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词语言的审美特征

第15卷第1期2001年3月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BEIJINGINSTITUTEoFEDUCATIoN

V01.15No.1

Mar.2001

论宋词语言的审美特征

康锦屏

(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北京

100011)

摘要:宋词是一代文学的典范,以抒情见长。作为创造这一类文学的语言,有以下特点:婉约与豪放各呈异采,整齐与参差相互为用,言内与言外相济成美,守律与悖律共创声美,绮丽与本色各尽其妙。几个特征结合起来,共同创造了宋词的辉煌。关键词:宋词;语言审美特征中图分类号:120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28X(2001)01—0004—06

Words

on’I'heA鹤theticCharacters0fthe

KangJin—ping

ofSongCi

(C矗i咒esPDP户口r芒77zP咒£,BP巧i咒gj,zs£i£“£已o,Ed“c口£io扎,B已巧i竹g

Abstract:SongCiis,

10001

1,C撬i咒口)

as

withstronglyricism,

literarymodelofitsdynasty.

ThewordsCharactersfol—

lows:cal,

restrainedandunrestrained,

regularandirregular,

to

create

explicitandimplicit,

metricalandanti—metri—

andbeautifulandplain,aUthosecombined

SongCi;

thebriniantstyleofSongCi.

Keywords:

aestheticcharactersofwords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了这个时代最高成就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光照千古,后世不可企及。正如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者也。”(《宋元戏曲考・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陈套。豪杰之士亦难于自出新意,故往往遁而作他体,以发表其思想感情。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王国维《人间词话》)这是就文学形式本身的因革讲的。此外,文学形式又是特定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的产物,词这种艺术形式之所以鼎盛于宋,原因亦即于此。北宋王朝由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发展,经济趋于繁荣,首都汴京成为了“八方争凑,万国咸通”(《东京梦华录》)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宋王朝削平小国后,除俘其国主,掠其财富之外,还将大批技艺高

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出现“四方执艺之精者皆籍中”(《文献通考・乐考》)的盛况。宋太祖赵匡胤立国以后,不仅劝开国的将军们多积金币田宅留给子孙,而且劝他们多置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上有好者下必盛焉,于是许多达官显贵,或蓄歌伎,或流连坊曲,竞相填写新词,朝野皆以能词为荣。正是这内外原因的相互作用,使词这一文学形式由盛、中唐大诗人笔下的涓涓细水,五代词人笔下的浅浅溪流,发展成宋代词家笔下的汪汪大洋,由音乐的附属上升为文情并美的独立文体,由娱宾遣兴的文字游戏提高到与时代命运息息相关的重要篇章,由单纯的小令繁衍成八百多调、两千三百余体的艺术形式,与唐诗交相辉映。

宋词奉献于世人的美,既不同于唐诗,也不同于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宋词有独具的美,这种美与词人运用最富表现力的文学语言有关,研究宋词的美,首要的是去探求其语言运用之美。考察捕捉宋词语言之美,一方面

收稿日期:2000—12一10作者简介:康锦屏(1938一

・d

),男,四川蓬安县人,副教授

万方数据

康锦屏:论宋词语言的审美特征

要从与唐诗的比较中探知,一方面要从宋词婉约与豪放两大词派各自的语言风貌中觅得,本文所论及的语言审美特征,正是这种探寻的结

果。

婉约与豪放各呈异采

婉约与豪放两大词派的存在,使得词这一文学形式蔚为大观,厚此薄彼,均是不正确的。所谓婉约,指感情含蓄细腻,节奏舒缓迂徐,语言清丽婉转的作品,文学史家一般以柳永、李清照为这派词人的代表。所谓豪放,指感情热烈奔放,境界宏大高远,语言气势恢宏的作品,文学史家认为苏轼、辛弃疾是这派词人的杰出代表。婉约的作品,其语言总是寓丽于淡,淡中见丽,气不太重,意不太深,声不太宏,色不太厉,淡而有味,浅而有致;感情脉络委婉而曲折,如大山万绿丛中羊肠小径的逶迤皓折,如幽曲泉流的隐现明灭、萦纡往复,如悠悠花香的无远不至,无远不达;有顿挫,有波折,如挽弓之初的引而待发,如放歌之前的屏气凝神。李清照有首词叫《凤凰台上忆吹箫》,深得婉约之妙: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词写相思之情,从别前设想到别后,充满了离怀别苦,以曲折含蓄的口吻,表达了女主人公特有的深婉细腻的感情。上片重在写人之“慵”:炉冷却,被掀开,头不梳,奁未拂,日已高。为什么“慵”呢?“生怕”二句进而写了内心活动:本来有许许多多的心事,要向爱人倾诉但又怕引起彼此离别的痛苦,所以话到嘴边又忍住了。这自我克制之中,包含了多少曲折,多少苦恼啊!它暗示出“离怀别苦”的感情煎熬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往下“新来瘦”三句运用排除法,用“非干”、

“不是”作反衬,

万方数据

仍然不言真实原因,使“欲说还休”的含意更为丰满。这种吞吐往复的言词,“婉转曲折,煞是妙绝。”

(陈廷焯《云韶集》)下片用叠字突

起,以加重语气。转到别后,连用两个著名的仙凡恋爱的故事形象地表达,意思更为丰富,

更为深刻,让读者懂得更多,更深更透。相思相伴的人走远了,自己则被隔绝在这座愁烟恨雾的妆楼里,又有谁知道自己终日在凝视远方呢?恐怕只有楼前的流水了。由上文的人之“念”推而及于水之“念”,措意巧妙深永,更进一层:水之深,水之长,岂不令女主人公别后相思的痛苦更深,更长吗?

