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浅析

西方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浅析

摘 要:随着建筑风格概念的产生,折衷主义扮演着文艺复兴之后不同历史时期过渡的缓冲角色,其历史价值有着辨证法的深刻意义.从这个方向探索了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理念与发展,并以风格概念发展的角度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文艺复兴;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历史价值

Simple analysis of Architecture Style on Eclecticism in Western

world

Abstract: With the birth of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concepts, the eclecticism has been the cushionthrough different eras after the Renaissance, with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dialectic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erception of the eclecticist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its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cept of style and its development.

Key words: Renaissance; Eclecticism; architectural style; historical value

文艺复兴以前,建筑师追求的是永恒的建筑语言,因而在西方建筑理论界并没有建筑风格的概念.文艺复兴后,随着考古学与实证科学的兴起,人们开始质疑永恒性话题,同时强调个性与变化,并认为历史不是一个不间断的持续过程,而是由一连串的个别事件构成.因此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表徵,所产生的形式也各不相同,风格的概念由此产生.随着风格概念的深入人心,由 19 世纪产生的折衷主义建筑便企图从历史传统中引导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风格来,使形式脱离原有建筑本体而产生了多样性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新的建筑风格即“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1].

1 建筑风格

1.1 风格的定义

“风格”的英文词 style 是由拉丁文 stilus 及希腊文的 stylos 合并成的 stylus 发展而来的,其原义为书写与雕刻的工具,后来演变成为一种个人的写作风格;到 16 世纪时成为一种文体风格;18 世纪初开始演变为一种构造的技巧及方法;19 世纪初“风格”已经演变为建筑装饰上的一种独特特征.自“风格”成

为人类书写习惯特征后便与文学息息相关,16 世纪有意大利评论家曾说:“艺术家仅依靠习惯或记忆来表现其艺术风格而没有仔细地思考其表现过程”,因此我们每个人拥有的艺术风格可能是由个人习惯及对某些形态的癖好所组成,这类个人习惯及形态癖好由此往往成为我们探讨建筑师风格的起点.风格在文艺复兴后更意味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独特的美学、方法或价值,到了 18世纪这个观念已经很牢固了.因此风格除了指涉艺术家或建筑师个人特色之外,18 世纪后也成为一个特定文化时期的独特美学方法或价值的代名词,其中就包含了建筑风格.

1.2 建筑风格的产生

风格虽然一开始由文学而来,但在艺术上应用却大约从 16 世纪末才开始,而直到 18 世纪末才成为艺术史中 1 个专有名词,主要由温克尔曼在 1764年出版的《古代艺术史》中开始使用.当时风格的概念是强调对客体的表现,因此一开始就跟历史考古结合在一起.西方历史在文艺复兴时被视为是延续古希腊、罗马以后的发展,以这个观点看,中世纪则是一个不幸的断层.但在文艺复兴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各个时代的历史分歧,历史开始被视为是一连串的个别事件组成,人们开始区分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等建筑风格,认为从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及价值.由于古希腊、罗马与中世纪时期的古典主义建筑师追求的是永恒的建筑语言,强调理性和客观的建筑表现,因此并无建筑风格的概念.在文艺复兴后建筑风格的概念才逐渐明朗.随着考古学与实证科学的兴起,人们开始质疑永恒性话题并开始强调个性与变化,从而回过头来审视历史,才发现建筑风格的产生与特定的时代、地区、文化、气候以及材料等种种因素息息相关、不可分离.

1.3 建筑风格意义的转变

19 世纪德国著名的建筑师辛普尔(G • Semper)曾指出“未来的建筑是世界观的,不论传统或现存的建筑造型语汇,都必须予以 弃,而以一种新的建筑秩序或以一种将生活抽象的表达来重新诠释一种新的风格”.因此当建筑风格的发展牵涉到创新的问题时,建筑师开始去寻找一种适于当代文化、气候以及材料的建筑风格.然而创新的过程并不容易,主要以 2 种方式呈现:一种是如辛普尔所说将传统或现存的建筑风格都予以 弃,创造出全新的风格;另一种则是向历史学习,从历史中寻求解答.前者对于风格的想法是认定与特定时代背景相关,是不可分离的,因此认为每个时代会产生属于当代的风格并努力去追寻它;而后者的作法就有些类似复古主义(Revivalism)的想法,企图将历史风格套用到当代的建筑中,以解决风格匮乏的窘境.复古主义的作法使得风格与时代背景的绝对关系脱离了,因为再严密的复古也无法回复到过去的时空里,因此风格的定义也开始转变[2].

当折衷主义的想法在 19 世纪被提出时,虽然同样意识到风格的存在但却不仅仅局限于历史与时代的风格,人们把风格当作是一个建筑设计中可用的语汇,不再

是专属于任何时代、任何建筑的风格,而是供建筑师使用的建筑元素,建筑师可以任意地选取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并加以混合运用,以符合当代的需求.至此,风格的意义可说完全地改变了,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也日渐薄弱了.

