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_高中音乐_学堂乐歌

湘教版·《音乐鉴赏》 第四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二节 蛰龙飞起舞东方 专题课

《学 堂 乐 歌》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学堂乐歌

【教学目标】

1. 了解学堂音乐的概念、艺术特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

2.通过其背景及意义熏陶,对中国新文化音乐教育运动历史的了 解,培养一种民族的责任感、爱国主义精神,实现音乐的情感与社会价值导向的统一。

3.通过本节课整体协调的表现,进一步实现从历史、文化、社会、音乐理论等多角度对学堂乐歌的理解欣赏的方法与创作技能、合作技巧。

【教学重点】

体会了解“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这个特殊时期音乐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欣赏《童年》——罗大佑

【导入】

师:刚刚我们欣赏到的是由罗大佑演唱的《童年》,有哪位同学能够

说出这首歌是什么类型的歌曲?

生:民谣、流行、通俗、校园……

师:同学们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那么这首《童年》是一首校园歌曲。

其实校园歌曲在百年之前就已经产生了。他就是我国近代传统音

乐的开端——学堂乐歌。今天我们就从学堂乐歌表达的内容、特点以及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意义来学习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第二节“蛰龙飞起舞东方”专题课:学堂乐歌。

【新授】

1. 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学堂乐歌。(播放《送别》)

师:这首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就是由美国作曲家奥德威作曲,李叔同填词的《送别》,这首作品的旋律取自美国民歌《梦见家和母亲》。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音乐演唱这首《送别》。在演唱的时候请同学们考虑: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播放《送别》师生共同演唱。)

师:我们演唱完了,那么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送别》所表达的感情

是怎样的?

生:这首歌词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音乐起伏平缓,描绘

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的理解:

(ppt展示)作品曲调婉转流利,幽扬入妙。他的作品充满了哲人的智慧、忧思和悲悯,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歌词通篇用白描手法,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备感凄凉。

歌词紧扣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

2.师:学堂乐歌在早期就是这种依照外国的曲子来填词,来进行教唱。

那他是怎样产生的呢?(ppt展示学堂乐歌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 在鸦片战争后,出现了大量的新式学堂,并设立了音乐课。学堂乐歌由此孕育而出。

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在学堂里教唱的歌曲,多为依曲填词。内容有富国强兵、抵御列强、破除迷信、妇女解放、科学文化知识等,是我国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重要开端。

代表人物:李叔同、沈心工

师:下面老师将邀请同学来带领大家一齐了解李叔同和沈心工。 生1: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术教育家,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1901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1905至1910年间,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画和音乐。与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在日本创立了我国最早的话剧演出团体“春柳社”,在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中扮演主要角色。

1942年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其代表作还有《送别》、《西湖》、《春景》等。所作乐歌后来大部收入丰子恺所编《李叔同歌曲集》。

生2: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教育家,他

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创作,所编歌曲题材广泛、内容浅显易懂,且成为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的音乐教育家。

其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多数是采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少数采用中国传统民歌填词或专门作曲,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师:刚才我们通过学堂乐歌的背景知道了描写的部分内容内容。那么我们接下来就通过欣、欣赏学堂乐歌,听一听反映这些内容的作品有哪些。

3. 通过欣赏作品,总结学堂乐歌的表达的内容。

播放第一组作品:《黄河》、《中国男儿》

师:这一组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生:富国强兵,热爱祖国……

播放第二组作品:《女子体操》、《勉女权》

师:这一组有时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呢?

生:妇女解放,男女平等……

播放第三组作品:《始业式》、《夕会歌》、《春游》、《勉学》 师;第三组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学习,上学……

播放第四组作品:《从军乐》

师:这一首短小的作品,从题目以及内容上就很直观的提示了我们,

那它所表达的内容是?

生:变大了军队的生活,参军……

【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总结的都非常好,那么我们也了解了这些内容所对应的代

表作品。我们再来欣赏两首作品,并结合我们所已经欣赏过的作品。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堂乐歌有什么特点?

欣赏《男儿第一志气高》、《共和国歌》。

师:我们欣赏了,也讨论了有哪位同学能够说说学堂乐歌有什么特

点?

