经济发展走廊”,力争打造一条北起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南至南非德班、运输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基础设施良好的交通大动脉。

在整体外交上,非洲尽管内部存有分歧,但在维护非洲整体利益上,用“同一个声音说话”的能力和次数远胜于其他大陆和跨国组织。在人权、反恐、气候等全球和地区性问题上,非洲国家基本保持统一立场。

在地区维稳上,非洲“能动力”进一步凸显。2004年,非盟成立和平和安全理事会,构建了非洲新的安全体系。新安全体系标志着非洲“集体安全理念”的突破性进展,安全原则由非统时期的“不干涉”转为“不漠视”,历史上第一次能够合法对成员国国内危机进行干预。同时,在非盟指导下,西共体、南共体等次区域组织积极参与安全机制构建,形成了一套“灵活的、多层次的自主安全治理体系”。同时,非洲自主协调解决区域冲突的能力已明显提升,2008年,肯尼亚在以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为首的“非洲名人小组”调停下顺利组建联合政府,结束了国内政治危机;2009年,在南非前总统姆贝基努力斡旋下,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也同反对派达成分权协议,结束了政治危机。

当然,非洲一体化也面临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这将直接关系到一体化的未来命运。在政治上,区域权力和国家主权的碰撞仍时有发生,在一体化过程中,部分国家对向区域组织让渡主权仍缺乏政治意愿,在建立“非洲合众国”一事上,仍存在“急统”和“渐进”的两种意见;在经济上,非洲总体仍发展落后,经济结构单一,各国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小国、穷国对本国经济竞争力信心不足,对一体化有着担忧心理,且非洲经济一体化目标通常过于庞大,多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此外,非洲地区组织成员国身份重叠问题也影响一体化发展,如在东南非共同市场19个成员国中,有4个同时也是东非共同体成员国,8个为南共体成员国。成员国身份重叠不仅造成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不连贯,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还会导致资源浪费甚至恶性竞争。

(黎文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所助理研究员)

非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组织的类型及分布、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主要特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就、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非洲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展望、中国与非洲区域合作组织的经贸合作等。

非洲大陆的经济一体化始终以泛非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至今大约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即1963—1991年的初始阶段和1991—至今的发展阶段;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非洲的经济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可观的进展,诸如已经在全洲和次区域层面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运作制度、制定了经济一体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及呈现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趋势等;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非洲经济一体化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至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非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两大个阶段:1、从独立到冷战前;2、冷战后至今。第一阶段又可以分为20世纪60-70年代蓬勃兴起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发展缓慢阶段。在第二阶段,非洲区域经济合作在全球化、集团化浪潮推动下快速发展。

非洲区域经济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综合性经济共同体、货币和金融合作组织、原材料与输出国组织和专项合作组织等。非洲区域经济组织具有以下特点:1、起步早,成立的合作组织多,合作层次丰富;2、注重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且合作较有成效;3、经济一体化的整体水平较低,个别地区、个别组织和某些方面的合作超前;4、圈中圈,交叉重叠,有的国家加入4个一体化组织,26个国家参加了2个以上的组织。

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贸易领域、能源领域、通讯技术领域、人员自由领域、知识共享领域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目前,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有:1、战乱与政局动荡;2、经济结构相似,成员国之间发展水平不平衡;3、国家利益与主权让步之间的矛盾,区域认同意识有待培养;4、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未形成网络;5、资金短缺与区域组织会费拖欠;6、缺乏企业和社会的参与等。尽管面临以上困难,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在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非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还是乐观的。

对于如何加强中国与非洲区域合作组织的经贸合作,姚老师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强与非洲次区域组织经贸合作的可行性研究;2、建立经贸合作联系机制;3、探讨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行性;4、支持次区域组织一体化进程中的跨境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等。

地区一体化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自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来,欧洲经过近350年的努力,其一体化进程虽在政治上蹒跚不前,但欧盟的成立总算有所成果。同样,北美贸易协定的建立也表明美、加、墨建国约200年后达成了某种形式的经济一体化。

再来看非洲大陆。由于特有的历史,一体化在非洲表现为发展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互动。泛非主义一直是激励非洲一体化崇高理想。目前南部非洲的一体化进展较快,其次是西非区域。

独立50多年来,非洲一体化经历了两个阶段。非统组织的成立是非洲一体化的体现,也在制止边界纠纷和加强地区联系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第37届非统组织首脑会议于2007年一致通过旨在促进非洲复兴的“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这是非洲自主制定的第一个全面规划非洲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蓝图。非洲国家希望借助这一战略发展框架,共同应对挑战。2002年7月非洲联盟宣告成立,从而在非洲自立自强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从成立之日起,非洲联盟就期待由非洲人主导用自身的力量来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为全面落实“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创造条件。