豪放的作品,在意象选用上,言山常常是雄奇伟丽的高山,言水往往是奔腾壮阔的大河,述古常常是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英雄,论今往往是声震寰宇的人杰;在修辞方法取用上,常常是跌宕不羁的夸张手法,让天地万象为我所用,为我而变形;在情语的驱遣上,往是压倒景语,融汇景语,好像字句在燃烧,在奔突;在时空语词的创造上,有似刘勰《文心雕龙》所言,大破时空,纵横逸宕,“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苏轼那首被后人广为传诵、赞誉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压卷之作,现摘引上片以显现见其豪放之

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选材上,一扫过去声色犬马之风,显示了词人的博大胸怀;在语言上,气势浩瀚,明快净朗,读来“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江是东去的“大江”,人是“千古风流人物”,中间用“浪淘尽”三字加以绾合,寄寓了词人多么深重的历史感慨!词人在极为悠久而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用赤壁奇伟壮丽的景象作陪衬,着力刻画周瑜的英雄形象。

“如

画”的江山,配以人间“豪杰”,将词人歌颂英雄,仰慕英雄,渴望像英雄人物那样叱咤风云的心境,表现得多么通透真切!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整齐与参差相互为用

从形式和作法方面说,唐人的律诗、绝句对词长短句的影响是直接的。唐人唱律诗和绝句,起初是由乐工采取诗人的诗,加以裁截重叠成为长短句,方始合律,这就是长短句词的滥觞,到唐宣宗李忱时代,始有诗人按谱式为长短句者,如白居易有《忆江南》三首,刘禹锡题“春去也”二词注云“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拍为句”,即是明证。由此可知,唐人律、绝的影响是词这种文学形式产生的根源之一。

句式的长短参差是就词这一文学形式的总体讲的,就个别的词而言,句式并非全都是参差错落的,通体整齐的有,整齐中含参差的有,全由长短句形成的有。但无论哪种形式,均服从于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表达,都是为了表现“一代文学”的美。

句式整齐的词

在宋词中,句式整齐的词虽占少数,但不可忽视它的艺术价值,因为它们的整齐不同于唐人律诗、绝句的整齐,没有唐人律诗、绝句平仄安排上的粘对规范,也没有唐人律诗,绝句用韵上的严格限制,更没有唐人律诗、绝句对仗上的一定要求,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例如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

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的上下片均由七言句式构成,有似唐人律、绝的七言,但上下片各仅三句,又是律绝所无。句中虽有合乎词谱的平仄的要求,但句间却无粘对的讲究,并且句句押韵,非唐人律绝所有。全词写得温雅、明净,代表了晏殊词的基本风格。用整齐平匀的句式人乐达情,恰好反映了词人所处的那个相对承平的、符合晏殊这种人身分地位的基本情调。

句式基本整齐的词

这类词在宋词中较

多,它们的特点是:全词以某一种句式为主,中间插入另一个句式的句子加以调节,起到提气或舒缓辞气的作用,以造成音乐节奏旋律上

万方数据

6・

的顿宕,从而产生美感,例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中上下片以五言句式为主,中间各插入一句七言,加强说明词人的处境及其操守:“独自”见其孤独,“黄昏”,更见其处境悲凉,因此“愁”乃寂寞之“愁”,处境悲凉之“愁”。“零落成泥”已属悲惨,又“碾作尘”,更见残酷。尽管这样,词人高洁的操守并未因此而改变,真是“九死其犹未悔”啊,多么坚韧,多么自信!如果没有这两个七字句顿宕其间,不仅意淡了,音乐的美也减损了许多。

句式不整齐的词

这类词在宋词中比重较

大,往往两种以上的句式错落安排,以抒写繁

复的感情,以表现丰富的旋律变化。尽管长短参差,但又有整齐的因素:词中常常是相同句式并列排比,此其一;就谱填词,同一词谱的词,句式组成基本一致,此其二。这种参差中含整齐的句子形式,更有助于表达高低,抑扬、强弱、顿挫的音乐节奏、旋律,更有利于抒发起伏、显稳、疾徐、浓淡的情感变化,例如史达祖的《双双燕・咏燕》: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

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瞑。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

此词,王士稹在《花革蒙拾》中评为“极妍尽态”。词人之所以能够“极妍尽态”地描绘了燕子的生动形象,达到形神兼备,却又没有刻意造作、卖弄花巧的痕迹,多种句式的运用便是咏燕成功的原因之一。将衬字一并计算,词中交错用两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长短参差,读来的韵味十足。无论是

康锦屏:论宋词语言的审美特征

写燕要寻旧巢,却又有点生怯的神情,写燕子转侧着小脑袋,相一相屋梁和天花板,又吱吱喳喳地商量个不停的情景,写燕子疲倦归来甜蜜蜜地双栖双宿,却忘了天涯游子托它捎回的信的想象,都是在句式的变换中得到表现的。

