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与赤芍成分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异同比较

赤白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差异

项亚西1, 张京红2( 1 浙江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人民医院下梁分院台州318059; 2 浙江省台州医院路桥院区

台州318050)

摘要: 毛茛科芍药属( Paeonia) 芍药p laetiflora Pall 的根分赤芍与白芍, 始于南北朝时期, 宋代以根的颜色划分赤芍与白芍, 元朝至清代以花的颜色

为划分依据, 近代则以是否栽培以及加工方法等为依据。目前认为芍药野生品的根直接干燥就是赤芍, 而栽培品的根去皮水煮后即为白芍。

关键词: 赤芍; 白芍

中图分类号: R969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3765( 2010) 110043 02 1 来源

1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 lo ra Pall 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 性味苦、微寒, 归肝经, 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能, 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症。夏、秋两季采挖, 除去根头及须根, 晒干。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去外皮干燥根, 性微寒, 味苦酸。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 缓中止痛, 行瘀、凉血、消肿及敛阴收汗之功效。夏、秋采挖已栽植3~ 4 年的芍药根, 除去根茎及须根, 洗净, 刮去粗皮, 入沸水中略煮, 使芍根发软, 捞出晒干。

2 化学成分21 赤芍含有丰富的苷类化合物, 主要含有芍药( paeoniflorin) , 羟基芍药苷( ox ypaeoniflorin) 、芍药内酯苷 (albiflorin) , 苯甲酰羟基芍药苷benzoylox ypaeoniflorin) , 苯甲酰芍药苷( benzo ylpaeoniflorin) , 此外还含有没食子酸、棕榈酸、鞣质。白芍主要含有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苯甲酸、鞣质。

3 赤芍的药理作用

3.1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3.2抑制血小板聚集: 药理学研究表明1 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通过增加cAMP 水平、抑制TXB2 合成、影响血小板能量代谢等来实现的。cAMP 作为细胞内调节物质代谢的第二信使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 当血小板内cAMP 水平升高时, 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功能均会受到抑制。从赤芍中分离得到的赤芍精在体内有抗高脂肪和高胆固醇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和血栓形成作用, 它可能是通过增加血小板内的cAMP水平和对抗TXA2 样物质来抑制血小板聚集; 赤芍总苷可以显著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 降低血浆粘度, 抑制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PT) 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KPTT) 。对红细胞的作用: 芍能明显改善其红细胞的通透性, 增加红细胞对低渗张力的抗性, 有一定稳定红细胞膜结构的作用。抗凝和抗血栓作用: 赤芍不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 但可通溶酶原变成纤溶酶而使已凝固的纤维蛋白发生溶解作用, 当有尿激酶存在时赤芍 激活纤溶酶原的能力会降低 。

3.3对心血管的作用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赤芍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 有较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 AS) 作用。对心脏的作用: 赤芍注射液能改善ARDS 状态下心肌作功能力, 提高心输出量, 其机制可能是: 扩张冠脉血管, 增加冠脉血流量从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保护缺血心肌, 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 降低肺血管阻力, 减轻后负荷。对微循环的影响: 赤芍提取物对烫伤大鼠的细动脉的收缩有明显的

对抗作用, 对烫伤后大鼠肠系膜细动脉血流速度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还可减烫伤后细静脉的白细胞粘附,此外赤芍提取物还能减轻微循环内红细胞的聚集。降低门脉高压: 赤芍注射液有降低门脉高压的作用,赤芍注射液( 100%) 对8 条急性实验性门脉高压狗注射后, 门脉压均明显下降( 40~ 115mm H2O) , 注射后下降平均差数与注射前差异有显著性 , 持续时间为21~ 61min, 与脑垂体后叶素作用相比,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 注射赤芍注射液后, 8 条狗中有7 条动脉压迅速下降( 20 ~50mmHg) , 但下降平均差数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 持续时间仅1~ 3min。