从过去几年的实践中,非盟在平息战乱、阻止冲突、维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主导非洲内部事务的

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自身问题的积极态势,为非洲国家保持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样,非洲国家相互审查机制的建立、泛非议会的成立以及其他相关制度的确立从制度上提供了非洲联盟作为一个大陆一体化的机制保障。一些有影响力的非洲国家领导人正大力推进非洲一体化,如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和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都提出有必要建立统一的非洲政府或成立“非洲合众国”。当然,这并非可以一蹴而就的目标。可以说,经过殖民主义统治的磨难和民族国家创建的阵痛,新一代领导人肩负着领导非洲大陆顺应历史潮流的重任,将带领非洲人民面对新的挑战。

这是在短短50年里一个曾经遭受奴隶贸易摧残、殖民主义肆虐并受制于当前各种有限的国际环境中的大陆在一体化方面取得的成就。

当前,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不少非洲国家面临“边缘化”危险,走联合自强的道路,加快经济一体化成为非洲国家振兴经济和摆脱落后的必然选择。 非洲国家为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正在大力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非洲国家狭小而分散的市场正在走向整合,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正在以规模经济的能量促使非洲经济整体发展。

近年来,非洲国家灵活务实的一体化措施,颇见成效。就连一直对非洲国家经济一体化持有偏见的西方国家也开始承认和重视非洲的一体化进程对经济的影响。世界银行在《2001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东南非共同市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以及南非——欧猛自由贸易协定等自由化措施也将刺激2002年贸易的增长和地区合作。

一、经济全球化推动非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向灵活务实方向发展

80年代中期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多元化经营、内部化交易、全球化决策的带动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正逐步走向互相渗透、横向联合、广泛合作、利益共享的新阶段,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体。然而,任何国家与世界各国的联系都是不平衡的,肯定与邻近的国家关系最为密切。在这里,地缘经济因素在起作用。位于同一地区的国家,由于地理上接近,交通便利,往往在历史上就有了密切的经济联系,很容易由各国政府出面达成一定的协议,形成地区经济一体化。

从本质上讲,地区经济一体化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地区化有区域保护主义、排他性的一面。另一方面,地区化又有走向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一面,而且这是更为重要的一面。地区化与全球化是对立统一、互相促动的关系。地区化是全球化的一部分和中间过程,是全球化的铺路石。

非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起源于60年代。7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以及从1986年开始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乌拉圭回合谈判困难重重,久拖不决,使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对其能否解决未来将不断出现的新贸易问题的能力开始产生怀疑。这种国际经济环境客观上迫使非洲国家加快地区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步伐。它们依靠发挥地缘上的优势,组建新的地区性贸易组织,以加强彼此的联系,共同求得发展,来联合抵制来自其他区域集团的歧视。

(一)、非洲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为中国企业拓展非洲贸易与投资市场提供了绝好时机。中国产品长期以来深受广大非洲人民的喜爱,但由于诸多原因,我国产品并没有在非洲扎下根来。近年来,由于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尤其是欧盟、北美和亚太地区经济贸易集团化的不断发展,使得非洲国家倍感压力与排斥。为此,非洲国家领导人不断强调非洲加强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并决定用集团对付集团的办法,加强在政策、国际贸易体制等方面的协调。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尽管非洲经济一体化只处于初始阶段,但是随着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非洲的区域市场必将由分散发展到整合,与之而来的生意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中国企业要趁非洲经济一体化尚未完全形成的有利契机,利用非洲经济一体化的圈中圈、连环套的特点,选准几个非洲国家为突破口,站稳脚跟,以点到面地拓展非洲市场

(二)、利用非洲市场,开展对西方国家的贸易。

非洲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关系密切。非洲对外贸易的60~70%是同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的。由于历史的原因,非洲多数国家都是《洛美协定》缔约国,向欧盟出口的全部工业品和几乎全部的农产品享受免税待遇,并且不限数量。最近,美国也给予非洲国家包括纺织品在内的5800种商品以免税待遇,并取消经济改革成效显著的几个非洲国家向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皮革制品的配额。中国企业可以利用非洲国家经济一体化组织给予外国商人的各种优惠待遇以及非洲国家传统的外销渠道扩大出口。中国外贸公司应将对这些非洲国家的双边贸易与向第三国的转口贸易结合起来,主要着眼于多边转口贸易。例如,中国的轻纺产品在国内市场已趋于饱和,在欧美市场越来越受到不公正的限制和排斥,屡遭反倾销的歧视。如果中国的纺织企业去非洲投资办厂,不仅可以利用欧美国家给予非洲的优惠条件,饶过西方国家的贸易壁垒增加对欧美的纺织品出口,而且还可以带动中国相关机械设备、原材料品的出口。另外,由于我国机电产品在非洲市场很有竞争力,我国机电企业可以到非洲办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实业。