2 折衷主义之理念与发展

2.1 折衷主义之定义

根据牛津英文字典对折衷主义的定义,主要指在哲学的思考或实践的过程中运用折衷的方式.在《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则指在哲学和神学中,从不同的思想体系中挑选若干学理而不采用各种学说的整个体系[3].而《大美百科全书》对于折衷主义的解释是指在哲学与艺术中,从不同的体系中选取各种学理,以创造新方法或新风格,该词取自希腊文 eklegein(选取或抉择的意思).在哲学上如果一个哲学体系由不同的学说组成,在逻辑上是不兼容的,或者其它方面是相对抗的则被称为折衷,而在艺术上被应用于一个吸收多种美学风格的派别或趋向的创作,这些创作如果在传统意义上不是和谐与美丽的,那至少也是新颖的.

事实上,折衷主义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维多古森(Victor Cousin)在 1830 年提出来的,原指由许多其它体系选取出来从而建构的新体系.折衷主义并不赞同盲目的从过去的哲学体系中直接抓取以为今用,而是希望通过理性的思考并探寻出能否依存于今的适当性[4].根据古森在 1853 年所发表的文章《The True, the Beautiful and the Good》所示,折衷主义的产生是在一个历史决定论时代中研究哲学史所衍生出来的必然结果,人们期望能指认出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所强调的特征因素.但是当我们将其从原本互相矛盾的哲学体系中转移出并加以组合时,却构成一连串的思想体系,古森称之为“活的系统(a living system)”[4].如果从折衷主义的角度来思考建筑的发展,古森所提出的所谓“活的系统”的产生其实是缓解了对于风格抄袭的绝境,同时给建筑师指明了一条更宽广的路.

2.2 折衷主义的发展

折衷主义一开始虽然是在哲学的领域上发展,但这种混合式的想法也影响了当时的艺术表现,例如马奈就将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绘画方式折衷,一方面描写瞬间的视觉品质;另一方面他的题材却是日常的普通事物.这种想法很快地影响了建筑界 . 1853 年 古 森 在 《 Revue Generale del' Architecture》一书中指出:“折衷主义虽然不能创造出新的艺术,但至少在复古主义过渡到未来的新建筑的阶段中产生了有效的转变(缓冲的过渡期)”,又指出“现今的社会不可能会有大家公认的原则,因此建筑师与社会大众在面对未来时便会受到从先前社会所借用而来的原则所影响.折衷主义是一个混合了所有历史风格的结果,其本身虽然有些谬误,

但却是建筑进展的必然经过.在当今所有经过良好设计的建筑物中都会应用过去的一些片断元素,如果从研究、试验和进步的发展来看,我认为其结果是有益的.” 桑姆森(John Summerson)指出了 3 种对不同地区与时代产生不同风格的看法:

(1)考古学:能让我们理解过去每个时代的发展;(2)折衷主义:能够选取来自不同时代的风格并加以组合成为另一种风格;(3)现代性的风格:唯一能够表现当代特色的风格.桑姆森认为考古学与现代性的风格太过于浪漫,因为考古是对过去的黄金时代提出的一种不理性的质疑;而现代性则是对未来产生了不理性的理想化;唯有折衷主义拒绝对过去或未来产生浪漫情怀并企图为现在寻找一个适当的价值与位置[5].而杜让(J.N. L. Durand)在古典主义建筑中找到了如对称、规律、简洁等共性的原则,试图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加以分析并绘成图表,以显示出基本的建筑元素是如何通过理性的几何规则加以组合的[5].杜让的分析与图表将建筑的内在风格与外在风格脱离,违背了古典主义内外在风格相契合的原则,却似乎助长了折衷主义的发展.因此折衷主义的出现使大众的注意力由考古学的标准以及建筑师关注造型与风格的考古问题转移到符合时代性需求的实际问题上了.古森的哲学思考使得建筑师得以在每种风格中选取营建元素(tectonic elements)并配合当代的需求加以重新组合运用[4].但是古森认为,建筑师为了避免建筑设计被人们称为“盖房子的技术”,应该多加入有关风格与美学上的因素[4].因此在新建筑风格的缺乏下,建筑师也不得不采用折衷主义,将过去的资源自由地加以运用,重新组合而成为一种符合当代需求的新风格.在严格的考古学与精确的年代学双重把关之下,使折衷主义的产生较单纯的复古更为理性一些[4].

