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识字10大理念

儿童识字10大理念

识字理念一:3-8岁是幼儿识字的黄金期

成人的大脑约1500克,婴儿出生时大约350克,两岁左右就发育到1000克,8岁左右孩子的大脑就已经基本发育完成。3-8岁是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识字的最佳时期,是一生中学习认字最快,记忆最强的时期。这一阶段孩子的大脑就像是一张空白磁盘,对于他们来说,记忆不是负担,而是一种生理需要。

识字理念二: 幼儿识字是直接记忆

几个月的婴儿,无论是对于母亲的脸,或者摇篮曲的曲调,不是采取分析或理解的方法来接受,而是把整个音乐或整个脸总括地予以接受。这一时期婴儿的认知特点被井深大称为“模式时期”的“模式识别”。婴幼儿认汉字也是一种“模式识别”(知觉的过程)。

日本著名早期教育家井深大(1986)研究发现,婴幼儿认识汉字的过程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根本不用像成人那样去分析、理解字的偏旁、部首、表音、表意、象形、意义等各种内部结构、关系,而是把一个个的汉字当成一个一个完整的、由若干线条组成的“图形”来识记的。他们认字时就是一种照相机似的认读,是一种基于图象对象的“整体模式识别”的机制。

识字理念三:识字、阅读、学知是一个逐步递进的教学过程,识字的直接目的是阅读

专家认为教儿童识字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尽早阅读”。研究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效果越好。

识字理念四:识字的基本标准是掌握2500个常用字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无障碍的要求是2500个常用汉字,因此识字的基本标准应是2500个常用字。达不到这个标准,识字的作用和目的将难以体现。

如果我们教会小孩学习了几十个或100-200个汉字,事实上掌握这样的字量根本没有办法去阅读文章,这样学了之后不能用,无法在应用中巩固,将很快遗忘,这也就失去了认字的意义。

识字理念五:汉字识字无难易之分,写字和理解有难易之分

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本身是由各种线条构成图形,在幼儿的认知观念里,识汉字就象是识图。幼儿识字的特点是图形摄入,直接认记图形,因而识字无难易之分。评价婴幼儿认识一个字标准应该是能够将音形对照即可,而不是还要做到会写、能理解。

识字理念六:认识与理解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认识字不一定理解,而理解也不一定就认识字。识字是可以在短期内提前实现的,而理解是不能够提前的。理解是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人生阅历的丰富而逐步加深的。理解是长期的,更是不能加速的。理解与识字是两个不同的过程,真正的理解是需要人的长期甚至一生逐步完成。

幼儿是直接记忆,与成人的逻辑记忆不同。尤其是汉字的特点,即图形文字,幼儿看到后是整体图形输入,不存在成人认为的要理解后才能识字。

不能认为幼儿识字就必须理解汉字的意义,先让幼儿识字,之后通过增加阅读量逐步地理解,这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识字理念七:汉字集中识记好

汉字常用字较少便于集中识记。世界上各种语言中常用字字数最少的文字是汉字,几千字可组成几万个词。比如学英语,只记住26个字母是毫无意义的,还必须记住各个单词的拼法。由于汉字具有组词文字的特点,所以汉语的四五万词汇,只需2000多文字就组成了。而英语则不同,英语是“字词合一”,每个词都有一个特定的字形,普通人掌握二三万单词才能使用英语。

汉字的独特结构,结合幼儿独特的认知和记忆能力,直接识记,有利于汉字识字集中完成。

识字理念八:韵语识字是汉字识字教学一种独特的宝贵的方法,可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韵语识字将散乱的汉字有规律地排列起来,把繁多庞杂的汉字变的集中精练,富有节奏,成为易记易诵的短语,便于联想和记忆,能提高记忆率十倍以上,在古代蒙学读本中曾经延续数千年。

识字理念九:汉字的直接认记是科学的方式

看图识字是间接识字,图形对儿童视觉吸引过强,忽视对汉字字形的认记;看图识字有利于对字义的理解而并不利于对汉字字形的认记;汉字的形状和结构特点符合直接记忆的要求,直接认记时大脑接受的信息量小,因而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识字理念十:提前识汉字有助于开发儿童智力

