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及反思

摘要:虽然新课标实施近10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如何在新课改后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如何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及转化一直是关键的问题,作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文章就新课标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实践的反思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师;要求

1 前言

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趣味和美的存在的生存。教师和学生都应是存在于某一种教育观及其实践中的诗意的存在者。那么,教师和学生诗意地栖居的大地是一种怎样的教育观及其实践呢?这首先应该是教育者必须理清楚的问题。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近10年的时间了,目前仍有许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这种局面的发生,给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上课到底应该教些什么呢? 、学生到底应该学会些什么呢?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在新课改后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如何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及转化。作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2 新课标对体育教师自身的要求

2.1 教师观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压抑,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顺利执行新课标,必须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关键是要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体育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与时俱进,主动建立新型教学观念,并充分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把新的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从事教学工作,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是实施新课标的前提。

2.2 教师需要提高自身要求

教师之所以为师,很明显的在于其闻道在先,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和经验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距,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深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掌握必要的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学科教学论理论与方法。《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体育教师,不能只是按固定教材教书的匠人,还要具有掌握现代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拥有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具备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富的个人情感和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在教学中能运用清脆的口令,细致精炼的讲解,优美准确的示范,合理有效的帮助保护,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2 教师要学会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捷径,是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过程。教师应该反思自身的理念、认识、经验和习惯,反思个人的成长过程,反思学生的成长经历,以及反思教育活动中的整个过程,特别是这一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各种问题包括细节。通过教学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检查和记录备课中的疏漏,发现练习方法或教学手段中的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可以通过分析整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促进教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3 新课标要求教师合理对待学生

3.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1.1 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关键作用应更多地体现在引

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及发挥其独立和创造性方面。必须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明确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多一些归纳,少一些演绎; 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说教; 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3.1.2 让学生畅所欲言

插嘴是一种投入,是积极参与的表现,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提问,允许学生插嘴。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体现出平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有畅所欲言的愿望和机会,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习惯发现自己的见解, 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敢于与教师持不同的思路及见解,敢于和教师、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做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聪明和智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2 注重个体差异

对整个课堂的教学组织要努力实现民主化管理 ,以信任宽容的态度、开放的姿态对待学生,激励学生们在学习中彰显个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遗传因素、生长环境、身体状况等客观因素,不同的学生在兴趣爱好、运动体能和身体条件各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与个体,要因材施教,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评价方法,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都能尽量达到最大化。

3.3 了解学生的心理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非常大的帮助,它不仅能使学生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在良好的心情下锻炼,对加强学生的体能和体质也是十分有益的。我们从两部分学生来说(1)对于个体学生:把握学生心理,注重激励教学。对一些由于体育基础差、体质弱的学生,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正面教育,不断鼓励,使之提高认识;(2)对于大部分学生: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时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一般来说,应当把新教授的部分或者难度较大的教材安排在课程的前部 ,在这个时间段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便于学习,善动脑筋;在课程中部是学生意志力表现最突出的阶段,是磨练意志,增强毅力的最佳的时期。而在课程的后部 ,则应安排一些身体素质练习,做到身与心的统一,练与炼的和谐。

4 新课标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4.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根据学生实际知识、能力水平,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尤其是要把握好教学设计的难度和方法,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应时刻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可以通过巧设疑问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该低起点、多角度,以引起更多学生的激烈争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适时讲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轶闻趣事,以便调动学生情绪,另外在讲解过程中,还可以适当运用小品等表演手法,如用滑稽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活跃的气氛中更好地学习知识。

4.2 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象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第二,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

摘要:虽然新课标实施近10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如何在新课改后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如何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及转化一直是关键的问题,作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文章就新课标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实践的反思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师;要求

1 前言

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趣味和美的存在的生存。教师和学生都应是存在于某一种教育观及其实践中的诗意的存在者。那么,教师和学生诗意地栖居的大地是一种怎样的教育观及其实践呢?这首先应该是教育者必须理清楚的问题。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近10年的时间了,目前仍有许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这种局面的发生,给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上课到底应该教些什么呢? 、学生到底应该学会些什么呢?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在新课改后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如何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及转化。作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2 新课标对体育教师自身的要求

2.1 教师观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压抑,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顺利执行新课标,必须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关键是要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体育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与时俱进,主动建立新型教学观念,并充分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把新的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从事教学工作,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是实施新课标的前提。

