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抽样风险及其防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也日趋复杂,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这一行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将围绕审计风险中的抽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等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抽样风险 风险防范 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风险已成为各单位不可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因种种原因而引发的诉讼事件不断出现。因此,重视审计风险、掌握防范措施已刻不容缓。本文将围绕审计风险中的抽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等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一、审计抽样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一)审计抽样的概念   审计抽样,指的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从被审查与评价的审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测试,以样本审查的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并作出相应的结论的过程。审计抽样必须符合如下基本特征:   一是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二是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三是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二)审计抽样形成的原因   产生抽样审计的主要原因包括: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企业的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不断的增多,会计记录日趋复杂,审计人员如对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的详查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物力,这样成本太高而且也十分困难。为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审计抽样技术得以产生与发展。   2、符合成本与效益的原则。按审计重要性原则,审计人员无需对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全面判断,只要能恰当运用抽样技术,通过对局部样本进行审查,就可推断总体的特征。   3、审计结论可靠性较高。统计抽样是按经济统计数学概率论原理科学的确定抽样规模,抽样风险不但是可预知的,也是可控的。   二、抽样风险的形成与防范   所谓抽样风险指的是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结论存在一定差异的可能性。   (一)控制测试中抽样风险的形成与防范   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两种:信赖不足风险及信赖过度风险。首先,对控制测试中信赖不足风险的防范。信赖不足风险指的是推断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这一风险与审计的效率有关。但信赖不足风险对审计结论并不影响。防范这一风险的有效方法是注册会计师要客观公正的进行抽样审计评判,并不断增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高其个人经验及职业判断力。   (二)控制测试中信赖过度风险的形成及防范   信赖过度风险指的是将审计抽样用于控制测试时,推断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这一风险盒审计效果有关。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这一风险更易导致其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所以对这一风险要予以关注。只有在一定的可信赖程度即一定的信赖过度风险水平下才可以科学地确定可容忍误差水平。   注册会计师在采用统计抽样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可根据概率论原理设计并选取样本,根据样本结果推断内部控制)特征。确定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可信赖程度与可容忍误差水平。只有在一定信赖过度风险水平下,才可科学的确定可容忍误差的水平。所以只有统计抽样才可科学的建立信赖过度风险和可容忍误差间的关系,将信赖过度风险控制在5%-10%之间比较适宜。   (三)细节测试中抽样风险的形成与防范   通过检查财务报表各项目数据的真实性与正确性,来取得做出审计结论的直接证据,这是细节测试的主要目的。误受风险与误拒风险是细节测试的抽样风险类型。   首先,误受风险的形成   所谓误受风险指的是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无重大错误实际上却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如账面金额实际上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判断无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一般会停止对该账面金额进行继续测试,并根据样本结果做出账面金额无重大错报的结论。误受风险影响审计效果,因此对误受风险进行防范就需注册会计师予以特别关注。   其次,误拒风险的形成   所谓误拒风险指的是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报而实际上并无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误拒风险对审计效率将产生一定影响。在这一风险中,注册会计师会扩大细节测试的范围,并考虑获取其它审计证据,最终得出恰当的结论,因此,审计效率就可能降低。   对这两种风险进行防范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是建立健全风险责任制度,明确职责范围。做到事事有人审核、有人操作、有人监督、有人考核。这样在降低审计风险的同时,还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   其次,是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会计师事务在招聘专业人员时,要严把入口关,并注意对现有注册会计师进行不断的后续教育。让每个注册会计师都有机会吸取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其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风险意识,以免给事务所带来巨大的审计风险。   再次,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事务所要针对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作出详细的规划,使注册会计师有章可循,对审计质量的考核也有所依据,规避审计风险。   最后,是建立专业指导机制。事务所可建立专业指导机制,可聘请专家做审计的技术顾问,使审计人员有权威的专业人士作指导,增强审计结论对审计风险的承受力。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面临的风险在范围上及深度上都不能与往日相比,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只有不断提高执业质量与职业水平,才能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迎接新的挑战。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也日趋复杂,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这一行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将围绕审计风险中的抽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等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抽样风险 风险防范 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风险已成为各单位不可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因种种原因而引发的诉讼事件不断出现。因此,重视审计风险、掌握防范措施已刻不容缓。本文将围绕审计风险中的抽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等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一、审计抽样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一)审计抽样的概念   审计抽样,指的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从被审查与评价的审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测试,以样本审查的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并作出相应的结论的过程。审计抽样必须符合如下基本特征:   一是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二是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三是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二)审计抽样形成的原因   产生抽样审计的主要原因包括: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企业的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不断的增多,会计记录日趋复杂,审计人员如对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的详查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物力,这样成本太高而且也十分困难。为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审计抽样技术得以产生与发展。   2、符合成本与效益的原则。按审计重要性原则,审计人员无需对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全面判断,只要能恰当运用抽样技术,通过对局部样本进行审查,就可推断总体的特征。   3、审计结论可靠性较高。统计抽样是按经济统计数学概率论原理科学的确定抽样规模,抽样风险不但是可预知的,也是可控的。   二、抽样风险的形成与防范   所谓抽样风险指的是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结论存在一定差异的可能性。   (一)控制测试中抽样风险的形成与防范   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两种:信赖不足风险及信赖过度风险。首先,对控制测试中信赖不足风险的防范。信赖不足风险指的是推断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这一风险与审计的效率有关。但信赖不足风险对审计结论并不影响。防范这一风险的有效方法是注册会计师要客观公正的进行抽样审计评判,并不断增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高其个人经验及职业判断力。   (二)控制测试中信赖过度风险的形成及防范   信赖过度风险指的是将审计抽样用于控制测试时,推断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这一风险盒审计效果有关。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这一风险更易导致其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所以对这一风险要予以关注。只有在一定的可信赖程度即一定的信赖过度风险水平下才可以科学地确定可容忍误差水平。   注册会计师在采用统计抽样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可根据概率论原理设计并选取样本,根据样本结果推断内部控制)特征。确定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可信赖程度与可容忍误差水平。只有在一定信赖过度风险水平下,才可科学的确定可容忍误差的水平。所以只有统计抽样才可科学的建立信赖过度风险和可容忍误差间的关系,将信赖过度风险控制在5%-10%之间比较适宜。   (三)细节测试中抽样风险的形成与防范   通过检查财务报表各项目数据的真实性与正确性,来取得做出审计结论的直接证据,这是细节测试的主要目的。误受风险与误拒风险是细节测试的抽样风险类型。   首先,误受风险的形成   所谓误受风险指的是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无重大错误实际上却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如账面金额实际上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判断无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一般会停止对该账面金额进行继续测试,并根据样本结果做出账面金额无重大错报的结论。误受风险影响审计效果,因此对误受风险进行防范就需注册会计师予以特别关注。   其次,误拒风险的形成   所谓误拒风险指的是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报而实际上并无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误拒风险对审计效率将产生一定影响。在这一风险中,注册会计师会扩大细节测试的范围,并考虑获取其它审计证据,最终得出恰当的结论,因此,审计效率就可能降低。   对这两种风险进行防范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是建立健全风险责任制度,明确职责范围。做到事事有人审核、有人操作、有人监督、有人考核。这样在降低审计风险的同时,还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   其次,是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会计师事务在招聘专业人员时,要严把入口关,并注意对现有注册会计师进行不断的后续教育。让每个注册会计师都有机会吸取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其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风险意识,以免给事务所带来巨大的审计风险。   再次,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事务所要针对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作出详细的规划,使注册会计师有章可循,对审计质量的考核也有所依据,规避审计风险。   最后,是建立专业指导机制。事务所可建立专业指导机制,可聘请专家做审计的技术顾问,使审计人员有权威的专业人士作指导,增强审计结论对审计风险的承受力。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面临的风险在范围上及深度上都不能与往日相比,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只有不断提高执业质量与职业水平,才能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迎接新的挑战。