过去十年中,中国富有远见地与非洲建立了密切关系,从而有了今天非洲的其他伙伴无可超越的领先地位

“富有远见”是个精准的词。感谢互联网,无论是索马里海盗、南北苏丹的战火,抑或是反映乌干达军阀罪行的纪录片,非洲留给世人的大多是饥饿和战火纷飞的影像。翻看一下10年前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你或许能留意到非洲这片大陆被“绝望”这个形容词笼罩。而今天,“充满希望的大陆”、“崛起的非洲”也登上欧美主流媒体的头条。IMF称,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世界上10个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非洲国家的数目将占到7个。高盛公司甚至把非洲的增长势头及其所带来的商机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归为一类。这一切似乎都在昭示:不久的将来,非洲有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上升最快的经济体,并成为世界经济的下一个增长点。难怪有学者开始讨论“非洲,下一个亚洲?”这类主题。

非洲地域辽阔。面积达3031万平方公里,占世界22.3%,相当于3个欧洲,仅次 于亚洲居世界第二位。北非居住着阿拉伯人,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黑人的故乡。1996 年,非洲人口7.39亿,相当于欧洲的106.8%,占世界12.8%;国内生产总值 5070亿美元,相当于欧洲的5.3%,占世界的1.7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86 美元,相当于欧洲的4 9%,占世界的13 4%。非洲是个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的地区。

非洲有50多个国家,数量之多,居各洲之首。非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多,也居各 洲之首。非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起步较早。东非共同体等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西非经 济共同体等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这些由几个或10几个国家建立的经济一体化 组织,由于南南型的固有缺陷限制,都成效不大。非洲在1981年即通过了《非洲经济共 同体条约》。作为由全洲绝大多数国家通过的一个洲的共同体条约,这在世界上至今仍然是 唯一的。《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作出了用34年时间,在2025年前分6个阶段逐步建 立非洲共同市场;在现有的各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基础上,用10年时间取消各组织内部 贸易壁垒,建立自由贸易区等规定。尽管非洲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效不大,但从其区域 经 济一体化组织成立之早,数量之多,尤其是全洲的共同体条约通过来看,非洲各国对实行区 域经济一体化是非常重视的。

非洲统一组织到非洲联盟

根据2013年发表的非洲经济报告,西非是非洲大陆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他依次为东非、北非、中非和南部非洲。非洲一体化的持续推进为经济发展添加了动力。区域一体化推进比较迅速的是东非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非洲联盟将非洲大陆内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时间表定在2017年。可以说,实现非洲联合自强是非洲国家的共同理想,这一目标达成的主要条件之一是经济一体化。然而,联合自强之路之崎岖也首先表现在经济上。非洲大陆的区域内贸易状况非常落后。非洲国家或区域间的贸易壁垒和交通障碍极大地妨碍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流通。在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成本中交通运输的费用大致只占17%,在非洲,这一比例约为30%~50%,有的高达75%。为了推动非洲大陆内部贸易,非盟特别强调要消除区域内部的贸易壁垒。加强区域间贸易可推动区域内部的就业和商品流通,促进区域间的制造业生产和优势互补,这种受内需拉动的经济增长也可防止国际贸易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更好地加强各国优势互补,减少对外国援助的依赖。2012年,非洲财政部长会议专门讨论如何促进非洲整合,推动非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极。消除贸易壁垒,推进经济一体化,促进人员的自由流动对促进非洲经济快速发展和推动非洲一体化至关重要。

当前,非洲已成全球经济增长重要一“极”。非洲的全球投资回报率最高,甚至要比投资中国、印度、越南等亚洲国家平均高出60%。《经济学家》杂志曾指出,2012年非洲的中产阶级家庭已达6000万个,2015年将达到1亿个。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三大经济体值得关注:南非、尼日利亚和安哥拉。2012年,南非虽然因为与欧洲的密切联系受到一定连累,但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的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了6.7%和10%。就整个地区来看,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还有十几个,如莫桑比克、赞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苏丹、卢旺达、乌干达、加纳、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加蓬、乍得、赤道几内亚、科特迪瓦、津巴布韦等。还有些国家一直保持着稳定发展,如博茨瓦纳、毛里求斯、摩洛哥等。2012年的《非洲进步报告》称,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有7个是非洲国家。

