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

第18卷第l期

20l

体育学刊

Journal

of

PhysicalEducation

V01.18No.1

1年1月

n.2011

.掌校体育.

当前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

马卫平,李凌霞,夏漫辉,王乐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要:学校体育本是以身体活动为方式,针对人的整个机体而进行的教育,却被视为“体

质教育”;学校体育本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人类生命关怀的事业,却被视为“装饰学校的门面”;体育与健康课本强调“健康第一”,却被视为“健康教育课”;学校体育本是倡导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互动,却被视为“学校内”的体育;学校体育本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却被视为“学习阶段的体育”。通过分析以上对学校体育的认识误区,认为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应当从全面、整体、内在、长远、宽广的视角去把握。关键词: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终身体育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1.0075.04

Currentmisunderstandingsaboutschoolphysicaleducation

MAW萌一ping,LILing—xia,XIAMaIl—hui,W~NGLe

(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H蚰锄NonnalUnivers时,Ch锄gsha410081,China)

Abstract:Schoolphysicaleducationis

essentially粕education

carriedouton

the

emirehum锄bodybymeansof

an

physicaI

tal【iIlgto

activities,yetactually

regarded勰‘‘afi协esseducation";schoolphysicaleducalionisessentially

undcf-

promotethehealtlly孕owthofstudentsandembody

h啪an’s

care

aboutlife,yetactually

to

regardedaS“me

entrancedecorationofschools”;pbysicaledllcationandllcalthfirst'’,yetadvocate

coursesare

essentiallyopenedemphasize‘‘health

estalblished

to

actuallyregarded勰‘‘heahh

nleintemctionbetween

educationcourses’’;schoolphysicaleducationisessentially

schools,families锄dcommunitysports,yetactllallyrcgarded舔“in仃amllral”

educationis

at

phys{cal

education;school

physicalessentially柚educationto

establish

lifetimesport

fo啪dationfor

un—

stIldents,yetactuallyregardedas“sportderstoodin

the

leamingstage”.Thercfore,schoolphysicaleducationshouldbe

comprchensiVe,oVerall,imrinsic,long

tem

andbroadway.

Keywords:schoolphysicaledllcation:healtheducation;

lifetimesport

对任何事物本质的理解都可以从“是什么”与“不是什么”来加以分析。“是什么”是一种肯定的回答,它是对一事物的证实或证明。“不是什么”它所采取的是否定的回答,证明它是虚假、错误的,或者说起码是不全面、不准确的。一直以来,关于“学校体育”的讨论,一般都是顺向思维用得多一些,即以“学校体育是什么”作为研究取向。然而,由于人们对学校体育认识的社会文化背景、学科背景、教育观念背景等不同,加上体育功能的多样性,使得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往往存在片面认识,从而导致顾此失彼的现象。

为此,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以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即从否定方向上去思维,从“学校体育不等于什么”来理解学校体育、分析学校体育,以便为学校体育的准确定位提供宽广的视界。

学校体育不等于学校“体”育

在近代学校教育中,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程度加

深,也带来了教育的“精耕细作”,人们开始对教育组成部分按照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作为实际教育工作职能分工的依据,其良好的愿望是对学校某一工

收稿日期:20lO.09.19

基金项目:湖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导向下高师体育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编号:12l—0209)。

