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立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的探讨

  摘要 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是确保企业内控制度有效的重要工作。重点要针对内部审计制度、责任控制制度、业务处理程序等进行审计。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程序的建立,大体可分为健全性测试阶段、符合性测试阶段、实质性测试阶段和全面评价阶段。审计中要推行职务不相容制度,突出董事会的核心作用,重程序监督,强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监督。   关键词 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程序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其经营行为不偏离其目标,运用控制论中的平衡偏差原理,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调节、沟通和约束的过程。内部控制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审查、分析测试、评价,确定其可信程度,从而对制度产生的结果做出鉴定的一种现代审计方法。      一、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的内容      1.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是经济制度改革的产物,越是经济搞活,越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内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这是改革和开放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加强内审监督,可减少或避免出现违法乱纪,起到“把关”和“保驾”的作用。   2.建立责任控制制度   指以单位内部各部门、层次及人员之间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控制制度。一是工作岗位责任制度,即从领导到职工按工作岗位确定的责任和权力;二是各部门、各层次的责任制,它的对象不是个人,而是部门按各自的职能任务和性质划分的职权,各司其职,各行其权,各尽其责。这里最重要的是既要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作用,又要做到密切协作,通力合作。   3.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制度   指单位内部为全面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制定标准程序及实施要求,达到有效控制、取得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它一般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生产经营质量控制制度,它主要围绕作业过程和生产经营质量与劳动效率等方面进行;二是进行业务结算手续控制制度,指经营管理活动中各环节必须履行的手续控制制度规定,如:对外合同审批,采购供应环节中的计划、审批、采购、验收、保管、付款、记录和复核各步骤手续是否健全合规;三是经营管理程序控制制度。如上述采购环节各步骤必须分别是由生产部门、业务部门、采购部门、仓储部门、财务部门逐一完成。   4.会计控制制度   指财会部门为了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财产安全完整和会计资料的正确可靠而制订的各种财务处理规程和防范措施与办法。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部分。它包括:(1)人员的分工负责制。(2)资金收付程序控制制度。(3)严格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记录制度和会计报表编制报告制度。(4)财产和凭单控制制度。   5.内部牵制制度   主要指财经业务处理要做到相互制约和监督所制订的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其核心要求是任何会计事项都必须经过两个以上部门或人员处理。如会计与出纳分管、账物分管、审批与经办分管等。这种利用职务分工进行相互牵制的制度,也是判断组织责任控制手段功能是否健全的主要标志。      二、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的程序      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程序的建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健全性测试阶段、符合性测试阶段、实质性测试阶段、全面评价阶段。   1.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测试阶段   主要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础情况,这是审查内控制度的第一步。其方法步骤是:首先查阅收集资料,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单位性质、组织机构、经营范围、各种内控制度、业务处理程序和手续等;其次,将上面了解的情况,应用记述法、调查表法、流程图法,把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直接描述出来,了解其健全程度和完整程度;最后,汇总调查结果,确定符合性测试的人员分工,重点和方法等。   2.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阶段   进一步检查内控制度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是否得到贯彻执行,执行程度如何,其中有何缺陷和薄弱环节,确定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可信赖程度,以确定下一阶段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和方法。测试的过程,就是对调查结果进行查证核实的过程。进行符合性测试的方法主要有凭证测试、实地测试、实验测试三种。   3.内控制度实质性测试阶段   就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会计处理程序发挥作用程度的测试。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内部会计处理程序发挥作用下所产生会计数据的可信性,从而揭示内控制度的实质问题,以便审计人员据以做出审计结论。这一阶段,通过对内控制度的调查、测试和评价,给予信赖的,则实质性测试份量和程度就可以相对减少;反之可定为审计重点,并增加实质性测试的份量和程度,找出问题所在,收集审计证据,确定性质,以便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做出切实、全面、公正、准确的评价结论。   4.全面评价阶段   在实质性测试结束后,根据其测试结果,编写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有效性做出全面评价,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并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以据此改进工作,完善内控制度,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三、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审计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在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应注意:   1.企业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合法性原则;二是全员管理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利;三是全面性原则;四是动态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设应随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不断修订和完善;五是成本效益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2.推行职务不相容制度,杜绝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   交叉任职主要体现在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董事会和经理层人员重叠。这种交叉任职的后果是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权责不清,制衡力量弱化。资金调拨、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方面出现的决策失误往往在于交叉任职,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构建首先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董事会和经理层班子分设,避免人员重叠。   3.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我国公司制企业的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严重缺位,这对改善内控环境是极为不利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其次实行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适当外部化,引入外部独立董事,以期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设立专门委员会,从而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   4.在内部控制的监督上,克服重程序监督,轻对内部人监督的倾向   当前,许多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只是强调对审批程序的监督,而不论人做得对不对,只要有人签字,就算控制监督到位了。因此,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上,必须坚决克服重程序监督,轻对内部人监督的倾向,真正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内部控制监督;二是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的控制监督;三是加强对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从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机制。   5.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监督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有效,单位的内控目标是否达到,并负责向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提出建议和报告。就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而言,内部审计机构应对董事会(而不是对总经理)负责,接受监事会指导,并能够完善监事会监督功能并对董事会在一定程序上产生制衡作用。      作者简介:赖虹臣女,籍贯:重庆,职称学历:大本,助理会计师。