著名语言学家安子介先生说:“汉字能使我们产生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他认为汉字的演变合乎逻辑、富于联想,启发思考、易懂易记。汉字是有规律的,便于通过推理,判断出字音,联想出字义,引发儿童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使儿童变得聪明起来。

日本的石井勋教授研究发现:日本的孩子小时候如果不学汉字,他的智商也和欧美儿童一样是100,但是学习了汉字情况就不同了:如果从五岁开始学汉字,智商能达到110,四岁接受汉字教育则智商达120,三岁开始学习三年的汉字,智商可达125-130。

浅谈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

能力就是一个人做事的本领。而人的本领不是天生就有、与生俱来的,它就像人的聪明才智一样“一分来自先天,九分靠自己的努力”日积月累的。一个人智慧的双翼是知识和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作为基础之基础教育者----学前教育,如何去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呢?

众所周知,智力活动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等,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成为中小学生综合表现有效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地创造性地发现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作为学前教育,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各个时期发展的规律也将幼儿的学习能力分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等。那么如何来培养这些能力----即幼儿的学习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所谓观察就是人们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幼儿观察的发展,对于他们掌握知识、发展心理具有重要作用。而幼儿的观察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他的目的性不强;顺序性较差;细致性从粗略逐渐过渡到全面和细致;理解性差,概括性低,不善于将对象各方面联系起来观察。针对这样的特点,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幼儿确定观察目的、任务,提出具体要求,教给观察方法,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起幼儿的注意。如在观察《春天来了》这一教学图片时,幼儿只从画面上看到春姑娘来了,小河有水了。当老师提出春姑娘带来了什么?小河里的水为什么融化了?地上的花草有什么变化„„一系列的问题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顿时七嘴八舌的喊了起来。就连平日不爱说话的幼儿也在悄声的边看边说。有的幼儿甚至可以说出春天是耕耘的季节。这样幼儿带着问题和任务在兴奋中成功的完成了一次观察,达到了观察的目的。通过这一次的活动,那么再遇到‘秋天来了’‘冬天来了’‘夏天来了’这样的活动时,幼儿就学会了如何观察。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再譬如《画老师》,老师就站在眼前,有的幼儿却提出“老师我不会画”的问题。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幼儿真的不会画还是老师没有教如何画?两者都不是,画出形象的人物画并非专业画人士所能做到的,再者,老师也没有要求一定要画的像老师。而是画出老师的主要特征,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他的头形是长形还是圆形?是长发还是短发?长脸还是圆脸?大眼睛还是小眼睛?有没有戴眼镜„„老师将这些问题