生:内容比较短,根据国外的曲子来填词。反映的是生活中的内容……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

学堂乐歌的特点

一、选用欧美流行曲调填词(依曲填词)

二、用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文白兼用。

三、内容朴实,作品篇幅短小,传唱度高。

师:我们知道了学堂乐歌的特点了,也听了这么多的作品,对比一下

我们现在所演唱的这些音乐。大家觉得学堂乐歌对我国音乐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生:1、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

2、集体歌唱深入人心

3、西方音乐理论在中国传播;

4、培养了人才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1、 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

2、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

3、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播。

4、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拓展】

* 欣赏电影《城南旧事》插曲《夕歌》并谈谈感受。

【知识梳理】

【情感寄语】

【下 课】

湘教版·《音乐鉴赏》 第四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二节 蛰龙飞起舞东方 专题课

《学 堂 乐 歌》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学堂乐歌

【教学目标】

1. 了解学堂音乐的概念、艺术特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

2.通过其背景及意义熏陶,对中国新文化音乐教育运动历史的了 解,培养一种民族的责任感、爱国主义精神,实现音乐的情感与社会价值导向的统一。

3.通过本节课整体协调的表现,进一步实现从历史、文化、社会、音乐理论等多角度对学堂乐歌的理解欣赏的方法与创作技能、合作技巧。

【教学重点】

体会了解“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这个特殊时期音乐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欣赏《童年》——罗大佑

【导入】

师:刚刚我们欣赏到的是由罗大佑演唱的《童年》,有哪位同学能够

说出这首歌是什么类型的歌曲?

生:民谣、流行、通俗、校园……

师:同学们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那么这首《童年》是一首校园歌曲。

其实校园歌曲在百年之前就已经产生了。他就是我国近代传统音

乐的开端——学堂乐歌。今天我们就从学堂乐歌表达的内容、特点以及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意义来学习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第二节“蛰龙飞起舞东方”专题课:学堂乐歌。

【新授】

1. 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学堂乐歌。(播放《送别》)

师:这首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就是由美国作曲家奥德威作曲,李叔同填词的《送别》,这首作品的旋律取自美国民歌《梦见家和母亲》。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音乐演唱这首《送别》。在演唱的时候请同学们考虑: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播放《送别》师生共同演唱。)

师:我们演唱完了,那么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送别》所表达的感情

是怎样的?

生:这首歌词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音乐起伏平缓,描绘

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的理解:

(ppt展示)作品曲调婉转流利,幽扬入妙。他的作品充满了哲人的智慧、忧思和悲悯,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歌词通篇用白描手法,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备感凄凉。

歌词紧扣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

2.师:学堂乐歌在早期就是这种依照外国的曲子来填词,来进行教唱。

那他是怎样产生的呢?(ppt展示学堂乐歌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 在鸦片战争后,出现了大量的新式学堂,并设立了音乐课。学堂乐歌由此孕育而出。

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在学堂里教唱的歌曲,多为依曲填词。内容有富国强兵、抵御列强、破除迷信、妇女解放、科学文化知识等,是我国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重要开端。

代表人物:李叔同、沈心工

师:下面老师将邀请同学来带领大家一齐了解李叔同和沈心工。 生1: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术教育家,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1901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1905至1910年间,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画和音乐。与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在日本创立了我国最早的话剧演出团体“春柳社”,在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中扮演主要角色。

1942年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其代表作还有《送别》、《西湖》、《春景》等。所作乐歌后来大部收入丰子恺所编《李叔同歌曲集》。

生2: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教育家,他

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创作,所编歌曲题材广泛、内容浅显易懂,且成为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的音乐教育家。

其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多数是采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少数采用中国传统民歌填词或专门作曲,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师:刚才我们通过学堂乐歌的背景知道了描写的部分内容内容。那么我们接下来就通过欣、欣赏学堂乐歌,听一听反映这些内容的作品有哪些。

3. 通过欣赏作品,总结学堂乐歌的表达的内容。

播放第一组作品:《黄河》、《中国男儿》

师:这一组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生:富国强兵,热爱祖国……

播放第二组作品:《女子体操》、《勉女权》

师:这一组有时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呢?

生:妇女解放,男女平等……

播放第三组作品:《始业式》、《夕会歌》、《春游》、《勉学》 师;第三组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学习,上学……

播放第四组作品:《从军乐》

师:这一首短小的作品,从题目以及内容上就很直观的提示了我们,

那它所表达的内容是?