3 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理念与发展

3.1 历史风格的角色

文艺复兴后古典主义客观立场的动摇,加上人们发现每个时代都拥有其特有的价值与艺术的表现风格,这 2 点都使建筑师们开始质疑,到底哪种建筑风格才合适;同时对风格的追求也开始产生歧异的看法,到底是坚持古典主义的想法继续寻找永恒的原则,抑或是寻找适合时代的风格.但如何才能创造一个新的风格呢,许多新风格的产生是通过否定先前的风格而出现的,但这样的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

[5].建筑师在传统与创新的挣扎中开始向历史寻求解答.文献[4]指出:“复古主义对过去(历史)主要存在着 2 种态度:第一是理想主义者的态度,热衷于寻找特定时期的建筑表现,如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哥特等建筑风格,认为只有重新回到纯净的灵感源泉才能创造出好的当代建筑;其二为犬儒主义者的态度,认为世间的一切不过是过往云烟,就像旁观主义(indifferentism)一样,可以依照实际的需

要灵活地应用各种风格”.通过以上 2 点,建筑师才得以在现成环境中以及业主的愿望下运用某种历史风格,等于是对于建筑风格的解放,然而第二点想法中阐述的建筑风格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可说是完全的脱离了,这种旁观的想法可以成为不受约束的浪漫主义,也有可能沦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业主随心所欲的想法.这种盛行于 19 世纪后半叶的流行现象,称之为折衷主义[4].折衷主义的出现使许多 19世纪的建筑师通过寻找适于今用的历史风格来解决这个问题并恢复所有在历史上想拥有的建筑风格,如从古希腊到哥特、从拜占庭到巴洛克、从文艺复兴到罗马式[4].

折衷主义与复古主义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于历史建筑风格的使用与观念,复古主义认为建筑风格与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主张完全恢复特定时期的特定建筑风格,甚至希望连时代背景也一并恢复,例如支持哥特建筑复古的普金(A. W. N. Pugin)与罗斯金(J. Ruskin)就否定了 19 世纪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状况,希望回复到中世纪的世界中才能建造完全复兴的哥特式建筑[5].有趣的是复古主义虽然使建筑风格与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却忽视了当代的时代背景;而折衷主义虽然也体会到了建筑风格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但却将重点放在创造当代的建筑风格上,对于历史建筑风格的观点是将其看作一个个单独且分离的建筑元素,主张将各种风格混合并选出最符合这个时代的文化、气候、技术、材料的风格来使用,如此不但解决了风格的困境也创造出了符合当代需求的建筑风格.

3.2 混合式的设计手法

折衷主义主要的操作方式就是混合所有历史建筑风格的设计手法.虽然风格的概念是在文艺复兴后才逐渐明朗的,但混合式的设计手法却不是第一次运用,早在 1740 年 Pierre de Vigny(参与过修复中世纪建筑的整建工作)就曾指出“天才必须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工作,他应该接收并使用每种风格中最佳的表现”[4].事实上,回顾建筑的历史,罗马的斗兽场便是将罗马特有的拱和圆形穹窿与希腊的楣梁加以组合所产生的新风格,而文艺复兴时期也曾运用混合建筑元素的设计方式,因为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古代、拜占庭和加洛琳王朝(Carolignian)的建筑元素,而 16 世纪时的英国与法国将古典元素与哥特元素混合运用在建筑中[4].

3.3 实用性与适切性

折衷主义之所以比复古主义更适合未来是因为考虑到适切性的问题,就像 William Wilkins(希腊复古支持者)在 King's College(Cambridge)采用了哥特式的加盖门廊以配合教堂并取得和谐.同样地,Charles Barry 则以哥特式的国会建筑来与周围的哥特式古迹取得和谐[4].而在 1857 年英国的新外交部办公大楼设计竞标中产生了复古主义与折衷主义的对立.在 218 个投标方案中,由 Coe 与 Hofland 所设计的文艺复兴风格虽然获得头奖,George Gillbert Scott 的哥特式复古只获得第 3 名,但 Scott 以哥特式的优点说服了当时的劳工部长而获得设计权.然而当时的古典主义建筑师找来了本身也是古典建筑支持者的首相 Lord

Palmerston 出面来拒绝 Scott 的哥特式方案,而且更向一群哥特式复古者劝说,以Scott 的能力应该有办法以其它风格作出更好的立面,会更便宜、更亮丽、活泼和更符合建筑需求的房子,其实指的就是文艺复兴式的复古.最后 Scott只得采取折衷式的设计方式,找了 Digby Wyatt 来做文艺复兴式的细部.这个事件让人觉得仿佛折衷主义比复古主义更能适应环境[4].1861 年 J. L. Petit在建筑博览会的演讲中也指出英国安女王时期的建筑就是调和了当地建筑风格与当地的环境条件而产生的,是非常适合当地的,并主张应该打破考古学将建筑与生活分离的藩篱,代以由设计师自由地去选择建筑风格的能力,地方性的风格应该成为所有建筑设计的基础[4].因此折衷主义建筑与其它采用混合式设计手法的建筑最大的差异就是实用性与适切性的问题.其风格的表现其实并不是盲目的抓取建筑风格也不是胡乱拼凑组合,而是希望通过理性的思考与抉择来创造出适合当代需要的建筑.就像德国建筑师辛可(Karl Friedrich Schinkel)在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时就运用许多风格的组合并配合当代的新技术,例如铁桁架的运用[5].

