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抗日英雄的句子(向抗日英雄致敬)

赞美抗日英雄的句子(向抗日英雄致敬)

赞美抗日英雄的句子(向抗日英雄致敬)

1、赵一曼 著名的巾帼英雄。赵一曼,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她宁死不屈。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时年31岁。

2、卫立煌 指挥忻口战役的抗日将领。卫立煌(1896-1960),字俊如,安徽合肥人。青年时期曾在孙中山先生广州大本营担任警卫,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第19军副军长,徐州戒严司令,首都卫戍副司令,第8军军长等职。1937年9月,为挽救山西危局,保卫太原,中国军队决定利用忻口要隘进行正面防御,阻敌南下。忻口战役总指挥由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担任。1941年,卫立煌曾因主张国共合作抗战,与八路军建立友好关系而被撤本、兼各职。1943年奉命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率部打败盘踞于滇西和中缅边界的日军,与中国驻印军一起,打通了滇缅公路。解放战争后期,在担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时,因没有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随即出走香港。后拒绝去台湾,于1955年回到北京。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

3、吉鸿昌变卖家产为抗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吉鸿昌,河南扶沟县人,1895年生。1913年入冯玉祥部,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后,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他不愿打内战,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1931年8月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其携眷出国“考察”。1932年1月,吉鸿昌在上海一二八抗战炮声中回到祖国后,即联络与发动旧部,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号,并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枪械,组织武装抗日。1932年深秋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法租界工部局逮捕,并引渡给北平军分会。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4、刘老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1943年3月18日,在呛人的战尘硝烟中,一名叫白思才的连长强撑受伤的身躯,率全连仅剩的20多名战士,默默掩埋着战友的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一切完成后,他们发出怒吼,端起枪和刺刀,向包围他们的敌人扑去。

5、谢晋元 八百壮士的指挥官。1905年出生于贫困家庭,广东蕉岭人。1925年,在广东大学预科肄业。同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学习。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时,任陆军第88师262旅参谋主任,参加闸北八字桥战斗。后任524团团副,团长牺牲后接任团长,率部驻防北火车站,与日军对峙两个多月,10月26日,日军疯狂向驻地防线发动进攻。他率领第一营的400余官兵,坚守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后撤。率部孤军死守危楼,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为国内外瞩目,赞誉他们为“八百壮士”。1941年4月,在出操时遇害,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5月8日,国民政府通令嘉奖,追授为陆军少将。上海10万民众前往瞻仰遗容。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典型”。

6、张自忠 尽忠报国的一代名将。张自忠(1890-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校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 1940年5月,日军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预备74师和军部特务营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在日军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一千余人隆重举行张自忠将军追悼大会。

7、赵登禹 血战南苑的北方大汉。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全面抗战爆发后,1933年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7月28日,赵登禹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8、左权 一腔热血洒太行。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9、金方昌狱中蘸血书写壮志:1941年11月,山西代县县城的狱中,寒冷刺骨。一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19岁青年,艰难地举起仅有的一条胳膊,蘸着鲜血在墙壁上写下十四个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他就是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金方昌是山东聊城人,1937年到山西参加抗战。在晋察冀边区,他担任中共代县赵家湾区区委书记。“书生”出身的他亦能上阵杀敌。他曾利用敌人夜间“会哨”时机,率30名民兵伏击敌人,歼敌甚众,成为群众心目中的青年英雄。

10、1941年11月,山西代县县城的狱中,寒冷刺骨。一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19岁青年,艰难地举起仅有的一条胳膊,蘸着鲜血在墙壁上写下十四个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他就是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

11、白思才端起刺刀扑向敌人:刘老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1943年3月18日,在呛人的战尘硝烟中,一名叫白思才的连长强撑受伤的身躯,率全连仅剩的20多名战士,默默掩埋着战友的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一切完成后,他们发出怒吼,端起枪和刺刀,向包围他们的敌人扑去。这是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的最后一个战斗瞬间。