一一的、慢慢的提出,对幼儿来说这些问题也就是给他们提出了观察的顺序和要点,提出了画老师的“主线”。由此可见,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时,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其次就是要加强对幼儿言语能力的训练,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社会学习理论者班杜拉认为幼儿言语是在无强化条件的观察模仿当中获得的。所以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的言语训练是很重要的。除了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做好良好的示范,发展幼儿言语表达能力,调动言语积极性外,在日常的观察中,也应注意要求幼儿发音准确,用词恰当,句子完整,表达清楚连贯。这样才能把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皮肤触到的、嗅觉闻到的通过自己大脑的加工用完整的、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使人们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人类社会获得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知识。幼儿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它只能反映物体直观的特点,不善于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掌握的概念有限,判断推理不合乎逻辑。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属直接理解水平。但就是这样,也是极其可贵的,它有助于幼儿当前的学习和发展,也为将来的创造性活动奠定基础。父母和幼教工作者应通过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日常从事的课内、外的各种活动来培养和实现。主要是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展开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因。在教学当中我们要有目的去训练和培养。如在故事《小鸡和小鸭》的木偶表演中老师提问到:小鸡过不去河怎么帮助它?请小朋友想办法。此时幼儿会积极思考想出许多办法:1、借助浮于水面的东西使小鸡过河;2、让小鸡抓住树枝游过去;3、要造座桥让所有的人都过去等。面对各种各样的回答,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谁的办法新奇,但能不能这样做?”“谁的办法好,但当时条件可能吗?”“谁的办法最好,为什么?”在一系列提问题回答的讨论中,大家意见逐渐集中,最后选出最佳的一种方案:小鸭驮小鸡过河又快又省力。这样训练幼儿的思维,即有发散又有集中,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精神,提高了思维的质量。 幼儿刚接触社会,世界对他们来讲都是新鲜有趣、具有吸引力的,好奇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点,他们什么都要看、想摸、想问、想学,为此我们要耐心地、满腔热情地给以回答,切忌把幼儿可贵的求知欲扼杀在萌芽状态。要引导幼儿去观察和探求。如,幼儿学习了诗歌《小动物过冬》之后,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脑子里总是在想着“过冬”一词,这样就容易延续幼儿观察周围其它动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有的幼儿会情不自经的问到:“老师,大树是不是也要冬眠。”“南方离我们有多远,小燕子飞的不累吗?”“小熊身上的毛那么厚,怎么也怕冷呢?”“小鱼钻到泥土里就不冷了吗?”“小老鼠为什么不象小刺猬那样也去冬眠呢?”作为老师,如果我们对幼儿提出的问提置之不理,甚至嫌麻烦或责怪,那就是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也就是求知欲。相反,我们要是对幼儿的问题加以认真的解答,和幼儿一起进一步的探求,告诉幼儿只有动物因习性的不同才有冬眠的结果,而植物是不冬眠的。这样我们就扶持了幼儿的求知欲,保护了好奇心,也就是肯定了幼儿的学习态度,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了以上方法之外,我们还应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帮助幼儿丰富词汇,正确理解和使用各种概念,发展语言;在教学中还应多开展各类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三、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从注意的定义来讲,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对人类具有很大意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采取适当措施激发自己的注意,以提高意识的作用,确保行动的安全。幼儿期注意的特点是儿童的无意注意高度发展,有意注意开始形成和发展,注意品质较差,但较快。针对这样的特点,老师应首先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学,运用丰富而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幼儿知识经验,培养幼儿广泛的事物兴趣。同时,在活动前明确提出活动目的,创造良好的环境防止注意的分散,随时提醒幼儿保持有意注意。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我们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分成两种形式来讲,一是录音,二是木偶戏。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青蛙的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是什么?幼儿听完录音故事后只有60%的幼儿可以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是从卵---小蝌蚪---青蛙。只有个别幼儿可以描述整个详细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而看了木偶戏后90%以上的幼儿都可以详细的一步一步的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对外形特征的描绘几乎可以引用故事中的原话。同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回答的积极性和准确度却截然不同呢?这就是因为录音故事没有任何教具,也没有分角色,更没有人物的表情。这样就缺乏新颖、直观、鲜艳、多变有趣的事物来调动和维持其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录音不能随时提醒幼儿保持有意注意。而木偶戏正好弥补了录音的缺陷,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抓住了幼儿注意的兴奋点,也可以照顾到个别差异和注意的分配,所以在教学目标上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这就可以证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抓住幼儿的年龄特征,围绕幼儿在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就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注意等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让幼儿在学前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儿童识字10大理念

识字理念一:3-8岁是幼儿识字的黄金期

成人的大脑约1500克,婴儿出生时大约350克,两岁左右就发育到1000克,8岁左右孩子的大脑就已经基本发育完成。3-8岁是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识字的最佳时期,是一生中学习认字最快,记忆最强的时期。这一阶段孩子的大脑就像是一张空白磁盘,对于他们来说,记忆不是负担,而是一种生理需要。

识字理念二: 幼儿识字是直接记忆

几个月的婴儿,无论是对于母亲的脸,或者摇篮曲的曲调,不是采取分析或理解的方法来接受,而是把整个音乐或整个脸总括地予以接受。这一时期婴儿的认知特点被井深大称为“模式时期”的“模式识别”。婴幼儿认汉字也是一种“模式识别”(知觉的过程)。

日本著名早期教育家井深大(1986)研究发现,婴幼儿认识汉字的过程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根本不用像成人那样去分析、理解字的偏旁、部首、表音、表意、象形、意义等各种内部结构、关系,而是把一个个的汉字当成一个一个完整的、由若干线条组成的“图形”来识记的。他们认字时就是一种照相机似的认读,是一种基于图象对象的“整体模式识别”的机制。

识字理念三:识字、阅读、学知是一个逐步递进的教学过程,识字的直接目的是阅读

专家认为教儿童识字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尽早阅读”。研究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效果越好。