3.4 折衷主义建筑的发展

文艺复兴后由于重新恢复对理性与永恒风格的追求,使创新成为建筑师的使命,折衷主义一词在19 世纪初被提出后,可说适时地解救了自启蒙运动以后对于新建筑风格追求的困境,从而成为当时建筑的一种潮流.基本上,一个风格可以被视为由许多不同历史时期风格混合的综合体,但是当一个风格一再的重复出现时,这个风格便成为这个时期的风格特征了[6].因此折衷主义建筑也成为 19 世纪特有的一个建筑表现.但是随着历史的演进,19 世纪末叶到 20 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分离派、未来派、绝对主义、构成主义、纯粹主义乃至包豪斯一系列的现代建筑运动接连的出现,建筑师又开始积极地强调创新并主张要摆脱对传统的模仿,只有拒绝所有过去的风格才能创造出前所未见的新风格[7].这种反历史的创造观使建筑师不屑或不愿去面对历史传统而刻意 弃过去的风格.然而就如同文艺复兴后陷入对新建筑风格追求的困境一样,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后,由现代主义大师菲力普•约翰迅(Philip Johnson)带头再次闯进折衷主义的殿堂,并指出:“我将来的方向是清楚的,是走折衷主义的传统,但不是学院式的复古主义,不用古典的柱式,也不用哥特的尖塔,我将选取一切历史中我所喜爱的元素,我们不能不知历史.”

[8]

这一转变固然耐人寻味,但如果以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不难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而文艺复兴、19 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4 个时期的建筑发展正好符合了唯物辩证法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像文艺复兴与现代主义这种强调绝对理性与追求永恒原则的时代后,必定会有相反的观念与论点出现[5],而这种相对的思潮与理论必定也会寻求一种折衷的方式来产生一种新的思潮与理论,折衷主义就是扮演着这种缓冲的角

色,因此折衷主义建筑的发展也可说是新建筑风格得以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4 结束语

基于人类所加工的器物或人类所创造的艺术文化,往往大部分都只是将既有的风格加以全新的或部份类似新的组合而成,而这就是折衷的手法.纵观建筑历史,建筑的创造过程也是不可能完全创新,古典主义或复古主义都必须借助历史风格才能得以发展;现代主义在风格上的革新虽然与传统有着明显不同,却也同样迷失在自己的“传统”之中,例如国际式的出现,使相同的风格一再出现,了无新意,因而再次造成风格匮乏的困境[8].如何理性地选取适用的建筑风格而非一味的抄袭,正是折衷主义所强调的论点.折衷主义理念的出现使得以往使用混合式设计手法的建筑师们有了理论的依据,从传统到未来的建筑发展中也占有了一个缓冲过渡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希格弗莱德•吉迪恩. 空间•时间•建筑——一个新传统的成长

[M]. 王锦堂, 孙全文, 译.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2]克鲁夫特. 建筑理论史[M]. 王贵祥,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2005.

[3]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K].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4]Collins P. Changing Ideals in Modern Architecture[M]. Montreal: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1978.

[5]Gelernter M. Sources of Architectural Form: A critical history of

Western design theory[M].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5.

[6]Burden E. Element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 visual resource[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1995.

[7]Patrick N. 世界建筑艺术史[M]. 顾孟朝, 张百平, 译.北京: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8]肯尼斯•弗兰姆普敦.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 张钦楠,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

西方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浅析

摘 要:随着建筑风格概念的产生,折衷主义扮演着文艺复兴之后不同历史时期过渡的缓冲角色,其历史价值有着辨证法的深刻意义.从这个方向探索了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理念与发展,并以风格概念发展的角度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文艺复兴;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历史价值

Simple analysis of Architecture Style on Eclecticism in Western

world

Abstract: With the birth of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concepts, the eclecticism has been the cushionthrough different eras after the Renaissance, with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dialectic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erception of the eclecticist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its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cept of style and its development.

Key words: Renaissance; Eclecticism; architectural style; historical value

文艺复兴以前,建筑师追求的是永恒的建筑语言,因而在西方建筑理论界并没有建筑风格的概念.文艺复兴后,随着考古学与实证科学的兴起,人们开始质疑永恒性话题,同时强调个性与变化,并认为历史不是一个不间断的持续过程,而是由一连串的个别事件构成.因此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表徵,所产生的形式也各不相同,风格的概念由此产生.随着风格概念的深入人心,由 19 世纪产生的折衷主义建筑便企图从历史传统中引导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风格来,使形式脱离原有建筑本体而产生了多样性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新的建筑风格即“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1].