在非洲,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正在成为一种主流意识。津巴布韦、坦桑尼亚、肯尼亚、纳米比亚、南非等国先后提出“向东看”。习近平主席最近访问的坦桑尼亚对中国的发展经验尤为敬佩。总统基奎特曾指出,“中国从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成为世界舞台上的经济强国。中国是这种转变的模范。这给了非洲希望。让我们知道有这种可能把我们的国家从可怕的贫穷带到发展的道路上去。有了正确的政策和正确的行动,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那样。”这种自我觉醒和自我认识的信念正在转化为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

非洲政治局势的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表现是非洲的选举局势相对稳定。2012年,25个国家举行了国(议)会或总统选举。除个别国家外,绝大部分国家都顺利举行了选举。有的国家领导人正是由于保持了经济持续发展,得到了国民的认同,如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获得选票的72%,多斯桑托斯总统获得连任。第二个表现是三位重量级人物(马拉维总统宾古?瓦?穆塔里卡、加纳总统米尔斯和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泽纳维)去世后国家权力在平稳的情况下完成了移交和继承,这在非洲大陆非常难得。第三个表现是非洲联盟选举出了新主席——南非的恩科萨扎娜?德拉米尼?祖马。个别国家由于投资机会好,尽管存在着安全隐患,也得到了较多的外国投资。例如,尼日利亚在2011年获得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非洲国家的经济形势虽好,但如何减少世界经济危机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对非洲大陆带来的负面效应、保持非洲经济的持续增长仍是非洲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根据2013年发表的非洲经济报告,西非是非洲大陆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他依次为东非、北非、中非和南部非洲。非洲一体化的持续推进为经济发展添加了动力。区域一体化推进比较迅速的是东非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东非共同体包括5个国家: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和布隆迪。东非经济增长虽然由2011年的6.3%下滑至2012年的5.6%,但这些国家近年来政治平稳,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卢旺达、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经济增长迅猛,从本世纪初开始以来平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7%、6.9%和6.8%。从2005年以来,这三个东非共同体国家属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年经济增长率近8%。2012年,卢旺达是东非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国家,达7.9%,其次是坦桑尼亚,增长率为6.8%。肯尼亚在2012年的经济增长为4.8%。在一次有关非洲国家投资和经济发展潜力的问卷调查中,肯尼亚被列为非洲大陆投资热的第二大选项国,48%的问卷者将赞成票投给了肯尼亚。

金融一体化正在推进。卢旺达证券交易所负责人表示,东非国家在2015年将建立一个共同的证券交易市场。这种融合也是为了从各方面汇集资金,以摆脱东非国家发展依赖外援的困境。为了推进东非一体化进程,坦桑尼亚、乌干达、布隆迪和卢旺达签署一项耗资约47亿美元的铁路网络建设协议。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东非交通走廊项目于2012年正式开工。项目耗资约250亿美元,包括32个泊位的深水港,连接港口与南苏丹首都朱巴、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高速公路、铁路与输油管道,以及3个国际机场。

经济一体化进程也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2005~2012年东非共同体的贸易额从175亿美元增加到370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从2005年的6.83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7亿美元。东非共同体已明确表示欢迎邻近国家加入共同体。肯尼亚总统基巴基指出,欢迎说斯瓦希里语的其他国家和附近国家加入共同体,并提到了苏丹、南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国。这表明了东非共同体领导人的开放心胸。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共有15个国家,包括英语、法语和葡萄牙语国家。目前,对该地区正常生活构成最大威胁的是粮食安全问题。为了应付这一问题,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在2012年初正式启动农业领域信息系统,从而使该组织可在共同农业政策框架内进行有效协调。贝宁、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加纳、马里、尼日尔和塞内七个国家率先实施该系统。2011年,西非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是6.2%,高于非洲平均发展水平,地区产油国加纳和尼日利亚贡献突出,两国的合作扩展到整个西非,无疑将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正能量。

