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条例]的九年之痒

  2014年9月23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召开直销座谈会,就完善直销行业法律法规和规范行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落实国家工商总局直销监管局《关于开展直销行业规范发展法律法规问题研究的通知》精神。   这一时间节点,距离2005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颁发的《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两部行政法规,已经九年了。   九年,行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九年,企业、直销人在用自己的行为不断为行业正名;九年间,行业对于两部《条例》修订的呼声从未停歇过。而今,这一呼声是否到了给予应答的时候,很多人都给予了莫大的关注。我们亦不例外。姑且,让我们一起分析直销立法走过的这九年,立法与现实的那些事儿,看看《条例》的九年之痒到底有哪些?   法律中的直销   如今,很多人提起直销,依旧辨识不清其具体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直销”呢?这个问题尽管在国际上经过了将近一百年的理论研究和市场实践,已经没有太多的歧义。但在中国,它却是一个需要清晰解决的问题。因为在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的二十多年历史中,不同的人对直销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其中,理论研究界对于“直销是什么”的回答是一个版本;行业主管部门和各级监管者对于“直销是什么”的回答又是一个版本;而中国直销行业的企业界在直销的实践活动中,对于“直销是什么”的回答则又是另外一个版本。   在《直销管理条例》中,中国直销的法律概念得到了完整阐述。其具体内容就是:所谓直销,指的是直销企业通过签署合同雇佣无底薪销售人员,在固定地点之外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营销行为。在这个表述之外,目前中国的其他商业法律中,还没有出现对于直销概念的基本定义。因此,这个概念,尽管只是直销行政法规中对于直销的解读,但它还是可以确认为中国法律对于直销的准确界定,而且是唯一的,所以,它代表中国直销的法律概念。   关键问题在于,对于这个中国直销的法律概念,我们到底如何去理解?中国市场学会直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胡远江表示,可以从三个关键点来入手:第一,它符合营销学上狭义直销的基本概念,强调了人作为渠道与推广主体;第二,它符合国际直销的基本概念,但是和国际直销又有区别,它没有明确其多层次性质,而是更加倾向于单层次销售行为;第三,直销的行为发生必须有一个前提,即是经过批准的直销企业才能开展直销这种行为,而没有获得批准可以从事直销的企业,则不能开展直销,这就把营销学上的企业自主选择营销方式变为了一种行政许可下的垄断权益。   对于这个中国直销的法律概念,客观地讲,它定义非常明确,从基础层面上解决了国际直销的营销学内容,但是留下了市场实践中约定俗成的多层次原则的模糊性。值得肯定的是,这种界定,它的出发点是为了不给“金字塔销售”行为留下骚扰空间,是为了中国直销行 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事实上也为国际直销的实践行为带来很多矛盾和两层皮的现象。这就是中国直销的法律概念之基本解读。   实践中的直销   按照常规的状况去理解,既然中国有了法律上对于直销的基本定义,直销在中国的实践活动,便也只能按照法律的界定去开展了。但是,问题的复杂性恰好在这里,在中国,还存在另外一个心照不宣的直销概念,这就是中国直销的实践概念。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笔者认为关键原因就在于中国直销的法律概念与国际直销对接中部分内容的模糊。这个内容就是国际直销中的多层次问题。在中国直销的法律界定中,没有明确国际直销的多层次特征,而是表现出对于单层次的全面认同。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出中国直销实践概念的出现及其广泛运用。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直销的实践概念呢?通俗一点讲,它就是国际直销在中国的全面实践。