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序厅,有一幅宏伟的浮雕,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英勇的战士与不屈的人民站在一起,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民族独立自由而献身的英烈们,在这里接受一个国家的最高礼赞。这幅叫做《铜墙铁壁》的浮雕,正展现了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14年里,中国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同仇敌忾地奋勇抗争。正因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华民族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13、王殿元死也要拉上敌人:胶东军区5旅13团7连2排6班班长、共产党员。在胶东地区的马石山上,他用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也让“马石山十勇士”名垂史册。1942年11月,两万多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扫荡”。王殿元和6班战士面临掩护大批群众转移的任务。夜色中,他们分批带领上千名群众冲出了包围圈,自己却被敌人发现,枪弹雨点般扫来。王殿元作出决定:把敌人引到山上去。10名战士且战且退,上了马石山主峰,凭借有利地形和敌人厮杀了5个多小时,最后只剩下身负重伤的王殿元和另外两名战士。敌人冲上阵地,王殿元拾起了最后两颗手榴弹,将一颗扔向了敌群,另一颗拉响,与敌人同归于尽。

14、1942年11月,两万多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扫荡”。这一带的抗日队伍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王殿元和6班战士面临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掩护大批群众转移。夜色中,他们分批带领上千名群众冲出了包围圈,自己却被敌人发现,枪弹雨点般扫来。王殿元作出决定:把敌人引到山上去。

15、69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在桂林寻访当年这场战争的亲历者时,他们大多已离开人世,活着的已是八九十岁高龄。我们走访了当年亲手杀死“鬼子兵”的阳凤鸣老人;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滇缅公路运输线上的张裕华老人;被敌人子弹打穿下颌,失去牙床的黎德老人;当了童子兵后又奔赴抗日战场的郑立志老人;在与敌人搏斗中奋勇杀敌、已于一年前去世的梁辉老人的亲人。无论是他们的亲身讲述,或是其亲人的回忆,都更深地唤起我们对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的记忆,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16、高志航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高志航是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的中国人。1937年8月14日,淞沪会战爆发次日,大批日本海军远程轰炸机进袭杭州、南京、南昌等地。高志航任大队长的中国空军第四大队正从河南周家口机场转场移防,在杭州笕桥机场与

日机狭路相逢。高志航率战友驾驶美国“霍克3”飞机击落一架敌机。最终日机遭受重创,我方四大队飞机无一损失。“八一四”之战轰动全国。

17、时隔69年,今天,当我们再次追忆那段历史,首先浮现脑海的便是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在9月1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川籍抗日英烈占12名。其中最小的乐以琴年仅23岁,最年长的李家钰不过52岁。“无川不成军,四川军民对抗战胜利起了很大作用。”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叶敦序说,人们不能忘记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同时也应给予尚在人世的抗战老兵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18、“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士抗战之责任,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眼看日寇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无情地践踏,百万华南年轻人义无返顾走上抗战的前线,他们中有归国华侨、有大学生、有妇女、有富家子弟、有农民„„不论何种出身,人人都争先上前,抛洒青春热血,以血肉之躯抵挡侵略者的枪炮。

19、戴安澜 马革裹尸抗敌枭。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5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1942年5月26日,抗击东南亚日军的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牺牲在缅甸茅邦。戴安澜将军的牺牲引起了国际的关注,美国国会授权总统罗斯福,向他颁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外国同盟军将领之杰出勋章———懋绩勋章,成为中国受此殊荣的第一人。

20、北方战场的日军占领平津后,组建华北方面军,从1937年8月起发动攻势,相继占领了南口、张家口和大同。9月22日,日军在逼近平型关时,遭到八路军一一五师的伏击。这是国共建立统一战线后的首战,受到蒋介石的嘉奖。同年10月,国共两党军队在忻口战役中相互配合,对日军进行了20天的顽强抵抗。此后,国民政府军各部开始了袭击日军的游击战,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则在华北进行游击战,逐渐开辟了敌后战场。

赞美抗日英雄的句子(向抗日英雄致敬)

赞美抗日英雄的句子(向抗日英雄致敬)

1、赵一曼 著名的巾帼英雄。赵一曼,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她宁死不屈。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时年31岁。

2、卫立煌 指挥忻口战役的抗日将领。卫立煌(1896-1960),字俊如,安徽合肥人。青年时期曾在孙中山先生广州大本营担任警卫,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第19军副军长,徐州戒严司令,首都卫戍副司令,第8军军长等职。1937年9月,为挽救山西危局,保卫太原,中国军队决定利用忻口要隘进行正面防御,阻敌南下。忻口战役总指挥由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担任。1941年,卫立煌曾因主张国共合作抗战,与八路军建立友好关系而被撤本、兼各职。1943年奉命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率部打败盘踞于滇西和中缅边界的日军,与中国驻印军一起,打通了滇缅公路。解放战争后期,在担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时,因没有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随即出走香港。后拒绝去台湾,于1955年回到北京。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

