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评价标准

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评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二、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不仅关注人类文化发展和文化继承的需要,而且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独立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各项评价内容要尽量避免交叉和重复,界定应力求准确。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即实用性原则。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应简单明了。

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评价细则

1.知识与技能

实施素质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首位,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可迁移的、生动活泼的知识结构。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呈现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引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展开未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结合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助于学生省时有效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在探索新知本质的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历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现象概括的是否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是否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展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⑤学生在探究和获取知识与方法时的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例。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基于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基础的。基于此,学生才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而数学中量的关系、量的变化等都是用符号进行描述和刻画得。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数学的抽象性特征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两者之间应相互融合和转化,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重要途径。

(2)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是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在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

(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

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

①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交流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感受、体验、反思与发展; ②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促进其思维的系统和深化。

(4)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否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否尊重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2)课堂教学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及和谐的学习氛围,逾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探索,充满自信地学习,平等地交流,并通过相互合作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是否关注数学学习中认知、情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呈现、学习活动的选择与组织等方面,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细则

1.学生课堂学习状态

(1)是否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2)是否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3)是否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实行分工合作,各负其责。

(4)是否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5)是否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

2.学生学习的效果

(1)学生对数学课的喜欢程度

在学生喜欢的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学生能大胆质疑,乐于讨论,对数学活动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活动,有时很轻松,有时很专注,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合作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提出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和同伴解决问题并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目标中提出的要求。好的数学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建立多边的、丰富的、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学生愿意互相交往,能够与人合作,懂得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索中发挥智力潜能,能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能独立构建新知识。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生能否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到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达成状态,让不同的学生各尽所能,学有所得,并且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能从生活中感知数学,从收集整理的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在学习活动中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具体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分析信息,将所获知识再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自我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与聚合思维统一,直觉与分析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等方面。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细则

1.教师素质

(1)具有良好的基本功,如:板书、口头表达能力。组织教学到位、课堂评价合理,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比较强。

(2)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课堂用语规范、科学。能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

(3)具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适时捕捉和恰当处理生成性资源。

2.教学观念

(1)是否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等。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关注他们的数学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普遍发展

教师能对每个学生负责,在课堂教学中承认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使所有的学生都具备必要的数学素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对他们现有水平来说最大可能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的发展,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脱颖而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3)是否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主体对待,在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广”度上下功夫,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使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4)是否关注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立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从事数学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学能力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进行评价。

(1)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全面

所谓“准确”是指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了解和把握教学的起点。教师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和难度要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所谓“全面”是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诸方面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

(2)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恰当

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并不等值对应,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以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际活动的全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上,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同时要注意本学科与其他领域的联系,重视数学的应用。 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侧重也要有所不同。比如新授课,要理清知识发生于发展的脉络,对关键问题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练习课,要灵活选择题目,使练习的难度和开放性成斜面上升;复习课,要引导学生将复习内容自主地进行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3)教学方法是否切合学生实际和内容要求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则是教师在教的方式上要努力做到的。

(4)教学控制是否积极互动,灵活恰当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充满着生命活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具有灵活的课堂教学调控能力。具体包括; ①课堂教学前是否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生的学习状况,对自

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事先的预设;

②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和发展,及时进行调控,恰当地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地自我控制。

四、课堂教学评价表

招远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评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二、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不仅关注人类文化发展和文化继承的需要,而且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独立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各项评价内容要尽量避免交叉和重复,界定应力求准确。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即实用性原则。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应简单明了。

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评价细则

1.知识与技能

实施素质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首位,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可迁移的、生动活泼的知识结构。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呈现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引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展开未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结合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助于学生省时有效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在探索新知本质的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历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现象概括的是否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是否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展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⑤学生在探究和获取知识与方法时的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例。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基于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基础的。基于此,学生才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而数学中量的关系、量的变化等都是用符号进行描述和刻画得。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数学的抽象性特征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两者之间应相互融合和转化,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重要途径。

(2)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是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在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

(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

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

①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交流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感受、体验、反思与发展; ②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促进其思维的系统和深化。

(4)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否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否尊重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2)课堂教学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及和谐的学习氛围,逾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探索,充满自信地学习,平等地交流,并通过相互合作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是否关注数学学习中认知、情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呈现、学习活动的选择与组织等方面,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细则