作者简介:马卫平(1959一),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学研究方法。

万方数据

76

体育学刊第18卷

作的强化,持这种观点者认为学生可以像机器一样拆分,可以按照不同的需要来分别定制。殊不知细化不一定等于强化,因为细化的同时,严重削弱了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的体育责任和积极性,也遮蔽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回顾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历史,可以看出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都是从身体教育角度来确立学校体育的目标。早在1897年由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师范生陈懋治、杜嗣程、沈叔逵等合编的《蒙学读书》中第2篇的编译大意中有:“泰西之学,其旨万端,而以德育、智育、体育为三大纲。德育者,仆役之事也,智育者,参与者知格物之事也,体育者,卫生之事也,蒙学之道,于斯为备,是编故事六十课,属德育者三十,属智育者十五,属体育者十五。”“j体育的内涵与卫生之事,比例占25%,已为学校教育中德、智、体三育一环,体育被认定为形而下的属性,也是身体健康的部分。《癸卯学制》的教育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初等、高等及女子小学堂均含盖有德育、智育、体育3个领域。其体育目标分别为‘调护儿童身体,令其教育’、‘强壮国民的气体’、‘留意使身体发育’,重点均摆在‘身体发育’的目标,亦即健身的体育目标。”12脚从这些体育教学目标中可以看出,我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一直停留在“身体教育”这个层面上。其实,学校中的每一项教育举措,都很难归之于某一育,在体育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上,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和体育家袁敦礼99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认为体育应以人的整体为中心:“‘身体之教育’者,即传统的二元之遗毒,亦即以人之身体视为解剖台上尸体之见解也。”他认为教育不能分为人之身体何部分的教育,“因人系一个整个的机体,不能解剖式的分之也,教育之方法亦不能割分为何者为身体活动,何者为精神活动?盖身体之活动,同时即为精神之活动,而所谓精神之活动,无不含有身体之成分也。”””鲥因为“一切教育均影响学生之各个方面。”p””袁敦礼先生的这种整体教育观,注重学生身与心的关系,也注重了体育与各学科之间血肉相联的关系,批驳了体育就是“身体教育”的观点,提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方式,针对人的整个机体而进行教育的思想。

《奥林匹克宪章》说得好:“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井使之全而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话方式。体育对人的道德培养包括协作精神、顽强的品质、集体的观念、心理承受力、公平原则、精神修养、道德意识有

万方数据

着特殊作用。体育对于人的智慧能力的发展同样具有特别的意义。“德育”、“智育”、“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3个方面,而非3个分野清晰的分支,因此,对于教育而言,要避免将德、智、体人为割裂开来。我们应当研究和充分发挥体育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的价值。努力实现体育在育人中的作用。有学者指出:德育、智育、体育犹如金字塔之有三面,而非鼎之有三足”1。各门学科虽都有其侧重点,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密切关联的。任何一育的实施,只有把它视为“全方位”的那一育,如“全方位德育”、“全方位智育”、“全方位体育”等,才能真正有效。

2学校体育不等于学校“门面”

在学校,宽敞的运动场、齐全的体育设施,往往是一所学校亮丽的风景线;而一所学校在各级运动会上取得的体育竞赛成绩,往往又是体现一所学校体育好坏的标志;整齐的操练和训练有素的体育课堂,还是评价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难怪北京一位名校的老校长、教育家,在一次报告会上说:“大家知道在解放前招聘教师时,我首先选的是什么学科的教师吗?要首先选一位好的体育教师,因为他会影响一校的校风……”41的确,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具有影响大、交往多的特点,体育还具有竞技属性,能够给学校带来荣耀,这些都是学校体育的魅力所在。

然而,如果我们把学校体育仅仅看成是装饰学校的门面,以一种外在于体育的价值作为评价标准,强调体育的功效和利益,就会陷入功利主义的体育之中,进而遮蔽体育对于个人发展和精神享用等本体功能。功利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于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其价值的基础和最高标准,在体育中有些学校为了得到“喜人”的考试成绩、为了“争名次”、为了“达标”、为了提高升学率、为了……不惜牺牲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机会。此时,运动场成为了运动队的训练场,体育课成为了训练课,重外延,轻内涵;重体育尖子,轻普通学生,其后果是可能获得表面上的成功,但“体育仅仅满足于传授技艺与增进体能,体育的精神意义和体育的崇高境界却被淡化和遗忘了,这无疑使体育走进死胡同。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体育,呼唤理想的体育”嘲。

体育应该是直面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为了人们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创造而进行的活动,是一项最能体现人的生命关怀的事业。学校体育的本质是“以增进人的健康和娱乐为目的,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的一种给人以生命感悟的、丰富的身体活动和审美体验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展现和人的本原

第1期

马卫平等:当前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

力量的凸现”川。学校体育中的功利性取向虽然因对1二具价值的强调而赋予学校体育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但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过度强调功利性,我们就有可能感受到在这种生机背后的不和谐音符,因为它失去了学校体育的本真价值,导致了学校体育的异化。为了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消除功利主义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3学校体育不等于健康教育

新一轮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以2()()0年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始实验为标志,其鲜明的特点是再次提出了“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为学校体育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体育课的名称也由《体育》变成了《体育与健康》,名称的改变意味着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在一些体育教师心目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似乎是同义词,使得体育课程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被空前夸大,甚至出现了把学校体育等同于健康教育的认识,把一切健康问题都揽到学校体育头上来。

