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现代主义时代下的消费文化

浅析后现代主义时代下的消费文化

摘要:“后现代”是一个以信息、传媒为主导的时代。宣扬反权力、反神圣、反主流、反英雄化,强调颠覆性和解构性,否定一切事物的终极价值。后现代消费文化的表现可以概括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即艺术生活化、生活审美化。消费文化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足以带给人们的经验体验,同时消费文化中的大众沉浸在日常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针对上述现象,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我们应该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互利、共生、共赢的关系下构建和谐消费文化。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消费文化

后现代主义坚持本体论意义的多元论与方法论,它完全摒弃了对事物确定性的追求。从社会经济范畴来看,“后现代”是一个以信息、传媒为主导的时代。从文化范畴来看,“后现代”的基本策略就是反权力、反神圣、反主流、反英雄化,强调颠覆性和解构性,否定一切事物的终极价值。从时序上来说,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之后。是工业化大生产以及资本的福特式积累,它的轴心原则是功能理性,调节方式是秩序和纪律、节俭和勤奋,在文化上则体现为对“元叙事”和基础理论的强调。当现代主义的基础福特式的积累遭遇了危机,通货膨胀扩大到相当程度,社会就会呈现出混沌无序的状态。①

在后现代主义阶段,以大众传媒为中介所培养起来的不再是“组织人”的观念而是“个体”偏好的思想,是个人的欲望的复苏,感觉的复活。“后现代”提倡“新前卫文化艺术”,强调平民化、生活化,反对正典化、经典化,宣告“艺术之死”。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这幅最杰出的半身肖像画中女主人公“神秘的微笑”,引起了无数观众的神思遐想。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熏染下,有人将这幅油画临摹下来,在蒙娜丽莎嘴上添一道胡须,再加上一个刺眼的标题:《瞧,这个婊子》,一幅后现代主义的美术作品就诞生了。

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在马克思的时代,消费主要表现为对生理的需求和满足,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消①王倩,《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四川外语学院。

费,而在后现代主义社会里,由于后现代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省,是无主体、无中心、无权威对于秩序、权威的颠覆和消解,是对既定的统治结构的揭露和批判。当一个人的消费不仅仅只是使用价值的需要,而是对附着在商品上的符号意义的迎合,消费就成为人们自我表达与身份认同的途径,这是进入“后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也是进入消费社会的标志之一。①

后现代消费文化的思想与表现

据研究表明,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初次显露了消费文化的发展迹象:广告、电影业、时尚和化妆品生产、交相传阅的大众小报、杂志和拥有无数观众的体育运动,使得众多的新品位、新秉性、新体验和新理想广泛传播开来。后现代主义的消费主要表现为对物的购买和消费,体现为一种“符号消费”。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不仅是其使用价值,还消费商品的形象,并从这种消费中获得后现代主义的情感体验。后现代主义所关注的大众文化、形式与称号、影像、无秩序、生活的审美呈现等等,也是消费文化的特征,这种消费文化体现着梦想、欲望和离奇的幻想。②简单的一个例子,如可口可乐饮料瓶上印着“享受可乐”——enjoy cockle,提倡为了达到“享受”的目的,可以不断地制造消费、超前消费、负债消费、寅吃卯粮。充分显示了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理念是“享受”。

后现代消费文化的表现可以概括为“日常生活审美化”。一方面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是把一些生活方面的东西用艺术化的手段来表达。通过将生活中的庸常事物用审美的方式加以呈现,消解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艺术家们希望打碎艺术的光环、让艺术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事物之上,艺术作品的对象成为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之物,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在当下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行为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理所当然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行为艺术往往出忽我们意料,甚至远远超越了我们对常态生活的理解,猛烈地撞击着我们感官和精神的承受极限。一名韩裔美籍的美女摄影师米鲁·金在纽约举办“The Pig That Therefore I Am”自拍摄影展,照片中她裸体躺在猪圈里,任凭猪只靠近甚至紧贴彼此肌肤,米鲁-金想透过自拍,探索人类与动物之间相似之处,并批判人类自以为比动物优越。再如,2012年6月23日的峨眉山大型行为艺术秀,专业模特身着一身白衣,吸引了大众对峨眉山的关注,此次行为艺术秀,①

②李娟,《迈克•费瑟斯通后现代消费文化思想研究》,兰州大学,2011年5月。 文九,《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消费文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26卷第6期。

通过艺术与旅游的结合,体现出佛教所说“万事万物自“空”而来,从而滋养出自然,又孕育出山水人灵”。展现了一个既有古老文化又现代时尚元素的新峨眉山形象,并深刻表达了“慢生活”的深层意义。