生:变大了军队的生活,参军……

【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总结的都非常好,那么我们也了解了这些内容所对应的代

表作品。我们再来欣赏两首作品,并结合我们所已经欣赏过的作品。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堂乐歌有什么特点?

欣赏《男儿第一志气高》、《共和国歌》。

师:我们欣赏了,也讨论了有哪位同学能够说说学堂乐歌有什么特

点?

生:内容比较短,根据国外的曲子来填词。反映的是生活中的内容……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

学堂乐歌的特点

一、选用欧美流行曲调填词(依曲填词)

二、用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文白兼用。

三、内容朴实,作品篇幅短小,传唱度高。

师:我们知道了学堂乐歌的特点了,也听了这么多的作品,对比一下

我们现在所演唱的这些音乐。大家觉得学堂乐歌对我国音乐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生:1、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

2、集体歌唱深入人心

3、西方音乐理论在中国传播;

4、培养了人才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1、 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

2、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

3、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播。

4、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拓展】

* 欣赏电影《城南旧事》插曲《夕歌》并谈谈感受。

【知识梳理】

【情感寄语】

【下 课】


相关内容

  •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教学设计备考指导
  •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教学设计备考指导 通过近期河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河北教师资格考试时间与考试科目,河北教师资格考试一般一年进行两次,上半年1月报名,3月考试:下半年9月报名,11月考试.河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河北教师资格笔试真题供考生备考学习. 考情分析: 教学设计题为学 ...

  • 从李叔同的歌曲创作看日本学校歌曲对中国学堂乐歌的影
  • 从李叔同的歌曲创作看日本学校歌曲对中国学堂乐歌的影„ 日本的音乐文化自产生以来就受中国音乐文化的广泛影响--日本的传统音乐被视为是唐朝音乐的流传,日本的传统乐器也是在中国民族乐器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产生的.但自1867年明治维新之后,由于广泛深入地吸收西洋音乐的曲调和技法而产生的代表日本近代音乐创作新 ...

  • 选修课音乐
  • 音乐的理解 我看完视频公选课,懂得了我们古代音乐的文化,只是懂得了一点点.根本没有全部理解, 就像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根本不懂得那些,只是感觉听上去好听,流行而已,这样其实是错误 的,应该吧古代的好的音乐让我们学会,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音乐怎么说哪!它是我的 伙伴吧,当我悲伤的时候是音乐陪我度过,当我 ...

  • "学堂乐歌"的兴起及对中国当代音乐的影响
  • "学堂乐歌"的兴起及对中国当代音乐的影响 摘要:学堂乐歌产生于中国19世纪清末民初,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当代社会.从历史来看"学堂乐歌"应该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产物,当时的中国社会极贫极弱,人民软弱可欺,在此情况下,众多爱国的 ...

  • 关于钢琴传入中国时间的思考
  • 关于钢琴传入中国的时间,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有不同的说法,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明末清初和民国初年.其产生分歧的原因是没有弄清楚什么是"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指的是由88个琴键和金属弦音板组成的一种键盘乐器,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 ...

  • 学堂乐歌的发展及历史意义
  • 中国近代早期专业音乐创作发展 20C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型音乐创作的发展也正式起步,最初在音乐创作上作出认真努力和广泛试探的代表性作曲家有萧友梅.赵元任.黎锦辉.刘天华等. 这时期音乐创作的中心题材内容主要有:一.从不同角度弘扬五四反帝国主义的思想:二.反 ...

  • 中国近代音乐史
  • 中国近代音乐史 一.学堂乐歌 1.定义:学堂乐歌是清代明初时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 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内容:(1)反映人民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爱国思想的:(<何日醒> ...

  • 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分析
  •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音乐与人生>选自人印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的第一节.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以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 ...

  • 论流行音乐中的民族主义
  • 论流行音乐中的民族主义 纵观当代流行音乐,不难发现一个现象:从1978年的<龙的传人>到2007年的<中国话>,民族主义始终是流行音乐中的重要一脉.民族主义是当前的热点话题,而当代流行音乐中一直都有表现民族主义的作品在流传.一直以来,学术界关于当代民族主义的讨论往往局限于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