西非金融机构的整合也在进行。科特迪瓦的区域证券交易所为西部非洲多个国家提供金融服务,包括贝宁、布基纳法索、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马里、尼日尔、塞内加尔和多哥等国。由于成员国意见不一,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共同对外关税计划一直未能通过。西非交通网正在逐步规划建设。投资300亿美元的连接喀麦隆、乍得、中非共和国、刚果(金)、加蓬、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的铁路网正在规划中。刚果(布)总统萨苏正式宣布启动一项跨国公路建设项目,公路全长312公里,将刚果(布)和喀麦隆连接起来,同时也会将加蓬、中非共和国、乍得纳入整个地区的公路网。一条总长达9000公里的西非高速公路网已近完成,包括从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至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的沿海高速公路;从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至乍得首都恩贾梅纳的跨撒哈拉沙漠高速公路。

西非一体化也面临各种困境。虽然存在着关于人员自由流动的政策,但各国仍设立众多的边防哨卡且出入境手续繁杂。由于讲英、法和葡语的国家在交流上存在困难以及各国的文化历史与殖民遗产的不同,整个西非的整合还存在障碍。讲英语的尼日利亚国力较强,文化影响力较大,在非洲一直具有某种特殊地位,发表的意见也往往受到特别重视。然而,这种特殊地位往往遭到西非法语国家的质疑。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是南部非洲最具影响力的地区组织,共涵盖15个国家,人口达2亿,有资源大国刚果(金)和地区发展火车头南非。该地区以经济实力雄厚、资源基础深厚、合作根基扎实、发展潜力巨大而得到投资者的关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自由贸易区在2008年正式启动,为该地区经济一体

往来,从而使南部非洲统一市场的前景更为广阔。由于非盟确定2017年为非洲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期限,南部非洲自贸区的建立为非洲其他一体化组织加快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目前,南非的货币兰特为莱索托、南非、斯威士兰和纳米比亚的流通货币,津巴布韦也在考虑加入兰特货币联盟。一旦津巴布韦加入兰特货币联盟,将推动南部非洲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为了推进非洲金融市场的整合,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已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发起成立顾问委员会,包括非洲国家9名成员,其任务是促进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与利益相关者在经营、目标和实施方面加强协调。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正在规划地区一体化交通蓝图,包括经博茨瓦纳连接纳米比亚和南非的铁路。2012年,南非在非洲战略发展论坛上表示将推出连接南非、斯威士兰、莫桑比克的铁路建设计划,并将恢复该国到刚果(金)的跨国铁路。南非铁路局正就建设非洲南北经济走廊与有关国家磋商,欲将博茨瓦纳、刚果(金)、南非、赞比亚和津巴布韦通过交通干线连接起来,再由德班港从海上与世界沟通。南非还加大了在非洲大陆的投资,包括与尼日利亚的发展合作、在刚果(金)的电讯投资以及在东非拉穆交通走廊的建设项目。

非洲经济的持续增长还有赖于其他因素,包括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合作。一些亚洲国家(如中国和印度)以及拉美国家(如巴西等国)的经济发展与非洲国家的持续发展有着密切关系。2011年《非洲与新兴伙伴》表明,由于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从经合组织诸国迅速转移到东方或南方国家,非洲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联系迅速拓展。第一,贸易额快速增加。2011年,非洲与新兴市场经济体伙伴一年的贸易额达6734亿美元,2012年中国与非洲双边贸易额则超过2000亿美元。新兴市场国家在非洲对外贸易总量的比重已升至20%。第二,非洲发展潜力巨大促使外来投资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尤为突出。外国对非直接投资数量从2003年的339个项目上升至2011年的857个,非洲以外国家对非直接投资在10年内增长1.5倍,非洲内部投资增长4.3倍。新兴市场国家在2003年投资数量仅为99个,但在2011年达到538个,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319个。三是中国、印度和巴西大大加强了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各方面的合作将大大推进非洲的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的滞后(特别是电力与交通)严重妨碍了非洲经济发展。2012年初在埃塞俄比亚举办的非盟第十八届首脑会议通过《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承诺落实跨国跨区重大项目,加快不同区域之间铁路的联通和港口运力建设。近些年来,多数非洲国家均在加大力度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努力已经在一些国家取得成效,特别在尼日利亚、安哥拉、苏丹等国尤其明显。

为了给非洲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非洲地区组织以及各种非洲机构都在努力创造条件,加快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2012年6月,非洲发展银行批准了总值为1800万美元的私募股权投资总额,用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8月又宣布,将发起一种旨在推进非洲大陆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私募债券项目,筹集资金400亿美元。目前,非洲诸国的中央银行现有储备金约4500亿美元,大多存放在保险箱里。如果能从这笔款项中提取5%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则有大约220亿美元,加上非洲发展银行计划从其他投资方筹集的400亿美元,共有620亿美元,远远超过每年由非洲发展银行和世界银行

