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望的救赎_妻妾成群_的文本分析

文化研究

无望的救赎

——《妻妾成群》的文本分析

(泰州师专人文系陆燕225300)江苏・泰州

摘要作为苏童转折期的代表作品,《妻妾成群》在文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探索使得这部小说在形式上告别了先锋,却又把先锋精神融入了作品的内容,面对绝望而又执着的救赎使得这部作品呈现着新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女性生存救赎

中图分类号:I206追寻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06)1672-789412-224-02

践自己后并未立刻发作。但当晚陈佐千对她情绪上的变化毫

无体贴迁就之心却使得颂莲心灰意冷,卓云不仅能暗中作践

她,而且还在她最需要人安慰的时候夺走了陈佐千。当卓云

第二天明目张胆地进行试探时,激起了颂莲的报复之心。从

看到卓云进门时莫名的颤抖到拿起剪刀的一刹那,颂莲的心

里经历了一个世纪。耳朵的被剪与其说是心中怨恨的发泄,

毋宁说是颂莲公开的挑战。自此,颂莲性格中长期压抑的个

性开始张扬,而陈佐千的失宠和爱情的幻灭把颂莲逼向了疯

狂的深渊,压抑的极致就是爆发。颂莲爆发的次数逐渐加深,

生日的送吻和萧的事件并未能使颂莲重新获得宠爱,陈佐千

的虚伪使得颂莲对未来更加失去信心,小女子的情怀和无人

疼爱的寂寞象常春藤一样爬满了颂莲的心田,最终使她窒息

于那口幽深的井中。

二、性的斗争与复仇

以往的小说中,苏童往往会把情节置于家族斗争的背景

中,而在本篇作品中作者却把女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作为贯穿文

本的线索。陈佐千娶了四房姨太太。除了正房,卓云、梅珊都

不是好相处的。卓云表面的客气掩盖不了内心的毒恶,她把陈

佐千看作自己的一生的依靠。为了提高自己在陈府的地位,获

得陈佐千的欢心,她与梅珊之间也进行了连绵不断的斗争:从

怀孕到生孩子,从生产日期到生男生女,在对爱情绝望之后,梅

珊开始了自己欲望的追逐,与医生的肉体关系变成她生活中的

“鸦片”,尽管陈佐千对梅珊彻夜赌博采取了无可奈何的态度,

但红杏出墙却是陈佐千处理梅珊的正当理由。最终梅珊以偷

情败在卓云的手下,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同样,在与颂莲的斗争中,她利用雁儿的不满采用民间巫

术欲置颂莲于死地。而目睹梅珊悲剧的颂莲似乎也看到了自

己的未来,她清楚地看到自己复仇的结局,发疯成为她最好的

归宿。借刀杀人,卓云击败了两个对手,却改变不了自己红颜

已老的命运。文竹的入住使得卓云的梦想成为碎片,她最终也

逃脱不了被抛弃的命运。综观全局,所谓的斗争与复仇只不过

是悲剧命运的轮回和不可改变的宿命。

妻妾之间的争风吃醋在文本中只是一个表层意义,而作家

所要追逐的却是对女性深层意义的思考。斗争也好,复仇也

罢,女性在男性社会中最终无法立足,互相残杀只能使女性的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先锋小说曾在中国卷起黑色旋风,形成一种文学思潮。在这股潮流中,出现了一大批先锋作家,如余华、洪峰、孙甘露、苏童、北村等。苏童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作为他的得意之作《妻》,创作于1989年。在文中,作者尝试以老式方法叙述老式故事,把自己的眼光投向民国,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女性的悲歌。颂莲,一个上过一年大学的商贾之女,在父亲的工厂倒闭、父亲自杀之后选择了嫁人这条道路,她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最终她未能扭转自己的悲剧结局。与以往作品相比,文本突出了作家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更深层面的思考。一、女性生存的选择与意义的追寻一个有产阶级家庭的女儿,在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利用自己的年轻和美貌为自己寻找一条人生之路。颂莲也不例外。在家庭破产、父亲自杀后,继母让她选择做工还是嫁人时,颂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她清楚地知道做工和做妾在社会的身份,做妾比做工更为卑微、艰难,但家庭从商的长期熏染,使得颂莲于潜移默化中具备了商业头脑,她以自己的幸福做赌注,不愿沦为普通百姓,嫁与一般人家做妻,而是企图通过妾的身份实现人生的转变,从而进入社会的上层。正如小说中所说:“名分是什么?名分是我这样的人考虑的吗?……”待价而沽,与其说陈佐千选择了她,毋宁说她选择了陈佐千。颂莲第一次出现在陈家花园的时候,周围静悄悄的,白衣黑裙的女学生形象让仆人们以为是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但她的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神情、抬起胳膊擦汗的不优雅的姿势已预示了她与陈家的格格不入。特别是洗脸时的动作、雁儿势利的嘲讽也昭示了她以后在陈家的命运。一个豆蔻年华的浪漫女子注定了她的不安分的一生。当生存问题成为过去,欲望的追逐开始抬头。在勾心斗角的陈家花园,颂莲凭着自己的年轻和床上的机敏赢得陈佐千的欢心,但能赢得男人欢心的颂莲却在与卓云的斗争中败下阵来。卓云给颂莲的第一印象是温婉、清秀,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大家闺秀的风范,但卓云的能言善语和工于心计让颂莲认识到这个嫉妒心极强的女人阴险的用心。小布人事件成为颂莲与卓云斗争的起点。心高气傲的颂莲得知卓云利用雁儿使用巫术作

