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_爱的人格魅力与现实意义

简·爱的人格魅力与现实意义

徐向楠

夏洛蒂·勃朗特是 19 世纪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和狄更斯,萨克雷等并列齐名,被称赞为英国光辉一派的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更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小说的字里行间都反映了她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与主题,并成功反映了被压迫妇女的生活处境和精神面貌,戴维·洛奇曾指出:“更为重要得多的,是这部小说的典型的浪漫主义主题——一个人的意识为实现自我的奋斗……”这一奋斗历程不仅对于当时的女性是一种启蒙,对于当今社会的女性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简爱的人格魅力

(一)寄人篱时——自助自爱的简·爱简·爱出世后不久,父母便相继去世,她没有财产,没有地位,一直寄养在狠毒的舅母里德太太家,简·爱挨打受骂, 受尽虐待。当她遭受到表兄约翰的毒打后,弱小的她冲着约翰大声喊道:“你这家伙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奴隶主——你像罗马的皇帝!”当挨过打后疼痛的感觉“压倒了我的恐惧,我发疯似地和他对打”。当所有人都对她板起面孔,她没有消极接受,而是自己爱护自己,自己保护自己,正是她的这种自爱,使她能够在凄惨的寄居生活中没有被压垮,相反却使她开始萌生奋起反抗的意识,激发起对平等的渴望。

在离开舅母家之后,她进入了劳渥德,面对海伦“悲哀的、听天由命的样子”,她气愤地的说“要是无缘无故挨打,那我们就要狠狠地回击”。如果说这个时候,简·爱的自爱还带有些许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的成分的话,那么正是这个与她年龄相仿却成熟的海伦给她上了人生第一课,“既然躲避不了,那就不能不忍受……你说你受不了,是软弱和愚蠢的”;生命太短促,不能用来记仇蓄恨”。很明显,简·爱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逐步长大成人了,思想也成熟了许多。此时简·爱的灵魂象一团火,性格不屈不挠,意志坚强[2]。这为以后简·爱人物形象的完美和升华做了铺垫。

(二)陷入爱河后——自尊自重的简·爱

标志着简·爱完全独立走进社会的是她进入罗彻斯特家成为一名优秀的家庭教师,此时男主人公也出现了。初次与罗切斯特见面,罗对她说话有些傲慢无礼,而简·爱却表现得不卑不亢,罗切斯特被吸引住了,正是因为自尊自重的简·爱完全不同于他接触到的那些可以轻易征服的人。19 世纪前半叶的英国,婚姻重视的是金钱门第以及相貌年龄等非情感的因素,不同地位、不同阶层的婚姻被认为是不合乎传统的。简·爱很清楚地意识到了横在他们之间的鸿沟。罗切斯特出身名门,十分富有,是英国上层社会的绅士,简·爱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她曾对深爱的人说出这样的话:“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正是基于此,罗彻斯特对简·爱的爱才能持久而真挚。

在结婚仪式上,她才知道罗切斯特已经结过婚,原配妻子尚在人间。得知这个惊人秘密后,简·爱一下子又从幸福的顶峰跌落下来, 她的爱情和传统的道德观念展开了搏斗。当罗彻斯特求她不要离开时,虽然心里万般不舍,但是自重的她不愿做别人的情妇,于是她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个有独立意志的自由人。”“我关心我自己。越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人帮助,我越要自重。”简短的独白将故事情节推上高潮,更突出了简的鲜明的个性和自尊自重的信念。

(三)自我奋斗时——自立自强的简·爱

悲痛欲绝的简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她仅有的积蓄很快就花光了,不得不沿途乞讨,走了三天三夜,终于筋疲力尽,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救了。在圣约翰兄妹高尚的仁慈面前,简对一切都采取了克制与忍耐。·爱的“原我”虽然模糊,但她始终保持着自尊自,她极大的容忍表现出一个成熟女性的宽广胸怀。