4.白芍的药理作用

4.1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 白芍总苷( TGP) 能抑制小鼠扭体反应, 延长大、小鼠舔爪及小鼠嘶叫潜伏期, 对吗啡、可乐定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TGP 延长大鼠正常慢波睡眠持续时间, 纠正咖啡因诱导的大鼠睡眠障碍, 抑制小鼠活动和激怒反应。对小鼠最大电休克发作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并可明显拮抗士的宁引起的大、小鼠惊厥。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白芍可拮抗环磷酰胺( CY) 对小鼠外周血管醋酸酯酶阳性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及腹腔M5 吞噬功能。TGP 对酵母多糖诱导腹腔M5 释放H2O2 和脂多糖诱导大鼠腹腔M5 产生IL21、肿瘤坏死因子( TN F) 及小鼠B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呈双向调节作用并可拮抗CY 抑制抗体生成, 对CY 所致小鼠脾脏和胸腺重量减轻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作用。

4.2对平滑肌的作用 芍药苷对豚鼠、兔、大鼠胃、肠管及大鼠子宫平滑肌均表现抑制, 并能拮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抗炎作用白芍能明显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炎性渗出。口服芍药苷可使佐剂性关节炎( AA) 大鼠滑膜细胞过度分泌IL21、TNF 和PGE2 的功能恢复正常。

4.3抗病原微生物 白芍煎剂对多种常见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酊剂能抑制绿脓杆菌。另据报道, 白芍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21 型感染所致豚鼠皮肤病损, 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4.4护肝作用 白芍提取物对D2 半乳糖胺、CCl4 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血清SGPT 升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对黄曲霉素B1 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升高有预防或逆转作用。

4.5其它作用 白芍提取物能明显延长常压缺氧及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缺氧动物存活时间, 拮抗由垂体后叶素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 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延长失血性休克心脏停搏时间。改善因药物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不良。抑制ADP、胶原、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及H2O2 引起的溶血反应、红细胞还原型谷胱苷肽消耗和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

5结论

综上所述, 赤芍药理作用研究证明其具有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抗凝和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和肝脏、抗肿瘤等作用, 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临床用于温毒发斑, 吐血衄血, 目赤肿痛, 肝郁胁痛, 经闭痛经, 症瘕腹痛, 跌扑损伤, 痈肿疮疡等症。白芍有解除腹部痉挛作用。对胃、肠管、子宫平滑肌均有抑制或解痉作用; 并有解热, 镇痛, 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 还有抗炎, 抗溃疡和对多种致病菌及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等。临床多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 主治头晕、头痛、胸胁疼痛、痢疾腹痛、阑尾炎腹痛、腓肠肌痉挛、痛经和 月经不调等症。

参考文献

1 刘超, 王静, 杨军赤芍总甙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J 中药材, 2000, 23( 9) : 55760

2 赵春景, 王芳, 赫飞 赤芍对乙肝黄疸患者红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J 中医药研究, 1999, 15( 5) : 423

3 徐红梅, 刘青云, 戴敏, 等 赤芍总甙抗血栓作用研究 安徽中 医学院学报, 2000, 19( 1) : 467

赤白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差异

项亚西1, 张京红2( 1 浙江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人民医院下梁分院台州318059; 2 浙江省台州医院路桥院区

台州318050)

摘要: 毛茛科芍药属( Paeonia) 芍药p laetiflora Pall 的根分赤芍与白芍, 始于南北朝时期, 宋代以根的颜色划分赤芍与白芍, 元朝至清代以花的颜色

为划分依据, 近代则以是否栽培以及加工方法等为依据。目前认为芍药野生品的根直接干燥就是赤芍, 而栽培品的根去皮水煮后即为白芍。

关键词: 赤芍; 白芍

中图分类号: R969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3765( 2010) 110043 02 1 来源

1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 lo ra Pall 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 性味苦、微寒, 归肝经, 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能, 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症。夏、秋两季采挖, 除去根头及须根, 晒干。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去外皮干燥根, 性微寒, 味苦酸。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 缓中止痛, 行瘀、凉血、消肿及敛阴收汗之功效。夏、秋采挖已栽植3~ 4 年的芍药根, 除去根茎及须根, 洗净, 刮去粗皮, 入沸水中略煮, 使芍根发软, 捞出晒干。

2 化学成分21 赤芍含有丰富的苷类化合物, 主要含有芍药( paeoniflorin) , 羟基芍药苷( ox ypaeoniflorin) 、芍药内酯苷 (albiflorin) , 苯甲酰羟基芍药苷benzoylox ypaeoniflorin) , 苯甲酰芍药苷( benzo ylpaeoniflorin) , 此外还含有没食子酸、棕榈酸、鞣质。白芍主要含有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苯甲酸、鞣质。