识字理念四:识字的基本标准是掌握2500个常用字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无障碍的要求是2500个常用汉字,因此识字的基本标准应是2500个常用字。达不到这个标准,识字的作用和目的将难以体现。

如果我们教会小孩学习了几十个或100-200个汉字,事实上掌握这样的字量根本没有办法去阅读文章,这样学了之后不能用,无法在应用中巩固,将很快遗忘,这也就失去了认字的意义。

识字理念五:汉字识字无难易之分,写字和理解有难易之分

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本身是由各种线条构成图形,在幼儿的认知观念里,识汉字就象是识图。幼儿识字的特点是图形摄入,直接认记图形,因而识字无难易之分。评价婴幼儿认识一个字标准应该是能够将音形对照即可,而不是还要做到会写、能理解。

识字理念六:认识与理解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认识字不一定理解,而理解也不一定就认识字。识字是可以在短期内提前实现的,而理解是不能够提前的。理解是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人生阅历的丰富而逐步加深的。理解是长期的,更是不能加速的。理解与识字是两个不同的过程,真正的理解是需要人的长期甚至一生逐步完成。

幼儿是直接记忆,与成人的逻辑记忆不同。尤其是汉字的特点,即图形文字,幼儿看到后是整体图形输入,不存在成人认为的要理解后才能识字。

不能认为幼儿识字就必须理解汉字的意义,先让幼儿识字,之后通过增加阅读量逐步地理解,这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识字理念七:汉字集中识记好

汉字常用字较少便于集中识记。世界上各种语言中常用字字数最少的文字是汉字,几千字可组成几万个词。比如学英语,只记住26个字母是毫无意义的,还必须记住各个单词的拼法。由于汉字具有组词文字的特点,所以汉语的四五万词汇,只需2000多文字就组成了。而英语则不同,英语是“字词合一”,每个词都有一个特定的字形,普通人掌握二三万单词才能使用英语。

汉字的独特结构,结合幼儿独特的认知和记忆能力,直接识记,有利于汉字识字集中完成。

识字理念八:韵语识字是汉字识字教学一种独特的宝贵的方法,可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韵语识字将散乱的汉字有规律地排列起来,把繁多庞杂的汉字变的集中精练,富有节奏,成为易记易诵的短语,便于联想和记忆,能提高记忆率十倍以上,在古代蒙学读本中曾经延续数千年。

识字理念九:汉字的直接认记是科学的方式

看图识字是间接识字,图形对儿童视觉吸引过强,忽视对汉字字形的认记;看图识字有利于对字义的理解而并不利于对汉字字形的认记;汉字的形状和结构特点符合直接记忆的要求,直接认记时大脑接受的信息量小,因而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识字理念十:提前识汉字有助于开发儿童智力

著名语言学家安子介先生说:“汉字能使我们产生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他认为汉字的演变合乎逻辑、富于联想,启发思考、易懂易记。汉字是有规律的,便于通过推理,判断出字音,联想出字义,引发儿童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使儿童变得聪明起来。

日本的石井勋教授研究发现:日本的孩子小时候如果不学汉字,他的智商也和欧美儿童一样是100,但是学习了汉字情况就不同了:如果从五岁开始学汉字,智商能达到110,四岁接受汉字教育则智商达120,三岁开始学习三年的汉字,智商可达125-130。

浅谈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

能力就是一个人做事的本领。而人的本领不是天生就有、与生俱来的,它就像人的聪明才智一样“一分来自先天,九分靠自己的努力”日积月累的。一个人智慧的双翼是知识和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作为基础之基础教育者----学前教育,如何去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呢?