其实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捧’。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树立学生的健康意识,使他们自觉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课是不同子体育课的单独课程。而学校体育则是通过积极主动的身体活动来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正如赖天德”1所说:“健康问题我们体育是不可能独家承担的,我们不能失去体育的本源,这就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在身体锻炼中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如果随意混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两者的关系,将会严重削弱体育课程的学科特陛,而将体育课改造成健康教育课,那么体育课就会散失其学科特性和独特价值,学校体育课程自身的改革将误入歧途。

4学校体育不等于“学校内”的体育

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进程中,受着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的影响,单凭学校一方面的教育力量是很难胜任这一历史重任的。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丁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学校体育T作者往往

万方数据

忽视了家庭、社区体育,忽视了学生课余体育特别是学校外的体育活动,严重影响了体育的实效性,也影响了“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落实。就学校体育而言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单靠几节体育课和学校体育活动还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以学校为龙头,社会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把学校、社区、家庭3个方面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学校体育网络才能取得实效。这种“一体化”的学校体育网络对学校体育的开展有着积极意义。首先,它能使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相互协调,相互整合,形成对增进学生健康的合力;其次,能丰富体育内容和方式,学校体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兴趣活动以及各项管理工作来实施对学

生的体育教育;家庭主要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和紊隋

的关爱实施对孩子的体育教育;社区主要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竞赛活动、公益活动以及参观访问等实施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如果将学校、家庭、社区对学生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势必可以丰富学乍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也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再次,能使学生体育活动得到持续开展,改变过去郧种出了校门即停止体育活动的现象。我们知道。学校是社区文化的窗口,学校体育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体育资源充实学校体育T作力量,达到学校与社区的双向互动。而家庭是社区的细胞,家庭教育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学校、家庭、社区之间只有相互依托,又双向互动,才能构成学校体育工作的一支浩浩荡荡的同盟军。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一名体育教师来说除了要上好体育课外,还要力求使自己成为社区型、家庭型的体育教师。

5学校体育不等于学习阶段的体育

如果说学校、社会、家庭足从空间维度来考察学校体育的话,那么,从时间维度来看,学校体育应、与贯穿人的一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就提出“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这一命题。学校体育的使命在于激发人的潜能,健全人的人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中学体育教学是准备性教学,因而要面向未来,《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指出:“基础教育本身不应被看作是一种目的,而应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础。”闸所谓“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o’。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过程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个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

78

体育学刊第18卷

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它改变了学校体育的时空形态和学校内外的边界及一系列关系。

由于“终身体育”在我国的推行尚属起步阶段,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终身体育”的意识还未完全建立,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一部分体育教师中缺乏用整体和长远的目光看待体育,忽视了学生体育意识、体育习惯等方面的培育,部分学生并没有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也没有掌握足够的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技能,对体育兴趣不浓,更不能养成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导致一些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接受了十几年的学校体育教育,可是走向社会后真正能坚持长期体育锻炼的并不多。

学校教育在终身体育的整体中,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即整个人生中体育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战略重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学校体育的一个根本目标”“。在学校体育中使学生爱好体育,会体育、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才能使体育管一辈子。在终身教育的框架下,学校体育的时空将得到延伸,学校体育职能将发生重大变化,学校体育目的也将相应的转变。它不再满足于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而是要求唤醒和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能力,逐渐完成从受教育者向主动学习、自主抉择、健康发展的转换,即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超越能力的提升。我们只有立足于将学校体育的近期和长远效应相结合,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为近期目标,以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质、培养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养成科学体育与健康锻炼习惯,达到终身体育和终身受益为远期目标,才能使学校体育的价值真正超出学生时代而具有深远意义。

我们从“学校体育不等于什么”的逆向思维,在5个方面解析了学校体育的实质,并剖析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由此可见,我们只有在认识和实践上,准确把握学校体育的基本涵义和本质特征,才能对学校体育有更清晰的认识。如果我们以全面的而非片面的、整体的而非局部的、内在的而非表面的、长远的而非短视的、宽广的而非狭义的视角去认识学校体育,那么,我国学校体育将会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天白.体育一词引入考【J】.体育文史,1988(6):

14—16.

【2】许义雄,徐元民.中国近代学校体育(下)【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9:446.

【3】袁敦礼,吴蕴瑞.体育原理[M].上海:上海勤奋书局出版。1933.

【4】陈桂生.教育视界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8.

[5]毛振明,赖天德.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44.【6】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58.

[7】马卫平.体育与入——一种体育哲学[M】.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

[8】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31.