相关内容

  •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 摘要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审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但是, 随着市场经营风险的加剧, 审计风险日益突出. 因此, 注册会计师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加审计风险意识, 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 ...

  • 浅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 浅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当前,随着市场经营风险的加剧,审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监督作用中日渐突出,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正愈来愈受到审计全行业及全社会的关注. 一.审计风险的特点: 1.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无 ...

  • 企业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
  • 企业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 [课程收益]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员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合理运用,有效规避风险,提高企业运营的安全性,同时深刻理解内部审计.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帮助学员建立对内部控制制度完整而系统的认 ...

  • Odekna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学年论文
  •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 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 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学 年 论 文 题 目: 浅析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控制 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会计学 ...

  • 试论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 [内容提要]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但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加之有些单位.部门"反审计"的手段多种多样,审计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都使得审计风险日趋增大.审计风险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及广大审计人员需要重视并加以研究的问题.本文试从主客观 ...

  •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装订版
  •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 2015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姓 名:________________张伟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______ ...

  • 谈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
  • 一.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也反映出其独立性的弱化:有的单位把审计机构设在财会部门中 ...

  • 审计学基础
  • 审计学基础 教 学 大 纲 (2008年1月修订) 兰 州 商 学 院 长 青 学二○○八年一月 院 <审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 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审计学基础>课程是审计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是研究审计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培养学习者 ...

  • 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 作者:刘素彤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31期 摘 要: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受托经济关系逐步建立起来,从而使审计工作越来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