1 建筑风格

1.1 风格的定义

“风格”的英文词 style 是由拉丁文 stilus 及希腊文的 stylos 合并成的 stylus 发展而来的,其原义为书写与雕刻的工具,后来演变成为一种个人的写作风格;到 16 世纪时成为一种文体风格;18 世纪初开始演变为一种构造的技巧及方法;19 世纪初“风格”已经演变为建筑装饰上的一种独特特征.自“风格”成

为人类书写习惯特征后便与文学息息相关,16 世纪有意大利评论家曾说:“艺术家仅依靠习惯或记忆来表现其艺术风格而没有仔细地思考其表现过程”,因此我们每个人拥有的艺术风格可能是由个人习惯及对某些形态的癖好所组成,这类个人习惯及形态癖好由此往往成为我们探讨建筑师风格的起点.风格在文艺复兴后更意味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独特的美学、方法或价值,到了 18世纪这个观念已经很牢固了.因此风格除了指涉艺术家或建筑师个人特色之外,18 世纪后也成为一个特定文化时期的独特美学方法或价值的代名词,其中就包含了建筑风格.

1.2 建筑风格的产生

风格虽然一开始由文学而来,但在艺术上应用却大约从 16 世纪末才开始,而直到 18 世纪末才成为艺术史中 1 个专有名词,主要由温克尔曼在 1764年出版的《古代艺术史》中开始使用.当时风格的概念是强调对客体的表现,因此一开始就跟历史考古结合在一起.西方历史在文艺复兴时被视为是延续古希腊、罗马以后的发展,以这个观点看,中世纪则是一个不幸的断层.但在文艺复兴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各个时代的历史分歧,历史开始被视为是一连串的个别事件组成,人们开始区分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等建筑风格,认为从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及价值.由于古希腊、罗马与中世纪时期的古典主义建筑师追求的是永恒的建筑语言,强调理性和客观的建筑表现,因此并无建筑风格的概念.在文艺复兴后建筑风格的概念才逐渐明朗.随着考古学与实证科学的兴起,人们开始质疑永恒性话题并开始强调个性与变化,从而回过头来审视历史,才发现建筑风格的产生与特定的时代、地区、文化、气候以及材料等种种因素息息相关、不可分离.

1.3 建筑风格意义的转变

19 世纪德国著名的建筑师辛普尔(G • Semper)曾指出“未来的建筑是世界观的,不论传统或现存的建筑造型语汇,都必须予以 弃,而以一种新的建筑秩序或以一种将生活抽象的表达来重新诠释一种新的风格”.因此当建筑风格的发展牵涉到创新的问题时,建筑师开始去寻找一种适于当代文化、气候以及材料的建筑风格.然而创新的过程并不容易,主要以 2 种方式呈现:一种是如辛普尔所说将传统或现存的建筑风格都予以 弃,创造出全新的风格;另一种则是向历史学习,从历史中寻求解答.前者对于风格的想法是认定与特定时代背景相关,是不可分离的,因此认为每个时代会产生属于当代的风格并努力去追寻它;而后者的作法就有些类似复古主义(Revivalism)的想法,企图将历史风格套用到当代的建筑中,以解决风格匮乏的窘境.复古主义的作法使得风格与时代背景的绝对关系脱离了,因为再严密的复古也无法回复到过去的时空里,因此风格的定义也开始转变[2].

当折衷主义的想法在 19 世纪被提出时,虽然同样意识到风格的存在但却不仅仅局限于历史与时代的风格,人们把风格当作是一个建筑设计中可用的语汇,不再

是专属于任何时代、任何建筑的风格,而是供建筑师使用的建筑元素,建筑师可以任意地选取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并加以混合运用,以符合当代的需求.至此,风格的意义可说完全地改变了,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也日渐薄弱了.

2 折衷主义之理念与发展

2.1 折衷主义之定义

根据牛津英文字典对折衷主义的定义,主要指在哲学的思考或实践的过程中运用折衷的方式.在《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则指在哲学和神学中,从不同的思想体系中挑选若干学理而不采用各种学说的整个体系[3].而《大美百科全书》对于折衷主义的解释是指在哲学与艺术中,从不同的体系中选取各种学理,以创造新方法或新风格,该词取自希腊文 eklegein(选取或抉择的意思).在哲学上如果一个哲学体系由不同的学说组成,在逻辑上是不兼容的,或者其它方面是相对抗的则被称为折衷,而在艺术上被应用于一个吸收多种美学风格的派别或趋向的创作,这些创作如果在传统意义上不是和谐与美丽的,那至少也是新颖的.

事实上,折衷主义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维多古森(Victor Cousin)在 1830 年提出来的,原指由许多其它体系选取出来从而建构的新体系.折衷主义并不赞同盲目的从过去的哲学体系中直接抓取以为今用,而是希望通过理性的思考并探寻出能否依存于今的适当性[4].根据古森在 1853 年所发表的文章《The True, the Beautiful and the Good》所示,折衷主义的产生是在一个历史决定论时代中研究哲学史所衍生出来的必然结果,人们期望能指认出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所强调的特征因素.但是当我们将其从原本互相矛盾的哲学体系中转移出并加以组合时,却构成一连串的思想体系,古森称之为“活的系统(a living system)”[4].如果从折衷主义的角度来思考建筑的发展,古森所提出的所谓“活的系统”的产生其实是缓解了对于风格抄袭的绝境,同时给建筑师指明了一条更宽广的路.