[9】赵中建.教育的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119.

[10】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04,24(1):40一43.

万方数据

当前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马卫平, 李凌霞, 夏漫辉, 王乐, MA Wei-ping, LI Ling-xia, XIA Man-hui,WANG Le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81体育学刊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2011,18(1)

参考文献(10条)

1. 毛振明;赖天德 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2006

2. 陈琦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期刊论文]-体育科学 2004(01)3. 马卫平 体育与人-一种体育哲学 20104. 朱永新 新教育之梦 19985. 赵中建 教育的使命 19966. 李祥 学校体育学 20017. 陈桂生 教育视界辨析 19978. 袁敦礼;吴蕴瑞 体育原理 1933

9. 许义雄;徐元民 中国近代学校体育(下) 199910. 张天白 体育一词引入考 1988(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tyxk201101019.aspx

第18卷第l期

20l

体育学刊

Journal

of

PhysicalEducation

V01.18No.1

1年1月

n.2011

.掌校体育.

当前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

马卫平,李凌霞,夏漫辉,王乐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要:学校体育本是以身体活动为方式,针对人的整个机体而进行的教育,却被视为“体

质教育”;学校体育本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人类生命关怀的事业,却被视为“装饰学校的门面”;体育与健康课本强调“健康第一”,却被视为“健康教育课”;学校体育本是倡导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互动,却被视为“学校内”的体育;学校体育本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却被视为“学习阶段的体育”。通过分析以上对学校体育的认识误区,认为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应当从全面、整体、内在、长远、宽广的视角去把握。关键词: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终身体育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1.0075.04

Currentmisunderstandingsaboutschoolphysicaleducation

MAW萌一ping,LILing—xia,XIAMaIl—hui,W~NGLe

(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H蚰锄NonnalUnivers时,Ch锄gsha410081,China)

Abstract:Schoolphysicaleducationis

essentially粕education

carriedouton

the

emirehum锄bodybymeansof

an

physicaI

tal【iIlgto

activities,yetactually

regarded勰‘‘afi协esseducation";schoolphysicaleducalionisessentially

undcf-

promotethehealtlly孕owthofstudentsandembody

h啪an’s

care

aboutlife,yetactually

to

regardedaS“me

entrancedecorationofschools”;pbysicaledllcationandllcalthfirst'’,yetadvocate

coursesare

essentiallyopenedemphasize‘‘health

estalblished

to

actuallyregarded勰‘‘heahh

nleintemctionbetween

educationcourses’’;schoolphysicaleducationisessentially

schools,families锄dcommunitysports,yetactllallyrcgarded舔“in仃amllral”

educationis

at

phys{cal

education;school

physicalessentially柚educationto

establish

lifetimesport

fo啪dationfor

un—

stIldents,yetactuallyregardedas“sportderstoodin

the

leamingstage”.Thercfore,schoolphysicaleducationshouldbe

comprchensiVe,oVerall,imrinsic,long

tem

andbroadway.

Keywords:schoolphysicaledllcation:healtheducation;

lifetimesport

对任何事物本质的理解都可以从“是什么”与“不是什么”来加以分析。“是什么”是一种肯定的回答,它是对一事物的证实或证明。“不是什么”它所采取的是否定的回答,证明它是虚假、错误的,或者说起码是不全面、不准确的。一直以来,关于“学校体育”的讨论,一般都是顺向思维用得多一些,即以“学校体育是什么”作为研究取向。然而,由于人们对学校体育认识的社会文化背景、学科背景、教育观念背景等不同,加上体育功能的多样性,使得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往往存在片面认识,从而导致顾此失彼的现象。

为此,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以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即从否定方向上去思维,从“学校体育不等于什么”来理解学校体育、分析学校体育,以便为学校体育的准确定位提供宽广的视界。

学校体育不等于学校“体”育

在近代学校教育中,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程度加

深,也带来了教育的“精耕细作”,人们开始对教育组成部分按照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作为实际教育工作职能分工的依据,其良好的愿望是对学校某一工

收稿日期:20lO.09.19

基金项目:湖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导向下高师体育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编号:12l—0209)。