言内与言外相济成美

词是言情的,虽然所言之情的性质不一样。这和诗不同,诗中有叙事体,也与曲相异,曲中有套曲可以叙事写人。词虽然篇幅、句式、平仄,用韵等经过固定后规则更严,甚至比唐人律诗、绝句还严格,但是由于词句式长短相间,参差不齐,多用虚字,不避俚俗,押韵可平可仄,突破了唐人律绝的一些限制,使作者有更多的自由,因而能够较为细致地表达复杂曲折的思想感情。清人查礼《铜鼓书堂词话》说:“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宛形容之。”这是独具慧眼的看法。词写意言情,有的含于言内,有于蕴于言外。含于言内者,通过语言分析即可得到;蕴于言外者,常常要从它表现的反面,或者从它的文字之外去体会,以作者所处的时代去印证。一般讲,民间词多言内意,情感外露,文人词多言外意,情感内敛;豪放派词多言内意,情感直接宣溲,婉约派词多言外意,情感含蓄不露;白描圣手的词作多言内意,情感直白,绮丽派词人的作品多言外意,情感秘而不宣。这里的区分是就某类词的总体讲的,就个别词来说就不尽然。优秀的词家常常是既有言内意又有言外意,既有直达之情又有隐而未达之情。正是这言内与言外词的相生相济,才使宋词呈现了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汇成一个广阔丰富的情感的艺术世界。蒋兴祖之女的词《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就基本风格言,当属婉约一类,其写意言情是内外结合,表里相济

的,如: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近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这是一首被俘离乡时写的凄惋词篇。本词

万方数据

作者为宋钦宗靖康年阳武县令蒋兴祖之女。金兵南侵时,阳武县城被围,其父坚持抵抗,至死不屈,极为忠烈。词人时为贼所虏,于雄州驿中题写此词,上片写作者被虏北去沿途所见所闻。“朝云横度”,明写自然气候,暗喻险恶的政治形势,用惨澹的画面,渲染了阴郁的气氛,表达了词人被虏背井离乡的痛苦情怀,言内与言外有机结合。“白草黄沙”乃白天所见的荒寒景象,“月照孤村三两家”乃夜晚目睹的悲凉景象,明写敌区战乱的荒凉景状,暗示词人被虏北行的悲苦心情,言内与言外也是有机统一的。下片继续写行程中所见所思,写意传情,直白浅露。仰见飞鸿近也,却无书可投,因为父母兄长均死于战乱,这深哀巨痛不得不令词人直接宣浅出来:“百结愁肠无昼夜。”离敌国京师越来越近了,词人眷恋故国,思念家乡的情越来越浓了,对敌的恨越来越强了,不得不从内心深处发出“归路难”的浩叹。全词由景及情,由言内言外意的结合到言内意的直接表述,将步步留恋,步步凄恻之情抒写出来。

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楝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孤鸿的形象,它的伟岸和自甘寂寞,也是词人自己性格和心情的写照,咏物而有寄托,确实是首好词。词的上片写孤鸿出现时的夜深,用“缺”、“疏”、“断”几个字眼,明写环境的凄清,暗写词人被贬黄州所处环境的险恶;词的下片写孤鸿在战战兢兢的境遇里,即使有“寒枝”可栖,还是楝来楝去而“不肯栖”,甘愿在沙洲里耐着寂寞,忍着寒冷,用“惊”、“恨”、“寒”、“寂寞”、“冷”等词,明写孤鸿的心理活动,暗写词人“忧谗

畏讥”的心绪活动。全词纯用比兴手法,传言外意,达言外情。

元夜将近,笔者忽然想了朱淑真那首咏元

夕的词: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是个女子写的,词中用直白的语言,把女主人公那火辣辣的恋情表达无遗,相见时的喜悦,离别后的痛苦,表达得真真切切,毫无

掩饰。

言在此意在此,言在此意在彼,言在此意亦在彼、意亦在被的词作大量存在,才使词这一抒情文学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守律与悖律共创声美

词是音乐文学,它来源于六朝以来尤其是南朝的小乐府,来源于民间的新曲燕乐,有的来自边疆民族的乐调,这就注定词与音乐有不解之缘,由它产生了宋代的歌舞剧,又由它过渡到元人的散曲和杂剧。

北宋词人,不熟悉音律,词之入乐,皆由乐工,是先有曲调,然后依调造词,所以叫做“填词”。南宋著名词人多喜音律,能自创曲调,因而音律精切。因此之故,所以苏轼的词作才被李清照以不协音律相讥评。从总的情况看,就音律精切而言,是北不如南的,但究其实际也不尽然。北宋词人中也有通晓音律的,周邦彦即是,他自创的曲调,音律是极精切的。南宋词人辛弃疾以文为词,为了内容表现的需要,有时故意打破音律的某些限制,别开生面,自铸伟词。在灿烂辉煌的宋代词苑里,不管合律之作也好,不合律的词作也好,只要是广为传诵的作品,都在共创词的辉煌,共建词的音乐殿堂,均不乏语言的文学美,语言的音乐美。即使是周邦彦,为了充分表现词的内容,也不会死守音律的限制,常常创造出拗体的词来,由于巧于调理,读来仍不失铿锵悦耳之感。只要我们读~读周邦彦的词作《兰陵王柳》,便知此话不虚,全词是: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

