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垂直证明常见模型及方法

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

证明空间线面垂直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②立体几何论证题的解答中,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③明确何时应用判定定理,何时应用性质定理,用定理时要先申明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

垂直转化: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

基础篇

类型一:线线垂直证明(共面垂直、异面垂直)

(1) 共面垂直:实际上是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垂直 (只需要同学们掌握以下几种模型)

1 等腰(等边)三角形中的中线 ○

2 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3勾股定理中的三角形 ○

4 1:1:2 的直角梯形中 ○5 利用相似或全等证明直角。 ○

例:在正方体ABCD -A ⊥OE 1BC 11D 1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E 为CC 1, 求证:AO 1

(2) 异面垂直 (利用线面垂直来证明,高考中的意图) 例1 在正四面体ABCD 中,求证AC ⊥BD

变式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 B C D 是矩形,已知

AB =3, AD =2, PA =2, PD =2, ∠PAB =60 .

证明:AD ⊥PB ;

变式2 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AB 的中点,点F 是

BC 的中点,将△AED, △DCF 分别沿DE , DF 折起,使A , C 两

点重合于A . 求证:A D ⊥EF ;

'

A '

'

E

B

变式3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B 是等边三角形,∠

P AC =∠PBC =90 º证明:AB ⊥PC

类型二:线面垂直证明

方法○1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

例2:在正方体ABCD -A 1BC 11D 1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E 为CC 1, 求证:

AO ⊥平面BDE 1

变式1:在正方体ABCD -A ⊥平面BDC 1 1BC 11D 1中,, 求证:AC 1变式2: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 AC =BC =AA 1=2,∠ACB =90︒. E

为BB 1的中点,D 点在AB 上且DE =3 . 求证:CD ⊥平面A 1ABB 1;

E C

AD ∥BC ,∠ABC =90°,PA ⊥平面ABCD .PA =3,AD =2,AB =,BC =6

类型3:面面垂直的证明。(本质上是证明线面垂直)

E

例2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 B C D ,

AB ⊥AD ,AC ⊥CD ,∠ABC =60°,PA =AB =BC ,E 是PC 的

中点.

(1)证明CD ⊥AE ; (2)证明PD ⊥平面ABE ;

A B

D

变式1已知直四棱柱ABCD —A ′B ′C ′D ′的底面是菱形,

∠ABC =60︒,E 、F 分别是棱CC ′与BB ′上的点,且EC=BC=2FB =2. (1)求证:平面AEF ⊥平面AA ′C ′C ;

举一反三

1. 设M 表示平面,a 、b 表示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a ⊥M ⎫a ⊥M ⎫a //M ⎫a //b ⎫

② ③b ∥M ④⇒a //b ⇒⇒b ⊥M ⎬⎬⎬⇒b ⊥M . ⎬

b ⊥M ⎭a ⊥b ⎭a ⊥b ⎭a ⊥M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B. 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C. 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的直线必定垂直于这条直线 D. 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条直线的另一条直线必垂直于这个平面

3.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 现在沿DE 、DF 及EF 把△ADE 、△CDF 和△BEF 折起,使A 、B 、C 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P . 那么,在四面体P —DEF 中,必有 ( )

A. DP ⊥平面PEF B. DM ⊥平面PEF C. PM ⊥平面DEF D. PF ⊥平面DEF 4. 设a 、b 是异面直线,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过不在a 、b 上的一点P 一定可以作一条直线和a 、b 都相交 B. 过不在a 、b 上的一点P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和a 、b 都垂直 C. 过a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垂直 D. 过a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平行

5. 如果直线l , m 与平面α, β, γ满足:l =β∩γ, l ∥α, m ⊂α和m ⊥γ, 那么必有 ( ) A. α⊥γ且l ⊥m B. α⊥γ且m ∥β C. m ∥β且l ⊥m D. α∥β且α⊥γ

6. AB 是圆的直径,C 是圆周上一点,PC 垂直于圆所在平面,若BC =1,AC =2,PC =1,则P 到AB 的距离为 ( )

A.1 B.2 C.