[微博]提供的190亿美元的款项。

2001年10月,一些非洲国家联合提出了“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这是非洲人为迎接全球化挑战而自主制定的推动非洲进步的阶段性发展战略,用于指导21世纪初期非洲的整体发展。该计划的核心是要“结束非洲的落后状况”,“实现非洲复兴”,争取通过实现一体化来避免出现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局面。2002年7月9日,非洲联盟正式取代非洲统一组织,成为推动非洲地区一体化的最重要力量。

以往,由于受到殖民主义的阻碍,由于被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差异所分割,由于缺少公路交通或缺少通讯设施,非洲各国之间的往来被阻断,地区内贸易额很小。但现在,这种状况伴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

体已有8个。非洲地区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在推动非洲一体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非洲大陆经济一体化、尤其是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进行,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非洲大陆有54个国家,各国领土大小不一、资源分布不匀,许多国家单独发展,遭遇许多困难。因此,走一体化的道路是非洲国家的共识。从60年代起,一些非洲国家就开始探索经济合作的道路,陆续建立了一些经济合作机构。1973年第十届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首次提出实行“集体自力更生”的方针。1980年4月非洲国家领导人通过《拉各斯行动计划》,提出了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的设想。1991年6月举行的第27届非洲首脑会议签订了《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规定在2025年建成非洲经济共同体。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非洲一体化“雷声大,雨点小”,进展缓慢。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非洲加快了经济一体化进程。近年来,非洲一体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一,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次地区一体化组织,诸如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非经济共同体、中部非洲关税和经济联盟、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和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等;其二,非洲次地区一体化组织采取实际行动,整合成员国资源,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比如,西共体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共同体公民可免签证自由出入境,一些未加工产品、传统手工业品和工业品可享受免税待遇,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公路、电力基础设施,电信网络逐步完善以及在维护区域和平与稳定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又如,南共体在平等、互利和均衡的基础上,努力建立开放型经济,打破关税壁垒,促进相互贸易和投资,实行人员、货物和劳务的自由往来,逐步统一关税和货币,为最终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作好准备。

2011年发生的中东动荡再一次证明,非洲国家单独参与世界经济,往往因为力单势簿而处于劣势。每当经济危机来临,常常首当其冲。鉴此,在2011年1月30-31日召开的第16届非盟首脑会议,以“寻求共同的价值观,达到更大的联合与一体化”为主题,通过多个文件,大声疾呼“加快非洲大陆的政治、经济一体化”。2

2011年,东非共同体召开第14届成员国部长会议。会议回顾了东共体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同时指出目前面临的诸多挑战,号召成员国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大力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共同应对挑战,实现东非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议讨论了东非共同体第4期发展战略(2011—2016年)草案,拟将农业和食品安全、工业、制造业、旅游、能源和交通列为其优先发展领域。加快实施上述领域的发展规划,重点解决能源短缺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草案还将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三国共有的维多利亚湖盆地列为重点发展区域,将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共同开发。同时,东共体还将进一步加强区域一体化进程,在未来五年全面实现共同市场,建成货币同盟并推进政治同盟。3

2011年,西非经济共同体为加快实现金融与货币制度一体化,正在加快确立统一的外部关税制度,从而有望尽快建立共同关税联盟。 西共体领导人指出,随着西共体多边监管机制的实行和2009年西共体区域道路地图的应用,西非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经济一体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西共体统一货币制度有望于2020年以前确立。4

非洲南部国家正着手加大铁路检修工作,希望通过铁路来缓解出口流量日益加大的压力,促进非洲共同市场计划尽早实施。

2011年非洲经济一体化的最大动作,是2011年6月12日宣布启动非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谈判,这个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涵盖从开普敦到开罗在内的26个非洲国家、7亿人口、8750亿美元的大市场,包括东非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和东南非共同市场。南非总统祖马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仅凭本国力量实现繁荣。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肯定将帮助我们加快非洲一体化,加快非洲国家间贸易额的增长,

一体化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2011年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CEMAC)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5.2%,超过上年的4.3%。2 东南非共同市场自由贸易区于2000年成立时,该地区内部贸易总额仅31亿美元,而现在内部贸易已达当初的近6倍。3东非共同体成员国间贸易已从2005年的20亿美元增加到了40亿美元。4