3、吉鸿昌变卖家产为抗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吉鸿昌,河南扶沟县人,1895年生。1913年入冯玉祥部,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后,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他不愿打内战,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1931年8月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其携眷出国“考察”。1932年1月,吉鸿昌在上海一二八抗战炮声中回到祖国后,即联络与发动旧部,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号,并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枪械,组织武装抗日。1932年深秋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法租界工部局逮捕,并引渡给北平军分会。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4、刘老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1943年3月18日,在呛人的战尘硝烟中,一名叫白思才的连长强撑受伤的身躯,率全连仅剩的20多名战士,默默掩埋着战友的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一切完成后,他们发出怒吼,端起枪和刺刀,向包围他们的敌人扑去。

5、谢晋元 八百壮士的指挥官。1905年出生于贫困家庭,广东蕉岭人。1925年,在广东大学预科肄业。同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学习。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时,任陆军第88师262旅参谋主任,参加闸北八字桥战斗。后任524团团副,团长牺牲后接任团长,率部驻防北火车站,与日军对峙两个多月,10月26日,日军疯狂向驻地防线发动进攻。他率领第一营的400余官兵,坚守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后撤。率部孤军死守危楼,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为国内外瞩目,赞誉他们为“八百壮士”。1941年4月,在出操时遇害,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5月8日,国民政府通令嘉奖,追授为陆军少将。上海10万民众前往瞻仰遗容。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典型”。

6、张自忠 尽忠报国的一代名将。张自忠(1890-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校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 1940年5月,日军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预备74师和军部特务营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在日军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一千余人隆重举行张自忠将军追悼大会。

7、赵登禹 血战南苑的北方大汉。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全面抗战爆发后,1933年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7月28日,赵登禹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8、左权 一腔热血洒太行。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9、金方昌狱中蘸血书写壮志:1941年11月,山西代县县城的狱中,寒冷刺骨。一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19岁青年,艰难地举起仅有的一条胳膊,蘸着鲜血在墙壁上写下十四个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他就是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金方昌是山东聊城人,1937年到山西参加抗战。在晋察冀边区,他担任中共代县赵家湾区区委书记。“书生”出身的他亦能上阵杀敌。他曾利用敌人夜间“会哨”时机,率30名民兵伏击敌人,歼敌甚众,成为群众心目中的青年英雄。

10、1941年11月,山西代县县城的狱中,寒冷刺骨。一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19岁青年,艰难地举起仅有的一条胳膊,蘸着鲜血在墙壁上写下十四个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他就是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

11、白思才端起刺刀扑向敌人:刘老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1943年3月18日,在呛人的战尘硝烟中,一名叫白思才的连长强撑受伤的身躯,率全连仅剩的20多名战士,默默掩埋着战友的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一切完成后,他们发出怒吼,端起枪和刺刀,向包围他们的敌人扑去。这是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的最后一个战斗瞬间。

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序厅,有一幅宏伟的浮雕,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英勇的战士与不屈的人民站在一起,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民族独立自由而献身的英烈们,在这里接受一个国家的最高礼赞。这幅叫做《铜墙铁壁》的浮雕,正展现了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14年里,中国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同仇敌忾地奋勇抗争。正因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华民族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13、王殿元死也要拉上敌人:胶东军区5旅13团7连2排6班班长、共产党员。在胶东地区的马石山上,他用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也让“马石山十勇士”名垂史册。1942年11月,两万多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扫荡”。王殿元和6班战士面临掩护大批群众转移的任务。夜色中,他们分批带领上千名群众冲出了包围圈,自己却被敌人发现,枪弹雨点般扫来。王殿元作出决定:把敌人引到山上去。10名战士且战且退,上了马石山主峰,凭借有利地形和敌人厮杀了5个多小时,最后只剩下身负重伤的王殿元和另外两名战士。敌人冲上阵地,王殿元拾起了最后两颗手榴弹,将一颗扔向了敌群,另一颗拉响,与敌人同归于尽。

14、1942年11月,两万多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扫荡”。这一带的抗日队伍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王殿元和6班战士面临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掩护大批群众转移。夜色中,他们分批带领上千名群众冲出了包围圈,自己却被敌人发现,枪弹雨点般扫来。王殿元作出决定:把敌人引到山上去。