253 D. 55

7. 有三个命题:

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l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

③异面直线a 、b 不垂直,那么过a 的任一个平面与b 都不垂直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

A.0 B.1 C.2 D.3

8. d 是异面直线a 、b 的公垂线,平面α、β满足a ⊥α,b ⊥β,则下面正确的结论是 ( )

A. 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 ∥d 或m 与d 重合 B. 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 ∥d 但m 与d 不重合 C. 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 与d 一定不平行 D. α与β不一定相交

9. 设l 、m 为直线,α为平面,且l ⊥α,给出下列命题

① 若m ⊥α,则m ∥l ;②若m ⊥l ,则m ∥α;③若m ∥α,则m ⊥l ;④若m ∥l ,则

m ⊥α,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 已知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β,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α∥β,则l ⊥m ;②若α⊥β,则l ∥m ;③若l ∥m ,则α⊥β;④若l ⊥m ,则α∥β.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 ③与④ B. ①与③ C. ②与④ D. ①与②

二、思维激活

11. 如图所示,△ABC 是直角三角形,AB 是斜边,三个顶点在平面α的同侧,它们在α内的射影分别为A ′,B ′,C ′,如果△A ′B ′C ′是正三角形,且AA ′=3cm ,BB ′=5cm ,CC ′=4cm ,则△A ′B ′C

′的面积是

.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2. 如图所示, 在直四棱柱A 1B 1C 1D 1—ABCD 中, 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 时, 有A 1C ⊥B 1D 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 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13. 如图所示,在三棱锥V —ABC 中,当三条侧棱VA 、VB 、VC 之间满足条件时,有VC ⊥AB .(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

三、能力提高

14. 如图所示, 三棱锥V -ABC 中, AH ⊥侧面VBC , 且H 是△VBC 的垂心,BE 是VC 边上的高.

(1)求证:VC ⊥AB ;

(2)若二面角E —AB —C 的大小为30°, 求VC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

15. 如图所示,P 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 ∥平面P AD . (2)求证:MN ⊥CD .

(3)若∠PDA =45°,求证:MN ⊥平面PCD .

16.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AD =60°,AB =4,AD =2,侧棱PB =,PD =.

(1)求证:BD ⊥平面P AD .

(2)若PD 与底面ABCD 成60°的角,试求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

第16题图

17. 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 ∠BAC =30°, BC =1,AA 1=6,M 是CC 1

的中点,求证:AB 1⊥A 1M .

18. 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a ,M 是AD 的中点,N 是BD ′上一点,且D ′N ∶NB =1∶2,MC 与BD 交于P .

(1)求证:NP ⊥平面ABCD .

(2)求平面PNC 与平面CC ′D ′D 所成的角. (3)求点C 到平面D ′MB 的距离.

第18题图

线面垂直习题解答

1.A 两平行中有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垂直,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2.C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

3.A 折后DP ⊥PE , DP ⊥PF ,PE ⊥PF .

4.D 过a 上任一点作直线b ′∥b , 则a ,b ′确定的平面与直线b 平行.

5.A 依题意, m ⊥γ且m ⊂α, 则必有α⊥γ, 又因为l =β∩γ则有l ⊂γ, 而m ⊥γ则l ⊥m , 故选A.

6.D 过P 作PD ⊥AB 于D ,连CD ,则CD ⊥AB ,AB =

AC 2+BC 2=5,

CD =

AC ⋅BC 2

=, AB 43=. 55

∴PD =PC 2+CD 2=+

7.D 由定理及性质知三个命题均正确.

8.A 显然α与β不平行.

9.D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垂直.

10.B ∵α∥β,l ⊥α,∴l ⊥m

cm 2 设正三角A ′B ′C ′的边长为a . 2

∴AC 2=a 2+1,BC 2=a 2+1,AB =a 2+4, 又AC 2+BC 2=AB 2,∴a 2=2.

11.