3 赤芍的药理作用

3.1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3.2抑制血小板聚集: 药理学研究表明1 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通过增加cAMP 水平、抑制TXB2 合成、影响血小板能量代谢等来实现的。cAMP 作为细胞内调节物质代谢的第二信使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 当血小板内cAMP 水平升高时, 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功能均会受到抑制。从赤芍中分离得到的赤芍精在体内有抗高脂肪和高胆固醇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和血栓形成作用, 它可能是通过增加血小板内的cAMP水平和对抗TXA2 样物质来抑制血小板聚集; 赤芍总苷可以显著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 降低血浆粘度, 抑制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PT) 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KPTT) 。对红细胞的作用: 芍能明显改善其红细胞的通透性, 增加红细胞对低渗张力的抗性, 有一定稳定红细胞膜结构的作用。抗凝和抗血栓作用: 赤芍不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 但可通溶酶原变成纤溶酶而使已凝固的纤维蛋白发生溶解作用, 当有尿激酶存在时赤芍 激活纤溶酶原的能力会降低 。

3.3对心血管的作用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赤芍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 有较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 AS) 作用。对心脏的作用: 赤芍注射液能改善ARDS 状态下心肌作功能力, 提高心输出量, 其机制可能是: 扩张冠脉血管, 增加冠脉血流量从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保护缺血心肌, 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 降低肺血管阻力, 减轻后负荷。对微循环的影响: 赤芍提取物对烫伤大鼠的细动脉的收缩有明显的

对抗作用, 对烫伤后大鼠肠系膜细动脉血流速度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还可减烫伤后细静脉的白细胞粘附,此外赤芍提取物还能减轻微循环内红细胞的聚集。降低门脉高压: 赤芍注射液有降低门脉高压的作用,赤芍注射液( 100%) 对8 条急性实验性门脉高压狗注射后, 门脉压均明显下降( 40~ 115mm H2O) , 注射后下降平均差数与注射前差异有显著性 , 持续时间为21~ 61min, 与脑垂体后叶素作用相比,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 注射赤芍注射液后, 8 条狗中有7 条动脉压迅速下降( 20 ~50mmHg) , 但下降平均差数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 持续时间仅1~ 3min。

4.白芍的药理作用

4.1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 白芍总苷( TGP) 能抑制小鼠扭体反应, 延长大、小鼠舔爪及小鼠嘶叫潜伏期, 对吗啡、可乐定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TGP 延长大鼠正常慢波睡眠持续时间, 纠正咖啡因诱导的大鼠睡眠障碍, 抑制小鼠活动和激怒反应。对小鼠最大电休克发作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并可明显拮抗士的宁引起的大、小鼠惊厥。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白芍可拮抗环磷酰胺( CY) 对小鼠外周血管醋酸酯酶阳性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及腹腔M5 吞噬功能。TGP 对酵母多糖诱导腹腔M5 释放H2O2 和脂多糖诱导大鼠腹腔M5 产生IL21、肿瘤坏死因子( TN F) 及小鼠B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呈双向调节作用并可拮抗CY 抑制抗体生成, 对CY 所致小鼠脾脏和胸腺重量减轻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作用。

4.2对平滑肌的作用 芍药苷对豚鼠、兔、大鼠胃、肠管及大鼠子宫平滑肌均表现抑制, 并能拮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抗炎作用白芍能明显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炎性渗出。口服芍药苷可使佐剂性关节炎( AA) 大鼠滑膜细胞过度分泌IL21、TNF 和PGE2 的功能恢复正常。

4.3抗病原微生物 白芍煎剂对多种常见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酊剂能抑制绿脓杆菌。另据报道, 白芍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21 型感染所致豚鼠皮肤病损, 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4.4护肝作用 白芍提取物对D2 半乳糖胺、CCl4 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血清SGPT 升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对黄曲霉素B1 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升高有预防或逆转作用。

4.5其它作用 白芍提取物能明显延长常压缺氧及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缺氧动物存活时间, 拮抗由垂体后叶素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 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延长失血性休克心脏停搏时间。改善因药物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不良。抑制ADP、胶原、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及H2O2 引起的溶血反应、红细胞还原型谷胱苷肽消耗和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