万方数据

8・

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又数驿,望人在

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

泪暗滴。

这是一首抒写别情的词,结构按别前、别中、别后安置,非常严谨。实写虚拟,时己时人,笔法曲折细腻,很能代表周邦彦词的主要特色。上片写别前,前五句以咏柳起兴,通过柳阴,柳丝、柳条,渲染离别的气氛,后五句写自己倦游京华的心情。中片写别中,前四句写离别,后四句设想自己别后的旅途情景。下片写别后,前五句写自己旅途的孤寂,后五旬回笔追忆往事。全词将咏柳与别情的抒发结合起来,表达了缠绵婉转的情绪,艺术技巧很高,这些都不再细说了,单就音律看,这首词也具有独创性。词中平仄拗捩的句子和平仄协调的句子交错起来,间隔互用,“拗怒之中,自饶和缓,达到了文学美与音乐美的统一,非精通音律之人难以奏效。如“隋堤上,曾见几番,拂一一J

—J

水飘绵送行色。”前句平仄协调,后两句平仄拗

l一——l——l

怒;又如“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前句平仄拗怒,后句平仄协调;再如“闲寻旧踪

————}

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前后句平仄拗

一一

一I

一1

怒,中间一句平仄协调。词中拗句甚多,末尾甚至六字皆仄,拗怒至极,但由于有平仄协调的句间错,读来仍觉抑扬顿挫,声音很美。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破音律,创造声美,又是另一番景象: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路转溪桥忽见。

词如绘画,不设色,不敷彩,只用淡墨染成,字里行间,有一种迷人的魅力,将读者带人优美的意境中,神游流连。且不说这些,仅就韵律言就很有特色。平仄韵通押,于曲为正格,于词则为破格。按音律要求,词中平韵只

康锦屏:论宋词语言的审美特征

准平韵,仄韵只准仄韵,不准平仄通押,辛弃疾不以韵害意,偏偏打破格律,以仄韵押平韵。上片的“蝉”、“年”是平韵,与此相押的却是仄韵“片”;下片的“前”、“边”是平韵,与此相押的却是仄韵“见”。尽管韵拗,但读来更觉声调铿锵,韵味悠扬,音律帮助了文情,原因是上下句相拗处完全一样,从片内讲,平仄互协是变化,从两片结合看,平仄互协又是统一。能在变化中求统一,所以不板滞,有抑扬,有长短,有升降,声音很美。

绮丽与本色各尽其妙

绮丽与本色是两种语言风格,运用好了,都可以创造出美来,并非绮丽不可珍视,当然专门追求语言绮丽而不顾内容,是不可取的。所谓绮丽语,是指经过敷彩装饰过的语言,所谓本色语,是指不着色,不敷彩,原模原样,原汁原味的语言,手法上即所谓“白描”。同是婉约派词人,周邦彦多用绮丽语,柳永多用本色语,二人在写离别情景时,却各尽其妙,甚至周邦彦的绮丽语比柳永的本色语更具美感。柳永在《雨霖铃》词中写离别情景时,用的本色语,直白地把惜别之情和盘托出,画面真实而生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周邦彦则不然,用的绮丽语,把惜别的感情隐含在物象之内,产生了低徊往复的美感效应:“花聪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马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是正面衬托,也是熔铸前人的诗意而成。类似的造语,有屈原《离骚》中的“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李贺《代崔家送客》中的“恐随行处尽,何忍重扬鞭”。

在宋代词家中,有出息的词人,依意随情

万方数据

造语,常常兼用绮丽与本色两种语言,将二者熔铸在一篇的语言大厦上,创造出美来。我们品味辛弃疾的《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就知并非言过其实。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掌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不得雨l孱风{愁,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浪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词上下片开头的两个比喻奇丽生动,看似

不雅,看似俚俗,实则是对“昨日春”与“今日春”的最好描写。十三岁的女孩儿,天真烂漫,充满幻想,活泼调皮,热爱生活,无拘无束,借以比喻昨日春光的美好,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浪荡子弟,轻薄无情,难以久留,使人悲痛,叫人伤情,借此比喻今日春光的短暂难留,贴切而形象。写愁情,古代词人留下许多名句,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些句子化虚为实,都很好,谁想到辛弃疾却用“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等候”去表现,妙极了!将一江春水都化作浓酒,也难以将愁销去,设想多么新奇!并且“清愁”还可以相“约”,还可以“等候”如情人,似挚友,像知己,与词人一起共饮,一起解愁。很显然这是精心锻造的语言,是本色语基础上的刻意创造。

(责任编辑张景瑞)

第15卷第1期2001年3月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BEIJINGINSTITUTEoFEDUCATIoN

V01.15No.1

Mar.2001

论宋词语言的审美特征

康锦屏

(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北京

100011)

摘要:宋词是一代文学的典范,以抒情见长。作为创造这一类文学的语言,有以下特点:婉约与豪放各呈异采,整齐与参差相互为用,言内与言外相济成美,守律与悖律共创声美,绮丽与本色各尽其妙。几个特征结合起来,共同创造了宋词的辉煌。关键词:宋词;语言审美特征中图分类号:120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28X(2001)01—0004—06

Words

on’I'heA鹤theticCharacters0fthe

KangJin—ping

ofSongCi

(C矗i咒esPDP户口r芒77zP咒£,BP巧i咒gj,zs£i£“£已o,Ed“c口£io扎,B已巧i竹g

Abstract:SongCiis,

10001

1,C撬i咒口)

as

withstronglyricism,

literarymodelofitsdynasty.