2.2 折衷主义的发展

折衷主义一开始虽然是在哲学的领域上发展,但这种混合式的想法也影响了当时的艺术表现,例如马奈就将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绘画方式折衷,一方面描写瞬间的视觉品质;另一方面他的题材却是日常的普通事物.这种想法很快地影响了建筑界 . 1853 年 古 森 在 《 Revue Generale del' Architecture》一书中指出:“折衷主义虽然不能创造出新的艺术,但至少在复古主义过渡到未来的新建筑的阶段中产生了有效的转变(缓冲的过渡期)”,又指出“现今的社会不可能会有大家公认的原则,因此建筑师与社会大众在面对未来时便会受到从先前社会所借用而来的原则所影响.折衷主义是一个混合了所有历史风格的结果,其本身虽然有些谬误,

但却是建筑进展的必然经过.在当今所有经过良好设计的建筑物中都会应用过去的一些片断元素,如果从研究、试验和进步的发展来看,我认为其结果是有益的.” 桑姆森(John Summerson)指出了 3 种对不同地区与时代产生不同风格的看法:

(1)考古学:能让我们理解过去每个时代的发展;(2)折衷主义:能够选取来自不同时代的风格并加以组合成为另一种风格;(3)现代性的风格:唯一能够表现当代特色的风格.桑姆森认为考古学与现代性的风格太过于浪漫,因为考古是对过去的黄金时代提出的一种不理性的质疑;而现代性则是对未来产生了不理性的理想化;唯有折衷主义拒绝对过去或未来产生浪漫情怀并企图为现在寻找一个适当的价值与位置[5].而杜让(J.N. L. Durand)在古典主义建筑中找到了如对称、规律、简洁等共性的原则,试图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加以分析并绘成图表,以显示出基本的建筑元素是如何通过理性的几何规则加以组合的[5].杜让的分析与图表将建筑的内在风格与外在风格脱离,违背了古典主义内外在风格相契合的原则,却似乎助长了折衷主义的发展.因此折衷主义的出现使大众的注意力由考古学的标准以及建筑师关注造型与风格的考古问题转移到符合时代性需求的实际问题上了.古森的哲学思考使得建筑师得以在每种风格中选取营建元素(tectonic elements)并配合当代的需求加以重新组合运用[4].但是古森认为,建筑师为了避免建筑设计被人们称为“盖房子的技术”,应该多加入有关风格与美学上的因素[4].因此在新建筑风格的缺乏下,建筑师也不得不采用折衷主义,将过去的资源自由地加以运用,重新组合而成为一种符合当代需求的新风格.在严格的考古学与精确的年代学双重把关之下,使折衷主义的产生较单纯的复古更为理性一些[4].

3 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理念与发展

3.1 历史风格的角色

文艺复兴后古典主义客观立场的动摇,加上人们发现每个时代都拥有其特有的价值与艺术的表现风格,这 2 点都使建筑师们开始质疑,到底哪种建筑风格才合适;同时对风格的追求也开始产生歧异的看法,到底是坚持古典主义的想法继续寻找永恒的原则,抑或是寻找适合时代的风格.但如何才能创造一个新的风格呢,许多新风格的产生是通过否定先前的风格而出现的,但这样的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

[5].建筑师在传统与创新的挣扎中开始向历史寻求解答.文献[4]指出:“复古主义对过去(历史)主要存在着 2 种态度:第一是理想主义者的态度,热衷于寻找特定时期的建筑表现,如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哥特等建筑风格,认为只有重新回到纯净的灵感源泉才能创造出好的当代建筑;其二为犬儒主义者的态度,认为世间的一切不过是过往云烟,就像旁观主义(indifferentism)一样,可以依照实际的需

要灵活地应用各种风格”.通过以上 2 点,建筑师才得以在现成环境中以及业主的愿望下运用某种历史风格,等于是对于建筑风格的解放,然而第二点想法中阐述的建筑风格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可说是完全的脱离了,这种旁观的想法可以成为不受约束的浪漫主义,也有可能沦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业主随心所欲的想法.这种盛行于 19 世纪后半叶的流行现象,称之为折衷主义[4].折衷主义的出现使许多 19世纪的建筑师通过寻找适于今用的历史风格来解决这个问题并恢复所有在历史上想拥有的建筑风格,如从古希腊到哥特、从拜占庭到巴洛克、从文艺复兴到罗马式[4].