另一方面表现为艺术生活化:指搞艺术的人要把所创造的艺术品结合到生活中去艺术作品富于生活气息,接近于生活。如奥体中心的“水立方”就是艺术生活化,它即是艺术品,又是实用品。流行出现的“商品美学”,即商品的外观设计、包装、广告等,可以说后现代消费文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看待这个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态度。

消费主义的盛行使人们把追求和占有物质,追求享受作为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消费生活中的主流价值和规范,人变得越来越现实,变得越来越功利。这种生活方式使人们生活在时尚与流行之中,娱乐、消遣、休闲、消费具有新的生活价值,寻求更新更好的消费成为人们新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目标,人们关心的只是消费时的情感快乐及梦想与欲望等问题。消费生活延伸了现实世界的浪漫情调,把追求崇高信仰的幸福感,变成了具体的消费中的快感,变成新的无数个体验中的幸福。

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反思

在进行日常生活审美化时,消费主义对文化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足以带给人们的经验体验,不能忽视了沉溺于消费文化中的大众沉浸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社会问题:凸显文化的娱乐功能却淡化了文化的教化功能。文化向商业化妥协,文化中最宝贵的东西常常就被扼杀了。比如学术著作、严肃读物的学术价值弱化、审美平面化、一些“文化节日”泛滥成灾,像豆腐节、板栗节、裤子节这类“人造节日”层出不穷。

由于追求短暂,即时性的审美趣味使消费文化全然摒弃了对深度意义、永恒价值、理性蕴涵的追求。在大众文化中,由于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不仅是其使用价值,而主要是消费它们的形象,即从形象中获取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因此,影像就替代了使用价值,成为使用价值的代用品。非连续、逻辑和时间关系模糊的电视镜头就可以拼接成一则广告,情感诉求和深度意义难觅踪影。如“尖叫”饮料广告,一个年轻英俊的青年阔步走出地铁青年在迪吧狂舞;青年在篮球场扣篮后满头大汗地喝着“尖叫”饮料;画外音:“随时放松自己”。显然,这则广告镜

头就是碎片的移动组合,充满了断裂感和非连续性,广告的深度意义消失,有的只是浅显的平面意义。后现代消费文化因之也沦落为一种“引用”文化,一种平淡或缺乏深度感的文化。如对于政治权利、公民权利,公共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视而不见。这种“对消费者创造性的过于乐观导致忽视社会结构对于消费者的控制,对观众快感的赞美导致对于最肤浅的文化产品的随意肯定”。①

在符号化的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应该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互利、共生、共赢的关系下构建和谐消费文化。要求我们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和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保持目的合理性与过程合理性的统一,关注人类生存状况和人类未来。

参考文献:

[1] 文九,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消费文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26卷第6期.

[2] 祝杨军、毛先荣,后现代语境中的生态消费[J],社会观察,20l1.1.

[3] 郑艳,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的和谐消费文化构建[J],陕西泾阳县云阳中学.

[4] 党丽萍、田建伟,论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对休闲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9月,第16卷第9期.

[5] 陈漱渝,消费主义·国学热·后现代主义——对当前几种文化现象的思考[J],武陵学刊,2011年7月,第36卷第4期.

[6] 李娟,迈克·费瑟斯通后现代消费文化思想研究[J],兰州大学,2011.5.

[7] 王倩,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J],四川外语学院. ①郑艳,《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的和谐消费文化构建》,陕西泾阳县云阳中学.

浅析后现代主义时代下的消费文化

摘要:“后现代”是一个以信息、传媒为主导的时代。宣扬反权力、反神圣、反主流、反英雄化,强调颠覆性和解构性,否定一切事物的终极价值。后现代消费文化的表现可以概括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即艺术生活化、生活审美化。消费文化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足以带给人们的经验体验,同时消费文化中的大众沉浸在日常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针对上述现象,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我们应该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互利、共生、共赢的关系下构建和谐消费文化。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消费文化

后现代主义坚持本体论意义的多元论与方法论,它完全摒弃了对事物确定性的追求。从社会经济范畴来看,“后现代”是一个以信息、传媒为主导的时代。从文化范畴来看,“后现代”的基本策略就是反权力、反神圣、反主流、反英雄化,强调颠覆性和解构性,否定一切事物的终极价值。从时序上来说,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之后。是工业化大生产以及资本的福特式积累,它的轴心原则是功能理性,调节方式是秩序和纪律、节俭和勤奋,在文化上则体现为对“元叙事”和基础理论的强调。当现代主义的基础福特式的积累遭遇了危机,通货膨胀扩大到相当程度,社会就会呈现出混沌无序的状态。①