文化研究

无望的救赎

——《妻妾成群》的文本分析

(泰州师专人文系陆燕225300)江苏・泰州

摘要作为苏童转折期的代表作品,《妻妾成群》在文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探索使得这部小说在形式上告别了先锋,却又把先锋精神融入了作品的内容,面对绝望而又执着的救赎使得这部作品呈现着新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女性生存救赎

中图分类号:I206追寻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06)1672-789412-224-02

践自己后并未立刻发作。但当晚陈佐千对她情绪上的变化毫

无体贴迁就之心却使得颂莲心灰意冷,卓云不仅能暗中作践

她,而且还在她最需要人安慰的时候夺走了陈佐千。当卓云

第二天明目张胆地进行试探时,激起了颂莲的报复之心。从

看到卓云进门时莫名的颤抖到拿起剪刀的一刹那,颂莲的心

里经历了一个世纪。耳朵的被剪与其说是心中怨恨的发泄,

毋宁说是颂莲公开的挑战。自此,颂莲性格中长期压抑的个

性开始张扬,而陈佐千的失宠和爱情的幻灭把颂莲逼向了疯

狂的深渊,压抑的极致就是爆发。颂莲爆发的次数逐渐加深,

生日的送吻和萧的事件并未能使颂莲重新获得宠爱,陈佐千

的虚伪使得颂莲对未来更加失去信心,小女子的情怀和无人

疼爱的寂寞象常春藤一样爬满了颂莲的心田,最终使她窒息

于那口幽深的井中。

二、性的斗争与复仇

以往的小说中,苏童往往会把情节置于家族斗争的背景

中,而在本篇作品中作者却把女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作为贯穿文

本的线索。陈佐千娶了四房姨太太。除了正房,卓云、梅珊都

不是好相处的。卓云表面的客气掩盖不了内心的毒恶,她把陈

佐千看作自己的一生的依靠。为了提高自己在陈府的地位,获

得陈佐千的欢心,她与梅珊之间也进行了连绵不断的斗争:从

怀孕到生孩子,从生产日期到生男生女,在对爱情绝望之后,梅

珊开始了自己欲望的追逐,与医生的肉体关系变成她生活中的

“鸦片”,尽管陈佐千对梅珊彻夜赌博采取了无可奈何的态度,

但红杏出墙却是陈佐千处理梅珊的正当理由。最终梅珊以偷

情败在卓云的手下,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同样,在与颂莲的斗争中,她利用雁儿的不满采用民间巫