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标志:第一,它继承了国际直销的营销学内容体系,即表现为狭义的人员直销;第二,它继承了国际直销的多层次营销内容体系,从而使多层次营销团队建设和收益计算模式与国际直销一脉相承。这一中国直销的实践概念,尽管和中国直销的法律概念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但目前在行业实践中已经获默认,并且成为行业现实。因此,在目前讨论和研究中国直销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它必须建立在中国直销的实践概念之上,而非单纯的法律概念。尽管中国直销在政策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上更加注重中国国情,和国际直销刻意保持了阶段性的距离,但是,中国直销的实践早已突破了这种距离,并保持了和国际直销的接轨。   脱节的那九年   众所周知,现行的直销条例是2005年颁布的,当时基于传销活动非常猖獗,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很大的恶性影响,所以制定了《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时至今日,这两个条例对于实际实行确实存在一些脱节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此,胡远江表示:一、《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中不允许团队计酬,而实际上,几乎每家获牌企业都在进行团队计酬,可以说这一点是现行法规和实际运行中最大的脱节之处;二、现行法规对运行直销制定了区域限制的政策,只允许获牌企业在其获得批准的区域内进行直销运作,但实际情况是不管企业的获牌区域是在某一个省还是某一个市,它都是在全国范围内运行直销的;三、法律规定直销产品必须经过严格审批手续,并且规定了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五大类产品可以用于直销,但实际上,直销企业现在所销售的产品中,有一部分是获得审批的产品,一部分是没有获得审批的,甚至还有一些产品根本就不包含在这五大类;四、我国法规要求直销企业需要完整的信息披露,比如直销培训师、直销员信息等,并对此做出了诸多要求。但根据我对商务部网站信息和获批直企信息的研究发现 ,企业所提报的从事直销的人员数量存在差异,而且有些直销培训师和直销员的资质也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这一系列的“脱节”问题,在过去的九年中,尽管企业、经销商都积极地规范行为,但这些问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今,九年后,“立法修订”被提及,很多人也都表达了近乎一致的意见:目前的《条例》是肯定需要修改的。   “我认为,《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肯定需要修改和完善。当然,每部法律法规的颁布都有其制定的特定历史时期,在当初那个时期,政府为了集中解决一些核心问题,制定了这两部法规,这与当时行业的发展是相适宜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的发展,时间变了,地点变了,行业状况变了,管理的团队变了,这个时候法律的及时修正和完善就是必然的了,否则就要落后于市场和行业的发展,引发法律和实际运行两层皮、法律和监管执法两层皮的现象,这样的话是不利于行业发展的,也有损于立法的初衷。”胡远江如是表达了他自己的看法。   变革 九年之痒如何过渡?   根据您的预测,如果开放多层次,对直销行业会有哪些影响?监管部门该如何应对?   胡远江:影响有三个方面:1.行业的整体发展会迎来更加宽松的环境;2.监督部门可以消除一些执法中的尴尬处境;3.中国直销的整体发展会与国际发展路径更加一致。   开放多层次之后,监管部门应该更加专业,对直销/传销的特征、运行规则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对两者之间的区别有更加精准的判断力,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应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其次,应该加大对普通民众的宣传和引导,让大家能够通过各种公众资讯、社会舆论平台更加清晰地了解直销/传销的区别。   目前,行业中对传销的定义众说纷纭,现行法规中也并未明确这一定义,对于传销,您是怎么定义的?   