折衷主义与复古主义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于历史建筑风格的使用与观念,复古主义认为建筑风格与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主张完全恢复特定时期的特定建筑风格,甚至希望连时代背景也一并恢复,例如支持哥特建筑复古的普金(A. W. N. Pugin)与罗斯金(J. Ruskin)就否定了 19 世纪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状况,希望回复到中世纪的世界中才能建造完全复兴的哥特式建筑[5].有趣的是复古主义虽然使建筑风格与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却忽视了当代的时代背景;而折衷主义虽然也体会到了建筑风格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但却将重点放在创造当代的建筑风格上,对于历史建筑风格的观点是将其看作一个个单独且分离的建筑元素,主张将各种风格混合并选出最符合这个时代的文化、气候、技术、材料的风格来使用,如此不但解决了风格的困境也创造出了符合当代需求的建筑风格.

3.2 混合式的设计手法

折衷主义主要的操作方式就是混合所有历史建筑风格的设计手法.虽然风格的概念是在文艺复兴后才逐渐明朗的,但混合式的设计手法却不是第一次运用,早在 1740 年 Pierre de Vigny(参与过修复中世纪建筑的整建工作)就曾指出“天才必须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工作,他应该接收并使用每种风格中最佳的表现”[4].事实上,回顾建筑的历史,罗马的斗兽场便是将罗马特有的拱和圆形穹窿与希腊的楣梁加以组合所产生的新风格,而文艺复兴时期也曾运用混合建筑元素的设计方式,因为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古代、拜占庭和加洛琳王朝(Carolignian)的建筑元素,而 16 世纪时的英国与法国将古典元素与哥特元素混合运用在建筑中[4].

3.3 实用性与适切性

折衷主义之所以比复古主义更适合未来是因为考虑到适切性的问题,就像 William Wilkins(希腊复古支持者)在 King's College(Cambridge)采用了哥特式的加盖门廊以配合教堂并取得和谐.同样地,Charles Barry 则以哥特式的国会建筑来与周围的哥特式古迹取得和谐[4].而在 1857 年英国的新外交部办公大楼设计竞标中产生了复古主义与折衷主义的对立.在 218 个投标方案中,由 Coe 与 Hofland 所设计的文艺复兴风格虽然获得头奖,George Gillbert Scott 的哥特式复古只获得第 3 名,但 Scott 以哥特式的优点说服了当时的劳工部长而获得设计权.然而当时的古典主义建筑师找来了本身也是古典建筑支持者的首相 Lord

Palmerston 出面来拒绝 Scott 的哥特式方案,而且更向一群哥特式复古者劝说,以Scott 的能力应该有办法以其它风格作出更好的立面,会更便宜、更亮丽、活泼和更符合建筑需求的房子,其实指的就是文艺复兴式的复古.最后 Scott只得采取折衷式的设计方式,找了 Digby Wyatt 来做文艺复兴式的细部.这个事件让人觉得仿佛折衷主义比复古主义更能适应环境[4].1861 年 J. L. Petit在建筑博览会的演讲中也指出英国安女王时期的建筑就是调和了当地建筑风格与当地的环境条件而产生的,是非常适合当地的,并主张应该打破考古学将建筑与生活分离的藩篱,代以由设计师自由地去选择建筑风格的能力,地方性的风格应该成为所有建筑设计的基础[4].因此折衷主义建筑与其它采用混合式设计手法的建筑最大的差异就是实用性与适切性的问题.其风格的表现其实并不是盲目的抓取建筑风格也不是胡乱拼凑组合,而是希望通过理性的思考与抉择来创造出适合当代需要的建筑.就像德国建筑师辛可(Karl Friedrich Schinkel)在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时就运用许多风格的组合并配合当代的新技术,例如铁桁架的运用[5].

3.4 折衷主义建筑的发展

文艺复兴后由于重新恢复对理性与永恒风格的追求,使创新成为建筑师的使命,折衷主义一词在19 世纪初被提出后,可说适时地解救了自启蒙运动以后对于新建筑风格追求的困境,从而成为当时建筑的一种潮流.基本上,一个风格可以被视为由许多不同历史时期风格混合的综合体,但是当一个风格一再的重复出现时,这个风格便成为这个时期的风格特征了[6].因此折衷主义建筑也成为 19 世纪特有的一个建筑表现.但是随着历史的演进,19 世纪末叶到 20 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分离派、未来派、绝对主义、构成主义、纯粹主义乃至包豪斯一系列的现代建筑运动接连的出现,建筑师又开始积极地强调创新并主张要摆脱对传统的模仿,只有拒绝所有过去的风格才能创造出前所未见的新风格[7].这种反历史的创造观使建筑师不屑或不愿去面对历史传统而刻意 弃过去的风格.然而就如同文艺复兴后陷入对新建筑风格追求的困境一样,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后,由现代主义大师菲力普•约翰迅(Philip Johnson)带头再次闯进折衷主义的殿堂,并指出:“我将来的方向是清楚的,是走折衷主义的传统,但不是学院式的复古主义,不用古典的柱式,也不用哥特的尖塔,我将选取一切历史中我所喜爱的元素,我们不能不知历史.”