  摘要 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是确保企业内控制度有效的重要工作。重点要针对内部审计制度、责任控制制度、业务处理程序等进行审计。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程序的建立,大体可分为健全性测试阶段、符合性测试阶段、实质性测试阶段和全面评价阶段。审计中要推行职务不相容制度,突出董事会的核心作用,重程序监督,强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监督。   关键词 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程序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其经营行为不偏离其目标,运用控制论中的平衡偏差原理,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调节、沟通和约束的过程。内部控制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审查、分析测试、评价,确定其可信程度,从而对制度产生的结果做出鉴定的一种现代审计方法。      一、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的内容      1.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是经济制度改革的产物,越是经济搞活,越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内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这是改革和开放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加强内审监督,可减少或避免出现违法乱纪,起到“把关”和“保驾”的作用。   2.建立责任控制制度   指以单位内部各部门、层次及人员之间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控制制度。一是工作岗位责任制度,即从领导到职工按工作岗位确定的责任和权力;二是各部门、各层次的责任制,它的对象不是个人,而是部门按各自的职能任务和性质划分的职权,各司其职,各行其权,各尽其责。这里最重要的是既要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作用,又要做到密切协作,通力合作。   3.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制度   指单位内部为全面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制定标准程序及实施要求,达到有效控制、取得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它一般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生产经营质量控制制度,它主要围绕作业过程和生产经营质量与劳动效率等方面进行;二是进行业务结算手续控制制度,指经营管理活动中各环节必须履行的手续控制制度规定,如:对外合同审批,采购供应环节中的计划、审批、采购、验收、保管、付款、记录和复核各步骤手续是否健全合规;三是经营管理程序控制制度。如上述采购环节各步骤必须分别是由生产部门、业务部门、采购部门、仓储部门、财务部门逐一完成。   4.会计控制制度   指财会部门为了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财产安全完整和会计资料的正确可靠而制订的各种财务处理规程和防范措施与办法。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部分。它包括:(1)人员的分工负责制。(2)资金收付程序控制制度。(3)严格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记录制度和会计报表编制报告制度。(4)财产和凭单控制制度。   5.内部牵制制度   主要指财经业务处理要做到相互制约和监督所制订的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其核心要求是任何会计事项都必须经过两个以上部门或人员处理。如会计与出纳分管、账物分管、审批与经办分管等。这种利用职务分工进行相互牵制的制度,也是判断组织责任控制手段功能是否健全的主要标志。      二、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的程序      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程序的建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健全性测试阶段、符合性测试阶段、实质性测试阶段、全面评价阶段。   1.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测试阶段   主要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础情况,这是审查内控制度的第一步。其方法步骤是:首先查阅收集资料,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单位性质、组织机构、经营范围、各种内控制度、业务处理程序和手续等;其次,将上面了解的情况,应用记述法、调查表法、流程图法,把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直接描述出来,了解其健全程度和完整程度;最后,汇总调查结果,确定符合性测试的人员分工,重点和方法等。   2.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阶段   进一步检查内控制度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是否得到贯彻执行,执行程度如何,其中有何缺陷和薄弱环节,确定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可信赖程度,以确定下一阶段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和方法。测试的过程,就是对调查结果进行查证核实的过程。进行符合性测试的方法主要有凭证测试、实地测试、实验测试三种。   3.内控制度实质性测试阶段   就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会计处理程序发挥作用程度的测试。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内部会计处理程序发挥作用下所产生会计数据的可信性,从而揭示内控制度的实质问题,以便审计人员据以做出审计结论。这一阶段,通过对内控制度的调查、测试和评价,给予信赖的,则实质性测试份量和程度就可以相对减少;反之可定为审计重点,并增加实质性测试的份量和程度,找出问题所在,收集审计证据,确定性质,以便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做出切实、全面、公正、准确的评价结论。   4.全面评价阶段   在实质性测试结束后,根据其测试结果,编写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有效性做出全面评价,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并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以据此改进工作,完善内控制度,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三、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审计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在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应注意:   1.企业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合法性原则;二是全员管理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利;三是全面性原则;四是动态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设应随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不断修订和完善;五是成本效益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2.推行职务不相容制度,杜绝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   交叉任职主要体现在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董事会和经理层人员重叠。这种交叉任职的后果是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权责不清,制衡力量弱化。资金调拨、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方面出现的决策失误往往在于交叉任职,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构建首先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董事会和经理层班子分设,避免人员重叠。   3.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我国公司制企业的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严重缺位,这对改善内控环境是极为不利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其次实行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适当外部化,引入外部独立董事,以期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设立专门委员会,从而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   4.在内部控制的监督上,克服重程序监督,轻对内部人监督的倾向   当前,许多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只是强调对审批程序的监督,而不论人做得对不对,只要有人签字,就算控制监督到位了。因此,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上,必须坚决克服重程序监督,轻对内部人监督的倾向,真正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内部控制监督;二是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的控制监督;三是加强对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从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机制。   5.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监督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有效,单位的内控目标是否达到,并负责向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提出建议和报告。就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而言,内部审计机构应对董事会(而不是对总经理)负责,接受监事会指导,并能够完善监事会监督功能并对董事会在一定程序上产生制衡作用。      作者简介:赖虹臣女,籍贯:重庆,职称学历:大本,助理会计师。