圣约翰非常赏识简的才华和毅力, 多次向简求婚,但是简认为他冷酷、专横,当圣约翰动用“上帝的意志”来强迫简与他结婚时,她一反在圣约翰面前的自我约束,指出:“我蔑视你的爱情观念,我瞧不起你奉献的这种不真实的感情。”如果说,离开罗彻斯特是简自重自爱的表现,那么离开圣约翰就是简·爱自立自强的声明书:她不会像某些经历过生活磨难的女人那样,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依附于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更不会因为感激而以身相许,因此她独立于世,永远都不会失去独立的人格。简最终选择了回到桑菲尔德,其原因除了对爱情的更深刻的了解,也因为她成为远在马德拉的叔叔的继承人,成为字面以及象征意义上一个独立的女人,因此,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意愿行事了。桑菲尔德府被毁了,罗切斯特先生也成了残疾,让简·爱的尊严与爱不再矛盾,让她得以与真正所爱的人共度一生,让读者们都深切体会到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的,这就是简·爱的人格魅力。

二、简·爱的现实意义

简·爱一生都在与不公平的社会压迫作抗争。

在她的反抗过程中,她竭力捍卫自我尊严,不容受到半点儿亵渎和践踏。在她的心目里,爱别人也必须以不丧失个性为前提。这是对当时的英国社会中所标榜的女性的大胆颠覆,因为 19 世纪英国,女性并不算是真正平等的人,而是“物”,这个“物”以“家中的天使”的形象出现,女人生活在狭小的“三 C 世界 ”,即 church(教堂)、cookery(烹调)、children(孩子),“嫁人”几乎是唯一向女人开放的体面“职业”。女人是通过谋爱来谋生的。而简爱却冲破了世俗,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的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并最终也自己的爱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

《简·爱》之所以经典,不仅仅表现于对当时社会女性的启迪,时至今日,它依然有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时刻警醒着我们:女性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拥有独立人格的女人才是富有永恒魅力的;女性应有不懈的追求,无论爱情多么珍贵,都不能丢弃作为“人”的最重要的内涵;女性必须时刻警示自己:爱,绝不能盲目到丧失自我……让我们从世俗的喧嚣浮华中脱离出来, 去和简·爱的灵魂对话,同时也和自己的灵魂对话,做一个自爱、自重、自强的女人。

正如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所说:“在真正有才能的作家的笔下,每个人物都是典正有才能的作家,简·爱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她启发我们的思想,激发我们的思考,更指引着我们的行动!

【参考文献】

[1]夏绿蒂·勃朗特.简·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2]马永峰.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典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2).

[3]刘俊杰.自卑:简爱的另一面性格[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4]朱虹.英美文学散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60-61.

(作者简介:徐向楠,吉林师范大学外语部教师,硕士)

外国文学研究

简·爱的人格魅力与现实意义

徐向楠

夏洛蒂·勃朗特是 19 世纪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和狄更斯,萨克雷等并列齐名,被称赞为英国光辉一派的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更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小说的字里行间都反映了她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与主题,并成功反映了被压迫妇女的生活处境和精神面貌,戴维·洛奇曾指出:“更为重要得多的,是这部小说的典型的浪漫主义主题——一个人的意识为实现自我的奋斗……”这一奋斗历程不仅对于当时的女性是一种启蒙,对于当今社会的女性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简爱的人格魅力

(一)寄人篱时——自助自爱的简·爱简·爱出世后不久,父母便相继去世,她没有财产,没有地位,一直寄养在狠毒的舅母里德太太家,简·爱挨打受骂, 受尽虐待。当她遭受到表兄约翰的毒打后,弱小的她冲着约翰大声喊道:“你这家伙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奴隶主——你像罗马的皇帝!”当挨过打后疼痛的感觉“压倒了我的恐惧,我发疯似地和他对打”。当所有人都对她板起面孔,她没有消极接受,而是自己爱护自己,自己保护自己,正是她的这种自爱,使她能够在凄惨的寄居生活中没有被压垮,相反却使她开始萌生奋起反抗的意识,激发起对平等的渴望。