1.学生课堂学习状态

(1)是否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2)是否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3)是否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实行分工合作,各负其责。

(4)是否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5)是否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

2.学生学习的效果

(1)学生对数学课的喜欢程度

在学生喜欢的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学生能大胆质疑,乐于讨论,对数学活动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活动,有时很轻松,有时很专注,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合作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提出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和同伴解决问题并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目标中提出的要求。好的数学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建立多边的、丰富的、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学生愿意互相交往,能够与人合作,懂得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索中发挥智力潜能,能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能独立构建新知识。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生能否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到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达成状态,让不同的学生各尽所能,学有所得,并且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能从生活中感知数学,从收集整理的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在学习活动中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具体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分析信息,将所获知识再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自我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与聚合思维统一,直觉与分析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等方面。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细则

1.教师素质

(1)具有良好的基本功,如:板书、口头表达能力。组织教学到位、课堂评价合理,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比较强。

(2)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课堂用语规范、科学。能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

(3)具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适时捕捉和恰当处理生成性资源。

2.教学观念

(1)是否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等。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关注他们的数学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普遍发展

教师能对每个学生负责,在课堂教学中承认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使所有的学生都具备必要的数学素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对他们现有水平来说最大可能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的发展,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脱颖而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3)是否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主体对待,在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广”度上下功夫,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使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4)是否关注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立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从事数学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学能力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进行评价。

(1)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全面

所谓“准确”是指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了解和把握教学的起点。教师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和难度要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所谓“全面”是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诸方面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

(2)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恰当

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并不等值对应,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以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际活动的全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上,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同时要注意本学科与其他领域的联系,重视数学的应用。 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侧重也要有所不同。比如新授课,要理清知识发生于发展的脉络,对关键问题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练习课,要灵活选择题目,使练习的难度和开放性成斜面上升;复习课,要引导学生将复习内容自主地进行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3)教学方法是否切合学生实际和内容要求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则是教师在教的方式上要努力做到的。

(4)教学控制是否积极互动,灵活恰当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充满着生命活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具有灵活的课堂教学调控能力。具体包括; ①课堂教学前是否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生的学习状况,对自

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事先的预设;

②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和发展,及时进行调控,恰当地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地自我控制。

四、课堂教学评价表

招远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相关内容

  • 雅安论文网职称论文发表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雅安论文网职称论文发表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雅安论文网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 ...

  • 2013课题研究论文获奖名单
  • 安庆市2013年教育科研研究课题论文评选获奖名录 一等奖(45篇) 题 目 <高中英语作业问卷调查的分析和思考> <把握学情 创设高效数学课堂> <寻找口语能力训练的"源头活水"> <积累贵在常态化>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与学生 ...

  • 子课题及微型课题选题参考
  • 一.微型课题选题意见 1."小",即课题确定要小. "小"有两个层面:一是针对本校.本班.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最烦恼.最困惑.最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小"课题:二是广大教师可以在学校主课题框架下结合自身特点和相关教育 ...

  • 教育科研课题分类
  • 教育科研课题分类 (一)综合类高效课堂研究课题指南 1.高效课堂的内涵及特征研究 2.学科教学课堂低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研究 4.高效课堂的基本教学理念 5.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 6.高效课堂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7.高效课堂形成的外在保障机制研究 8.高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研究 ...

  • 初中数学课堂结尾设计探讨
  • 的的设定.放入内容的选择.评价标准的规定都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 3 几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成长记录袋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在实践中产生, 它的发展和完善也离不开实践的沃土, 有许多问题还需要在教学和评价中进一步探讨. 比如下面几个问题: 怎样设计成长记录袋才能够更易于阅读者洞察学生的发展水平 ...

  • 小微课题选题指南
  • 日照市教育学会2013年度小(微)课题选题指南 <指南>说明: 1.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本<指南>为课题立项工作服务,促进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课题. 2.课题指南项目不等同于课题名称,应用和落实的过程应是进一步分解和细化的过程. 3.课题指南仅为学校和广 ...

  • 大兴区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 大兴区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加强我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基本功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制定<大兴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提出 (一)课程改革的客观诉求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 ...

  • 县教育局教研室第一学期工作要点
  •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xxxx"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xx<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根据省,市教研室和县教育局-年工作思路,围绕&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