323⋅a =cm 2. 42

12. 在直四棱柱A 1B 1C 1D 1—A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AC ⊥BD (或任何能推导出这个条件的其它条件,例如ABCD 是正方形,菱形等) 时, 有A 1C ⊥B 1D 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 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S △A ′B ′C ′=

点评:本题为探索性题目,由此题开辟了填空题有探索性题的新题型,此题实质考查了三垂线定理但答案不惟一, 要求思维应灵活.

13. VC ⊥VA ,VC ⊥AB . 由VC ⊥VA ,VC ⊥AB 知VC ⊥平面VAB . 14.(1)证明:∵H 为△VBC 的垂心, ∴VC ⊥BE , 又AH ⊥平面VBC ,

∴BE 为斜线AB 在平面VBC 上的射影, ∴AB ⊥VC . (2)解:由(1)知VC ⊥AB , VC ⊥BE ,

∴VC ⊥平面ABE , 在平面ABE 上, 作ED ⊥AB , 又AB ⊥VC , ∴AB ⊥面DEC .

∴AB ⊥CD , ∴∠EDC 为二面角E —AB —C 的平面角, ∴∠EDC =30°, ∵AB ⊥平面VCD ,

∴VC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CD .

∴∠VCD 为VC 与底面ABC 所成角, 又VC ⊥AB , VC ⊥BE , ∴VC ⊥面ABE , ∴VC ⊥DE ,

∴∠CED =90°, 故∠ECD=60°,

∴VC 与面ABC 所成角为60°.

15. 证明:(1)如图所示,取PD 的中点E ,连结AE ,EN , 则有EN ∥CD ∥AB ∥AM ,EN =

11

CD =AB =AM ,故AMNE 为平行四边形. 22

∴MN ∥AE .

∵AE 平面P AD ,MN 平面P AD ,∴MN ∥平面P AD . (2)∵P A ⊥平面ABCD , ∴P A ⊥AB .

又AD ⊥AB ,∴AB ⊥平面P AD . ∴AB ⊥AE ,即AB ⊥MN . 又CD ∥AB ,∴MN ⊥CD .

(3)∵P A ⊥平面ABCD ,∴P A ⊥AD . 又∠PDA =45°,E 为PD 的中点.

∴AE ⊥PD ,即MN ⊥PD . 又MN ⊥CD , ∴MN ⊥平面PCD .

16. 如图(1)证:由已知AB =4,AD =2,∠BAD =60°, 故BD 2=AD 2+AB 2-2AD ·AB cos60°=4+16-2×2×4×1

2

=12. 又AB 2=AD 2+BD 2,

∴△ABD 是直角三角形,∠ADB =90°,

即AD ⊥BD . 在△PDB 中,PD =3,PB =,BD =,∴PB 2

=PD 2

+BD 2

,故得PD ⊥BD . 又PD ∩AD =D , ∴BD ⊥平面P AD .

(2)由BD ⊥平面P AD ,BD 平面ABCD . ∴平面P AD ⊥平面ABCD . 作PE ⊥AD 于E , 又PE 平面P AD ,

∴PE ⊥平面ABCD ,∴∠PDE 是PD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 ∴∠PDE =60°,∴PE =PD sin60°=⨯32=32

. 作EF ⊥BC 于F ,连PF ,则PF ⊥BF , ∴∠PFE 是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 又EF =BD =,在Rt △PEF 中,

3

tan ∠PFE =PE EF =2=

4

. 故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为arctan

3

4

. 第15题图解

第16题图解

17. 连结AC 1,∵

AC

=MC 1

62

=2=

CC 1

. C 1A 1

∴Rt △ACC 1∽Rt △MC 1A 1, ∴∠AC 1C =∠MA 1C 1,

∴∠A 1MC 1+∠AC 1C =∠A 1MC 1+∠MA 1C 1=90°. ∴A 1M ⊥AC 1, 又ABC -A 1B 1C 1为直三棱柱,

∴CC 1⊥B 1C 1,又B 1C 1⊥A 1C 1,∴B 1C 1⊥平面AC 1M . 由三垂线定理知AB 1⊥A 1M .