[8]

这一转变固然耐人寻味,但如果以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不难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而文艺复兴、19 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4 个时期的建筑发展正好符合了唯物辩证法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像文艺复兴与现代主义这种强调绝对理性与追求永恒原则的时代后,必定会有相反的观念与论点出现[5],而这种相对的思潮与理论必定也会寻求一种折衷的方式来产生一种新的思潮与理论,折衷主义就是扮演着这种缓冲的角

色,因此折衷主义建筑的发展也可说是新建筑风格得以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4 结束语

基于人类所加工的器物或人类所创造的艺术文化,往往大部分都只是将既有的风格加以全新的或部份类似新的组合而成,而这就是折衷的手法.纵观建筑历史,建筑的创造过程也是不可能完全创新,古典主义或复古主义都必须借助历史风格才能得以发展;现代主义在风格上的革新虽然与传统有着明显不同,却也同样迷失在自己的“传统”之中,例如国际式的出现,使相同的风格一再出现,了无新意,因而再次造成风格匮乏的困境[8].如何理性地选取适用的建筑风格而非一味的抄袭,正是折衷主义所强调的论点.折衷主义理念的出现使得以往使用混合式设计手法的建筑师们有了理论的依据,从传统到未来的建筑发展中也占有了一个缓冲过渡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希格弗莱德•吉迪恩. 空间•时间•建筑——一个新传统的成长

[M]. 王锦堂, 孙全文, 译.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2]克鲁夫特. 建筑理论史[M]. 王贵祥,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2005.

[3]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K].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4]Collins P. Changing Ideals in Modern Architecture[M]. Montreal: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1978.

[5]Gelernter M. Sources of Architectural Form: A critical history of

Western design theory[M].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5.

[6]Burden E. Element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 visual resource[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1995.

[7]Patrick N. 世界建筑艺术史[M]. 顾孟朝, 张百平, 译.北京: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8]肯尼斯•弗兰姆普敦.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 张钦楠,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


相关内容

  • 浅析湖南大学校园建筑的美学传承
  • 摘要:通过对湖南大学校园公共建筑的背景.风格及文化的研究,了解到在岳麓山文化背景下的校园建筑的美学传承. 关键词:建筑:美学:传承 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2-0062-02 1.前言 随着城市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当代中国建 ...

  • 浅析新古典主义风格景观设计
  • 浅析新古典主义风格景观设计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景观设计方面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特点.所谓的新古典主义,就是在对古典艺术进行适当简化的同时,融入部分当代审美文化,从而创造出的一种设计文化.新古典主义风格所追求的就是怀古与现代的结合,这也是当代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当代的景观设计的发展也体现了这一趋势.本文通 ...

  • 浅析"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风格
  • 摘要:"新艺术运动"是欧洲和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创的一个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过渡的装饰设计方向.本文主要从建筑装饰.园林设计.室内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这一时期艺术设计的风格进行综合的陈述和分析. 关键词:新艺术;艺术设计;风格;建筑装饰;园林设计;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J01 ...

  • 浅析现代主义对新中式建筑风格的影响
  • 摘 要:有人把古典的中式风格比作文言文,有人则将兼融中式元素和现代材质的新中式风格比作一首清雅含蓄的散文诗.新中式更多的是一种包容,而不是一种摒弃.新中式并不是对中式风格的扬弃,更不是对纯粹中式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巧妙融合,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又具 ...

  • 新古典主义风格室内设计
  • 摘要 现代装饰艺术在室内装饰中极力反对从古罗马到洛可可等一系列旧的传统样式,主张引进现代抽象艺术的创作思想及其成果,力求创造出适应工业时代潮流.独具新意的简化装饰,简约而实用,设计简朴.通俗,更贴近人们的口常生活.因为有着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因而现代风格更富有时代气息.本文重点讲述室内设计 ...

  • 浅析地域性现代建筑发展
  • 浅析地域性现代建筑发展 [摘 要] 现代主义经过上世纪中叶之后有了较大的发展,由此建筑界中也产生了一股强势的发展潮流,进而使得全球范围的建筑文化出现了单方面的同化,而这股潮流就是西方建筑.由此世界建筑的风格受这种环境的影响而逐渐类同,严重缺乏了具有个性化地域的建筑.而之后建筑文脉的重要性随着后现代主 ...

  •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影视字幕的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性解读 2 从自然主义的角度探讨<名利场>中利倍加的奋斗与失败 3 质本洁来还洁去--解读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情人生 4 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 5 中美面子观比较及其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启示 6 译者主体性 ...

  • 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 2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情景喜剧差异性的原因 3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象征意义 4 英汉自谦语的对比研究 5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 ...

  • 浅析新艺术运动与设计
  • 摘要:通过对新艺术运动与设计起源.发展及特征的描述,揭示出它作为从传统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变的中介环节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艺术运动 风格 生命力 想象力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和设计领域的重要事件,波及整个欧洲和美国,内容涉及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也有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