第四,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为非洲国家拓宽了对外经济联系,改善了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改变非洲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弱势地位,无法依靠西方国家。中东动荡再次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加强南南合作,成为非洲国家经济发展趋势。

早在世界金融危机中,西方国家由于受到危机的打击,其市场购买力和对外援助、投资的能力都明显下降。经过审时度势,许多非洲国家把注意力转向东方,强化南南合作。以对亚洲的经济交往为例,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估计,近年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与亚洲之间的贸易及投资大幅度增加。今天,非洲27%的出口是到亚洲,而2000年这个比例仅有14%左右。在非洲的出口贸易中,对亚洲的贸易量目前与对传统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量已经几乎相等;亚洲对非洲的出口增长也非常迅速,年增长幅度大约18%,增长速度超过对其他地区的出口。与此同时,尽管非洲与亚洲之间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规模远远小于贸易规模,但非洲与亚洲之间的外国直接投资正在高速增长。亚洲对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尤其迅速。5

在加强南南合作方面,肯尼亚是非洲国家中的典型例子。由于肯尼亚政府快速改变以往依赖发达国家的策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因此,中国、南非、印度和韩国已成为肯尼亚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来源国,整体取代了英国、德国及荷兰自肯尼亚自独立以来一直占据的地位。2011年上半年,中国、南非、印度和韩国总计对肯直接投资44亿肯尼亚先令(约4650万美元),而包括以色列、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近年来对肯直接投资不断下降,其中作为肯尼亚前宗主国的英国FDI降幅最大,从2009年的196亿肯尼亚先令(2.07亿美元)降至2.02亿肯尼亚先令(213万美元),对肯投资排名从榜首跌至第六。鉴于这样的形势,基巴基总统2003年上任以来,已访问了所有现位居肯尼亚投资前列的新兴经济国家,而至今除美国外,未前往任何一个曾长期占据对肯投资排行榜前几位的西方发达国家进行访问。6

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新兴国家的作用尤为突出。中国、印度、巴西等国不但迅速扩大与非洲的经贸关系,还在援助、减债等领域予以支持和帮助。在2011年召开的第二届印度—非洲论坛峰会上,印度宣布将为非洲提供一系列援助,包括:在今后3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50亿美元信贷额度;向非洲提供7亿美元用于修建新的研究机构和开展培训项目;向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项目提供3亿美元资金;提供200万美元资助非盟在索马里的维和任务;增加享受印度政府奖学金的非洲学生名额等。1

在新兴国家中,中国成为最受欢迎的合作伙伴。中非贸易快速增长,贸易额从1950年的1200万美元跃增到2010年的1296亿美元,2011年更突破了16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非投资合作也蓬勃发展,中国对非各类投资已累计超过40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147亿美元,目前在非投资企业超过2000家,非洲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海外投资目的地。此外,为了帮助非洲发展,2000年至2009年,中国已免除35个非洲国家的312笔债务,总计189.6亿元人民币(约合30亿美元)。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对非发展援助成效显著,中方不仅为非洲援建了大批学校、医院、路桥、供水等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还派遣了大批农业专家、医疗队员和青年志愿者,并为非洲国家累计培训各类人才近3万名,中国已成为非洲重要的的发展援助伙伴。2

“同一个声音”更响亮

非洲一体化是非洲国家基于共同的地域和理想,依靠集体力量独立、复兴与联合的历史进程,是“泛非主义”的具体表现,而“泛非主义”的核心可概括为“团结、自信、自强的非洲”。2002年非洲联盟正式取代非洲统一组织是“泛非主义”复兴的重要标志,自此非洲各国从政治合作走向全面合作,并顺应了非洲从“求独立,求解放”转变为“求和平,谋发展”的时代主题,非洲国家的向心力得到迅速提升。2001年出台的“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被纳入到非盟框架,成为非洲第一个自主制定的指导全非全面发展的战略蓝图。此外,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等8个次区域组织亦与非盟积极展开配合,整合所在地区国家力量,成为一体化进程的基石。

随着机制的完善,非盟在非洲大陆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职权行使的“法理性”趋于强化,对大陆政治、经济、安全和外交上的引导能力得到提升。2007年,非盟首脑会议上发表的《阿克拉宣言》明确提出了非洲的最终目标是建立“非洲合众国”;2009年第十三届非盟峰会,非盟开始进行机构改革,原本负责协调事务的非盟委员会提升为“非洲权力机构”,统一负责非盟的防务、外交和对外贸易谈判等重大问题,以此加速政治一体化进程。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大区域组织经济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8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2009年6月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正式成立关税同盟;11月东非共同体5国正式签署《共同市场条约》;在2009年4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三大组织决定用5到10年时间全面规划“非洲南北经济发展走廊”,力争打造一条北起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南至南非德班、运输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基础设施良好的交通大动脉。