在后现代主义阶段,以大众传媒为中介所培养起来的不再是“组织人”的观念而是“个体”偏好的思想,是个人的欲望的复苏,感觉的复活。“后现代”提倡“新前卫文化艺术”,强调平民化、生活化,反对正典化、经典化,宣告“艺术之死”。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这幅最杰出的半身肖像画中女主人公“神秘的微笑”,引起了无数观众的神思遐想。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熏染下,有人将这幅油画临摹下来,在蒙娜丽莎嘴上添一道胡须,再加上一个刺眼的标题:《瞧,这个婊子》,一幅后现代主义的美术作品就诞生了。

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在马克思的时代,消费主要表现为对生理的需求和满足,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消①王倩,《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四川外语学院。

费,而在后现代主义社会里,由于后现代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省,是无主体、无中心、无权威对于秩序、权威的颠覆和消解,是对既定的统治结构的揭露和批判。当一个人的消费不仅仅只是使用价值的需要,而是对附着在商品上的符号意义的迎合,消费就成为人们自我表达与身份认同的途径,这是进入“后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也是进入消费社会的标志之一。①

后现代消费文化的思想与表现

据研究表明,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初次显露了消费文化的发展迹象:广告、电影业、时尚和化妆品生产、交相传阅的大众小报、杂志和拥有无数观众的体育运动,使得众多的新品位、新秉性、新体验和新理想广泛传播开来。后现代主义的消费主要表现为对物的购买和消费,体现为一种“符号消费”。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不仅是其使用价值,还消费商品的形象,并从这种消费中获得后现代主义的情感体验。后现代主义所关注的大众文化、形式与称号、影像、无秩序、生活的审美呈现等等,也是消费文化的特征,这种消费文化体现着梦想、欲望和离奇的幻想。②简单的一个例子,如可口可乐饮料瓶上印着“享受可乐”——enjoy cockle,提倡为了达到“享受”的目的,可以不断地制造消费、超前消费、负债消费、寅吃卯粮。充分显示了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理念是“享受”。

后现代消费文化的表现可以概括为“日常生活审美化”。一方面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是把一些生活方面的东西用艺术化的手段来表达。通过将生活中的庸常事物用审美的方式加以呈现,消解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艺术家们希望打碎艺术的光环、让艺术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事物之上,艺术作品的对象成为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之物,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在当下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行为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理所当然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行为艺术往往出忽我们意料,甚至远远超越了我们对常态生活的理解,猛烈地撞击着我们感官和精神的承受极限。一名韩裔美籍的美女摄影师米鲁·金在纽约举办“The Pig That Therefore I Am”自拍摄影展,照片中她裸体躺在猪圈里,任凭猪只靠近甚至紧贴彼此肌肤,米鲁-金想透过自拍,探索人类与动物之间相似之处,并批判人类自以为比动物优越。再如,2012年6月23日的峨眉山大型行为艺术秀,专业模特身着一身白衣,吸引了大众对峨眉山的关注,此次行为艺术秀,①

②李娟,《迈克•费瑟斯通后现代消费文化思想研究》,兰州大学,2011年5月。 文九,《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消费文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26卷第6期。

通过艺术与旅游的结合,体现出佛教所说“万事万物自“空”而来,从而滋养出自然,又孕育出山水人灵”。展现了一个既有古老文化又现代时尚元素的新峨眉山形象,并深刻表达了“慢生活”的深层意义。

另一方面表现为艺术生活化:指搞艺术的人要把所创造的艺术品结合到生活中去艺术作品富于生活气息,接近于生活。如奥体中心的“水立方”就是艺术生活化,它即是艺术品,又是实用品。流行出现的“商品美学”,即商品的外观设计、包装、广告等,可以说后现代消费文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看待这个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态度。

消费主义的盛行使人们把追求和占有物质,追求享受作为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消费生活中的主流价值和规范,人变得越来越现实,变得越来越功利。这种生活方式使人们生活在时尚与流行之中,娱乐、消遣、休闲、消费具有新的生活价值,寻求更新更好的消费成为人们新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目标,人们关心的只是消费时的情感快乐及梦想与欲望等问题。消费生活延伸了现实世界的浪漫情调,把追求崇高信仰的幸福感,变成了具体的消费中的快感,变成新的无数个体验中的幸福。

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反思

在进行日常生活审美化时,消费主义对文化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足以带给人们的经验体验,不能忽视了沉溺于消费文化中的大众沉浸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社会问题:凸显文化的娱乐功能却淡化了文化的教化功能。文化向商业化妥协,文化中最宝贵的东西常常就被扼杀了。比如学术著作、严肃读物的学术价值弱化、审美平面化、一些“文化节日”泛滥成灾,像豆腐节、板栗节、裤子节这类“人造节日”层出不穷。