2.2 教师需要提高自身要求

教师之所以为师,很明显的在于其闻道在先,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和经验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距,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深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掌握必要的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学科教学论理论与方法。《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体育教师,不能只是按固定教材教书的匠人,还要具有掌握现代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拥有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具备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富的个人情感和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在教学中能运用清脆的口令,细致精炼的讲解,优美准确的示范,合理有效的帮助保护,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2 教师要学会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捷径,是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过程。教师应该反思自身的理念、认识、经验和习惯,反思个人的成长过程,反思学生的成长经历,以及反思教育活动中的整个过程,特别是这一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各种问题包括细节。通过教学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检查和记录备课中的疏漏,发现练习方法或教学手段中的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可以通过分析整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促进教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3 新课标要求教师合理对待学生

3.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1.1 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关键作用应更多地体现在引

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及发挥其独立和创造性方面。必须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明确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多一些归纳,少一些演绎; 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说教; 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3.1.2 让学生畅所欲言

插嘴是一种投入,是积极参与的表现,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提问,允许学生插嘴。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体现出平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有畅所欲言的愿望和机会,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习惯发现自己的见解, 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敢于与教师持不同的思路及见解,敢于和教师、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做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聪明和智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2 注重个体差异

对整个课堂的教学组织要努力实现民主化管理 ,以信任宽容的态度、开放的姿态对待学生,激励学生们在学习中彰显个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遗传因素、生长环境、身体状况等客观因素,不同的学生在兴趣爱好、运动体能和身体条件各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与个体,要因材施教,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评价方法,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都能尽量达到最大化。

3.3 了解学生的心理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非常大的帮助,它不仅能使学生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在良好的心情下锻炼,对加强学生的体能和体质也是十分有益的。我们从两部分学生来说(1)对于个体学生:把握学生心理,注重激励教学。对一些由于体育基础差、体质弱的学生,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正面教育,不断鼓励,使之提高认识;(2)对于大部分学生: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时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一般来说,应当把新教授的部分或者难度较大的教材安排在课程的前部 ,在这个时间段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便于学习,善动脑筋;在课程中部是学生意志力表现最突出的阶段,是磨练意志,增强毅力的最佳的时期。而在课程的后部 ,则应安排一些身体素质练习,做到身与心的统一,练与炼的和谐。

4 新课标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4.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根据学生实际知识、能力水平,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尤其是要把握好教学设计的难度和方法,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应时刻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可以通过巧设疑问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该低起点、多角度,以引起更多学生的激烈争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适时讲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轶闻趣事,以便调动学生情绪,另外在讲解过程中,还可以适当运用小品等表演手法,如用滑稽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活跃的气氛中更好地学习知识。

4.2 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象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第二,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


相关内容

  • 体育备课本
  • 龙湾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 备 课 本 学校 年级 教师 20 学年 第 学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 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 ...

  • 对体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_三维目标_的反思
  • L I L UN TA N S U O 对体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 "三维目标" 的反思 蒋国勤 (江汉大学体育学院, 430056) 一. 体育新课程教学 "三维目标" 的基本概念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 (教育目的. 教育宗旨)在体育课程领域的具体 ...

  • 体育教师技能
  • 第三节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技能 一.体育教学计划制定 体育教学计划是教师依据<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施等情况,合理的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也是体育教师基本能力之一. 体育教学计 ...

  • 高中体育教学设计与反思模块案例
  • 篇一:高中体育教学反思案例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案例 >篇一: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案例>>(1954字) 针对于高中低年级学生,动作要领到底要不要讲得那么细,课中的分解动作练习有没有必要?因为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了动作要领之后,动作相反不协调了,变形的动作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不利 ...

  • "国培计划"华东师范大学小学体育学科培训日志
  • 10月20日晚,在体育与健康学院二楼报告厅,我们的班主任汪晓赞教授召开了第一次班会课,详细介绍了本次培训活动前期组织情况,并对培训课程安排进行了说明.虽然并不是正式的开幕式,但也让人感觉到培训的大幕徐徐拉开.培训的日程安排很满,既有全国知名专家的讲座,也有一线教师的授课观摩:既有国内学校体育发展现状 ...

  • 2017小学体育教师个人研修计划一
  • 2017小学体育教师个人研修计划一: 一.转变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战: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课改的 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2. ...

  • 常规体育课教学反思
  • 常规体育课教学反思 王勇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普遍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通过课改,使我充分认识到了这些变化.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启动 ...

  • 谈中学体育课后的反思
  • 摘 要: 撰写课后反思是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体育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写体育课课后反思: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精彩片段及败笔之处的反思;对教师教学情绪的反思;对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反思;对是否运用区别对待教学原则的反思,等等,旨在对体育教师写好教学反思起到借鉴 ...

  • 反思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 反思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摘要: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根本所在,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高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题,分析了解决的对策,重点分析了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素质 1中学体育教学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