ThewordsCharactersfol—

lows:cal,

restrainedandunrestrained,

regularandirregular,

to

create

explicitandimplicit,

metricalandanti—metri—

andbeautifulandplain,aUthosecombined

SongCi;

thebriniantstyleofSongCi.

Keywords:

aestheticcharactersofwords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了这个时代最高成就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光照千古,后世不可企及。正如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者也。”(《宋元戏曲考・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陈套。豪杰之士亦难于自出新意,故往往遁而作他体,以发表其思想感情。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王国维《人间词话》)这是就文学形式本身的因革讲的。此外,文学形式又是特定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的产物,词这种艺术形式之所以鼎盛于宋,原因亦即于此。北宋王朝由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发展,经济趋于繁荣,首都汴京成为了“八方争凑,万国咸通”(《东京梦华录》)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宋王朝削平小国后,除俘其国主,掠其财富之外,还将大批技艺高

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出现“四方执艺之精者皆籍中”(《文献通考・乐考》)的盛况。宋太祖赵匡胤立国以后,不仅劝开国的将军们多积金币田宅留给子孙,而且劝他们多置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上有好者下必盛焉,于是许多达官显贵,或蓄歌伎,或流连坊曲,竞相填写新词,朝野皆以能词为荣。正是这内外原因的相互作用,使词这一文学形式由盛、中唐大诗人笔下的涓涓细水,五代词人笔下的浅浅溪流,发展成宋代词家笔下的汪汪大洋,由音乐的附属上升为文情并美的独立文体,由娱宾遣兴的文字游戏提高到与时代命运息息相关的重要篇章,由单纯的小令繁衍成八百多调、两千三百余体的艺术形式,与唐诗交相辉映。

宋词奉献于世人的美,既不同于唐诗,也不同于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宋词有独具的美,这种美与词人运用最富表现力的文学语言有关,研究宋词的美,首要的是去探求其语言运用之美。考察捕捉宋词语言之美,一方面

收稿日期:2000—12一10作者简介:康锦屏(1938一

・d

),男,四川蓬安县人,副教授

万方数据

康锦屏:论宋词语言的审美特征

要从与唐诗的比较中探知,一方面要从宋词婉约与豪放两大词派各自的语言风貌中觅得,本文所论及的语言审美特征,正是这种探寻的结

果。

婉约与豪放各呈异采

婉约与豪放两大词派的存在,使得词这一文学形式蔚为大观,厚此薄彼,均是不正确的。所谓婉约,指感情含蓄细腻,节奏舒缓迂徐,语言清丽婉转的作品,文学史家一般以柳永、李清照为这派词人的代表。所谓豪放,指感情热烈奔放,境界宏大高远,语言气势恢宏的作品,文学史家认为苏轼、辛弃疾是这派词人的杰出代表。婉约的作品,其语言总是寓丽于淡,淡中见丽,气不太重,意不太深,声不太宏,色不太厉,淡而有味,浅而有致;感情脉络委婉而曲折,如大山万绿丛中羊肠小径的逶迤皓折,如幽曲泉流的隐现明灭、萦纡往复,如悠悠花香的无远不至,无远不达;有顿挫,有波折,如挽弓之初的引而待发,如放歌之前的屏气凝神。李清照有首词叫《凤凰台上忆吹箫》,深得婉约之妙: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词写相思之情,从别前设想到别后,充满了离怀别苦,以曲折含蓄的口吻,表达了女主人公特有的深婉细腻的感情。上片重在写人之“慵”:炉冷却,被掀开,头不梳,奁未拂,日已高。为什么“慵”呢?“生怕”二句进而写了内心活动:本来有许许多多的心事,要向爱人倾诉但又怕引起彼此离别的痛苦,所以话到嘴边又忍住了。这自我克制之中,包含了多少曲折,多少苦恼啊!它暗示出“离怀别苦”的感情煎熬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往下“新来瘦”三句运用排除法,用“非干”、

“不是”作反衬,

万方数据

仍然不言真实原因,使“欲说还休”的含意更为丰满。这种吞吐往复的言词,“婉转曲折,煞是妙绝。”

(陈廷焯《云韶集》)下片用叠字突

起,以加重语气。转到别后,连用两个著名的仙凡恋爱的故事形象地表达,意思更为丰富,

更为深刻,让读者懂得更多,更深更透。相思相伴的人走远了,自己则被隔绝在这座愁烟恨雾的妆楼里,又有谁知道自己终日在凝视远方呢?恐怕只有楼前的流水了。由上文的人之“念”推而及于水之“念”,措意巧妙深永,更进一层:水之深,水之长,岂不令女主人公别后相思的痛苦更深,更长吗?