15、69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在桂林寻访当年这场战争的亲历者时,他们大多已离开人世,活着的已是八九十岁高龄。我们走访了当年亲手杀死“鬼子兵”的阳凤鸣老人;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滇缅公路运输线上的张裕华老人;被敌人子弹打穿下颌,失去牙床的黎德老人;当了童子兵后又奔赴抗日战场的郑立志老人;在与敌人搏斗中奋勇杀敌、已于一年前去世的梁辉老人的亲人。无论是他们的亲身讲述,或是其亲人的回忆,都更深地唤起我们对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的记忆,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16、高志航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高志航是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的中国人。1937年8月14日,淞沪会战爆发次日,大批日本海军远程轰炸机进袭杭州、南京、南昌等地。高志航任大队长的中国空军第四大队正从河南周家口机场转场移防,在杭州笕桥机场与

日机狭路相逢。高志航率战友驾驶美国“霍克3”飞机击落一架敌机。最终日机遭受重创,我方四大队飞机无一损失。“八一四”之战轰动全国。

17、时隔69年,今天,当我们再次追忆那段历史,首先浮现脑海的便是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在9月1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川籍抗日英烈占12名。其中最小的乐以琴年仅23岁,最年长的李家钰不过52岁。“无川不成军,四川军民对抗战胜利起了很大作用。”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叶敦序说,人们不能忘记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同时也应给予尚在人世的抗战老兵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18、“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士抗战之责任,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眼看日寇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无情地践踏,百万华南年轻人义无返顾走上抗战的前线,他们中有归国华侨、有大学生、有妇女、有富家子弟、有农民„„不论何种出身,人人都争先上前,抛洒青春热血,以血肉之躯抵挡侵略者的枪炮。

19、戴安澜 马革裹尸抗敌枭。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5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1942年5月26日,抗击东南亚日军的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牺牲在缅甸茅邦。戴安澜将军的牺牲引起了国际的关注,美国国会授权总统罗斯福,向他颁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外国同盟军将领之杰出勋章———懋绩勋章,成为中国受此殊荣的第一人。

20、北方战场的日军占领平津后,组建华北方面军,从1937年8月起发动攻势,相继占领了南口、张家口和大同。9月22日,日军在逼近平型关时,遭到八路军一一五师的伏击。这是国共建立统一战线后的首战,受到蒋介石的嘉奖。同年10月,国共两党军队在忻口战役中相互配合,对日军进行了20天的顽强抵抗。此后,国民政府军各部开始了袭击日军的游击战,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则在华北进行游击战,逐渐开辟了敌后战场。


相关内容

  •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
  • 一.教学目标 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为捍卫党.捍卫社会主义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同时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

  •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白杨礼赞
  • 第三单元 第五课 课题: 主备人:李君红 审核人: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说出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重点)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悟中华民族朴质坚强的性格. (难点)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 二.教学流 ...

  • 抗战老兵不怕死,就怕被遗忘!致敬抗战老兵--西征网抗战70周年专题
  • 抗战老兵不怕死,就怕被遗忘!致敬抗战老兵--西征网抗战70周年专题 http://www.xizhengw.com/item/special.asp?id=30 民主透视|人权观察|原创时评|午门批判|舆情观察|纵横捭阖|西征网评|我要投稿 敬礼-抗战老兵 抗战胜利依靠的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经过浴血奋 ...

  • [雨来没有死]教学设计
  • <雨来没有死>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训练学生速读文章,并在短时间内能够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学习对景色.环境的优美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学习反复的修辞手法.2.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勿忘国耻:激起学生对小雨来为代表的英雄们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训练概 ...

  • 1.[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 <白杨礼赞>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准确.凝练.变化多姿的语言.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 第十七课时: 一.导入新课: <白杨礼赞>是一篇 ...

  • 借影视英雄向老兵致敬
  • 借影视英雄向老兵致敬 2015.9.3,在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想用这篇算不上影评,也算不上作文的文章来表达我对抗战英雄崇高的敬意! 我喜欢看谍战片,四.五年级时就已经爱上.记得那时热播的有<五号特工组>.<潜伏>.我崇拜欧阳剑平的机敏,佩 ...

  • 1白杨礼赞_课文分析
  •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是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写于1941年,是茅盾先生"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即赴新疆,离新疆赴延安,又离延安赴重庆)以后在重庆写的".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白杨树这个艺术形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了朴质.坚 ...

  • 鸡毛信教学设计
  •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鸡 毛 信>教 学 设 计 <鸡毛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 ...

  •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
  • 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族团结的故事,从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祖国. 活动准备:演奏少数民族歌曲.舞蹈.讲故事.合唱等.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 乙:尊敬的各位来宾 合:大家好!梅河口市外国语学校五年一班<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