在离开舅母家之后,她进入了劳渥德,面对海伦“悲哀的、听天由命的样子”,她气愤地的说“要是无缘无故挨打,那我们就要狠狠地回击”。如果说这个时候,简·爱的自爱还带有些许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的成分的话,那么正是这个与她年龄相仿却成熟的海伦给她上了人生第一课,“既然躲避不了,那就不能不忍受……你说你受不了,是软弱和愚蠢的”;生命太短促,不能用来记仇蓄恨”。很明显,简·爱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逐步长大成人了,思想也成熟了许多。此时简·爱的灵魂象一团火,性格不屈不挠,意志坚强[2]。这为以后简·爱人物形象的完美和升华做了铺垫。

(二)陷入爱河后——自尊自重的简·爱

标志着简·爱完全独立走进社会的是她进入罗彻斯特家成为一名优秀的家庭教师,此时男主人公也出现了。初次与罗切斯特见面,罗对她说话有些傲慢无礼,而简·爱却表现得不卑不亢,罗切斯特被吸引住了,正是因为自尊自重的简·爱完全不同于他接触到的那些可以轻易征服的人。19 世纪前半叶的英国,婚姻重视的是金钱门第以及相貌年龄等非情感的因素,不同地位、不同阶层的婚姻被认为是不合乎传统的。简·爱很清楚地意识到了横在他们之间的鸿沟。罗切斯特出身名门,十分富有,是英国上层社会的绅士,简·爱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她曾对深爱的人说出这样的话:“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正是基于此,罗彻斯特对简·爱的爱才能持久而真挚。

在结婚仪式上,她才知道罗切斯特已经结过婚,原配妻子尚在人间。得知这个惊人秘密后,简·爱一下子又从幸福的顶峰跌落下来, 她的爱情和传统的道德观念展开了搏斗。当罗彻斯特求她不要离开时,虽然心里万般不舍,但是自重的她不愿做别人的情妇,于是她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个有独立意志的自由人。”“我关心我自己。越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人帮助,我越要自重。”简短的独白将故事情节推上高潮,更突出了简的鲜明的个性和自尊自重的信念。

(三)自我奋斗时——自立自强的简·爱

悲痛欲绝的简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她仅有的积蓄很快就花光了,不得不沿途乞讨,走了三天三夜,终于筋疲力尽,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救了。在圣约翰兄妹高尚的仁慈面前,简对一切都采取了克制与忍耐。·爱的“原我”虽然模糊,但她始终保持着自尊自,她极大的容忍表现出一个成熟女性的宽广胸怀。

圣约翰非常赏识简的才华和毅力, 多次向简求婚,但是简认为他冷酷、专横,当圣约翰动用“上帝的意志”来强迫简与他结婚时,她一反在圣约翰面前的自我约束,指出:“我蔑视你的爱情观念,我瞧不起你奉献的这种不真实的感情。”如果说,离开罗彻斯特是简自重自爱的表现,那么离开圣约翰就是简·爱自立自强的声明书:她不会像某些经历过生活磨难的女人那样,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依附于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更不会因为感激而以身相许,因此她独立于世,永远都不会失去独立的人格。简最终选择了回到桑菲尔德,其原因除了对爱情的更深刻的了解,也因为她成为远在马德拉的叔叔的继承人,成为字面以及象征意义上一个独立的女人,因此,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意愿行事了。桑菲尔德府被毁了,罗切斯特先生也成了残疾,让简·爱的尊严与爱不再矛盾,让她得以与真正所爱的人共度一生,让读者们都深切体会到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的,这就是简·爱的人格魅力。

二、简·爱的现实意义

简·爱一生都在与不公平的社会压迫作抗争。

在她的反抗过程中,她竭力捍卫自我尊严,不容受到半点儿亵渎和践踏。在她的心目里,爱别人也必须以不丧失个性为前提。这是对当时的英国社会中所标榜的女性的大胆颠覆,因为 19 世纪英国,女性并不算是真正平等的人,而是“物”,这个“物”以“家中的天使”的形象出现,女人生活在狭小的“三 C 世界 ”,即 church(教堂)、cookery(烹调)、children(孩子),“嫁人”几乎是唯一向女人开放的体面“职业”。女人是通过谋爱来谋生的。而简爱却冲破了世俗,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的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并最终也自己的爱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