点评:要证AB 1⊥A 1M ,因B 1C 1⊥平面AC 1,由三垂线定理可转化成证AC 1⊥A 1M ,而

AC 1⊥A 1M 一定会成立.

18.(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 ∵△MPD ∽△CPB ,且MD =

1

BC , 2

∴DP ∶PB =MD ∶BC =1∶2. 又已知D ′N ∶NB =1∶2,

由平行截割定理的逆定理得NP ∥DD ′,又DD ′⊥平面ABCD , ∴NP ⊥平面ABCD .

(2)∵NP ∥DD ′∥CC ′,

∴NP 、CC ′在同一平面内,CC ′为平面NPC 与平面CC ′D ′D 所成二面角的棱. 又由CC ′⊥平面ABCD ,得CC ′⊥CD ,CC ′⊥CM , ∴∠MCD 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Rt △MCD 中可知 ∠MCD =arctan

1

,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大小. 2

a 262

a ,设所(3)由已知棱长为a 可得,等腰△MBC 面积S 1=,等腰△MBD ′面积S 2=

24

求距离为h ,即为三棱锥C —D ′MB 的高.

∵三棱锥D ′—BCM 体积为S 1⋅D D '=∴h =

131

S 2h , 3

S 1⋅a 6

=a . S 23

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

证明空间线面垂直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②立体几何论证题的解答中,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③明确何时应用判定定理,何时应用性质定理,用定理时要先申明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

垂直转化: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

基础篇

类型一:线线垂直证明(共面垂直、异面垂直)

(1) 共面垂直:实际上是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垂直 (只需要同学们掌握以下几种模型)

1 等腰(等边)三角形中的中线 ○

2 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3勾股定理中的三角形 ○

4 1:1:2 的直角梯形中 ○5 利用相似或全等证明直角。 ○

例:在正方体ABCD -A ⊥OE 1BC 11D 1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E 为CC 1, 求证:AO 1

(2) 异面垂直 (利用线面垂直来证明,高考中的意图) 例1 在正四面体ABCD 中,求证AC ⊥BD

变式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 B C D 是矩形,已知

AB =3, AD =2, PA =2, PD =2, ∠PAB =60 .

证明:AD ⊥PB ;

变式2 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AB 的中点,点F 是

BC 的中点,将△AED, △DCF 分别沿DE , DF 折起,使A , C 两

点重合于A . 求证:A D ⊥EF ;

'

A '

'

E

B

变式3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B 是等边三角形,∠

P AC =∠PBC =90 º证明:AB ⊥PC

类型二:线面垂直证明

方法○1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

例2:在正方体ABCD -A 1BC 11D 1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E 为CC 1, 求证:

AO ⊥平面BDE 1

变式1:在正方体ABCD -A ⊥平面BDC 1 1BC 11D 1中,, 求证:AC 1变式2: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 AC =BC =AA 1=2,∠ACB =90︒. E

为BB 1的中点,D 点在AB 上且DE =3 . 求证:CD ⊥平面A 1ABB 1;

E C

AD ∥BC ,∠ABC =90°,PA ⊥平面ABCD .PA =3,AD =2,AB =,BC =6

类型3:面面垂直的证明。(本质上是证明线面垂直)

E

例2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 B C D ,

AB ⊥AD ,AC ⊥CD ,∠ABC =60°,PA =AB =BC ,E 是PC 的

中点.

(1)证明CD ⊥AE ; (2)证明PD ⊥平面ABE ;

A B

D

变式1已知直四棱柱ABCD —A ′B ′C ′D ′的底面是菱形,

∠ABC =60︒,E 、F 分别是棱CC ′与BB ′上的点,且EC=BC=2FB =2. (1)求证:平面AEF ⊥平面AA ′C ′C ;

举一反三

1. 设M 表示平面,a 、b 表示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a ⊥M ⎫a ⊥M ⎫a //M ⎫a //b ⎫