王义:现行法律中对传销的定义并不明确,以致有些人认为只要是团队计酬、多层次销售就是传销,更有甚者,认为只要没有获牌而从事直销活动就属于非法传销。这些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法律法规中应该明确传销的定义,严格界定传销与直销的区别,才能更好地引导民众,进而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   从国际上讲,传销是一种欺诈行为,它指的是:借助国际直销的形式和运营原理,通过缴纳高额入门费而进行单纯拉人头敛财的一种虚假营销行为。例如滚动制销售、将人拐至异地,洗脑后销售等销售形式。国际上叫作“老鼠会”或“金子塔式销售”。对于这类销售行为,毫无疑问应当严厉打击。   但是,片面地以多层次或团队计酬作为传销的鉴定方式,甚至以人数多少来界定是否是传销,都是非常可笑的。   现阶段,直销行业中存在不少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不过关的问题,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监管力度?   龙赞:除了明确直销合法模式,直销条例还应该制定更为详细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直销的过程,如产品宣传、售后服务、消费者维权等,这些都应该在直销条例中更系统地体现。此外,国家应该对审批手续进行明确化,使企业有章可循。   您认为从业人员素质、消费者权益维护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吗?   胡远江:人员素质进行规范是有必要的,特殊身份不能从事直销,这在国际上是有惯例的,应当予以保留。而鉴于直销这种特殊的经营模式,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修改直销法律法规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国情和国际管理中找到一种平衡,这需要时间来寻找,需要在发展中寻找,需要从行业和社会关系中寻找,只有这样,法律才能更加地科学。   有人提出,中国国情不适合开放多层次,担心开放多层次会造成传销大肆肆虐,从而影响直销健康发展,对此,您怎么看待?   龙赞:承认多层次并不等于完全放开,而是有条件地对直销企业进行开放。直销条例需要细化审批程序,让企业有章可循,经过严格审批后才可进行多层次销售;未经过审批的企业,则不得运行多层次销售,这对行业的发展是利好的。   请您预测一下会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胡远江:第一是直销、传销的定义应该更加精准,第二是法律现存脱节的地方,包括团队计酬、区域限制、直销产品审批、企业信息披露和服务网点建设等方面。   当然,直销企业准入门槛也是一个方面,现阶段直销企业准入门槛偏高,企业需缴纳8000万注册资金,2000万的保证金,这使得直销这种营销模式变成了少部分企业的垄断性权益。事实上,直销只是一种经营模式,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应当由企业自主决定,国家不应该加以强制管理。   您认为,短期内国家是否会对直销法律法规进行修改?   胡远江:短期内要见到修改成果还是有一定挑战的,一方面对于直销这种涉众较广,容易引发群体事件的行业,国家对其进一步改革还是非常慎重的,另一方面,职能部门虽然要求各个直销企业对法律法规提出合理化意见,但其整个推进过程还是比较缓慢的。因此,我认为从法律运行和修改程序考虑,大概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当然,当前我国倡导精兵简政,大量简化政府审批手续,让市场因素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地放权,因此,不排除修改直销条例会提速。   龙赞: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一方面是上,一方面是下,上是国家有关部门需重视直销行业,特别是监管部门、立法部门,要有与时俱进的勇气;下是指直销企业、企业家、直销从业人员、行业专家等应该有历史使命感,勇于站出来呼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这样才能形成修改法规的大气候。   当然,我们也希望尽快修改,现在的法规与实际操作从存在脱节,这样的尴尬局面,对企业和从业者不利,对监管部门也不利,只有制定一个清晰的标准,才能让大众明确认识直销,准确把握行业发展,从而更好地理性发展直销行业。