术欲置颂莲于死地。而目睹梅珊悲剧的颂莲似乎也看到了自

己的未来,她清楚地看到自己复仇的结局,发疯成为她最好的

归宿。借刀杀人,卓云击败了两个对手,却改变不了自己红颜

已老的命运。文竹的入住使得卓云的梦想成为碎片,她最终也

逃脱不了被抛弃的命运。综观全局,所谓的斗争与复仇只不过

是悲剧命运的轮回和不可改变的宿命。

妻妾之间的争风吃醋在文本中只是一个表层意义,而作家

所要追逐的却是对女性深层意义的思考。斗争也好,复仇也

罢,女性在男性社会中最终无法立足,互相残杀只能使女性的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先锋小说曾在中国卷起黑色旋风,形成一种文学思潮。在这股潮流中,出现了一大批先锋作家,如余华、洪峰、孙甘露、苏童、北村等。苏童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作为他的得意之作《妻》,创作于1989年。在文中,作者尝试以老式方法叙述老式故事,把自己的眼光投向民国,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女性的悲歌。颂莲,一个上过一年大学的商贾之女,在父亲的工厂倒闭、父亲自杀之后选择了嫁人这条道路,她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最终她未能扭转自己的悲剧结局。与以往作品相比,文本突出了作家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更深层面的思考。一、女性生存的选择与意义的追寻一个有产阶级家庭的女儿,在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利用自己的年轻和美貌为自己寻找一条人生之路。颂莲也不例外。在家庭破产、父亲自杀后,继母让她选择做工还是嫁人时,颂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她清楚地知道做工和做妾在社会的身份,做妾比做工更为卑微、艰难,但家庭从商的长期熏染,使得颂莲于潜移默化中具备了商业头脑,她以自己的幸福做赌注,不愿沦为普通百姓,嫁与一般人家做妻,而是企图通过妾的身份实现人生的转变,从而进入社会的上层。正如小说中所说:“名分是什么?名分是我这样的人考虑的吗?……”待价而沽,与其说陈佐千选择了她,毋宁说她选择了陈佐千。颂莲第一次出现在陈家花园的时候,周围静悄悄的,白衣黑裙的女学生形象让仆人们以为是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但她的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神情、抬起胳膊擦汗的不优雅的姿势已预示了她与陈家的格格不入。特别是洗脸时的动作、雁儿势利的嘲讽也昭示了她以后在陈家的命运。一个豆蔻年华的浪漫女子注定了她的不安分的一生。当生存问题成为过去,欲望的追逐开始抬头。在勾心斗角的陈家花园,颂莲凭着自己的年轻和床上的机敏赢得陈佐千的欢心,但能赢得男人欢心的颂莲却在与卓云的斗争中败下阵来。卓云给颂莲的第一印象是温婉、清秀,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大家闺秀的风范,但卓云的能言善语和工于心计让颂莲认识到这个嫉妒心极强的女人阴险的用心。小布人事件成为颂莲与卓云斗争的起点。心高气傲的颂莲得知卓云利用雁儿使用巫术作


相关内容

  • _妻妾成群_女性形象背后的历史阴影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第26卷第5期Vol.26No.5 2010年9月 Sep.2010 □现当代文学 <妻妾成群>:女性形象背后的历史阴影 陈晓君 (暨南大学 中文系,广东 广州 510632) [摘要]<妻 ...

  • 意象化的家族叙事莫言.苏童家族小说比较论
  • 分类号 ■■■|密级 10542学校代码学号200904210026 .} 意象化的家族叙事 --莫言.苏童家族小说比较论 FamilyNarrativebyMeansofImagery --ComparisonbetweenFamilyNovelsofMoYahandSuTong 指导教师姓名.职 ...

  • 苏童妻妾成群读后感
  • 苏童妻妾成群读后感 苏童妻妾成群>读后感 看完了苏童的<妻妾成群>我的心是复杂的.比起以往看得任意一本小说还要复杂.我一时候觉得自己看出来了很多东西,有许多的话要说.但有时我觉得我什么也没看出来,没有什么感情要表达的.毕竟我所涉及相似情节的题材小说太多太多了.像汪曾祺的<受戒 ...

  • 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中的历史情思
  • 摘 要:文章力图通过分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从中找寻出这些小说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之间或隐或显的关系,也许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但之所以称其为"新历史主义小说",就在于这批小说是在用完全崭新的历史意识去解读历史,它们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历史情思.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

  • 现代人的妻妾情结
  • 一个身无分文.刑满释放的叫李永的男人,四年里同时和20多位女士谈恋爱,今天住这家明天住那家,钱有人给,饭有人管,连手机费都有人管交,到谁家都被奉为座上宾,这个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故事,竟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足足延续了四年.这个现代版的妻妾成群的故事,着实让我的现在一直单身的一位朋友又羡又妒.说他品 ...

  • 中国古代社会"一夫一妻制纳妾制"并存原因探析
  • 中国古代社会"一夫一妻制纳妾制"并存原因探析 摘 要:中国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中,"一夫一妻制"是其基本原则之一,在很多朝代的法律中都给以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夫一妻制"原则却没有严格践行,实际上"一夫一妻制与纳妾制&q ...

  • 评苏童_碧奴_对孟姜女传说的再叙述
  • 2009年6月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Apr.2009第23卷 第3期 JOURNALOFXINXIANGUNIVERSITY Vol.23No.3评苏童<碧奴>对孟姜女传说的再叙述 黄雪玲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广东揭阳522000)Ξ 摘 要:借着2005年"重述神话 ...

  • 月影残烛下的挽歌_张爱玲与林海音小说中的家族女性
  • 月影残烛下的挽歌 ---张爱玲与林海音小说中的家族女性 张淑云 摘要:张爱玲和林海音的小说都以女性为主角,两位女作家在不同程度上写出了处于 封建家族中的女性的生存境遇,从她们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在传统家族文化中处于弱势地位,而这种弱势地位源于她们自我奴化的思想,她们甘于做男性的依附. 关键词:家族 ...

  • 黄雀记读后感
  • 黄雀记读后感 时间:2017/5/20栏目:读后感 黄雀记读后感(一) 讲了一个故事,却没有把故事讲好. 有一部电影,叫做<大红灯笼高高挂>.许多人对这部电影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印象.其实,这样的话,写起来最轻松,但也写得很糟糕,很不负责任.什么叫做许多人?多多少少的印象是什么印象?这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