作者简介:马卫平(1959一),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学研究方法。

万方数据

76

体育学刊第18卷

作的强化,持这种观点者认为学生可以像机器一样拆分,可以按照不同的需要来分别定制。殊不知细化不一定等于强化,因为细化的同时,严重削弱了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的体育责任和积极性,也遮蔽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回顾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历史,可以看出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都是从身体教育角度来确立学校体育的目标。早在1897年由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师范生陈懋治、杜嗣程、沈叔逵等合编的《蒙学读书》中第2篇的编译大意中有:“泰西之学,其旨万端,而以德育、智育、体育为三大纲。德育者,仆役之事也,智育者,参与者知格物之事也,体育者,卫生之事也,蒙学之道,于斯为备,是编故事六十课,属德育者三十,属智育者十五,属体育者十五。”“j体育的内涵与卫生之事,比例占25%,已为学校教育中德、智、体三育一环,体育被认定为形而下的属性,也是身体健康的部分。《癸卯学制》的教育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初等、高等及女子小学堂均含盖有德育、智育、体育3个领域。其体育目标分别为‘调护儿童身体,令其教育’、‘强壮国民的气体’、‘留意使身体发育’,重点均摆在‘身体发育’的目标,亦即健身的体育目标。”12脚从这些体育教学目标中可以看出,我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一直停留在“身体教育”这个层面上。其实,学校中的每一项教育举措,都很难归之于某一育,在体育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上,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和体育家袁敦礼99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认为体育应以人的整体为中心:“‘身体之教育’者,即传统的二元之遗毒,亦即以人之身体视为解剖台上尸体之见解也。”他认为教育不能分为人之身体何部分的教育,“因人系一个整个的机体,不能解剖式的分之也,教育之方法亦不能割分为何者为身体活动,何者为精神活动?盖身体之活动,同时即为精神之活动,而所谓精神之活动,无不含有身体之成分也。”””鲥因为“一切教育均影响学生之各个方面。”p””袁敦礼先生的这种整体教育观,注重学生身与心的关系,也注重了体育与各学科之间血肉相联的关系,批驳了体育就是“身体教育”的观点,提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方式,针对人的整个机体而进行教育的思想。

《奥林匹克宪章》说得好:“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井使之全而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话方式。体育对人的道德培养包括协作精神、顽强的品质、集体的观念、心理承受力、公平原则、精神修养、道德意识有

万方数据

着特殊作用。体育对于人的智慧能力的发展同样具有特别的意义。“德育”、“智育”、“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3个方面,而非3个分野清晰的分支,因此,对于教育而言,要避免将德、智、体人为割裂开来。我们应当研究和充分发挥体育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的价值。努力实现体育在育人中的作用。有学者指出:德育、智育、体育犹如金字塔之有三面,而非鼎之有三足”1。各门学科虽都有其侧重点,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密切关联的。任何一育的实施,只有把它视为“全方位”的那一育,如“全方位德育”、“全方位智育”、“全方位体育”等,才能真正有效。

2学校体育不等于学校“门面”

在学校,宽敞的运动场、齐全的体育设施,往往是一所学校亮丽的风景线;而一所学校在各级运动会上取得的体育竞赛成绩,往往又是体现一所学校体育好坏的标志;整齐的操练和训练有素的体育课堂,还是评价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难怪北京一位名校的老校长、教育家,在一次报告会上说:“大家知道在解放前招聘教师时,我首先选的是什么学科的教师吗?要首先选一位好的体育教师,因为他会影响一校的校风……”41的确,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具有影响大、交往多的特点,体育还具有竞技属性,能够给学校带来荣耀,这些都是学校体育的魅力所在。

然而,如果我们把学校体育仅仅看成是装饰学校的门面,以一种外在于体育的价值作为评价标准,强调体育的功效和利益,就会陷入功利主义的体育之中,进而遮蔽体育对于个人发展和精神享用等本体功能。功利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于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其价值的基础和最高标准,在体育中有些学校为了得到“喜人”的考试成绩、为了“争名次”、为了“达标”、为了提高升学率、为了……不惜牺牲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机会。此时,运动场成为了运动队的训练场,体育课成为了训练课,重外延,轻内涵;重体育尖子,轻普通学生,其后果是可能获得表面上的成功,但“体育仅仅满足于传授技艺与增进体能,体育的精神意义和体育的崇高境界却被淡化和遗忘了,这无疑使体育走进死胡同。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体育,呼唤理想的体育”嘲。

体育应该是直面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为了人们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创造而进行的活动,是一项最能体现人的生命关怀的事业。学校体育的本质是“以增进人的健康和娱乐为目的,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的一种给人以生命感悟的、丰富的身体活动和审美体验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展现和人的本原