  2014年9月23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召开直销座谈会,就完善直销行业法律法规和规范行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落实国家工商总局直销监管局《关于开展直销行业规范发展法律法规问题研究的通知》精神。   这一时间节点,距离2005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颁发的《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两部行政法规,已经九年了。   九年,行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九年,企业、直销人在用自己的行为不断为行业正名;九年间,行业对于两部《条例》修订的呼声从未停歇过。而今,这一呼声是否到了给予应答的时候,很多人都给予了莫大的关注。我们亦不例外。姑且,让我们一起分析直销立法走过的这九年,立法与现实的那些事儿,看看《条例》的九年之痒到底有哪些?   法律中的直销   如今,很多人提起直销,依旧辨识不清其具体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直销”呢?这个问题尽管在国际上经过了将近一百年的理论研究和市场实践,已经没有太多的歧义。但在中国,它却是一个需要清晰解决的问题。因为在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的二十多年历史中,不同的人对直销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其中,理论研究界对于“直销是什么”的回答是一个版本;行业主管部门和各级监管者对于“直销是什么”的回答又是一个版本;而中国直销行业的企业界在直销的实践活动中,对于“直销是什么”的回答则又是另外一个版本。   在《直销管理条例》中,中国直销的法律概念得到了完整阐述。其具体内容就是:所谓直销,指的是直销企业通过签署合同雇佣无底薪销售人员,在固定地点之外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营销行为。在这个表述之外,目前中国的其他商业法律中,还没有出现对于直销概念的基本定义。因此,这个概念,尽管只是直销行政法规中对于直销的解读,但它还是可以确认为中国法律对于直销的准确界定,而且是唯一的,所以,它代表中国直销的法律概念。   关键问题在于,对于这个中国直销的法律概念,我们到底如何去理解?中国市场学会直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胡远江表示,可以从三个关键点来入手:第一,它符合营销学上狭义直销的基本概念,强调了人作为渠道与推广主体;第二,它符合国际直销的基本概念,但是和国际直销又有区别,它没有明确其多层次性质,而是更加倾向于单层次销售行为;第三,直销的行为发生必须有一个前提,即是经过批准的直销企业才能开展直销这种行为,而没有获得批准可以从事直销的企业,则不能开展直销,这就把营销学上的企业自主选择营销方式变为了一种行政许可下的垄断权益。   对于这个中国直销的法律概念,客观地讲,它定义非常明确,从基础层面上解决了国际直销的营销学内容,但是留下了市场实践中约定俗成的多层次原则的模糊性。值得肯定的是,这种界定,它的出发点是为了不给“金字塔销售”行为留下骚扰空间,是为了中国直销行 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事实上也为国际直销的实践行为带来很多矛盾和两层皮的现象。这就是中国直销的法律概念之基本解读。   实践中的直销   按照常规的状况去理解,既然中国有了法律上对于直销的基本定义,直销在中国的实践活动,便也只能按照法律的界定去开展了。但是,问题的复杂性恰好在这里,在中国,还存在另外一个心照不宣的直销概念,这就是中国直销的实践概念。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笔者认为关键原因就在于中国直销的法律概念与国际直销对接中部分内容的模糊。这个内容就是国际直销中的多层次问题。在中国直销的法律界定中,没有明确国际直销的多层次特征,而是表现出对于单层次的全面认同。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出中国直销实践概念的出现及其广泛运用。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直销的实践概念呢?通俗一点讲,它就是国际直销在中国的全面实践。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标志:第一,它继承了国际直销的营销学内容体系,即表现为狭义的人员直销;第二,它继承了国际直销的多层次营销内容体系,从而使多层次营销团队建设和收益计算模式与国际直销一脉相承。这一中国直销的实践概念,尽管和中国直销的法律概念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但目前在行业实践中已经获默认,并且成为行业现实。因此,在目前讨论和研究中国直销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它必须建立在中国直销的实践概念之上,而非单纯的法律概念。尽管中国直销在政策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上更加注重中国国情,和国际直销刻意保持了阶段性的距离,但是,中国直销的实践早已突破了这种距离,并保持了和国际直销的接轨。   脱节的那九年   众所周知,现行的直销条例是2005年颁布的,当时基于传销活动非常猖獗,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很大的恶性影响,所以制定了《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时至今日,这两个条例对于实际实行确实存在一些脱节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此,胡远江表示:一、《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中不允许团队计酬,而实际上,几乎每家获牌企业都在进行团队计酬,可以说这一点是现行法规和实际运行中最大的脱节之处;二、现行法规对运行直销制定了区域限制的政策,只允许获牌企业在其获得批准的区域内进行直销运作,但实际情况是不管企业的获牌区域是在某一个省还是某一个市,它都是在全国范围内运行直销的;三、法律规定直销产品必须经过严格审批手续,并且规定了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五大类产品可以用于直销,但实际上,直销企业现在所销售的产品中,有一部分是获得审批的产品,一部分是没有获得审批的,甚至还有一些产品根本就不包含在这五大类;四、我国法规要求直销企业需要完整的信息披露,比如直销培训师、直销员信息等,并对此做出了诸多要求。