由于追求短暂,即时性的审美趣味使消费文化全然摒弃了对深度意义、永恒价值、理性蕴涵的追求。在大众文化中,由于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不仅是其使用价值,而主要是消费它们的形象,即从形象中获取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因此,影像就替代了使用价值,成为使用价值的代用品。非连续、逻辑和时间关系模糊的电视镜头就可以拼接成一则广告,情感诉求和深度意义难觅踪影。如“尖叫”饮料广告,一个年轻英俊的青年阔步走出地铁青年在迪吧狂舞;青年在篮球场扣篮后满头大汗地喝着“尖叫”饮料;画外音:“随时放松自己”。显然,这则广告镜

头就是碎片的移动组合,充满了断裂感和非连续性,广告的深度意义消失,有的只是浅显的平面意义。后现代消费文化因之也沦落为一种“引用”文化,一种平淡或缺乏深度感的文化。如对于政治权利、公民权利,公共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视而不见。这种“对消费者创造性的过于乐观导致忽视社会结构对于消费者的控制,对观众快感的赞美导致对于最肤浅的文化产品的随意肯定”。①

在符号化的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应该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互利、共生、共赢的关系下构建和谐消费文化。要求我们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和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保持目的合理性与过程合理性的统一,关注人类生存状况和人类未来。

参考文献:

[1] 文九,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消费文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26卷第6期.

[2] 祝杨军、毛先荣,后现代语境中的生态消费[J],社会观察,20l1.1.

[3] 郑艳,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的和谐消费文化构建[J],陕西泾阳县云阳中学.

[4] 党丽萍、田建伟,论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对休闲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9月,第16卷第9期.

[5] 陈漱渝,消费主义·国学热·后现代主义——对当前几种文化现象的思考[J],武陵学刊,2011年7月,第36卷第4期.

[6] 李娟,迈克·费瑟斯通后现代消费文化思想研究[J],兰州大学,2011.5.

[7] 王倩,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J],四川外语学院. ①郑艳,《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的和谐消费文化构建》,陕西泾阳县云阳中学.


相关内容

  • 新闻传播学类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方...
  • 新闻传播学类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方向-更新版 新闻学 一.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方面 1.中国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娱乐化倾向)与规制 2.新闻炒作的道德思考 3.有偿新闻在中国当下的具体表现及其治理 4.论当下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 5.论新闻自由与个人隐私(隐私权.知情权和采访权的冲突与平衡) ...

  • 浅析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广告创意
  • 摘 要:后现代主义广告是应运后现代主义思潮而产生的,呈现出与现代广告不同的特征,后现代主义广告更加关注人性,通过体现人们的情感需求和内心感受来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视觉图象上拼贴形成的娱乐效果以及颠覆传统.高扬时尚的个性创意思路,都成为其象征性的符号和独有的特征.后现代主义给广告创意带来了许多新的观 ...

  • 浅析现代主义对新中式建筑风格的影响
  • 摘 要:有人把古典的中式风格比作文言文,有人则将兼融中式元素和现代材质的新中式风格比作一首清雅含蓄的散文诗.新中式更多的是一种包容,而不是一种摒弃.新中式并不是对中式风格的扬弃,更不是对纯粹中式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巧妙融合,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又具 ...

  • 有关营销的论文题目
  • № 2007级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 超市货架前终端消费者行为模式探析 2 浅论视觉焦点在广告中的应用 3 背书品牌在市场推广中的应用探析 4 品牌概念探析 5 家用轿车品牌网上推广渠道初探 6 试论信息来源可靠性与广告主题关系 7 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8 试论品牌营销在家用轿车市场上的应用 ...

  • 浅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 摘要马克思在吸收前人思想成果基础上首次科学的解释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正确地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民族间的交往得以发展,世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国家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

  • 浅析后现代主义
  • 浅析后现代主义 [论文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与现代性问题相伴生的文化观念.哲学思想,甚至还是一个"普遍 敏感性的历史时期".但其纠结与离散,从来就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问题,而是一个与人 类生活实践伴生始终的问题,只不过是随着资本逻辑的强化而从关于世界本源和道德伦理的 幕后窜到了资本运 ...

  •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效果的影响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 2 An Exploration on Different Cultures in Terms of Flowers 3 从跨文化角度论谚语中的比喻与翻译 4 浅析唐诗翻译的 ...

  • 论[好人难寻]中的暴力与死亡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 2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 3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4 拜伦式人物-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弗洛伊德解读 5 英汉恭维语语用对比研究 ...

  • 浅析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和发展新趋势
  • 摘 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无国界化的崭新格局,正在引发着市场营销继工业社会诞生以来最深刻的变革.网络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市场营销观念又迎来了一次新的革命. 关键词:市场营销观念 电子商务 网络经济 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