5结论

综上所述, 赤芍药理作用研究证明其具有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抗凝和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和肝脏、抗肿瘤等作用, 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临床用于温毒发斑, 吐血衄血, 目赤肿痛, 肝郁胁痛, 经闭痛经, 症瘕腹痛, 跌扑损伤, 痈肿疮疡等症。白芍有解除腹部痉挛作用。对胃、肠管、子宫平滑肌均有抑制或解痉作用; 并有解热, 镇痛, 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 还有抗炎, 抗溃疡和对多种致病菌及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等。临床多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 主治头晕、头痛、胸胁疼痛、痢疾腹痛、阑尾炎腹痛、腓肠肌痉挛、痛经和 月经不调等症。

参考文献

1 刘超, 王静, 杨军赤芍总甙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J 中药材, 2000, 23( 9) : 55760

2 赵春景, 王芳, 赫飞 赤芍对乙肝黄疸患者红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J 中医药研究, 1999, 15( 5) : 423

3 徐红梅, 刘青云, 戴敏, 等 赤芍总甙抗血栓作用研究 安徽中 医学院学报, 2000, 19( 1) : 467


相关内容

  • 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
  • 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真伪鉴定的研究综述 张金怡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以下这篇文章是对赤芍的化学成分及其真伪鉴定进行研究综述. 关键词:赤芍,化学成分,真伪鉴定,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前言:赤芍,来自于毛茛科植物赤芍Paennia lactiflora pall.草芍药.或川芍药的干燥根.为常 ...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体会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经验和体会 一 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述评 中国属于乙肝病毒高流行地区,人群中慢性HBV感染率高达9.09%,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在高达1.2亿慢性HBV感染人群中,20%一30%最终会发展为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HCC).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中医学& ...

  • 杭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 篇一:生白芍的功效与药理作用 生白 芍的功效与药理作用 生白芍(生用,多 用于平肝),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为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 者.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 用 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 (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生白芍能调节机体 免疫系统. 生 ...

  • 皮肤病常用中草药介绍
  • 大飞扬草介绍-内外用 [药用部位] 飞扬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性味归经] 辛酸,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酸,性烈.‛入肺.肝二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通乳,渗湿,止痒.治急性肠炎,菌痢,淋病,尿血,肺痈,乳痈,疗疮,肿毒,湿疹,脚癣,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

  • 中医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概况
  • ·254· 2014244·综 doi :10. 3969/j.issn. 1005-0264. 2014. 04. 023 述· 中医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概况 * 朱云 1,2 成佳黛 3 王立福 2 杨慧银 2 王仲霞 2 周坤 2 肖小河 2 李永纲 2△ 1. 解放军医学院2012级博士 ...

  • 茵陈蒿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82・ 茵陈蒿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李晓倩王光耀南京中医药大学 指导老师:主兴华江苏南京210046 关键词茵陈蒿汤临床应用进展 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黄疸病的一个名方,具清热.利湿.退黄之效,治疗湿热黄疸之"一身面目俱黄, 黄色鲜明如橘子色,腹微满,小便短赤,苔黄腻, ...

  • 痛风的中医治疗
  • 不让痛风骚扰你 酸,让痛风不再来. 用山楂.葛根.车前子等天然中草药泡茶喝,每日一杯,可以帮助身体排除过多尿 当湿度保持在40%-50%时,不但嘌呤值正常,尿酸不堆积,最重要的还可以保护关节不磨损,所以在家中摆放一些吊兰.绿萝.滴水观音等大叶植物吧. 每日将当归.三七.伸筋草.藏红花加入到45°热水 ...

  • [朱仁康皮肤科临床经验集]10
  • 经 验 方 及 常 用 方 方剂,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原则则制订出来的.一个方剂的组成,往往要经过长时间的医疗实践,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渐形成的.朱老医生几十年来自已摸索出一些有效的经验方,有些是根据前人经验成方,在运用临床实际上践中,又凭其心得几经化哉,加以增减,删紊就 ...

  • 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 ・178・光明中医2009年1月第24卷第1期 C J G MC M January 2009. V ol 24. 1 9-13 [13] 王致道<. 保生大帝济世仙方>男科药签选注[A].见:张国举主编. 吴真人学 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整理.研究.探讨, 取其精髓, 用诸临床. 6 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