在整体外交上,非洲尽管内部存有分歧,但在维护非洲整体利益上,用“同一个声音说话”的能力和次数远胜于其他大陆和跨国组织。在人权、反恐、气候等全球和地区性问题上,非洲国家基本保持统一立场。

在地区维稳上,非洲“能动力”进一步凸显。2004年,非盟成立和平和安全理事会,构建了非洲新的安全体系。新安全体系标志着非洲“集体安全理念”的突破性进展,安全原则由非统时期的“不干涉”转为“不漠视”,历史上第一次能够合法对成员国国内危机进行干预。同时,在非盟指导下,西共体、南共体等次区域组织积极参与安全机制构建,形成了一套“灵活的、多层次的自主安全治理体系”。同时,非洲自主协调解决区域冲突的能力已明显提升,2008年,肯尼亚在以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为首的“非洲名人小组”调停下顺利组建联合政府,结束了国内政治危机;2009年,在南非前总统姆贝基努力斡旋下,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也同反对派达成分权协议,结束了政治危机。

当然,非洲一体化也面临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这将直接关系到一体化的未来命运。在政治上,区域权力和国家主权的碰撞仍时有发生,在一体化过程中,部分国家对向区域组织让渡主权仍缺乏政治意愿,在建立“非洲合众国”一事上,仍存在“急统”和“渐进”的两种意见;在经济上,非洲总体仍发展落后,经济结构单一,各国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小国、穷国对本国经济竞争力信心不足,对一体化有着担忧心理,且非洲经济一体化目标通常过于庞大,多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此外,非洲地区组织成员国身份重叠问题也影响一体化发展,如在东南非共同市场19个成员国中,有4个同时也是东非共同体成员国,8个为南共体成员国。成员国身份重叠不仅造成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不连贯,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还会导致资源浪费甚至恶性竞争。

(黎文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所助理研究员)


相关内容

  • 非洲经济的特点
  • 非洲经济特点与农牧业的地位 一.经济的特点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非洲经济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许多非洲国家进入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非洲经济的良好表现,不仅烘托了中非合作论坛的氛围,也为进一步发展互利共赢的中非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1.多数国家经济增速加快,部分国家出现飞跃性增长. 20 ...

  • "一带一路"的经济本质和动力来源
  •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着眼于签订更多的商业合同,实现道路.贸易.货币的"互联互通",还强调政策沟通和人心相通 "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构想提出三年来,引起了世界沿线国家的广泛共鸣, 60多个沿线国家和几十个国际组织积极表态参与"一带一 ...

  • 非洲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评述
  • 非洲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述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姚 桂梅 一 经济增长与贫困并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虽然全球经济增长起伏不定,但影响力有限的非洲经济却保持了12年的恢复性增长的态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5-2003年间,非洲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3.5%,是过 ...

  • 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 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14中 汪莉 区域地理主要包括初中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还包括高中选修二的国土整治部分.一般情况下,高二阶段在学完高中选修一册后,就要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进行系统的复习.由于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不在中招考试范围内,且初三已不再开设地理课程,有些学校甚至在初中阶段不开地理课.导致学 ...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第9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概述 一 概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据专家考证,在1942年以前一次也没有被使用过.到1950年,经济学家开始将其定义为单独的经济 ...

  • 中国对非洲援助的有效性分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对非洲援助的有效性分析 作者:刘婷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02期 摘要:国际发展援助被视为援助国帮助促进受援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然而传统援助国几十年来的援助效果却差强人意,援助的有效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 ...

  •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讲稿]
  •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 教学目的: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吸引众多国家的关注和参与.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正式发布,"一带一路"建设逐步进入实施阶段.通过教学, ...

  • [原创][翻译]奥巴马:中国不见棺材不流泪,对中国要杀鸡敬猴
  • 一. 这是一篇发表在<经济学人>杂志上的专访,本来是要讨论经济的,但还是讨论国际局势的居多.要不是观海同志提醒,编辑估计还会问下去. 二. 关于非洲,美国准备发力:关于中国的非洲政策,用美国的话说,中国就是在掠夺资源,置非洲人民于不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 ...

  • 世界各经济组织
  • 一.欧洲联盟 成立于1995年11月1日,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现有成员国25个,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