但根据我对商务部网站信息和获批直企信息的研究发现 ,企业所提报的从事直销的人员数量存在差异,而且有些直销培训师和直销员的资质也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这一系列的“脱节”问题,在过去的九年中,尽管企业、经销商都积极地规范行为,但这些问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今,九年后,“立法修订”被提及,很多人也都表达了近乎一致的意见:目前的《条例》是肯定需要修改的。   “我认为,《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肯定需要修改和完善。当然,每部法律法规的颁布都有其制定的特定历史时期,在当初那个时期,政府为了集中解决一些核心问题,制定了这两部法规,这与当时行业的发展是相适宜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的发展,时间变了,地点变了,行业状况变了,管理的团队变了,这个时候法律的及时修正和完善就是必然的了,否则就要落后于市场和行业的发展,引发法律和实际运行两层皮、法律和监管执法两层皮的现象,这样的话是不利于行业发展的,也有损于立法的初衷。”胡远江如是表达了他自己的看法。   变革 九年之痒如何过渡?   根据您的预测,如果开放多层次,对直销行业会有哪些影响?监管部门该如何应对?   胡远江:影响有三个方面:1.行业的整体发展会迎来更加宽松的环境;2.监督部门可以消除一些执法中的尴尬处境;3.中国直销的整体发展会与国际发展路径更加一致。   开放多层次之后,监管部门应该更加专业,对直销/传销的特征、运行规则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对两者之间的区别有更加精准的判断力,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应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其次,应该加大对普通民众的宣传和引导,让大家能够通过各种公众资讯、社会舆论平台更加清晰地了解直销/传销的区别。   目前,行业中对传销的定义众说纷纭,现行法规中也并未明确这一定义,对于传销,您是怎么定义的?   王义:现行法律中对传销的定义并不明确,以致有些人认为只要是团队计酬、多层次销售就是传销,更有甚者,认为只要没有获牌而从事直销活动就属于非法传销。这些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法律法规中应该明确传销的定义,严格界定传销与直销的区别,才能更好地引导民众,进而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   从国际上讲,传销是一种欺诈行为,它指的是:借助国际直销的形式和运营原理,通过缴纳高额入门费而进行单纯拉人头敛财的一种虚假营销行为。例如滚动制销售、将人拐至异地,洗脑后销售等销售形式。国际上叫作“老鼠会”或“金子塔式销售”。对于这类销售行为,毫无疑问应当严厉打击。   但是,片面地以多层次或团队计酬作为传销的鉴定方式,甚至以人数多少来界定是否是传销,都是非常可笑的。   现阶段,直销行业中存在不少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不过关的问题,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监管力度?   龙赞:除了明确直销合法模式,直销条例还应该制定更为详细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直销的过程,如产品宣传、售后服务、消费者维权等,这些都应该在直销条例中更系统地体现。此外,国家应该对审批手续进行明确化,使企业有章可循。   您认为从业人员素质、消费者权益维护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吗?   胡远江:人员素质进行规范是有必要的,特殊身份不能从事直销,这在国际上是有惯例的,应当予以保留。而鉴于直销这种特殊的经营模式,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修改直销法律法规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国情和国际管理中找到一种平衡,这需要时间来寻找,需要在发展中寻找,需要从行业和社会关系中寻找,只有这样,法律才能更加地科学。   有人提出,中国国情不适合开放多层次,担心开放多层次会造成传销大肆肆虐,从而影响直销健康发展,对此,您怎么看待?   龙赞:承认多层次并不等于完全放开,而是有条件地对直销企业进行开放。直销条例需要细化审批程序,让企业有章可循,经过严格审批后才可进行多层次销售;未经过审批的企业,则不得运行多层次销售,这对行业的发展是利好的。   请您预测一下会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胡远江:第一是直销、传销的定义应该更加精准,第二是法律现存脱节的地方,包括团队计酬、区域限制、直销产品审批、企业信息披露和服务网点建设等方面。   当然,直销企业准入门槛也是一个方面,现阶段直销企业准入门槛偏高,企业需缴纳8000万注册资金,2000万的保证金,这使得直销这种营销模式变成了少部分企业的垄断性权益。事实上,直销只是一种经营模式,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应当由企业自主决定,国家不应该加以强制管理。   您认为,短期内国家是否会对直销法律法规进行修改?   胡远江:短期内要见到修改成果还是有一定挑战的,一方面对于直销这种涉众较广,容易引发群体事件的行业,国家对其进一步改革还是非常慎重的,另一方面,职能部门虽然要求各个直销企业对法律法规提出合理化意见,但其整个推进过程还是比较缓慢的。因此,我认为从法律运行和修改程序考虑,大概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当然,当前我国倡导精兵简政,大量简化政府审批手续,让市场因素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地放权,因此,不排除修改直销条例会提速。   龙赞: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一方面是上,一方面是下,上是国家有关部门需重视直销行业,特别是监管部门、立法部门,要有与时俱进的勇气;下是指直销企业、企业家、直销从业人员、行业专家等应该有历史使命感,勇于站出来呼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这样才能形成修改法规的大气候。   当然,我们也希望尽快修改,现在的法规与实际操作从存在脱节,这样的尴尬局面,对企业和从业者不利,对监管部门也不利,只有制定一个清晰的标准,才能让大众明确认识直销,准确把握行业发展,从而更好地理性发展直销行业。