② ③b ∥M ④⇒a //b ⇒⇒b ⊥M ⎬⎬⎬⇒b ⊥M . ⎬

b ⊥M ⎭a ⊥b ⎭a ⊥b ⎭a ⊥M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B. 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C. 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的直线必定垂直于这条直线 D. 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条直线的另一条直线必垂直于这个平面

3.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 现在沿DE 、DF 及EF 把△ADE 、△CDF 和△BEF 折起,使A 、B 、C 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P . 那么,在四面体P —DEF 中,必有 ( )

A. DP ⊥平面PEF B. DM ⊥平面PEF C. PM ⊥平面DEF D. PF ⊥平面DEF 4. 设a 、b 是异面直线,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过不在a 、b 上的一点P 一定可以作一条直线和a 、b 都相交 B. 过不在a 、b 上的一点P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和a 、b 都垂直 C. 过a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垂直 D. 过a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平行

5. 如果直线l , m 与平面α, β, γ满足:l =β∩γ, l ∥α, m ⊂α和m ⊥γ, 那么必有 ( ) A. α⊥γ且l ⊥m B. α⊥γ且m ∥β C. m ∥β且l ⊥m D. α∥β且α⊥γ

6. AB 是圆的直径,C 是圆周上一点,PC 垂直于圆所在平面,若BC =1,AC =2,PC =1,则P 到AB 的距离为 ( )

A.1 B.2 C.

253 D. 55

7. 有三个命题:

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l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

③异面直线a 、b 不垂直,那么过a 的任一个平面与b 都不垂直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

A.0 B.1 C.2 D.3

8. d 是异面直线a 、b 的公垂线,平面α、β满足a ⊥α,b ⊥β,则下面正确的结论是 ( )

A. 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 ∥d 或m 与d 重合 B. 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 ∥d 但m 与d 不重合 C. 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 与d 一定不平行 D. α与β不一定相交

9. 设l 、m 为直线,α为平面,且l ⊥α,给出下列命题

① 若m ⊥α,则m ∥l ;②若m ⊥l ,则m ∥α;③若m ∥α,则m ⊥l ;④若m ∥l ,则

m ⊥α,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 已知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β,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α∥β,则l ⊥m ;②若α⊥β,则l ∥m ;③若l ∥m ,则α⊥β;④若l ⊥m ,则α∥β.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 ③与④ B. ①与③ C. ②与④ D. ①与②

二、思维激活

11. 如图所示,△ABC 是直角三角形,AB 是斜边,三个顶点在平面α的同侧,它们在α内的射影分别为A ′,B ′,C ′,如果△A ′B ′C ′是正三角形,且AA ′=3cm ,BB ′=5cm ,CC ′=4cm ,则△A ′B ′C

′的面积是

.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2. 如图所示, 在直四棱柱A 1B 1C 1D 1—ABCD 中, 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 时, 有A 1C ⊥B 1D 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 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13. 如图所示,在三棱锥V —ABC 中,当三条侧棱VA 、VB 、VC 之间满足条件时,有VC ⊥AB .(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

三、能力提高

14. 如图所示, 三棱锥V -ABC 中, AH ⊥侧面VBC , 且H 是△VBC 的垂心,BE 是VC 边上的高.

(1)求证:VC ⊥AB ;

(2)若二面角E —AB —C 的大小为30°, 求VC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

15. 如图所示,P 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 ∥平面P AD . (2)求证:MN ⊥CD .

(3)若∠PDA =45°,求证:MN ⊥平面PCD .

16.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AD =60°,AB =4,AD =2,侧棱PB =,PD =.

(1)求证:BD ⊥平面P AD .

(2)若PD 与底面ABCD 成60°的角,试求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

第16题图

17. 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 ∠BAC =30°, BC =1,AA 1=6,M 是CC 1

的中点,求证:AB 1⊥A 1M .

18. 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a ,M 是AD 的中点,N 是BD ′上一点,且D ′N ∶NB =1∶2,MC 与BD 交于P .

(1)求证:NP ⊥平面ABCD .

(2)求平面PNC 与平面CC ′D ′D 所成的角. (3)求点C 到平面D ′MB 的距离.

