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优质课教案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初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皮衣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言之有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平行线性质的探索和对性质的理解

2、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写出推理的过程。

课前准备 :预习课本

教具准备 :直尺、三角板

教法 :引导、探究、

学法 :研讨、探究

教 学 进 程

情景导入

(一) 动手操作:

(1)利用一块三角板和一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a 、b ;

(2)画直线c 使它与直线a 、b 均相交;

(3)写出一组同位角、一组内错角、一组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

(4)观察各组角度数的关系,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二) 交流、探究

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请你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说明成立的理由。如图

因为a ∥b ,

所以∠1=∠2

又因为∠1与∠3是对顶角

∠1=∠3

所以∠2=∠3

类似地、请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成立的理由,并与同学们交流。学生画图板演

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

(三) 应用、提高

如图AD ∥BC ,∠A=∠C ,试说明AB ∥DC

解:因为AD ∥BC

所以∠C=∠CDE

又因为∠A=∠C

所以∠A=∠CDE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可以知道AB ∥DC

练一练:

如图a ∥b ∠1=55、∠2=68,求∠3、∠4、∠5的度数

(四)总结升华

老师画了一个△ABC ,他问同学们∠A+∠B+∠C 等于多少度? 你能有几种方法得到结论、画图并简述你的理由。

(五) 布置作业:P23、(3 、4、5)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这样处理的

1. 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 组织合作交流,营造探究氛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思,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尊学生需要,关注学习过程。,更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去作、比较、争论、分析归纳,课堂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4、在练习的设置过程中,从简到难,由简单的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到平行线性质两步或三步运用,学生容易接受。

课后反思:这节课存在的问题:

1、 在上课过程中,担心学生由于基础差,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所以新课教学时间过长,学生练习时间短。

2、 由于课堂练习时间短,所以学生在灵活运用知识上还有欠缺,推理过程的书写格式还不够规范

初中数学优质课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线的性质》是人教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

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二. 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三. 教法、学法

教法: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

源于生活。

2、多媒体、导学案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配合导学案,学练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

3、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指导: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 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

在汶川大地震当中,一辆抗震救灾汽车经过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也就是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 第一次拐的角∠B 等于142°,第二次拐的角∠C 是多少度?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设问: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平行线的判定来引入新课的目的,一是温故而知新, 促使学生实现知识思维的正迁移;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比较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2、探索新知

(1)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一下同位角,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猜想同位角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画平行线的这个过程主要让学生明白确定平行线性质

的前提是要两条平行线,帮助学生区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2)讲解平行线的性质一。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推导出下面两个性质打好基础。

(3)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独立思考后得出推导过程,小组内会的辅导不会的同学。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测并通过推理验证所猜测的结论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帮助。

(4)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区别:

要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是知道了角的关系来得出平行,而平行线的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得角的关系”

3、知识运用

(1)解决引入时提出的问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小组交流20页例题

(4)完成导学案上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性质的用处,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此处知识点更加熟悉。

4、回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这节课得到的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方法有什么区别

和联系?你们能区分清楚吗?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将本节课学的知识与前一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整理。有利于学生加以区分和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

5. 课堂检测

完成导学案上课堂检测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一方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及时了解课堂掌握情况,为课外辅导做好准备。

6、作业设计

P24第4、12题

【设计意图】:本题是让学生补充完整解答过程,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不但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了接逻辑推理的步骤,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例题: 练习:

性质2:

性质3:

2.平行线的性质与

判定的区别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板书,既简洁明了,又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很容易知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便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初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皮衣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言之有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平行线性质的探索和对性质的理解

2、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写出推理的过程。

课前准备 :预习课本

教具准备 :直尺、三角板

教法 :引导、探究、

学法 :研讨、探究

教 学 进 程

情景导入

(一) 动手操作:

(1)利用一块三角板和一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a 、b ;

(2)画直线c 使它与直线a 、b 均相交;

(3)写出一组同位角、一组内错角、一组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

(4)观察各组角度数的关系,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二) 交流、探究

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请你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说明成立的理由。如图

因为a ∥b ,

所以∠1=∠2

又因为∠1与∠3是对顶角

∠1=∠3

所以∠2=∠3

类似地、请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成立的理由,并与同学们交流。学生画图板演

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

(三) 应用、提高

如图AD ∥BC ,∠A=∠C ,试说明AB ∥DC

解:因为AD ∥BC

所以∠C=∠CDE

又因为∠A=∠C

所以∠A=∠CDE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可以知道AB ∥DC

练一练:

如图a ∥b ∠1=55、∠2=68,求∠3、∠4、∠5的度数

(四)总结升华

老师画了一个△ABC ,他问同学们∠A+∠B+∠C 等于多少度? 你能有几种方法得到结论、画图并简述你的理由。

(五) 布置作业:P23、(3 、4、5)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这样处理的

1. 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 组织合作交流,营造探究氛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思,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尊学生需要,关注学习过程。,更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去作、比较、争论、分析归纳,课堂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4、在练习的设置过程中,从简到难,由简单的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到平行线性质两步或三步运用,学生容易接受。

课后反思:这节课存在的问题:

1、 在上课过程中,担心学生由于基础差,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所以新课教学时间过长,学生练习时间短。

2、 由于课堂练习时间短,所以学生在灵活运用知识上还有欠缺,推理过程的书写格式还不够规范

初中数学优质课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线的性质》是人教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

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二. 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三. 教法、学法

教法: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

源于生活。

2、多媒体、导学案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配合导学案,学练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

3、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指导: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 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

在汶川大地震当中,一辆抗震救灾汽车经过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也就是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 第一次拐的角∠B 等于142°,第二次拐的角∠C 是多少度?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设问: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平行线的判定来引入新课的目的,一是温故而知新, 促使学生实现知识思维的正迁移;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比较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2、探索新知

(1)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一下同位角,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猜想同位角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画平行线的这个过程主要让学生明白确定平行线性质

的前提是要两条平行线,帮助学生区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2)讲解平行线的性质一。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推导出下面两个性质打好基础。

(3)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独立思考后得出推导过程,小组内会的辅导不会的同学。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测并通过推理验证所猜测的结论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帮助。

(4)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区别:

要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是知道了角的关系来得出平行,而平行线的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得角的关系”

3、知识运用

(1)解决引入时提出的问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小组交流20页例题

(4)完成导学案上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性质的用处,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此处知识点更加熟悉。

4、回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这节课得到的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方法有什么区别

和联系?你们能区分清楚吗?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将本节课学的知识与前一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整理。有利于学生加以区分和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

5. 课堂检测

完成导学案上课堂检测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一方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及时了解课堂掌握情况,为课外辅导做好准备。

6、作业设计

P24第4、12题

【设计意图】:本题是让学生补充完整解答过程,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不但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了接逻辑推理的步骤,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例题: 练习:

性质2:

性质3:

2.平行线的性质与

判定的区别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板书,既简洁明了,又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很容易知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便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相关内容

  • 县教育局教研室第一学期工作要点
  •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xxxx"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xx<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根据省,市教研室和县教育局-年工作思路,围绕&quo ...

  • 2012年10月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 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试行) 樊村乡中小学 2012年9月 樊村乡中小学教学常规 管理细则(试行) 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樊村乡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樊村乡的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常规细则如下 ...

  •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数学优质课堂
  •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数学优质课堂 银坑镇周庆小学 谢金发 一.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 1.认真研究教材.课标和考纲 当我们多教了几年书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在看到本节课要上的课题时就知道本课的知识点有那些,哪些是要考的,哪些是重点好像都很清楚,于是立即动手设计教学思路.其实这时我们就忽略了一个问题, ...

  • 2011-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 本学期我校以市、区教育局开展的“教学管理年”活动及区教育局开展的“三风建设年”活动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办学水平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教育科研为抓手,更新观念,深化改革,追求规范,崇尚创新,积极务实地开展了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初制 ...

  • 教案矩形的性质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课本内容并收集生活中矩形的的图片或实例.并用小棍自制一个可以活动的平行四 ...

  • 中学教务工作计划
  • xx年—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学部工作,以区教育局工作计划和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办学水平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根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继续强化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争先意识、拼搏意识。围绕课程改革,扎实开展教育科研,深入推进素质教 ...

  • 优质资源获奖
  • 幼儿园课例组 幼儿园微课组 幼儿园课件组 幼儿园教案组 小学语文组 小学数学组 小学英语组 小学科学组 小学美术组 小学品德组 小学音乐组 初中语文组 初中数学组 初中英语组 初中地理组 初中化学组 初中历史组 初中美术组 初中生物组 初中物理组 初中音乐组 初中政治组 优秀组织奖 连云港市电化教育 ...

  • 初中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
  •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现在我把登封市直二初中近年来的校本教研工作汇报如下,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决定着教师生活的尊严.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的程度.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教改成功的关键,因此校本培训是我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1.培训工作日常化,学习时 ...

  • 如何提高初中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有效性
  •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5-0084-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老师们对校本教研的深入研究,集体备课这种原已有的教研方式也随着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网络集体备课已经越来越得到各校的推崇.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与传统的集体备课,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