相关内容

  • 中国现行直销立法解读
  • 起源于美国的直销,作为一种新的行销模式引进中国以后,给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带来了双重的影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思. 为了兑现中国政府的入世承诺,进一步规范直销,打击传销,国务院制定和颁布了<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从立法上规范直销行业的发展,显示了政府对于中国直销行业健 ...

  • 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监管规律深入贯彻落实两个条例
  • <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的颁布实施,赋予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直销业和禁止传销的重要职责,对工商行政执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切实履行直销业监管和禁止传销的职能,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国家工商总局直销监管局经批准已正式成立,具体负责直销监管和打击传销工作.面对 ...

  • 国务院公布[直销管理条例]
  • 作者:田雨 信息与市场报 2005年20期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第443号国务院令,公布<直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制定这个条例的目的在于规范直销行为,加强对直销活动的监管,防止欺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条例对相关概念予以明确:& ...

  • 商务部令[直销行业服务网点设立管理办法]
  • 直销行业服务网点设立管理办法 2006年9月20日商务部令2006年第20号公布,自2006年10月20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规范直销行为,加强对直销活动的监管,根据<直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申请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包含其在拟从事直销地区的服 ...

  • 直销员培训
  • 1. 直销企业,是指依照<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经批准采取直销方式销售产品的企业. 2. 直销员自签订推销合同之日起,60日内可以随时解除合同,60日后,直销员解除推销合同应当提前15日通知直销企业. 3. 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招募直销员应当与其签订推销合同,并保证直销员只在其一个 分支机 ...

  • 浅谈我国产品直销模式
  • 烟 台 南 山 学 院 毕 业 论 文 题目 浅谈我国产品直销模式 姓 名:_ 夏浩 _______ 所在学院: ___商学院 ___ 所学专业:___ 市场营销 ___ 班 级 ___ 20008级9班 _ 学 号 __ [1**********]1 ____ 指导教师: 李文静 _____ 完成 ...

  • 直销管理条例
  • 直销管理条例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直销行为,加强对直销活动的监管,防止欺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直销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直销产品的范围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直销业的发展状况和消费者的需求确定.公布. 第三 ...

  • 月朗的经营模式是直销还是传销?
  • 月朗的经营模式是直销还是传销? 发布: 2008-05-27 00:44:08 作者: 晨光 来源: 泛直销网 3105 编者按:对于月朗的经营模式,业界的争议一直不断.月朗的经营模式到底是直销还是传销,这是个必须回答的问题.直销经济学家欧阳文章对此作了明确回答,认为这一经营模式不是直销,而是地地道 ...

  • 直销与传销区别直销的经营模式网络直销模式
  • 直销与传销区别 • 我国<直销管理条例>所称的直销:是指直 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 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 式.<禁止传销条例>所称的传销:是指组 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 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人员的数量或者销 售业绩为依据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