众所周知,智力活动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等,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成为中小学生综合表现有效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地创造性地发现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作为学前教育,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各个时期发展的规律也将幼儿的学习能力分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等。那么如何来培养这些能力----即幼儿的学习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所谓观察就是人们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幼儿观察的发展,对于他们掌握知识、发展心理具有重要作用。而幼儿的观察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他的目的性不强;顺序性较差;细致性从粗略逐渐过渡到全面和细致;理解性差,概括性低,不善于将对象各方面联系起来观察。针对这样的特点,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幼儿确定观察目的、任务,提出具体要求,教给观察方法,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起幼儿的注意。如在观察《春天来了》这一教学图片时,幼儿只从画面上看到春姑娘来了,小河有水了。当老师提出春姑娘带来了什么?小河里的水为什么融化了?地上的花草有什么变化„„一系列的问题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顿时七嘴八舌的喊了起来。就连平日不爱说话的幼儿也在悄声的边看边说。有的幼儿甚至可以说出春天是耕耘的季节。这样幼儿带着问题和任务在兴奋中成功的完成了一次观察,达到了观察的目的。通过这一次的活动,那么再遇到‘秋天来了’‘冬天来了’‘夏天来了’这样的活动时,幼儿就学会了如何观察。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再譬如《画老师》,老师就站在眼前,有的幼儿却提出“老师我不会画”的问题。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幼儿真的不会画还是老师没有教如何画?两者都不是,画出形象的人物画并非专业画人士所能做到的,再者,老师也没有要求一定要画的像老师。而是画出老师的主要特征,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他的头形是长形还是圆形?是长发还是短发?长脸还是圆脸?大眼睛还是小眼睛?有没有戴眼镜„„老师将这些问题

一一的、慢慢的提出,对幼儿来说这些问题也就是给他们提出了观察的顺序和要点,提出了画老师的“主线”。由此可见,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时,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其次就是要加强对幼儿言语能力的训练,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社会学习理论者班杜拉认为幼儿言语是在无强化条件的观察模仿当中获得的。所以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的言语训练是很重要的。除了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做好良好的示范,发展幼儿言语表达能力,调动言语积极性外,在日常的观察中,也应注意要求幼儿发音准确,用词恰当,句子完整,表达清楚连贯。这样才能把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皮肤触到的、嗅觉闻到的通过自己大脑的加工用完整的、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使人们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人类社会获得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知识。幼儿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它只能反映物体直观的特点,不善于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掌握的概念有限,判断推理不合乎逻辑。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属直接理解水平。但就是这样,也是极其可贵的,它有助于幼儿当前的学习和发展,也为将来的创造性活动奠定基础。父母和幼教工作者应通过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日常从事的课内、外的各种活动来培养和实现。主要是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展开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因。在教学当中我们要有目的去训练和培养。如在故事《小鸡和小鸭》的木偶表演中老师提问到:小鸡过不去河怎么帮助它?请小朋友想办法。此时幼儿会积极思考想出许多办法:1、借助浮于水面的东西使小鸡过河;2、让小鸡抓住树枝游过去;3、要造座桥让所有的人都过去等。面对各种各样的回答,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谁的办法新奇,但能不能这样做?”“谁的办法好,但当时条件可能吗?”“谁的办法最好,为什么?”在一系列提问题回答的讨论中,大家意见逐渐集中,最后选出最佳的一种方案:小鸭驮小鸡过河又快又省力。这样训练幼儿的思维,即有发散又有集中,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精神,提高了思维的质量。 幼儿刚接触社会,世界对他们来讲都是新鲜有趣、具有吸引力的,好奇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点,他们什么都要看、想摸、想问、想学,为此我们要耐心地、满腔热情地给以回答,切忌把幼儿可贵的求知欲扼杀在萌芽状态。要引导幼儿去观察和探求。如,幼儿学习了诗歌《小动物过冬》之后,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脑子里总是在想着“过冬”一词,这样就容易延续幼儿观察周围其它动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有的幼儿会情不自经的问到:“老师,大树是不是也要冬眠。”“南方离我们有多远,小燕子飞的不累吗?”“小熊身上的毛那么厚,怎么也怕冷呢?”“小鱼钻到泥土里就不冷了吗?”“小老鼠为什么不象小刺猬那样也去冬眠呢?”作为老师,如果我们对幼儿提出的问提置之不理,甚至嫌麻烦或责怪,那就是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也就是求知欲。相反,我们要是对幼儿的问题加以认真的解答,和幼儿一起进一步的探求,告诉幼儿只有动物因习性的不同才有冬眠的结果,而植物是不冬眠的。这样我们就扶持了幼儿的求知欲,保护了好奇心,也就是肯定了幼儿的学习态度,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了以上方法之外,我们还应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帮助幼儿丰富词汇,正确理解和使用各种概念,发展语言;在教学中还应多开展各类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三、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从注意的定义来讲,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对人类具有很大意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采取适当措施激发自己的注意,以提高意识的作用,确保行动的安全。幼儿期注意的特点是儿童的无意注意高度发展,有意注意开始形成和发展,注意品质较差,但较快。针对这样的特点,老师应首先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学,运用丰富而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幼儿知识经验,培养幼儿广泛的事物兴趣。同时,在活动前明确提出活动目的,创造良好的环境防止注意的分散,随时提醒幼儿保持有意注意。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我们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分成两种形式来讲,一是录音,二是木偶戏。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青蛙的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是什么?幼儿听完录音故事后只有60%的幼儿可以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是从卵---小蝌蚪---青蛙。只有个别幼儿可以描述整个详细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而看了木偶戏后90%以上的幼儿都可以详细的一步一步的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对外形特征的描绘几乎可以引用故事中的原话。同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回答的积极性和准确度却截然不同呢?这就是因为录音故事没有任何教具,也没有分角色,更没有人物的表情。这样就缺乏新颖、直观、鲜艳、多变有趣的事物来调动和维持其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录音不能随时提醒幼儿保持有意注意。而木偶戏正好弥补了录音的缺陷,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抓住了幼儿注意的兴奋点,也可以照顾到个别差异和注意的分配,所以在教学目标上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这就可以证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抓住幼儿的年龄特征,围绕幼儿在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就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注意等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让幼儿在学前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相关内容