豪放的作品,在意象选用上,言山常常是雄奇伟丽的高山,言水往往是奔腾壮阔的大河,述古常常是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英雄,论今往往是声震寰宇的人杰;在修辞方法取用上,常常是跌宕不羁的夸张手法,让天地万象为我所用,为我而变形;在情语的驱遣上,往是压倒景语,融汇景语,好像字句在燃烧,在奔突;在时空语词的创造上,有似刘勰《文心雕龙》所言,大破时空,纵横逸宕,“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苏轼那首被后人广为传诵、赞誉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压卷之作,现摘引上片以显现见其豪放之

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选材上,一扫过去声色犬马之风,显示了词人的博大胸怀;在语言上,气势浩瀚,明快净朗,读来“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江是东去的“大江”,人是“千古风流人物”,中间用“浪淘尽”三字加以绾合,寄寓了词人多么深重的历史感慨!词人在极为悠久而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用赤壁奇伟壮丽的景象作陪衬,着力刻画周瑜的英雄形象。

“如

画”的江山,配以人间“豪杰”,将词人歌颂英雄,仰慕英雄,渴望像英雄人物那样叱咤风云的心境,表现得多么通透真切!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整齐与参差相互为用

从形式和作法方面说,唐人的律诗、绝句对词长短句的影响是直接的。唐人唱律诗和绝句,起初是由乐工采取诗人的诗,加以裁截重叠成为长短句,方始合律,这就是长短句词的滥觞,到唐宣宗李忱时代,始有诗人按谱式为长短句者,如白居易有《忆江南》三首,刘禹锡题“春去也”二词注云“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拍为句”,即是明证。由此可知,唐人律、绝的影响是词这种文学形式产生的根源之一。

句式的长短参差是就词这一文学形式的总体讲的,就个别的词而言,句式并非全都是参差错落的,通体整齐的有,整齐中含参差的有,全由长短句形成的有。但无论哪种形式,均服从于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表达,都是为了表现“一代文学”的美。

句式整齐的词

在宋词中,句式整齐的词虽占少数,但不可忽视它的艺术价值,因为它们的整齐不同于唐人律诗、绝句的整齐,没有唐人律诗、绝句平仄安排上的粘对规范,也没有唐人律诗,绝句用韵上的严格限制,更没有唐人律诗、绝句对仗上的一定要求,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例如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

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的上下片均由七言句式构成,有似唐人律、绝的七言,但上下片各仅三句,又是律绝所无。句中虽有合乎词谱的平仄的要求,但句间却无粘对的讲究,并且句句押韵,非唐人律绝所有。全词写得温雅、明净,代表了晏殊词的基本风格。用整齐平匀的句式人乐达情,恰好反映了词人所处的那个相对承平的、符合晏殊这种人身分地位的基本情调。

句式基本整齐的词

这类词在宋词中较

多,它们的特点是:全词以某一种句式为主,中间插入另一个句式的句子加以调节,起到提气或舒缓辞气的作用,以造成音乐节奏旋律上

万方数据

6・

的顿宕,从而产生美感,例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中上下片以五言句式为主,中间各插入一句七言,加强说明词人的处境及其操守:“独自”见其孤独,“黄昏”,更见其处境悲凉,因此“愁”乃寂寞之“愁”,处境悲凉之“愁”。“零落成泥”已属悲惨,又“碾作尘”,更见残酷。尽管这样,词人高洁的操守并未因此而改变,真是“九死其犹未悔”啊,多么坚韧,多么自信!如果没有这两个七字句顿宕其间,不仅意淡了,音乐的美也减损了许多。

句式不整齐的词

这类词在宋词中比重较

大,往往两种以上的句式错落安排,以抒写繁

复的感情,以表现丰富的旋律变化。尽管长短参差,但又有整齐的因素:词中常常是相同句式并列排比,此其一;就谱填词,同一词谱的词,句式组成基本一致,此其二。这种参差中含整齐的句子形式,更有助于表达高低,抑扬、强弱、顿挫的音乐节奏、旋律,更有利于抒发起伏、显稳、疾徐、浓淡的情感变化,例如史达祖的《双双燕・咏燕》: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

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瞑。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

此词,王士稹在《花革蒙拾》中评为“极妍尽态”。词人之所以能够“极妍尽态”地描绘了燕子的生动形象,达到形神兼备,却又没有刻意造作、卖弄花巧的痕迹,多种句式的运用便是咏燕成功的原因之一。将衬字一并计算,词中交错用两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长短参差,读来的韵味十足。无论是

康锦屏:论宋词语言的审美特征

写燕要寻旧巢,却又有点生怯的神情,写燕子转侧着小脑袋,相一相屋梁和天花板,又吱吱喳喳地商量个不停的情景,写燕子疲倦归来甜蜜蜜地双栖双宿,却忘了天涯游子托它捎回的信的想象,都是在句式的变换中得到表现的。

言内与言外相济成美

词是言情的,虽然所言之情的性质不一样。这和诗不同,诗中有叙事体,也与曲相异,曲中有套曲可以叙事写人。词虽然篇幅、句式、平仄,用韵等经过固定后规则更严,甚至比唐人律诗、绝句还严格,但是由于词句式长短相间,参差不齐,多用虚字,不避俚俗,押韵可平可仄,突破了唐人律绝的一些限制,使作者有更多的自由,因而能够较为细致地表达复杂曲折的思想感情。清人查礼《铜鼓书堂词话》说:“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宛形容之。”这是独具慧眼的看法。词写意言情,有的含于言内,有于蕴于言外。含于言内者,通过语言分析即可得到;蕴于言外者,常常要从它表现的反面,或者从它的文字之外去体会,以作者所处的时代去印证。一般讲,民间词多言内意,情感外露,文人词多言外意,情感内敛;豪放派词多言内意,情感直接宣溲,婉约派词多言外意,情感含蓄不露;白描圣手的词作多言内意,情感直白,绮丽派词人的作品多言外意,情感秘而不宣。这里的区分是就某类词的总体讲的,就个别词来说就不尽然。优秀的词家常常是既有言内意又有言外意,既有直达之情又有隐而未达之情。正是这言内与言外词的相生相济,才使宋词呈现了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汇成一个广阔丰富的情感的艺术世界。蒋兴祖之女的词《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就基本风格言,当属婉约一类,其写意言情是内外结合,表里相济