第1期

马卫平等:当前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

力量的凸现”川。学校体育中的功利性取向虽然因对1二具价值的强调而赋予学校体育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但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过度强调功利性,我们就有可能感受到在这种生机背后的不和谐音符,因为它失去了学校体育的本真价值,导致了学校体育的异化。为了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消除功利主义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3学校体育不等于健康教育

新一轮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以2()()0年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始实验为标志,其鲜明的特点是再次提出了“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为学校体育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体育课的名称也由《体育》变成了《体育与健康》,名称的改变意味着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在一些体育教师心目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似乎是同义词,使得体育课程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被空前夸大,甚至出现了把学校体育等同于健康教育的认识,把一切健康问题都揽到学校体育头上来。

其实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捧’。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树立学生的健康意识,使他们自觉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课是不同子体育课的单独课程。而学校体育则是通过积极主动的身体活动来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正如赖天德”1所说:“健康问题我们体育是不可能独家承担的,我们不能失去体育的本源,这就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在身体锻炼中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如果随意混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两者的关系,将会严重削弱体育课程的学科特陛,而将体育课改造成健康教育课,那么体育课就会散失其学科特性和独特价值,学校体育课程自身的改革将误入歧途。

4学校体育不等于“学校内”的体育

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进程中,受着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的影响,单凭学校一方面的教育力量是很难胜任这一历史重任的。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丁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学校体育T作者往往

万方数据

忽视了家庭、社区体育,忽视了学生课余体育特别是学校外的体育活动,严重影响了体育的实效性,也影响了“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落实。就学校体育而言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单靠几节体育课和学校体育活动还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以学校为龙头,社会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把学校、社区、家庭3个方面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学校体育网络才能取得实效。这种“一体化”的学校体育网络对学校体育的开展有着积极意义。首先,它能使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相互协调,相互整合,形成对增进学生健康的合力;其次,能丰富体育内容和方式,学校体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兴趣活动以及各项管理工作来实施对学

生的体育教育;家庭主要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和紊隋

的关爱实施对孩子的体育教育;社区主要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竞赛活动、公益活动以及参观访问等实施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如果将学校、家庭、社区对学生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势必可以丰富学乍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也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再次,能使学生体育活动得到持续开展,改变过去郧种出了校门即停止体育活动的现象。我们知道。学校是社区文化的窗口,学校体育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体育资源充实学校体育T作力量,达到学校与社区的双向互动。而家庭是社区的细胞,家庭教育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学校、家庭、社区之间只有相互依托,又双向互动,才能构成学校体育工作的一支浩浩荡荡的同盟军。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一名体育教师来说除了要上好体育课外,还要力求使自己成为社区型、家庭型的体育教师。

5学校体育不等于学习阶段的体育

如果说学校、社会、家庭足从空间维度来考察学校体育的话,那么,从时间维度来看,学校体育应、与贯穿人的一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就提出“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这一命题。学校体育的使命在于激发人的潜能,健全人的人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中学体育教学是准备性教学,因而要面向未来,《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指出:“基础教育本身不应被看作是一种目的,而应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础。”闸所谓“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o’。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过程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个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

78

体育学刊第18卷

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它改变了学校体育的时空形态和学校内外的边界及一系列关系。

由于“终身体育”在我国的推行尚属起步阶段,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终身体育”的意识还未完全建立,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一部分体育教师中缺乏用整体和长远的目光看待体育,忽视了学生体育意识、体育习惯等方面的培育,部分学生并没有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也没有掌握足够的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技能,对体育兴趣不浓,更不能养成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导致一些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接受了十几年的学校体育教育,可是走向社会后真正能坚持长期体育锻炼的并不多。

学校教育在终身体育的整体中,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即整个人生中体育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战略重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学校体育的一个根本目标”“。在学校体育中使学生爱好体育,会体育、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才能使体育管一辈子。在终身教育的框架下,学校体育的时空将得到延伸,学校体育职能将发生重大变化,学校体育目的也将相应的转变。它不再满足于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而是要求唤醒和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能力,逐渐完成从受教育者向主动学习、自主抉择、健康发展的转换,即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超越能力的提升。我们只有立足于将学校体育的近期和长远效应相结合,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为近期目标,以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质、培养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养成科学体育与健康锻炼习惯,达到终身体育和终身受益为远期目标,才能使学校体育的价值真正超出学生时代而具有深远意义。

我们从“学校体育不等于什么”的逆向思维,在5个方面解析了学校体育的实质,并剖析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由此可见,我们只有在认识和实践上,准确把握学校体育的基本涵义和本质特征,才能对学校体育有更清晰的认识。如果我们以全面的而非片面的、整体的而非局部的、内在的而非表面的、长远的而非短视的、宽广的而非狭义的视角去认识学校体育,那么,我国学校体育将会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天白.体育一词引入考【J】.体育文史,1988(6):

14—16.