  • [三字经]的道德教育诠释
  • 摘要:宋末问世的<三字经>是中华古圣先贤的经典,刚开始流传就好评如潮.拿到今天的市场来看,它也仍然是一本颇具价值的著作,既有助于儒学思想的传播,又有助于古代基础教育的研究,在道德教育方面也颇有建树,书中提倡的"孝悌""亲仁"品德教育,以及要求子女& ...

  • 细微之处见真情_中考作文指导
  • 语数外学习 No.10.2012 YuShuWaiXueXi 2012年第10期 细微之处见真情 ---中考作文指导 赵亚萍 (望亭中学,江苏 苏州215155) 摘要:针对中学生中考作文粗制滥造.缺乏感染力的现象,提出真挚的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力的观点.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条最"一瞬传情,, ...

  •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民族之花> 执教者:福民中心小学 四年级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主题为"民族之花",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 ...

  • 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
  • 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 李爱仙 大理州妇幼保健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8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对照组92例患儿,经过常规护理,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表现出 ...

  • 儿童常用识字卡片(可打印)
  • 儿童识字卡 儿童识字卡 儿童识字卡 挨爱啊安 儿童识字卡 儿童识字卡 儿童识字卡 儿童识字卡 奥阿按碍 儿童识字卡 儿童识字卡 儿童识字卡 儿童识字卡 傲唉暗昂 儿童识字卡 儿童识字卡 儿童识字卡 儿童识字卡 案哀岸袄 儿童识字卡 矮 儿童识字卡 儿童识字卡 儿童识字卡 儿童识字卡 白不驳胞 儿童识 ...

  • 我从汉朝来 第六集 上汉朝一课 解说词
  • <我从汉朝来> 第六集上汉朝一课 [同期]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采访]不知道--汉武帝--毛泽东--孔子--还有我爷爷--齐桓公--项橐--管仲--萧何呀韩信 [字幕]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汉贾谊 [采访]好像是刘邦吧--听说他拜韩信为大将的时候,三天不吃素( ...

  •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论文
  •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本人认为,识字过程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识字和用字相结合的方 法 ...

  • 试论幼儿汉字教育
  • 作者:易固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6年03期 幼儿可以识字吗?对于这个问题存在截然不同的认识.对幼儿汉字教育持反对意见的主要观点是:第一,汉字是抽象的符号,实际知识很少的幼儿,让他们认识这些符号,是非常困难而且是非常有害的:第二,教幼儿识字,会刺激幼儿早熟,养成喜欢安静地读 ...

  • 幼儿园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
  • 幼儿园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幼教界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着早期阅读教育理念.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之后,中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早期阅读活动研究.但是,不容我们忽视的是,许多行"早期阅读"之名而实推行"早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