的,如: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近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这是一首被俘离乡时写的凄惋词篇。本词

万方数据

作者为宋钦宗靖康年阳武县令蒋兴祖之女。金兵南侵时,阳武县城被围,其父坚持抵抗,至死不屈,极为忠烈。词人时为贼所虏,于雄州驿中题写此词,上片写作者被虏北去沿途所见所闻。“朝云横度”,明写自然气候,暗喻险恶的政治形势,用惨澹的画面,渲染了阴郁的气氛,表达了词人被虏背井离乡的痛苦情怀,言内与言外有机结合。“白草黄沙”乃白天所见的荒寒景象,“月照孤村三两家”乃夜晚目睹的悲凉景象,明写敌区战乱的荒凉景状,暗示词人被虏北行的悲苦心情,言内与言外也是有机统一的。下片继续写行程中所见所思,写意传情,直白浅露。仰见飞鸿近也,却无书可投,因为父母兄长均死于战乱,这深哀巨痛不得不令词人直接宣浅出来:“百结愁肠无昼夜。”离敌国京师越来越近了,词人眷恋故国,思念家乡的情越来越浓了,对敌的恨越来越强了,不得不从内心深处发出“归路难”的浩叹。全词由景及情,由言内言外意的结合到言内意的直接表述,将步步留恋,步步凄恻之情抒写出来。

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楝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孤鸿的形象,它的伟岸和自甘寂寞,也是词人自己性格和心情的写照,咏物而有寄托,确实是首好词。词的上片写孤鸿出现时的夜深,用“缺”、“疏”、“断”几个字眼,明写环境的凄清,暗写词人被贬黄州所处环境的险恶;词的下片写孤鸿在战战兢兢的境遇里,即使有“寒枝”可栖,还是楝来楝去而“不肯栖”,甘愿在沙洲里耐着寂寞,忍着寒冷,用“惊”、“恨”、“寒”、“寂寞”、“冷”等词,明写孤鸿的心理活动,暗写词人“忧谗

畏讥”的心绪活动。全词纯用比兴手法,传言外意,达言外情。

元夜将近,笔者忽然想了朱淑真那首咏元

夕的词: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是个女子写的,词中用直白的语言,把女主人公那火辣辣的恋情表达无遗,相见时的喜悦,离别后的痛苦,表达得真真切切,毫无

掩饰。

言在此意在此,言在此意在彼,言在此意亦在彼、意亦在被的词作大量存在,才使词这一抒情文学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守律与悖律共创声美

词是音乐文学,它来源于六朝以来尤其是南朝的小乐府,来源于民间的新曲燕乐,有的来自边疆民族的乐调,这就注定词与音乐有不解之缘,由它产生了宋代的歌舞剧,又由它过渡到元人的散曲和杂剧。

北宋词人,不熟悉音律,词之入乐,皆由乐工,是先有曲调,然后依调造词,所以叫做“填词”。南宋著名词人多喜音律,能自创曲调,因而音律精切。因此之故,所以苏轼的词作才被李清照以不协音律相讥评。从总的情况看,就音律精切而言,是北不如南的,但究其实际也不尽然。北宋词人中也有通晓音律的,周邦彦即是,他自创的曲调,音律是极精切的。南宋词人辛弃疾以文为词,为了内容表现的需要,有时故意打破音律的某些限制,别开生面,自铸伟词。在灿烂辉煌的宋代词苑里,不管合律之作也好,不合律的词作也好,只要是广为传诵的作品,都在共创词的辉煌,共建词的音乐殿堂,均不乏语言的文学美,语言的音乐美。即使是周邦彦,为了充分表现词的内容,也不会死守音律的限制,常常创造出拗体的词来,由于巧于调理,读来仍不失铿锵悦耳之感。只要我们读~读周邦彦的词作《兰陵王柳》,便知此话不虚,全词是: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

万方数据

8・

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又数驿,望人在

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

泪暗滴。

这是一首抒写别情的词,结构按别前、别中、别后安置,非常严谨。实写虚拟,时己时人,笔法曲折细腻,很能代表周邦彦词的主要特色。上片写别前,前五句以咏柳起兴,通过柳阴,柳丝、柳条,渲染离别的气氛,后五句写自己倦游京华的心情。中片写别中,前四句写离别,后四句设想自己别后的旅途情景。下片写别后,前五句写自己旅途的孤寂,后五旬回笔追忆往事。全词将咏柳与别情的抒发结合起来,表达了缠绵婉转的情绪,艺术技巧很高,这些都不再细说了,单就音律看,这首词也具有独创性。词中平仄拗捩的句子和平仄协调的句子交错起来,间隔互用,“拗怒之中,自饶和缓,达到了文学美与音乐美的统一,非精通音律之人难以奏效。如“隋堤上,曾见几番,拂一一J