《简·爱》之所以经典,不仅仅表现于对当时社会女性的启迪,时至今日,它依然有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时刻警醒着我们:女性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拥有独立人格的女人才是富有永恒魅力的;女性应有不懈的追求,无论爱情多么珍贵,都不能丢弃作为“人”的最重要的内涵;女性必须时刻警示自己:爱,绝不能盲目到丧失自我……让我们从世俗的喧嚣浮华中脱离出来, 去和简·爱的灵魂对话,同时也和自己的灵魂对话,做一个自爱、自重、自强的女人。

正如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所说:“在真正有才能的作家的笔下,每个人物都是典正有才能的作家,简·爱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她启发我们的思想,激发我们的思考,更指引着我们的行动!

【参考文献】

[1]夏绿蒂·勃朗特.简·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2]马永峰.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典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2).

[3]刘俊杰.自卑:简爱的另一面性格[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4]朱虹.英美文学散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60-61.

(作者简介:徐向楠,吉林师范大学外语部教师,硕士)

外国文学研究


相关内容

  • 教师人格魅力
  • 的人格魅力与情感交往水平有很大关系.因此,可以说,教师人格魅力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一.提高教师人格塑造与修养 (一)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 人格辅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教育.人格教育的宗旨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个健全的.日趋完善的人格,把知.情.意统一协调起 ...

  • 教师理想人格的塑造与德育的关系研究
  • ·教学探讨· 教师理想人格的塑造与德育的关系研究 秦皇岛技师学院 张 军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理想人格概念,回顾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学家对理想人格与德育关系重要论述,引发出"教育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行导人"的过程的思考,并分别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行导人" ...

  • 评孔子的人格魅力
  •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家族影响最大,历史也最悠久.一个是孔府,一个是天师府. 这两个家族历经各朝各代,影响最为久远,超越了每一个封建王朝.孔子个人的成就和久远影响是导致孔府倍受尊崇的主要原因. 孔子生活的年代,其实已经是礼崩乐坏了,也就是说周朝的礼治已经在诸侯间名存实亡了.可是孔子却始终坚持正统的儒家观念 ...

  • 教师的道德人格及其育人价值
  • 一.重视教师道德人格蕴涵的育人价值 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人格.生命.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它是浸润人的灵魂的教育,统摄并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青少年儿童道德情感发展和美好心灵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青少年正处于道德感受性最敏感的时期,是社会性依恋.归属情结的奠基期.重视人格在道 ...

  • 银行做好本职工作践行三严三实
  • 银行员工践行"三严三实"打造魅力营销 2014年3月9日,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的要求,之后又在不同场合进行多次阐述,充分体现了他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 ...

  • 永 恒 的 魅 力--对鲁迅人格精神的几点认识
  • 永 恒 的 魅 力 --对鲁迅人格精神的几点认识 作 者: 李良玉 指导教师: 曹建玲 摘 要:先驱者鲁迅之所以长期地吸引着读者和研究者的目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其人格魅力的持久与常人的难以企及.在鲁迅短暂的战斗生涯中,他的直击现实人生的"鲁迅式"的抗争,无疑筑成了他人格精神 ...

  • 论孔子的仁学思想
  • 论孔子的仁学思想 一.孔子"仁"思想解析 <论语>言"仁"者五十有八章,"仁"字凡百有六见.据考证,孔子之前,已经有人偶尔使用过"人二"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爱,但只是孔子才赋予"仁"以 ...

  • 成人艺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飞速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日益 的富足.人们对自身的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职 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为了缓解自身的压 力.对精神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渴望.作为成人教育重要 的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和享受.它不 仅促进了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升了人们的 ...

  •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下)(1)
  • 第九章 基本概念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