第18题图

线面垂直习题解答

1.A 两平行中有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垂直,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2.C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

3.A 折后DP ⊥PE , DP ⊥PF ,PE ⊥PF .

4.D 过a 上任一点作直线b ′∥b , 则a ,b ′确定的平面与直线b 平行.

5.A 依题意, m ⊥γ且m ⊂α, 则必有α⊥γ, 又因为l =β∩γ则有l ⊂γ, 而m ⊥γ则l ⊥m , 故选A.

6.D 过P 作PD ⊥AB 于D ,连CD ,则CD ⊥AB ,AB =

AC 2+BC 2=5,

CD =

AC ⋅BC 2

=, AB 43=. 55

∴PD =PC 2+CD 2=+

7.D 由定理及性质知三个命题均正确.

8.A 显然α与β不平行.

9.D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垂直.

10.B ∵α∥β,l ⊥α,∴l ⊥m

cm 2 设正三角A ′B ′C ′的边长为a . 2

∴AC 2=a 2+1,BC 2=a 2+1,AB =a 2+4, 又AC 2+BC 2=AB 2,∴a 2=2.

11.

323⋅a =cm 2. 42

12. 在直四棱柱A 1B 1C 1D 1—A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AC ⊥BD (或任何能推导出这个条件的其它条件,例如ABCD 是正方形,菱形等) 时, 有A 1C ⊥B 1D 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 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S △A ′B ′C ′=

点评:本题为探索性题目,由此题开辟了填空题有探索性题的新题型,此题实质考查了三垂线定理但答案不惟一, 要求思维应灵活.

13. VC ⊥VA ,VC ⊥AB . 由VC ⊥VA ,VC ⊥AB 知VC ⊥平面VAB . 14.(1)证明:∵H 为△VBC 的垂心, ∴VC ⊥BE , 又AH ⊥平面VBC ,

∴BE 为斜线AB 在平面VBC 上的射影, ∴AB ⊥VC . (2)解:由(1)知VC ⊥AB , VC ⊥BE ,

∴VC ⊥平面ABE , 在平面ABE 上, 作ED ⊥AB , 又AB ⊥VC , ∴AB ⊥面DEC .

∴AB ⊥CD , ∴∠EDC 为二面角E —AB —C 的平面角, ∴∠EDC =30°, ∵AB ⊥平面VCD ,

∴VC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CD .

∴∠VCD 为VC 与底面ABC 所成角, 又VC ⊥AB , VC ⊥BE , ∴VC ⊥面ABE , ∴VC ⊥DE ,

∴∠CED =90°, 故∠ECD=60°,

∴VC 与面ABC 所成角为60°.

15. 证明:(1)如图所示,取PD 的中点E ,连结AE ,EN , 则有EN ∥CD ∥AB ∥AM ,EN =

11

CD =AB =AM ,故AMNE 为平行四边形. 22

∴MN ∥AE .

∵AE 平面P AD ,MN 平面P AD ,∴MN ∥平面P AD . (2)∵P A ⊥平面ABCD , ∴P A ⊥AB .

又AD ⊥AB ,∴AB ⊥平面P AD . ∴AB ⊥AE ,即AB ⊥MN . 又CD ∥AB ,∴MN ⊥CD .

(3)∵P A ⊥平面ABCD ,∴P A ⊥AD . 又∠PDA =45°,E 为PD 的中点.

∴AE ⊥PD ,即MN ⊥PD . 又MN ⊥CD , ∴MN ⊥平面PCD .

16. 如图(1)证:由已知AB =4,AD =2,∠BAD =60°, 故BD 2=AD 2+AB 2-2AD ·AB cos60°=4+16-2×2×4×1

2

=12. 又AB 2=AD 2+BD 2,

∴△ABD 是直角三角形,∠ADB =90°,

即AD ⊥BD . 在△PDB 中,PD =3,PB =,BD =,∴PB 2

=PD 2

+BD 2

,故得PD ⊥BD . 又PD ∩AD =D , ∴BD ⊥平面P AD .