—J

水飘绵送行色。”前句平仄协调,后两句平仄拗

l一——l——l

怒;又如“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前句平仄拗怒,后句平仄协调;再如“闲寻旧踪

————}

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前后句平仄拗

一一

一I

一1

怒,中间一句平仄协调。词中拗句甚多,末尾甚至六字皆仄,拗怒至极,但由于有平仄协调的句间错,读来仍觉抑扬顿挫,声音很美。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破音律,创造声美,又是另一番景象: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路转溪桥忽见。

词如绘画,不设色,不敷彩,只用淡墨染成,字里行间,有一种迷人的魅力,将读者带人优美的意境中,神游流连。且不说这些,仅就韵律言就很有特色。平仄韵通押,于曲为正格,于词则为破格。按音律要求,词中平韵只

康锦屏:论宋词语言的审美特征

准平韵,仄韵只准仄韵,不准平仄通押,辛弃疾不以韵害意,偏偏打破格律,以仄韵押平韵。上片的“蝉”、“年”是平韵,与此相押的却是仄韵“片”;下片的“前”、“边”是平韵,与此相押的却是仄韵“见”。尽管韵拗,但读来更觉声调铿锵,韵味悠扬,音律帮助了文情,原因是上下句相拗处完全一样,从片内讲,平仄互协是变化,从两片结合看,平仄互协又是统一。能在变化中求统一,所以不板滞,有抑扬,有长短,有升降,声音很美。

绮丽与本色各尽其妙

绮丽与本色是两种语言风格,运用好了,都可以创造出美来,并非绮丽不可珍视,当然专门追求语言绮丽而不顾内容,是不可取的。所谓绮丽语,是指经过敷彩装饰过的语言,所谓本色语,是指不着色,不敷彩,原模原样,原汁原味的语言,手法上即所谓“白描”。同是婉约派词人,周邦彦多用绮丽语,柳永多用本色语,二人在写离别情景时,却各尽其妙,甚至周邦彦的绮丽语比柳永的本色语更具美感。柳永在《雨霖铃》词中写离别情景时,用的本色语,直白地把惜别之情和盘托出,画面真实而生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周邦彦则不然,用的绮丽语,把惜别的感情隐含在物象之内,产生了低徊往复的美感效应:“花聪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马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是正面衬托,也是熔铸前人的诗意而成。类似的造语,有屈原《离骚》中的“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李贺《代崔家送客》中的“恐随行处尽,何忍重扬鞭”。

在宋代词家中,有出息的词人,依意随情

万方数据

造语,常常兼用绮丽与本色两种语言,将二者熔铸在一篇的语言大厦上,创造出美来。我们品味辛弃疾的《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就知并非言过其实。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掌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不得雨l孱风{愁,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浪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词上下片开头的两个比喻奇丽生动,看似

不雅,看似俚俗,实则是对“昨日春”与“今日春”的最好描写。十三岁的女孩儿,天真烂漫,充满幻想,活泼调皮,热爱生活,无拘无束,借以比喻昨日春光的美好,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浪荡子弟,轻薄无情,难以久留,使人悲痛,叫人伤情,借此比喻今日春光的短暂难留,贴切而形象。写愁情,古代词人留下许多名句,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些句子化虚为实,都很好,谁想到辛弃疾却用“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等候”去表现,妙极了!将一江春水都化作浓酒,也难以将愁销去,设想多么新奇!并且“清愁”还可以相“约”,还可以“等候”如情人,似挚友,像知己,与词人一起共饮,一起解愁。很显然这是精心锻造的语言,是本色语基础上的刻意创造。

(责任编辑张景瑞)


相关内容

  • 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论初唐诗风的新变 2.杜甫诗歌的叙事艺术 3.建安诗歌与汉乐府之比较 4.论建安风骨的成因 5.论曹操 6.曹植的诗歌艺术 7.论阮籍的思想和诗歌创作 8.嵇康<幽愤诗>辨 9.左思<咏史>诗论 10.玄言诗的再认识 11.论中国山水诗的成因 ...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一. 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 ...

  • 柳永对宋词发展贡献及作用
  •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作贡献和作用 摘要: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无论是其当世还是其后世,柳永都算得上是一个"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不能被忽略的人物,这样的结果,当然多数情况下来自于文化话语结构的时代局限,柳永的俗词使他备受争议,却也形成了一个"凡有市井饮处, ...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说明: 1.所列选题是参考兄弟本科院校和本系老师建议的选题,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 3.所列每个选题同届学生不能超过两个人共选,且具体题目或论述角度应有所差异: 4.每届毕业生选 ...

  • 略论唐诗宋词中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 苫手中 ,i"J 略论唐诗宋词中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摘要]唐诗宋词作为古典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象和意境的发展在整个文艺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以为诗词中意彖和意境联系甚密,交错在一起的枝节繁杂,涵盖了诗词诸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本文在前人 ...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纲要笔记
  • 第二中国古代文学史2 第五篇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 ...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论文论文选题
  • 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文艺学.美学 编号 论文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 ...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现代汉语部分 1. 普通话儿化词的读音与意义 2. 普通话轻声词的运用问题 3. 普通话中"啊"的变读与运用 4. 词的结构方式与词义理据 5. 简论复合词的语义构成 6. 词语意义的创新与演变 7. 论词义误用的原因 8. 缩略词语与新词语 ...

  • _[雨霖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母本意义
  • <雨霖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母本意义 笊 江苏如东高级中学 江雪松 <考试说明>把古诗词鉴赏定位在阅读"浅易"诗词,"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 ...