相关内容

  • 基于新时期下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研究
  •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我国不同企业的发展,加快了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进程.对于不同企业来说,企业财务部门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增加对自身的财务体系的关注度,增加对自身内部控制和 ...

  • 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就失效的原因及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对策分析: 控制失效: 原因 在各个类型的企业当中,都普遍存在着突出的内部人控现象,监督和制约乏力,企业资源配置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内外部的欺诈行为也不时发生.而从目前发现的绝大 ...

  • 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防范企业风险
  • 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成都蜀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防范企业风险 许燕 V.,.,.,.,VVV.,VV.,V.,.,VVVV.,.,V.,.,.,.,.,.,V.,.,.,.,V 摘要: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防范企业的风险.是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国目前的内控制度却极为不完善.时风险的防范 ...

  • 论企业部门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 摘要: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企业内部审计内涵.当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现状.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所起到的作用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会计控制:作用 内部是一种自律性监督,由 ...

  •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 如何让内部控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内容摘要]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认识.探讨.研究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将围绕内控的含义.作用.组成部分以及当前国内的内控现状展开探讨,并就以上方面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分析,提出如何完善和发展内部控制的建议 ...

  •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研究
  • 摘 要: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降落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 探讨 内控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与内控政策落地相匹配的方式.自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 ...

  • 浅议如何加强财务内控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 摘要:财务内控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并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快步发展,建立切实可行的企业财务内部体系已经越来越受到了多数企业的重视.财务内控作为当代的一种新型管理方式,有利于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财务内控在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中的意义,及如何加 ...

  •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研究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因素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主导型作用在逐步加强.事业单位作为我国政府部门的辅助机构,虽然是建立在非盈利基础上的社会职能部门.事业单位为了适应当今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环境,纷纷建立起了相应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自身涉及到的各项经济活动.但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中还存在着很 ...

  • 内部控制介绍
  •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 来源:<会计研究>2009年第02期 作者:张龙平; 陈作习; 宋浩; 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规范要求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 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