(2)由BD ⊥平面P AD ,BD 平面ABCD . ∴平面P AD ⊥平面ABCD . 作PE ⊥AD 于E , 又PE 平面P AD ,

∴PE ⊥平面ABCD ,∴∠PDE 是PD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 ∴∠PDE =60°,∴PE =PD sin60°=⨯32=32

. 作EF ⊥BC 于F ,连PF ,则PF ⊥BF , ∴∠PFE 是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 又EF =BD =,在Rt △PEF 中,

3

tan ∠PFE =PE EF =2=

4

. 故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为arctan

3

4

. 第15题图解

第16题图解

17. 连结AC 1,∵

AC

=MC 1

62

=2=

CC 1

. C 1A 1

∴Rt △ACC 1∽Rt △MC 1A 1, ∴∠AC 1C =∠MA 1C 1,

∴∠A 1MC 1+∠AC 1C =∠A 1MC 1+∠MA 1C 1=90°. ∴A 1M ⊥AC 1, 又ABC -A 1B 1C 1为直三棱柱,

∴CC 1⊥B 1C 1,又B 1C 1⊥A 1C 1,∴B 1C 1⊥平面AC 1M . 由三垂线定理知AB 1⊥A 1M .

点评:要证AB 1⊥A 1M ,因B 1C 1⊥平面AC 1,由三垂线定理可转化成证AC 1⊥A 1M ,而

AC 1⊥A 1M 一定会成立.

18.(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 ∵△MPD ∽△CPB ,且MD =

1

BC , 2

∴DP ∶PB =MD ∶BC =1∶2. 又已知D ′N ∶NB =1∶2,

由平行截割定理的逆定理得NP ∥DD ′,又DD ′⊥平面ABCD , ∴NP ⊥平面ABCD .

(2)∵NP ∥DD ′∥CC ′,

∴NP 、CC ′在同一平面内,CC ′为平面NPC 与平面CC ′D ′D 所成二面角的棱. 又由CC ′⊥平面ABCD ,得CC ′⊥CD ,CC ′⊥CM , ∴∠MCD 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Rt △MCD 中可知 ∠MCD =arctan

1

,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大小. 2

a 262

a ,设所(3)由已知棱长为a 可得,等腰△MBC 面积S 1=,等腰△MBD ′面积S 2=

24

求距离为h ,即为三棱锥C —D ′MB 的高.

∵三棱锥D ′—BCM 体积为S 1⋅D D '=∴h =

131

S 2h , 3

S 1⋅a 6

=a . S 23


相关内容

  • 2004-2005年第二学期高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
  • 2004-2005年第二学期高二数学教材分析 高级中学 王文新 第九章(A)"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简介 一.内容与要求 (一)本章主要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和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本章的具体知识点主要包括: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直线,对应 ...

  •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数学考试大纲(理科)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数学)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

  • 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数学教材人教A版目录(详细版)
  • 考试范围: 文科: 必考内容:必修①②③④⑤+选修1-1,1-2 选考内容:无选考内容 理科: 必考内容:必修①②③④⑤+选修2-1,2-2,2-3 选考内容(三选二):选修4-2,4-4,4-5 文.理科必考内容: 数学①必修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 ...

  • 通用技术必修一复习提纲
  •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与社会 技术促进了社会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 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即技术引领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 与 ...

  •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汇总
  •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必修一P7)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 ...

  • 高中数学目录
  • 人教版高中数学目录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 ...

  • 沈阳市人教A版高中数学目录(理科)
  •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阅读与思考 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 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 ...

  •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美育"课堂教学
  • "数学美"有着广泛的涵义.数学概念的简洁性.统一性:数学命题的概括性.典型性: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和谐性:数学结构的完整性.协调性:以及数学创造中的新颖性.奇异性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而数学方法及其思维上的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又是审美情感支配下对数学美 ...

  • 高中数学必修课本目录
  • 高中数学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阅读与思考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1.2 函数及其表示 阅读与思考 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 实习作业 小结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信息技术应用 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