【2】许义雄,徐元民.中国近代学校体育(下)【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9:446.

【3】袁敦礼,吴蕴瑞.体育原理[M].上海:上海勤奋书局出版。1933.

【4】陈桂生.教育视界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8.

[5]毛振明,赖天德.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44.【6】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58.

[7】马卫平.体育与入——一种体育哲学[M】.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

[8】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31.

[9】赵中建.教育的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119.

[10】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04,24(1):40一43.

万方数据

当前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马卫平, 李凌霞, 夏漫辉, 王乐, MA Wei-ping, LI Ling-xia, XIA Man-hui,WANG Le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81体育学刊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2011,18(1)

参考文献(10条)

1. 毛振明;赖天德 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2006

2. 陈琦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期刊论文]-体育科学 2004(01)3. 马卫平 体育与人-一种体育哲学 20104. 朱永新 新教育之梦 19985. 赵中建 教育的使命 19966. 李祥 学校体育学 20017. 陈桂生 教育视界辨析 19978. 袁敦礼;吴蕴瑞 体育原理 1933

9. 许义雄;徐元民 中国近代学校体育(下) 199910. 张天白 体育一词引入考 1988(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tyxk201101019.aspx


相关内容

  • 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误区与对策
  • 摘 要: 目前,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如何发现存在的误区,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是摆在政治教师眼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误区,并探讨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初中思想道德教育 误区 应对措施 初中思想道德教育是初中生在学校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一课,初中生的性 ...

  • 当前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综述
  • 证人作证制度,以解决立法滞后问题,并呼吁强化对证据规则的基础性研究.六.关于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我国诉讼法学界,历来主张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此学说仍占主流地位.但是,以何家弘.陈瑞华为代表的一些青年诉讼法学家,近来对这一主流学派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诉讼活动不同 ...

  • 心理健康宣传
  • 序言 "自己获得好处的最佳方法,是将好处施诸别人." 有一个农夫的玉米品种,每年都荣获最佳产品奖,而他也总是将自己的冠军种子,毫不吝惜地分赠给其他农友.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手:"其实也只是为了个人利益罢了.风吹着花粉四处飞散,如果邻家播种的是次等种子,在传粉的过程中,自 ...

  • 浅谈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 摘 要:幼儿园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为幼儿培养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 关键词:幼儿:素质教育:认识 一.当前幼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在幼儿教学中,有很多幼儿园或教师在教育 ...

  • 当前机关党员干部价值取向状况研究
  • 当前机关党员干部价值取向状况研究 研究党员干部价值取向,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干部价值取向,党员干部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密切关系着研究的方向. 一.什么是价值取向,党员干部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一种价值偏好如经长久演变而为一项影响重大的广泛信念,便可称为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 ...

  • 家电促销误区
  • 尽管促销已成为当前家电营销的主角,但促销泛滥成灾也成共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理性的去分析市场,认识市场,重新深入.全面认识促销,防止走入促销误区.下面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促销存在哪些误区,并逐条分析其对策? 误区一:没有钱 做不了促销 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促销成本越来越高成为当前营销一大顽疾,特别是在一二 ...

  • 谈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
  • 作者:邵林安 南通师专学报:社科版 1997年06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培养学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格,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试就此作些初步探讨. 一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这 ...

  • 对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认识
  • 对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认识 http://www.insightpr.com.cn:80 智扬观点 2006年7月11日 作者:高鹏 影响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发展的三个关键力量是买方.卖方和竞争方,其中影响最大的力量就是作为供需的双方买方和卖方,也就是提供公共关系服务的公关公司(乙方)和购买公共关系服务 ...

  • 企业聘请法律顾问的六个误区
  • 企业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正在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在经济环境不是太好的当前,企业资金日趋紧张,经营举步维艰,矛盾增多,纠纷不断,不少企业出于各种原因,开始逐步重视律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但是在聘请法律顾问的认识方面,很多企业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误区,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误区一: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